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乐在其中文章(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乐在其中文章1:乐在其中
文/温坤桃
我是好茶的,紫砂茶壶一个,一个公道杯,三个杯子,水壶一个,便是如此。在学校备上一条小毛巾当做茶盘。学习不算繁重的时候,一天两壶铁观音,一人饮。在家的话,喝茶有茶盘,简简单单。陪爸爸喝茶,我只需要坐在他旁边,所有的过程都是爸爸动手。他对水温、茶的质量,都很讲究。不放手让我泡一壶茶,我如果坚持,他会在旁边一直指点。
爸爸有贩卖茶叶,同时自己也喝,经常有朋友到店里喝茶,他总是很会一遍又一遍地沏茶。他做的茶叶生意并不挣钱,但还好他并不完全靠这个为生。我是怎么给爸爸带着喝茶的呢,确切的时间也不记得了,但我记得他很享受的样子。当他吃完饭后,我就开始煮水,并且享受他给我沏茶的时间。往往父女之间的谈话也在喝茶中进行,我的学习烦恼、友情危机等等,都是在喝茶的时候和爸爸倾诉。现在不会说些琐碎的事了,父女两个喝茶时更多是沉默着。静静品味一壶好茶,其实已经释放很多了。有种难以言表的快活。
出门在外,看到茶叶店就想进去,往往都是碍于面子买了茶便走了。沏茶的人忙着推荐茶叶,不停地说茶的好,甚至有的坐下一个钟头已经换了三四种茶叶品尝了。浮躁的,功利的环境是不适合喝茶的。
黄庭坚的《品令》写道: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甚是喜欢诗人表达出喝茶的意境。
手捧这本《日日是好日》,就像是隔着千山万水觅到的知音。书里提到的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有的体会到了,有的只能随着作者的叙述细细体会。
算了一下,作者森下典子2006年就已经学习茶道26年,现在就是第34年了。想象着她穿着和服,岁月无情,但是她身上的气质,与众不同,书里回忆初学茶道的情景,跟着武田老师,好奇心驱使她问这问那。御点前的步骤不能出错,但是不能背步骤,不能做笔记。茶室的布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改变。这些都能问出很多的问题,而武田老师只说:“不必问为什么。总之,照着做就对了。”不仅仅学习茶道,还有品味季节,用感官去感受当下。书中多次描写下雨的场景,六月梅雨季,“此起彼落的声响”,十一月的雨无精打采,而后,她学会了雨天听雨,下雨天也乐在其中。初遇武田老师,作者认为她“总给人生活优渥、有闲的感觉”。在跟着老师学习茶道的过程当中,作者有过失恋、丧父等等不如意的事,别人并没有完全理解你感受的能力,在茶室,老师不打听不八卦,只聊茶事,品好茶,享受四季轮回变化,这胜过千万句安慰的话语。武田老师说的一期一会,也让作者有所感悟,“百分之百的真心体验”,因为,“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会。若有重要的人,就把握机会好好在一起,慢慢吃,慢慢爱。”总以为亲人的唠叨很烦人的时候,就该想到不会有相同的场景再出现。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慢慢减少的时候就该倍加珍惜每次假期。相信这不仅是喝茶的人,就是我们也该早点明白这些道理。
随着时间的流逝,跟着作者体会老师不说、无法表达的心情。就像是年长后,陪在爸爸身边的机会少了,坐下喝茶的时候不再满腹牢骚要倾诉。我想象到的武田老师“像在倾听什么似的轻轻闭上双眼,不移动身体位置,只是轻摇;睁开眼睛的瞬间,带着总想说些什么的表情,可是只是静静吐口气,眼角流出微笑而已。”这种没有说出来的情感,喝茶人“心下快活自省”。
茶道是不能教出来的,说不出来的。把心放上,抱着一期一会的心态,离悟道也就不远了。
乐在其中文章2:集存游品 乐在其中
文/杜浙泉
我在职时就喜欢集存游品,退休后更爱上这一行,每次旅游都满载而归。
我的旅游收藏,一是导游图,此图多为折叠式,也有装订品或单页,一般除有游览示意图、交通线路图外,还有风光景点、服务设施简介等内容。当时买来是为让其充当游览参谋,时隔多年再见它,仿佛回到故地。
二是门券。我保存的门券多为国内,亦有海外的;有纸的,有塑料的;有单面的,有对折的;有寥寥几个铅字的,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也有集门票与导游图于一身的。大至16开,小到方寸。如果说导游图是到过某一景点的“总体”标志,门券便是游览该景点的具体证明;因为我在其下角或背面记载着游览年月日。这些形形色色的小玩意令我对当年记忆犹新,且生出“何日更重游”的念头。
三是车船票,票的大小相差无几,然图案、色彩及精美程度却各有千秋;可以说,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某地的交通文化。小小车船票常唤起我美好的回忆。如,看到太湖一日游的船票,眼前则呈现出一幅碧波万顷、白帆点点的风景画面。
四是旅游日记和旅途留影,日记除了游览概况,尚有市井掠影、市场巡礼、风物民情等内容;留影则以景为主,构图力求活泼。我将其分门别类集装成册,前面附上游记,并以时间为序排列顺号。其中无锡蠡园、鼋头渚、三山公园、梅园等景区景点因数次前往,还特设专辑。
在职时,旅游收存丰富了业余生活;退休后,其“升格”为诸种乐趣的“主旋律”。我在回忆过去、计划未来的同时,当紧落实眼下。因为既然“陷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旅游与收藏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地进行到底吧!
乐在其中文章3:乐在其中
文/秦怡楠
对于别人来说,乐趣是与小伙伴一起逛街,与父母一同去野营,与朋友快乐地做游戏……而对于我来说,乐趣就是让音符在指尖上跳跃。
刚开始学琴,我每天都要在钢琴前反复地练。有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原本肉嘟嘟的指尖慢慢被磨平。我也曾产生过放弃学琴的念头。可我心中有一种意念总在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父母与老师也都在鼓励我,帮助我。对,我一定要克服困难,继续把钢琴练下去。
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现在我已经能娴熟地弹奏出悠扬的曲子了。当我沉浸在这时而紧凑时而舒展的琴声中时,我觉得自己犹如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心情豁然开朗。
春节里,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我为大家演奏了一首“献给爱丽丝”。亲戚朋友们听了直叫好:“秦怡楠,你可真是个小小钢琴家呀!”听到大人们的赞扬,我心里美滋滋的,一股喜悦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学钢琴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只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就一定可以成功!
学钢琴真是让我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文章4:老有所学 乐在其中
文/曹敏
在岗时,由于工作需要,我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还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退休后,我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不学习己经不重要了,而是应该多玩玩,多乐乐,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退休十多年来,我不读书,不看报,甚至连新闻联播都很少看,只关心家事而不闻天下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准家庭妇女”。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年,老伴儿突然因病去世,这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巨大的打击让我的精神几近崩溃,吃不好,睡不香,成天以泪洗面,无时不在思念我那相濡以沬几十年的老伴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跳不出因老伴儿去世而造成的阴影。我感到寂寞孤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就在我意志最为消沉的时候,我的知心朋友纪元荣大姐跟我谈心并开导说:“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或抗拒,你不能为老伴儿的逝去过分伤心,要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好地快乐地活着,我想这也是你老伴儿的心愿。”她还劝我跟她到老干部协会去学习。就这样,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纪元荣大姐一同投入到学习中。
不学习不知道,一学习心开窍。每次上课时,老师讲政治、说时事,大家边学习边讨论,就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畅谈自己的感想,气氛十分热烈。起初,我只是听老师讲和大家发言,时间一长,我受到大家的影响和感染,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按时参加学习,还积极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认真写学习笔记。为了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我查资料,翻笔记,甚至还打电话向远在外地居住的妹妹探讨请教。
一晃,两年过去了。学习不但让我开阔了心胸,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头脑,而且还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了解了许多国内外大事,更知道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也从一个一无所学,一无所知的“准家庭妇女”成为了一个爱学习、求上进、关心时政大事的人。
与此同时,学习还带给了我欢乐,让我抛掉了老伴儿故去所带来的悲痛与忧伤,增强了我重拾生活信心的勇气和力量。如今,我每天除了看书读报学习外,还同老姐妹们一起打门球、乒乓球,参加老年文艺队的每周一歌活动,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大家都说我好像变了一个人。
学习,让已经年过70的我受益匪浅;学习,也成了我新的精神寄托。老年朋友们,在“老有所乐”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忘了“老有所学”,学得好了,生活会别有一番滋味, 心头也会别有一番憧憬,真是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文章5:乐在其中
文/岳少峰
如今,从工作一线退下来了,凭着个人爱好,兴之所至,每有心得,便写些随笔杂文,以填补赋闲生活的无聊。虽说是雕虫小技,而我却乐此不疲。以我的体验,将思想心得在电脑上码成文字的过程,是思维操练、思想完善、超越自我、远离空虚,赋予生命以饱满、厚重的精神享受过程。每当我坐在电脑前进入写作状态时,身体的病痛、生活琐事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俨然经受一场精神的洗礼。当整个人沐浴在思想的阳光里,思绪缤纷,写我想写,诉我欲诉,不矫揉造作,人在江湖,心存魏阙,悲天悯人,“砭痼弊常取类型,论时事不留面子”(鲁迅),岂不快哉!
文人大多有孤芳自赏的嗜好,而我却缺乏这样的自信。每码成一篇文章,能否登大雅之堂,心中常犯嘀咕。直到反复推敲最后送出,犹心存几分丑媳妇羞于见公婆的怯惧。毕竟“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然而,拙作一经送出,就有一种受孕临盆的期待,心存一种念想,平添生活情趣。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在期待和念想之中打发时光,那种体味是既充实又幸福。即便不被采用,胎死腹中,也只有些许遗憾,而绝不是失望,沉浸在享受过程之中足也。倘若被刊发,虽不至于像初发文章时那般天真的自我陶醉,但无疑是精神慰藉,更是赋闲生活的补白,确实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般的成就感。作为精神寄托,也为散淡的生活增加诸多乐趣,收获精神愉悦。
愚深以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文章之于作者,说白了就是其思想人格的“裸体呈现”。境界格调是雅是俗,是庄是谐,有趣无趣,文如其人。古人云,“文以载道”。但凡为文,总有思想操守,精神寄托,道义担当在其中,亦即“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既不能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也不能无关宏旨,隔靴搔痒,更不能不知所云,误人子弟。文章虽小,却要以小见大,掷地有声。但忌自以为是,高台教化,哗众取宠。所谓“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道出了为文的真谛。亦即为文要放下自家身段架子,不故作惊人之语,平平淡淡才是真。深入浅出如山涧溪流,不急不躁,徐徐绵延,饮之则甘洌可人,毎有余香。一旦崎岖窄险,不涉理路,云遮雾罩,必然拒人于千里之外,很难与读者发生共鸣。不能引起共鸣,为文也就失去意义。所以,每当我的拙文刊发,还弄出点响动,熟人圈的同学朋友,短信、电话问询,坐实是否你所为之?“哈哈哈……还有点意思”。对我来说这胜过一切奖赏,在激动之余,更加激发我写作的热情并乐在其中,也丰富了自己赋闲生活的内容。这使我想起了钱钟书先生的幽默。有位英国女记者读了他的小说《围城》,产生拜见他的冲动,冒昧地打电话给他。钱钟书先生诘问道:“难道你吃了鸡蛋,还一定要见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吗?”诙谐风趣,巧妙拒客。我自忖,“红尘不向门前惹”,不务虚名,才是着书为文的最高境界。吾辈仰之弥高,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避免半瓶子咣当,不亦乐乎?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赋闲写作有一个更为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使你远离世俗的喧嚣和浮躁,整个身心清静下来,知止入定,忘却年龄,“开悟见性”,自然而然地步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途径。通过敛心回视,自我解剖,充分体认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努力逼近自知之明。正像苏格拉底所说:“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知耻而后勇,于是就有了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地继续向未知世界迈进的内驱力和紧迫感,“不用扬鞭自奋蹄”。那就是未曾过目书快读,烦恼萦心事俱忘。读经典,向书本学习;心存悲悯,向社会学习;与时俱进,向火热的生活实践学习。从而备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当下。既不会因为少饭局或“三缺一”而焦虑,也不会为人生苦短、老之将至而纠结,更不会被茫然空虚的病态情绪所俘虏,从精神上实现自我超越,以积极的与世态度,满心欢喜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体味征帆破雾、拨云见日的快感,以充实而又年轻的心态,洒脱地送走每一个落日夕照,迎来一个个旭日朝阳。
此中真意君须会,赋闲写作乐无穷。它不仅使你乐在其中,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裨益,而且能使你心灵永远保持年轻!
乐在其中文章6:乐在其中
文/张吴韬
有一次我在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转角口发现了一家DIY蛋糕手工坊。我透过高大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里面摆放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蛋糕、饼干、巧克力。我目瞪口呆,这太逼真了!让我也跃跃欲试。
在我的提议下,妈妈带着我一同走进了手工坊。一进门,就让我感觉像是到家了一样,暖意浓浓,一股熟悉的巧克力味扑鼻而来,我真想上去拿一个吃吃。在服务员的介绍下,我了解到了做蛋糕、饼干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挑的是一款河马样子的模具,草莓味和奶油味的巧克力材料,它是液体状的,被装在两个三角形形状的塑料袋里,角的一头有一个小孔,握在手里暖暖的、软软的。我和妈妈找了两个座位坐下来,开始动手做起来。我先把模具摊开来,然后对准模具凹的地方用力地捏塑料袋,渐渐地,凹的地方被填满了,这时我想填下一个格子,可是液体好像不受我控制似的,全都溢了出来。填下一个的时候我有了经验,先按住一个小角,等凹的地方快要填满的时候,手再轻轻一松,等余留的液体流出来以后就正好了。
我把填满液体的模具塞进冰箱,3分钟过去了,我看了一下冰箱,5分钟过去了,我又看了一下冰箱,我觉得这个等待的时间好漫长啊!10分钟终于到了,我急忙把巧克力取了出来。哇!自己的杰作真是太漂亮啦!一个个小河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满意地拿起一块塞进了嘴里,真是让我甜在嘴,乐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