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流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寒流的文章(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寒流的文章1:负暄闲话

文/宿州张秀云

一股短暂的寒流过去,这几天,气温忽地回升,一口气上升至两位数,阳春似的,在大雪节气里实在难得。今天格外晴好。白亮亮的暖阳泼下来,照在已经含苞的玉兰树上,照在还开着的几朵月季花上,似乎有哔哔剥剥的声响,人定定地看着,一时间竟有些恍惚——这样的晴光,竟是在严冬里吗?

如此晴光,不可辜负。把飘窗收拾干净,铺上厚垫子,一杯茶,一本书,坐下来,背倚窗墙。时近正午,一丝风也没有,防盗窗银亮亮的,窗内人也银亮亮的,一杯茶下去,细汗都冒出来了。冬日“负暄”,真是难得的享受。

“负暄”这个词有点书面,说成白话也就是晒太阳。冬日难得艳阳天,阳光不可辜负,所以记忆里,这样的冬日,乡亲们都在“负暄”。找一处背风的土墙根,坐下或者蹲下来,拣粮食,补衣服,择菜,听大鼓书,或有老人家解开大襟棉袄挠痒痒。那几年,毕业在家等待分配工作,这样的晴日,我几乎每天都在堂屋门前坐着,倚着门,看一本书,或者打毛衣。那时书少得可怜,一本毕业时程冉送的《宋词鉴赏辞典》,一本作文获奖得到的《中国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来回地读。读够了,就打毛衣。那时小外甥女刚牙牙学语,我给她织各种图案的毛衣毛裤。不锈钢针引着白亮亮的光线在织孔里穿梭来去,脚边盒子里的线团一跳一跳地舞蹈。那时候,我给她打过各式的帽子、围嘴、袜子和毛衣毛裤,而今,那个当年的小不点,已经出落成身高一米七四的美少女,粉面桃腮亭亭玉立,做了一名天天飞翔的空姐。

我织毛衣的时候,偶尔一只芦花鸡跑过来,一定是看中了母亲簸箕里金灿灿的玉米,它扇着两翅阳光跳起来,咕咕咯咯地要去偷嘴。母亲撮着口轻啸一声驱逐,它才不舍地张着翅膀跑开。那样的年月里,母亲成天低着头择拣,拣留种的黄豆花生,拣磨面的小麦玉米,弄得颈椎常常不适。而如今,这样的晴光里,她一定拎个小马扎子,和几个老姐妹去运粮河公园“负暄”去了,也许坐在一株含苞的梅花旁,也许倚在一棵笔直的银杏下,迷离着眼唠今朝或者忆当年。而揣着收音机听评书的父亲,也可能遇到了棋友,正在那个镀满阳光的石头棋盘上厮杀吧。两个老人,都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今朝风日,早与从前不同了。

昨天,也是这样的好风日,陪一个朋友去看涉故台。到大泽乡时朝阳刚升,遍野白霜融化成露珠,广阔的碧绿的麦田里,无数叶尖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满目璀璨。涉故台上枯草漫漫,一片荒凉,两千多年前,陈胜、吴广就是在此台上振臂高呼,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如今,穿越时光隧道的喊杀声犹响在耳,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典故犹在纸间,世事却早已不同了。立在荒台上,放眼四周,晴光如洗,麦田如毯,村庄如画,整齐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此情此景,真容易让人生发古今兴亡之叹。“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历史湮没,当年的大泽成了良田,世界崭新,除了阳光,什么都变了。

身上防盗窗的影子悄悄移动着,移动着,半个上午过去了,手里的一本《人间词话》,也就翻了几页。每天可以这样闲读慢读,实在是我梦想中的生活。求学的那几年,整天抱着厚厚的《电气设备》《材料力学》记数据背公式,真是痛苦不堪,啥时候能读闲书、闲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没想到,这个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我抚摸着映着窗影的雪白的纸漆黑的字,满足地一声长叹——

今朝风日好啊,你我且负暄!

关于寒流的文章2:冬日往事

文/傅岭

近日寒流频频来袭,气温逼近冰点,前两天还飘了一点儿雪花。我戴上了帽子,穿起了羽绒服,走出家门还是觉得冷。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浑身哆嗦。回到家里连忙打开空调,暖流扑面而来,寒气渐渐消退,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用上空调,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老家大港过冬天,又是另一番光景。

记忆中,大港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雪下得比现在大,也比现在勤。雪后,远近高高低低的山岭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小河、池塘都结了冰,家家房檐下挂满了一尺多长的冰锥。小伙伴见到冰锥也不怕冷了,个个拿着棍子拼命敲。冰锥掉下来了, 大家便一拥而上一起伸手去接。虽然有的断了,有的脏兮兮的,但是大家还是你争我抢的,小手冻得红彤彤的,谁也不在乎。冰锥嚼在嘴巴里“咯吱、咯吱”作响,心中是一份悠然自得的快乐。

那时农村生活十分艰苦,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有什么好的取暖设备了。陶制火盆、铜质脚炉和盐水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取暖神器。也有的人家用汤婆子。火盆直径有五六十厘米,装满砻糠或麦芠,点着后放在屋内。它虽然没有明火,但在一层浅白色的草灰下面储存着火红的烈焰,慢慢散发出热量。围着火盆而坐,自然感到丝丝温暖。铜脚炉和火盆一样,也是用砻糠或麦芠做燃料。不同的是不直接点燃,而是从大灶的灶膛里撮出烧饭后的余烬,覆盖在砻糠或麦芠上面,然后再盖上有许多洞眼的炉盖,用于暖手暖脚,也可在睡觉前放到被窝里烘暖被窝。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娱乐活动,吃罢晚饭早早钻进被窝睡觉,暖和和的,舒服极了。家境殷实的人家还有手炉,最小的手炉可以放在袖笼里取暖。

数九寒天,学校还没有放寒假。我们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依然冷得直哆嗦。上课的时候,大家双脚冻得像针刺一般疼,就不自觉地跺起脚来,常常惹得老师发火。大概是六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却没有批评我们,反而让我们全体起立,高喊“一,二,三,原地踏步”。大家一边搓手,一边跺脚,教室里顿时像擂鼓一样。身子暖和了,我们听课更专心了,老师也开心地笑了。

冬日,老人最喜欢的是,天气晴好时妥一处朝南的墙根,人挨人坐在一起晒太阳。脚放在脚炉上,手缩在袖笼里,谈天说地,胡吹神侃。小孩儿最喜欢的是,下雪天妥一处旷野,任雪花落在身上,狂奔乱跑。疯够了,就堆雪人,还不过瘾,就打雪仗。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逐步改善,许多家庭用上了热水袋、电热毯,火盆几乎绝迹,脚炉手炉也用得少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太阳、暖风机、油汀等各种各样的取暖器陆续面世,大多数家庭用上了空调;现在,冬日人们还有暖宝宝、暖手宝、自发热内衣等御寒用品。

回忆冬日的往事,我相信,明天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关于寒流的文章3:井台

文/吴昊

寒流来了,屋檐下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长冰凌,家里的水管也被冻住了。听说门卫室有水,立刻拎着久违的水桶下楼。远远的,就看见很多人拿着各式各样的盛水器皿在等着接水。只有一个水龙头,等待的邻居们,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为了抵御寒风,大家收起了平时不离手的手机,活动着,说着见闻轶事,以让自己可以暖和点。听着听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家乡的井台。

在故乡的大院里,有一个军民共建的井台,因为井打的好,井台大,淘米洗衣方便,大家都喜欢去,久而久之,成为小镇上的“文化广场”。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新的“新闻真人秀”,总有几个年纪稍长的大爷,将刚从广播上听来的新闻,加上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着,让经常旁听的大妈们也能说出一些新名词。你还能听到最新的“邻里脱口秀”,张家准备娶媳妇了,李家的儿子考上城里的高中了,甚至隔壁乡里的王三昨天买了一头骡子也能在这里知道。这里还是民间自发的“互助互济会”,当时生活条件差,谁家没到官饷(注:领工资)就断顿了,临时缺个油盐酱醋,甚至谁家孩子今天没人带,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救援行动。

那是在暑假,临近傍晚,井台上已经有人打水,准备到家门口洒水铺凉床。忽然,一声声断断续续的“救人”由远而近,井台附近的几个人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只看到一个小子跌跌撞撞的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鬼塘救多多”。大家一听,心里一紧,这是个锅底塘,因为坡度大,每年都有人在这里游泳遇难,被叫做“鬼塘”。鬼塘离井台两百多米,在场的两个男人拼命的向塘边跑去,其他的妇女扯开喉咙,喊附近的街坊去救人。幸好距离不远,多多落水前,被他哥哥拉了一会儿,人赶到的时候,多多和他哥哥都还在塘里扑腾。两个人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向他们游去。当人救上岸的时候,多多哥哥大口呕吐,问题不大,但是多多却严重得多。大人们将多多反身躺着,用土法子进行急救。大约10多分钟,多多哇的一声,吐出了一滩水,在场的人松了口气。

井台,是街坊们交流情感、化解矛盾的平台,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邻居好,赛金宝”得到最好的诠释。这个冬天,我再次被温暖了一下!

关于寒流的文章4:温暖的酷寒

文/李美丽

寒流来袭,空气中隐藏着一股肃杀的寒气,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连路边的花木也哆嗦着身子,在寒风中,一切生机看来都被压抑、被摧残着。

但有些树木仍然生机盎然,有些花仍然怒放,多数人仍然精神抖擞,不畏寒流,在街道上活动,在工作场所工作,显现出了寒天中的热力。

在国内,平地气温摄氏零度以下,就被气象学家视为寒流,寒流是冷空气侵入所造成的降温现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仿似海潮一般,一波波袭来,寒风扑面刺骨,对于位处亚热带的南方来说,不像北极、西伯利亚等地那样冰天雪地、冬天气温总在摄氏零下十度以下,零度以下就是寒冬了,就可说是酷寒了。

酷寒,往往限制人们的活动,也影响人们的心绪。在寒冷的天气下,厚重的衣服使人行动迟缓,灰暗的天空叫人情绪低落,湿冷的空气也让人提不起劲来。天气的冷热,人们除了用眼睛看,用肌肤感受,也通过心情来传达。所以,在酷寒的冬天,起床得挣扎,出门做事得挣扎,但凡一切必须动起来的事,也都得挣扎,能蜷在被窝里不出门、不做事,感觉起来好像幸福多了。

酷寒,也带来寒害,感冒的人增多,是酷寒对人们最温柔的伤害,在酷寒天冻死或引发其他疾病而猝死,则是一种对生命严峻的考验。寒害,更具体地表现在养殖业和果蔬植物的受害上,沿海地区渔塘常见养殖的上万虱目鱼集体冻死,农田中的果蔬更是脆弱,一阵寒流袭来就产生生理障碍而受损。寒流的危害,由此可见。

这样说来,冬天的寒流一无是处,寒流对人、对万物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冬天更沾带着死亡、寂静的感觉;有着诗人罗伯特·伯莱笔下“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的凄凉、苦涩感觉。而春天还那么遥远,颤抖的翅膀能不能通过“瘦瘦的冬天”的考验,则在未定之天。

冬天,寒流,如果影响到人的心绪,大概就是这样带着无望感觉的悲伤吧。如果换另一个角度,换另一种心绪来看待冬天、迎接寒流,面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酷寒。冬天可能是四季中的一道伤口,春天的明媚、夏天的亮丽、秋天的成熟之外,冬天以死寂的形式表现了一年的结束和繁华落尽的悲伤,冬天的寒流,可能是一年到达尽头的哀歌。但如果我们有爱,有梦,冬天、寒流,也可看到温暖的灯火,亮在最黑暗的角落;听到美丽的歌声,响在最寂静的心头。这几天寒流袭来,在网络上读到日本流行歌《冬之歌》歌词,原作是由玉城千春所写,这首歌的歌词很长,其中前半段这样说:

尽管是这样偏远的小镇,依然有梦

冬天的歌,伴随晶莹的细雪洒落心中

摇曳的灯光,仿佛就要跟着呼吸熄灭

却又比天空中的星子更加闪烁

尽管身隔两地,你依然在我左右

因为我相信

即使在这洋的夜里,风依然温柔地吹高举双手,向着宽广的天空

冬天的歌,伴随晶莹的细雪洒落心中

这首歌词,写出了冬夜的美丽,但与其说写的是冬夜,不如说是心的美丽。歌词铺设的情境,是一个偏远冷寂的小镇,寒风彻骨的冬夜,细雪纷飞的凄凉,以及闪烁摇曳的灯光,将整个冬夜的寒意凸显出来,歌词中的我,并不因这样彻骨的寒意而颓丧,他能在摇曳的灯光中看到比天星还光灿的热,是因为他有一颗相信人间有情的心;他在凄厉的风中能感觉风的温柔,是因为他相信人间有爱。地偏而心热,因此冬寒而心暖。这首歌感动听者,在于冬天也有温暖的时候,不尽然是死寂、毁坏或绝灭,心中有信念,就算在荒地、在寒冬、在灯火稀微之处,在呼吸将要停息之时,都可看到宽广的天空,看到细雪晶莹,心宽地广,一念晶莹!看待冬天,应该这样看;看待寒流,应该这样想;看待萧条,也应该这样想。高举双手,迎向细雪,最冷的冬天,就会响起最温暖的歌。所以,在寒流来袭之际,在天空阴沉之时,我们一方面需要衣物以御肉体之寒,免受寒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先得暖和我们的心,以免外在寒流肃杀我们的心灵。有人因为寒冬看到寂灭,有人在寒流中感应暖流;有人在阴郁的天色下绝望、哀伤,有人却在乌云细缝中看到光明的即将开启。区别就在一念。也是写寒冬的诗,明末憨山大师这洋说: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在雪中看到梅花绽放,在深夜闻到暗香飞来。死寂之处看见生机,阒暗之际闻到花香,这是心之为用,也是心之所寄,而真正豁然开朗的,不是梅花在雪中的绽放,不是暗香在深夜飞来,是正对寒灯,敞开心窍。则寒流有何可颤,冬意有何可寒,萧条有何可惧?

关于寒流的文章5:冬天的寒流

文/鲍安顺

寒流中的温暖无处不在,它挟持着天地之间的生存渴望,包含了心灵眺望的热切目光,散发出思想洞穿的生命温馨。

儿时的寒流历历在目,披上旧棉袄,穿上破棉鞋,手中捧着个红泥小手炉,那是抵御寒流的全部武装,也是我生命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往事系心头,乡情汇成暖意,在寒流中,我快乐的童年犹如昨夜星辰,融融的时光闪烁尘封的火焰。有时候,我躺在母亲的怀里,坐在火桶上聆听她轻声细语地讲着故事,幸福的感觉温暖如春,周身的暖意潺潺流淌,不知不觉我就昏沉沉地睡着了。

成年了,我在小屋里燃烧的炭炉边,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手捧一本喜爱的好书,桌子上放着一杯浓郁的香茶,快乐品茗,用心阅读,感受着时光如烟般匆匆流逝,体会着岁月的风声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我隐约看见燃烧的火炉里煽起了往事风尘,荡漾的心音在静止的温暖中弥散开来,像一首陈年老歌风生水起,游荡在视野空旷的原野,那穿越耳畔的心灵呼唤如火如荼……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也是一种惬意的从容,在炭炉里煽起了温暖的火光,弥足珍贵,似水流年。

去挪威归来的文友说,他喜欢那儿寒冬古堡里燃烧的壁炉,感觉暖意弥漫房间,体会遍身融融春意,他说站在壁炉边可以欣赏古油画、古雕塑、古建筑……游离的目光静止在时空里,恍惚的风情激荡起来,充满了诗意朦胧的渴望。

如今,很多人装潢时在家里安装了地暖,走进家门就可以脱掉冬衣,穿上拖鞋,雅居温暖如春,生活趣味盎然,幸福的感受在温馨的氛围里喜气洋洋,得意的神情在精致的享受中轻盈飘逸。

有时走进旷野,寒流仿佛野兽一样疯狂起来,张牙舞爪,逼人的寒气渗透骨髓,冻伤的天地冰天雪地。这个时候在旷野上点燃一堆篝火,在森林中建起一座木屋,在小河边破开一条冰道……温暖在劳动中荡漾激情,温暖在旷野上燃烧激情,温暖在目光中放飞激情。

有一年去一个火山口泡温泉,四周的寒流呼啸奔涌,天空的雪花漫天纷飞,可是温泉里却是一片热气蒸腾的世界,迷雾一般的圣境缠绕在一片温暖的水色烟幕中,游动的缥缈感觉在浪花四溅的视线里变得欲盖弥彰。身旁同行的友人激动地对我说,温泉是上苍赐予的温暖天使,它带着生命汹涌的迷雾沧桑,也带着生活渴望的激情苍茫。我听了,在温泉中撩起水花,感觉那寒流中涓涓流淌的精灵鲜活起来,带着冬意沸腾的气象,涌动时光恍然的愉悦。

是呀,处可见,温暖的感觉也随处可见,它在小屋里,在热血流淌的身体血液间,在隐约风情的生活中,更在天地万象的自然界,散发着冬日熹微的梦乡诗意,跳跃着山川歌舞的澎湃激情,升腾着隐约可见的生命朦胧。

关于寒流的文章6: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文/Aamina杉

清晨起床,简单的梳洗过后,为自己冲了一杯牛奶。抱着电脑、穿着拖鞋去了楼顶。我以为可以写出点什么,于是,放了一段音乐,脑子里开始慢慢回忆、慢慢搜索……

很久没有认认真真的看书写字了,宁愿坐着发呆也不愿去学点什么。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也不知道。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泥土的味道,那种有着淡淡余韵的醉人气息,它有着魔力般的能让你轻轻的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静静的用心聆听。想着那些破土而出的嫩芽,那些蓝的、绿的、红的铺在泥土上衣被,此刻,多么希望自己是一颗小草,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这美丽的世界,可以穷尽一生,活的灿烂、活的极致。

我不是一个好的记叙者,自己的生活也如一杯白开水。没有风起云涌,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轰轰烈烈,但至少平淡、平静,这样也就够了! 偶尔会想放开一切,背着背包去旅行,却始终少了一份勇气。不是甘愿现状,只是所有的一切,习惯了就不想去改变了。想起以前每到写作文的时候,老是洋洋洒洒的写完了最后一句时,才想起:哦,原来还没写题目。于是开始纠结起怎样的一个标题,这是怎样的一个习惯呵。我又开始怀旧了……我们离回忆太近,离自由太远,有时候念念不忘,只是爱上回忆。其实,有时候少一点点执着,少一点点痴情,也许就会快乐一些。

已是深秋,房顶上的植株依然是绿意盎然,微风忽起,我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不经意间看见一只蚂蚁一直的原地转圈,是迷路了吗?又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捉了很多蚊子,放在蚂蚁洞口,给他们当食物,看着蚂蚁们很努力把它搬回洞穴里面,心里就会很高兴。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一个微笑,一句关心,一场拥抱,就会觉得暖暖的。但也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一场秋雨,一片落叶,一首歌曲,都会引起内心小小的波澜,甚至会让我流泪。我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

那些过往,如落叶般的碎片,怎样也拼凑不起来,干脆就让它随流年而去,把感动的留在心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