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放风筝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放风筝文章1:重阳风俗放风筝
文/常书侦
重阳时节,人们在登高的同时,还伴有放风筝的活动。此时的街头和旷野上,随处可见放飞的风筝:天上白云飘飘,风筝点点;地上笑语阵阵,菊花盏盏。好个重阳九月天!
按照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一年有两次集中放飞风筝。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阳。清明时节地气上扬,是放风筝的好时机;而重阳时节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视野开阔。人们纷纷借登高之机放风筝。此时,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风筝之列,以健康的体格证明自己能够活到九十九。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张,因此只能用竹木制成。汉代,人们已经能够用牛皮制作风筝了。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人们便开始用纸制作风筝,出现了“纸鸢”和“纸鹰”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是在五代时期。唐以后,风筝在民间盛行,形状已经不局限于鹊、鸢等鸟类,还有仙女、龙、凤、蜜蜂、蝴蝶、虫、鱼等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
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并与各地农时相关。在我的故乡,清明时节放的风筝各式各样,但以龙的造型和图案为主,传说自清明之后,龙的活动就越来越频繁;重阳时节,天空高远晴朗,经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鹰,所以此时风筝的形状图案就以雄鹰为主。飞向高空的风筝,与登高的人群相呼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重阳节的前两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就开始自己动手扎风筝了。扎风筝的原料都是自己寻找的。骨架有的用劈开的竹条,有的用柳条。当然,柳条的效果不如竹条理想。扎好骨架后,用糊窗户的毛头纸将其糊上,再用毛笔蘸上染粗布用的颜料,在上面画上喜欢的图案,一架风筝就大功告成了。至于雄鹰风筝,我们是扎不了的。且不说制作难度大,单是所用材料,我们根本找不到。因此,我们都盼着村里会扎走马灯的猫爷来制作雄鹰风筝。他的雄鹰风筝,带着竹哨,放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好听的哨音。每年重阳节,他都会在乡亲们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鹰风筝放起来,引来乡亲们的称赞和喝彩。正是:重阳到来放风筝,互比高低戏秋风。眼界最是今日宽,菊花香中传笑声。
放风筝文章2:放风筝
文/袁梓萌
春天来了,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像妈妈温暖的手。爸爸说:“我们去农田里放风筝,那儿风大。”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们走到农田,发现风并不是很大,但爸爸说:“风不大没事,我们的风筝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飞起来了。”我们开始放风筝了,爸爸先把风筝用力往上抛,然后拿着风筝的线盘拼命跑,边跑边摇动着线盘。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了蓝色的天空。哇!风筝越飞越高,高得我都看不到了。
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开始放风筝,果然,风筝一下子就飞上天了。虽然我放的风筝飞得很矮,但我心里特别开心。爸爸说:“看到风筝落下来,你就拼命跑,它会再飞上去的。”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果然,风筝一直在天上飞。
放风筝真好玩!
放风筝文章3:乡愁
文/罗跃
乡愁,跟放风筝一样,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始终有一根线索把它牵绊,让它不至于挣脱而走得太远,离开最初来时的路。乡愁,更像一杯美酒,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时,能够品尝到它的甘甜、醇香或者苦涩。乡愁啊!让出游远方的游子们,时时刻刻牵绊着,时时刻刻想念着,那心底最暖的地方。
不管外面世界是风雨、是羁绊,还是春风十里意气风发,只有乡愁,永远会陪伴着游子们的灵魂。孤独失意时,乡愁是抚慰心灵的良药;春风得意时,乡愁是让人奋进的催化剂。
回忆过往,时而得意,时而唏嘘。不管身在何方,家乡的一切,时刻牵绊着我的心。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温暖,那里有亲人、有亲朋,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春节前,老家的二毛结婚了,心里着实为他高兴。二毛大我两岁,上小学的时候,小伙伴们喜欢满山遍野得寻找野果子,二毛比较利索能干,采摘的果子多,把果子分享给我们。二毛不喜欢念书,上完初一便退学了。后来,二毛出门务工,每逢春节,二毛都是一个人回的。也不知道为什么,30出头的二毛一直单身。也巧,姻缘天注定,去年,二毛把远方的媳妇带了回来。
乡愁记忆,将陪伴着我一生一世。家里我排行老三,父母告诉我,我最初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一头耕牛和一块表上。仗着奶奶、父母的疼爱,从小很淘气,小时候家里穷,锅底的白米饭我舀上一大碗,才让姐姐把白米和玉米面搅合。父亲会木工活,我最喜欢驾着父亲的脖子去串门,因为农家办事,伙食是最好的。
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快乐中度过。16年前的一个夏夜,天空繁星点点,稻田里的蛙声、村里的狗吠声、墙角的蛐蛐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乡村田园交响乐。院坝里,就读县城高中的三毛哥放假回来了,我一边和他数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听着三毛哥讲述他的故事。三毛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一刻,关于外面的世界,我着魔了。
因外面世界的精彩我背井离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这便有了乡愁。这些年,不管在任何地方,是喜是忧、是悲是欢,我时常挂念着我的故乡。
毕竟,故乡的山水生我养我,有我最快乐的童年,有亲情和友情,是梦开始的地方。只有回到故乡,心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释放。
放风筝文章4:放风筝
文/耿子涵
每当看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展翅翱翔,我都会忍不住抬头仰望,一只只自由快乐的风筝,在风的吹拂下,仿佛是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把天空点缀得更加美丽。
周末的下午,天气虽然不是很好,妈妈在我的央求下,同意带我一起去放风筝。我和妈妈来到了张家港公园,找到了一块空旷的草地,绿绿的小草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把风筝用支架固定好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放了。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抓着绳子一路狂奔,眼看着风筝就要飞起来了,风筝却“啪”地一声重重地掉在了草地上。这时,妈妈跑过来笑着对我说:“傻孩子,风筝可不是这样乱放的,不仅要控制好速度,还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一边跑,一边观察风筝,根据它的高度再调节放线的速度。”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悟:原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蛮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于是我又拿起风筝再次尝试,我接连试了好几次,还是没让风筝稳稳地飞到高空中,但是我发现每一次都比上一次飞得更高些了。
正当我玩得不亦乐乎时,天空却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只能收起风筝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但我相信下次再来放风筝时我一定能放得更高更稳!
放风筝文章5:放风筝真有趣
文/周颖琪
又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近了。我和李奕璇去公园放风筝。
来到草坪上,已经有这么多人在放风筝了。我望了望天空,哇!这么多风筝,蓝天是一块蓝玉,这些风筝就是“蓝玉”上的图案,我赶紧找了块空地,加入他们的行列中。我们放的是小鸟风筝,我的小鸟风筝是红色的,两只眼睛水汪汪的,十分美丽。我把小鸟风筝轻轻拿起,妈妈拿线在草坪上跑,我看时机一到,用力将绳往上扯,心想:快点儿飞起来吧!风筝不知什么时候翻了一个跟头,飞快地往下跳,一头栽到草坪上。我欢蹦着跑向风筝,朝着妈妈跑过去。蓝天下,我和妈妈开心极了,满头大汗,豆大的水珠从我头上流下来。
我拿着小鸟风筝,它似乎在说:“不要灰心,快把我放飞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让妈妈把线放得很长,我又飞快地跑起来,它飞起来了,第二次,小鸟风筝没让我失望,哇!超过“飞机”风筝了,又超过“龙子蛙”风筝了。“成功啦!成功啦!”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看着风筝飞向蓝天,我的心也像风筝一样飞起来了。
放风筝文章6:放风筝的人
文/力禾
在寂寞孤独的旷野上,湍急的风没有方向,在漫无目的地流淌。
仰望星空,满天繁星。银河苍穹,云卷云舒。不知哪一颗是风筝?也不知哪一颗是星星。
我是一个放风筝的人,手中牵着一根长长的丝线,就像牵着自己游走的灵魂。风筝仿佛是天上的浮云,永远飘在高处的天空。
风筝是彩色的,就像一幅水彩画卷映在我的记忆中,可在我的眼睛里永远只是一个迷幻的斑晕,一眨眼就可能看不清……
我追逐着风筝,随风奔跑。风筝和我之间,永远是一根恒等距离的长长丝线,不管风云如何变幻。
风筝牵着我的手心,我时而奔跑,时而驻足;我放飞梦想,我欣赏风景;我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颓废沉沦;我时而欣喜若狂,时而万念俱灰。
我追逐着风筝,痴迷不悟,心力交瘁,精疲力尽,就像追逐着一个永远抓不住的梦。
风筝的线,牵在我手中;风筝的魂,藏在我心中。我的心,想释然;我的手,想放松……
放风筝文章7:梦里趁风放纸鸢
文/刘传福
放风筝是一段抹不去的儿时童话,随着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思绪也不禁和堤岸的柳枝一道疯长起来,如同儿时手中长长的线。
回想起来,儿时放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样式比起现在城里卖的五花八门的风筝来可逊色多了,没得大红大紫的色彩,更不必说五彩缤纷,也缺乏栩栩如生的蝴蝶、蜜蜂等惹人爱的样儿。在深深的印记里,自己做的风筝仅仅是一只长方形的身子拖着长长的尾巴,偶尔用蜡笔在肚子上涂点色彩美化而已,不过,看似简单朴素的风筝里却藏着金色童年无比的自信和欢乐,至今回味起来仍旧趣味无穷。
二月下旬,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季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会用零用钱去学校附近的店铺里买来几张白色的牛皮纸,找来一些干的竹篾片,再准备剪刀、蜡笔、浆糊等必需品,便开始了紧张的制作。一个下午直至夜幕降临,比做家庭作业还认真,哪怕趁着昏暗的煤油灯也要把风筝的尾巴贴完。夜晚,一个个期待变成了飞天的美梦,似乎手里还拉着一根长长的线,来回飞翔在窗外璀璨的星空。
做第一只风筝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着邻居的哥哥做的。首先,我将四根干的竹篾片用棉线固定、绑成一个很规则的“王”字,然后用浆糊将事先裁剪好的牛皮纸粘贴在上面,最后,才给风筝身子下面贴上两根长长的尾巴,用蜡笔涂上一些喜欢的色彩,并在肚子下面系上一根长长的棉线。
家门口旁边高高的一块大石头上,风特别大,是放风筝的理想场所。记得第一次哥哥教我放风筝,我双脚一前一后站在大石头上面,左手拿着风筝摆动,右手拉着线团一拉一放,风筝便随风飘飞起来。在万分的期待中,风筝越飞越高,手中的线越放越长,忽然,风筝一下子左右摆动,突然埋下头,直接俯冲下来,挂在了高高的树梢上,原本短暂的惊喜被眼前的一幕抖得七零八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哥哥告诉我,风筝埋头是因为身子太重,必须减轻身子重量,让其身子和尾部平衡才能平稳飞翔。
果然,按照哥哥的指导,我用薄薄竹篾片制作的风筝,不仅飞得高,而且飞得很平稳,抬头望去,好似蔚蓝空中的一只雄鹰。那时,沐浴着初春的暖阳,经常看着高高的风筝如痴如醉,甚至发呆,往往放一次就是一两个小时,直至母亲干活回来声声呼喊,才依依不舍将风筝收回家。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又是一年风筝满天,周末带上孩子来到郊外,我们一起放飞心情。仔细想来,儿时放风筝事虽小,但却给了我人生很深的启发。趁着此情此景,遥望静静飞翔的风筝,我告诉孩子,其实,大千世界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小小的风筝呢?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想必只有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待人接物等各方面处理得轻重得体、拿捏恰当、掌握平衡,避免头重脚轻,才能在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鲲鹏展翅,平平稳稳地越飞越高。
放风筝文章8:“解救”风
文/丁瑀亭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解放广场放风筝。
解放广场放风筝的人真多呀,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天空中的风筝各式各样,有大蝴蝶,有小金鱼,还有的小青蛙……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美丽极了。我买了一个小房子形状的风筝,迫不及待拉着线就在前面跑,妈妈高举着风筝在后面追,我把线一收一放,风筝就稳稳悬浮在半空中了。可等了一会,风筝就在空中摇摇晃晃的,像喝了酒的醉汉似的。我赶紧收线,但还是收得太慢了,转眼间,风筝就找不到了。我四处张望,原来挂到树上了。我跑过去使劲地摇摇树,但风筝怎么也不肯下来。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赶快去解放广场的对面买了一根长长的甘蔗,又捡了一根小竹枝,然后把头上的皮筋拿下来,用皮筋把小竹枝扎在甘蔗上,让小竹枝和棍子形成一个“Y”字形状。爸爸抱着我,我举着甘蔗去捣风筝,一次又一次,风筝就是赖在上面不肯下来。我有点灰心了,妈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油!”我休息了一会,决定再试一试,于是用甘蔗又捣了几下,终于,风筝点点头,落下来了。爸爸妈妈都夸我真聪明,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美滋滋的。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光用力,还要动脑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