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书桌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书桌文章1:连雨不知春去
文/独语斜栏
台灯下的光微黄,书桌凌乱,素白的稿纸上横放的黑笔突兀,一旁斜斜散落的几张稿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或大或小,宛若策马奔腾后留下的深深痕迹,看床上,她已经入睡,均匀的呼吸,轻颦的眉。
我想伸手将她额上那几缕不听话的长发扶开,又想扶平她眉宇间连在梦里也余留的心思,却又怕手指一旦触及,她便会立刻醒来,再无法睡去。便看着,不说话,轻轻盖好她身上的薄被,转身点燃一支蚊香,关了灯,退出房来。我有些颓废,这一刻,我不知道要怎样做才算最好,考试的日期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不安,我看得见她的努力,我也明白她对自己的期盼,就像她对我的想法也清清楚楚一样。在房门前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无声地叹着气,眼前只浮现着她明媚如初的笑颜。
夜深。时光空寂。屋外的雨从昨天下午开始就一直下着,未曾停歇,仿佛季节里一场最绵长的雨,淅淅沥沥地在考验着人的脾气,晚上去学校接她回来的时候,我还看见原本幽蓝的夜空中依旧有浓云笼罩着,随风缓缓翻腾着,真不知道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看她笑,听她说白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兴奋,忧伤,开怀,愉悦,懊悔,激励,甚至还有一点点的颓废,种种情怀在我的面前表露无遗,那声音青春跋扈,不容我半点争辩,却只在那瞬间就把我拉到了我的年少时光。以为那些属于年少的青葱懵懂再难亲近,岁月的风里它一边飞逝一边泛黄,一边已经与我隔了千山万里路,她的笑容里,我却瞬间抵达。
我对她说,我不止经历过你现在经历的时光,我还陪着你一起经历你现在在经历的时光,不要担心你一个人在面对荆棘和风雨,放开脚步,走过去就是你想要到达的彼岸。她看着我,似乎有片刻的恍惚,随即笑开,说,因为我的陪伴。
对她,我没有很多的要求,我只是希望她开心快乐,然后一边经历一边长大。不久前和雨寻说及孩子的事情,她说她能做的只是在孩子回来的时候给他做他喜欢的饭菜,带他走临近的风景,或者干脆安安静静地窝在家里,他做他的作业,她忙她的事,即便不说话,只看着,也是一种心安的陪伴。我笑。比起雨寻,我有些局促不安,明明知道她在认真看书,还会偶尔借故走过去,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在看书,看见了,才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每一根神经高度绷紧,生怕她会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直到听见她和她姐姐的对话,我才长长地舒气,原来她比我想象中的更珍惜当下,她说,我的目标就在前方。
多好。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如此,她也必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其实我可以完全放下心来,只要给她微笑就好,不是吗?
雨还在下着。夜开始静气。从阳台上吹来的风带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清新,凉爽,从屋檐落下的雨滴的声音疏密有秩,空灵,动听。
记忆中义父的样子永远爽朗地笑,大声地说话,连走路的声音里也能感觉到他的精神矍铄。我原本准备好在六月初赴湖南去见他和义母,以及渐渐年迈的祖母,但是二哥打来电话对我说,他现在站在小哥哥的楼下,固执地要立刻见到我。
雨下得很大,偶尔有葱绿的梧桐叶从树上旋转着飘飞下来,清新的凝郁在眼前慢慢弥散。我有些慌不所措,随即放下手中未做完的事,交代好便开车前往。我记得三月初始,他们起程回湖南老家,除了想陪年事渐高的祖母过一些最平常最琐碎的日子,他们还想修缮祖坟,走访亲友。对他们来说,年轻时候便离开家乡,一旦在他乡落地生根,工作,家庭,子女,琐事,有太多的羁绊已经让他们无法随意就回老家去,仅仅是年龄越来越大倒也可以不说,身体已经日渐开始不听使唤,套用他自己的话,八十多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还有多少次回家的机会,还能见母亲和亲友多少次面?
我对他说,如果可以,我也想去他生长的地方看看,我喜欢叫我“妹朵”的祖母慈祥地看着我的样子,我也一直记得她在我小时候抱着我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讲着故事的神态,这些年来,除了电话里偶尔的联系,我已经快要想不起她的样子记不起她的声音了。他说好,那来吧,我就在湖南等你。
是这场雨下得太久了,还是我的思绪和心情一直在孩子的身上,我居然忘记了我还对义说过这样的话。转眼六月已经过去小半,他竟然已经回来了。突然不知道该用如何去对他解释,脸也开始红起来,脑子里似乎只知道,这一刻,他正站在小哥哥的楼下,等着我。
那棵凤凰树如同记忆里的样子,花红到近乎极致,叶绿得可以滴出水来,要是往日,我一定会对着这满树如火的富丽堂皇呆呆地看个半天,但是现在,我一眼看见了树下的老人,我的义父,他正撑着伞,踮着脚,看着我来的方向。
他用我熟悉入髓的声音叫着我的小名,然后箭步走近我把我拉到他的伞下,随即又弹去我身上的水滴,喃喃说着,怎不带伞,怎不带伞呢。我只唤他,终究说不出下一句来,他应着,笑着,说,上楼去,上楼去。
呵,大家都在,连平日里忙得总不见人影的大哥哥也笑着坐在沙发上,义母正好从厨房里出来,双手端着水果,看见我,笑,叫我坐下,说,我们给你带了一些湖南特产回来,来不及给你送过去,就让你过来了,还有,主要是你爸爸想看看你。她的声音如同我保留在脑海里关于年少时候的记忆中的一样,轻柔,舒缓,我看着她,眼前似乎突然迅速开始模糊起来,我慌忙看向窗外。
窗外,雨渐渐停了,我看见清冷的花香浸染了空气,澄澈,绝美。
雨终于停了。
日子很琐碎,上班下班,然后找午后一点点的时间喝一杯久违的茶,整理家事,再懒懒地睡一会儿觉,仿佛已经忘了今夕何夕。如此疏懒。早已经忘记了和义父的约定,心思只在局促不安的期盼里。
隔壁王阿婆送来柚桃的时候,我问她哪里买的,那么新鲜,那么红,那么甜,她说,门口树上结的啊,刚摘下来。
打开后门,那棵桃树立即落入我的眼里,才是什么时候呢,一树的桃花那么清然,那么妩媚,缤纷绚丽,又深刻动人,而转眼,它已经褪下了它最明媚的盛装,只一身葱绿,优雅地站在我的面前,隐藏于其中的红色果实如同娇羞的少女,有风吹过,才露出最真实最诱人的容颜。
一定是接连几天的雨让我忽视了这棵寂寂的树,或者是我素来忙碌了,已经顾不上看身边的风景,每天早晚,我只经过它的身旁如常匆忙上班去下班来,哪里还来得及去看青涩的果实慢慢红了熟了透了?直到阿婆将桃子放在我的眼前,才恍然,原来这是夏天,原来夏天早已经来了。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呵,好一句“连雨不知春去”。这雨,大概也就是梅雨吧,贺铸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大凡绵长的雨都带着点点心绪丝丝烦扰吧。时间太快,转眼春去,转眼半夏,属于我的这段日子我又是怎样过过来的呢,除了每天的奔忙,除了每天的美妙的孤寂的清凉的繁琐的时光?
我对雨寻说,其实我的心理素质一点也不好,要不然我怎么总在担心这担心那,焦急这焦急那呢?不提孩子的事情倒也罢了,一提起,总会深深叹气,说着,说着,巴不得将自己此生所学倾囊如数倒给她,如果可以,再狠狠地逼迫她按着自己的意愿来,不浪费一分钟,只学习,只学习。但终究,这只是自己咬牙切齿地在背地里跺着脚笑着说着的,却断然不会在她的面前多说一句,看见她,说早些休息,说不用太累,然后最多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话题,只微笑着,看她,给她鼓励。
坏情绪一定是与雨相携而来的,要不然,那些日子我怎么会突然开始颓靡,开始任心情荒了凉了?一个人的闲适时光,万转心思凛然,拒绝上网,打开电视,肥皂剧又如何,满目荒愁又如何,至少有些情节会将自己某种心情绕成千指柔,然后,任时光空寂,不动声色地笑。
雨过。天放晴了。
书桌文章2:书桌
文/不言石头
那还是早在高中刚毕业的时候。自己喜欢读书学习,再加上刚毕业还没有脱离校园学生的书生气,拥有的书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高中阶段所有的课本,还有许多课外阅读书籍、工具书,更有新补定的各类青年杂志、报刊,实在是没有地儿可放。因为没有一张属于我的书桌和空间。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自己动手,发挥自己的小聪明,让自己拥有了长大以后的第一张书桌。
这张小小的书桌,高矮宽窄和别人的书桌差不多,但它的材质用破旧无法言表,应该称得上是烂极了,在外人眼里真的是不成样子。在外人面前,我也是从不让它露出庐山真面目的。
四条桌腿是用农村搭炕用的土坯垒起来的,桌面使用几条半尺多宽的木板条拼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台面。由于木板薄厚尺寸不一,表面粗糙,甚至有些地方由于两块板条边缘无法对接无缝,会出现一个长长的大洞。为了方便写字,我便在凹凸不平处,用废旧纸板或旧书找平,然后再找两个大些的纸箱,拆开平铺在上面,使桌面变得平整一些。
最求完美的我,哪能就这样草草了事呢?书桌的主框架有了,少不了一番装饰。
找来几件穿破的旧花布衣服,剪下可用的几大块,按书桌的长度和高度裁剪好拼缝在一起后,用摁钉固定在书桌的四周做挡帘,桌面上也铺上一块碎花旧布。这样,土坯和破板条就都严严实实地裹在了布帘里,看上去焕然一新,感觉也大不一样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说不如正统的写字台,但我还是尽量让它的功能尽显无缺,也是为了更多的书籍有收纳的空间和便于阅读与学习,我又找来四个大些的纸箱子,将上盖撕掉做取口,紧贴桌腿,左右各两个,口朝外摞在一起,书桌的抽屉也好,储物柜也罢,可以放好多好多的书。就这样,酷似一种叫“两头沉”的写字台诞生了。
我把它摆放在室内西墙边,背对屋门。为了不影响室容室貌,让每个进得屋来的人视觉清新,我又大开脑筋,尽力使这一席之地有炫人之处。
首先找来一个旧口罩(那时的口罩是多层的医用式纱布,很软),小心地拆开来。长不足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的长方形,还真的和桌子的长度差不多。然后又找来各种颜色的毛线头,在纱布上摆出“读书破万卷”几个大字,再用线一针一针将字缝好,在最底边上缝出小草和花朵的图案。整理好后将其蒙盖在摆在书桌上的书架上。书架是哥哥用八号铁丝线帮忙制作的,和桌面的长度一样,高度正好是一本书的高度。虽说简陋,但可以摆放好多书。新书、旧书透过半透明的纱帘别是一番书香浓郁。
这就是我的第一张心爱的书桌。没有抽屉,没有柜门,只是面和腿搭成的一个台面。别看模样这般,曾经就是它陪伴我度过了七、八年苦拼的时光,实在点说是陪我领略了人生起步的艰辛。因为,这期间我找到了自己唯一的一份工作,收获了人间的友情、亲情和爱情。
记忆里的事,都是穿不成串的珠子,这些珠子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
在它诞生的第七年的八月,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家,去到另一个新家生活。当时,没有太像样的嫁妆,更婉拒了爸爸妈妈的意愿——陪嫁一张写字台,只是把书籍当嫁衣装满箱子和包裹。我的书虽说没有全部陪嫁过来,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如同嫁衣一样带到了身边的新环境里。而这张宝贝一样的书桌却没有那么幸运随我而动,原因很简单,它的体质实在是太糟了。好在,爸爸妈妈和家中的小老弟,尊重我的意愿,在我走后的几年里一直原样保留着它,直到小弟要结婚用房子。
那一段时间里,母亲还像以前那样,每日里将它收拾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摆放的书籍还是那样整齐,那层“读书破万卷”的纱帘上没有一丝灰尘……每次回到家里,拜见过家人后,总是要最先来到这张桌子前静静地坐一会儿。妈妈也说:“唉!多亏有了它,想你的时候,我就来收拾收拾,掸掸灰,翻翻书,想你学习时的样子,想的就差了。”
这时,我总是酸酸的,笑而不答。我知道妈妈的话里有太多的,也是只有妈妈和我才知道的往事。
那个时期,农村实行生产到户有两三年的时间,家里由于多种原因生活底子薄,生活条件还是很差。也就是在我毕业后的一、两年里,哥哥要结婚打家具,包括一张写字台。当时在我简单的意识里,想顺便也为自己打制一张。就悄悄地跟妈妈说出了想法,结果不想而知。当时,妈妈为了不伤我的自尊,答应待我出嫁时作为嫁妆陪送一张给我。没有得到允诺的我,其实没有更多的失落,只是羡慕而已。当哥哥的写字台新鲜出炉,新人还没有嫁过来时,我会时不时地走过去不停地欣赏。也许是想:如果它属于自己该多好;也许是在期待出嫁时那张写字台的出现;也许还有别的也许……这些,细心的妈妈早都看在眼里,愧在心上。嫂子过门四、五年后分家搬出去了,写字台也带走了。这时我只是从西大屋搬到了东屋,算是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间了,办公桌当然还是那款老式的、独一无二、别具风格的那一张。
后来的几年里,不知为什么,我把自己埋在书堆里,挣扎在书海中,拼命地苦熬,不知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结果。那时,就觉得路好难走。失落、迷茫、纠结的情愫,让自己总是挑灯深夜。但我从没觉得孤单过,每天里,不管白天有多忙多累,晚上总会有妈妈的身影陪伴在身边。必不可少的夜宵热乎乎地放在锅里,夜间,妈妈总会三、两次的起夜暗暗巡视,饭菜凉了,柴灶里添一把火;灯,还亮着,门缝里注视片刻,默默离开;熟睡在书桌上,披上一件外衣或轻轻摇醒送进热被窝……那时,妈妈真的一刻都没有离开过自己。记得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像我们,斗大字不识一个,睁眼瞎子啊!”是啊,妈妈是我的鼎力支持者。
再后来,事业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生活上,有了自己的归属。我成了妈妈及家人的骄傲。
如今回头想想,如果当初没有说服爸爸,诞生出自己的第一张写字台,我还会有那种拼的勇气吗?如果一切都结束在爸爸“睡觉吧,灯油不多啦!”的厉声中,这张面目全非的写字台还会发挥其功效给我希望的出路吗?这里我这样说,没有一丝责怪爸爸的意思,只是因为那时我家是全村最后一个拉上电的,而且要极其节电,不得有丝毫浪费的。所以晚上学习一是怕影响家人休息,二是为了节电,就选择了点煤油灯学习。后来,有了独立空间时才用上了一盏节能台灯。
这一年,家中的小老弟要结婚了。这时,我们也从老家迁居到现在生活的城市已是四、五年的时间了,我的儿子也已经有四、五岁了。身边还多了一张全新的纯木制的写字台,是婆家人为自己准备的。原来那张无法展露真面目的书桌,此时算是完成了它十几年的光荣使命,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家人的视线。
这么多年来,许多人和事都已成过去,该忘却的早已记不得了。唯有它,无论是拼搏的岁月,还是淡定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时不时地想起。记得是在儿子六、七岁的时候,说起过这张书桌诞生的经历,儿子满腹疑虑地反向我推荐说:“那就让姥姥花钱买个好一点的呗!”面对孩子的童真,我能说什么呢?没有经历那种水深火热生活的人,怎能体会那种无奈的艰辛?更何况是个孩子。毕竟,那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产物。
就像当时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我的坚持和努力时,我却还要苦苦追寻和力拼一样,直到现在,我仍把所有的收获和喜悦归功于它的诞生。虽然,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该去的都去了,该拆的都拆了,客观不复存在了,但我的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挥之不去。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困惑,踌躇不前时,想想妈妈凝视的目光,想想书桌前经历的苦与乐,什么都可以轻松地滑过了。
它——简陋的书桌,真的是成了我的精神财富。
书桌文章3:我的小书桌
文/娄宸榕
在我六岁生日那年,爸爸买了一张小书桌送给我,我很喜欢我的小书桌。它穿着粉白相间的衣服,长着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有一个大肚子,肚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桌面上立着一盏小台灯,小台灯长得很有趣:长长的脖子,胖胖的身体,像极了长颈鹿。
我很喜欢我的小书桌!
书桌文章4:那年的情书
泛黄的书桌 泛黄的信笺 泛黄的记忆 泛黄的笑脸
清晰的光线 清晰的字迹 清晰的回忆 清晰的寒暄
那一年的你 那一年的我 那一年的我们
走过的小吃街 走过的音像店 走过的旧时光
那一年的电影 那一年的单车 那一年的情书
离别的拥抱 离别的想念 离别的永远
现在的你 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和你
记得那个夏天 记得那场爱恋 记得那句再见 记得那流着泪的脸
忘了那个秋天 忘了那场缠绵 忘了那句再见 忘了那流走的誓言
书桌文章5:台灯
文/陶立克
我的书桌上有一盏台灯,远远看它像一个凉亭。
台灯从下往上分为3个部分,最下面是椭圆形的底座,底座上有一个四分之一大的西瓜,在瓜瓤上有一个椭圆形的钟面,别看钟面小,它可是时时刻刻能告诉我准确的时间。另外,它还有一个功能,是一盏小夜灯呢!“西瓜”的上面有一只小猪,它正捧着一块西瓜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是一根白色的灯杆,灯杆可以弯曲,用来调节高度。灯杆上连着橘黄色的灯罩,灯管就装在里面,只要一按按钮,就把我的小书桌照得明亮无比。灯罩上还有一个小猪的头像,冲着我乐呵呵地笑,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你要好好学习哦!”
我的台灯是我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好伙伴,我喜欢它。
书桌文章6:被冷落的借书卡
文/青衫
书桌抽屉的里端,有一张薄薄的卡片,是小城图书馆的借阅卡。看到它,脑海里浮现出图书馆大楼静穆的模样。
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至少是三年了吧!那么这三年里,我没看书吗?可是我明明天天在阅读啊!
只是我的阅读,离纸媒越来越远了,每天把住手机不放,阅读各种电子书籍,有无数个微信文章等我打开看,还有那么多收藏的公众号。除了必要的工作时间,我几乎是“机不离手”般的在阅读。
时间倒回十年前,儿子刚刚十三四岁,我给自己和儿子同时办理了借书证,儿子的是少儿部的。每两个星期我都领着他去图书馆,先阅览期刊杂志,再借回喜欢的书籍,每天晚上临睡前的半小时,是我俩一起阅读的时间,雷打不动,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直到儿子上了高中后,迫于学习的压力才停止。
儿子回忆起这段难忘的阅读时光,说正是因为这些,他的文学素养比同班人高出不少,文笔亦不错。他说看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后,每天都盼望着阅读时间快点到来,读到高兴处与我分享,而我又能与他一起感书中的喜怒哀乐受时,时光真是美妙极了。
人的一生里有太多的美妙时光,而在多年以后依然能清晰记起的,都在精神世界里。阅读,是最美的“佐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曾几何时,我的座右铭是“至乐莫如读书”,一张小小的借书卡带我窥探世界的神秘,带我领略人间大美,精神世界丰富得无以复加。还记得那年图书馆街对面新开了一家咖啡厅,这在小城绝对是新鲜事物。我的工资不高,囊中羞涩,但也尽力而为,每月都要去一次,不为喝什么难以下咽都苦咖啡,而是带着心爱的书籍,坐在一隅,单纯的就是喜欢这个充满小资情调的地方,而书籍,是最好的陪伴。
而今因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兴起,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一篇篇诱惑人的题目,令人不由自主地打开看看,结果是碎片化、快餐化的浅阅读,对每一篇文章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特别怀念在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书、发呆的时光,对翻开书页那股飘散而来熟悉的纸张味道仍旧让我迷恋到不可自拔。我总是对地铁里低头专注阅读书籍的人心生好感,他们在一群低头玩手机的人群里是那么与众不同。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手里有一张图书馆的借阅证,有多少人还在常常使用它。
“当一本书没有人读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他会枯萎。”常常自诩爱读书,为什么却让那么多的书籍陷入孤独?我也应该把尘封已久的借书卡重新启动了。
书桌文章7:小书桌
文/伍柳
书橱和书桌是书房最基本的家具,而这两种家具一经固定位置,就很难更改,因为它们的体量一般都很大,很笨重。单说书桌,位置的选择就颇费心思:既要光线好,又要与书橱保持有效的距离,还要考虑电脑屏幕是否反光等等。要想十全十美,其实很难。当然,位置固定后,也有个好处:就是每当坐到书桌前,你就自然进入读书或写字的状态。
但书桌固定后,问题也是有的。我们读书写字不一定只在书桌前。以我来说,读书写字的地方,时而在书房,时而在沙发前,时而在床前,这时就很希望有个能随时移动的书桌,对它的要求自然是轻便小巧。我想起了学生的小课桌,就挺轻便小巧,这是个很好的启发。于是,我就找来装修时剩下的木料,挽起袖子,自己当起了木工。量尺寸,拉大锯,凿榫卯,接下来是拼接。没多久,一个小书桌的雏形完成了。
从外观看,它很像学生的小课桌;所不同的是,我又做了适当的改造。学生的课桌只有一个书箱,我的小书桌除了书箱,还在桌腿间加了一层隔板,三面用板材半包围,这样就可以放些书本或其他用品。另外,我自认为最得意的地方是将桌面做成可以活动的画板:即在桌面的一边用合页与书箱部分连接,将桌面掀起到一定角度,再用一根木条做支撑,就形成了一个倾斜的画板。
读书写字时做书桌面,画画时就将桌面支撑起来做画板。我的小书桌完成了。
早晨阳光照进屋时,将小书桌放到窗前,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写字;晚上看电视时,将小书桌放到沙发旁;生病时,将小书桌放到床前。
小书桌好移动,一方面是因其小巧轻便,另一方面我还给四个桌腿装上了方向轮,这样移动起来就更省力了。
自从有了小书桌,读书写字画画自由多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不愿在书房“正襟危坐”了,这当然也不好,自己还得注意纠正,任何事都不能太偏颇了。
书桌文章8:宠物
文/小鱼儿
整理书桌,发现桌子上的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越来越多,朋友送的很有藏族风味的饭盒,可以听海风的声音的海螺,又新发了几个嫩芽的盆摘,还有自己买的很喜欢的笔……二十岁的年龄,心仿佛已有三十岁,六十岁亦或四十岁,越来越喜欢收藏小东西了。
舍友上个月买了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家伙也就才几十天吧。娇小玲珑的身躯,灰黑色的皮毛,一双黑噜噜的眼睛煞是有神。刚来时总是蜷缩在笼子里,一动不动,只有两只大耳朵还扑闪扑闪的,证明它是活物。开始,我们都吓坏了,赶紧百度,查它的生活习性,给它买它爱吃的胡萝卜,傍晚带它去楼下吃草,一放学就回来陪它说话……舍友一直把它叫儿子,她真是把它当儿子照顾的,买它只花了30块钱,却专门赶去厦门花了200多块给它买笼子,买兔粮,它还总是随处便便,地板上,鞋子中,衣柜里……还好它的便便不是那么恶心,舍友每天都不厌其烦帮它打扫,给它剪指甲,帮它洗澡。在舍友的精心照料下,小兔子跟我们终于熟了起来。瞧!它现在会时不时跑到我们身边,到处闻闻嗅嗅,舔舔刮刮,也敢公然的洗脸,挠耳朵,有阳光的午后,它还会平躺着晒太阳,那慵懒的样子,舍友总说它好销魂。有时他竟淘气的钻到衣柜或某个角落躲起来,叫我们好找。
宿舍里好像就我跟它最不亲, 一个是***,一个被叫干妈,还有一个就只能是阿姨了,只有我没有许诺要它叫我什么……说实话,我是怕它的,我没有如此的爱它,也承受不起它如此的爱怜,最近特别敏感,每次它到我脚下,不经意间被舔到,我总是不由得惊叫,也从来不敢抱它,捧起它弱小的身躯,似一块糖般,要软化在手中,整个身子下搭着,挣扎着,惊恐的眼神……这叫我害怕,我觉得伤害了它,便决定不再抱它……越来越喜欢一个人或两个人,不喜欢很多人同时分享一件事,每次舍友们逗他玩时,我都不参与,只是默默的听着,只有一个人时,才会走近它,轻轻抚摸,跟他说说心里话。
对于小动物,至今深爱过的只有过一只猫——记忆深处的大黄猫。不用随时想起,只因从未忘记。妈妈是个很有爱心的人,每次看到流浪猫,就会领回家喂它们,久而久之,它们就都在我家安居乐业了。大黄应该也是一只流浪猫吧,几经辗转遇到了善良的妈妈。大黄不同于其他的猫,如同它那金黄色的皮毛,似一团暖阳,它总给人温暖的感觉,温暖的眼神,温暖的睡姿。清晨,我去上学,妈妈去地里干活,大黄总是目送我们离去,他不叫,只是目送我们去村口,然后回家,躺在同样金黄色的草垛上,静静等我们回去。午时,他总是先迎接妈妈回去,然后来到村口等我放学,看到我,也不叫,静静的走到身边,似千年老友,见面也不需寒暄,只是习惯了那种感觉,一起默默地回家。大黄吃饭也不同于别的猫,妈妈给它准备了专门的碗,每次他都会准时去固定的地点吃,吃完把碗舔的干干净净,然后跑到他的安乐窝去睡午觉。周末,不上课,妈妈照常去干活,我就会和大黄一起,爬上金黄色的草垛,抱着它,唱歌,发呆,做梦,一起等妈妈回家。大黄的离开也是同样的静静,那天大黄照常目送我和妈妈离开,我们去了姥姥家。傍晚回来,村口没有大黄的身影,我还和妈妈开玩笑说大黄睡过头了。靠近了,远远地看见草垛上的那一抹黄色,我悄悄的靠过去,想吓它一下,大叫了一声“大黄”。有时候静才是最可怕的,大多数不幸的事都是在寂静时发生的。大黄还是一样的静静,没有了那温暖的眼神,没有了那熟悉的叫声……我怕了,赶紧爬上去,还是一样的寂静,只是不再温暖,死气沉沉,大黄走了,如同最初,安静的到来,安静地离开……至今,仍不知大黄是如何离去的,妈妈说应该是老去的,它走的安详。
妈妈至今还收养流浪猫,去年回去,家里又有了一只灰色的,还当了妈妈,生了三只黄色的小不点,看见了,不讨厌,只是不再那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