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散文

请欣赏五一劳动节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五一劳动节散文1:劳动的喜悦

文/李雨萱

“五一”劳动节,我总想着帮妈妈干点什么。我绞尽脑汁地想:这个活一定要体现出我聪明能干,当然,还得我能干才行。想了半天,我决定了,我要帮妈妈洗衣服!

说干就干,我把自己的脏衣服全部找来,再拿了个大盆子,装了大半盆水,当我把衣服全部塞水里的时候,里面的水太多,居然全部流出来了,看着卫生间的地板上湿漉漉一片,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真是出师不利啊!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衣服上洒了点洗衣粉,然后双手抓住衣服的两边,开始轻轻地搓了起来,搓了一会,发现领子上还是脏脏的。“难道是我力度不够?”我心中疑惑着,于是手里加大了力度,用力搓起来,可是那该死的领子像有意和我作对一样,还是不干净。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我的脸上都出汗了,衣服还没有洗干净,怎么办呀?我突然想起妈妈好像说过,泡过的衣服更容易洗干净。于是我冷静下来,让衣服在肥皂水里泡了十分钟,当我再去用力搓洗的时候,果然,脏的地方洗干净啦!

最后,我心里美滋滋地把衣服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把衣服晾了起来。

这次洗衣服虽然把我累坏了,可是我却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喜悦!

五一劳动节散文2:杀油菜

文/刘先卫

“五一”劳动节,我们兄妹回到老家李台上去看望年迈父母,沿途所见看到的是油菜丰收,老乡正在油菜地里挥舞镰刀收割的忙碌情景。

油菜,属冬季旱作物,一般不需要灌溉,对生长土壤要求也并不苛刻,所以油菜种植一直是我们湘南老家种得最多的经济作物。为了养家糊口,老乡像培育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油菜的生长。

老家地处衡南西部边陲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那里四季是光秃秃的红页岩小山包。一到春天,山脚下、沟渠边、小溪旁或高或矮的几丛柳条几棵桑树被春色染绿,野草在田野上勃勃疯长,这个时候,家乡蝴蝶飞舞花儿芬芳尽情展现着美丽的容颜。但最抢眼的还是那一丘丘一垄垄的油菜花了,将山坡披上了一身金黄的铠甲和色彩斑澜的盛装。暮春时节瓜果飘香,当春天依依不舍离开大地,正是立夏前后,田里的油菜籽已经肚圆饱满正在等待主人去收割。

收割油菜,在老家的乡村土语和词典里称为“杀”。老乡们雄赳赳气昂昂,举着锋利的镰刀向油菜田里的油菜砍杀而去而不叫“割”,书面叫“割”油菜的洋气话老乡反而听不明白。杀油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杀禾来,杀禾时要蹲下去大半截身子,屁股几乎坐到了水田里。因为稻禾挤挤挨挨密不透风,镰刀要快速割断禾蔸部分,慢的身手反而割不掉也割不了几蔸禾,由于禾叶毛边刺伤皮肤毛细血管奇痒难受,双手一般要戴长袖套或穿长袖衣为好。稻禾被打稻机脱谷且立马要挑到晒谷场摊匀,以免谷子沾水产生高温发芽只能做猪饲料。而收割油菜情形大不一样,油菜地全是旱土,笔直的油菜茎杆甚至还要高出一个人头,你只要稍微半弯个身子杀油菜,使用镰刀时尽量不要伤到根部,否则适得其反连泥土都会扯出来。那么你左手握油菜杆,右手只要轻轻一拉镰刀刀刃,割断茎杆根部偏上不太生脆的部位,一刀一根攥成一小把后,将油菜杆放倒码齐在脚下,堆成一小堆便于收拾即可。

油菜杀完后,需不慌不忙搁置些时日,方能脱粒收拾回家。故油菜一旦收割,还要让其放在野外日晒夜露两至三天,等待一场雨水把茎杆淋湿,如此再通过太阳暴晒,让菜籽在油菜茎壳里自然发酵膨胀,然后用竹棍子使劲敲打,一粒粒油菜籽便乖巧、急速脱离茎杆,滚落到塑料地膜上或其他盛装菜籽的干净草席上,老乡最后才将油菜籽送进榨油厂提炼菜油。

年迈的父母从镇上搬到了乡下老屋李台上居住,不是在家里放塘养鱼就是种植时令蔬菜,吃不完而大多送给了我们子女。老家的青年人对种田不屑一顾,全都外出务工经商挣钱。父亲将堂兄荒芜的菜地种上了南瓜、冬瓜、白菜、辣椒、萝卜,而更多的是将荒土荒地的荒草铲除,用锄头一锄锄地挖松翻耕,将整平的地方分割为条块状,周边低洼地形成水圳,再在整好的稀松土壤上挖一个个小土垡,撒上柴火灰或尿素等肥料,然后将油菜苗小心翼翼移栽过来。去年冬季家里又播种了4~5亩油菜,这些都是父亲和大姐在寒冷的雨水天种植的,今天终于迎来了油菜的收割季节。

中午过后,年近八旬的父亲白发苍苍在前面带队。当二哥一声招呼,我们一行浩浩荡荡向王木皂出发,沿着坑坑洼洼的土马路穿过一片田垅,一大片淡青色的油菜呈现在两面环山的梯田里。城里来的小侄孙淘淘还不足两岁,也蹦蹦跳跳跟着大人来到了油菜地。我们兄弟妯娌及侄儿外甥共有7、8个人,劳力不缺,缺的是割油菜的镰刀。从邻居家去借吧,都是关门闭户找不到人。先来之前没有充分准备,大家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油菜杆无从下手无计可施。留下父亲、二哥、妹夫和我在油菜田里收割,还有一位堂婶。可惜空有好身手也施展不了拳脚,仅有三把镰刀我跟二哥轮流使用一把,将近一个钟点胜利割完了1亩3分地油菜。一鼓作气坚持到最后的是身体较胖的妹夫了,天气很热穿着一件青色短袖衬衣,流起了汗,似乎累得他气喘吁吁。

听父亲说去年冬种的不是本地油菜,这种杂交油菜身子太娇贵,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对它造成了致命伤害,结的籽实干瘪,壳外层有少许霉斑成色品相不太好看,油菜高产更谈不上,也就没有好收成。虽不像本地油菜耐雨水,但杂交的油菜也有它的优点。杂交油菜如碰上好的年景,结的籽又壮又实,表层放着油光和金黄色,那才是油菜中的上品,榨出的油格外香,味也特别浓。但老人没有抱怨天气,依然很乐观,作为儿女,我们不再纠结什么品种不品种。民以食为天,自家油菜籽榨的植物油才是绿色的健康食品。

父亲对待油菜的感情是朴素的,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回老家割油菜,割不断的是悠悠乡愁、浓浓亲情!

五一劳动节散文3:第一次抽蒜薹

文/李宣笃

“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全家和表姨全家一起去蒲山李庄的蒜薹基地游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基地。老板娘给我们每人分发一个蒜薹器后,就带我们向菜园进发。到那儿后,只见眼前40多亩绿油油的菜地里,一排排粗壮整齐的蒜苗,像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精神抖擞地欢迎我们。

“哇”,我们感叹着,迫不及待赶快上前去抽蒜薹。我双手攥住蒜台,使劲往上拔,谁料蒜薹太结实,我只拔下一截小尾巴,还累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老板娘详细地向我们讲解抽苔器的使用方法并做了示范,我才知道平淡无奇的抽薹器大有用处,我决定试一试。我找到一棵最大的蒜苗,左手抓住蒜薹的尾巴,右手紧握抽苔器,用钩尖从蒜苗的底部向上滑动,然后左手用力一拽,白绿相间的蒜薹就出来了。我赶紧展示给大家看,却发现别人已抽了好多。我也不甘落后,更起劲干起来。到中午时,我们已经抽了足有十多斤的蒜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腰很疼,手很酸,但我们都觉得很值,很快乐,因为我们度过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劳动节。

通过这次抽蒜薹,我不仅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反复实践,就会越做越好,还懂得了劳动的艰辛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

五一劳动节散文4:给母亲写封信

文/王世虎

“五一”劳动节单位放假,我回了趟老家。由于事先没给家里打电话,对于我的忽然而归,父母显得既惊喜又有些意外。

吃完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天。忽然,母亲对着电视屏幕点歌节目上滚动的字幕兀自念叨了起来:“……祝爸爸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在我的记忆中,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母亲不认识几个字的。尤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带我逛街时找公共厕所,她都分不清哪边是男哪边是女,拉着我帮忙确认呢。可这会儿她竟可以很顺口地读字了,怎能不让我惊讶呢?

我问父亲:“爸,你什么时候开始教老妈认字的?我怎么全然不知啊?”

父亲笑道:“我只是在旁边指点一下,基本上都是她自学的。”

“自学?”我更觉得不可思议了,“老妈没事学认什么字啊?”

父亲撇了母亲一眼,说:“还不是为了能看懂你写的信吗?你不知道,自从你上次寄回来一封家书我读给她听后,她便暗自较劲着要学习认字了,说什么我念的听着不舒服,要自个儿看才有味。还说她认识字后,你以后写的家书都由她念给我听。没办法,我只有帮她买了本新华字典,她没事的时候就自己在那里琢磨研究。”

“家书?”我疑惑道:“我什么时候给家里写过信啊?”

“怎么没有?”父亲肯定地说:“那封信现在还在***的枕头下面压着呢!”

我忙走进母亲的卧室,掀开枕头,还真有封信呢。可这哪里算得上是家书啊,这是上个月我在单位入党时,有一封调函需要父母所在居委会的签字,我邮寄调函的时候想起刚好再过半个月就是5月12日母亲节,就顺便找了张信纸给他们写了几句言简意赅的祝福语,不过区区百十字——原来,母亲口中所谓的家书就是这啊!

我好奇打开信封,不由震惊了:只见皱巴巴的已经略显发黄的信纸上,每个字上面都被母亲密密麻麻地标注了拼音,俨然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我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来:昏黄的灯光下,我那身体日渐佝偻的母亲,带着老花眼镜,正坐在床头,边逐个地对照着信纸上的字,边认真仔细地翻阅着厚厚的字典,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在我那朴实憨厚的母亲心里,原来儿子一封无心的信竟能带给她如此大的动力,让她一个年近六十的人,去开始一种新的学习和生活。她还幻想着,等她学会认字了,她的儿子还会给她写信,那时,她就可以真正地品味只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幸福了。

可是,她不曾想到,她那不孝的儿子我,早已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和蒙蔽,从未想过再写一封哪怕很短的信回去;也从未体会到,原来他的母亲是如此的爱他,为了他甚至可以不辞辛苦地开始一种新的生命和学习!

返程的时候,我在火车上暗自给自己规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每个月月末准时给老家的母亲写封家书。尤其是在“母亲节”这天,亲手写给她一份关心和问候。我要让她坐在家里也能熟知儿子在外的一切,让她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我更要通过那字里行间的文字,让她也深深地感觉到,她的儿子也是如此的爱她,为有她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而自豪!

五一劳动节散文5:劳动节

文/东山峰人

又到‘五一劳动节’

这几天,不管是开车或是骑上电动车都能看到,城市的各个主干道上,沿路的花坛里许多园林工人正手持扒锄和草帽忙碌的栽植或补种三色堇、瓜叶菊、万寿菊、羽衣甘蓝、秋海棠、金边瑞香等各种花卉。

即便是十字路口边的小块空地,也不会闲着,块块经过改造、铺上草坪和摆弄鲜艳拥簇的盆盆花朵,马路立即显得绚丽多彩,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色彩斑斓的停在地面,仿佛是专为劳动节而舞彩。

就连人行道两边的电线杆上,都飘荡着一排排火红色招展的国旗。那些经典的巨幅‘五一’宣传画也醒目在政府机关门前,主要马路上显得耀眼。

无论是张灯结彩,还是花团锦簇,喜庆与色彩带着节日的气氛慢慢向你靠拢。

原本再熟悉不过的节日,通过城市氛围的渲染,绿草如茵的点缀,加上古城文化底蕴的魅力,还有人们意识中‘小长假’的愿望,特别是疫情的有效防控,好心情真是纷至沓来。

此时此刻,在这温柔的氛围里,将镜头聚焦于劳动人民身上,还‘五一劳动节’一个真实具体的内涵。那便是: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为纪住这次运动,在1889年第二国际大会上发布,将每年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在此以后,各国工人都会放假,延续至今形成一个传统的节假日。

不可置疑,我从16岁踏入劳动者行业到60岁退休,整整的度过了44个‘劳动节’。在节日熟悉的日常里,刨除庸碌与琐碎,全是平凡日子里的情绪表现,但它能够穿透内心世界里的温柔。

每当这一天,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宣传都会噪耳般的显现,歌颂与赞扬将把劳动者渲染的无比伟大、光荣,仿佛我当了这一天的‘救世主’。

我和众多的人一样,挂着劳动者的名誉被‘节日’至高无上的吹捧、拜访,节日也沉静专注着我的这一天,但我的身影和故事却在每年的变幻里,只是一束飘忽的光。

过去常说;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了世界。

于是,我钻进经典理论中去寻找答案,发现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理论的学说;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类本身及自然界与社会关系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生产出的人和财富,都是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力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使人类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后来,我相信了这一理论的伟大和正确性,相信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了世界。从16岁起,我便以知青的身份投入到艰苦的劳动环境中去领略劳动人民的光荣,再后来,劳动变成劳苦又有着我说不完的故事。

贫穷对一个人确实伤害巨大,它会从外到内将人伤透。但是你想不劳而获,去折腾,去搜肠刮肚的想发财,那绝对是异想天开。

但无论如何,劳动者的基本事实还是告诉我们,不能预设依靠劳动就一定能‘致富’。但排斥劳动的本真性,好高骛远并以之为唯一标尺去求富,去质疑乃至否定国家建设以及个人发展那是绝对不可信的,更是一种偏执和妄想。

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我们的思想维度和工作维度。每多一个维度,就能看到无穷多倍的美。

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哪一个时间点比当下更需要几亿劳动者的忍辱付出了。他们的付出,肩负着国家基础建设的突破和文明突破的使命。特别是我们的父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凭借着聪明才智,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此,我以下面这些事实,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作为自己对劳动者的赞扬。

远的有‘两弹一星’、航空航天领域的‘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航海方面;有蛟龙号潜水艇,航空母舰设计建造成功。如今我国高铁已迅猛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的,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日常生活触摸到的;比如;过苦日子时的半饥饿状态进入全面保障状态,数以亿计的人“天天过年”。多姿多彩的服饰取代了灰色单一的制服,衣着从追求保暖到追求美观。汽车不断取代自行车,高楼大厦取代低矮小屋,过去居住不到一平方米的房间到现在几十平米甚至上百平米的居住环境。

今日,靠众多的劳动者打拼的生活水平,虽然远说不上完美,但却是我们的父辈,祖辈从来没拥有过的。这是最普遍的真实,最高的价值,最深刻的本质。

中国70年的劳动奋斗,已有六亿人脱贫,最后几千万人的脱贫攻坚战正在进行。如今已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国土保全,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中国的外汇存款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以历史的必然性向世界第一攀升。所以,中国劳动者创造了财富,提高了国力,中国劳动者正一路凯歌。

然而,经历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政治转型后,我用劳动者的眼光在城市发现了另外一种劳动群体,常常背一百五十斤水泥,用铁锹铲沙子和泥土,紧握电锤振动钢筋水泥路面、墙面;站在简易的木架上刮着墙灰;还有骑着电动车风驰电掣的穿行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还有推着小车,旁边一个液化气罐,一个小灶上面蒸着面食、炸着油条贩卖茶叶蛋谋生的;还有蹬着三轮车沿路叫卖回收废品的小商小贩,一天下来,他们汗流浃背,身上混合的难闻的杂味让人捂鼻而视。这就是城市高楼大厦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后面隐隐约约出现的创新词汇;城市的‘农民工’。

他们到底是选择阳光明亮、空气清新、绿地广阔的农村生活,还是选择喧嚣惊奇、丰富混乱、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这个矛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城市到底属于谁?

他们蜂拥于城市,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工具对城市生活的渗透已经越来越彻底。于是有了一个时代赋予的称谓‘农民工’。而且还成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更像是城市规划专业必须记住的词条。

他们抛弃亲情,放弃故乡,为其获取谋生的身段和生活物资,为其子女的读书、就业、家里砌房,扶小养老,无异于迷雾之中重新亮起了城市这盏朦胧的生活明灯。

这里,是一个劳动者的迷宫。你自以为离开了农村,好像城市就可以淘金,不料却深陷其中。而且必须毁掉自己的身体,绝无任何开溜的机会,甚至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生活的窘境才会在你的焦灼中缓缓的攀升。

在城市的打工中漂流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不如意的事太多了,而此选择,曾经是我与农民工一样不得已,也不后悔的事情。

尽管言辞克制,但劳动者中诸多的故事,还是道尽沉浮的人生,读来百转回肠。‘劳动’两个字把人一生的故事浓缩在情绪中。

在思想里漫步,你会有意或无意打量那些劳动者的称谓,那种称谓是生活底层在现实社会一个长久的投影。

曾经我扛着锄头去垦荒,回城后在锅碗瓢盆中干着炊烟之活,又在汽车底盘下沾满油污,一生中与劳动打了44年的交道,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劳动者。尽管浊世把自己搞得一身污垢,但是,我这大半辈子所追求的,还是做一个洁净有修养的人!

底层的社会是土地连着土地、墙连着墙、街连着街,谁在尽头等着你?没人。谁在翻阅你,解读你,喜欢你?当然,还是没人。你孤独与黑夜,孤独与世界,全是为了整个家庭。

精神的灰烬不仅是他们的屈辱和伤痛,记忆和命运?如果这些最下贱的活是打工者的流离之苦,那么精神的灰烬则是他们的灭绝之痛。同时又要在灰烬中见证那致命火焰的余温。而且故事尚不能破碎,这就是他们唯一深思熟虑的策略。

我自己的成长背后,是我自己持续44年不敢懈怠的劳动体力的输出,这也是我的独立成长的“秘诀”。

话题渐渐狭窄,气氛渐渐寥落,唏嘘岁月,惊叹不同劳动群体的差异,社会的荒谬性和各种矛盾的多元化已经撕裂了人们的一致性。

一些所谓社会的精英,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者’。一首歌、一个漂亮的面容,一场主持活动或拍摄一部电影,便立马踹怀百万千万,一次揽入囊中的酬薪甚至抵得几百上千个劳动者的一年。那些社会精英形象成为一代人追捧的对象,道德和诚信似乎丢失了支撑点。这无疑是又一次突破了文明社会的伦理底线,把中国社会撕裂到了极端。这就是人到中年,金钱照耀下的人生百态。

冰冷的现实和数据背后,反映的是贫富差距和不断裂变和恶化的现状:社会转型后的生活秩序,道德层面,都面临全面崩塌的危险。

如今,只有实现国家从信仰到利益关系的内部统一。而实现国家团结统一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调整法律关系,建立弱者对强者、百姓对官员、员工对老板、消费者对商家的约束关系。

不同于50.60.70年代充满劳动自信的精神,如今,漏洞和不温不火的措施,使道德与信仰似乎不再‘留有余地’,经历过最初的徘徊和踟蹰之后,一向对怀柔态度的劳动者,依然我行我素在城市的边缘风餐露宿,在没有多少社会保障下呻呤!

各种劳动群体与这个时代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贫富差距,“富二代”现象、高房价、社会泄愤、仇富仇官这些社会撕裂的早期综合症,无论是媒体讨论、民间讨伐,还是学者分析、政府关注,在过去都已经得到充分的检视。它们刺激整个社会的神经,像幽灵一样无法驱散。

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思想家、西方社会的精神诊断者埃里希。弗洛姆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在“繁荣、富裕和政治权力”背后,西方社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经历着一个人性堕落的过程。这句话完全可以看成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的隐喻。

劳动者真正的勇敢,是集体或独自咀嚼一番那种苦涩与甘甜,然后不对现实空有一腔悲愤,而是即便低到尘埃里,也要学小草开出花来。这种不动声色的善良,是人类最伟大的悲悯情怀!

但正是这些低微劳动者们的放弃,让多少城市的发展有了昂扬的走向,有了最出人意料的后来。

近来,媒体措词也谨慎地频频预警:就连官方媒体《人民日报》都颇具责任感地聚焦于这些现象,强调“富成为富的原因,穷成为穷的原因”会极大地影响“稳定”。

如今,四月过半,五月也在赶来的路上,温暖的节日用另外一种形式拜访着你我,

时间回到1886年5月1日前,劳动狠狠地惊扰了我的人生观。

过去每周六天的八小时工作制,改为今天每周五天七、八小时工作制。连在时间的环节上,构成历史的长河。每一步跋涉,都会扬起前尘往事弥散在四周。我凭我的原始性的、涌动的物质世界里的某种契机写作,这些契机往往是受某种情感支配的。

走笔至此,后天便是劳动节了,又是一个小长假,我想,一双球鞋、一长衫,一只影,一柸水,行走在清野僻静之处。那里必有风光吹过的晚风,也有老者内心的自在与泰然。

最后,深深地给自己的节日鞠躬,因为我曾经也是劳动者,再给另外一个劳动群体和农民工鞠躬,感谢他们给城市带来的美丽。希望他们掌握正确的“底层思维”方式,那将才是他们逆袭人生的关键。

2022.4.28草于家

五一劳动节散文6:母亲的劳动节

文/李彬

五一劳动节,不少地方要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有的还会以晚会的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崇敬与关切。这种表彰形式是有意义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认可。更让人感受到了五一“劳动”的主题。

其实,五一还未到之前,我的手机就收到了不少短信息,都是商家发布的在五一打折促销的广告。不知是谁出卖了我的信息?对这样的息信只能无奈地删除。

今年的劳动节,我想起了母亲。

母亲已过花甲之年,一生在农村劳作。以前,她在娘家做女儿时,就知道劳动节,那时是生产能手,劳动节被选到公社去开会。当然,开会也是有工分的。

后来,那些运动式的会议少了,母亲也开始养育自己的儿女,便没有了劳动节。当然,她也是知道五一的。因为这一天,读书的孩子会放一天假。有时,母亲会让孩子帮忙下地做一些事情,要么就是去摘些野菜喂猪。

当我们做儿女的长大后,一个一个地离开她,或到外地工作或出嫁。五一对她来说,便有了新的期盼——孩子能趁着五一放长假回家看看。为了这一天,她会早早地准备好饭好菜,盼孩子回家。有时,她的愿望实现了,有时在等待中得到了一个“单位加班,不能回家”的电话……

劳动节,有很多人不得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劳动中度过劳动节。而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劳;她们悄悄地,温情默默地,在劳动中度过劳动节。

劳动节,请祝福天底下最伟大的劳动者——母亲!

五一劳动节散文7:难忘的郊游

文/乔子涵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要去美丽的麒麟湖野炊郊游。

一大早,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到那里后,我们一行人找了一块空地,四周都是高低不平的沙丘,下面就是水磨石般的湖面,领队的叔叔说:“就在这儿吧,野炊的号角吹起来吧……”

话音未落,大人们便撸起袖子热火朝天准备烧烤的物品,我们几个小孩子也慌得跟过年似的,跟在大人后面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我们穿串的穿串,生火的生火,准备调料的开始准备,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开始烧烤了,只见叔叔们动作娴熟地把羊肉串摆在了烤架上,下面的木炭烧得通红通红的,没有火苗,但是当串串放上面时却听见“吱吱”声不停作响,当肉烤得差不多熟时,里面的油落在炭火上,竟然起了高高的火焰。不一会儿,一串串色、香、味俱佳的羊肉串便出炉了。

看见这场景,我也跃跃欲试,想亲自来烤几串。叔叔便让我坐在他身边,有模有样地烤起来。经过叔叔的指导,我渐渐掌握了技巧和要领,烤的串串虽不能“青出于蓝”,但也外酥里嫩,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刚烤的串串就被他们一抢而光。看着大家津津有味吃着我的劳动成果,我心里就像考试得了个双百分一样激动无比。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中,已是傍晚,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离开这里,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又怎能不让人忘怀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