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态度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态度的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态度的散文1:态度决定一切

文/范家生

态度决定一切,不仅足球如此,爱情与婚姻更甚。

黄侃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与女儿的同学黄菊英日久生情,但黄菊英家庭比较保守,同姓不同婚。于是,黄侃填词一首:“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慨。”黄菊英看后大为感动,毅然脱离家庭和他成婚。沈从文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的时候,给他的学生张兆和写的第一封求爱信的头一句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出于少女的矜持张没作任何表示,沈接连又写了好多封信依然不见回音。其实张一封没看,把信都装在一个盒子里而且还编上了号,后来确实不胜其扰,就拿着信去找校长胡适,胡适却说了一大堆沈的好话,并动员张不妨看看信,要不要交往、喜欢不喜欢也不是太大的错。于是张兆和把信抱回去,虽然没马上同意,但也开始了交往,给沈带来了希望。

许地山婚后常为小事与周俟松发生口角,遂订立“爱情公约”:“一是夫妻间,凡事互相忍耐;二是如意见不合,在大声说话以前,各自离开一会儿;三是各自以诚相待;四是每日工作完毕,夫妇当互给肉体和精神的愉快;五是一方不快时,他方当使之忘却;六是上床前,当互省日间未了之事及明日当做之事。”双方自觉遵守亦十分和谐。林语堂与廖翠凤虽不是青梅竹马,但互敬互爱,生活美满。在结婚50周年时,有人问其秘诀,林语堂说:“秘诀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夫妻之间,应尽量给,不应计较受。”同样,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是有名的才女,在她去世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后来的妻子林洙说:“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语: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在我来说是,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足见夫妻情深。

爱情不易,婚姻更难。对于两个陌生人从相识、相知直到组成家庭,不仅需要相互理解与宽容,更需要相互尊重与支持,没有这样的态度最终估计只能劳燕分飞,形同陌路。但如果像“清华三孙”一样独守终身的话,也未尝不可。金岳霖(字龙荪)在清华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时,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法学院院长陈岱孙并称为“清华三孙”,除了学术上声名显赫和在清华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外,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三人终身未娶。

关于态度的散文2:最好的态度

文/刘威

喜欢在洗头之后,静静地接受阳光照耀;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读些简单而又温暖的文字;喜欢在角落里漫无边际地想象。也喜欢在画板上天马行空地勾画出心中的感觉,这样的场景,安逸又极富诗意,令我沉溺其中以至于无法自拔。

情绪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悲痛难忍,时而潇洒淡泊,时而焦虑不安。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存在的状态形式多端,它的踪迹很难被捕捉发现。

我喜欢很多很多的东西,喜欢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发现周围许许多多未知事物,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去体验不同的感受。大概自己是属于喜欢通过行动来了解周围世界,来证明真理存在的一类人吧。

窗外石榴树上的叶子开始泛黄,昔日丰硕饱满的果实开始腐烂萎缩,还记得当时在树下摘石榴的季节。无意中,正常进行新陈代谢过程的石榴树成为了时光流逝最直观的见证。由此推之开来,会发现随处可见的小草、树木、桥梁、房屋以及我们自己本身等等,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定法则而有序地运行。这是在自己长大之后逐渐认识到的。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男主角为了任务的完成,在银幕上表现出来的感人情景,在心里总会生出很多的感慨。也希望自己能像故事中的男主角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任务等待着完成,渴望今后生活也能像故事里所展现出来的那般精彩。遗憾的是,当时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万事大吉,何谈任务呢!

树木的年轮一圈圈向外扩展,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加,我们慢慢发现在人生道路的每个阶段点上,都会有已经设置好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会有大大小小的责任去担当,甚至会在行进的过程中被动地接受额外临时性或者突发性的任务和责任。

起初,内心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亢奋,心底觉得是一个可以证明自己长大的机会,前进的脚步看起来虽然有些踉跄,但也轻快有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脚步稳重许多,内心里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厌烦情绪。

青春期,这个普遍而又敏感的阶段,是一道每个人成长路上必经的门槛。它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自我提高升华的过程。有如春蚕吐丝般艰辛,有如破茧成蝶般壮丽,顺利通过这一阶段,行为更为规范,举止更为文明,目标更加明确,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举止也更加有度。这是成熟的标志,也是法则影响的表现。

其实最好的态度,就是珍惜当下。

关于态度的散文3:生活在别处

文/麦地

有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些人毕生的追求,就像米兰昆德拉的那本《生活在别处》,永远不会让自己慢下来。生活在别处,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超凡脱俗,而是无法拒绝的内心满足。曾经有段时间听广播听得很入迷(如今也是),就只因为喜欢那一句"你慢不下来".越来越多的夜晚,都不是自由入眠,开始渐渐的在电波中睡去。夜晚里在空气中散播开来的温暖歌声能让很多人找到心里归宿,在宁息了白日的喧嚣和浮躁之后,沉淀下来的才是超然物外的心境。

那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态度,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生活,仅仅就是和身边的人一样,整天奔波于学业,工作,婚姻,事业。很多人告诉自己,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又总是被牵绊于生活琐事,父母的期许,来自于成功朋友的压力。很久就开始脱离了蓝天白云,在下班或放学的公交车上昏昏睡去,即使窗外有再美的晚霞和夕阳,也只是匆忙的看上几眼便也不再理会。有时候我向往阿尔泰的深山,向往可可西里的荒原,但终究只能徘徊于脚下的一亩方田,无法迈出那一步。

火车上的旅途是令人神往的,但更多的朋友对我的看法都只是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接连好几天在火车上的生活除了寂寞还是寂寞。除了吃泡面他们无事可干,吃完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呼呼大睡,窗外掠过的鸟儿无法吸引他们的目光,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他们仅仅是一个观客。文字从来仅限于他们的课本和使用说明书,而不是处于生活之中。有时间想想,当初和农民工一起挤火车的时候,那些小资情调的事情也都消失不见,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散发着各种不同的气味,有香水,也有几天没洗过脚的臭汗味,但请不要捂住鼻子,因为那都是生活的气息。

自己总是喜欢火车上躺着,如果有人发起讨论和谈话,我想我将会第一时间加入。人群都沉默时,就会选择默默地望着窗外,看着不属于自己的一片美景和一片天空。人生于是就在火车的轨道声中度过,不急切也不缓慢。黄欢的一个片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使他不能放松"各位旅客请注意,有乘务员拾获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和一封情书。"这句话写得多好,可我们已经只作为一个无聊的读者来品读了,不,那不能被称为品读,只能是匆匆一眼带过。我们的生活,谁还会用牛皮纸袋装一本书,信件早已迷失在岁月深处,除了中学的少年表达爱意,会情意满满的写上一封情书以外,我们的交流就只限于QQ,短信,和邮件了。更快的更紧凑的生活节奏已经将悠闲的步行远远地甩在背后,更多的人会选择一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路途上的风景也不再是重点,萍水相逢的人们也仅仅只是萍水相逢。在步行已经不存在的年代,连火车也沦为了下等人的交通方式,有飞机的便捷和头等舱的地位,火车彻底变成了一个春运的工具。那些习惯于或是喜欢乘坐火车的人们,也渐渐的在火车的轨道声中被掩盖。过往的那些极风情的人群,不会在火车车厢中谈笑风生,互道安好,诗人在潮流中忽然被卷进漩涡里,这使我们看不见他们朝我们走来的身影。

生活中的苦闷与悲喜,我们往往想极力的寻找到一个可以一吐为快的对象,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知己。现在的说法就是闺蜜,不分男女。闺蜜这种产品,不会是永远,知己也不一定一直可以守在自己身边,总有一天我们将独自面对生活,面对着旅程,也面对着孤独。

人生就是旅途,当年轻狂和浮躁在岁月的积压下已经开始凝聚成为遵规守矩和麻木不堪,骨子里的懦弱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开始浮现出来。面对蓝天和白云已经没有了诗情画意,就像我们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死亡来临时的无能为力一样,我们每天活在他人制造和自己制造的种种恐惧之中,担心明天的面包和牛奶。当我们筋疲力尽在追求这些时,我们可以想一想,没有牛奶和面包,我们仍然拥有馒头和白开水。

一些哲学的领悟都是在旅途中迸发出来的,可能悟出这些道理的只是一个食不果腹的乞丐,或是一个失学已久的流浪儿童。书上的道理都是对的,都是浅显易见的,但这些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用处不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领悟道理和不断犯错中度过。正像这世界,我们初次降临之时,世界对于我们是崭新的,我们看见任何事物都是惊讶不已,但陪伴在我们身边并且养育我们的父母或是长辈,在此时就会告诫我们,这只是很平常的事物,并没有必要去惊讶。所以我们就失去了人生中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想象力和自由状态。青音,我最喜欢的一位夜间电台主持人,爱旅游,喜欢和别人分享旅途上的事情,或欢喜,或悲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的听众那么多年一直坚持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她的声音,我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人。习惯默默地摊开一本书,自己窝在床上,打开收音机,让歌声温暖流淌。这个时候,我会独自一人想很多很多,想过往,想未来,也想现在。

有些时候,突然就会想起,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人的灵魂并不是只有思想和信仰,就像肉体也不仅仅只具有骨骼和血液。我们的内心里一直藏着两个自己,一个向往自由和理想中的世界,另一个被现实和现境紧紧的锁住,挣脱不得。不是吗,我们一直挣扎于理想和现实,我们曾经羡慕和爱恋的诗人,一如当年的海子,最终也逃不过自己信仰的扼杀。活得潇洒的人其实并不潇洒,在成为一个彻彻底底洒脱之人之前,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情感的分离和内心的扭曲,红颜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孤独是上路的唯一主题。

总是能够明白的表达一些正确的话语,每当我们开始自己的旅途时才发现自己的那些大道理都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于是,苦难和挫折让我们变得遍体鳞伤,浑然找不到当初的目标和方向。

开始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已经慢慢地脱离迷惘,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生命也可以说是一列永不停息的火车,列车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希望能和他一同走向终点,但总是有临时下车和临时上车的人,可能只是一时的会面,下了这列火车我们必将不会再记起对方,如若不经意间想起了,也只能是淡淡的笑几声,重新把记忆装在时光的布袋里。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过客,临时的下了车,挥挥手,向远方走去。

关于态度的散文4:云态度,月精神

文/鲁先圣

千百年来,云和月,给人们带来多少遐思,多少向往和憧憬?

宋人石孝友在《鹧鸪天》一词中最早提出“云态度,月精神”。云态度,他的意思是,人应该像云那样,洒脱、飘动、不拘一格,拥抱清空,不固一隅。遇日轮升起化为朝霞,遇夕阳西下变身余晖。春天时润物细无声,引领出一个绿色的世界,冬天则凝结成晶莹琼花,让大地纯洁妖娆。

月精神,是淡泊、宁静、安详,不弃暗夜,默默施恩于山川人间,是温顺的心境,绵绵的情思。

居于尘世,静观云物,眺望月华,自当领悟云月给我们带来的那份宁静和悠远,淡泊和智慧。我们当然欣赏那种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但是,我们同样要有一分智者的性情来慰藉心灵。

“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物会天机。”一颗安静的心灵,自会从这份闲适中领会世界的机缘。

“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优美的月夜里,隐藏着多少人世的大智慧。

宇宙无限,当我们的心灵与世界清流相通,云水禅心,自会寻找到代表着希望和绿色的丛林,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