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中秋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中秋的文章1:泥土的想念

文/无痕

已近中秋,却未秋雨脉脉,阳光还是白得刺眼,热风吹得几片黄叶在墙根打着旋。

一口气读完鲁敏的《百恼汇》,把书儿一卷坐了起来,“真想赤脚在泥土上走一走!”说出这话,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坐在一旁织毛衣的妻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我。难道这就是我读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相信!从心底无意说出的肯定是在心里积蓄很久了。

都市让我向往,但少不了乏味。泛白的水泥、旋转的轮胎、闪烁的霓虹……这些麻木了我的神经,越发地让人空虚。在苍茫的暮色中,没有看见袅袅的炊烟,没有听见黄牛哞哞走过门前。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逼仄得你喘不过气来,弥漫着汽油和酒精的浮尘让人觉得焦渴难忍。远离了自然,远离了泥土,整个人一点活气都没有,像是被拔起的青草慢慢地风干了。

晚饭过后,太阳的余热丝毫没有褪尽,路边黄杨上落满了灰尘。七角红枫枯死了,叶子轻轻一捻就碎了。路灯开始泛黄,几只飞蛾到处扑腾着,门前走路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想寻找一片净土,我们一家也跟随着人流向音乐广场走去。

喷泉如柱,灯光璀璨。窝在家里的人们好像一起被赶到这里了,在热风和嘈杂中寻找那纯朴的精神家园。沉闷的音乐在低空悬浮,和热气裹挟在一起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小孩们在喷泉边或伸手或抬脚,透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如滑溜溜的泥鳅。木板舞台上堆满了人,或端坐望月,或赤脚漫步。透过痴情的眼神,我仿佛看见他们正沉静在和泥土对话,和灵泉握手的梦境里。也许只有在这里能寻觅到一份快乐,一份自然,悠悠中我感觉到他们远离泥土的那种惶恐。

女儿一个人去荡秋千了,我和妻沿着大理石铺成的小道随风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河边。周围少有行人,月光格外明亮,柳树影影绰绰,远处河面上不停有鱼儿欢跳。清风徐徐,河水潺潺,草虫低吟……我完全沉静在其中了,像慢慢品尝一杯醇香的陈年花雕。

醉了,我不想醒!

“怎么没有路了?”妻望着前面一片草丛茫然了。如在儿时,走到哪里,路就在那里。荆棘的丛林,陡峭的岩壁,湍急的河流,什么能拦不住我们呢?我一脚迈入了草丛,瞬间整个人被青草味包裹着了,一股原始的情愫在心田缓缓涌动。

我喜欢脚上带泥的徒步行走,喜欢扒开腐烂的树叶看虫儿爬行,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云卷云散,喜欢坐在树端拥抱山风……“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恍惚遇到了古代的熟人,看见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想到陶公育菊酿酒,补他的破篱笆了。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我又似乎看见了陆龟蒙怎么扶犁担箕,赤脚在稻田里驱鼠……想起这些,并非古人的才华和成就,而是那缕人生的逍遥感,那股恬静的闲气和活法。

走出草丛,感觉从脚到发梢都有了泥土的腥味,好像刚从树林里钻出来,头上还落了几根松针。整个人又似在泥浆里打了几个滚,身上有抠不完的泥巴。

“爸爸!要回家看《我的美丽人生》了。”女儿从秋千架上跳下来。我们在喧嚣的马路上穿行着,像几条被追赶到浅滩上的鱼儿一样惊慌失措。到了家门口,抬脚一看,怎么连一点泥土都没有?

告别了乡村,就远离了泥土,远离了性灵。梦靥中时常闻到泥土的清香,春花夏雨,泥巴裹满裤腿,热闹着绿油油的乡野。秋收冬残,犁铧翻开新土,温暖着宁静的乡村。晨曦里,拨弄露珠,和泥土融化在一起。夕阳下,荷锄而立,和晚霞辉映成景……

“一束阳光靠在我的窗上∕静静填补昨夜的空白……”邻家飘来了电视剧的片尾曲。我慢慢安静下来了,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泥土的香甜。

关于中秋的文章2:中秋月儿圆

文/张志萍

初三那年,刚开学没多久,家里接到姐姐同学打来的电话,说姐姐腰部长了个瘤子,恐怕不太好,希望爸妈带着姐姐去大医院看看。接到这个电话,爸妈起初的反应是姐姐肯定又在胡闹。因为在爸妈眼里,我们兄妹三个中,数姐姐最叛逆最倔强,她甚至抗拒爸妈给她安排的一切,坚持到外地上职业高中,之后,除了要生活费,姐姐很少和家里人联系。这个电话,让爸妈有点怀疑又有点慌乱,但是第二天天没亮,爸妈就把我喊起来叮嘱一番,乘坐早班车去姐姐学校了。

没过几天,晚上我刚放晚自习,哥哥红着眼眶让我请假,说姐姐情况估计不太好,要带我去看她。听从哥哥的安排,我们从淮北矿上坐到阜阳再转车到南京。

一路颠簸,我们总算找到了姐姐所在的医院。见到爸妈的那一刻,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姐姐生病,还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爸爸站在旁边,故作镇定地想和我们说些什么,但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姐姐很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改往日的倔强,冲着刚进屋的我和哥哥挤出一丝笑容,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由于病房是单人间,我们一家人难得坐在一起说话聊天,其实内心无比煎熬,都在等待姐姐最后的化验结果。那个晚上我们基本都没睡。

第二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我坐在病床边上和姐姐聊天,哥哥低着头坐在不远处一声不吭。这时,爸妈突然进来,妈妈一脸紧张和激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也跟着进来了。“白大褂”来到床边对姐姐说:“小姑娘,你的肿瘤是良性的,回来做个小手术给切掉就可以了,不要害怕。”说完抬头看了看我爸妈,妈妈又流泪了,后来直接变成了啜泣,爸爸先红了眼圈,又咧开嘴笑了,哥哥则把头垂得更低了。

晚上,爸爸从外面买回来一袋子月饼,还有几个石榴,笑着对我们说:“差点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平时过中秋,也没太放在心上,不是爸爸在单位值班,就是你姐没回来。今年中秋节,咱们一家人难得在一起过节,今后咱们每年都要在一起过节。”姐姐接过爸爸手里的月饼,掰了一小口放在嘴里,然后递给妈妈说:“妈,月饼没有咱家的好吃,我想吃家里的掉渣月饼。”妈妈高兴地说家里啥都有,就等着你回家吃呢。我抬头望望窗外,月亮睁着大眼睛,笑盈盈看着我们呢。

时隔多年,爸妈早已退休,跟随哥哥和姐姐在芜湖定居了,但是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奔赴到他们身边,陪着他们一起过节。因为,一家人就要一起过节团圆。

关于中秋的文章3:野山菌

文/逍程

中秋过后,对于生活在川北农村的人来说,除了抢收抢种,还必须腾出时间采野山菌。

秋雨持续,气温骤然下降,野山菌就在这个时候孕育,生长在偶尔的初晴中。它十分害羞,不会生长在大路边,不会生长在人们一眼就能望得见的醒目位置。它的生长环境十分隐蔽,也可以说十分险恶。杂草拼命地掩盖着它,老鼠、蚂蚁、苍蝇们是它的邻居,牛蹄、羊蹄轻易就让它灭顶,化为泥土,虽然香韵犹存,但其形骨早已消失。

采摘野山菌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时间得赶在雨后初晴的第二天为好,参加人员不能太多,最好是一两个人。衣着上,最好是厚实的帆布外套,水靴。出行方式为步行,干粮和水是必不可少的。出门时还得带上一条棒,可以在湿滑处当拐杖,若遇野兽和毒蛇突然出现,尚可自卫,若是采摘得多了,还可以扛呢。要想采摘到上好的野山菌,大路是不能去的,因为此物天香,路人自然闻香止步早采摘过了。小路也不能走,因为同样可能有人捷足先登了。只能选择没有路的地方,人得猫着身子,穿行在密布的荆丛,任草叶捋着皮肤,任尖刺划着脸,任露水打湿衣裳。用木棒小心地刨开地面的积叶,擦亮眼睛仔细地寻找那如同花朵、如同雨伞一般的野菌。它体型很小,最大的不过一个小酒杯口子那么大,小的仅如一粒豌豆。但是它们那诱人的颜色和独特的体型,让采摘它的人分外动心。这些宝贝零星地生长着,很难发现一朵。如果发现七八朵出现在人的近前,想必那是运气十分好了。

这种美味的得来,实在是需要付出代价。有人说,美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其实对于野菌之美来说,美是在险恶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是在艰险的劳动过程中被人发现的。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美不能创造,只能发现。

上山怕采不到,但采到了,特别是采得多了的时候麻烦就更多了。因为择菌过程也比较漫长,得把每朵野山菌表面的草叶一丝不苟地剔除,把菌根给掐掉。这时按说就可以淘干净开始食用了,但是一般采野山菌的人不会轻易就吃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努力保存成果,并且继续扩大成果。他们往往会趁着难得的阳光晒干。大约二十斤左右的鲜山菌才可能晒一市斤干货,所以特别珍贵。如果天气不好,他们宁愿给它烤火烤空调或是吹电扇,也不会让它腐烂掉。晒干后的野山菌非常香,放到家里,满屋子都香,野菌的香,比花香更加沁人心脾。这才认真收藏起来,放到冰箱里。他们恨不得放在床头上,睡着了也看护着;他们恨不得放到保险柜里,生怕被人偷窃了去。这宝贝无价无市,比任何奢侈商品都难求,所以一般人家是不会卖的,所以即使有钱也难买得到。

采野山菌的人不会吃独食,这么好的东西得跟人分享。什么人才可以分享他们的美食呢?无疑是亲生子女,或是最亲密的朋友。这时主人会毫不吝啬地把野山菌早先泡好,清洗好,等这些人来了就开始用它炖鸡或是骨头。吃的时候肉就显得次要了,那野山菌汤才是天下极品。正因为此物稀有,所以不要以为钱多就可以吃到。与其夸你钱多,还不如夸你跟山里人亲密呢——因为他们认你是亲人你才吃得到此种美味。

关于中秋的文章4:我心中永远的痛

中秋过后,就是父亲的五年祭日。团圆之后的永别离,成了我今生都难以抚平的伤痛。无眠的我坐在这里,思绪不禁再次飞扬,思念天涯人,还有相见时;而那天地两隔的老父亲,却再也不得相见,不觉泪流满面,咽声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是2007年,父亲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在一次晕倒后,检查出所有的消化器官都已经出现了问题,以至于连一杯水都喝不了,更不用说吃饭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撇下了我和父亲成了天上人,父亲上要伺候瘫痪的爷爷,下要照顾年幼的我,中间还有一个未成人的叔叔,其间的忙碌和辛苦可想而知。由于多年一个人的劳碌,加上生活上的艰苦,老早就把那个肠胃肝胆糟蹋坏了,一个苦命人,哪有心思去想着保重自己的身体?能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人就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我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来,倾尽我之所能来照顾,尽量做着容易消化的饭食,可是,父亲还是只能吃一口,还不定什么时候就捂着胸口嚎叫着呕吐。胃里没有东西,吐出的全是绿绿的胆汁,那个痛苦的样子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时的我,真想代替他受这份罪,吃这份苦。父亲渐渐地一句话也不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那种神态,让你有说不出的难过。

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父亲说医院里太脏,空气不好,说什么也不住了,怎么劝都不听。其实我心里明白,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是怕我花钱,自己一辈子没有给女儿挣下多少,到老了还要折腾并不富裕的女儿,一直是压在父亲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可是,我的父亲呀,您哪里知道,我就是倾家荡产,揭瓦卖房也要为您治病啊!我的心情您理解吗?!没有了什么也不能没有老父亲您啊!

尽管我知道所有的希望都是渺茫,我还是抓住一切可以一试的方法,就像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那样拼命地往岸上游。但是再怎么努力,父亲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我的心还是一天比一天下沉。

中秋节那天,父亲起床特别早,看上去心情很好,早饭吃得比往常都多。我心里也高兴,陪着他有说有笑。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我为父亲的哪怕一点点好而感到欣慰。中秋第二天,父亲提出要回家拿点秋天的衣服,说天气凉了,不让我去给他买。我当时也没多想,本想请假陪他一起去的,可是父亲说什么也不肯,在他的心里,我的学习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是天塌下来也不能随便请假。所以,暑假开学后,我一天假都没请,父亲的打针也调到了晚上。这次回家,他只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跟司机说好一定把父亲送到家,我就去上班了。

中午、晚上打了电话都说很好,便不再说什么。我当时有个念头,回家看看,把父亲接回来,但我没有。半夜里,被一阵电话声惊醒,是父亲打来的!接到电话的一刹那,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他走了,独自一个人走了!走之前他用了一天的时间,拖着病重的身子把自己身后的事打点得井井有条,还不忘平静地打个电话跟他的女儿告个别,他再也不想给自己疼爱的女儿添一点麻烦!到离开也没想过要给他唯一的女儿增加哪怕一点点负担。这个决定他一定是考虑了好久好久,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一句话不说,为什么拼着命不想住在医院,为什么中秋节强装欢笑……可是,我的老父亲啊,您怎么就不替女儿想想,您用这种方式离开我,让我的后半生怎么能平静啊!我还没能好好伺候够您哪!每当想到此,我就在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回家看看呢?!工作忙不是借口啊!也许,我回家一趟,父亲就不会……有什么用呢?其实父亲回家一天,都把门锁得紧紧地,邻居们谁也不知道他已回家,尽管他们都很想念父亲,就连我叔叔都不知道,我的老父亲啊,您的心里什么都考虑到了,到老了只想一个人默默地离开,可您知道这么多爱你的人心里多痛吗?

您的一辈子,为一家人付出所有,为了给叔叔成家,您把当时吃国库粮的差事让给了他;为了下地干活,您起早贪黑,干完了自己的,再去干叔叔一家的;自己没有什么,就开荒种菜,帮衬着女儿并不富裕的生活;从嘴边省下一点好吃的,送给您唯一的姐姐;没有了母亲,您在照顾爷爷的同时,还得照顾姥姥……

您的一辈子,为多少人做事,人敬你一尺,您就得敬人一丈,您从不贪占别人的一点点小便宜,您总是帮衬着众多的邻居们,您的一辈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唯独没有给自己,哪怕那么一点点……

您的好众口皆碑,您的离去也成了众多人的遗憾和抹不去的痛。

父亲啊,您在那边还好吗?是否和久别的母亲相逢?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女儿真的很想您,您知道吗?

关于中秋的文章5:中秋无月又如何

文/李阳波

中国人的节庆,往往都要假借一个主题来热闹一番。以月亮为主题的庆赏中秋,如果此夜没有月亮露脸捧场,那又将如何呢?

古谚曾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云:“雨打上元灯,云遮中秋月。”“闷闷中秋云罩月,哓哓元夜雨打灯。”好像中秋和元宵这两天的气象是相通的,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太煞风景了,这两个节日最忌阴雨,偏偏同时来个云遮雨打,羞月熄灯,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宋太子赵元俨却有名句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这显然是要和大众唱反调了。

事实上,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密云盖顶的天象是很稀罕的,除了秋雨肆虐,中秋之夜风雨交加的机会是非常难遇的,所以中秋月亮纵然被云遮霾挡,过了若干时辰,还是会云移霾散。所以古人为了赏月,必须“莫惜三更坐,赏月夜眠迟”。

很多人都有等待拨云见月的经验,虽然云层重叠,夜色凄迷,嫦娥似被绑架,一时不知所在,但是依然不肯罢休,踌躇恭候,非要等到月亮露脸,才心满意足。当年刘禹锡也在秋夕待月到半夜,次日写了一首诗寄给白乐天:“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门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后来白乐天也回了一首诗给他,遂传为诗坛千古佳话。

当然,任何人都希望中秋有月,如果遇上无月中秋,也只好扫兴承受。词人辛弃疾有几段佳句:“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的想象力完全合乎天文科学,地球是圆的,这边见不到,另一边自然可以看到,犹如此夜倘若广州无月,而北京则可能皓月当空,清辉普照也。初唐诗人李峤就这样吟过一首《中秋月》:“桂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说得一点儿也不错。

女词人朱淑真有一年中秋无月可赏,感慨之余,回房写了一首《中秋不见月》,诗云:“不许蟾蜍此夜明,今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女词人显然有点动气了,词中隐含怨尤之意。

中秋夜倘若无月,聪明如你我者又将如何?依我看来,反正“有月无月照样过,不如趁早赴南柯”。不然,你又将如何?

关于中秋的文章6:半块月饼

文/张生生

每逢中秋,总是忘不了啃一口月饼,然后细细品尝,慢慢回味这个古老的点心带给我的其中滋味儿,那味觉的未稍神经总能产生一丝久远的思念……这种思念带着青红丝传导的甜蜜穿越时空,走近36年前的我与这块月饼结下的思念之痛!

那年我6岁,孩子的天性使然,从小爱吃甜食,不管是红糖、白糖、冰糖还是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甜品——月饼,都是寻常百姓家见不到的好东西。特别是月饼,更是一说起来,就能闻到那里面散发出的清香,以及月饼浸透包装后的那个圆圆的油纸图案,尤其是那种硬壳的、带有月牙形的月饼,外面一层厚厚的、硬硬的外皮,里面有一种软软的馅儿,即新鲜还放的时间长。那个时候能吃上一口,那真是幸福满满!

每次吃月饼我都是用手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装纸,真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个蘑菇屯里的农民一样儿,吃点心时用手接着,生怕一点渣儿掉到地。吃完月饼还余味不足的用舌头添添那个油乎乎的包状纸才算完事。

每逢中秋节的前几天,都是我非常兴奋的日子,小孩子么,吃个苹果、啃个月饼,吃点坚果之类的。母亲也很忙碌的去本家的几个爷爷、奶奶家串串门、送送月饼。每次我都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送?并且还要送那么多,一家二斤月饼——八个啊!我心里总是想,那么多月饼我可是要吃好多天。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坏牙!

过了中秋,平常家里都不会有吃剩的月饼,我们家却有吃不完的月饼,因为母亲知道我喜欢,自己不舍得吃,偷偷地留下好多月饼,留下的月饼还要放到篮子里,挂在高高的房梁上,不踩着凳子都无法拿到,每年如此!

平常玩起来,我就想不起这东西来了,所以,每次中秋过后,有时一说我饿了,母亲就踩着凳子把月饼拿下来给我一个,我轻轻打开,开心的吃着,母亲都是时不时的问我一句,“好吃么?”我总是不住的点头,嘴里嘟出一句好吃,然后就贪婪的吃起来,然后细细得品尝着那里面散发出的香甜和幸福!每次让母亲拿月饼,总是不会忘记问一下,那个篮子里还有几个月饼,母亲总是笑笑说,多着呢,够你吃几天的。我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时间就没有,所以,母亲一拿篮子,我总会问那一句话,“还有几个”?母亲有时会叹口气说:“唉!俺这个儿!这东西总不能拿它当饭吃吧!”可我却不知道,那时母亲连一口月饼渣都没有尝过!

东西总是要吃完的。但是小孩子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完就会要,时间长了,也记不清楚到底吃了多少个月饼了,反正时间一常,那月饼会越来越硬,记忆中是过了好几天,我才想起来,好久没吃月饼了,我突然向母亲说,我要吃月饼,母亲说,我给你拿。母亲把手伸到篮子里摸了好几次,才拿到那个半块的月饼。我看到后满心欢喜,给母亲说,这是最后一个了?母亲皱着眉头说,这个月饼好像发霉了,不能吃了。我刚刚的兴奋,被母亲的一句话像是当头泼了一盆水,我执拗地说,不!我要吃了它!母亲坚决不同意。我大喊大叫着,我要吃月饼!我要吃月饼!母亲给我说,没有了,这个不能吃了!我当然不同意。一阵大哭大闹!一会儿功夫,听到哭声的二奶奶来我们家了,我顽固地提出要和母亲分家,不和她一块过了,说她不是个好妈妈!其实,在我哭闹时,母亲自己也偷偷地哭了。她深深的自责,说自己没本事,不能过得更好一点,让孩子整天跟着受罪!

后来,这件要月饼吃的事被当作儿时的笑话说给大伙儿听,我每次都要听得满脸通红!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那是我的心头之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月饼做得越来越高档了,每逢中秋,家里各式各样的点心应有尽有。而今无论多好吃的月饼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各种月饼都不能吃出儿时的甜蜜,我不知道是月饼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味觉有问题,总之,那时的月饼与现在月饼有天壤之别,我怀念那半块月饼,我怀念它带给我的那段记忆!几时能回到童年的梦里……,再让母亲踩着凳子拿下那半块月饼,与现实中的我分享!

关于中秋的文章7:渔港月明

文/莫永英

渔港人过中秋,别出心裁,风情万种。

黄昏,太阳象个红火球徐徐滑下大海,背后留下了一片淡红。天际边,几缕红白黄蓝相间的云彩,镶嵌在夕阳坠落的地方。大海从金光闪烁到暗淡灰蒙,涛声带着惬意从远到近,正向港湾延伸。渔船开足马力匆匆回港欢度中秋,象游子归来。

月亮刚刚升起,渔港就沸腾了。只见,港湾内快艇轻渡,浪花飞溅,载着一家人和赏月礼品,抢占海边最佳地段。公路上,摩托车、小轿车汽笛欢鸣,不一会,偌大的海边上便聚满了中秋赏月大军。他们择其所好,各自进入自己的领地。霎时,洁白松软的沙滩上就摆满了拜月的筵席。有亲朋挚友的,有阖家老小的,还有情侣靓妹帅哥的。一张圆桌,一个简易茶几,一块油布,一折胶纸,上面摆好带来的月饼、水果、饮料,宽裕点的还准备了炸虾、螃蟹、排骨什么的。最具特色的算“茶王”一席。有在外经商、风尘仆仆赶回的乡友,有文坛小有名气的同仁。那边,阿妹阿哥就简便多了,一盒月饼、一串葡萄、二瓶饮料,于树荫下石凳上一坐,便倾情于无声处。一眼望去,整条沙滩,灯火点缀,人头涌动。

不觉,月亮已悄悄的从椰梢上探出头来,觊觎着海边丰盛的筵席。顿时,海湾浮光跃金,沙滩上泻满了水银般的月光。人们对着沐浴在皎洁月光下的大海,默默祈祷生活一帆风顺,日子红红火火。憨汉子按耐不住歌瘾,几杯下肚,就亮开粗犷的嗓音,裹着酒味,唱起了《十五的月亮》,弄得全家人捧腹,不亦乐乎。斯文茶友,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边啜茶,边望着明月沉思,专心编织他们的生意经,构筑他们发财致富的美好蓝图。玩文字的程君和周君,诗兴正浓,即席吟赋。程君表情地吟诵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周君即捧着绘有兰草的茶杯脱口作一对联,以助兴:“玉兰月影圆友梦,杯水茶香慰吾心”。霎地,沙滩欢声笑语,海湾歌声飘荡。

也有月色朦胧,清幽寂静的地方。一对对,一双双的恋人,一条石板凳,一张情人椅,偎依厮磨,窃窃私语,格外亲昵。帅哥对着明月,郑重祈求:“月老红娘,牵线搭桥,有情人终成眷属。”靓女言语不多,只细声道:“月亮代表我的心!”她凝视着海湾上银光似的月色,心在暗想,自己决不会远嫁,渔港是我家。

倏地,从林间传来悠悠的乐声和优美的旋律,只见歌舞厅里,霓虹灯光柱摇曳,人影绰绰。少男少女,激情高涨,起舞翩翩。他们大都是返乡过节的外出打工一族,难得一聚。因此,他们趁秋高气爽,月色迷人的中秋夜,相约到歌舞厅狂欢、浪漫,潇洒一回。

一湾明月,两种情调。正当海边欢腾喧闹时,港池内却一片静悄悄。渔船整齐有序地列泊码头,点点渔火溶于柔和的月光中。船上红旗彩带在海风吹拂下猎猎作响,波涛轻轻地拍打船舷,水花四射。原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海边月亮从树梢上升起时,港内早就月光如昼了,渔船上赏月热潮已接近尾声。现在,吃饱喝足、玩够了的渔民,或闲聊家事、扯谈世态,或在分析盘算季节渔汛、市场行情。刚才,这里也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渔民汉子,早就不耐于在家里过中秋的旧习惯了,不知从哪年起,他们就把中秋案席搬到了船上。三五个人,船仓面、柜台上。光着臂膀,穿着裤衩,拖鞋一脱,席地而坐。一瓶啤酒罐下肚,就扯出一大串话题来,有鱼话、虾话,有白话、黎话,还有笑话,信口开河。有的还当着娘子的面,哼起了《敖包相会》,被娘子戮着脑门怪嗔:“孩子都上学了,还‘相会’,不知老。”说着,脸上泛出了一道红痕。

月亮西斜,潮涨港满。港湾温馨得象个摇篮,被银纱似的月光笼罩着。艘艘渔船在涛声的哄抚中已甜入梦乡。但,歌舞厅那边还不时传来悠扬的乐声,渔排上还清晰听见“干杯”的吆喝,海鲜油炸的醇香随海风在溶溶的月光中荡漾。

啊,渔港月明!

关于中秋的文章8:乡思 不算什么

文/刘国平

中秋快到了,天上的月儿快圆了,月饼的香味溢出来了。

乡思,也就有了……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徐水的夜空还是干净的,月亮星星都能看得很清楚。每逢中秋,满满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八九盒月饼摆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一边喝着淡茶,一边谈天说地,真是其乐融融啊,多年来仿佛生活一直是这样恬静。

等我上了高中,开始住宿。中秋只能在学校过。中秋,并不是没有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少了,而是像平常一样,多。只有中午的片刻,去大门口,爸妈来看我。入眼是人海,但是,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我像一叶扁舟,划开层层的波与浪,终于停泊在那“彼岸”边。握住父母有些发热的手,看着父母关怀的眼神,告诉父母:中秋我在这里,很快乐。我拿着月饼走回宿舍,路上遇到好友,就一起分享!感觉就好像家人在我身旁。

大学,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但我又找到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山城的空气是澄澈的,天是蓝色的,我的鼻炎都好多了,但离家确实很远,思念,就难以抑制了。

幸好,每周,我都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关心着父母家人的身体健康。爸妈则关心着我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身体怎么样。我便汇报我获得的荣誉……我能想像得到,父母都在会心地笑。就这样,每一天,我都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并未离我很远,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到了中秋,也是一通电话,就像平常一样,微笑挂在脸上。

从小到大,对于中秋,我并没有铭心刻骨的乡思。或许,我正好错过了那个书信的时代,没有古人那离乡背井两地相思的感觉。我赶上的,是科技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我走到天南还是海北,只要我想家了,一通电话,就能连接家园,一段视频,就跨越了空间,让我和家人面对面。

乡思,不算什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