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寒潮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寒潮的文章1:今夜烟花灿烂
文/淡竹
寒潮,像受惊的野马群漫卷而来。我在刺骨的风里等待。为去年就许下的愿望,我用去整整一年的光阴。
黑色的天幕合拢了。
圆月一袭皎洁的素衣,俏立在树梢,极尽温柔之能事。三五颗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在黑暗里谄媚地笑。
四周响起刺耳的炮竹声,瘦小的烟火借势窜起,尖声长啸。天空升起了孔明灯,一颗,两颗,三颗,几十颗,上百颗灯呐!无数颗红黄色的星星,如款款而行的女子,手挽着手,在黑暗的天空里游走。它们形成团队,或分或合,或曲或直,高低不等,勾勒出奇异而漂亮的图案。有人感叹:好壮观的天象呀!宛如银河系的群星在聚会。
但是我要说,温柔的月亮,可爱的星星,喧闹的炮竹,还有妩媚的孔明灯,请收起你们的行头离开,今晚注定不属于你们!
等待让人心焦,幸福就来得突兀。轰隆隆,一声巨响,黑夜被无形的手扯去面纱,我脚下的大地在微微颤抖。灿烂的烟花,我日思夜想的美人儿,终于出场了!你微微笑着,以君临天下的风度,出现在高高的舞台上。我抬起头,仰望你的风姿,心神跟着你的形迹荡漾。
多么美好的时刻呀!为你助兴的鼓,如天雷般打响。那些为你伴舞的仙子,身着五彩缤纷的霓裳,亦步亦趋,合着你的节奏。你飘然而降,又悠然升起,英姿勃勃,衣袂飘飘。无数精灵匍匐在你的脚下,为你叫好,呐喊声震耳欲聋。月亮羞愧地垂下头,星星无趣地隐藏在黑暗里。天真的孔明灯呀,张开双臂,想扑进你的怀抱里。喔!远处的炮竹声更加热烈了,有对情侣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你金黄色的秀发,如瀑布般垂落,直到地上。你柔软的身子,如长龙般扭动,腾挪自如。你灿烂的笑脸,如清晨的太阳般,照亮半个天空,让凛冽的西北风生出暖意。你身怀绝技,幻化无常。方才纤小若飞絮,翩翩飞去;旋即硕大如巨轮,滚滚奔来。恰似鲜花竞妍;又若闲云飘逸。你是一个善变的女子,或聪慧霸道,或温柔优雅,或多情浪漫,或热情奔放。你是满腹经纶的文人,行有诗,止亦风流。你是淘气的婴孩,笑惹人,颦也招人。
哦!就请朔风停止飞翔,让寒冷坠落,让忧虑消散。让我们挽起热烈、欢喜、陶醉的手,一起去看烟花吧!
今夜烟花灿烂!无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围着你,赞美你。而你,美丽的烟花,正在高声朗诵,一篇赞美和平繁荣的华章!
关于寒潮的文章2:冬季的和平公园
文/李汝骠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最高气温也在摄氏零下5度了。在家“猫冬”的我,突然心血来潮,很想到久违的离家不远的和平公园去走走。我穿上棉大衣,戴上手套,冒着严寒,信步来到了冬天的和平公园。
步入公园,昔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见远处有两位园林工人在清扫着地面。各种树木已落光了叶子,大片的草地也已泛黄,往日不太注意的各种造型的提示牌,如“小心迈步,生命需要您的呵护”“护一片绿地,净一方水土”等等纷纷映入眼帘。只有苍松翠柏泛着绿色,遇寒弥坚。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和热闹,只有静谧和祥和,恰如我这个耄耋老人的此刻心境。冬天的和平公园也犹如一位成熟稳重的长者,让人肃然起敬。平日的广场舞池,已不见翩翩起舞的身影;昔日的热闹非凡的轮滑场地,也空无一人。春天广场平台的一隅,有一对少男少女在踢毛毽,男的认真辅导女的,全然忘记寒冷,似乎为公园增添了青春与活力。忽然又听到了高亢的歌声,令我十分惊奇,循声而去,只见凉棚下面站着十来位男女歌者,穿着军大衣、羽绒服,在口琴声伴奏下,高歌《我爱你,塞北的雪》。人们蹦跳着打着节拍,不禁让我这个老人因他们对雪的期盼而产生共鸣,更为他们对唱歌的痴迷所感动,拿出手机为他们拍照,留下了这难得的冬日一景。再往前走,只见道路旁白玉兰树的躯干全部包上了绿色的苫布,低矮的树种全部穿上了“防冻衣”,还有一间间搭好的“绿房子”,在帮助紫薇等珍贵树木挡住寒风侵袭。为树木安全过冬,辛勤的园林工人做足了“功课”。
太阳落下去了,天很快黑了下来,华灯初上,在公园大道两旁的树上挂着的盏盏小红灯笼也亮了起来,一片火树银花的景象。挂在公园栏杆上的白色灯串也亮起来了,插在低围栏处的一根根五色斑斓的灯柱头宛如盛开的郁金香一般。走到公园门口,看到红色拱门顶上写着醒目的“猪年大吉”的字样。我置身在这精心设计的五光十色的公园夜色里,尽管寒风吹着脸颊,但心里却热热的,站在色彩不再单调的冬天的和平公园里,透过季节的寒冷,我憧憬着春暖花开的时刻,那是在冬天里孕育着的美好希望。
关于寒潮的文章3:堂妹
文/禾斗
寒潮乍起的秋末,我接到了从家乡打来的电话。
奶奶的语气有点儿慌张,原来是在城里打工的堂妹已经多时联系不上了,还是春节的时候回来吃过一餐饭,到现在,差不多一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上半年偶尔还有电话联系,这段时间一个电话都没有来,打过去也是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奶奶很担心,叫我想想法子,看能不能联系上她。
放下电话,我不禁感惜和无奈。
对于这个堂妹,虽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我比她大3岁,可感觉就是亲近不起来,由于家庭的原因,她性格自小就比较沉默。
她是我小叔的女儿,我这位小叔是个不顾家的人,跟我婶婶结婚后生了两小孩,厌倦了家里苦困乏味的生活,便叫家里的亲戚给他凑了几百块的路费,逃离了家里,到了大上海,顾名思义为赚钱养家,奈何空有一番梦想,却不付诸努力,什么事业也干不成,留下婶婶带着年幼的两个孩子靠着一亩三分地,辛勤劳作,艰苦度日。
初始,婶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她相信远在上海的丈夫不需多日即可改善家里的日子,给她们母子一个幸福的生活。可惜小叔不争气,满口都是浮夸和不切实际。一年,两年过去,还是没有什么钱寄回家里来,孩子渐渐的长大,读书,日常的各种开销,压的婶婶苦不堪言,单靠着那几块贫瘠的土地根本养不活她们三个,实在没有办法,她把幼小堂弟与堂妹托付给祖父祖母,跟着同村的年轻的妇女一同到了城里的饭店洗碗拖地挣钱。
出去大上海久了,小叔被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给诱惑了,心也开始变了。挣不到钱是一回事,又不关心家里,开始出去的那段时间,时不时还会打电话回来问候一下父母和妻儿,时间一长久,钱没有回家,连电话都变得越来越少了,从一个月几次到一个月一次最后大半年了都没见他的电话。婶婶顾着儿女在餐馆里不分日夜的干着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对于小叔这种行为渐感失望,甚至寒心。
四年过去了,连几位在家的叔伯靠着夫妻俩勤劳的种田,生活也好过了很多,还齐齐的盖起了砖瓦房。而小叔在城市里混了几年,婶婶和儿女依然住着破旧的泥土房,每到逢年过节,每家每户一家老小团团圆圆,杀鸡宰鸭,做糕点放鞭炮,热热闹闹,婶婶只能下午从城里赶回来,匆匆忙忙做好一顿饭菜,安顿好堂弟妹吃完,又得在两个儿女眼巴巴中回到城里上班。
第八年了,小叔家还是寒酸的泥土屋,小叔依旧在外面花天酒地,自顾自的快活。最让婶婶感到气愤和痛心的是小叔在外面有了女人,由于婶婶长年辛苦干活,小叔在大城市仍然光鲜亮丽,他就开始喜新厌旧,嫌弃家中的糟糠之妻,到外面找起女人来,对家里更是冷漠。在几经劝说之下,小叔表面知错说悔改,暗地里却照旧我行我素。婶婶深感愤怒灰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吵闹和泪水洗面,最终对小叔心死绝望了,在这一年他们离婚了。
于是一个家庭就这样的破碎了,堂弟妹判给小叔,留给年迈的祖父祖母带,小叔继续去大上海过他那得意的生活。
堂弟妹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堂弟年纪太小,不能懂的爸爸妈妈之间的恩怨。堂妹在父母吵闹的那几年,已经懂事了,她心里是恨着小叔的。
祖父祖母生活亦是苦,为了几口人的吃饭,种了很多田,祖父还养了很多鸭子,祖母也是种了很多蔬菜,长大上街卖了换生活钱。这么多活儿,上了年纪的祖父母们忙不过来,堂妹要帮着干,每天早上起床后,祖父母已经出田去干活了,她要生火煮好一家人的早餐,照顾好堂弟的洗漱,然后在一起上学。
中午放学回家,提着一大堆衣服去井边洗,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要从老井里一桶桶打水上来,很费劲,洗后衣服后吃完饭又是上学的时候了。下午回来忙着劈柴生火,去老井里挑够一家子煮饭洗澡用水,老井在村口里,离家里比较远,她只好一担一担的往回挑,要走五六个回合,才能挑够。周六周日放假,她要出田里帮忙着挑水浇菜,拔草锄地,上山捡柴,担着青菜上街卖。
十一二岁的年纪就要分担很多,农村的思想比较传统,祖父对年纪尚小的堂弟疼爱有加,虽然小叔再不争气,毕竟是小叔唯一的儿子,家里有点好吃的东西都留起来给堂弟吃,分给堂妹的少之又少。
学校时不时要交点书费,笔墨校服钱。堂妹不得不向祖母要钱,祖父祖母为一日三餐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听到她要钱,未免要数落她一番:怎么又要钱呀,上次不是才买过了吗?纸笔你也要省着点用,你爸爸又没钱寄回家来,***妈又不理你们,给你们两姐弟交学费,家里已经很穷苦了,哪里有那么多钱呀!说了一番后,确认真的学校要交钱,祖母才会从她那干瘪的钱袋里掏出个一块几毛给她。事后,祖母跟着叔伯诉说着她的苦,说的堂妹的买这买那,叔伯们认为堂妹乱花钱,又轮流说她一番,她心里很委屈,每次大人们在说她,泪水在她眼睛里打转,可是她硬是忍着不肯落下来。
我想,她现在倔强的性格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吧。
婶婶时不时回来看看他们,带着些水果饼干,新衣服之类。那时候,邻村有对夫妇也是离婚了,孩子被女方带走了,这件事情传到祖母的耳朵里,老人家封建的思想,祖母害怕婶婶也带走堂弟堂妹,于是在他们面前不断丑化婶婶,说着婶婶的不好,说是妈妈抛弃了他们,叫她们不要吃婶婶买的东西,衣服也不要穿。堂妹已经是十三四岁了,心里清楚这是小叔对不起婶婶,是爸爸抛弃了妈妈。对着大人们这样的说法,心里反感着这个家,反感着祖父祖母。
她读完初中之后就没有读书了,小叔依然不理,家里依然贫穷,她也没有那个心思去读书,一心想着出去外面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学历不高,她也只能在城里酒店找活干。
来到城里两个星期后,她打来电话想我求助,我大惊,祖母说她的工作是包吃包住的,问她怎么回事,她欲言又止,最后跟我说明了情况:来的时候,祖母给了她200块作为生活费,不料想,搭车,交工服钱,洗发水,牙膏牙刷各种生活用品,就用了差不多160了,酒店虽然说是包吃包住,但是早餐是不包的,要自己解决,工资又要压一个月,她本想熬到发工资的时候,却是实在熬不下去了,连早饭钱都没有了,又不想叫家里给,她的自尊心不允许她那么做,于是就想到了我。
我连忙打了200块给她,叫她去买点吃的,她保证的说等她一发工资了马上还给我。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没有波动,她说道:谁也不可靠,我只能靠我自己。
或许她经历了那么多,本来像花一样的年纪才会变得如此敏感。
在酒店了做了几个月,堂妹开始想家了,当初对家的反感也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冲淡了,她想到祖父母毕竟好不容易才把她们两姐弟养大,想着好好孝顺一下他们。她自己存了一点小钱,看到大城市的蛋糕鲜美可口,祖父母活了这么久都还没有机会吃过,她兴致勃勃的去定了个大蛋糕,想着回去跟祖父母,叔伯们一起来分享。
回家的路上,她想到祖父母吃蛋糕的情景,一路上都感到很兴奋。
未料想,回去她又被无故的说了一顿,老人家一问蛋糕的价钱就不高兴了,说她浪费钱,这么一个蛋糕就要100多块,还不如买几斤猪肉实际呢,她满腔的期待瞬间被浇灭了,剩下的只有难过了,那一天,她连午饭都没有吃就心冷的走了。
此后,她又陆陆续续买了几次一些中老年人补品回来,换来的又是浪费钱和大人们的不解,她越来越觉得委屈伤心,不明白自己的一片孝心到底错在哪里了。
其实,祖父母想她赚点钱回来,堂弟还在读书,生活依然辛苦,看她每每买回那些贵而不实际的东西,就简单粗俗的认为她不懂事和乱花钱。
堂妹从此回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了,她感到家里没人懂她,回去尽是大人了的责怪,让她心里非常的难受。
她的工作根本就存不到多少钱,每个月的工资就有1000多一点,她生活吃饭,到了月尾也就剩不了多少了。
她那无情的老爸看到她可以挣钱了,便想着叫她拿钱来潇洒,堂妹从心底厌恶小叔到极点,她没有钱可以给小叔,就算有钱她也不会给的。
小叔向祖父母们抱怨着堂妹的不孝,说她心中没有他这个老爸,过年过节连一通电话也没有给到他,枉他生堂妹下来,祖父母一听这些,混乱的分不清头绪叫堂妹回来,一昧的说她对爸爸的不孝。我记得那一天,她默默的站在那里,一句话都不反驳,任由着祖父母说她,最后,她冷漠的说了句:我就是恨他,他根本就不配做一个爸爸。
她拿起行李走了,自此,她对这个家除了烦恶,再也没有多一点感觉,她对家里越发的冰冷,再也没有想回家的念头。
她开始打扮自己了,不断的买新衣服,换发型,出入网吧酒吧,逛街化妆,还交了男朋友,她想把自己变成城里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着非主流,每天空间里不断转发一些忧伤的句子,发表一些受伤孤独的心情,但她始终不是城里人,她学会了抱怨,开始埋怨上天的不公平,自己的不幸。她成了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坏女孩了。
我打听到她工作的地方,当她化着一个浓妆穿着很时尚的出现在我面前,我突然悲哀的发现,我们原来这么亲近,我们是留着相同血缘的姐妹,然而我们又这么远,我与她除了小时候在一起有过交集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他,这让我觉得即惆怅又无力。
问她: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回家,奶奶很担心你。
她答到:我没有家,那不是我的家。
这一句之后是永远的沉默。
关于寒潮的文章4:寒潮后红嘴鸥赴约
文/高健
今天春节,我随丈夫一起,到他的家乡云南昆明过年。大年初一,亲戚们就招呼着我,一起去看望昆明人的“老朋友”——红嘴鸥。
红嘴鸥可以说是昆明的一张名片。上世纪80年代,红嘴鸥第一次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抵四季如春的昆明过冬,打那以后,这群小精灵每年冬天都会如约而至,30年来从未爽约。观赏红嘴鸥成了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冬季的一项乐事。
不过,今年冬天昆明经历了一次数十年不遇的寒潮,上个月底,还突降大雪。今年,还能看到红嘴鸥吗?我有点担心。
没想到,还没到翠湖公园,远远就听到“呜……呜……”的呼叫声。几步小跑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天空中,遮天蔽日的鸟群呼啸而过,水面上浮游的红嘴鸥如同下饺子一般。游人们聚集在水边,一边呼叫着,一边向空中、水中的红嘴鸥抛撒食物。
“红嘴鸥自带羽绒服,不怕冷就怕饿肚子。”鸟食售卖点的商贩说。我连忙买了专门给红嘴鸥吃的面包,加入到喂食的人群中。喂得正起劲时,不远处的一群红嘴鸥掠着水面,快速向我们这边飞来,不一会儿就扑棱棱到了面前。我赶紧拿出手机拍照,红嘴鸥居然不怕人,直接向着镜头冲过来,倒是吓得我一躲。
红嘴鸥怎么和人群这么熟?亲戚们告诉我,因为热情好客的昆明人早已经把红嘴鸥当成自己的家人啦。市政府每年都会在红嘴鸥光顾的水域专门投放鱼苗;翠湖公园周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惊吓到红嘴鸥。今冬有寒潮,昆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昆明的62个红嘴鸥栖息点上都增加了免费鸥粮的投喂。
近些年,随着滇池流域等水系的治理,生态环境变好,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也在增加。昆明市近日开展的越冬红嘴鸥数量统计显示,今年到滇池流域越冬的红嘴鸥数量首次超过4万只,创造了31年来的最高纪录。
安装在红嘴鸥身上的GPS弄清了昆明越冬红嘴鸥的来源地。除以前众所周知的来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外,还有的来自蒙古国乌布苏湖和新疆博斯腾湖等地,来昆明地区过冬的红嘴鸥越来越多了。
关于寒潮的文章5:寒潮要来了
文/宁波天涯
这几天传得最厉害的一个消息,就是百年一遇的寒潮要来了。
会有大雪纷飞的日子吗?想起小时候,下雪天,屋檐都结起了冰凌,像宝剑一下倒挂着,拗下来,咬一口,脆生生的。若伸出舌头去舔,马上就会被冰得麻掉。水缸里也结了厚厚的冰,取水时要敲一个洞。河面上的冰层有厚有薄,一般是靠河边的厚,河中心的薄,或没有结冰。拿一块小石头扔过去,看它在冰面上蹦跳,很好玩。
现在想到雪,马上就会联想到红梅,白雪红梅,多么美的意境。接着,又会想到雪灾,想到拥堵的交通……
一直以为现在博客没有人看,没想到还是有关注的。今天开会碰到一位朋友,他说我以前很勤奋,每天有更新,可现在一周甚至半个月才更新一次,太少了。
这让我很惭愧,比起过去,现在的我真的很懒,惰性十足。这其实很不好,宁波有句老话说,“越吃越馋,越teng越懒”,那个字就打拼音吧,宁波话一时半会想不起该怎么打。意思就是人只要一懒,就会越来越懒。馋嘴的人是越吃越馋。说到底还是惰性在作怪,自己给自己很多理由,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偷懒。
嗯,超级无敌的寒潮要来了,我还是想想去整点什么好吃的暖暖身子。至于博客嘛,以后多写写,自言自语也是一种倾诉,调节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
关于寒潮的文章6:雪的情怀
文/物语情归
寒潮袭来,雪,从容而纷纷扬扬从天而降,随风漫捲在灰暗的天空飘舞着。天,灰蒙蒙的,似乎被这鹅毛大雪遮掩着,天地间连成一个整体。人们对这大雪总感觉喜忧参半。不过,给大地送来无比的童话,难道这就是雪的情怀?
转眼间,地上的雪覆盖了先声的冰雹,逐渐加深了厚度,同时不断改变着群山和原野的本色,放眼望去,白皑皑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切归于雪的世界。一天下来,雪花降落竟然没有丝毫向停的迹象,傍晚,飘雪仍然扬扬洒洒继续着。
第二天,雪终于下停了。这雪成了孩子们的玩物。那雪地里的一群孩子,他们举步脚下总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寻声望去,雪团却在半空穿梭来往,那弧形线勾勒着童年于雪无限的乐趣。挑唆声欢笑声充斥着稚气。笑声中彰显着胜负的评判,见得,孩子们的头云雾悄起,那些头上的汗水、身上被击过的雪迹渗透着童年对雪的暧昧,快乐着童年。然而,当看见孩童打雪仗的场面不免勾起大人们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孩子们再现了大人的童年对雪感的那段生活。如今,孩子们如此雪情让过路的大人感情向往,笑言评赏。手上的雪团尽管寒冷,但冲淡不了嬉雪热情,冷也全然不觉。
大自然是神奇的,降雪是一种神奇的自然造化。对于耕种的农田来说,雪盖十分必要,灭虫消灾,其杀害虫虫卵功效强然。深冻沃土,农苗兴旺,来年望可增产增收。言归正传,大人乐在耕,降雪预示有丰收功成。
雪晶莹剔透,无私之物。给人以童话世界,装点山河,冬景美不胜收。
对于雪,读它知它,也要懂它。雪的情怀为表现异样的美,伟人有赞,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借景抒怀。充分表达面对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静动之景,引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
关于寒潮的文章7:瓶插梅花一枝春
文/钟芳
寒潮来了,湖南天气一下就冷了。前天,我去拜访一位老师,他从后院剪下一枝梅花送给我。我拿回来,插于案上瓷瓶中,顿感小屋内暗香浮动,满室温馨。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说浪漫,古人是真浪漫。古代的驿使捎去的报春梅枝,是否最后会被友人珍惜地插在瓶中,供养在案前,看它疏花点点,俏开枝头。这一枝梅胜过千言万语,带来的是江南春天的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让人如沐春风。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有“花魁”之誉,其冰清玉洁、卓尔不群、凌寒留香的品性被世人所敬重,还被民间作为迎春纳福的吉祥象征。每当群芳凋零,寒凝大地,梅花却独妍怒放,云蒸霞蔚,一朵一朵摇曳在风中,与千姿百态的黑色枝干形成的曲线,交织成一幅抽象的画面。
梅花以格高、以韵胜,实是雅室清供上品。古代文人爱梅花,更视插梅为极雅之事。
见过齐白石老人在93岁时画的一幅《新喜》图:白瓷圆腰长花瓶中,插上两枝艳红而繁盛的梅花,配以游龙纹饰的大茶壶、白瓷小茶杯、五个红柿、一挂黄橘红纸鞭炮,色彩艳丽,气氛热烈,喜气洋洋,宛若一曲抒情的欢乐小调。
我喜欢一种名为绿萼的梅花,花色洁白,香味极浓,远望如瑞雪压枝,近瞧则同繁星点点。摘一朵嗅嗅,馥郁的花香潜入鼻来;用手捻开,有五片花瓣,蜡质、透明,如绫罗绸缎般的润滑柔软。记得外祖母在世时,一遇严寒的冬天,她会折几枝绿萼,插入清水瓶中,水养一段时间,看它缓缓绽放,琼枝疏影,梅香缕缕,春意幽幽,给斗室增添无穷意趣。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冬雪月里,梅花开得正绚烂。随意在小小的梅瓶中插上一束梅花,会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带给我们温馨和快乐。
关于寒潮的文章8:冷
文/淡月扫花
这两天,罕见的寒潮席卷而来,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这在徐州是非常少见的现象。
宅在家里,开着空调,实在不想出门。争奈有一个快递需去取,只得武装了出门。戴上帽子,围上围巾,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因为要开电动车,不敢戴太厚的手套,只拿了半截手套。
骑着车走在街上,忽然觉得街道空旷 了,太阳虽然很亮,但似乎没有任何温度,这使我立即想起去年十二月在铁岭就是这样的景象,世界似乎都安静了许多。
开着车走在路上,那风真是刺骨。不过是几分钟,我的手指头就麻木了,只得停下来呵呵气活动一下僵硬的手指。从家到快递点五分钟的路程,我的手已经受不了了。返回到家里,手指麻木几乎没有知觉,这才知道,这天气是真的冷。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没有秋衣,没有线衣,只有母亲缝制的大棉袄,偶尔里面会穿个夏天时候穿的小褂。总是感觉冷风直往棉袄里灌。
虽然冷,但孩子们却玩的快乐。犹记得,我们从河里厚厚的冰层上慢慢凿开一个大圆冰,然后用麦秸在中间吹化一个孔,穿上小木棍,一人一边推着玩,常常玩得满头大汗的。寒冷的夜晚,孩子们在月光下做游戏,唱歌。
想起小学课本上的一个童话,说有一个红孩子一个蓝孩子,两人是兄弟。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看见两个人,一个穿着皮衣坐着大马车,一个穿着破棉袄扛着大斧头,他们就打赌说,看谁能让他们感冒发烧。红孩子跟着破棉袄,蓝孩子跟着皮大衣。几个小时后,他们又见面了,蓝孩子兴高采烈,红孩子却哭丧着脸说,破棉袄一路唱着歌走到山上就开始伐树,他越往他身上扑,他就干得越起劲,干了一会,干脆连棉袄都脱了,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别说感冒了,连喷嚏都不打一个。
这个童话是说,干活的人不会觉得冷,也不会感冒,是歌颂劳动者的意思。今天看来,这个童话仍然很有意义。
关于寒潮的文章9:冻疮“老友”
文/居著培江苏东台
又一股寒潮来袭,人们开始“全副武装”。羽绒服、羽绒裤、皮棉鞋、帽子、围巾、手套……我除了这些还从抽屉里寻出春天收藏好的冻疮膏,搓搓我的手心手背。嘿!皮肤除了显得干燥外,一切如常。但经验告诉我,别高兴得太早,冻疮“老友”会不请自到的。
据说,冻疮这种东西如果在你年幼时和你结缘,就会伴你一辈子。这我信。记不得从小时候哪一年开始,每年我都会生冻疮。只记得小时候冬天特别寒冷,棉袄袖子永远嫌短,遮不到手背。呼呼的寒风中手上先是出现一块块红肿的硬块,又疼又痒。恨不得把手就藏到手套里别往外伸,但又没办法。吃饭时手要拿出来,写字时手要拿出来,洗脸洗脚更是没办法。眼看着冬日渐深,手上的硬块如乱坟场的坟堆一个个增多,那种烦恼会像冬日阴冷的天气一样,深入骨髓。
被冻疮烦恼得不行,整个冬天都瑟瑟缩缩的,什么都不想干。但有一次,看到母亲给猪喂食,十根指头一根根都冻得像胡萝卜。我发现生冻疮的不是我一个人。我因为生了冻疮就赖着不干活,母亲生了冻疮却不会把活推给别人。我也应该勇敢点才对。从那以后,我不再为冻疮唉声叹气,家务活也坚持干。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不管你干不干活,冻疮还是准时光顾,所以,还是别懒。
成家后,老公倒是对我很照顾。往往冬天没到,他就会调侃我又要“冬眠”了。然后,他会包揽大部分家务事,包括买菜、烧饭、洗衣服。每天关心着我的手。严防死守中,冻疮却从没缺席过。不过,每晚一起看电视,我会给他增加一个节目,要求他帮我揉揉冻疮。
这种烦恼持续一个冬天,直到第二年清明,眼看着万物萌发,冻疮才会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变化也是渐进的,先是觉得硬块如化冻的土地变软了,然后,整块冻疮能揉动了。慢慢你会感到冻疮下血流变畅,长出新肉,最外层的皮肤就会变硬,脱落。终于,冻疮无可奈何,销声匿迹。
有人说:“手是女人第二张脸”。我的这张“脸”总不愿示人。我的双手因为年年生冻疮,所以伤痕累累,到了冬天更是难看。很羡慕那些手指修长,皮肤白嫩,能戴戒指的手。我的手不能戴戒指,因为我的手必须保持血流通畅,这常常让我很遗憾。
每年冬天与冻疮相伴,百般无奈后我只有选择接受。不过,这也让我懂得:人生中有些痛苦是没法回避的。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去积极面对,一切痛苦都会过去的。是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又一次寒潮来袭,冻疮“老友”,你还会光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