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大年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大年文章1:放手
文/秋池
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他家有一个姐姐,所以这一天他和母亲张罗了一桌的菜等待着姐姐的到来。
他将窗户稍稍推开了些,铺面而来的凛冽气息告诉他也许今天会下雪,再次关窗的同时,姐姐一家人也也叩响了门扉。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一个团圆年。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闲聊,母女总有说不完的话,姐夫哄三岁的外甥玩积木,他越坐越是烦躁,直到姐姐与母亲终于将婚事向他提起。他再也坐不住了,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回到了自己的公寓。
独处的时光最为安心,他冲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可却无所事事。他的后背隐隐作痛,那是一个无法言说的伤痛,每当雪天总会钻出来折磨他的身心。表的指针到了12点,他合上电脑钻进了被子,却辗转反侧,就在这时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
他先喂了一声,那边却只有啜泣,他心中开始有不好的预感,难道……
在沉默了片刻,那边终于说话,可那言语也是断断续续,不知所云。她一直在哭,她不知道该依靠谁,向谁诉说,她只有找到他,她又一次想去握住那只她曾放开的手。
他安慰她,尽量表现的温柔和耐心,他无意间望见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果然下雪了。厚实的白雪粉饰着整个沉睡的都市。这时女孩却在外边,因为他清楚的听得到车辆行驶时所发出的杂音。 他担心她,他想见她,他说要去接她,可她却说不要来。
她的话语于苦衷是一言难尽的,可她依旧在不停的诉说,他想象着她此刻的无助,无法做到只在家里听。于是他说,“来我这里,慢慢告诉我究竟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这句话在女孩的想象里意味着什么,总之她停顿了片刻,但是她答应了,说好。
他随意套上了件大衣就走出了公寓,他早早的等在路口,雪风吹着他只穿了双拖鞋的双脚,他感觉都要麻木了。凛冽的寒意依旧折磨着他的旧伤,但比起自己,他更担心女孩的安全。就这样, 他一动不动的站在雪里两个钟头,然而却不见女孩的踪影,此时雪越下越大,他拨了刚才的电话号码,却已关机。
他带着担心,就这样整夜无眠,却不知道女孩已被方才吵过架的男友安全的送回了家。
在这之后不久,几乎都要将这件事当做插曲淡忘了,但是他还是会为那晚的事开心,因为他知道女孩在最无助的时刻想起的是自己,这就已经足够了。一个人可以只有一次初恋,可伤痛却可以有很多处,女孩,不过也只是其中一处伤痛罢了。
大年接近尾声,他要抓紧时间应酬,就在十四的晚上,他又接到了那个陌生的电话。这一次,女孩和他真的见面了。他依旧那么美丽,身材高挑,小巧的瓜子脸微微泛着红晕。她烫了卷发,显得洋气,不似曾经那般稚嫩青涩,可她依旧是她,小小是酒窝,笑起来时依旧能融化冰雪。
他不由自主的去牵她的手, 就像当初不由自主的亲了她脸颊一下那样,女孩没有拒绝他握着那冰凉的小手确定不是梦后揣进了自己的口袋。
空虚和寂寞瞬间消散了,他一直逗她开心,她笑的无邪,这产生了一种错觉,就好像他们从未分开过,他们依旧热恋一样。
他对于那晚的事只字不提,因为他不想破坏这好不容易营造好的气象,他们面对面坐着吃饭,聊天然后散步,之后去玩,一切那么波澜不惊,一切那么寻常无奇。
可她终究不安,他们爱的方式不同。她不知道一对已经分手的恋人现今又手牵手的意义何在。她无法给他一个适当的位置,这种手牵手却不是恋人,面对面却无法真正欢笑的境况使她迷惑。
他依旧故作开心,他不想又一次目送她离开,可她知道,这是必然的结局。他心里苦涩,拿无力的爱情没有办法,他小心翼翼捧着一堆昔日的碎片留恋不已,此时他背上的伤又开始疼痛难忍。
他们回到公寓已是深夜,他帮她铺好床,倒了杯饮料,女孩不自在,迟迟没有睡,直到他睡了,女孩才钻进了被子。迷迷糊糊时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看到女孩坐在床头哭。顿时睡意全无,他代替不了她的痛,他明白,这使他无奈。望着那颤抖的双肩,他的心情失落,刺痛。
他揽她在怀里,女孩哭的更加凄惨,他有些话没能说出口,因为他不想再为她平添一份困扰。如果此时女孩都不能依靠他的话,那他还算什么男人。
他本想问女孩,我们是否能再继续。
第二天一大早,女孩洗漱完毕说要离开。看见她又变成了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孩,他压在心里的话依旧没有说出来。
女孩在离开之前转过身问他,“你为什么不留住我呢?即便一句话也没有吗?”
他却一笑置之,环顾四周洋溢着喜庆与幸福的人们,在这个元宵佳节,想想自己其实也是幸福的,不管悲伤,欢乐,曲折,无奈,都无疑是属于他的一部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他注定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可她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存在于对方的回忆里。
留下些幸福给她吧,让她无顾虑的飞。他说,“最难做到的事我都已经做了,这已经胜过所有言语。”
女孩不解的问:“什么最难的事?”
他没有说话,只是送她上车,目送她又一次消失在自己眼前,那种寂寞和失落感又再一次爬上了他的心头,背上的伤也灼烧般的痛楚。
此刻,他扬起脸,望着落入眼中的片片晶莹,似是自言自语,最难的事是放手啊,这是我能够永远爱你的唯一方式。
大年文章2:冬游黄山 快乐过大年
文/董若涵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此可见,黄山聚集了五岳的特点:雄伟、险、幽、俊、秀。这个春节,我们一家有幸来到了黄山,一睹黄山的风采,那里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先乘索道来到了笔架峰,笔架峰位于群山中间,是个小小的山峰,可奇特的是那山峰像支钢笔竖立在那儿,上面尖尖的,还长着一棵大松树,远远望去,真像笔尖开花了,怪不得人们把它称为“妙笔生花”,不一会儿,四周的云雾把笔架峰团团围住,我们眼前就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了。
我们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进,四处的松树也很怪异,树冠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但下面的枝叶就有所不同了,长在南边的枝叶非常茂盛,而另一边却是光秃秃的。这些松树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都是从坚硬的花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始信峰。在峰顶,一览众山小,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云雾弥漫,那云雾轻轻地、慢慢地,给秀丽的群山蒙上了面纱,也给黄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翻过几座大山,我抬头一看,一块巨石直挺挺地立在山顶,像天空落下的一颗陨石。听妈妈说,这就是黄山“飞来石”。虽然此时的脚已有千金重,但我依然加快了步子,想走近瞧瞧。好不容易登上山顶,看到这块“飞来石”大约要一二十个大人张开双臂才能围住,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游人纷纷驻足留影,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奇松、怪石、云海……美丽的黄山以它的神奇与独特,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大年文章3:幸福过大年
文/朱叶熙
又是一个新年到,三十上午起,爸爸妈妈就忙开了,洗菜、烧饭、贴春联……家里充满着过年的喜气。
夜幕降临,年夜饭开桌了,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今天的菜肴真丰富:有代表年年有余的红烧鱼,有代表勤劳的芹菜,有代表如意的豆芽,还有代表团圆的汤圆……大家尽情地吃喝着,畅谈着,欢笑着。幸福的年味扑面而来。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经鞭炮声声,礼花闪闪。我们也开始放了,为年味更增加了喜庆的色彩。各种各样的礼花飞上了天空,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像美丽的流星雨,看着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听着一声声爆竹在空中奏响,我们被浓浓的年味包围着,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八点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了。我们在家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看着春晚,其乐融融,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在这快乐的日子里体会到人间最美的东西,真心祝福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大年文章4:大年夜的暖流
文/小米
腊月里的一天凌晨,我爸便摩挲着早早起床,一步一步挪动,把阳台上挂着的腊肉、腊肠、腊鱼轻轻翻过身,让呼呼的风吹遍,好早点吹干。爸掰起手指,一一念叨着孙子外孙女都喜欢吃些啥。
我妈在屋子里也醒了,起床,把衣服披到我爸身上,责怪说:“老头子,你受凉感冒了,还不是我的事啊。”爸顿时火了:“我这一辈子,麻烦你多少事了!”妈说,老头子,你痛风发了,上厕所也是我扶着呢。爸还嘴道,你那年生娃时,我在医院都守护了一夜没睡。爸的这句话,把妈气得都抖了起来。那年在乡里医院生下我,爸兴奋得和几个人去乡里馆子喝了大酒,醉得一塌糊涂,让我妈在医院一个人担惊受怕。
这些情景,都是去年大年夜里,我笨手笨脚包饺子时,妈告诉我的。妈说,你爸到了腊月,就睡不好,整天啰嗦着你们啥时候回家。
友人老孙,去年大年夜里还住在云南的旅馆,老孙跟我打来电话拜年。我说,孙哥,我正在爸妈家里吃年夜饭哦。老孙顿时受到了强烈刺激,他说,我是不是有病哦,大过年的,也不在家里陪爸妈,来这里求啥啊。
我爸在旁边听到了,他让我把电话给他,他有话跟老孙说。爸接过电话,清了清嗓子,如他没退休前,在主席台上讲话的样子。爸在我面前,至今还保持着他的那一份威严。比如他喝酒,与我碰杯时,也不挨近,远远地隔空一碰,然后稳稳放下,在桌子上发出杯子碰桌的声音,那意思仿佛是说,我是你爸,也是做过领导的人,不要嚣张。
爸在电话里大声说:“我说小孙啊,你还是赶快回来过年,你这样在外面流浪,无家可归,好吗?”老孙在电话那头赶紧说,明天就开车往回赶。
我对爸说,老孙不是无家可归的人,自驾游,是时兴的过年方式。爸拍了拍桌子,啥自驾游啊,我看就是自私自利。爸问我,小孙的爹娘还在吗。我说,都还健在。爸提高了嗓音,就是啊,应该在家,守着他爹娘过年。
我妈从厨房端着蒜烧鱼出来,对我爸白了一眼说,老头子,你又多啥事啊,家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经。爸歪过头来,数落了我妈一句,你懂啥,老传统到底还要不要。
年夜饭开张前,爸把筷子搁碗上,倒了酒,妈把大门打开,爸喃喃着呼唤那些去世的老祖宗回来“吃团年饭”。爸念叨的名字中,最远的人,也就是他的曾祖父了。一阵风吹来,恍惚中老祖宗们都列队归来了。
年夜饭后,爸一如既往,开始深情讲述家史了。我酒后微醺,在沙发上看春晚,迷迷糊糊睡去了。爸突然大声叫我,刚才我说到你曾祖父啥了?我睁开惺忪睡眼说,爸,我想睡觉了。其实是心里发慌,老家的陶四还在等我过去喝上一杯。
我听见爸叹了一口气,他原准备还把家里老影集拿出来翻看,同我一个一个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
我的儿子,正埋头刷屏,他在微信里跟他的朋友们拜年,一直发着红包。我妈站起身来说,煮饺子吃啊。
我爸打了一个呵欠说,我也想睡了,饺子明天再吃吧。
大年夜里,走在烟花落了一地的清冷街道上,我想起那些从千万里外抵达故乡的人,回到家与父母亲人团圆,也是这样大致相同的情景么?
大年文章5:扎个羊灯过大年
文/朱嘉翔
哈哈,我们要去南京工艺美术大厦跟着秦淮灯彩国家级传承人曹真荣爷爷学扎花灯——早想亲手扎个花灯过大年,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曹爷爷戴着一顶羊绒贝雷帽,手指虽然又粗又糙,却很灵活,做起灯来仿佛在表演一场精彩的魔术。
今年是羊年,曹爷爷教我们扎小羊花灯。他介绍说,做灯笼共分四步:选材、扎架子、裱糊、装饰。为节省时间,曹爷爷提前用细铁丝扎好了灯笼骨架,我们只要裱糊和装饰就好。
我先学着曹爷爷的样子,用平头毛刷顺着灯笼骨架线刷牛奶一样的白乳胶,再把裁好的白色无纺布条裱糊上去,糊的时候要把布绷紧,否则羊身瘪了不好看。糊好头、身、角、尾,圆滚滚的小白羊灯的基本形状就出来了。曹爷爷笑着提醒说:“糊灯笼时,可不要把放蜡烛的上下两个口给糊上哦!”
然后开始装饰。曹爷爷说:“粘毛时,要顺着骨架边贴边转,一层一层从下往上贴,就像屋檐上的瓦片一样,一层盖一层。”记住这个诀窍,粘羊毛就很容易了。我先用弯弯翘翘的尖头剪刀在折叠好的红色皱纹纸条一边剪出毛茸茸的“羊毛”,接着用毛笔每隔5厘米涂点白胶,再粘上红色羊毛纸条,注意不能留白。
然后粘上眼睛,用黑蜡纸剪出山羊胡子和眉毛贴好,再用细细的黑蜡纸条横贴在羊角上做出羊角纹路,最后大功告成:一只可爱喜庆的红毛小肥羊花灯扎好了!曹爷爷夸我细心,说我的羊毛贴得细密,扎的花灯是最好的!
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做的羊灯:有的眉毛很粗像蜡笔小新,有的脸上贴着红色小爱心,有的睫毛细密像美羊羊,还有的长着满脸络腮胡……30个各种长相的直角山羊灯、弯角绵羊灯齐聚一堂,真是太热闹啦!
活动结束,我心满意足地提着自己亲手做的小羊灯笼,满载着美好的心情回家。今年正月十五,我就打着这个灯笼出门玩啦,好爽!
大年文章6:忆儿时过大年
文/李猛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儿时,这首反映北方过年生活的儿歌在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响起时,过年的脚步就近了,忙年的节奏也紧了,我们盼年的心情也切了。
我的老家就在北方。虽说忙年的节奏与儿歌中的不尽相同,但是那种忙碌中的喜庆是一样的。
扫房子
记忆中,腊月二十二、二十三,爸爸就开始扫房子了。他举个高高的栓了鸡毛掸子的竹竿,依次贴墙“游行”,很有趣,很滑稽,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踩高跷。我总想插上一杠子,觉得这是盛大的表演。当我终于举着竹竿表演时,才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墙顶积了一年的灰连着墙皮哗啦啦地往下掉,蜘蛛织了一年的网飘飘乎朝下飞,飞到我头上,钻到脖颈里。几间房扫下来,五彩的鸡毛掸子变作灰毛团子,我一个小孩子也成了须发苍苍的小老头。
刷案板
大扫除工作一结束,就要准备蒸菜馍(我们那儿管“包子”叫“菜馍”)了。蒸菜馍之前,要把案板好好刷刷。妈妈老早把案板推到水井边。被水泡过的案板一下子“发酵”了,之前牢牢黏在上面的面皮松软下来,像疯了半天的孩子般大汗淋漓地坐在地上,伸着舌头有气无力地喘气。我用钢丝球轻轻一刮,面皮就下来了。三下五除二,案板上爬满白色的“面虫”。井水一浇洗,案板换新颜。案板下几条白溪渐流渐淡,案板的纹路却越发清晰,横的切纹,竖的剁痕,记录着一家人的菜肴,见证了妈妈的辛劳。
蒸菜馍
大的铁盆、小的瓷盆、铝的菜盆、黑的面盆齐登场时,就意味着蒸菜馍的时刻到了。要洗的白萝卜、胚蓝疙瘩放在大铁盆里,擦碎的菜丝堆到小瓷盆里,黄的姜丝、绿的葱末搅和在铝菜盆里,发酵好的面团醒在黑面盆里。每个盆边都有我活跃的身影,压几下水,递个擦子,搅拌下馅子,撒点面粉……不这样,似乎年就过得不热闹。邻居家二妗子用小筐送来她家刚出锅的菜馍,喊我吃两个。白胖的菜馍,飘动的热气,四溢的香味,让我不顾一切地窜过去。
炸丸子
炸丸子的阵势不比蒸菜馍小。锅碗瓢盆再次在年二十七、年二十八的时候上阵,我又干起了烧火的活儿。我们会把爷爷请过来。馅儿的调配、倒油的多少、火候的把控、丸子的大小,全由他定夺。两根大葱丢进油锅,浮上来。他右手麻利地抓一把和了面的馅儿,食指拇指一挤,一个小圆球出来。他左手一捏,往锅里一顺,圆球就开始欢快地在油锅里唱歌了,唱得畅快淋漓,唱得八面玲珑。不过是往灶里添块木柴的工夫,一锅圆球开始歌唱。唱到换了金色的行头,它们就出锅了。先是满屋的丸子香,再是满院的丸子香,最后是满巷的丸子香……
贴春联
年三十早饭一过,家家户户开始都贴门对儿。不管是红铁门,还是黑木门,贴上红纸黑字儿的门对儿,个个精神抖擞,喜气洋洋,扬眉吐气,吉祥如意。我家盖新房以前,爸爸用刷锅的高粱刷蘸稠粥刷木门,盖了新房便用胶带把门对黏在银色的铁门上。我都会帮他忙。有了门对儿,古朴的木门更显典雅,有书卷气儿;有了门对儿,光滑的铁门更显精神,有吉祥劲儿。要过年了,大门旧貌换新颜,其他物件也有福气。三轮车的车头贴个“一路平安”,粮囤上贴个“五谷丰登”,门口的树上也有喜气——“抬头见喜”或“出门见喜”。
放鞭炮
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不出门,聚在家里包饺子。姐姐妹妹也登场了。我擀皮子,姐姐学包饺子,妹妹就在旁边唱个歌给大家解闷儿。四点钟一到,外面的鞭炮声就开始响起。“这是谁家这么早就吃饺子了?”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一句。老家除夕夜的晚饭就是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可是习俗就是如此,家家户户都这样。何况饺子吃到嘴里就流油,想想也觉得解馋。我更期待的是,饺子下锅前放鞭炮。夜幕刚刚降临,外面就弥漫着火药味儿,我战战兢兢地点着炮焾子,捂着耳朵慌不择路地跑开,看鞭炮炸出一串串金光,既害怕,又兴奋。于是,村里的火药味儿更浓了,年味儿也就更浓了。
大年文章7:海南三亚游
文/顾全
大年初五,爸爸妈妈带着我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海南三亚游。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一下飞机,啊!这里好热呀!我们连忙脱下冬装,换了夏天的短裤和短袖。坐在巴士车上,我们看到了碧绿的椰林、金色的沙滩、蓝蓝的大海……
我们到达预定的酒店后,迫不及待地换上游泳衣,来到了室外游泳池。“扑通!扑通!”我和爸爸妈妈相继跳进泳池。这个泳池真特别,它不仅面积大,还是四通八达的。池中间有两个小岛,爬上去一看,哟,小岛上还有两个泡温泉的小池呢!我好奇地走进温泉,啊,真热,泡在里面可真舒服呀!
泳池的边上还有一个长长的“S”型滑水道,我连忙和爸爸妈妈爬上高高的滑水道,兴致勃勃地躺在上面,“呼”地一下,我顺着水流快速向下滑,身体一会儿向左甩,一会儿向右甩,完全身不由己。不一会儿滑到水道的终点,“嘭”!我从近1米高的水道口掉进泳池,溅起大大的水花,太刺激了!
离游泳池不远处,有个“面粉沙”区。你看,那儿的沙子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我忍不住双手抓起两把沙,哟,柔柔的,难怪海南岛的人叫它是“面粉沙”呢!我们来到大海边,只见白色的浪涛不停地亲吻着沙滩,黄黄的细沙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我蹲下来玩沙子,拿着塑料铲子挖呀、堆呀,突然,触到了一个硬的东西,我使劲刨,嘿!居然挖到一个碗口那么大的青蓝色珊瑚礁,别提有多高兴啦!
晚上,我们躺在沙滩的躺椅上,一边吃着海鲜,一边欣赏别的游客们放飞孔明灯,妈妈说那明亮的跳跃的火焰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我们头顶上还有五彩缤纷、金花四溅的“迎财神”焰火,这一切都让我心里美美的,感觉幸福极了!
这次海南三亚游,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使我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大年文章8:我的童“年”与成“年”
文/梁蒙
小时候过大年,我感觉是有点隔膜的。
我童年时生活的社区里老人居多,都是退休军人,来自五湖四海,说话南腔北调。也许是大家都离开了本乡本土,过年的风俗简化为几大步骤:扫房子、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互相拜年。这其中,和小孩子有牵扯的事并不多,包饺子我帮着擀擀剂子捏捏边儿,顶多再陪着姥姥去集市买几副春联,连鞭炮都不敢放。真正期待的事只有两件:一是看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另一件事就是从姥爷手中领压岁钱。我姥爷以军事化的风格严格作息,每天晚上九点睡下,雷打不动,哪怕大年三十儿也不例外。我们不介意他老人家“早退”,他也不介意在零点的时候,被我们一窝蜂进房间吵醒:“姥爷过年好!”他笑眯眯地从枕头底下摸出红包来分发一番,在爆竹声中再度睡下……
大年初一,桌上摆了只有新年才拿出来的玻璃果盘和零食碟子,客人们陆续上门了,我的“社交恐惧”时刻也到来了。大人们热烈地问学业、论身高,评价我这一年里长得更像爹了还是更像娘了,还有热情的长辈倡议:“这一年你学会了啥新节目,来,给你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表演一个!”在我头昏脑涨的十几分钟过去后,大人们转向下一个项目:北方年俗中知名的“给孩子的,别推辞”红包大战。只见阿姨从衣兜里轻轻巧巧地抽出红包,拉着我往手心里塞。我妈按照礼仪眼疾手快一把拦住,嘴上还得表示强烈的惊讶和愤慨:“哎呀,你干什么!”阿姨反手一个遮挡:“给孩子的嘛!宝贝快拿着,别理***!”“哎呀,咱不要咱不要!”如此这般反复几个回合,我作为“工具人”呆立当场,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天下来,我妈晚上不免抱怨:“哎,你那个谁谁阿姨真有意思,比画两下就行了呗!她劲儿还真大,攥得我手腕这个疼!”
在拜年、迎客、发呆、睡懒觉、看电视之中,小时候的年就这样过去了。
上大学后我离开了家乡,后来到天津过起了年。我开始自己写春联、绘年画,亲手打扫属于自己的房子……长大后,过年在自己营造的仪式感中,变得丰富热闹起来。
在天津,我接触到了不少有趣的年俗,比如“大年初二姑爷节”“初三的合子往家转”“破五接财神”“元宵节‘星星赶月亮’(元宵和饺子同煮)”等等。其中让我觉得最可爱的,是正月十五要蒸刺猬、老鼠形状的面点。发面擀皮,填进甜咸馅儿或豆馅儿包好,再用剪刀剪出“老鼠”的耳朵、“刺猬”的背刺,用红豆、绿豆贴上小眼睛,一个个白乎乎、圆滚滚。我问老人这是什么典故,老人含糊笑道:“开天仓嘛,保佑粮食多嘛。”我听了之后“脑洞”大开:“天仓是神仙的仓库吗?是让它们上天把神仙的粮食搬回家吗?”大家都笑了。
后来我查了一下来历,有人说是正月二十五祭祀仓神的“填仓节”的移植,有人说这是来自供奉“五大仙”的传统。风俗不必较真,重要的是我们在过年时寄托的真心祝福。现在,我也会应时蒸一锅“刺猬”“老鼠”了,还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词:“正月十五开天仓,刺猬老鼠赶制忙。令汝上天叼粮米,豆馅满腹归故乡!”
大年文章9:欢欢喜喜过大年
文/顾轲文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说:“过大年了,我们要把新桃换旧符,走!买春联去!”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大街上,大街上人流如潮,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只见彩色的气球飘扬,各色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店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
买好春联后,我们一家人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春联贴好了。看着贴好的春联,我大声读道:“喜居宝地千门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爷爷告诉我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吃过年夜饭,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了,邻居家的哥哥们开始放烟花了,有万花筒、火箭炮、小飞机……黑黑的夜空中礼花四溅:红的、黄的、紫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在旁边看得又蹦又跳。
邻居家的烟火放完了,我兴奋地说:“看我们家的!”我和爸爸妈妈把一个“万事如意”的大烟火抬了出来,爸爸点燃了引线,引线越烧越短,不一会儿,“砰”的一声,一个火球冲上天空,飞溅出五颜六色的火花,又像公园里美丽的喷泉,向四处散开。接着,烟花像一颗颗魔术弹继续冲上天空,一会儿红,一会儿绿,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这时,黑黑的夜空中飘过一盏盏红色的小灯,我好奇地大喊起来:“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是孔明灯,它们带着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升上神秘的夜空。望着远去的孔明灯,我想过新年真好,我又长大了一岁,新年里,我会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