虚荣散文

请欣赏虚荣散文(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虚荣散文1:虚荣是心灵的肥皂泡

文/鲍安顺

临家小伙,年方二十出头,他平时穿戴讲究,一头黑发乌亮,仿佛泼了油一般。

见到我,每次笑脸相迎,一声声大伯叫得无比亲切,对我的太太也是阿姨连连,因此博得半老徐婷的好评如潮。我却异议,那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可是总觉得他身上缺少了点什么?太太怒目圆睁,说我是个老古董,看不惯新生事物,竟然对俊逸的青春年华也心生芥蒂,那是嫉妒,是病态。

青年的父亲与我是文友、旧交,平时也无话不谈。他说他这个儿子,在外面八面玲珑,没有人不喜欢他,都说他太优秀了。可是在家里,尽让人不省心,不仅脾气火暴,而且毛病多得令人发指,懒惰点不怕,可是虚荣却让人实在受不了:苹果手机换了三茬,刚刚买的名牌西服,穿了一个星期后就厌倦要换新的,小小年纪换车还要换房,把娘老子身上的油榨干后,还要把毛拔光也不满足。

我笑着说,现在年青人都一样,那不是虚荣,应该叫时尚,或者称追求生活品质。他显然恼怒了,说,站着说话不腰痛,那小子贪墨的虚荣比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更加滑稽,他能够把一顿邀请女友的烛光晚餐做得风声水起,还脱下雪白的衬衣写上一千个爱字,用微信订购九百九十玫瑰,最后以表衷心和爱慕,竟然把一辆Q7推到了湖水里。

我虽然惊讶,仍然不屈不挠,我说,你小子不也贪慕虚荣,三十五年前就拐着一台收录两用机,威风凛凛地走街串巷,那炫耀,那排场,让我退避三舍。后来,我们月工资不足百元,你就用几千元买了一个防风打火机,叭哒叭哒地打着,在我面前显摆,那般洋洋得意,让我的心至今还痒痒的。

他听了,尴尬地说,是呀,难怪托尔斯泰早就说过,没有虚荣心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还一脸忧伤地告诉我,这样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同时也想明白竟然有穷孩子为什么卖肾购手机,自然有事发的合理性。他见我不语,显然是对他的话不给苟同,他便解释说,虚荣都是过往云烟,正像他当年的虚荣,也只是昙花一现,有多么的不值一提。他顿了顿后,又若有所思地说,乐极生悲并不只是玛蒂尔德经过十年努力只是为了偿还丢失了所借的假项链,他也是个乐极生悲的人,儿子对他的虚荣性格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不只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对他“子不教父之过”的回报。

我说,言重了,在许多人眼里,你的儿子虽然是高富帅的富二代,但是他身上的优点也非常突出,精力充沛、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在大众场合显得勤勉、活跃和进取……他听了并不开心地说,小小年纪,吃饭讲排场,出入高档会所,满口精品享乐,还大谈高薪、名贵、高校,简直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花花公子。

回家后,我把所闻告诉太太,她竟然说我们保守老土,因为思想落伍,跟不上“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了。她还说,即使那些年轻人为了虚荣而费尽心思,即使他们怨天尤人或者打肿脸充胖子,也比我们这些人墨守成规更有意义。

我几近无语,我辩驳说,圣经中有个大臣叫哈曼,处处都想得到别人对他的尊敬,因为有一个叫末底改的犹太人,没有向他下拜,他觉得失了面子,便施下恶谋,做了一个两米多高的木架子,想把末底改上吊处死。可是他作茧自缚,被国王识破他的恶计,却把他送上了木架绞死。

太太听了,用怀疑的目光瞧着我。我继续说,过分的虚荣太可怕了,它不只是简单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一词概括。其实虚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更是心灵的肥皂泡,来去无影无踪,却形影相随,十分厉害。

虚荣散文2:消费虚荣

文/乔兆军

虚荣的含义是指表面上的光彩、虚假的荣耀。人人都知道它不好,但很多人又都摆脱不了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是小村子里率先买黑白电视机的,每晚都能吸引大批村民来看,父亲不仅欣赏电视,也“欣赏”村民羡慕的脸。可这种好心情没持续多久,村里又有几户买了电视机,来我家看电视的就少了。

父亲落寞了一阵子,有一天父亲又热情地招呼村民:“到我家来看啊,我家电视是‘彩色’的。”

那时彩电还是稀罕物,不仅货源极少,而且价格贵得吓人,一般人家都买不起。我家的电视为什么是彩色的呢?原来,父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块彩色透明塑料膜蒙在电视机荧屏上,乍一看去,花花绿绿的,还真能“蒙”人,以为是彩电呢。

父亲没多少文化,一辈子争强好胜,骨子里存有那么一点“小”,还说得过去。看过一篇文章,讲了一位艺术家的虚荣。

北野武是日本着名导演,成名之前,他非常渴望买一辆好车,成名以后,就买了一辆保时捷。但是,他发现,开着名车,“看不到自己开车的样子”。于是,他请了一位朋友开自己的保时捷,自己则搭了一辆出租车,跟在后头,对出租车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看来虚荣得找准对象,一定要找一个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方能体现优越感。同时,对方表现得越羡慕,自己的优越感也就越强。就说这个北野武,如果那个出租车司机漫不经心说一句:你说的是前面那个移动的铁盒子呀?你想想,北野武有多郁闷。

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闲暇时爱写点小文章,不时会收些小稿费。同事们一见我收稿费,就起哄:“大作家又来稿费了,得请客哟。”几句高帽子一戴,我就晕乎乎了。大手一挥:“走,饭馆见!”如此这般,不仅稿费没了,还倒贴进去不少工资。现在想来,图什么呢?不就图别人几句奉承话,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吗?

如今,走在大街上,靓男倩女们的名牌手机、奢侈品包包,直晃人的眼。有个亲戚这样对我说,她买的名牌都是山寨货,花不了多少钱,还能让别人从这些奢侈品中,揣摩出自己的分量,达到一种心理满足,何乐而不为?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看来,世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少。

虚荣散文3:父亲的虚荣

文/奔腾

父亲的虚荣

★欧阳文邦

我心里有个愿望,那就是出一本个人专辑,专辑里一定要有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可每次提起笔,却又有写不下去的感觉,因为我总觉得父亲后面的故事还会很精彩;同时我也想在文章中说父亲几句坏话,怕被他老人家看见,故迟迟没有下笔。农历二月十八日是父亲78岁生日,由于工作原因,我没有亲身前往为他老人家祝寿,就用这段文字来表达内心深处对于父亲的愧疚吧。

最近一次看到父亲是2010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我们兄弟几个纷纷赶回老家过年,一大家子人四世同堂,父亲的脸上笑开了花,时而逗逗孙子,时而抱抱玄孙,时而到我们的牌桌边转一转,也许身为人父的最大快乐就是如此。

远离都市的喧嚣,我那天也是难得清闲,独自一人在家门口的三口水塘前转悠。也许是看到我无所事事,父亲要我开车送他去一趟六都寨镇,他说他要去邮政银行一趟。我没有理会父亲的要求,因为我觉得他没有必要去取钱,我们兄弟几个怎么说也会在过年时给他一些钱的。再说我尽管是个开车新手,却一点也不贪恋方向盘,尤其是老家十里山到六都寨镇这段路,弯度坡急,这也是我不想陪父亲去银行的原因。

然而,父亲却执意要去,叫我第三次的时候,我问他去银行干嘛,他说去看看工资到账没有,我只好很不情愿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汽车在崎岖的盘山公路行驶着,一路上父亲不停地对我问这问那,问我的工资是多少,问我平时在长沙的生活怎样,问我养车的开支如何。他还以专家的口吻、像模像样地说:“雪佛兰的车子还可以,就是油耗有点高。”我一听就知道他那观点是从修车的姐夫那里学来的,几乎一字不差。当我把月工资数目如实告诉父亲时,父亲惊讶地说出了五个字——“怎么这么低?”我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这些年,村里那些去广东打工的青壮年小伙子尽管文凭不高,挣的钱却不少,家里日子也一天天红火,“钱途”一点也不亚于我这个名牌大学生。与之相应的是父亲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他眼里,三五千一个月的工资早已不是什么高工资。看着父亲脸上严峻的表情,我真的很后悔,我应该把工资拔高一点,说自己一万块钱一个月或者说个八千也好呀。老人家不就图个儿女有出息,自己心情舒畅么?

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的车子停在了六都寨邮政储蓄银行。临近年关,各个窗口都排满了取钱过年的居民,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我知道一时半会完不了事,于是到附近随便走了走。半个小时后回到营业厅,我发现父亲前面还有7个人,而父亲正和旁边的人有说有笑呢。父亲高兴地说,他的退休工资涨了30块钱,想看看这钱到账没有。我听了差点没有当场晕倒,就为了这30块钱竟然要我开车送他来六都寨。

“30块钱反正少不了你的,何必还要我送你过来呢?”我忍不住对父亲发起了牢骚。

旁人过来搭话了:“老人家的心思你不知道呀,他就是想看到‘30’这个数字印在他的存折上,图个心里踏实。要是没有看到数字印上去,那可是睡不着觉的呢。”

还有个旁人说:“平时他老人家都要自己搭公汽过来取钱,现在儿子开车回来了,怎么说也要享受一下。做父亲能图到儿女什么?如果儿女在外搞得好,不就是图个脸上有光么?”

父亲笑嘻嘻的,算是默认了旁人的观点。而我早已告别了血气方刚的年龄,牢骚了两句就没有再作声了。

突然,窗口里面传来一个非常不友好的声音:“我要吃中饭了,你们在这里等一下,或者去别的窗口排队也可以。”此时,父亲的前面已经只有一个人了。排了个把小时竟然等来这么一个结局,我的肺都要气炸了,而父亲却依然心平气和地等待着。

又等了半个小时,父亲总算完事了,我们匆匆往家里赶。车子路过十里山街头时,父亲不断地向窗外张望,手不停地在车门旁边摸索。我知道,父亲是想在街上看看有没有熟人,或者说他是想被熟人看见,他有小车坐了,他想神气一回!

今天,当我坐在电脑边敲出这些文字时,我还有点为那天的行为懊恼,为什么不对父亲态度好一点?为什么不在街上把车开慢一点?为什么不帮他把车窗打开……

对于今年78岁高龄的父亲,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都怀有十分复杂的情感。平心而论,父亲不是一个可爱的老头,自从1988年退休在家,他以国家干部的高姿态自居让家里同亲戚邻里的关系不如从前,他的固执让他和妈妈之间难以沟通,他勤快有加却干不出漂亮活,他让我们回去过年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尽管父亲有这么那么多的不是,却依然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以儿女有出息而自豪,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子女发达、安康。回到长沙后,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父亲的身影,忘不了他在十里山街头没有看到一个熟人时脸上失望的表情,忘不了他想打开车窗却又不知如何开启的无奈。

2011年3月于长沙天马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