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散文

请欣赏家庭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家庭的散文1:家庭大扫除

文/郭佳欣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开始了大扫除,擦窗户,拖地,整理房间。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开展了岁末大扫除活动。

今天一早,我从睡梦中醒来,听见一声响!我充满了好奇,立马穿好衣服。打开我的卧室门,一股灰尘向我扑来。我问妈妈:“妈妈,家里为什么这么呛人呀?”妈妈说:“我在大扫除,你来帮我吧!”

听了妈妈的话,我开心极了,因为这将是我第一次在家里大扫除!我戴上口罩、手套,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刚开始,我觉得很新鲜,干起活来劲头十足,不放过一旮一旯。妈妈说:“宝贝,你用拖把把地拖一下。然后再拿工具把蜘蛛网扫一下。”妈妈话音刚落,我就飞快地行动起来。我拿起拖把就开始“上”拖“下”拖“左”拖“右”拖。终于我把地拖得亮光光的。然后,我看见妈妈在扫蜘蛛网,我就问妈妈:“妈妈,你扫蜘蛛网,那我扫什么呀?”妈妈说:“我把沙发已经挪开了,你就把那儿的垃圾扫一下,再拖一下就好了!”

可是没过一会,我的手又累又酸,有点不想干了。我甩了一下手,深深地吸一口气,回头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就强打起精神,对自己鼓起劲来:郭佳欣,加油,你能行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休息一会,我立刻又化身为“隐形人”,若隐若现的。家里终于打扫干净了!这真是一次有趣又辛劳的大扫除呀,不过我很开心!

家庭的散文2:书香家庭

文/樊丽萍

我的家,虽无文学上的造诣,却也喜收藏书籍,舞文弄墨。家居的布置,要留一间小小的书房,每人的床头,要有一个小小的书柜,里面放置自己喜爱的书籍。儿子的书多是科技类或小人书,我先生的书多是历史军事类,而我的则是小说与散文多一些。虽然各有所好,口味不同,却不管别人愿或不愿,我们都爱向家人灌输自己的所看所思,有时讲得精彩,倒也能激起对方的好奇之心,尝试一读,不偏爱的知识,无意中也会有所长进,亦是好事。

读书之外,兴之所至,我也会突发奇想,亲自动手创作。诗歌、散文,虽篇幅不长,但灵感忽至,倒也能写得语言华美,缥缈空灵。偶尔投稿,还能被报纸杂志主编看中,发表一二,自然喜不自胜。

我先生也有他的所好,毛笔字虽然还上不了墙,但那间书屋充满了他的墨香,字帖买了一本又一本,毛笔换了一根又一根,练字的纸也像那些大家成名前一样,随意地团成一团扔上一地,只有那块砚始终如一地待在桌子的一角,大概用得还算顺手。有时写到满意处,独自呆呆观望,然后发送微博,或让人现场评讲,定要得到口头嘉奖,才肯孩子般地心情舒畅。

这个习惯倒也值得称道,因为它首先影响了儿子。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熏陶,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对孩子的成长是影响巨大的。儿子喜欢纠缠爸爸,看到爸爸每天扎起架子比比画画,他也像模像样、一本正经地跟着练起毛笔字来。长此以往,不管能不能成就两个书法大家,至少能为孩子培养个有意义的兴趣爱好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也常常把我们引向远方,又在远方印证书的辉煌。旅行途中,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循着文字的记载去感受历史的沧桑,世事有轮回,岁月有考量。

茶香、书香、花香、墨香,纵然不是名贵极致的香气,也要在这方简陋狭小却暖意融融的书屋里氤氲开来,氤氲在每个人的手中,氤氲在每个人的心房。从此爱上书,爱上诗,不离不弃,长伴此生,成就一个真正的书香家庭。

家庭的散文3:豹的家庭意识

文/庞明昊

我来到帕加尔山顶,眺望半山腰。起初,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的魔鬼崖令人毛骨悚然。

忽然,一只全身金黄,双眼炯炯有神,后腿发达,毛色正宗的猎豹,正追赶着一头岩羊,急速飞奔过来。渐渐地,猎豹有些体力不支,与岩羊的距离拉大了。终于,猎豹支撑不住,停止了追赶,在原地休息了一会儿。瞬间,又像一只离弦的箭一般,飞奔而去,与岩羊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眼看就要追到岩羊了。这时,猎豹后腿一缩,然后用力一蹬,整个身体腾空而起。一个后空翻,迅速落地,头一歪、嘴一咬,用一个完美的空中噬喉结束了岩羊的生命。

猎豹不仅身手敏捷,还很有家庭意识。这只猎豹捕到食后并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叼起约150斤重的岩羊,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一个大山洞里。我十分好奇猎豹的这一行为,便换了个角度,使我能够清楚的看到山洞里的情况。只见,一只挺着大肚子的母金钱豹,正在洞口津津有味地享用着那头岩羊,而猎豹却守护在一旁,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显而易见,它们是一对夫妇。

这温情的一幕,令我十分感动,原来凶残的猎豹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丈夫和父亲。顿时,我对他竟有些肃然起敬了。

家庭的散文4:一场家庭风波

文/季语纯

今天我刚放学回到家就看见妈妈满脸阴云,一会儿爸爸也回来了,他怒火冲天,脸色很难看。不好,莫非……最好先别惹他们,于是我悄悄地回到了房间。哎!他们之间果然发生了“战争”。

经过我的一番“调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妈妈叫爸爸把它修理好,可是几天过去了爸爸都没有修好,他早已把这件事忘之脑后了。因此妈妈大骂了爸爸一顿。我想怎么才能让他们和好呢?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去找他们谈话,让他们明白各自的错误,这样他们就会和好如初了。

想完,我便先跑到爸爸跟前,对他说:“爸爸,妈妈是不对,因为一件小事就发这么大的火,把你骂成这样,可也是因为你先不对,妈妈已经告诉你好多次了,你也没把事情做好。你应该先向妈妈道歉。”爸爸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然后我又跑到妈妈身边,对她说:“妈妈,虽然爸爸犯了错误,但你不该发这么大脾气的,有什么事情你应该好好和他商量,这回你就饶了他吧,好不好?”我边说边对妈妈撒了个娇。“好吧。”妈妈被我缠得有点无奈地说道。经过我的这番努力,他们终于和好了,我们家又回到了和睦相处的模式。

我们的家就像湖水,每扔一粒石子都会有风波,但总会平息。

家庭的散文5:奔跑的羊儿

文/军中雨巷

她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父亲是位木匠,手艺在五里八村是出了名的,谁家置办桌凳家具都请他去,精湛的做工常常令主人赞不绝口,家住在广袤的平原上,养了一群羊,生性活泼好动的她遂成了羊倌,每天甩着皮鞭赶着羊奔跑在那片草地上,天上飘过几朵悠悠的白云,那份惬意与自在常常令她陶醉其中,那股子野性就是在那时练就的。

辛劳勤苦的一家,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平静的生活由于父亲的变化而激起了一层层的浪花,由于外出干活常常夜不归宿,后来母亲才知道他在外面赌博,还与其他女人私混,大吵大闹中,受伤的总是她和母亲。年幼的她从此对父亲产生了痛恨与埋怨,父亲对她还是一如既往,隔三差五从外面干活回来,总会给她带回许多果脯和糖果吃,而她总是一幅不以为然,童年的记忆伴随着她踏入了学校。

在学校内她是活跃分子,尤其喜爱体育,强项是跑步,只要她参加的比赛没有人能超过,短跑、长跑样样拿手。带着这份骄傲,她进入了体校接受专业而又系统的训练,成绩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省市级的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每次比赛完她总是先把好消息告诉母亲,父亲多半是通过母亲才得以知道。

后来在一次训练中,刚下完雨的跑道显得有些湿滑,在弯道加速时脚下一滑,摔在了地上,脸蹭着跑道滑到了一边,当她站起身时,发现眼前尤如黑夜般一片漆黑,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由于受外力撞击角膜形成瘢痕致失明,万念俱灰的她意味到自己这辈子将在黑暗在度过,一个花儿般的年纪,从此将变得一片黯淡,无边的落莫如疾风般划过她的心间,留下的是一缕缕刺痛的伤痕。

她太热爱奔跑了,就像小时候在草地上,甩着皮鞭赶着羊群疯跑一样,悠悠的白云自在飘在她的心头,自己也像只羊一样尽情地奔跑着,而现在她只有想象的份了,父亲知道后赶到了医院,看着病床上的她,心中焦急万分,他找到医生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医治,医生告诉他除非进行角膜移植,可一般人谁会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呢?

回家后他与老伴进行了商量,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无私的决定,把自己的角膜捐献给女儿,老伴一脸泪水地对他说,孩子她爹,你可要想清楚,以后你就是瞎子了。知道他要捐献角膜给自己后,显得异常平静,她仿佛看到了那缕希闪着希望的光芒,再次升腾在她的心头,两人被同时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当两人被推出手术室,当母亲慢慢拆掉她脸上缠着的绷带时,她的心中充满着欣喜当然也有感激,因为他的举动着实令她感动不已。

没多久,她又重返赛场了,明晰的赛道是那么地亲切,奔腾的激情使她信心焕发。后来她改练马拉松,并在多次的国际大赛中夺得冠军,强劲的实力使她成为奥运会的种子选手,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她用心地奔跑着,在你追我赶的势头中,如一只奔跑的羊儿,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对手,登上了最高领奖台,看着自己脖子上金灿灿的奖牌,心中充满着对教练的感恩,还有对母亲及他的想念。

一堆的庆功宴及采访,使她疲于应付,直到接到母亲的电话,她才猛然意味到,该回家了,那个电话是母亲打来的,说父亲走了,心脏病突发,她有些悲伤,因为原本打算这次比赛完就回去和他好好聊聊的,因为自己他失去了后半身的光明。

她推掉了所有的活动,坐着飞机回到了家,看着他静静地躺在那儿像睡着了似的,突然间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母亲一把将她揽入怀中,向她诉说了一个令她惊讶的秘密,原来他不是自己的亲爹,因为他的恶习一直都没娶上媳妇,丧夫不久的母亲,带着不满两岁的她,改嫁到了他家,那一刻她心中所有的怨恨都消散了,泣不成声。

家庭的散文6:家长的身影也是家风

文/丁梦然

和许多家庭一样,我家每天也在传递着爱和感动。

记得小时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总为吃饱穿暖奔波,爷爷在集市的食品厂,奶奶做饭洗衣,爸爸妈妈整天在生产队干活,从没有陪我们孩子的时间。那个时代,孩子最大的奢侈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丰盛的美食,穿上美丽的新衣,享受到父母的陪伴。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奶奶每天三顿想方设法给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爷爷和爸爸蒸个鸡蛋,烧点儿好吃的。那时,家里好吃的,都留给家里的男人和劳动力吃,孩子只能分尝一点点。我们很不理解,也很想吃,甚至想“偷吃”,但奶奶见了,总说“那是留给爷爷与爸爸的,爷爷爸爸病了,你们就什么都没的吃”。不像现在,什么吃的、玩的先“孩子”,后“大人”。这让我明白了“先大人、后小孩”的尊老家风。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也非常孝顺,爸爸晚上一有空就陪奶奶说话,妈妈每天最后吃饭,从未与奶奶争执过,大事小事都由奶奶作主……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总见他们忙碌和谐的身影。所以,他们的影子对我影响最大。

到我们这一代,对孩子也是言传身教。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我们也看书写作或做家务忙碌,从没不良嗜好或生活习惯,告诉孩子做好人,做好事。每当家里吃一些好吃的,都叫孩子先分给奶奶,到哪里都叫孩子喊上奶奶。孩子对奶奶与我们非常尊敬与民主,什么都懂得分享。

我传承了父母的影子,也希望我的影子影响儿子的身影。因为家庭的和谐,社会的文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女儿、儿媳、母亲,我的每一个举动,都影响家里的人。家里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与家长密不可分。

良好的家风就像一棵大树,子孙都在它的荫蔽下振兴家族,利国利民。

家庭的散文7:家在那里

文/张永生

年,对于每个中国家庭的意义非同寻常。对年轻人来说,年是个小憩的驿站;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讲,年是全家人其乐融融地一起贴对联,吃年夜饭。在团圆的那一刻我们才发现,其实真正牵肠挂肚的,只是对家以及家人那份萦绕在心割舍不断的惦念。

如果说年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变化交替的一座界碑,那么家就是365里长路走到尽头时的一个驿站。回家过年,是游子永远也摆脱不了的一种宿命。回家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意浓浓的氛围,对于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而言,能够回家过年,应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似乎那个遥远或并不遥远的故乡始终飘动着一根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丝线,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漂洋过海,不管是腰缠万贯,还是行囊空瘪,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刻充满魔力地串起游子的无限思恋,牵引着我们义无返顾地加入流动的人潮,携妻拥儿踏上回家的旅途。

窗外回荡着噼啪作响的鞭炮,屋里飘逸着醇厚浓郁的酒香,话语间流淌着嘘寒问暖的温馨。我想,人世间最幸福的情景莫过于此。那一刻,即使你有说不完的艰辛,酒杯里也斟满了幸福;那一刻,即使你有着道不尽的疲惫,笑容里也写满了轻松;那一刻,即使你有着解不开的忧愁,心田里也流淌着温暖。于是,孤独漂泊的寂寞便算不了寂寞,长途跋涉的奔波也称不上奔波,常年劳顿的苦难更谈不上苦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尽情地说着、喝着、笑着、闹着,实在是其乐融

融。而每当此时,浓郁的亲情常常使我们把持不住而一醉方休。母亲尽管不住地埋怨,但她心中更多地洋溢着幸福的满足。父亲边畅快地抿酒边慈祥地微笑,花白的头发和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都绽放着喜悦和满足。是啊,此时此刻能够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无比的呢?

回家过年,一旦回到了那个环境、那个氛围,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都能不由自主地勾起无限的思绪。那个氛围就像有着一种魔力一般,让人割舍不掉。这种不可思议、无法触摸的矛盾心态,悟之再三才幡然醒悟,原来,之所以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是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父母,父母在哪家在哪儿;是因为那里有自己曾经的生活痕迹,以及永远也抹不去的岁月烙痕……

家庭的散文8:家庭是港湾

文/吴长青

每年的中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家乡,作为一个游子,我一直把家看作是我停留的港湾。

常年在外奔波打拼,身心都很疲惫,可是每次节假日回家却倍感激动,那种浑身充满活力的感觉很让人满足,就像远洋的船舶回到了港湾里休整过一般。

身在他乡过中秋,我必做一件事:明朗的夜空下,我面朝着家乡的方向仰望那圆圆的月亮,脑海里浮现一个个家人亲切的脸庞。这一举动渐渐成为一个习惯,年年如此。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的,好似一个白玉盘挂在深邃的夜空里,感觉很亲切。只要在家里过中秋,母亲必定要在院子里摆上一个大圆桌,我们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在那摆满佳肴的桌子前,在银辉里谈笑着边吃边聊。年近九旬的爷爷端坐在正中,父亲和我分坐两边,弟妹们带着孩子随便坐。这时,最忙的是母亲,她既要照顾我们又要做我们喜欢吃的锅饼。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母亲制作的夹有白糖或红糖馅的圆锅饼。刚出锅的饼子虽然很烫手,但是我双手交换地捧着,一口气能吃上两三个,炙热的感觉不只在手上,更在心里。

和家人相聚三五日,假期即将结束,我们就要动身返程了。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爱吃的零食让我们带上。记得去年中秋,我们返回的那天早晨,正在收拾物品,父亲过来说,母亲凌晨3点多就起床煮羊肉、一个人开始包饺子,现在做好了,让我们吃点再去赶车。我听后心里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很感动,也不忍去吃。妻子和孩子去吃了一些,我则和父亲把行李装车。等妻子和孩子吃完回来,父亲骑上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们一家在晨曦中往车站赶去,在回来的车上我的心情还在荡漾。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聚的时刻,很多人都在这一天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而我因为远离家乡打工,所以和家人团聚变得很奢侈。

面对家乡的方向,我再次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句来……

远近都是爱,家庭是港湾。圆圆的明月啊,你总是那么皎洁和圆润;遥远的家乡啊,你总是那么令我思念和神往!

家庭的散文9:姑嫂

文/Redrainst

礼仪即尊重,家庭礼仪里的姑嫂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一般说,小姑子和嫂子的关系是家庭矛盾的“热点”,许多矛盾都由此产生。俗话说:“小姑贤,婆媳亲;小姑不贤乱了心”,正是这个道理。小姑子第一次见嫂子,多多少少会带些审势察阅的眼色,嫂子们第一次见小姑子,忐忑不安更甚。可以想象,在这个刚入主的陌生家庭中,只有小姑最了解家人了解周边的一切,作为刚过门的媳妇,也只有这尚未出嫁的小姑才能帮她了解一切,女人们都是抱着好好过日子的想法嫁到婆家,姑嫂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利益冲突,她们同属女性,同在一张桌上吃饭,与同一个男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们的这种关系不同于婆媳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妯娌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姊妹之间的关系,姊妹同胞,毕竟还有血缘相连、裙裾相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是一种短暂而亲密的朋友关系(待到小姑出嫁后,这种密友的关系往往也要淡化,变成了一种亲戚关系),等到嫂子有了小孩,嫂子的小姑成了孩子的姑姑。这时,嫂子把更多的爱给了孩子,小姑也开始从嫂子的孩子身上寻觅未来自己孩子的影子,并渐渐地培养了母性。于是,孩子便有了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姑姑。从妈妈身上得到的是慈爱外加些许严厉,而从姑姑身上得到的除了亲昵关系还有一种较为平等的姐弟或姐妹情怀,尽管小姑已是母辈的人。姑嫂关系是一种边缘的亲情关系,它就像一朵悄然淀放的悬崖菊,开在我们心间的一角,清新而芬芳。

姑嫂相处要相互尊重 姑嫂心理要平衡,小姑子和嫂子同是女性,都具有女性的特点,但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因此构成姑嫂关系后,都应保持平和心态,以适应大家庭的生活。真心实意帮助克服困难。嫂子要充分理解小姑子的个性特点是自己未到这个家之前形成的,不能在一日间改变,因而对其任性、偏执的行为和言语要谅解,千万不可针锋相对,非争个高下不可。小姑不能因嫂子…家里多个人口有忐忑,。哪怕你性子再高冷,脾气再爆烈,这个时候也要收敛一下小任性。

在家庭生活中,小姑在家中上连父母,旁连兄长,有一种特殊地位和由于这种地位而产生的特殊作用,有时同样的一句话出在小姑口中,会使婆婆笑,而出在媳妇口中,会使婆婆恼,在许多问题上小姑也要处处从家庭的和睦、团结出发,体谅嫂子的处境,如果家庭关系中发生了矛盾,要起好作用,起“补充”作用,而不要起“拆台”的作用,做妹妹的不能把嫂子当做外人来对待,不能因嫂子是外姓人而歧视或不信任;在父母及哥哥面前多说嫂子好话,而不要搬弄是非。当母亲与嫂子发生矛盾时,要多劝母亲,啥事都要和妈妈咬耳朵,这样不利于家庭的团结;不要火上浇油,更不可挑拨离间,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小姑子,不太懂人情世故。家庭矛盾由此全面开战,做嫂子的也不能太计较什么,首先自己是嫂子,本来就应该让着妹妹,无论是太客气或太随便都不好。

姑嫂关系比婆媳关系更容易处理,因为小姑子和嫂子的年龄差距不是太大,共同语言也有很多,如果不方便聊家事的话就找一些其他话题来聊,相处久了之后就会发现两个人可以建立起真正的感情。但是姑嫂又不同于真正的亲姐妹,亲姐妹打架吵架之后还是姐妹,这种血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姑嫂之间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太直白的话很容易产生裂痕,有时候真的不得已拒绝她的请求,也一定要说明缘由,并且事后找机会弥补一下,一家人相处比较忌讳华而不实的套话,如果嫂子没空带孩子的话就要帮她带,有什么需要,要不吝啬的起到帮衬的作用,这样更能增进两个人的感情。我的嫂子虽然普通但对我挺好,三言两语无法表达我对她的敬意,只能简单的表达一句,有种小幸福,叫做有嫂子真好,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难寻;姑嫂不和家必败,公婆恼怒暗伤心;做人姑嫂要善良,家丑不可对外扬;姑嫂之间要礼让,且莫小事争短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