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梅花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梅花的文章1:梅花飘飞的念想
文/林林沐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欲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浓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写梅的词,源于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人称“梅妻鹤子”的隐士林逋,也咏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优美诗句。
这样的梅花,对于此时此刻的我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大竹那个像摇篮一样温馨的地方,正飘着微雪,伴着刺骨的寒风向操场中间聚集,让置身其中的我们感到恐惧和孤独。那个时候,正值高三,我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每天都拼命地学习。寒冬像恶魔般吞噬我们的温度,双脚站在原地扎了根,对着漫天的飞雪尖叫,伸出冰凉的双手,接住那点点雪白。鼻子开始酸了,爸爸妈妈也在看雪吗?江南的雪稀少得像几乎绝种的枯叶蝶,想必他们也会像孩子一样觉得新奇吧。穿过操场向右就是女生宿舍了,女生院的墙角开着黄梅,缕缕幽香在空中徘徊游荡,扑在脸上,像棉花一样,好暖,好柔软。那一夜,我们闻着梅香入睡,在梦里,我和家人一起,围着火炉,谈笑风生,依偎抚慰。梦醒来,叹一句:回家的感觉真好。
此时的我还在成都徘徊,这里的冬天和家乡一样寒冷。没有妈妈包的饺子,没有爸爸升的火炉,也没有旧友们的嘘寒问暖,很孤单,也很无聊。有一天,在成信院里,我闻到了梅的清香,可是,找了好一会儿,却没能发现它的踪影,很遗憾。这里虽然和大竹拥有一样的梅香,一样的冬日,却没了往日的温情。不错,曾经的记忆是无法拾起的,可那颗归心似箭的心依然不变。
家,就像天上的星星,时时刻刻盼着我们回去;爱,就像隐形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想家,想象回到家的各种场景,偶尔也能听到朋友们想家的念想。现在的我们只能静静地等待,出门在外,想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此时,我的心里、眼里全是满满的期待,家的大门随时为我开启。有家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要懂得珍惜每一份温馨。
昨晚,我伴着星光入睡了,梦里,大竹的梅花正在飘飞,那雪,那香,那人依旧如初!
关于梅花的文章2:等到三角梅花开时
文/李洪
三年前的冬天,我刚搬了新家,就在露台最靠边的铁栏杆下的泥土里种下了一株三角梅。那时的三角梅植株上虽然没有一片绿叶,灰褐色的枝丫上却是挂满了粉紫的花,看着那一朵一朵绽放在冷冷风中的可爱精灵,我满心欢喜,用“一日看三回”来形容都犹有不及。
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大概二十多天后,三角梅花朵就渐渐凋落了,最后只剩下一树光秃秃的枝丫,独自裸露在寒风中,楚楚可怜。虽有些失落,但也很快坦然,花开花落乃最平常不过的事,期待来年花再开,不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吗?
二月末,微带寒意的料峭春风,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三角梅蛰伏了一冬的枝头,长出了淡绿的叶子。我有些抑制不住地兴奋,隔三差五就给它浇水,生怕它缺水而枯萎,每每那时,我就会天马行空地想象粉紫的三角梅花朵像仙子一样三三两两掩藏在绿叶丛中的景象。
等待三角梅开花的日子虽然有些煎熬,却也其乐无穷,我乐此不疲地每天都去观望和察看,看着一片片叶子一天天长大,由浅绿到阴绿再到墨绿,很快就把整个三角梅树丫完全掩盖了,内心的期盼也被一点点地拔高。
等到三角梅开花时,我定要煮酒吟诗庆贺。我痴痴地想。
五月已过,旁边的玫瑰花已经开过两次,招蜂引蝶的热闹丝毫没有打动依然我素的三角梅。此时,三角梅早已枝繁叶茂,却没有一点要开花的迹象,在我面前摆出了一副“不与百花争艳”的朴素情怀。可我不需要这种高雅情怀,我要的是你花开枝头与百花争奇斗艳。
我不禁有些纳闷,上网查了下资料,三角梅一般在四月到十一月开花,花期可以长达四个月之久。哦,我似乎有所明白,也许是我的三角梅还没到开花时间罢。冥冥中,我又重新燃起了对三角梅的无限憧憬与希冀。
七月很快过去了,没有等来三角梅开花的消息。
九月也像断线的纸鸢一样,没留下一丝留恋,就消逝在了时间的垛口。
不知何故,十一月的雨下起来就没个完,挟裹着很有些寒意的风,把冬的气氛调得越来越浓,也把我对三角梅的热切期盼彻底降至冰点。我不知道,我的三角梅为什么就不开花呢?看着那一丛墨绿得有些夸张的三角梅叶子,我有些失望,也有些懊恼,甚至有些无所适从。
接下来的日子,我仍旧时不时地关注着三角梅,对它的那种期盼也不那么强烈了。我常常想,虽不见花开,偶尔看看那一丛盈盈的绿意,不也很好么?
转眼又到了四月,外出半个月回到家的我,带着满身的疲惫来到露台,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只见三角梅绿叶丛中,长出了粉紫的花叶,每一个花叶中心,还长着三根淡黄的花柱,托着细小而美丽的花冠,在温暖的风中摇曳着迟来的魅惑,仿佛在迎候着我。
我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细细打量着每一个花朵,那一丝丝似有若无的沁香,让疲惫的我顿感轻松,心旷神怡。是啊,期待已久的三角梅开了,我没有不兴致盎然的理由。
就让我在绽放的三角梅前多流连一会儿吧!
关于梅花的文章3:梅花
文/毕家祯
搬进新居后,友人送了一盆梅花给我。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雪中送梅,从精神层面上讲,远远超过了雪中送炭。因此,我格外看中这盆梅花。特地买了一颇有古意的花架,将其束之高阁,放在书房的一偶,天天观察梅花的变化。
霜前冷,雪后寒。几天大雪后,天气骤冷。一日,已近午夜,我还在书房看书,忽然一股清香盈鼻,这幽香让我昏昏欲睡的大脑陡然兴奋起来,它告诉我:“梅花开了。”我立在梅花前,看着一个个蓓蕾绽放,一缕缕的幽香扑鼻,令人陶醉。
闻着这清润肺腑的香气,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去杭州,游览了西湖后,乘车去塘栖古镇的超山看梅花的情形。超山的梅花远近闻名,文人雅士,无不舟车前往,或寻胜、或赏梅、或寄情。我们一下车就闻到梅香扑鼻,等走到梅林中,人就好像置身于香雪海,那梅树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总有几百亩之多,每一棵的花朵犹如繁星一般。有红梅、绿梅、黄梅等,竞相怒放,可谓是十里梅花香雪海,千年古梅展风姿。
梅林的花工告诉我们:“超山梅花非常独特,世上大多为五瓣,而超山梅花却是六瓣。古人云‘六瓣为贵’。中国有五大古梅,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湖北黄梅江心古寺遗址的晋梅、天台山的隋梅,而超山独占有二。”老花工说着,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超山梅林以“大明堂”为中心,庭院中有唐梅一株,院外植有宋梅一株,旁边建有“宋梅亭”。各色梅花,别样风情。小桥流水,游人如织。赏花观花,赞不绝口。我不知道北宋的林和靖是否以此为“衣钵”而自诩“梅妻鹤子”的?我也不知道陈香梅女士的大名是否源出于此?我只知道国画大师吴昌硕酷爱梅花,他一生画过许多梅花,1927年病逝上海,葬于超山。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百年后要与梅为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师,在超山梅园附近建了“吴昌硕纪念馆”。赏梅后,吴昌硕纪念馆也是参观的好去处。超山赏梅,让人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激励自己培养“俏也不争春”的品质。
从超山赏梅到友人送一盆梅花给我,我懂得了一些梅花的栽培方法和梅花的习性,我喜爱梅花不过是附庸风雅。千百年来,喜爱梅花者不计其数。天下第一视梅花为知己的风雅之士,首推宋朝的林逋,他对梅花可谓是爱恋之深,情注至极,。再就是与他同一朝代的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长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该词的境界看,可看出陆游做人的品格。
梅花绽放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虽芬芳散尽,“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依旧清香如故。正是这种品格个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孜孜不倦地朝着“香如故”的方向不懈地努力。
关于梅花的文章4:酒瓶插梅花
文/王太生
我觉得,酒瓶插梅花最有人间烟火气。
瓶,是青花瓷瓶,一瓶老酒已封存、收藏了几十年,岁月的陈酿,历久弥香,倒干酒的空瓶子,散发一股淡淡香气。
我这空瓶,小头、宽腹,天青色的那种青花瓷。
空瓶子美轮美奂,可拿在掌心把玩。扔掉实在可惜,让它灌上清水,插一枝梅花,作案头清供。
酒瓶在没有空时,里面是酒。那些酒,与谁分享?喝干饮尽。或许是某个深夜,我和写诗的陈老大,画画的许先生,三个人凑成一桌,一边闲聊,一边喝酒,喝空了这瓶酒。这瓶酒也在我收藏了十几年后,在一个冬天的夜晚,酒香逸散。
当初怎么会有这瓶酒?有个朋友送的,他送我两瓶酒,一瓶在高兴时喝了,还剩一瓶。
这瓶实在雅致,上面画着山水和美人,我把梅花插进去,这只酒瓶与花很搭配。
如果没有装过酒,这只瓶子就是一只花瓶,后来它被灌进了酒,就变成酒瓶。
我开头说,酒瓶插梅花最有人间烟火气,是说酒饮一半,还有一半,这个瓶子大多摆在厨房里留待下次饮用。酒瓶在厨房烟熏火燎,虽然它是一只青花瓷,但也不能免俗。
在厨房沾满一身油烟的酒瓶子,插一支梅花,注入清水(最好是天落水),就必定是沾有人间烟火气。
雅人喜欢用花瓶插白兰花,俗人用茶杯养桂花,我半文半白,用酒瓶插梅花。
酒瓶插梅花,可置厅堂,可摆书房,可放厨房。
古人也喜欢用酒瓶插花。美酒喝完,剩下精美、雅致的酒瓶,用来插花正般配。
苏辙诗云,“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另一位宋朝诗人萧泰来也说,“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我想去宋代,会一会这两位诗人,看看他们用来插花的酒瓶子。看过诗人的空酒瓶,就知道他们平时都喝些什么酒,那些饮过的酒留下的香气。
一张小方桌子,摆几副碗筷,炒三两个小菜,人散后,一弯新月如钩,留下几只空瓶子。
当然,土灶柴烟,空酒瓶、桌椅、家常菜,构成宋人饮酒的絮絮场景。热气袅袅,菜香扑鼻。空酒瓶里,插着宋朝的花,在某个墙角处半明半暗,散发幽幽的香。
我遇见的空酒瓶,像遇见一个宋朝美人,削肩、细脖、宽臀。其实所谓美人也没什么标准,看顺眼即好。
宋朝还有非常流行的酒瓶,叫“玉壶春瓶”,器形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酒瓶造型雅致、线条柔美,也常用来插花,不知道老苏有没有这样的酒瓶子?
当然,宋代那款叫“经瓶”,又称“梅瓶”的酒瓶,“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敛身、瘦足”,正适合装酒。梅瓶造型落落大方,柔润美观。
有时候,酒不一定是自己喝,瓶是捡的,插一枝花,一样给人以视觉慰藉。有一次,去看一个朋友,简陋的小屋里有一只空酒瓶,里面插一束干爽的芦花,蓬蓬松松,轻盈而有暖意。
饮酒当在冬日围炉为妙。炭火熊熊,映着红晕的脸庞,谈兴正浓。或是在江南古城,半旧的客栈,临水的酒肆啜饮,远处的清流,似一段若有若无的歌,循石板缝隙汩汩而过。走过石板桥,脸上有些发烫,掬一捧清冽的水,洗却风尘,荡涤灵魂。
酒瓶当花瓶,有一个好处,会记得与谁喝酒,他们在喝酒时,都谈论些什么,有着什么样的表情?说过的话,丢在风里。
一只空酒瓶,有它的前世今生。有个朋友收藏一只宋代的酒瓶,小口圆肚,像只坛子,用来插他喜爱的花。春天,插一束菜花,黄澄澄的,有阵子开在他的案头。冬天,插一丛红彤彤的天竺,窗外树叶落光了,室内却有一簇暖红。有天晚上,朋友微信上给我发来一张图,是那只宋代的酒瓶子,凭第六感觉,他觉得这瓶酒是欧阳修喝过的,老先生在山中与民同乐,酒喝完后,睡在一块大石头上,酒瓶流落民间,传了几百年,朋友在网上从一个人手中买来,他还想去收藏李白、杜甫喝过的空酒瓶子,大概是年代久远了,一直没有遇到。
一只空酒瓶可以插四时花,春插迎春、夏插蔷薇、秋插木樨、冬插梅花,构成不同的花语。
酒瓶与花,生活中俗与雅的两面,将它们合成一起,就变成雅俗共赏的东西,这样的混搭接地气。
“山中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朴素寻常的生活场景,想那小人物的窗台上,插梅花的器具,怕是一只曼妙玲珑,沾满人间烟火的空酒瓶子。
关于梅花的文章5:梅花烙
文/袁姣素
母亲是家里的灯,是盆上的炭,是雪中的梅。“母亲在,家在。母亲在,天地都在。”这话说得真好,说到心坎上去了。
逢年过节的,便要回家去看看,母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展露她的厨艺。我们一起去街上买菜,母亲步履缓慢,气喘不已,我便不准她去,说自己去买回来便是。母亲不肯,嗫嚅着,就算陪我走走吧,你们回来一趟也不易。母亲兴致勃勃,我也只好依了她。母亲真的老了,银丝如雪,脸上阡陌交错,再不是以前那个明眸皓齿,号称“百灵鸟”的标致美人了。
记得外公说过,母亲曾经到他工作的九江铁路局呆过一段时间,因为她喜欢唱歌,声音柔美宏亮,模样标致,很多人喜欢听她唱歌,外号“小百灵”。当时有位年轻的铁路工直接跑到外公那里送了一匹花布给母亲做新衣,并以此保媒,要迎娶母亲。因为外公有八个子女,夭折了两个,还有六个,全家都指望外公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糊口。母亲是老大,把她嫁出去了家里的经济也会宽裕些,在铁路上还可以解决母亲的工作,她的口粮就可以给弟妹们余下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许是天意,母亲的命运不在铁道线上。她出嫁的当晚就开始查户口,到处闹哄哄的,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在每家每户翻箱倒柜,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母亲当晚就被逼着回了老家。
母亲虽出身贫寒,还是读完了初中。她心灵手巧,几岁就会织布,帮外婆照顾弟妹,操持家务,十六岁下放农村,然后嫁在农村。1979年回城,1980年安置在一个镇企业办的绣花厂工作。由此,我们姐弟仨也就随了母亲的户口,成了名副其实的半边户。
母亲成家之后,爷爷奶奶都相继去世。姐姐出生都没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了,父亲又是独子,母亲要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我们姐弟仨。幸亏她勤劳聪慧,在单位绣花是一把好手,还会自己裁缝衣裳,挣得的工资总是最高,总算还能勉强度日。母亲绣的鸳鸯戏水、孔雀开屏、荷塘月色、傲雪寒梅等等都是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梅花堪称一绝,各种形态的梅花都能得心应手绣出风采;含苞欲放的,寒冬怒放的,早梅,冬梅,雪夹梅等等形态各异,风骨万千,让人惊艳不已,在单位被号称“一枝梅”。
母亲喜爱梅花,总以梅的风骨和精神告诫我们:做人要经得起磨难,守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为人要诚,做事要端,要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行。记得有次母亲很晚还没回家,姐姐看我和弟弟挨饿便到外面去找吃的,那时谁家里都很穷,哪有吃的匀给我们?姐姐看到旁边的菜地有几颗大白菜,便拔了棵回来,想洗干净了煮给我和弟弟吃。没想到,白菜刚刚洗好还没有下锅,菜地屋里的主人就过来了,一把夺过姐姐手上的篮子挂在屋门口的桃树上,气势汹汹地对我们说,“不许吃!等你们大人回来了给他们看看你们干的好事,街巴佬!”我们都吓坏了,姐弟仨抱成一团发抖。那时我们虽住在乡下,却没有土地,都是靠母亲的工资度日,父亲一个人的土地少得可怜,便给了他的异姓兄弟去种。他就到很远的洞庭湖那边做事去了,一年才回家一次。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喊我们是“街巴佬”,我们姐弟仨也时常被村里的小孩追打,因为成分不同,我们住在这里好像有点跟乡村格格不入。母亲回来后,在那人唾沫四溅、添油加醋的高声控诉中一言不发,脸色铁青。她搬了一架木楼梯过来,把姐姐吊起来绑在上面,又从家里拿了根皮带出来,搬了根烧火凳把我和弟弟坐在一起,对面看着吊起来的姐姐。母亲用皮带狠狠地抽打姐姐,我和弟弟吓得哇哇大哭。直到姐姐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嚎不已,那人才满意地取下那篮子白菜,扬长而去。母亲把姐姐放下来,抱着我们姐弟仨放声大哭。从此后,不管母亲回家多么晚,我们都饿着肚子,从不会到别人地里去看一眼。那一年,姐姐还不到十岁,弟弟四岁。
母亲有句口头禅“各做各的人,各烧各的香”。尽管村里的人对我们另眼相看,她都不计较不放在心上。对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她都会挤出口粮,给他们送去吃的。逢年过节的,给他们缝制新衣服送去。慢慢地,村里的人们都喜欢上了母亲,不管男女老少也随着村里的族谱开始亲热地喊她“满娘”。
后来,我们都长大成家了,条件也慢慢好了。母亲因为多年的操劳,一头乌黑的青丝早已变成了白雪,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小病不断。但从来不会动不动就喊我们回去,总是悄悄地在家里熬药,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看看。家里不管是谁的生日,也不管你回不回来吃,她都要过来弄一桌子的饭菜摆好,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母亲姓曾,叫小梅,梅花的梅。
关于梅花的文章6:鸳侣合欢万千情
文/君兰--杨公子
春风暗度,梅花绽放,喜气盈门,祥云笼罩天地间,我们又迎来爱情最灿烂的春天。璧人钰,。我的生命中铺满你的爱,我的世界里处处开满春色。我们鸳鸯成双对,满屋里都荡漾着幸福的滋味。身心如蝶双双飞,笑泪诗画万千回,夫妻濡爱共陶醉,一家人吮吸着甜蜜的滋味。我与你拥恋忘却天上人间,日升月落炽情倍,此生此世相依偎,尽情享受着相融欢爱的滋味。
新年到来,璀璨的烟火燃烧,深入天宇绽放,分明是我们的浓情渲染得天空一片灿烂。在这喜庆的时光里,华堂高烛照,香帘卷温馨,我们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了柔情似水的温暖,充满了激情欲仙的缠绵韵符。趁着这青葱岁月,良辰吉日,让我们欢爱相融,佳人美景,伴侣叠舞,在如诗如画里,日子如酒,任它醉了你和我。我们鸳鸯合欢,一起成了这诗画中央最美的主角,在大自然万千物华的欢呼与朝贺中,演绎着最甜蜜浪漫的生活情节。
有你陪伴着,我的天空多么蔚蓝,大地多么灿烂。我的生活中洇透了你的炽恋,时光处处都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多么温馨惬意。我陶醉在久别胜新婚的时光里,看柔和浪漫的烛光映着你迷人的笑脸,看红酒荡漾着你微醉红晕的容颜,让一曲曲缠缠绵绵的欢爱乐曲绕着你的耳边,我拥着你欢歌吟唱着良辰美景花月圆,让爱恋从相拥的肌体细胞沁入,美美地去拨动我们叠合的心弦。
拥钰感怀,深情似海。去年,你工作的压力,让我尤为心疼,今年,我要你日夜展开轻松快乐的笑颜。去年,你生活的艰辛与疲惫,我多想用尽一切爱恋来拂去,今年,我要你酥爽逸乐,换上青春洒脱最张扬的神气。去年,你那些泪水,湿透了我的大地,今年,我要你带上最灿烂的微笑,快乐舞动在你的花季。去年,我们的离别让天地都雨雪霏霏,今年,我要与你团团圆圆,让我们的日子里,青春陪伴舐蜜甜。
仙境一日共,俗世胜几年。我在佳期一翅间,接连飞去又飞回。我的眼里,脑海里,满满的是你在我面前,无尽的温柔,把我紧紧缠绕。你的温暖犹在燃烧着我的春天。昨日,我们终于又合为一体,我与你在花好月圆中寸步不离,如在阆苑里缠绵悱恻。昨日我们在醒里梦里,分不清白天夜晚地相爱融欢。昨日我与你一家人其乐融融,醉在彼此的怀里。又涕泪千尺依依不忍别。
漫步梅花绽放间,红雪飞洒,和风送香气,春意荡漾不停歇。你的香息一直洇透在我怀中,你的笑声总是在我耳畔荡漾,萦绕于我的心灵里。春已融动,竹露滴清响,让我再与你依依携手拥坐在喜庆的画中央,揽你开窗卷帘卧香帐,让我与你再一次不分昼夜,融心合体,心跳一起融在仙籁激动的柔韵中央,欲仙叠飞穿越古今世纪的璀璨星云,享乐蓬灜不回还,一任甜蜜浴肝肠,忘了人间与天上。
对星光数炽恋,拥佳钰细思量,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有坎坷,更有充满鲜花与彩虹的辉煌,爱情果实的丰收,慰藉着我们的岁月,生命相融的未来,承载着夫妻共同飞翔的梦想,在新的岁月里终将化成我们又一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岁月经过我们爱情的打磨,在生命的契合中,变得如此璀璨与永恒。璧人钰,让我与你夫妻合欢,刚柔相济,完美结合,牵起一双手,生命相融,不离不弃,一起走向流光的深处。
旧岁静好,新岁更好,我期待着与你在春夏秋冬的花开花落中,一起继续实现我们夫妻永恒美丽的千场欢爱,把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演绎得精彩绝伦。一起把深情洇透我们的整个世界,一起把身心里无限的爱恋舒卷,铺满整个青葱岁月。在我温柔的眸光与你交合里,在你笑靥如花与我爱抚中,把最缠绵悱恻的情节演绎在我们的日子里,把年年岁岁的相濡以蜜写满于我们生活的芳笺上……
关于梅花的文章7:诗意梅花
文/张春波
“品若梅花香其骨,人如秋水玉其心。”我一直认为,倘若以花喻人,最好不过梅花了。
梅花的高风亮节,使文人雅士有了把酒品茗、吟诗作赋的雅兴。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就是从颂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中,表达了自己“不要人夸颜色好,留作香气满乾坤”的执著追求;而南宋的陈亮更是从梅花“欲报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铁骨中得到启迪,发出愿同天下有志之士一起共赴时艰,捐躯报国的强烈愿望。梅花的高尚情操已成一种永恒,她坚贞不屈的性格,曾鼓舞了无数奋斗者的勇气,而它那迎寒开放的英姿,也给人们展示了春天的希望,而这一点在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是吗?
说也奇怪,有时候读这些咏梅诗,人就有一种渐入画境的感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景致,这种情致,不是用眼睛就能感受出来吧,把几种简单的景揉合在一起:在一个有梅树的水边,梅枝盘虬横生,梅花开了,散出幽幽的花香,在黄昏之后的月色中,枝影倒映在水中,暗香一阵阵涌来,这种美到极致的美,雅到极致的雅,没有寒梅竞雪的敬佩,亦没有枝花满树的欣喜,便如邻家的姐姐,又或擦身而过的那一个倩影,在无法捕捉的一个瞬间,给你留下了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映记。这首诗,可能会难倒很多的画家,但对于作者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来说,他对梅花的热爱,又岂止是一种欣赏?林逋是“梅妻鹤子,潇洒一生”,据说他死后,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看了这么多咏梅诗词,我惟独看了这首,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毛泽东乐观豁达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像是一朵傲霜斗雪的梅花,寂寞而不孤独,幽香而不袭人,绽放而不张扬,静悄悄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待到山花烂漫的那一天,它只是在百花丛中微微一笑,丝毫没有一任群芳妒的清高与离群。人皆云:“文如其人”。正是因为毛泽东这种忘我与无我的乐观主义精神,才有了笔下这种超然的惊人之语。“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他在描写战场上绚丽的菊花,可后来看了其战友“马背书法家”——舒同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在描写战场上子弹壳里的硝烟。在他的笔下,连硝烟都是香的,都是美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品读了历代文人咏梅的诗词歌赋,也许你会感慨在寒风中绽放的梅花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神韵。其实,梅花本身就是一首诗,是一个诗化了的人物,在它固有的品格中,在它独立寒冬、傲然屹立冬雪的坚贞不渝的性格中,你难道感觉不出这是一个诗化了的伟大人物?
关于梅花的文章8:又闻梅花扑鼻香
文/刘昌谷
凛洌的寒风接连刮过几天后,银杏树上残存的树叶飘飘洒洒投入大地怀抱,给树下周边的土地盖上一层薄薄的金黄色被子。
忽闻淡淡幽香随风飘来,猜测是梅花开了,慢慢向栽有几株梅花的地方走去细看,依稀可见浅黄色的花朵缀在枝上,上面还有深绿色呈对生的叶子。有的正面向上,有的正面向下,纷繁杂乱,很不规则。叶脉分布明显,特别是背面草青色的叶脉更为突出。但也渐渐枯黄,轻轻触摸就会脱落,留下朵朵梅花静静开。
有资料记载,梅花是先开花后生叶,为何这枝上花还未完全怒放叶就慢慢枯黄脱落?难道是梅花品种经过改良得到优化吗?况且枝上的梅花绽放也参差不齐。有的已怒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就其花骨朵也有差异。有的慢慢裂开紧裹的花瓣成为含苞怒放的先兆。有的还像一个个紧握的小拳头,更有的小得有如裁缝做中式衣服拴成的小纽扣,大有不到腊月花不开的派头。
梅花的生长力、繁殖力非常顽强,哪怕枝条被吹掉,第二年仍然会长出新枝,到寒冬依旧花枝招展。
我那几株梅花,就种植在土边的空地。虽枝条繁茂,但经常受到野生植物藤蔓的骚扰。这种野生植物繁殖力、生长力顽强得惊人,不知它靠什么繁衍,到处都是,很难除净。它更是一种对树木危害极大善于攀爬的藤蔓植物,凡是攀爬上树就恣意生长。一是它的根须吸收树皮的养料、水分;二是把树包裹得严严实实,让树缺乏水分,缺少日照慢慢枯死。
因此,我经常注意那几株梅花,发现有藤蔓往上攀爬就将其除掉,让梅花放心生长。
世界国花荟萃,英、美的玫瑰,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泰国的睡莲等。而梅花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品格向来为人尊崇。怒放时不如其它花朵大红大紫,喧嚣烦躁,只是暗暗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令历代文人挥毫泼墨大加赞颂。宋代卢梅坡就雪白和梅香做过比较,暗暗赞扬梅花的幽香与高洁。他在《雪梅》一诗中写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有赞扬只因有傲霜斗雪的非凡品格,才迎来芳香。“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风乍起,又闻梅花扑鼻香。我得对它精心呵护,让它腊月更添香。
关于梅花的文章9:窗外的三角梅
文/魏应斌
三角梅花,篱栏处,姹紫嫣红。千万朵,喜迎春夏,艳装正浓。五月绽放赤如火,羞得绿叶藏其中。回眸望,路边赏花君,面更红。月半明,耀天穹,日轮回,归西东。看残阳如血……
初识三角梅是十五年前在大凉山的事了,做贼似的像一个没购票的乘客掖着藏着宝贝似的好歹把她弄回了家,印象中只要有-撮泥土,一丝温度,一缕阳光,一滴雨水,便能坚强地生长,飞速地漫延,勇敢地向窗外猛蹿。
我欣赏三角梅的气质,也羡慕、敬仰她面对各种艰难险境百折不挠的生存能力,更感慨她火一样的热情和坚贞不屈的气慨。
当许多植物还在冬眠的时候,三角梅却已在春寒料峭的风雨中探寻……
她似树、似藤、似花,犹如一个鲜活的生命阳光般地努力向上,追寻着季节的变换,体验着春夏秋冬的冷暖。春雨浸润大地之时,她的树干枝丫情切切、意浓浓地吐出嫩绿、紫红的新芽,在一片片、一簇簇、一层层枝翠梢绿的叶子上,每一张新叶与枝径交汇处便生长出三五簇花蕾,绽放出朵朵鲜艳、腼腆、撒欢的花瓣,花与叶爬满每一根旧枝新梢,微风中,花蕾似一团团火焰、一暮暮红日、一片片晚霞,傲立枝头,贴满叶面,爬满树冠,形成了繁花似锦的红色海洋。清风徐来,一朵朵、一束束、一串串呈鲜红色、朱红色、紫红色、橙红色、绛紫色、橙黄色、乳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春光里,她袅娜多姿,娇媚典雅,或载歌载舞、或亭亭玉立、或舞姿翩翩……让人沉醉、感叹、赞赏而浮想联翩。
爱了就这样子爱了,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她的情,几过滥情。因铺张而显单纯,因放浪而显率真,因霸气而显自信,因执拗而显强韧,因无度而显倾城。美的太浓、太烈,太过不懂节制、不懂矫情、不懂矜持、不懂羞怯,美的不懂美。美的颠覆常人的审美。
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胁杜鹃、三角花、叶子梅、纸花、紫茉莉是她诱惑世人的芳名,有人比喻为“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她四季皆有旺盛的新枝嫩叶繁生,遗憾的是开花无果,想来总是一种残缺。
她可以开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开在富丽堂皇的山庄,开在山青水秀的小区、森林;也能开在墙头、路边、荒山、野角和寒酸简陋的农家小院。似乎总是少了腊梅的孤傲,缺了幽兰的素雅!在喧嚷的溪水旁,在荒芜凄凉的大山里,在寂寞孤独的悬崖峭壁上,在冷清幽静的泉水边,随处可睹她的容颜芬芳。但终归逃不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宿命!她那一种含蓄到情满而不愿表达,欲笑又止的不胜娇羞,一层一层地开,一层一层地落,反让人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了。
曾几何时,她已淡出我心灵的窗户!她看似不拘小节,气度超凡脱俗。其实我欣赏三角梅,不是因她花朵的耀眼,不论何时何地何情都摇曳生姿,招蜂引蝶,而是钦佩是她与世无争,淡泊世尘,默默无闻低调入世的精神。
忽然觉得她有些中看不中用,风景再好也是别人看的,还不如栽点葱葱蒜苗儿实在,再不济也可一饱口腹之欲,还是让她开在自己的境界里罢!不问今夕何夕,四季全可忽略不计,尽管地开,放情地开,无所顾忌地开,肆无忌惮地开。无所畏惧地开。就这样开了,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一个早上,心情酸溜溜地听到邻居肆意赞美,感觉一切的辛酸都白费了,好像栽在阳台是专为别人欣赏似的,总有哪天干出那焚琴煮鹤的俗事来!
理想中的三角梅其实是极好的好女人,正如谢宜兴在诗中写道:“你没有国色天香,但美得恰到好处/花开花落,只做孩子眼中最好的母亲/丈夫心中最爱的妻子/小小的花瓣就像小小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是花期。”
三角梅,静静地开吧!
关于梅花的文章10:卷帘无事看梅花
文/曹可凡
乙未深秋,与林志玲闲聊,偶然得知其公司驻沪办事处所在地正是朱屺瞻先生长乐路上的旧居,不由得勾起与屺老交往的许多陈年往事。
在海派画坛,和屺老接触算不得很多。印象里,他是一位纯朴率真,恂恂慈仁的长者,虽百岁有余,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无穷活力和朝气,尤其胸前飘拂的银髯更平添几分飘逸的仙气。难怪有人戏言,见到屺老,令人想起“栩栩然蝴蝶也”的庄周,或“悠悠见南山”的陶潜。
屺老早年钻研国画艺术,后又两度东渡扶桑研习西洋绘画,故其腕底便流淌出东方文化的醇厚静谧与欧洲艺术的热烈奔放。读屺老之画,既能隐约瞥见青藤、八大、缶庐之身影,亦能依稀感受梵·高、塞尚、马蒂斯之神韵,却又分明独具自身面貌。
屺老一生虚怀若谷,坦荡豁达,尤好交朋友,视友情为生命。抗战期间,齐白石蛰居成都,闭门谢客,并自书“白石已死”丧牌挂于门上,以拒敌寇威胁利诱。屺瞻先生在千里之外闻讯,唯恐老友有衣食匮乏之虞,便由“荣宝斋”敦请白石老人刻印,足给润笔,保证白石老人基本生活。他们还频频鱼雁往来,倾吐胸中块垒,以“民族气节”自勉,相互激励。白石老人对此心存感激,并将屺瞻先生引为平生五大知己之一。白石先生曾于屺瞻先生《六十白石印轩图卷》记述此段友情:“人生在世不能立功立德,即雕虫小技亦可为。虽欲为则易,工则难,识者无难得也。予刻印六十年,幸浮名扬在世,誉之者故多,未有如朱屺瞻,既以六十白石印自呼为号,又以六十白石印名其轩,自画其轩为图。良工苦心,竟成长卷,索予题记,欲使白石附此卷而传耶?白石虽天下多知人,何若朱君之厚我也,遂跋数语……”后来,白石老人又为屺瞻先生作《梅花草堂图》里题诗一首:“白茅盖屋初飞雪,青铁为枝正放葩;如此草堂如此福,卷帘无事看梅花。”
直至晚年,屺老交游仍十分广泛,画坛老友展览,只要健康允许,均欣然前往。在某次画展开幕冷餐会上,一女服务员不慎跌倒,托盘上十数杯饮料一股脑儿全倾倒在屺老的身上,玻璃杯也被砸得粉碎。姑娘自知闯下大祸,吓得目瞪口呆,双眼噙满泪水。而屺老非但不恼,反倒侧身安慰小女孩:“呒没关系格,侬勿要吓,我今朝赛过豁个浴(即:洗澡)。”一番话立刻消除紧张气氛,女服务员破涕为笑。从这一小事可见屺老为人之和善、宽容。
屺老步入百岁后,经程十发先生引荐,有幸数次步入“梅花草堂”聆听先生教诲。有一回,偕钢琴家孔祥东同访先生。即日,先生神采飞扬,指着窗边生机勃勃的一束菖蒲说:“菖蒲一年四季碧绿生青,让人眼目清亮。”随后,又饶有兴致聊起音乐与绘画辩证关系:“音乐要有节奏、旋律,画图要有线条、色彩、造型来表现画面的音乐感,两者相辅相成。”他还直言,当年正是聆听西贝柳斯音乐,才意识到画画也要表现音乐中那排山倒海之势,“所以,我决定要放,要无拘无束地在宣纸上挥洒,痛痛快快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那年,恰逢我三十而立,老人闻之便起身,慢慢踱到画桌前,神定气闲,以苍劲有力之笔墨绘就一幅《墨兰图》,并题:“贺可凡先生三十寿辰,屺瞻百岁又三。”意外获得先生墨宝,不禁诚惶诚恐。从屺老家出来,回味先生话语,朴素却又富含哲理,似悟出些许为人为艺真谛!
屺老当年学生潘玉良一度被人遗忘,电影《画魂》又使得这位饱受摧残的女画家重回公众视野。“画魂”二字便由先生亲笔题写。故而,潘玉良也常常成为闲聊话题。屺老告知,他和潘玉良当年常于同一画室作画。潘玉良笔下人物丰满挺拔,色彩讲究过渡,层次分明;而屺瞻先生笔触粗狂,色调浓重,造型夸张。潘玉良有时不免嘲笑老师之画太过丑陋。屺瞻一贯好好先生,只是报以微微一笑。但潘玉良从心底对屺瞻先生极为尊重,曾为先生精心制作一尊雕像。“可惜啊,那尊雕像,还有她送我的画,历经浩劫,如同我的‘梅花草堂’,早已荡然无存。”那时,屺老已百岁有三,记忆依然清晰。
一般而言,人至暮年,艺术敏感度自然偏于迟钝,但屺老却是例外,愈到晚年愈是神采飞扬,老而弥坚。先生平日作画时常以“瞎塌塌”、“白相相”自诩,这正表达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光明、欢乐的热切向往。屺老虽远行多年,但我仍仿佛看见他如同烂漫孩童一般,挥舞如椽之笔尽情游戏于彩墨之间,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