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婆家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婆家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婆家的文章1:老街

文/施惠玲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而老街就在外婆家的旁边。

记忆中的老街总是有来来往往的人群,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哭喊声和游戏室里的叫喊声。老街其实就是一个如同菜市场的地方,两旁都挤满了卖菜的、卖零食的小贩,中间来来往往的人有买菜的与不买菜的各种各样的人。但,老街却记载我的唯一一个童年。

坐落于老街左边的是一间书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漫画书,我和阿洛是发小,我们可以算是那里的常客了。每本书租金不贵,只要五角钱,还是很便宜的。可以在书屋里看,或者留下租金拿回家里去看,但是这就有一个条件,一次只能带回去一本书。我和阿洛自然是选择前者,因为这样可以看很多很多本书,还不要钱。

书屋的旁边开着一家游戏厅,里面总是挤满了人,小时候总好奇里面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会如此热闹,所以经常偷偷溜进去。一去,觉得还挺好玩,就花了几元钱,一玩就是一下午。不过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呢。

游戏厅的对面,有一家杂食店,是外婆的朋友开的,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零食。每当我有钱了,就到哪里去买东西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外婆的原因,每次我一去,店主婆婆总是会多塞一些吃的给我。或者少要我的钱,所以我就觉得,开店的婆婆都是好人,特别是这种有很多很多零食的店。当时还有一个很可笑的梦想:长大一定要开一家杂食店。

杂食店后面,有一块大大的空地,不知道为什么会废弃不用。不过我和阿洛才管不了那么多呢。每晚我们都会在那打羽毛球,一直到天黑。

这就是我的老街了,没有多华丽的风景,没有多惊奇的故事。但是,还是那句话,他记载了我唯一的一个童年。

后来,阿洛搬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去书屋,一个人去游戏厅,一个人打羽毛球,不胜孤独。但后来却也开始享受一个人。

他走后,经常去那个书屋。因为每次陪妈妈上街去买菜,倒也不是因为那么爱买菜,只是因为可以去书屋看漫画。我就在等她回来的时间里享受书中的乐趣。有时候妈妈菜都买完了,我的书却还没看完。通常这时候我就会哭闹,好让妈妈同意我看完再回家,妈妈也只好答应,坐在一旁看我继续享受书。我后来问过她那时的感受,她说:那破书有什么好看的。或许这就是小孩和大人的代沟吧,她们当然不懂小孩子的乐趣。那时看得最入迷的就是《机器猫》了。我总幻想着我也有这么一只机器猫在身边,当遇到问题时,摸一摸口袋就好。要是真的有这么一只机器猫了,只希望可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不免想到阿洛,自打他走了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那个游戏厅里,有过许多故事,其中包括我和阿洛的。除了羽毛球和书屋,当时似乎唯一的娱乐就是去游戏厅了。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两人一共凑足了三元钱,买了10个游戏币。过程不太记得了,只是知道我们当时玩的真的很开心,游戏币也用完了,就只好看着别人玩。连看一看的我们都那么兴奋,一个叫喊着。可想而知,当时的我们对于快乐是有多么的容易。我们自然不能经常去玩,因为我们不可能每天凑足那么多钱。所以我们就做出了一项伟大的决定,以后不去杂食店买东西吃了,把钱省下来,去游戏厅玩。店主婆婆还问我们怎么都不去买东西,我们异口同声的说:“这是个秘密,嘻嘻。”这样省吃俭用,我们平均一周能去游戏厅两次。

不知道为什么,我和阿洛都好喜欢羽毛球。但是没有适合我们的场地,这让我们很郁闷。于是,当我们发现杂食店后面的空地时,我们竟然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都笑了起来,跳得老高,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此就有了属于我们的场地。每天晚上都要来这切磋球艺,我们的球技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当然,我们都会为谁最厉害而争吵。但,那时的我们是幸福的。

阿洛,他以前是我的邻居。但他现在在何处,过得怎样,都不得而知了……说实话,我很想念他,想念我们的童年。

现在当年的小孩早已长大,是一个高中生了。当我再一次回到老街时,他却不再是以前的样貌了。没有了小贩的叫卖,没有了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游戏厅热闹的样子。站在那街道上,心中空荡荡的。这真是我的老街吗?心中不禁发问。我迟疑了。

曾经的游戏厅,变成了一家理发店;曾经的书屋,变成了一间大药房;也修建起来了农贸市场……一切都乱了,哦不,一切都变得正常了。

看着这些变化,看着我以前在过的某一个地方,心中不是开心,而是失落。

老街,不止是一条街道。他包含了我的童年,包含了时间的流逝,还有那些岁月的记忆。

或许这是真的,我的老街,真的没有了,随之而去的,还有我的童年。

关于婆家的文章2: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文/菜才班长

我26岁时结婚了,婆家是被人们称为“东南山”的郭家店镇。虽然从人们的口吻中听来,山区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但是我却分外喜欢我的第二个家乡,那里有我喜欢的山岭和树林,清澈美丽的小河,更有我那朴实、善良一家人。

今年7岁的儿子常常这样说:“妈妈,我们家一共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对吗?”“对!”接下来,孩子会自我陶醉的样子,拍着小手说:“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这时候,全家人都会醉心地赞美“开心果”的小巧嘴。

使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是我的婆婆。婆婆是个热心肠,不拘小节,却随和宽容。婆婆没有女儿,所以,她常常说,媳妇就是她的闺女。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怀孕生子是每个女人最不易的阶段。至今难忘待产室里婆婆疼惜的目光、怜爱的泪水,她不顾年迈的腿脚,楼上楼下地找医生去说:“我们不怕花钱,给我孩子无痛分娩吧,她太遭罪了!”婆婆的体贴、关怀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暖暖的爱,病房里的人们都把婆婆当成我的妈妈。我也这样认可:有爱的港湾就是家,婆婆就是我妈妈。

有其母必有其子,丈夫的性格多半是随了婆婆,善良、宽容、孝顺。今年正月公公身体不适,患了“小肠串气”,在医院做了手术。丈夫觉得这是男科手术,我这个媳妇照顾起来不方便。为了换取休班,他连续值夜班,在公公做手术时,白天、黑夜从没离开过。公公手术后,身体在麻药的作用下,没知觉,大便失禁,丈夫给公公换衣裤洗赃物,一扶一抱、一搓一洗承载了儿子满满的孝心。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男人的心里也有最温柔的地方,那里装满他至亲的家人。

我7岁的儿子叫佑佑,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有点好吃的总是不忘给爷爷奶奶留下。今年正月里公公和亲戚们喝酒,格外高兴,喝高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这时,最着急的当属我们家的小佑佑了,他跑前跑后,又给爷爷拿便盆,又给爷爷去盖被子。院子里小朋友招呼他出去玩,孩子连连对伙伴摆手说:“我要照顾爷爷。”公公虽然醉着,但是孙儿的照顾可是感受在心里,他嘴里不住地嘟囔着:“好孙子,爷爷的好孙子……”

幸福是什么?我想幸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一些朴素的生活细节,她不会像元宵节的烟花,灿烂但昙花一现;她应该有着生活的本色,亲切温暖地包容着我们。我想:只有明白了幸福真谛的人,才会生活出真正的幸福。

关于婆家的文章3:到外婆家拜年

文/檀笑

正月初二,爸爸开车带我们到外婆家拜年。我可兴奋了,因为我呀,最喜欢去外婆家了。

到了外婆家门口,车刚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跳下来,嘴里甜甜地喊着“外公新年好”、“外婆新年好”,不用说,亲爱的外公外婆早就把我和妹妹的大红包准备好了,只等我们喜鹊似的叽叽喳喳登门。爸爸打开后备箱,搬出成箱的白酒、纯奶、糕点和水果,拿进外公外婆的房间。

趁大人们开心叙谈,我和妹妹相互挤眉弄眼比比划划,彼此心领神会,于是妹妹找妈妈,我找爸爸,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摸出他们的手机玩。爸妈顾着说话,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只是好景不长,好像才玩了一会儿,外婆张罗着去烧饭,妈妈去帮忙,爸爸陪外公继续说话,但是爸妈同时想到了要回他们的手机。哼,机不离手。

没得玩了,又不想看电视,那就出去玩吧!妹妹在门前晒场上溜旱冰,我则骑自行车兜圈子,太阳暖洋洋的,我们玩得热火朝天,很快就想脱棉袄了。

不过棉袄没脱成,因为开饭了——满大桌子美味佳肴令我眼花缭乱,馋涎欲滴,可惜我是“饿眼睛”,肚子不争气,恨死我的肚子装得太少了。

对于我和妹妹来说,下午的活动主要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吃吃,果盘里吃的多了去,就算我再挑三拣四,总也能找到我的最爱。

晚上就住在外婆家。啊,外婆家的床好温暖好舒服,不一会儿我就进入沉沉的梦乡。

关于婆家的文章4:外婆的园子

文/谭旭东

小时候,外婆家的园子是我和弟弟们的乐园。

外婆家的园子,在外婆家的后门,与外婆家的房子连在一起的。从外婆家的厨房,有一道门,就可以直接走进外婆的园子。

外婆的园子面积不小,估计有好几亩地,里面栽了不少果树。有一棵大枫树,要几个人合抱,有几十米高,目前还是我们村里最古老的一棵大树。可能是因为枫树很古老,外婆对这个树是非常敬畏的,初一、十五,外婆总会在大枫树底下的小石头屋里,点上香,并鞠躬作揖,好像把大枫树当神一样敬着。大枫树上有两个大喜鹊窝,住着不少喜鹊,每年春夏天,都有不少喜鹊在这里出生,唱歌,飞翔。外婆说,喜鹊叫喜,是吉祥鸟。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喜鹊,也从来不用弹弓打喜鹊。

外婆园子里,最大的果树,算是大柚子树。柚子树在外婆园子最南边,靠近外婆家的房子。柚子树结的是甜柚,而且是红米柚,每年结很多,一个柚子够好几个吃。这一棵树,一年能结几百个甜柚,不但可以供我们一家人吃,还可以供几个姨妈家吃。外婆家的甜柚和别的柚子不太一样,一般人家的柚子,是收割晚稻时节,摘下来吃,但外婆家的甜柚要到初冬时才能摘,而且大雪时,才最甜。所以,有了一棵甜柚,等于冬天有了新鲜水果吃。园子里的大果树里,还包括两棵板栗树。它们在西北边,靠近大枫树,是在园子的坡上。可能是在坡上,吸收水分难一些,板栗树结出来的果,不是很大,但很甜。每年秋天,板栗成熟时,外婆都不去用竹竿敲,只等着板栗裂开,果子掉落下来,然后,外婆在树底下慢慢捡。有几次,外婆带我去园子里捡板栗,我端着一个瓷碗,捡了一碗。外婆和我一起剥开,新鲜板栗又甜又香,放到蒸锅里和饭一起蒸,满屋子都散发浓浓的甜香。板栗饭的味道,不用描述了,真是美极了!

园子里还有一个甜枣树,给我不少美好记忆。枣树不很粗大,但每年结不少甜枣,圆圆的,鼓鼓的,不像有些枣子是椭圆形的,味道也不一般。外婆家的甜枣,分外甜。外婆疼爱我,总会收藏一些甜枣单独给我吃。有一年寒假我回家,外婆捧了一把甜枣给我说:“今年,甜枣结的果少,只留了一把。”看着外婆满脸的皱纹和苍老瘦小的手,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外婆生了八个女儿,膝下外孙几十个,妈妈是大女儿,我就是她的大外孙子,而且一直在她身边,所以她真的特别疼爱。不光是家里的果子要给我多留一点,就是家里杀了老母鸡,都要多给夹一块肉。原想着,等我的经济条件好了,有能力就给外婆买很多好吃的,还有好衣服时,外婆却去世了。因此,外婆一直是我心里的痛。我爱外婆,但没有给予她爱的回报。

外婆的园子里,还种了桃树、梨树和橘树,因为有了这么多果树,外婆的园子里春天鸟语花香,分外怡人。我和弟弟很喜欢去园子里玩,有时候去挖蚯蚓,有时候去捉虫子,有时候去给小鸟喂谷子,有时候去爬树,还有时候去玩打仗的游戏。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下了大雪,而且一连好几天雪都覆盖,小鸟都找不到吃的。我还在园子里用米筛子和炒米诱捕小鸟。

外婆的园子里除了果树,还种了小葱、大蒜、芹菜、萝卜、小青菜、土豆、南瓜、冬瓜、苦瓜和丝瓜等蔬菜,一年四季绿意盈盈,生机勃勃,瓜果飘香。在我的印象里,外婆勤劳持家,热爱劳动,在困难的年代里,她用双手侍弄了一个大园子,也养育了一群孩子。

关于婆家的文章5:浓情羊肉汤

文/菊心

婆婆家在农村,很多农户都养羊,多则几十只,少则三五只。那些羊,不吃饲料厂生产的添加剂,是标准的农家土羊,体格健壮,肉味鲜美。

每到过年,知道在外打工的孩子们都要回来了,公公婆婆必会早早买回半扇羊来。就算是不回家过年,我们也能收到婆婆辗转托人带的风干的羊腿。羊肉,成了父母子女间联系的一根纽带。

公婆买回来的羊肉,就挂在老家院子里的那棵小树上,和那些收拾干净的鸡鸭鱼一起。那棵小树,就是婆婆家的天然冰箱。乡村的风,干冷清爽,风吹动小树上的鸡鸭鱼肉,它们就在寒风中晃啊晃、摇啊摇,晃着晃着、摇着摇着,它们就成了召唤游子的铃铛,成了家的一面旗帜。

老公的弟弟妹妹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过年,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近二十口人的大家庭,要做一大桌菜不容易,坐在院子里也冷,羊肉汤自然也就成了相聚必不可少的团圆饭。

老公忙着剁羊排,婆婆从门口的菜园子里,挖回绿油油的小香菜。我是个笨人,只有烧火的份儿了。在一口大锅里,大块的羊肉、羊排翻滚着……冬日里的暖阳,凑趣般洒在廊檐下。

弟媳和小姑子端了半盆蒜,坐在廊檐下的阳光里一边剥蒜,一边拉着家常。我家丫头,在城市里长大,看见老家那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惊叹它美丽的羽毛外衣。她哥哥就带着几个弟弟妹妹追着鸡屁股跑,一时间鸡毛蒜皮满院子飞,大人孩子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锅里的羊肉汤,慢慢变成了奶白色,一阵阵鲜香的味道就在院子里飘荡了。放进白菜粉条,白菜要炖得软腻一些,粉条却要弹而不筋,这一点,作为总指挥的婆婆拿捏得最到位。

一大锅羊肉汤熬好时,每个人的嗓子眼里就伸出一只小手来。奶白的羊肉汤,撒上碧绿的碎香菜,大人、孩子每人一碗,院里院外,屋里屋外,站着蹲着,走着踱着,都是呼噜呼噜喝羊肉汤的声音。一种叫作过年的味道,就在羊肉汤的香味里,在那些相聚后琐碎繁复的“鸡毛蒜皮”里,氤氲着、发酵着……

关于婆家的文章6:螳螂

文/蔡雅馨

每当坐在外婆家的沙发上时,我都会感觉电视机旁,那两只爱吃蚂蚱的螳螂还在那里。

那两只螳螂是我去罗平玩时,爸爸帮我捉的。它们全身翠绿,头是三角形的,上半身就像一根很细的木棍,而下半身却像一片竹叶。我把它们带回了家,因为它们的生命力很强,在我们玩的那几天里,它们总是“活蹦乱跳”的。一开始,我只想试试养螳螂,没想到后来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以前,每周六,当我回外婆家时,都会在小区门口的草地上捉几只蚂蚱,上楼后喂给那两个小可怜虫吃。进到外婆家后,我就会冲到笼子旁,把蚂蚱放进去,然后静静地看螳螂吃东西。它们先呆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时机。突然,一只蚂蚱被抓到了螳螂的嘴里,被螳螂往嘴里塞,狼吞虎咽地一下就吃完了。

时间渐渐过去,秋天到了,当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捉蚂蚱时,怎么找都没捉到蚂蚱。也许蚂蚱都死了,我只好空着手来到了外婆家,眼看螳螂们都要饿死时,我只好把它们放了,因为我不能眼看着它们死去。

不知道它们现在还活着吗?有没有生小宝宝了?会不会饿肚子?……

螳螂们,你们还会来找我吗?因为我想你们了。

关于婆家的文章7:馋我一辈子的发芽豆

文/刘维芳

外婆家盛产蚕豆干,儿时的我特别爱吃奶奶做的发芽豆烤咸菜。

上世纪70年代,冬季蔬菜供应紧张,父母就将外婆送来的蚕豆干浸入水,两天后蚕豆干湿透发胖,再泡三四天,雪白的一点儿嫩芽芽就钻出绿色或深棕色豆壳,奶奶管它叫发芽豆。将咸菜切成一寸长的一段段,与发芽豆一并投入锅,置于煤饼炉上文火慢慢炖。刚出锅的发芽豆烤咸菜,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用筷子将发芽豆一颗颗送入嘴,豆壳一个个从嘴边掉落,似流水线作业,不停地吐故纳新,越吃味道越好。端上来满满一碗,转眼剩了半碗,全家晚餐靠这碗发芽豆烤咸菜主打,想到此,我停箸都来不及。

奶奶见了,却宽慰我:“发芽豆好吃吧,等你爸回家,吃晚饭时再吃,小孩子长身体,胃口好,不过看羹吃饭是起码的道理,小人也要懂。”我点点头,一辈子记住了“看羹吃饭”的道理:一家人吃饭,不能只顾自己喜欢吃什么就盯着吃,还要顾及他人。

发芽豆烤咸菜,说快了,让人听成了发菜,发菜与发财读音相近,讨得口彩,成了每年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豆瓣沙与发芽豆烤咸菜同出一宗,原料相同,只是要去豆壳。抢在蚕豆干泡涨还未爆芽前,先把蚕豆壳破个口子,用力一挤,白白胖胖的豆瓣就滑出了绿皮壳。边剥豆瓣,边听奶奶讲述她小时候的经历,我听得忘了手上的活儿,直发愣。有时,在家中意外发现一颗刚萌新芽的蚕豆,拿出铅笔刀,略施雕虫小技,剔去两小块豆皮,一个大下巴,戴头盔,小芽翘起成了大鼻子的士兵头像,活灵活现。欣赏自己的卡通杰作,百玩不腻,开心一刻。

将剥好的豆瓣投入锅内加水清煮,待煮透煮烂后捞出,与剁成细碎的雪里红咸菜一起放入油锅,不停地翻炒,待咸菜与蚕豆泥搅均了,就可装盆上桌。这是一道正宗传统佳肴,美其名曰“豆瓣沙”,细腻润滑,鲜味纯正,爽口致极,回味无穷,是佐酒下饭的好菜。

清明后,春笋上市。掺上春笋滚刀块的发芽豆烤咸菜是精品,笋块淡奶黄,醇厚飘清香,鲜嫩嚼无渣,纯天然的鲜,鲜得清口而爽口,再粗糙的籼米饭咽下也顺口。试看味精鸡精谁能敌?

儿时发芽豆,馋我一辈子。

关于婆家的文章8:照片里的故事

文/冯高铭

春节里,我们全家到外婆家拜年。午饭后,外婆捧出一本相册与我们回忆起往事。我发现了一张早已泛黄的黑白照片,好奇地端详:一个小女孩,站在平房的一角,梳着两个小辫子,上身穿着一件破旧布衬衫,肩上背着一个布袋,下身穿着条短短的喇叭裤。外婆凑过来说:“这是***妈上学时的照片。”

我“扑哧”笑出了声,说:“妈妈那时好土哦!”外婆告诉我:“那个年代很穷,生活很艰难,衣服都是自己买布料做的,布料是限量供应的,一般到过年过节时才舍得买一点,更不用说现在那各式花样的书包了,书包是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拼成的,只要能装上几本书就行了。”外婆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妈刚上一年级时,学校里没有凳子,就从家里搬了一张板凳去,一到放假再自己搬回来。”听了这些,让我很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啊!

“外婆,你看妈妈拍照时一本正经的,这么紧张!”这时妈妈接过话茬,说:“当然紧张了,这可是我第一次拍照,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只好站得笔直,但心里还是很兴奋,想笑又不敢笑出来,只能抿着嘴,不像你们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地拍照,摆出各种姿势,表情也很丰富。”我明白地点点头,难怪你对这张照片的记忆那么深刻。

我又问外婆:“那时候谁接送妈妈上下学啊?”外婆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时候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的,走的都是乡间小路,根本看不到汽车、摩托车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偶尔只能看到几辆自行车,人们出行都是靠步行的。”太不可思议了,想不到那时的生活是这般景象。

这张照片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的故事,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变化真是太大了,难怪大人们常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的生活是衣食无忧,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幸福。

关于婆家的文章9:打枣子

文/吴琼

长假期间,我去了外婆家玩。那里群山环绕、青山绿水,到处长满了果树。

外婆家的后院里,有一棵枣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枣子,远远看去,就像一串串红色的玛瑙。我兴奋地叫起来:“多诱人的枣子啊!我要吃!我要吃!”舅舅走过来,微笑着问我:“枣子熟了,有没有兴趣和你表姐一起打枣子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我和表姐拿了一根细长的木棍和一只小篮子,来到枣树下,我自告奋勇地担当打枣子的任务。说干就干,我举起木棍,向着枣树枝使劲一挥,却只打下了几片叶子。“你力度不够,再使点劲儿,往树枝上来回地打。”表姐边说边手把手地教我。我再次抡起木棍往枝条上用力地来回挥舞,只听“扑通”一声,几颗枣子掉了下来,像顽皮的孩子似的,有的滚进花丛里,有的溜到石头缝里。就这样,我不停地用木棍敲打着枣树,表姐一个劲儿地在树下捡着掉落的枣子。“好了,好了,别打了,我捡不动啦!”表姐气喘吁吁地说。我这才发现表姐早已满头大汗,篮子里装了大小不一的枣子。

打枣子真是件有趣的活儿!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洗枣子吃,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