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长江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长江的文章1:江边小港茅山港
文/聂时珍
茅山港口,是长江以北一个名不见经传小港口,有货运、客运码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时过往商贾如云,游人如织,客货两运都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小小的茅山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江南城市黄石市和江北鄂东南蕲春县的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它支撑着茅山的经济命脉,因为有这个水上资源优势,镇里早年就建起了砖瓦厂,还有面粉加工厂,石英砂加工厂等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原材料进购,成品货物外调,全靠这个小小的货运码头来运作。
那些长年累月在码头上忙碌的搬运工,身子骨板扎硬朗,个个力大如牛。一包一百几十斤的货物,他们用力一甩就丢到肩上,他们就是这样把成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货物一包一包地扛到码头上货船的。搬运工们,一个个被夏天火辣的阳光晒得黝黑发亮,他们每天干繁重的体力活,赚得一份血汗钱。这样的生活和人生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很枯燥无味,但他们一样乐呵呵地去面对。可以这么说,搬运工是茅山码头变迁最有力的见证人,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风里来,雨里去,踩出一份活力,踩出一份希望,踏出灿烂的一片天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茅山码头到处可以看到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地经营,谋生。在这一群生意人大多数是出身贫寒的农民,他们在农村走村串户收购三禽鸡,鸭,鹅,收购农副产品,然后乘坐个一小时轮船到斜对岸江南城市去卖,尽管是一些小买卖,但这一群庞大的流动生意群体搞活了城乡经济流通,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和餐桌,当然也让乡下一部分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吃苦耐劳,勤劳朴素体现了这个群体最原始的本色。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过渡到八十年代,再到九十年代初期,轮船这个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长江航道上独领风骚,它通达南北,联动东西,给人们出行和货物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俗话说得好:隔山容易,隔水难。我们选择长江,爱上轮船,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我们别无选择。
我最喜欢站在茅山港的江边看江上过往的船只,它们有大型的客轮,拖驳,还有挖砂船,机帆船,偶尔也有小小的渔船进入我的视野。那小渔船像一片飘摇的树叶,在江面上流浪,由此我想起了一首唐诗里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不正是渔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吗?每每看到大型客轮过后在宽阔的江面掀起层层波浪,听长鸣的汽笛声,久久回荡在长江的上空。我的身体仿佛涌动着一股被震撼的暖流。
1996年,妻子在江南城市打工。我带上四岁的儿子准备到妻子那里给儿子庆祝四岁生日。正好遇上茅山港开通了到黄石市的快艇业务。我和儿子放弃了坐轮船过江,而选择了坐快艇。头一次体验这称为“水上客车”的快艇,在江水上高速飞驰,快艇像一把利剑劈开江水巨大的浪花,因为江浪而有点摇晃,但感觉还是很好的。平时坐轮渡上水到黄石约一个小时,而坐快艇只需二十分钟,当然这一张六元的高价船票比起那二元一张的普通船票也算是奢侈了一回。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时,湖北黄石公路大桥一桥和二桥相继建成通车,南北交通变得畅通无阻,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改善,乘船的人日渐稀疏,物流货运迈入高速、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小的茅山港这个曾经辉煌的黄金水道也变得萧条落寞起来。后来茅山港客运码头就关闭了,进入了休眠状态。货运没有形成更大规模,只是零星地经营着,它只是在延续着一个小码头的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梦而已。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对这个江边的小码头充满了无限眷恋。
关于长江的文章2:云台三看
文/钟敏
位于镇江城西、长江之滨的古老的云台山,它灵秀而又险峻,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有史、有文,有景、有典,自古以来,就是登高望远、观山赏景的好去处。
“云台三看”,历来就是善游者慧眼识云台的成功之旅,因为“三看”道出了云台山的三大看点,看的是云台山的三大亮点。
一看云台山上那朵美丽的“云”。
镇江的云台山以“云”名冠古今。远古时因山上遍长泽蒜,是称蒜山。后因与金山相邻相望,称为银山、银台山。后来,人们登上银台山仰望天空,自有一种“天高云淡”之意境,于是银台山便改称为“云台山”延续至今。
云台山的美,美在它拥有天然美妙的山体,在山峦起伏之中,隐藏着多处平坦地,这种独特的山体地形,不但可作宴游、可供卜居,而且可陈兵、可潜藏,是一座兵家必选之山、文人向往之山。史载,东晋末,孙恩率十数万水军袭击京口,与北府大将军刘裕的战场就在云台山下。
登上云台山,日可观云、夜可赏月,古人誉之“云台”。当今的云台山又绽放出一朵祥瑞的“云”、五彩的“云”,这朵云就是高耸在云台山顶的云台阁。它古朴端庄,已经成为镇江的一个新地标。夜色下,亮丽的灯光把云台阁打扮成一朵多彩的云,它与西津渡景区内的大红灯笼、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二看云台山腰间那条璀璨的“腰带”。
这条“腰带”,就是镶嵌在云台山山腰上的那条古栈道和古街道。
云台山山腰间的璀璨“腰带”,是历史打造出来的奇珍异品。三国时,吴王孙权来到京口,他在巡视云台山时,惊喜地发现,此山是观景览胜之胜境,更是难得的军事要地,为使素以水军称雄的东吴雄踞京口,当即决定:在云台山之北麓至玉山段开凿栈道,这条穿越云台山北面的险峻峭壁开凿而成的山崖栈道,凹凸崎岖,直通大江水域,成为历史上一条非常奇特的军事通道和战略要道。史载,六朝时期的三百多年中,在这条古栈道上,曾经留下了无数次“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的剑影刀光和惨烈悲壮。
云台山腰间的古栈道,是历史的,也是传奇的。它不光是栈道,后又华丽转身为街道。先是东吴藏军,操练水兵用的军事栈道,后又随着西津渡的兴起,栈道逐渐成为以渡兴市、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街道。如今已经成为镇江旅游的一大亮点。
三看云台山的“洞中藏古寺”。
在我国“深山藏古寺”,已为世人所熟知,云台山却不然,山间有洞,洞中藏寺,把古寺深藏在洞中,名叫观音洞。它是在云台山半山间的一处天然岩洞开凿而成的一座“洞天佛地”。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公元1858年)重建。三层佛屋巧借云台山的一段山体石壁,梁柱巧架在岩壁之上。这座洞中千年古刹,就是挂在云台山石壁上的一座“悬空寺”,神奇而又壮观。
更令人赞叹的是,云台山的洞中藏古寺,洞中供奉的观世音佛像,是一尊“倒坐的观音”。别的地方供奉的观音皆是坐北朝南,唯独镇江观音洞中供奉的观世音是坐南朝北,倒坐是为了朝向北面的那条滚滚东流的长江,保佑江上舟楫和渡人的安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佛洞之中的观世音,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因此,镇江云台山中的观音洞,古人称赞它为“普陀岩”“小普陀”和“北普陀”。
三看云台,在观山赏景中,读史寻文,在漫步游览中,就会感受到,这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历史文化名山。
关于长江的文章3:中华情
文/浮生半日凉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千百年来沉淀岀中华的品格,千百年来浸润出中华的情愫,千百年来,奔流不息,铸就了中华魂!
于是,在塞北逡裂的土地上,在华北广袤的原野上,在江南旖旎的水乡上,歌声响起,琴声响起,笛声响起,便交织出唯美的乐谱,便编织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梦,便浅吟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情!
之后便是沉寂,酣睡。当拂晓临近,当黎明临近,当旭日临近,随着一声清脆的鸡鸣,短暂的寂静终于被打碎,于是中华的四野开始长鸣,压抑了千年的神话开始谱写。于是中华的大地震颤了,滚滚的长江开始怒吼了,滔滔的黄河开始咆哮了!中华,惊醒了!
苍穹大漠,朔风征蓬,瀚海阑干,断壁残垣,塞北啊,血染的风采!
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曾经有过吹角连营;这里曾经流有思人泪,曾经淌下征人血。这里,萧瑟了多少慌冢,沉寂了多少孤魂;这里,倾吐了多少哀怨,哭诉了多少忧伤。风飞沙,吹断了多少西部杨柳,黯淡了多少刀光剑影,割断了多少爱恨情愁,掩埋了多少苦楚辛酸。呼啸过了,呜咽过了,落日的昏黄就此凝固住了,喷薄的晚霞也染出了天边的凄美。大漠开始了哭泣。寒风猎猎,黄沙漫漫,压抑了千年的愁绪开始汹涌,呜咽起来,便昏了天,便暗了地,便吞噬了一切,只留下了你,千年孤独。
塞北啊,塞北。你究竟拥有怎样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在这古老沧桑的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千年。在这连绵不断的沙丘上,在这亘古不变的荒漠里,我突然读懂了你。洒泪千行,只为了你,塞北!
( 梦回江南)江南,小桥人家,莺语呢喃,淙淙流水,叮咚清泉。
纵横阡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青板小巷,爬满了惹人怜惜的青苔;清明雾雨,氤氲出旖旎的朦胧意境。喜欢你西子湖畔飘起的依依杨柳,喜欢你断桥边荡起的层层涟漪,喜欢你烟雾缭绕的峡谷传出的幽幽笛音,喜欢你忧郁多才的文人骚客的浅吟低唱;喜欢你的山间小涧,喜欢你的清流激湍,喜欢你的草长莺飞,喜欢你的烟雨迷蒙,喜欢你,江南!
江南啊,江南。是你,把西湖的梦惊醒了;是你,把扬州的烟花弄碎了;是你,把钱塘的浪潮掀翻了;是你把洞庭的银镜跌破了。
江南啊,你穿着这一身烟雨,妩媚了近千年!
(我的故乡)华北,中华的魂!
你,铺了沃野千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你,诵了诗词歌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你,指点了江山;你,熔铸了华夏魂!
白骨横于野,千里无鸡鸣。多少军人为了你,马革裹尸还?贺兰山阙,戎马一生。多少志士为了你,视死乎如归?
唱响了一曲离歌,镌刻了满腹经纶,谱写了高山流水,奏响了中华忠魂!华北,你载了五千年的血和泪,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巍然长存!
塞北的情,江南的梦,华北的魂,沉淀了五千年,铸就了中华的魂!
关于长江的文章4:抓螃蟹
文/李想
美丽的双山岛位于长江边上,风景怡人,吸引了许多游客。去年“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也去双山岛游玩了一番,在岛上,我们还抓到了很多螃蟹。
我们坐船刚到岛上,就看见江边长满了芦苇,有许多人正在芦苇丛中认真地寻找着什么。他们中有的穿着雨靴、提着小桶,时不时还发出一声声尖叫。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抓螃蟹。我一见兴奋极了,也急忙冲下去,可惜我没带雨靴,只能在靠岸边的地方抓。我捡来一根木棒,挑开一块覆盖在枯芦苇上的破木板,一窝大大小小的螃蟹顿时暴露了出来,受到惊动,它们慌乱地四处逃窜。我激动地大声尖叫起来,慌乱中都不知道抓哪一只好。正在我迟疑不决的时候,螃蟹们全都又逃到枯枝里,不见踪影了。我顿时傻眼了,这次一只都没抓着。
我没有放弃,又掀开一块枯木板。这次,我摆开架势,一看到螃蟹就急忙一手抓去,哈哈,我总算抓到一只大的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突然感到手一阵钻心的痛,低头一看,原来螃蟹用它的大螯夹住了我的手,我用力一甩,一下子把它甩出了老远。为了不再被螃蟹夹到,妈妈帮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塑料袋套在我的手上,有了“防护手套”我就可以大胆地抓螃蟹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我就抓到了大大小小几十只螃蟹。
我把抓到的螃蟹都装在一个纸盒里,它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外爬,但怎么也逃不掉。看着刚才还那么“横行霸道”的螃蟹,这时却成为我的“手下败将”,我感到了一种收获和胜利的喜悦。
关于长江的文章5:喝上长江水
文/王敬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悠悠相思,别恨离愁。李之仪在写这首《卜算子》的时候,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地处冀南腹地的人们如今也能“共饮长江水”。清澈的汉江水顺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从河南安阳穿越漳河进入河北境内。一渠清水送邢襄,我们喝上长江水啦!
在此之前,我们喝的是600米深的地下水,水碱多、水质差、口感硬。相比之下,经过处理后的长江水,口感软,水质优,水锈也没有了。喝上地表水,我们也就变成了“城市人”。以此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涵养水源,使农业灌溉和地下水生态间接受益。一渠活水,两道绿篱,几座景观桥,使不靠山、不临水的平原小城平添几分灵动的诗意!
岁月荏苒。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变化,都映射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在农村也喝上了自来水、长江水。讲究点的,还喝上了桶装水、直饮水。可是我们这些“奔五”的人,在生命的前三十年,吃水都是一个“问题”。种种过往历历在目。
担水。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走几里路,去村南老井担水。先用井绳把水桶系好,往十几米深的井里一扔,然后一抖井绳,灌满水桶,使劲往上提,边提边盘井绳。两桶水挑上肩,压得膀子生疼。歇几口气,才能到家。往大水缸里一倒,还不到五分之一。挑满一缸水,往往需要一晌的工夫,把人累得够呛。
驮水。在自行车后座,绑上两只塑料桶,去邻村找正在浇地的深机井驮水。骑着车子,载着一百多斤水,左摇右晃,颠簸在坎坷不平的乡间小路上,是一种抹不去的记忆。
拉水。用农用排子车,装上特制的水箱或大水桶,去地里找深井水。拉回家后,放水自然是放个锅满盆满。深机井不常开,拉一次水可能要吃十天半月。因此,许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里挖水窖蓄水。
压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在自家院子里打小井。所谓的井就是几十米长很细的管子,用类似杠杆的设备将水压上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这种农家“自备井”已成历史。现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要打几百米深才能打到饮用水。
自装水管。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吧,单位邻近的村子有了自来水。经过和村民协商,我们自己挖沟、铺管道、装水管,把自来水安到了屋内。总算可以足不出户,吃到自来水了。
这些年,每次回老家,眼见村里的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宽敞。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水泥公路也村村通了。牛耕时代成为了过去,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村家庭。可是儿时清澈的池塘、潺潺的小河不见了,清水环绕、绿草如茵的美景也不见了。整个华北严重缺水,地表存不住水,哪里还有池塘、小河、清水环绕?
现在好了,清澈的长江水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但是,节约用水依然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关于长江的文章6:打量长江
文/石子
长江颂
唐古拉山千年的雪峰,阳光普照,冰消雪融。那晶莹的一滴,滴落在冰川的罅隙里,便孕育了你旺盛的生命。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一个彩霞映山的晨曦中,一个纤尘不染的婴儿,一个晶莹剔透的生命,呱呱坠地。
还在那厚厚的冰层之下,你就开始了对茫茫东海的憧憬;还在那温馨的母腹之中,你便做起了蔚蓝色的大海之梦。
你一出世,便显示了非凡的灵性。
你的哭声,清脆无比,在山林间回响;你的笑声,惊心动魄,在沟谷里轰鸣。
刚刚蹒跚学步,你就急着在千沟万壑中寻找走出悬崖峭壁的蹊径。
你去山谷采摘野花,你去松林聆听鸟鸣。
漫漫旅途中,你且歌且吟。
你跨下虎跳峡,虎步虎虎生风;你跃上玉龙雪山,挽起茫茫烟云。
金沙江飞溅的浪花,让你茁壮成长;雅砻江排天的巨浪,让你气宇轩昂。
岷江、嘉陵江、乌江滚滚的激流,成就你的大智大勇,成就你的龙腾虎跃。
你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直抵夔门。
伴随着川江之上雄浑的号子,你一路高歌,歌声划破长空。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的猿声,啼不驻你匆匆的脚步。崆岭鬼门关,你没有丝毫畏惧。
你抛却巫山神女的儿女情长,毅然决然继续远行。
就这样,你一鼓作气,走出了雪山,穿越了高原,闯过了丘陵。
你徜徉在荆江蜿蜒起伏的九曲路上,欣赏着蓝天的飞鹰,沐浴着徐徐的清风。
洞庭湖畔,白鸥点点,你袒露出胸襟的博大。
南京桥下,千帆竞发,倾注你万丈豪情。
黄浦江口,你送走了千千万万五洲四海的好友宾朋。
崇明岛畔,你欢呼着,跳跃着,完成了你奔向东海壮阔的旅程。
你敞开胸怀,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倾入大海。
长江呵,你的灵魂,可是那大海之上的浪花朵朵?
巨龙呵,你的秉性,可是那不屈不挠的波涛汹涌!
你从唐古拉山的故乡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义无反顾,走过万里迢迢的行程。
你的最大心愿,是滋润古老的华夏那一片片丰饶的土地。
你的最大志向,是以不屈的信念,完成你伟大的憧憬,为大海增添一份蔚蓝。
站在长江大桥之上
任思绪悬挂在长江之上,踏着坚实的步子,迎着浩浩的江风,望着林立的楼群,听着山城的喧嚣,我的血液汹涌澎湃,我的灵魂颤抖不已,我渐渐与大桥融为一体。我不愿是一只飞鸟,与大桥擦身而过,不留下一丝痕迹;我不愿是一阵涛声,只在大桥下喃喃低语。我愿是大桥的一段栏杆,我愿是大桥的一个桥墩,我愿生长成山城的一条脉管,抑或一根神经,将南北两岸连接成血肉之躯。
伫立在大桥之上,让感情的潮水卷起浪花,洗涤我的肺腑;让长江之水举成长鞭,抽打我怠倦的心;让圣洁的感觉如我血脉的轰鸣,由低沉逐渐高昂。让我与大桥头的春夏秋冬的雕塑一起,站成永恒。
长江边的鹅卵石
我从哪里来,被滚滚长江带到西彭郊外这回水沱里?
我又将去哪里?清癯的江水打着漩涡从身边姗姗而过,不作答。
我躺在柔软的沙滩上,与冬眠的螃蟹为伍,做跌宕扑腾的梦。
我与众多的伙伴一道,用相互的体温抵挡冬天的寒气。
我那些在江水里摸爬滚打的伙伴哪里去了?是去了更远的三峡,还是去了归宿之地大海?抑或迷恋虎跳峡浪涛,滞留在那里?
我是谁?我的衣衫哪里去了?我的清亮方正的容颜哪里去了?我被谁打磨成了现在的模样?谁把我粗粝的皮肤修理得油光水滑,让我成了油头粉面的奶油小生?
谁能认出我?如果元鼍把我驮回故乡,生我养我的父母也会把我当成客人了。
我迷失了家乡,迷失了亲人,迷失了天真的童年。
我的故乡在哪里?那朵等我的映山红是否还盛开着。
关于长江的文章7:沿着长江东路往前走
文/叶纯
沿着长江东路往前走。
对于我,这是每天上下班必做的一件事。或骑车,或坐2路公交车,一天至少一个来回,风雨无阻,这一坚持,二十多年过去了。
长江东路是合肥东向交通的一条大动脉,它的名气在合肥的众多道路中,算不上什么显赫,它似乎一直就是这样的中规中矩,默默无闻。
初识长江东路,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从外地到合肥念书,学校在三里街的十四中,我第一次记住的路就是学校门口的这条路,当时,长江东路是叫蚌埠路。与这条路有缘吧,最终我在二十埠购房成了家,于是,长江东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二十年,沧海桑田,长江东路就像一位多年的老友,历久弥新。
酒是浓的醇,路是老的亲,变与不变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的是记忆与新生。从长江批发市场出发,接下来是纺机厂和玻璃总厂,如今这两个老厂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玻璃总厂的地块正在开发一个大的楼盘,引用海子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广为宣传。东七前面与当涂路的交口变化最大,原先一个叫“八佰户”的城中村早已不在,原地落成一个新的小区,气势不凡,对面的电缆厂被大型超市取代,西边的开关厂和电机厂,也演变成了住宅区和汽车东站;花冲公园的对面有了市二院的急救中心,在与铜陵路的交口,老房子已不见踪迹,超市和商贸城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三里街,凤阳路菜市成为了历史,一座下穿桥穿街而过,蚌二小也终于在拆违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三里街前面的一段铁路被拆除了,车速大增,在大东门,一幢老建筑烟草大厦正在被拆除,尘土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装进了记忆里……
与长江东路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个叫磨店的地方。磨店职教城的规划和使用,长江东路沿线的一些职业学校,如职教中心、电子学校、服装学校、幼儿师范、铁路工程学院等将会全部撤离长江东路,长江东路的沿线正经历着从来未有的转型。
其实在我的眼里,长江东路就是一条老百姓的平民路,它没有太多的张扬,路两边也谈不上繁华,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一条路串起众多的小区、菜市和学校,这里居住生活着众多的普通人家,熙熙攘攘中平添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有人的路就会有生气,路因为人而充满活力。
城市的路有很多条,你能熟悉的有几条?众多的道路能让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一条足矣,就如长江东路于我,因为这条路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于是,生活变得简单:沿着长江东路往前走……
关于长江的文章8:怀念长江渡船
文/文敏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我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曾经南下在不同的城市打过工,每每跟别人聊起与长江有关的事儿,让那些家乡离长江很远的同事羡慕不已。
我老家在鄂东的一座小城,紧挨长江边,过去叫广济县武穴镇,现在可是发展为武穴市了。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长江大堤脚下,翻过大堤就能看到长江。放眼远望,江面上来往穿梭的船只不计其数。那时,我老爸是县政府驻省城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经常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坐大轮船去武汉玩。虽然也有去省城的大客车,票随到随买,很方便,但不知为何很少有人坐。买客轮船票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若想买张等级比较理想的船票,得先拿号。社会关系不错的人,买票前先找熟人在里边拿好号,再去买票就方便多了,起码凭号买票不愁没有好票。而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只好提前一天去拿号窗口排队,晚了还有可能拿不到号。
轮船客票分一至五等,我们坐船一般都买四等的票。据说,一等的就是船上工作人员的宿舍,二等的是高级官员专用的,三等的谁都可以享用,但价格昂贵,五等的也称散席,没铺位,可以在船板上坐。我们常买的四等,是每艘船上票数最多的一个等级。通常四等的船舱里,两边都有一长排的上下床铺。
老爸后来有幸做了国营土特产公司的采购员,老是出差。那时,我们那一片儿的人,不管去哪儿,只要是坐火车,都是先坐轮船去省城,再转火车。所以,老爸要出差前常会让我提前去给他排队拿号。送行时,我在候船室外眼望长江,远远地看到一艘轮船在视野里慢慢变大,慢慢清晰……
我成人以后,也经常因公出差,记得第一次独自出行,目的地是鄂西的沙市,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市。我延续了大多数前辈的习惯,不坐车而是坐轮船。当时,从我们那儿到沙市,没有直达的轮船,要先坐船到武汉,再从武汉坐船到沙市。也许是为了领略江面上美丽的风光,人们宁愿这样转来转去也要坐船。我坐船一旦买到了下铺票,总是主动与别人对换,既方便了他人,又快乐了自己,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好多年。有一次我出差到上海,本来坐大客车只需要12个小时,但我后来选择坐轮船,需要三天。当时我刚结婚不久,带上老婆去玩了一趟。我们都还没坐过这么远程的轮船,提前准备好了一些酱菜、霉豆腐、咸萝卜干,还准备了一些馒头。这样,在船上就餐时就可以不买饭菜或买少量饭菜,以节约费用。
多年前,为了却那份对长江的眷恋,我从南方回到了家乡。随后,为了能继续在长江边快乐地工作生活,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南京。当时,我已56岁,离退休不远了。退休后,我又在镇江句容找到了一份工作,发挥余热。这么多年了,对长江的眷恋丝毫没有减少。
去年一个周日,为了重新领略江面上美丽的景色,我特地独自去坐了一回轮渡。来到船舱二楼,透过窗玻璃望向平静的江面,那种久违的爽快感觉又回来了。船开动了,不少人用手机对着江面拍照。我也早就准备好了手机,那么多座位我不坐,而是绕四周不停地走,唯恐漏拍了一个美景。一会儿,渡轮就到了江那边的浦口码头,我上岸去买了一瓶饮料,随后又返回船上。这回我是在一楼,同样是在来回走动,不停地拍照,特别是船沿边那美丽的浪花,要知道,我可是二十多年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欣赏过这么美丽的浪花了。
关于长江的文章9:江南好,最美沙洲新城
文/李心怡
源远长江,沉积沃土。百里沙洲,孕育新城。我的家乡就在锦丰沙洲新城,在我的心中,沙洲新城是最美的地方!
来到新城,顿觉满目繁华,美丽如画!
沙洲新城是公园,也是城市,城园并具。优良的自然生态,别致的景观设计,热闹的商业水街,错落的居住小区,深厚的百年老校,无不向你倾诉着新城的崛起与繁荣!
星期天,我与一群伙伴再次走出家门,来到新城中心参观了一番。
新城中心最吸引人的是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占地面积足足有130多亩!放眼望去,眼前一片开阔,我们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一走进公园,就像走进了人间仙境。大片大片的鲜花在灿烂的阳光下舒展着柔美的身姿,风儿吹来,它们轻快地摇摆着身子,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继续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光粼粼。漫步湖边,让我心旷神怡。公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天桥,154米的天桥,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向远方延伸,真壮观!走上天桥,我思绪万千: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我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港城建设得更加美丽!
新城是人居天堂。书院小区、大南小区、悦来小区、隆泰园、湖滨水岸,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新城中。看一眼那进进出出的小区居民,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看到的分明是安详与满足!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重温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从“中华怒吼”、“国耻家恨”开始,经过“众志成城”、“浴血奋战”,最终到“沙洲光复”,我们一路走着,一路看着,那些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岁月。
驻足在合兴小学校门前,对这座百年老校,我有着太深的感情。历经百年的沧桑,如今的合小在“合”文化的熏陶下,在锦丰政府的关心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为了苏州市现代化示范学校。老校展新颜,我也为自己是合小的一员而深感骄傲!
向自然、傍水居,全生态、慢生活,沙洲新城,正尽情展现着她的瑰丽风采。
在长江之滨,看最美的风景,江南,最美是沙洲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