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散文

请欣赏新春佳节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新春佳节散文1:新年话“福”

新春佳节,许多人家都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红的“福”字,有的人家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这一传统习俗,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吉祥字。我国自有文学以来,就有“福”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福”字是“双手捧酒食奉于神主前”的样子,这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含义是敬拜上天,祈求神灵保佑,逢凶化吉。《说文》书中亦谓“福”从示声,“示”说明与鬼神和祭祀有关,即祈求远避灾祸,降临幸福。另外,从“福”字的结构来看,“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表示有衣穿;右边上面“一”象征房屋的梁,表示有房住;中间“口”表示人口健康兴旺;下边“田”表示有田地耕作。一个人有田有地,吃穿不愁,岂不是有福?

古人对“福”字字义的解释有多种。“福者,备也。”这是《礼记·祭统》中郑玄的注解,意思是什么都齐备。《释名》则说:“福,富也。”《广雅》说:“福,盈也。”《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也是“备”的意思。《尚书》对“福”字说得更详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很显然,一个人长寿、多财、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其命善终,那就是他的福气、福分。

在现代,“福”又有新的含义。福是什么,我认为福是一种美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境遇,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境遇,对福的感受也不尽相同。生活贫困的人,认为“富足是福”;经历过灾难的人,认为“平安是福”;身患疾病的人,认为“健康是福”;身陷囹圄的人,认为“自由是福”;乐善好施的人,认为“奉献是福”。

其实福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修养。福喜欢与真、善、美为伍,它总是出现在正直、无私、善良、真诚的身边。幸福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壑难填,无休止地追求金钱、权势、美色,其结果,不但不能得到幸福,反而会福将成灾、祸将临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愿新的一年,幸福叩响每一个人的心扉!

新春佳节散文2:故乡的老宅

文/谢庆德

新春佳节,我驱车回老家拜年,窗外的村村寨寨,时不时响起鞭炮声和村里女人叫娘的声音。这久违的乡音,激起我无限的思念。是啊,岁月无情,人生易老,少年的时光、青春的记忆早已铭刻在心里,如今的我已是年过半百,虽然在外亦文亦官了半辈子,却自觉未曾给家乡争得过光彩与荣耀,愧对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和父老乡亲的殷殷期许。叶落归根之时,我甚至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来回望我的故乡与老宅!

走进村巷,石板路深,眼前的老宅,已是青草挡脚,凄然无声。父母离世十多年了,他们走了,只留下老宅的青砖瓦舍。父母亲昔日的音容早已不在,唯有门前那株苦难而孤独的梨树依然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默无声息地等待亲人的归来。

走近老宅,昔日早出晚归踩踏的路似乎不识游子的归来,露出了淡漠的容颜。忆往昔,屋外叫一声爸爸和阿姆,屋内就有应答的声音传出来。可是今天再叫一声,屋里再也无人应了,凄凉的大门紧锁着,再无人开门相迎,就连整齐的街巷也已绿草稀稀,风吹无语,再无人搭理从这个家走出去的人了。

我都老了,父母又离去多年,老宅能不孤独、能不哭泣、能不泪落成草吗?老宅默无声息,青砖瓦舍,青石门墩,大门紧锁。记得儿时,我们兄妹四人总坐在大门口的青石门墩上吃饭与玩耍,天热时从外边回来,总要抢占清凉的青石门墩,坐上去,背碰着大青石,汗水就会立刻消失,岁月久了,门墩和靠背石都光滑了,散发出一股汗味。

不,这才是生命的味道!

源头山,我的故乡!这个亲亲的名字,漂流在外的我,时刻也没有忘记过。元末明初谢氏三兄弟迁居至此,至清道光、同治年间建起了自己的祠堂、官厅、书院,还有街巷幽深的古村落群,于是有了七百年的谢氏古村、七百年的薪火相传与风雨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古村焕发生机,新房如雨后春笋,但古村落群破旧了,空心了,整齐划一的石板路长草了,过去金碧辉煌的老宅无人居住了,成了乡愁与故事。

官厅老屋,虽已十年没有走进过,但厅屋的照壁,火炉的饭板,供我们长大的鼎锅碗筷以及父母和奶奶慈祥的音容,却在记忆里真真切切。而今,父亲已离世十一年,母亲与奶奶离别我们已整整二十年……我走在老宅的街巷里,追思着逝去的光阴与记忆。

——我这算是回家吗?在外飘游了几十年,两手空空,没有买来半份礼品赠奉父母望眼欲穿的灵魂,难道这也叫回家?

孤独而又寂寞的老宅不知是否知道此刻游子的归来,一个离家时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现在却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过去气派一时的官厅和花厅,没想到人去楼空多年,历经风雨岁月的吹打侵蚀也老了,连叹息的声音也弱不入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孕育我、哺育我的老宅,像离去的父母亲一样艰辛了一辈子,能不老吗?我衷心希望老宅不塌,若是塌了,我的记忆与牵挂也就塌了,我的精神家园也就塌了!但愿老宅永远地撑立着,因为屋里永远有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年迈慈祥的奶奶,有他们共同哺育我们兄妹四人的日子,有苦难与眼泪,有欢声和笑语……

新春佳节散文3:正月里拜年忙

文/施有民

在我的故乡,新春佳节期间,人们都有相互登门拜年问好的习俗,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一代接一代、从不间断。它秉承着中华传统美德,记载着乡间淳朴厚道的民风。

现在回忆起多年前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如同昨日发生的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是那年除夕结的婚,农村人都说那天不用找阴阳先生看日子,也没有男双女不双(按年龄)之说,那天是抢“乱岁”,鸿运当头、鸿运冲天,是大喜的日子。直到现在,除夕结婚的帅哥靓女也不在少数。

那年初一,我忽被一阵阵脆响的鞭炮声惊醒,急忙揉揉眼看一下钟表,两点五十八分。赶紧催爱人起床,匆匆忙忙穿戴好衣帽、洗脸、刷牙后,便双双直奔父母房内。父母早已等待在大厅,看我俩到后,都站了起来。我说:“爹娘坐好,孩儿和儿媳给二老磕头了!”当时我记得地是用青砖铺的,我俩跪地时发出了“咚咚”的响声,磕头时屋地也发出了“当当”的声音。爹娘心疼地赶紧扶起我和爱人,娘眼里噙满了泪花,那是高兴的泪花:“儿子结婚了、儿子成人了。”爹却说:“孩子,今后你已成家,要对家庭负责,作为男人要勇于担当!”我听着爹的话深深地点了点头。

随后,我和自家的弟兄们、还有叔叔辈分的,首先,到自家的宗亲家向长辈拜年。因为是头一年,第一个“头”,叔、爷辈分的大都给我红包,一般是一至两块钱。在当时,那还是真不少啊!我激动得连连给长辈磕头作揖。有个叔叔半开玩笑说:“小羔儿,长大了,成人了,今后要多孝敬老子啊!”逗得大伙哄堂大笑。

然后,就到左邻右舍的长辈家拜年,见面互致问候,大都离不开这两句话:“今年起得早啊,今天天气不错啊!”我有俩邻居,平常因为一些小事闹得多半年不来往。一方的小弟也自知自己理亏一些,主动上邻居老兄家拜年,“长兄在上,受小弟一拜。”做为年长的邻居也即时作揖“事情早已过去,我们不记前嫌,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向前看。”兄弟俩握手言和。

大年初二,一大早母亲准备好了礼品。说实在的,那个年代,也就是选上等的面粉,发酵好、和好面,蒸出又大又白的馍馍,还有用黏米面掺玉米面编好多种花样的油果,炸出后又鲜、又亮、又香、又脆,满满地装了两个竹篮,上面用绣花毛巾盖上。母亲千叮咛万嘱,到哪里?去八里外的岳父岳母家拜年。那时连自行车都很稀有,全靠步行。我和爱人一人提携一个竹篮,有说有笑,不到一个钟头,便已经到岳父岳母家了。因为母亲有交代,到后不能入座,第一件事先放下竹篮,随即向两位老人磕头。同样是“嘣嘣”响、“咚咚”音。乐得丈母娘合不拢嘴。

大年初三,同样的礼品,母亲早已准备妥当,我要去姥姥家拜年。这天要辛苦了,因为路程远,而且在山区,但我心里是甜滋滋的,因为我童年时代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非常疼爱我。接近中午时分,终于到达了。虽说是数九寒天,但我头上还是冒出了热气。姥姥见状,心疼地对我说:“快快坐下歇会儿。”我哪敢怠慢,双膝齐跪,“叭叭叭”向姥姥磕了三个响头。姥姥笑得前俯后仰,拍着手乐呵呵地说:“我的外孙也结婚了,也成大人了”。

大年初四,要到姑姑家拜年,因为在外县,我到邻居家借了辆自行车,带着礼品,乘着春风,心情格外惬意。姑姑见娘家人来自然十分高兴,先拿出花生还有水果让我吃,我牢记母亲的嘱咐,赶紧给姑姑磕头,姑姑急忙拉起我:“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大年初五,农村也称“破五”。这天把家里的垃圾送出去,换回“富土”,其实过去是和混煤掺和在一起的红粘土。从这天开始,人们一年新的劳作开始了。人勤春来早,家家备耕忙。

后来我参加工作,春节过后到岗,同事之间有单拜的,也有团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QQ、微信已成为现代拜年的工具和方式,大家与时俱进。通过美好的祝福,良好的祝愿,相互的包容,拜出了祥和万事兴,拜出了和谐的新天地,拜出了国泰民安,拜出了太平盛世!

新春佳节散文4:故乡的老宅

文/谢庆德

新春佳节,我驱车回老家拜年,窗外的村村寨寨,时不时响起鞭炮声和村里女人叫娘的声音。这久违的乡音,激起我无限的思念。是啊,岁月无情,人生易老,少年的时光、青春的记忆早已铭刻在心里,如今的我已是年过半百,虽然在外亦文亦官了半辈子,却自觉未曾给家乡争得过光彩与荣耀,愧对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和父老乡亲的殷殷期许。叶落归根之时,我甚至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来回望我的故乡与老宅!

走进村巷,石板路深,眼前的老宅,已是青草挡脚,凄然无声。父母离世十多年了,他们走了,只留下老宅的青砖瓦舍。父母亲昔日的音容早已不在,唯有门前那株苦难而孤独的梨树依然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默无声息地等待亲人的归来。

走近老宅,昔日早出晚归踩踏的路似乎不识游子的归来,露出了淡漠的容颜。忆往昔,屋外叫一声爸爸和阿姆,屋内就有应答的声音传出来。可是今天再叫一声,屋里再也无人应了,凄凉的大门紧锁着,再无人开门相迎,就连整齐的街巷也已绿草稀稀,风吹无语,再无人搭理从这个家走出去的人了。

我都老了,父母又离去多年,老宅能不孤独、能不哭泣、能不泪落成草吗?老宅默无声息,青砖瓦舍,青石门墩,大门紧锁。记得儿时,我们兄妹四人总坐在大门口的青石门墩上吃饭与玩耍,天热时从外边回来,总要抢占清凉的青石门墩,坐上去,背碰着大青石,汗水就会立刻消失,岁月久了,门墩和靠背石都光滑了,散发出一股汗味。

不,这才是生命的味道!

源头山,我的故乡!这个亲亲的名字,漂流在外的我,时刻也没有忘记过。元末明初谢氏三兄弟迁居至此,至清道光、同治年间建起了自己的祠堂、官厅、书院,还有街巷幽深的古村落群,于是有了七百年的谢氏古村、七百年的薪火相传与风雨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古村焕发生机,新房如雨后春笋,但古村落群破旧了,空心了,整齐划一的石板路长草了,过去金碧辉煌的老宅无人居住了,成了乡愁与故事。

官厅老屋,虽已十年没有走进过,但厅屋的照壁,火炉的饭板,供我们长大的鼎锅碗筷以及父母和奶奶慈祥的音容,却在记忆里真真切切。而今,父亲已离世十一年,母亲与奶奶离别我们已整整二十年……我走在老宅的街巷里,追思着逝去的光阴与记忆。

——我这算是回家吗?在外飘游了几十年,两手空空,没有买来半份礼品赠奉父母望眼欲穿的灵魂,难道这也叫回家?

孤独而又寂寞的老宅不知是否知道此刻游子的归来,一个离家时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现在却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过去气派一时的官厅和花厅,没想到人去楼空多年,历经风雨岁月的吹打侵蚀也老了,连叹息的声音也弱不入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孕育我、哺育我的老宅,像离去的父母亲一样艰辛了一辈子,能不老吗?我衷心希望老宅不塌,若是塌了,我的记忆与牵挂也就塌了,我的精神家园也就塌了!但愿老宅永远地撑立着,因为屋里永远有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年迈慈祥的奶奶,有他们共同哺育我们兄妹四人的日子,有苦难与眼泪,有欢声和笑语……

新春佳节散文5:告诉你一个跑步的小秘密

文/张树金

新春佳节,难得休息几天。借着明媚阳光在昭示春天的到来,我晒晒自己一件糗事。

近些年来,几乎每年的冬季难逃一次伤寒,而且一年比一年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方案复杂。2014年冬季的那场感冒,高烧不退,咽喉肿痛,通宵咳嗽全身抽搐,中西医结合治疗,二十多天才回过神来。猛然觉得身体功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被蚕食的危机。

我开始重新做规划,试图找回青春。选择打篮球,大拇指被扭伤肿了好几次;踢足球,双脚总是找不到最佳着力点;打网球,双手握拍总是到不了位,练三个小时全身酸疼三天;几个热心的乒乓球高手调教,水平始终后三位!爬山,担心膝盖骨受损;游泳,场地有限太麻烦;冬泳,想想都寒战;练器械基础太差。最后定位最简单的健身项目——早晨跑步。

半年多来,体检指标有好转,颜值在提升。璧山今年冬季的气温基本维持在7℃左右,走过1℃最冷早晨,感觉自己真男人。就等着穿越重庆二十年一遇的冰雪天,一年一度的感冒公式就成功打破了。遗憾的是,还是没能走出身体平衡的怪圈,在最有信心最有准备的时候遭遇滑铁卢。

2016年1月23日那天清晨,天空漆黑一片,手伸出窗外感觉雨不大,温差大。早间新闻播报今晨最低气温零下3℃。老婆提醒我,五十岁的人了,就别逞能了。硬是犹豫了十分钟,相继换了三次厚度不一的衣服,在客厅转“圈圈”预热十分钟,第一次带上手套走向龙头寺公园。

公园大门口是用大理石铺就的路面遇水即滑,差点摔倒。从门口走下公园的环形步道需要经过500多米长的石梯,一个人影也没有!环道上也就见到三五个不怕冷的跑步人。借着路灯,我惊奇的发现亮晶晶的雪花密密麻麻借着风势斜插下去,触地即化,像刀劈的立面墙挡住我的视线。雪花和雨点打在脸上,挂在眼睫毛上,融化在头发里,与身体爆发出的热能在剧烈碰撞,北风在耳边呼啸而过,耳朵有疼痛感。衣服和鞋子上有雪花在沉淀。往日走进公园环道口就开始冒汗,今天已绕道近两圈,用手背触摸额头明显是冷的,头皮不断有雪花融化后的侵入感。我加快速度跑起来,一股热流终于从额头流下脸庞,头部也随之变得轻松些并伴有热气蒸发,体内的热能被完全调动起来。

天刚蒙蒙亮,一群农民工正在旁边“两江书画院”栽种花草。我拿起手机记录他们勤劳的身影。“花盆上没雪,你拍车顶”,两位正从货车上缷盆栽植物的工人很是诚恳。久违的积雪风采就这样映入眼帘。“我们五点从两路那边出发,雪太大差点没开下山。”声音爽朗而质朴,简直就是一道独特风景,个个都是风霜雨雪练就的身子骨。我情不自禁朗诵起毛泽东同志的几句诗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随手一张自拍,手艺臭,却被朋友点赞:满脸通红,白里透红!

在公园大门口平台上,这位仁兄正在做热身运动,依然全套红色镶边的黑色运动装,显得沉稳而干练。但今天外加了一件毛背心。周末在公园里跑步一定能见到他,先做体操预热,然后在斜坡上一块平整石板练“金鸡独立”,连续15分钟纹丝不动。那架势,跟公园门口那块巨型石碑一样傲视群雄,迎来无数眼球。“倒立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有好处,特别对大脑供血不足的人”,今天相见,他一个劲推崇自己的健身方式,“我是搞体育工作的,今年就要退休了,但跟我战友们比年轻得多”,自豪感溢于言表。

我突然冷得一哆嗦。赶紧回家,迅速完成洗澡添衣吃早餐等规定动作。感觉思绪不那么自然清晰,额头上好像贴了一层薄膜。一种不详之感涌向心里。

大半天了,我躲进28℃空调房间,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感觉冷。放眼望去,往日尽收眼底的公园美景变得模糊了。北风裹卷着大雪如万马奔腾,又突然被西北方向的大风横扫似彩旗飘飘。靠近玻璃窗的雪花像鹅毛一样从楼下慢慢浮上来,异常温和,清晰度绝不亚于电影里的动漫效果,又好似弹花匠手里蹦出的小天使爬在窗台上,天真地望着我问候我。从早上八点开始关于雪的照片被一次次刷屏。重庆人对大雪的盼望溢于言表。我却面临伤寒感冒症状的再次大考。

祸不单行,牙疼病又犯了,只能喝点稀饭。经验告诉我,大冷之后必是高烧。医生这次开了两种中成药,让我当晚加大剂量吃下去,如若明天不见效,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揪心。我加一床铺盖,早早上床睡觉,希望能同时依靠“发汗”来辅助治疗。

一觉醒来,居然没有出汗,也没有高烧,自测体温基本正常。牙齿疼痛感下降。谢天谢地,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按疗程再服一天的药,吃饭睡觉基本恢复正常。晨跑的冲动油然而生。我直接走进秀湖公园——璧山城市中心占地1500亩的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授牌后还没去走过。突然听见不远处传一、二、一的口号声,应该是一队人马跑来了。我加快步伐迎上去,却只见到一个人喊着口号领着一条小黄狗。有情调总让人心情愉快。不经意中一队人马擦身而过,从快速消失的视线里还是看见了“某某长跑协会‘’的字样。在天子桥的一侧,碰见一位青年母亲正训斥小学生模样的儿子:“跟上我。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冰冷的雪天能这样训练小孩的父母怕是不多见了,现代所谓“育儿经”似乎没能左右这家人的老传统。我为这样的年轻夫妇点赞。

好心情继续压制感冒副作用。望着眼前的缙云山脉,白雪皑皑,红云当头,天空一片湛蓝,雪后晴空更加绚丽。接到王先生发来一首赞美雪的诗词,我有感而发回敬几句:东山大雪留,憨睡冰棉中。滴水弃盔甲,迎风舞青松。秀湖公园行,森林精气送。

回想这次感冒的经历,五味杂陈,冷暖自知。童年时代跟小伙伴嬉闹疯癫,少年时代跟父母赛跑躲避“黄荆棍子”的鞭打,青年时代在学校体育场游泳馆搏击,中年时代在丛林公园留下豪迈足迹……没有理由,只有被迫和激情。身体的补偿是一年四季洗冷水澡吼声震天响,感冒很少吃药几天自动好了。在长条凳子上一躺就呼呼大睡,身上的肌肉被木板缝刻成通红迹印照样做着五彩斑斓的美梦……回家过年仍坚持晨跑,家乡的习俗免不了多喝酒,也再次发生感冒症状,但两天左右就基本恢复了,一粒药没吃。

我不懂医学,难以评估感冒病症快速好转的原因。但我敢肯定跟自己选择的锻炼方式有直接关系。在璧南河步道上,我遇到一位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每天早晨跑步回家冷水洗澡。知情人调侃:“他呀,媳妇年轻,不加紧锻炼都不得行”。他鼓励我:早晨锻炼,慢跑或者快走最好。无独有偶。在龙头寺公园环道上,一位年轻妇女冲着自己的老公大声吼叫:“你跑两圈够了撒,今天红土地赶场,快去买菜。”气得他满脸怒气,眼球鼓得快溜出来了,嘴巴撸了好几次吐出两个字:“你呢?”“我还要跑三圈”。女的头发一甩跑开了。旁边有人议论,“看嘛,老牛吃嫩草就是吃亏”。想必他们都把晨练当成优质资源在占有和享受了。

晨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褒贬不一。能坚持冬天晨练的人也明显少于其他时段。但我认识的晨练人都很执着。有位老哥,我在璧南河上跑步认识他的时候,已跑过十五个春秋,每天起得比我还早,跑出汗水就把上衣脱得光光的扎在腰间继续,然后到南河公园做健身体操。他告诉我,偶尔风寒,第二天早上出出汗就没事了。“有什么科学道理没有?”我讨教。他摇头说不知道,只有实践,哪天不跑反而不舒服了。穿衣多少速度快慢自己感觉能承受就行,形成习惯,从不勉强。

人到中年必须至少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是好多人的共识。我早上跑步基本没停过。一天,雨实在较大出不了门,我就在宿舍阳台上原地踏跑,结果第二天早上脚痛的差点下不了床,刚一抬腿就摔了一跤,反复几次才找到走路的感觉。后来逢雨天我先在房间跑“圈圈”,然后寻找机会补上。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场地的吸引,黎明时刻扑面而来的冷空气对全身感官刺激,晨练者之间的感染传导都是我的动力源泉。但获得感不断强化自信感,直到遭遇冲动的惩罚。

锻炼项目地点时间选择因人而异,就像营养学理论各取所需一样。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吃水果最好,可不少人都是把水果和饭菜连着吃。主张多吃菜少吃肉少吃饭,可黄济人先生总是这样评论自己:“这把老骨头每天写作到深夜全靠每顿能吃两碗米饭,炒猪肝是自己的最爱”。给86岁的姑爷拜年,居然还能陪他喝二两白酒吃两块烧白,除了一只耳朵听力下降外,还能谈出“供给侧改革”这样的词汇。边走路边大声呼喊,说这样锻炼更有效果,于是有人天不亮就把大音响弄到公园里唱卡拉OK。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爱上晨跑,更懂得拿捏有度的珍贵。做事做人概莫例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