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的文章

请欣赏感怀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感怀的文章1:牛的感怀

文/董国宾

说到牛,可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得掉牙,没人愿意再把它拾起来。好像牛的蹄痕早已被一场风沙卷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我却像丢了一件什么东西,非要把它找出来。找到了牛,便找到了一段记忆,找到了一段难舍的感怀。与其说寻找,还不如说窖藏。就像酒,经过一个时期的发酵,才能更为浓香。时间越长,越是醇美,越是稀珍。

我把记忆的碎片缝合起来,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这碎片看似薄如蝉翼,却厚重得像是要脱手。我如数家珍般地细细把量,像是裹在了一件耳熟能详的事物里,耳朵、心灵和眼睛在这件事物里奇异般地洞开,任何动静和一切微妙的变化,在这个直觉世界里被灵巧地捕捉、感知和呈现。我从时空的酿窖连成一片的开门声中,看到了牛的影痕古董一样珍贵古美而又光鲜。

一声长长的牛哞在久违的记忆里化开,带着音乐的余节,像一串串释怀的号子。其实它是轰鸣的列车拖着的长长尾巴,这尾巴在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摇摆,全村人都裹在尾巴里,从一个年头抵达另一个年头。

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在一处没有院墙的院子里,一头牛美滋滋地享受着时光。这头个头很大的牛,几乎塞满整个院子,剩余的缝隙是主人留给自己的。主人和村子里的人一样,把狭小的空间留给了自己,外面的人来到村子,总是先看到牛,再从院子里挤过去,才能见到这家的主人。在那个盛满牛蹄痕的院子里,我幼小的脚印也花朵似地洒在那里,还有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等全家人的踏痕。因为那就是我的家,那牛就是我家的牛。

足迹被牛的蹄痕裹在了里面,牛就义无返顾地承载起全家人的愿望。一户户人家,整个村子也都浸润在一声声牛哞里。有了牛,村里人就能把希望的种子抛进泥土里,然后长出果实来。有了牛,村里人的脚下就会生出一阵风,风在村里人的脚下使劲地吹,村里人便醉在了这风里。到了耕种季节,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父亲扛着犁头,手里牵着牛走向土地,套上枷担,将犁铧尖儿插进泥土,用三尺长的皮鞭轻轻敲一下牛屁股,嘴里不停地吆喝,犁铧便钻进深土里。牛喘着粗气,只顾往前走,必要的时候转个弯。太阳当顶了,牛身后和父亲身后,就翻耕出一片片黄灿灿的鲜土来。父亲看看牛,又看看土地,然后蹲在地头上点燃一袋烟,烟雾在父亲的笑容里升起来,一声牛哞裹着尚未散尽的大口的喘息,又把这团黑黑的烟雾捧得更高更远。

原来我家没有牛,院子里空空的,风会从院子里横空扫过。父亲站在了院子里,我们又踏在了父亲的足迹上。到了那个季节,一根粗粗的牵绳却套在了父亲的肩膀上。父亲喘着粗气艰难地往前挪,这粗气千辛万苦才从父亲的嘴里冒出来,原来父亲也是一头牛。那个时候父亲没抽烟,烟袋就放在父亲的衣兜里,却没力气拿出来。牛只知道默默地干活,做的事累积起来能变成一座山。我感佩牛,也感佩父亲,于是我也想成为牛。

那时去放牛,我走在牛的前面,手里牵着牛,后来牛走在了我前面,反倒领着我。其实牛不仅走在我前面,还走在父亲前面,走在全村人的前面。牛熟知去坡的路,更谙熟归家的路。我对牛最放心,索性骑在了牛背上,任凭牛悠踏地往前走。父亲背过我,父亲也是牛,父亲不忍心骑在牛背上,但还是那样做了。那天父亲在地里干活伤了腿,我急得直哭,一筹莫展时,是牛把父亲驮回了家。我常常被牛所感动,做梦都在感激牛。牛驮着时光,驮着岁月,驮着我,驮着父亲,还有更多更多的人,默默地把蹄痕写在了庄稼人的笑靥里。

牛天生就是村里人的朋友,我了解牛,牛也了解我。我能从牛哞里辨认出喜怒哀乐,也能从一抬足一摇尾的每个举动中,体察牛的意愿。牛也一样,它能从我的吆喝声中明白应该是前行还是后退,抑或转弯,也能从我丰富的表情中知道我对它的问候与呵护。牛自从进了我家的院子,就注定要做我的朋友,做全村人的朋友。人和牛做朋友,是一种炽热的表达。牛和人做朋友,是与生俱来的意愿。在我的心怀里,我总也离不开牛,牛总也离不开我!

感怀的文章2:清明感怀

文/淡月清风

清明的风吹拂着昨日的记忆,清明的雨落在断肠人的心田。 风轻轻地吹拂昨日的记忆,红尘的路有多长,就有多少离别的哀愁,唯有思念和追忆延续了一季又一季的漫长。

二十年多年来,每到清明,我都会来到公墓祭拜远在天堂的父亲,诉一诉离别的苦,说一说现实的无奈。经历了生离死别,阴阳两隔的痛,有多少人在回忆中度日?又有多少人在“子欲养而亲不待”中悔恨终生?

片片纸灰飘扬如蝶,每一片都在诉说着曾经,每一片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几十年的光景就这样走过了,一本本精美的连环画册带我走进了文学和梦想的世界;一个个父亲亲手制成的五颜六色的发卡点缀着童年的靓丽多彩。一条漂亮的金牛坠项链伴我走过了岁月的沧桑,一架白色的小飞机曾无数次飞进我的心空。

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样清晰,那样亲切。不能忘儿时看花灯的情景,我坐在父亲肩头,搂着父亲,牵着妈妈,那场景是记忆中最温馨浪漫的画面。不能忘营口湖边惊险的一幕,父亲拼尽了全力把差点掉进湖中的我救回岸边。不能忘北戴河的那情那景,我和妈妈陪伴父亲走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父亲用最朴实的言行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病魔顽强抗争的态度演绎了生命的坚强。 父亲是那个在危难时刻舍身忘己救你的人,父亲是那个为你遮风挡雨而不求回报的人。父亲坚强的手臂,总会在失落时温暖我的无助;父亲和蔼的话语,总会在孤独时温暖我的疲惫;父亲慈祥的笑容,总会在脆弱时温暖我的心房。 父爱如涓涓细流,它来自于一个玩具,一个发卡,一盘军旗。更来自于一种陪伴,一种默契,一份信任。

这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虽然父亲再也听不见我的呼唤,再也看不见我的笑脸,再也无法陪我下一盘军旗。可我依然相信,父亲正在天堂默默的注视着我,保佑着我。他能感知我的心事,能看到世间发生的一切。

多想再和父亲下一盘军旗,在对弈的快乐中找回最初的感动;多想和父亲漫步在辽河边,细数走过的印记;多想再次坐在父亲的肩头看花灯,一起唱那首我们熟悉的歌:“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逝去的,是昨日的伤痛和回忆,留下的,是还要继续的生活。失去的,我会永远怀念;拥有的,我会倍加珍惜。

带着一颗窄窄的心,我来了。带着一颗释怀的心,我走了。希望天堂的路不再迷离,愿在天堂的亲人们不再有病痛和伤害。

感怀的文章3:轻轻感怀,那触痛的忧伤

文/健康

风,触动指尖的边缘,如轻纱漫过月色柔亮的光。我住在月光里,与嫦娥玉兔为伴。多少个夜晚,我听嫦娥倾诉着几千年前的过往,在广寒宫玉树下,她坐在枝头,遥想与后羿曾经安静平和的生活。抱起玉兔,泪水滴下,苍茫问天涯,可否再与他见上一面?

凄凄倾凄凄,佳人白发生。何止年华过,还有岁月痕。苍茫问大地,心的沉浮谁主宰,漫过沉寂的天空,留不下宽广的回音;穿越乌黑的浮云,挽不回积聚的雾气;抵达大海之上,敌不过将要翻卷的浪潮。自然的灵魂里,容不下我的悲戚。

思念的痛如潮水,翻滚着向我卷来,感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逃吧,逃吧,永远不要再回来!"这是哪里来的声音。软弱的黑天使从高空飞速而至,潮着我的心,射了一把箭,全身瘫软在沙滩上,一梦醒来,痛不见了,心空荡荡的,只剩下一半白色的心。

那心,很美,晶莹闪亮,我问心,你要去哪里,它说,要带我穿越茫茫人海,领略人生的美丽。我就这样,陶醉于它的摆布,童年,真美!

春天,童年纯真的年代,投入父母的怀抱,享不尽的温柔乡。夜晚,凉风习习,月光里,闪着浓浓的爱意。我坐在爸爸的肩上,轻轻的拨弄着他的头发。爸爸的头发,厚厚的,粗粗的,油油的,我悄悄拿出藏在口袋里的胶圈,在他头上扎了许多条辫子。"好调皮的孩子,看我不惩罚你!"于是爸爸在我身上挠起痒痒,我笑得合不拢嘴。母亲跟在身后,唱起了歌: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睡下床!"静静的月光,流泻着它的温暖与甜蜜!

我似喝下了美酒,对童年的斑斓如痴如醉,童年父母无尽的关怀使我荡漾在幸福的摇篮里。

我带着半颗心,在大海中沉浮……

迷糊中,我看见了自己的过去,贫穷的自己每天只有黄豆伴饭,穿着母亲缝缝补补的破烂衣服,学校里,不知功课为何物,不知友情是什么,每天都要受到同学的熟视无睹、冷言冷语、百般欺凌;每天,做不完的作业,沉重的书包,考试总是最后一名,老师愤怒失望的目光,使我不敢直视她们的眼睛;每次迟到都已成习惯,不带红领巾,与同学打架,劳动不积极,上课在周公处游离;木棉花开的季节,冷冷的风,寒寒的雨,吹过我的脸颊,生疼,生疼,强忍着,不让泪水滑落……

海浪如巨人,疯狂摇晃着我的身体,童年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一一闪现……隐隐约约看到了母亲憔悴的面容,满头的白发!同样是金子般的岁月,为何,它们的就美丽如绚烂的春天,百花绽放,鸟语花香,阳光融融,绿草青青,女孩心情如沐春风,一脸素颜迎朝阳;男孩阳刚之气略显锋芒,手里拿着玩具--冲锋枪在机智的追跑躲藏中打斗……

而我的少年,就经历悲伤、失意、寂寞的折磨,心的世界,一片黑暗,没有光明,不信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信风雨过后是彩虹,不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就这样在深深的悲伤与孤独中,在同学的欺压与潮笑中,在老师的冷眼与厌恶中,蹉跎了最美好的岁月!何年何月,我才能看到山顶上灿烂辉煌的朝霞?何时何地,我才能抓住我的梦想,一往无前的行进?

母亲已经老了,如秋日里破败失色的荷塘,难道,我的命运,比她还要凄惨?

少年的阴影是我一生一世难以摆脱的忧伤,我的梦想,就是想再感受那唯美安详宁静快乐的孩童时光!

在风浪中漂浮,寻不到梦的方向。大海逐渐恢复了平静,乌云散去,白云飘来,那海突然如母亲的怀抱,温柔的托举着我的身体,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像青蓝色的玛瑙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藏着某种巨大的能量。

善良的白天使出现在云端,向我射来一支红色的箭,我的心柔软的触动了一下,很痛,却很真实。母亲话语又在耳边响起:"女儿,要坚强!"

有些事,不堪回首,有些情,不能再继,有些伤,不能平复。可是,有时轻轻触碰累累伤痕,才感觉,生活是真实的,一味的逃避,一味的蜷缩在亲人的怀抱中,一味的沉醉在过去的温暖与辉煌中,心就会变得胆怯、懦弱、无能。

正这样想着,我的心又回来了,我的体重足以让我能正常的在大地上行走,不过,它变成了红色,让我记住过去的痛和伤,勇敢去面对,无所畏惧!

感怀的文章4:感怀父亲

文/运河之子

忆起父亲,就想起了老屋前那株伞盖了大半个院落的老槐树。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总是在八仙桌旁木椅上落座的父亲很威严,脸上很少有阳光灿烂的时候。

在我少时的印象中,父亲不是个粗犷的人,喜欢沉默的他不太和儿女们做主动的交流。就是我们喊他,父亲也只是淡淡的漫不经心的哼一声算是回应。可临到老了,偏瘫的父亲每见到回家来看他的儿女们总是先哭后笑,怪怪的样子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很穷,熬过冬仨月到了春上,家里盛粮食用的几条口袋便瘪瘪的闹起了饥荒。尽管我的父母每天都起早摸黑的劳碌着,但从生产队挣回来的粮食根本喂不饱我们这群如狼似虎的儿女们。尽管日子过得窄巴,但我却从来没有看到父亲把一个愁字写在脸上。

生活贫苦,日月艰难。为改善一家人终年不见荤腥的生活,数九隆冬,父亲怀揣酒瓶手提鱼叉带着我去了村东的大运河——冰封的河面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料峭的北风卷着雪屑在宽阔的河床里游荡。扒开覆雪,将厚厚的冰层凿开尺余的窟窿,随着几口烧酒下肚,父亲匍匐在冰窟上定睛搜寻,发现目标了,一叉下去,一条尺余长的鲇鱼便被提出了冰面……待得凯旋而归时,父亲的棉裤棉袄早已成了冰坨铠甲,走起路来咔咔作响……

父亲年轻时,在京城一家裱糊作坊干过几年装裱字画的活计。余暇,他喜欢去天桥听书看戏。时日久了,肚子里便积攒下了不少的历史故事和野史传说。解放后,家里分了土地没人料理,父亲便辞掉城里的差事回了乡下。从五八年人民公社开始父亲就当生产队长,一干就是二十来年。

那时农村的耕作方式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群体性作战方式,社员们在上下午的劳动中各有一个间歇,妇女们称之歇活,男人们则叫抽袋烟儿。不论是拔苗施肥还是收割晾晒,每逢撩下手里的劳作工具休息,男女社员就会自动聚拢到父亲的周围听他讲古。一段故事亦或一篇鬼狐传奇把乡亲们说得神魂颠倒忘了疲劳解了乏。随后,父亲站起来拍打拍打屁股上的土屑,喊声:“干活了!”于是,那些还在为故事中的人物揪心扯肺的人们便各就各位地忙碌去了……

在我的记忆中,身板儿结实的父亲没见他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也未见他吃过一粒药片儿。那时我曾想,身体硬朗的父亲一定和活了九十岁的爷爷那样长寿。

七七年仲春的一个周六,我从学校回到家,进得家门,看到父亲头朝里躺在炕上。我很诧异,爸声刚出口,父亲便呜咽开了……在我的所有记忆当中,从没有父亲流泪的画面,今天发生了什么变故呢?在我望向一旁坐着的二哥时,他悲戚地告诉我说:父亲中风了!

在病后的八年里,父亲的半身不遂又反复了两次。待第三次发病,父亲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了。

一个晚春的午后,我背起已然行走困难的父亲去院儿里晒太阳,就在我把父亲在沙发上放好那一刻,父亲用他浑浊的两眼看着我,重重地叹息道:“唉,我这算是完了!”我的心骤然一酸,强笑着安慰道:“爸,没事,前几次不都好了嘛。”他又说:“唉——!我自个儿的身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在我望向父亲日渐衰老的面颊和没有了昔日神采的眼睛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袭上心头,一汪酸楚的泪水顿时拥塞了我的眼眶:人总是会老的,谁都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而我那健步如风力能扛山的父亲已是昨日的记忆了……

父亲是八四年的夏天故去的。走的时候没有多少痛苦,在渐渐的昏迷中走完了他七十一岁的人生旅程。

为使父亲能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遵照他的遗愿,我们兄弟冒着风险,夜里偷偷把父亲装殓后埋在了白杨挺拔的运河西岸。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父亲的音容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渐渐的模糊,但父亲那平凡的伟岸在我的脑海里却依然清晰……

感怀的文章5:感怀

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味着一点一滴积蓄的情感,为自己的故事而感怀。

看见她的时候,莫名就喜欢她,有心跳,有甜蜜,有憧憬。我被诸多的莫名的情感拉扯得只留下一片模糊。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从此,我为那美丽的花环而在雨季中悄悄地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玫瑰梦……当所有的朦胧意识逐渐被成熟所诠释,忽然感悟到这也许就是人生旅途中永远灿烂的风景。

逝去的日子再长也不曾让回忆的思绪淡忘。相聚总是很短,期待绵绵无期。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曾多少次幻想,曾多少次任思绪任意飘荡,带去我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此时此刻能感受到快乐的她。当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她甜甜的微笑在身边陪伴,让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一段无限的感慨。

夜也很深,却不肯眠,许下一个为她的心愿,带着我的祈祷,我真诚的祝愿。

感怀的文章6:感怀中秋

文/持治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

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

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

感怀的文章7:田家镇感怀

文/戴益民

(一)

据史料记载,田家镇古称兰州,历来是沿江重镇,置镇于西汉,明代更名为田家镇,清时最为鼎盛。1987年武穴撤县建市后改为田镇办事处。这里江面狭窄,地形险要,同长江南岸的阳新半壁山隔江相峙,以山锁江,构成长江中游军事要塞,自古就有“长江咽喉”和“楚江锁钥”之称。有诗为证:“楚江锁钥镇千秋,万顷狂澜到此修。欲觉沉江铁锁链,重新冶炼作吴钩。”

只要稍稍走进它的深处,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山石遗址都与战争烟火有关,与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有关。双善洞怪石嶙峋,奇观密布,林则徐手下将领周将军逃难到此一梦,削发为僧;上郭村鲁肃府遗址,吴国大将鲁肃在此设帐指挥,与蜀国军师诸葛亮定下吴蜀“联合抗曹”大计;钱炉村的古铸钱炉遗址,明朝荆王曾在此铸造铜币,至今仍可挖出当年冶炼时的炉渣;田镇村的刘官矶,三国时刘备入吴和亲时在此登船;阳城山、冯家山、半壁山,依稀尚存古炮台及战壕旧迹,太平军阵亡将士“千人冢”;长江岸边老马口处,王震将军亲笔题写的“红色渡口”,将革命史事铭刻于纪念碑之上……

“风浪频来常自若,沧桑历尽总归然。”田家镇,一个注定充满男人的血性之地,它少有江南的婉约秀丽,更多的是北方的粗犷、豁达、雄健之美。那延绵“四十里官山”健硕的身躯,既能经受得住风雨霜雪的抽打,更能面无惧色地迎接铁血尘烟的洗礼。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冬日夕阳的余晖里。回望历史,在暗淡而萎靡的近现代夕照图中,石破天惊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抗日战争,无疑是最富有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1854年南京保卫战,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夹江为营”,与曾国藩湘军反复在此血战,书写了“铁索沉江”的悲壮历史。半壁山的绝壁悬崖上,洒满了农民英雄们的血花。太平天国殿左四十九指挥黄风歧、将军陈文金、梁修仁、总制刘绍武都在鏖战中殉难;横江铁索攻守战,刀矛肉搏,太平军死者万人,毁舟数千,江水一时为之赤。

1938年武汉保卫战,国民军队在此让太阳泣血,历时月余会战,繁华千年的田家镇要塞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垣残壁和劫后的灰烬。战后统计,此战日军死伤共计约达万人之数,令狂妄的武士道们元气大伤,挫败了其妄图速战速决的嚣张气焰。弹丸之地的田家镇要塞,一场力量悬殊、根本无法打赢的战争,悲剧性的结局是无可避免的。但有时候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向结局的过程。当最后的结局降临时,轰然倒塌的只是断垣残壁的古镇牌楼,而傲然崛起的则是一尊尊悲剧英雄雕像。

衰草寒烟中,目之所及,废墟,炮台,坟冢,渡口,在这里打下一个个悲壮的句点。多少抗争和呐喊,多少谋略和鲜血,多少英雄泪和女儿情,终于都暗哑了,凝结了,凝结成一个角落,由艰深归于宁静。那是时间的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那是历史的巨轮在车道间碾碎的凹凸。那是毁灭,是葬送,更是诀别与选择。

夕阳下,一只飞鸟的身影掠过,凄惶逸去,那呼叫使得天地间平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余韵。

(二)

呼唤英雄血性是对历史的深情凝视,更是对生命激情的倾慕。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现实的田家镇。我只是想随意走一走,看一看,在寻常阡陌里去认识一个古镇,接近一个古镇。

我寻找着,寻找着我想要的东西。我不知道我是否看到真实的乡土,但我却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份希望。

田家镇无疑是富饶与厚重的。虽然与沿海诸镇相比,它还属于“第三世界”,但它拥有的人文资源、历史资源、物产资源乃至政治资源,都是得天独厚的。“四十里官山”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水泥石、白云石和大理石、方解石、瓷土及铅锌矿等矿藏。近年来,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建材化工业迅速崛起,总投资22亿元、年产600万吨水泥的华新工程项目破土动工,中国精美、浙江伟业、北京奥德赛、横店东磁、珠海星源等一大批国内外驰名大公司纷纷落户,百亿祥云生机勃勃,预示着“鄂东化工建材城”的悄然崛起。转型、提速,打造荆楚明星乡镇,进入全省十强行列——拂去历史尘烟的古老城镇,在我的心中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

伫立江边渡口,眺望南岸半壁山,它的雄姿让人肃然起敬,如同刀削般地垂立在江边,雄视着缓缓而来的江水和我身处的田家镇要塞。它不会开口说话,不会告诉我曾经的苦难和荣光,而我只需要眺望就够了。当我用我的眼睛去凝视和抚摸一个古镇的沧桑,我的内心就会涌起无限的期望和祝福。

感怀的文章8:清明感怀

文/何庆良

清明节到了,这几天心里总是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在我前面骑着电动车。不知是什么原因,老人一下摔倒了,好在速度不快,并没伤着。看着老人慢慢地扶起电动车,我心酸得想要落泪——他的头发花白了还在为生计奔波,看起来是那么瘦弱,那么孤单无助。其实我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还是完全有能力应付的,并不会如我想像的那样无助,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会闪过一丝苍凉——人老了啊!

那一瞬,我想起了在乡下农村仍然耕作不辍的老父亲。他已过古稀之年,眼下正是犁耙水响,开始春耕的季节,不知他做繁重的体力活能否吃得消,他是否也会感叹“人老了啊”。是啊,人都会老,老了就会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又在哪呢?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又是一年清明,路上回乡扫墓的行人渐惭多起来,我知道他们大多是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冥币、鲜花畅销,大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这样做真的能弥补些什么吗?这或许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宽慰。

诚然,我们都不是不孝之人,却都是无心之辈。因为我们的无心,我们忽视了长辈们渐老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无心,在长辈们发出需要我们的信号时,我们因为这理由那原因耽搁了尽孝;更因为我们无心,也就错失了人生最后为人之子女应尽的责任。我们后悔,我们自责,但于事无补——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一直认为,老人需要的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儿女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在需要我们时,能随时看到我们的双手,一双有力的手。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我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在父亲需要自己时能让他看到我的双手,正因为如此,我更明白其中的内疚与遗憾。所以,我要时刻给自己以提醒:陪伴,是最好的尽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