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迎春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迎春文章1:迎春花儿开
文/金克义
柳哨还没有吹响,迎春花就开了;桃花水还没到来,迎春花就开了;紫燕还没有做完冬天的最后一场梦,迎春花就开了。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温室里的迎春花,不是木本的迎春花,也不是所谓的迎春的梅花,而是北方的迎春花,草本的迎春花,野性的迎春花,前卫的迎春花,也叫冰凌花。她是大自然迎春花中的最原始版本,是高纬度地区觉悟最早的灵魂。她以透明的金黄,最先扯起春天的旗帜,组织起一支小小的娘子军,开始了诗意的行走路线。她不需要优越的软环境,不需要人工配送的温度,在险象环生的背景下,她悄悄地打开自己的心灵,给貌似强大的冬天一记响亮的耳光。她似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堪一击,固执地摇着黄色的小旗,向漫天风雪,遍地寒流发起了最初的圣战。
就在冻土上的寒流还在张牙舞爪之际,迎春花在向阳的山坡上悄悄地睁开媚眼。她最先吹响了迎春的集结号,在被严冬压迫最重的地方,开始了突围行动。面对强大的残冬势力,她随时都有被击溃的可能。不排除有些花朵倒在通往春天的路上。但是她们代表的却是温暖,代表的却是生机,代表的却是春风的意志,代表的却是战胜苦寒的价值。寒冷可能不会让迎春花随时达到目的,但是这些小小的灯笼已经出发,点燃了金黄金黄的希望。我看到她身边的残雪,还不肯轻易退位,冰层下的小河却涌动起春潮,它在倾听迎春花的心跳。
作为春天的信使,她在季节的拐点上出现,给时令的转折点缀上清香。作为春意融融的向导,迎春花还要跋涉一段乍暖还寒的道路,直到最后一抹阴影被春风融化,直到小鸟的忧伤在沉重的翅膀上消失,迎春花才能结束自己的使命,揭开百花盛开的序幕。
迎春花有女孩一样天真的笑容,有童话一样迷幻的色彩,有民歌一样朴素的表情,有蝴蝶一样灵动的诗意。她不用着名二字包装自己,不用炫彩二字炒作自己,不用辉煌二字吹嘘自己,她没有野心,没有权欲,没有利用春天的旗帜兜售自己的私货,当田野上初见新绿,百鸟登上枝头,回头再去寻找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见了踪影,甚至没留下任何痕迹。
迎春文章2:那幅田园水粉
文/茅屋农夫
都迎春了,还不出来备耕?
是啊,不经意间,已经是早春备耕时节了。乍暖还寒的日子,偶尔也会给人以春风沉醉的感觉,眼睛看见的是一湖春水一堤浅绿和点点残梅,脑海浮现的却是曾经生活过的那片乡土,蓝天下,满江碧波荡漾,遍野翠绿浅粉嫩黄,绿的是麦苗,粉的是紫云英,黄的是油菜花,像一幅田园水粉。
这时节,大田里的活计不多,村落里就显得热闹,冻得小脸通红拖着鼻涕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东奔西跑;姑娘后生游游荡荡眉来眼去打情骂俏;女人们聚在角落里,悄悄地数落着丈夫的长短和公婆的是非;老头老太佝偻着身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木讷无光的眼神或是漫无目标地四处游移,或是直直地落在某个地方;肩上压着担子的男人们则要着手备耕了。
备耕的活儿很多:筹钱添农具买化肥购农药,选种子修田埂做秧田等等。这些活计,在那年月,要数修田埂最费事,常常因它而起风波。别小看田间这一条条泥土筑起的小径,却是集地界水利交通于一身。两个队的田地相邻,它就是地界,稍不留神就成了风波的发源地;育秧种稻,靠它蓄水蓄肥;同时又是乡民们在田间劳作时过往的路。一年踩踏下来,塌的塌陷的陷,有的要修有的要重做,这和现在“要致富先修路”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过那时还谈不上致富,只是为了果腹。
修田埂,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有些讲究,首先要牢固结实,经得起日后负重的踩踏。牢固结实的关键在和泥,把旧田埂挖开了,把土捣细,灌上水,赤了脚,不停地踩踏,直到那土有了足够的韧性。春寒料峭,那刺骨的冷,会从脚底一直到心里。其次要尽可能地控制面积。宽度一般仅以一个人可以站立为限,宽了,就多占地。全队几十条田埂,早稻晚稻春花三季下来,也小不可大算,说不定就是一个人的口粮。所以乡民们是极为在意的,常常为一条田埂的位置尺寸而争执吵闹甚至打斗,寸土寸金啊!有一年,两个队,为了一条仅偏离了几寸的田埂,先从动嘴到动手,再从单打独斗到聚众群殴直至头破血流,兄弟相对,也绝不手软。那天,看着那一片被乡民的鲜血染得暗红的田地,我第一次感受到土地在农民心里的位置和份量,因而生出分吃他们口粮的愧疚来。
那片土地很美,常常给我以陶醉和享受。不过,这种感觉,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却不曾有过,往往产生于回城后酒足饭饱之余的遐想中,或是旧地重游的休闲时光。前些年,乡民欣喜地告诉我,那里大变样了,建起了大片的住宅区和农家乐,江上造了桥,进城过江再也不用木帆船摆渡了,修了柏油路,大家都吃商品粮商品油了……
这一切,都告诉我那片纯朴秀丽的田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不由得为之惋惜。庆幸的是,贫穷饥饿也连同那纯朴秀丽一起去了,这又让我在惋惜之余十分欣慰,因为,乡民们再也不用为了那几寸土地而同室操戈血染地头了。
近年,常有回去看看的念头,却终因多种原因至今没有成行。好在,那幅纯朴秀丽的田园水粉,至今在心里,总是那么清晰,从不曾褪色。
迎春文章3:迎春最先开
文/章铜胜
第一次见到迎春花,是在很多年前,春节去走亲戚,路过一处山塘,从一户人家依塘而筑的院墙边,一大丛枝条如瀑纷披,垂落而下,枝上缀满明黄细小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清澈春水的倒影里,那一片金黄,明媚照眼,就像是为苍灰阴冷的冬天无情地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坚定而决绝。其时,我并不知道这就是迎春,只是觉得春风未暖,花先迎春,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种陌生的植物,在某个相遇的瞬间,你也会有如遇见一个熟悉朋友般的相知,会心有所感,惺惺相惜。是那些植物给了你某种感触,也或者是在你心中一直深藏着的某种情感,被一种植物所唤醒,是被它的花、叶、独立的姿态,或是这种植物与众不同的品格所触动,因之而生发出一些别样的情绪。那些植物不是为你而存在的,它们只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为你积累的情绪找到了一个表达的出口,或者是催化了你的情感在瞬间喷发。这样的感受是可遇却难求的。
有些植物,唯有用心,才能去认识去感知它,将它视为生命中的相知。如一丛迎春,它们年年岁岁地在山野,在篱边,在不被人注意的一隅,静生默长,开开落落,枯枯荣荣。如那些卑微弱小的生命,只为自己而存在,它们不会因你的关注而绽放生命的璀璨,也不会因你的漠视而萎靡萧索。
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漠视许多美好事物的存在,而只在乎自身的感受。就像我,见过那么多次的迎春花开,也没有过多地去留意它,甚至没有多看它一眼,这样的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潦草和敷衍,它注定会让你失去更多更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认识迎春,是在学习园艺之后,知道迎春是木樨科的一种,花色金黄,叶丛翠绿。它们并不受人重视,即使是专业的园丁,也只是将迎春点植在湖边、溪畔、桥头、墙隅,或是在草坪、林缘、坡地,作为营造景观的一种陪衬。没有迎春,人们会选择其他的灌木,如开花的杜鹃、常绿的黄杨。迎春在园林景观中不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相反却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而迎春并不在意,总是在早春的不经意间,花开满枝,给喜欢它的人们一些惊喜。
感知迎春,困难了许多。就像很多一直存在于内心的情感和感怀的东西,需要我们经历一些人生的磨难,在生活的砥砺前行中去感去悟。你不用心用情,这些感情会一直沉睡,等待着被你唤醒的那一天。有时候,它需要一种遇见的缘分。如迎春,我与它在最初相遇时的陌生,到后来生出一些偏爱,于每年的初春都去寻它的芳影,就像去看一个经年未见的熟悉朋友。
我喜欢清晨的初阳之下,在春水新涨的湖边,去看一丛迎春花的浪漫开放。那是新年之后,我见过的第一丛热闹开放的花朵,在纷披而下的垂枝上,花儿细细小小,挤挤挨挨,像幼儿园里排排坐,等着分糖果的孩子的笑脸,张扬着、嬉笑着,金黄一片,满是春天的稚嫩。走近,伸手去摸,有一点清凉,那是花心里藏着的一点清露,有一丝的凉意,迎春该是有着一片冰心的。
在早春,含着冰心,灿然开放的迎春,像是素朴的乡间女子,有着照水清柔的明艳,也有着迎来春风最先开的勇气,于平凡中,就见出一丛黄花吹开春风的可贵了。
迎春文章4:正月迎春笑开颜
文/心随你动
今年春节,依旧热闹非凡。白天,街上行人,接踵摩肩,路上汽车,拥挤成海;晚上,爆竹声声,震耳欲聋,烟花阵阵,夜空如昼。
老舅当兵转业后,一直在长春工作,并安家在长春,只有春节长假才有时间回故乡与我们一聚。其子虽已上高中,但从没去过位于奉节的全国着名的旅游景点——白帝城。因此,我们一家人特邀老舅一家共游白帝城,去欣赏欣赏三峡夔门的鬼斧神工,去品味品味诗城碑林的千年古韵。
初五,驱车半小时,来到白帝城。进入大门,百米风雨廊桥张怀迎接,千年古城白帝映入眼帘,万年巍峨夔门雄立为幕。这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奉节、每年都数次来白帝城的人来说,都还是让人深感震撼。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乌云遮住了太阳,冬日的余寒让丝丝微风都觉得刺骨,峡口之处更是风如刀割。但坏天气挡不住好心情,更挡不住这浓浓的亲情,我们坚持顶风前行,我们依旧谈笑风生。
走过风雨廊桥,巨大的诸葛亮雕塑呈现在眼前,诸葛亮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气度非凡。其身后屏风之上正面、背面分别雕刻着着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沿着石阶继续前行,放眼四周,尽是枯草丛丛,好不容易有几棵大树,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这寒风中瑟瑟颤抖。这时,远处林中的一片鹅黄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原来是迎春花。那密密麻麻的明黄,犹如中国古代的泼墨画一般,淡淡的墨色线条,豪放奔洒、淋漓尽致地将满枝桠的小黄花们呈现在泛白的宣纸之上。我快步前行,来到花丛前,感觉自己置身在霞光四射的云彩之中。细看那每一朵小花都呈淡淡的鹅黄色,六片花瓣围成一朵,每一片花瓣都是上尖下宽,桶状花身,略微带一点儿红色,花中花蕊如同细针,黄中带橘,甚是惹人喜爱。无数朵汇聚一枝,无数枝汇聚成片。一阵微风吹来,迎春花随风摇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钻进我的鼻腔,流进我的心田。这时,居然从乌云的缝隙之中漏出了几丝阳光,那破碎的阳光透过迎春花的枝间,反射出斑斑的金色光芒,映衬着朵朵迎春花更显娇艳。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她与梅花、水仙和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可世人都只赞梅花迎寒开、水仙案上供、茶花满山艳,却忽略了迎春花,更有宋人刘敞说:“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说迎春花是浪得虚名。然而,这只是刘敞的个人的看法,还是有许多诗人喜欢迎春花的。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花疏》中曾记曰:“迎春花虽草木,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余得一盆景,结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为宝”。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诗中写道:“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宋代韩琦也曾写道:“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我也爱上了这小黄花,因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朴实无华、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
在迎春花的芬芳中,我们逐一游览了白帝庙、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碑林等景点。就在离开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回头再去看看那摇曳的迎春花,心中顿悟:迎春风中笑展颜,春天已经到人间!
迎春文章5:大师妙笔书迎春
文/荆墨
“二月迎春花盛柳,清香满串荡悠悠。”当百花还沉迷于深深的睡梦中时,迎春花早已踏着寒冬未尽的霜冻,悄然绽放。迎春花素妆淡雅,朴实无华,为大地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深受人们的喜爱。
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希望、活力的象征。郭沫若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写了一本诗集《百花齐放》,载有101首写花的诗,每种花都有一幅木刻,十分精美。其中《迎春花》这样写道:“春天来了,我们的花开的比较早,金黄色的小小喇叭,压满了枝条。花多,花期长,或许是我们的好处,缺少香气,认真说是有点儿单调。不过,我们的枝条还相当的柔软,可以让园艺家们作任意的蟠缠。”作家写出了迎春花的特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迎春花具有默默奉献、积极进取的情怀。她是金色的小喇叭,百草在她的吹奏中苏醒,百花在她的歌声中开放。1963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夫妇拜访作家、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走进“爱莲堂”。周瘦鹃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特地献上了一束迎春花。周总理一边观赏“爱莲堂”的盆景、诗画,一边与园艺家亲切交谈。周瘦鹃特地赋诗:“殷殷促膝话家常,读画看花兴倍长。三沐三熏温暖甚,一时春满爱莲堂。”一段佳话,让人羡慕不已。
迎春花还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的特点。张恨水先生对早年北京最初的印象,就是迎春花带来的。早春时节,满街的路树,正发着嫩绿色的细芽,告诉行人春来了。若是顺着东西长安街的马路,一直向中央走,到了天安门外市民花圃里,便可以看到左边平地堆起一片红色,是榆叶梅,右边一片黄色,是迎春花。其间杂以点缀的叶子,真个如锦绣铺地一般。加上绿亮黄瓦的高楼之下,是双耸玉阙,四绕红墙,画师也画不出这伟大美丽的景致来。
自然界中有迎春花,曹雪芹的笔下也有迎春。贾府里二小姐迎春,外貌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由贾赦作主,嫁给孙绍祖,此人绰号“中山狼”,是一个骄奢淫荡、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可怜迎春这个“侯门艳质”、“公府千金”,在他的拳打脚踢之下,只有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魂归阴曹。如果说,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花朵的话,那么迎春恰恰是大观园里最早出阁的闺女。可惜她迎来的不是明媚的春光,却是金风萧瑟的晚秋。
由此看来,迎春花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梅花的清雅,但迎春花自有自己的快乐。无论是作为农人的花篱,还是雅人的盆栽,她总是那么寂寞地开放;迎春花开,绽放的不仅是一种美丽,更重要的是,她要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
迎春文章6: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红草莓
春天了呀。有朋友说迎春花开了。想象中迎春花的样子金灿灿的,看着就阳光喜庆。
QQ说说里显示出某年拍的一枝玉兰花,应该是即景的。望着窗外依然沉沉的天,远处山峦依然灰蒙蒙的。有风,夜里院里残雪化的水还结了冰。
想起了山外一处向阳的山坡,每年都早早开了半坡的山杏花,很让人惊喜的一片。每天看着杏花早出晚归,直到成了绿色,杏树结它的果子去了。多年来,因了这片杏花,我疑惑了,到底是桃花先开,还是杏花先开呢。
慢慢地,山下的路边柳开始泛绿,野草野花开始萌动。星星点点的早杏儿,山桃开花,在还十分暗淡的底色上显得耀眼。
我看到的杏花不在水边,只是在山上。一山一洼的,漫漫地开,闲散地开,没有章法地开,自由自在地开,开得张扬,开的狂野。
想起老家的杏花了。山上的和山下的,平地的,丘陵的,边边角角的地边坡脚儿,一簇簇地,漫山遍野。一坡一坡的杏花是在四月开的,因为山里毕竟又是一个季节。城里已经是春色满园,山里的春才刚刚萌动。所以我也算是有福气,城里看完花草,有去山里踏青赏花。
想起杏花开的时候,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出来开始种地,往往一丛花树下有一个俏丽的身影,停下手里的活计,往花树上看去,那里蜂蝶飞舞,嘤嘤嗡嗡,花香阵阵袭来。落下的花瓣簌簌的,落了一身,挂在发辫上。也许地边上卧着一头耕地歇息的老牛,半眯着眼睛想心事。村子中间的一条清溪早已解冻,汩汩流动的溪水欢笑奔腾,哗啦啦地流向远方。岸边的草开始泛绿,鸭子已经在水里嬉戏,一群一群在岸上的精心梳理白白的羽毛。柳枝轻摆,黄绿的嫩芽诱惑着人们的食欲。
杏花开的颜色大小朵也是有区别的。山坡阳面早开,背阴后开,一般都是淡粉,然后变白。而最美的是家杏花,树木大而花朵也大,花朵粉色,远远望去,灿若云霞,一簇杏花几点人影儿,几座房屋掩映其中,溪水潺潺,如画的动态美,人在画中游。
那里的人们凭着对田地的热爱,地头地边都栽种些果树,诸如:杏树、梨树、栗子、李子、沙果等,除了点缀生活的酸甜,还是一种希望。就如指着山上山下的杏花落后结了果子过生活。平地里的杏树果实就是大扁仁儿,皮儿晾晒就是酸酸甜甜的杏干儿了。山上的杏儿结了果子就是山杏仁儿,原本苦涩,用盐水一泡,叫杏板儿,切碎的茴香一起拌好,凉菜一道。也可以榨油,就是杏核油。这杏核油有微微的毒性,非要和黄瓜拌在一起成为绝配美食。挤完油的杏仁渣又是做粥的好食材,想吃的时候,奶奶就踮起小脚儿,登上窗台,将挂在房檐下的筐子里的杏仁渣取出,用刀砍下几块,用水泡了,做的时候要放上带有鼓豆的豆角,大锅熬呀熬的,熬上几小时,一大锅香喷喷的杏仁粥就端上了桌。杏核油也是纯天然的美发佳品。妈妈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乌黑的头发梳成发髻,特有韵味儿。每每看她梳头的时候从器皿里用梳子抿出几滴油,那就是杏核油,有微微的苦味儿,却将头发瞬间变得乌黑油亮。山杏成熟的季节,全村人老老少少拿起布口袋和筐子,带着吃食,一路吆喝着牲口,早早地进山了。等中午回来时收获满满,互相赞叹着收获。于是,村里的胡同街巷都成了一片红褐色的了。
看杏花,还是喜欢看溪水映杏花的样子。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虽然是暮春之景,情也是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如果是一人倚着栏杆,看一汀烟雨下,杏花簇簇,山光水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孤寂而又伤感。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出一辙,也是即景生情,生情而思,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和倚栏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会失去了晴日下艳丽容光的。花瓣随风轻舞,落地逐渐化为尘土,这景象怎么不叫人生出怅惘呢。那时的我是站在杏花树下闭着眼睛感觉花瓣雨的,怀里还抱着几枝杏花。
杏花,像极了梅花。每年杏花开的时候,我都爬上南山,去那片杏花林。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仰面看着朵朵杏花在蓝天里绽放,洁净清芳。轻轻拈起一瓣芬芳,放在唇边,感知这一亲芳泽感觉,一阵风过,芳香犹在,那瓣杏花却已消失了踪迹……目尽花影,亦真亦幻。每每置身杏花的簇拥之中,微闭眼,聆听每朵花的呼吸,感知每朵花的心跳,任那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沁脾透体。感觉被这一片缤纷的杏花溶化了,我也变成了一朵杏花,在溪畔静静地绽放。
我,想它了……
迎春文章7:迎春挂钱
文/路军
在老家,贴挂钱非得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不可,腊月二十八不成的话就二十九,或者过年那天上午。天公作美,挂钱迎春,在风里英姿勃发,来串门的亲友一进门,看见色彩斑斓悦人眼目的挂钱,喜悦感自然增了一层。
故乡的挂钱,有红黄绿几种颜色,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色,以至于张贴之际,红色居中,其他色映衬。过年,图的是喜庆,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吉祥如意、热情喜悦之意。冬寒冰封,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挂钱,充满浓郁中国风。
挂钱起源于“幡胜”,“幡胜”就是逢立春,以剪纸或绸布做幡,饰以头顶的一种民俗。古人的诗歌略显一二:“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头上两般幡胜影,一时飞入酒杯中。”他们的笔下,幡胜是献给立春时节的吉祥礼物,百姓饰其物,寄寓辞旧迎春、憧憬未来之意。
挂钱自诞生至今,人们给它起了很多的名字,如“挂千”“门钱”“斋牒”“红钱”“吊钱”“喜笺”等几十个,可谓洋洋洒洒,多姿多彩。
清代有词描述:“桐城好,元旦贺新年,大族中堂悬福字,小家单扇贴春联,处处挂门钱。”
清代《杭州府志》记载:“剪五色纸形如旗脚,贴于门额,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语。”
挂钱以红色为贵,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喜欢红色的庄重典雅、吉祥如意、热烈奔放、活力蓬勃等文化意义有关系。一枚小小的红挂钱,在冰天寒霜、草木萧瑟的季节,带给人们无限的迎春憧憬与祈福之情。正月初一清晨,串门拜年,迎头看见挂钱上的刻字“人寿年丰”“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等等,好像暖阳落入心里,有融融的喜悦。
迎春文章8:白雪迎春
文/朱凌
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朋友圈里晒得最多的就是雪景。印象中身处南方的我,很少见到这么大的雪,仅只是两天的时间,马路和小区里都积满了雪。我的一位外地的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没想到南方还会下这么大的雪,是啊,就连我也没想到武汉今年居然下了这么大的雪。
瑞雪兆丰年,母亲对于这场雪还是喜欢的。她说只有下一场大雪,才会将一些细菌都杀死,从而到了春天的时候,人不容易生病。母亲的话或许有着一番道理,可是对于我来说,下雪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在冬天的时候感受到雪花的美丽,可以与孩子一起在雪地里奔跑,堆雪人,打雪仗。
雪从清晨就一直在下,从最小的雪花到大片大片的鹅毛大雪,没一会儿的功夫,地面上便被厚厚的雪给覆盖了。此时我正与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央求我先不要回家,想到附近的小公园去玩雪。见她兴致如此之高,于是便陪着她一起去了。
公园变成了白色的,树上的树叶也被冰包裹着,站在雪地里,看它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落下,落到屋顶上,落到地上,很轻盈。雪中有几块晶莹的冰块,在闪闪发光。再看身边的树,被雪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女儿在不远处开始用手去抓花坛上的雪,并且开始向我打来。
在雪地里我们嬉笑着,全然不觉得这雪的寒冷,我们玩得忘记了时间,天开始慢慢地转暗,过不了多久,天就要彻底地黑了下来。就在这时母亲打来了电话,当她得知我们在外面还没回家时,在电话里一个劲地叮嘱,让我们早些回家,说天冷了,别在外面耗着。
电话里她絮絮叨叨地对我说着,说到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让我有空还是陪她去打点年货,家里该准备的东西还是要准备。翻开日历可不是嘛,这年马上就要来了,年一来,春天似乎离我们也很近了。看来这场雪就是为了迎接那美好的春天,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一想到新年就让人很是期盼,特别是女儿对于新年更是盼望着。就像我小的时候,对于新年也是有着说不清的喜欢。只是人到中年,每一个新年的到来,似乎都提不起多大的兴致。一年一年父母老去,孩子长大,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
牵着女儿慢慢地往家走,街道上的雪越积越厚,这场大雪让这座原本很少下雪的城市,彻底颠覆了以往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这一场大雪,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美,感受到了雪花带给我们的乐趣。甚至就连母亲都在央求着我给她多拍几张雪景。她说在武汉呆了几十年,这样大的雪很少有过。
雪来了,年也就要来了,白雪迎春,让我在风雪中,竟期盼着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