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文章

请欣赏中年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中年的文章1:关爱我千涓百流

文/余杏银

我幼年受苦,中年奔波,老年一般,一生平庸,可我非常有幸,拥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我大半辈子沐浴在母爱的温泉里,尽情地享受着。

她对我,大爱无垠。

母亲尽力地满足我的心愿。我很想读书,在父亲去世以后,她力排众议,让我继续求学;

我很想读大学,她宁肯自己多苦五六年,坚定地支持我报考高中;

我生怕有继父,她矢志守寡;

我发誓不参加工作不谈婚论嫁,她从不问我,没有半句唠叨;

我不愿做针线活,她“放任”我不管;

我不愿学裁缝,她“随波逐流”;

我晚上挤占她做活的油灯看书,她从不阻挡我;

我一有空就手不释卷,街上人笑我是书呆子,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同街伙伴来家相聚,她以礼相见,热情招待;

我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下棋打扑克,她忙得够呛,从不打断我;

我在扎堆的男生中穿梭,她从不担心我男女授受不亲;

我的终身大事我作主,她无异议。我决心毁掉娃娃亲,她不责怪我;母亲告诉我下坳二舅爷为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立马反对,她就转告二舅爷不操这个心了;王锦华叔叔为我介绍王介成,我同意,母亲连面也未见,她也同意。

……

母亲努力地为我释疑解惑。我考不成大学回乡生产,苦闷抑郁,她说我少做了十二年的农活,比街上的那些女伢强多了,现在也该出工生产了;

我看不到谋职的希望,她劝我顾好身体,耐心等待,总有如愿的那一天;

我与介成发生摩擦,她表扬女婿不错,教育我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在家中有时表现得有些强势,她开导我女将要把男将当人,外头人才尊重你;

我对饭后来客,重开炉灶,母亲受累,心里烦躁,母亲说只有这时人家才能会得着你,来的正是时候呢!

中年的文章2:女人中年不关机

文/郭利

周日跟女友在网上聊天,好久未见,聊得十分投机。无奈电话不断,一会儿是妈妈来电说点闲事,一会儿是我儿子的同学找他问作业。没办法只好连连抱歉。女友说,大周末的,你为何不关掉手机、拔掉电话线,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呢?我说我怎么能关机?我怎么敢关机?我是一天24小时开机呢。

她说你是多重要的人物啊,难道离开你,地球不转了?

我说我就是一个人到中年的女子,哪里是什么重要人物呢。但我的存在对于我的亲友来说,很重要,非常重要。他们当然都没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可是亲人朋友的小事也是我必须重视的。所以,我要时刻开机。

母亲已年过古稀,她常常想起某一件事就会立刻打电话给我,若是打不通,她不仅会失望,更会胡乱猜疑着急担心。并且亲人中,她只记得我的电话号码,我怎么敢关机?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有意外发生?

孩子白天在学校读书,我也是不敢关机。我是单亲妈妈,在老师那里登记的也是我的电话。当然,从小学到初中,除了他忘记带课本什么的打来电话让我送过去之外,老师从没找过我,他也没有过别的事情。可是,我必须为了那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的意外,手机始终放在身边,随时枕戈待命。

我在单位是中层领导,下属有事找别人常有找不到的时候,可打我的电话永远是一打即通,一通即接。当然还有领导,也保不准要随时找我布置工作。我不愿意他们因为打不通我的电话而失望。

我是人到中年的女人,我要做个好女儿、好妈妈、好教师,所以,我必须随时开机。我没有资格玩失踪,让别人找不到我。

每天晚上我都会认真检查手机的电池是否充足,并且在包内放着备用电池,绝不会让临时没电停机的现象发生。

人到中年的女人,在家中是家人的定海神针,在单位是领导下属的中流砥柱,都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不可以任性,不能够无所畏惧。一个电话连接着无数的爱与信任,一个电话传递着深厚的情谊与托付,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打通,会影响到那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的心情,所以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安逸,为了自己的不受打扰,去关机呢?

手机永远开着,时刻等待着那些有事或者无事的来电,接听那些有聊或者无聊的电话。为了亲人的安心,为了工作的通畅,为了朋友的信任,哪怕深夜被很多骚扰电话短信吵得睡不好,哪怕白天总被各种琐事纠缠,我也永远不关机。

中年的文章3:生活如果给你馈赠

文/陈丹燕

中年人的精神世界似乎是这样的:在食物上,只有粮食,没有点心;在杯里,只有清水,没有美酒;音乐中只有旋律,没有华彩;当你深呼吸时,只有空气,没有花香;当你读一篇小说时,只有故事,没有刻画。当然这样仍可活下去,但却乏味。在这乏味中,还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轻柔凉意,那是无所附着的悲哀。这样的精神世界,比年轻人复杂,黯淡,却更柔和与深远。

许多人都害怕面向生活给每个人准备好了的哀伤,那是一种轻柔的凉意,所以,到了中年,要格外有青春时的热闹才好,要是没有,便要制造,所以人到中年,许多人都新添了鲜艳的红衣裳。

其实,中年人的乏味里有着深远的文学意象:它好像一个倒映着天空的林中小湖一样,倒映出他的整个青春与对青春的追忆,青年与老年在这里集合,在这里商量如何完成这个人的一生:按照文学的立场,这样的凉意与悲哀,是生活意义深远的馈赠。

中年的文章4:感叹中年

深秋的花朵是最迷人的,那一园景色如诗如画。傍晚的落日是最精彩的,那一抹辉煌让人如痴如醉。然而,无论多么迷人的花朵,也挡不住秋风的横扫,最终凋谢。同样,无论怎么精彩的落日,也只不过是最后的辉煌,将被众山隐去。

中年是辉煌的,也是无奈的;中年是精彩的,也是凄凉的。中年的路,是一条寂寞而孤独的路,而且毫无退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前进。路上不仅没有花香鸟语,还随时有被尘土淹没的危险。

有人说中年人生是丰硕的人生,有很多优势:高雅的气质,迷人的风度,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实,青春的远去,岁月的流逝,责任的重托,留下来的是内心的深沉,容颜的变老,精力的衰减。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中年人的诸多苦衷?

如果说青年是一杯咖啡,老年是一碗茶的话,那么中年应该是一壶酒,而且是一壶纯正的高度酒。青年人以为自己手中把握着世界,当用梦想与激情去撞击世界时,得到的是破灭与失落。老年人已经没有了欲望,岁月的记忆中,是一生的悲喜与沉浮。而中年这壶酒没有咖啡的苦味,不像茶叶的清淡,它散发出馥郁的清香,又带有浓烈的辛辣。“少年情怀总是诗,中年情怀浓似酒”,醉过之后,是疼是痛,是酸是苦。

中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已经不属于自已,而是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既要做青年的楷模,又要做孩子的榜样;既要做妻子的肩膀,又要做父母的靠山。总之,中年必须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不屈不挠的伟丈夫。

中年是成熟的,但那些成熟是用责任换来的,而这责任,常常浸泡在汗水与泪水之中。中年,少了份浪漫,多了份理智,说话要掂一掂份量,做事要思前想后。很多时候,以为自己成功地横渡了一片海洋,但当站住脚后,竟然发现自己又站在另一个海岸线上,永远到达不了彼岸。而在众多人眼中的高大形象,只不过是万林丛中的一棵小树。

人到中年,抬眼望去,前途依然渺茫,道路依然曲折,到处布满坎坷与荆棘,但却必须迈开脚步,奋力前行,片刻也不能停顿。

中年,已经失去挥霍时光的权利,想象的空间也变得狭隘。因为经历了太多沧海桑田,看过了太多悲欢离合,整个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贷款购房、孩子就学、父母病体、失业下岗、婚姻红灯,每一样都是未知数,每一样都不可预测,随时有变迁的可能与危险。加之夫妻难以沟通,亲友逐渐疏远,内心伤痛不断加重,体能的衰退而力不从心。那些英年早逝者,正是在事业挑战与生存环境的压力下,常常受到怅然与失望的困扰,导致积劳成疾,一命呜呼。

中年是疲惫的,社会、家庭的压力使其难以歇息,即使想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也是很奢侈的。因为中年人不再有童心的天真,年少的轻狂,青春的豪情。如果说中年人有梦,还不如说是看到了现实与自己固有的执着,虽然渴望与向往的情怀没有停止,但就像一架负重的老牛车,步履艰难。

前尘往事,过眼烟云,如梦如幻。中年,犹如一匹野狼漫步在荒原上,孤独的影子和沉重的脚步,只有夜色才能掩饰。人生苦短,岁月几何?当如银白丝悄悄爬上了头顶,当皱纹轻轻停留在了眼角,突然回首往事,生命中存留的所有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幅褪色的纸画。

中年,生命的模式已经被无情地固定,而在艰难的跋涉中,面对那些随时可能来临的暴风骤雨,还必须用尽心力去应对

当皱纹轻轻停留在了眼角,突然回首往事,生命中存留的所有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幅褪色的纸画 ……

中年的文章5:上有老下有小才是福

文/积雪草

中年人生满是倦怠,上有老人要奉养,下有幼子要眷顾,事业需要尽力,心理需要调整,人生处于爬坡吃力阶段,因此,很多人把人到中年的阶段看成灰色阶段。清人编撰的《增广贤文》里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意思是说,人到中年,干什么都晚了。这种调调未免太过悲观和伤感,还是曹操说得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家都老了,尚且有如此胸怀,人到中年不过是毛毛雨了,离老还早着呢,干什么都不晚。

去医院偶遇一旧友,其老父生病,他在医院里陪护,已经三个晚上没有睡了,偏偏上中学的女儿又早恋。老师已经打电话来通告了,说是成绩烂得一塌糊涂,这真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的眉头纠结在一起,满满都是浓郁得化解不开的心事儿,一张嘴,抱怨便不由自主地从嘴里飞出来。他看着我说:“你说我爸这老头儿,不好好在家里待着,看看书、读读报,偏偏和一帮老头儿去爬山,结果摔倒了,骨折了,这下好了,不能动了,什么事情都要我侍候着,一点都不知道体谅我,我的工作有多忙?!还有我那宝贝女儿,天天关注发型,天天忙着换衣服,我就知道事情不大妙,这不,搞出了早恋的动静。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这日子还怎么过啊?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吃力,钱包吃紧,还来给我添堵,怎么没有一个人为我想想?”

我笑了,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吃力钱包吃紧,虽说有点心力憔悴,但仍然不失为幸福时光。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人到中年,已无父母可以奉养。又有多少人人到中年,成了失独家庭?父母在,可以承欢膝下。儿女在,可以享受天伦。好好珍惜这一段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光,别等到若干年后,父母离去,儿女婚嫁,你一个人守在空空落落的大房子,孤独地与时光为伍,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的不知道惜福,到那时,为时晚矣。

我的话大概触动了他,走出去很远,回头看他,他仍然站在那里发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种幸福,虽做不到像古人那样晨昏定省,但是隔三岔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小聚一下,还是不难做到的。不管工作多忙,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和孩子交流交流,关心一下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一个人存活在世上的责任,更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奋斗的养分来源。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人生的希望和动力,工作时、发呆时、遇到困难时,想想他们,心中就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中年的文章6:普通人的生活

文/mona

听到有一位中年男人这样描述过他的生活:早上5点40起床(因为年纪大了睡不着了),然后出去溜狗,回来洗漱完毕,准备早饭,吃完早饭,7点半就骑着电驴去上班了。上班到得很早,先搞下卫生,然后打开电脑,看看新闻什么的,再逛一下,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中午吃完饭,休息一下,下午一晃到个三四点钟就准备回家了。回到家里,先顺路去菜场买菜,回家就开始准备晚饭,一般到晚上5点半就可以开饭了。晚饭吃完,看看电视,一晃就到上床时间了。

之所以这样详细地描述他的一天,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过来了。除了上班的内容不同,作息时间稍有不同,但凡是个上班族,基本上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单位和家二点一线来运转的,到了节假日,就策划着出去旅游,远的出国,近的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在这日复一日中,孩子慢慢长大了,从小学到了大学,或者工作,或者出国深造,然后就是成家立业。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慢慢地准备退休了。

这样的人生很安稳,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纠结不清,两个人共同养育孩子,共同一日三餐地活着,该上班上班,该旅游旅游,日子就这么平淡地溜过去了。

还有一些人,生活中有很多坎坷,比如工作一直不稳定,又或者结不了婚,或者离婚,又得要重新组织家庭,这些都是令人烦心的事;又或者孩子没有教育好,不走正路,长大成人了,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赚钱还要回来啃老,或者儿女一大堆,却都不肯孝敬老人,这些也是很平常的家务事;更坏的是遭遇意外不测,或者生大病,这更是打乱了生活的节奏,需要费很大力气去对付,如果能冶愈就幸运,怕的是花完了钱财也挽救不了生命,因此,俗话说,各家有本难念的经,看起来平平淡淡的日子背后,都有一个个的坎要过去,能顺顺利利夫妻和睦,身体健康地活到老也算是幸福的。

平淡的日子有些令人厌倦,因此有的人就喜欢折腾,工作换来换去,生活地点也换来换去,甚至爱人也换来换去,以图个新鲜,当然,各人走各人的路,没有必要去非议,折腾的背后也多少有一些对生活的平淡的不甘,希望能打破这种平淡,给生活添点颜色,加点作料,使活起来更加有劲。

但绝大部分的人,特别是人到中年,是折腾不起来了,也没有精力去折腾了,像某位企业家75岁才开始创业,85岁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到了退休年龄,剩下的时间就基本上是在等着老,等着死,或者给儿女带第三代,或者搓搓麻将,就这样等到夕阳西下,最终落山。

所以有时候很羡慕一生精彩,能自如地

变换身份的人,能尝试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南极北检都跑遍,就差上火星了,能下海潜水,能上空跳伞,出国旅游就像串个门一样,能做很多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碰到的事,也能享受到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娱乐,这样的人生是很精彩,比起普通人单位到家二点一线的生活来说,的确充满了惊奇,充满了神奇。

但那也是需要条件的,一般人只能用工资维持普通的日常开销,没有能力赚大钱,也就没有办法去随心所欲地潇洒,有的人甚至为了生活所迫,就算不喜欢也不敢换工作,就怕一换工作,生活就没有了着落,所以能普遍人能由着自己性子生活的人,能折腾的人,也必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大部分的人,就如同上面所说的那位中年人,在日复一日中,度过此生。

中年的文章7:还教育以诗意

文/王淦生

当我步入中年,在应付完一天纷乱冗杂的工作后,总爱静坐于书房或是半躺在床上。每当这时,总是会想到自己的中小学时代,想到自己初登教坛的那些日子。尤其是在自己被紧张繁忙、压力山大的工作挤压得心力透支的时候,这种回忆常常像一张熨斗,缓缓地熨平了我疲惫而褶皱的身心。

总记得我读中学时放学路上的一个镜头——赤裸双脚,踩着松软的河滩,手捧一本泛黄的《水浒》,在夕阳的余晖和粼粼的波光中,与心目中的古代英雄作心灵的对话。物质生活的匮乏,让我的双脚有了接受大地抚摩的机会;文化生活的贫乏,使我仅剩下读书的乐趣。那时,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升学压力,没有西西弗斯滚动巨石般的作业的折磨,没有一天十几个小时各科老师的轮番轰炸,没有节假日漫无休止的补课……学生完全享受着一种从容恬淡的教育。奇怪的是,大家的成绩都还不错,能力也很强。“文革”之后恢复高考,那些抛开课本日久的“胡子兵”竟然都有上佳的表现,这些人毕业后更是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常常想起我大学毕业后呆过的那所乡村中学。那时,我们那些初登教坛的教头,课余时间总爱给孩子们读上几段文学期刊上的小说、散文;放学之后,常常拉上他们到操场踢球,给他们一遍遍讲解什么是越位、什么叫角球;逢年过节,总要带着孩子们赶排自编或是“临摹”来的文娱节目;平日里,总会收到不少家长让孩子捎来的五谷杂粮、瓜果菜蔬,寒暑假常常会有学生返校或教师家访,半为学习上的沟通,半为缓释师生间的思念……我总记得,那时学校的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家长之间,那种亲如家人般的情愫。那些学生虽说很少考入顶尖高校,成为尖端人才,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会以与生俱来的正直与善良,成为社会的脊梁。

反观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有多少学生不是上学、放学披星戴月,而能像歌里唱的“踏着夕阳归去”?有多少学生能够挣脱作业、试卷的桎梏,而自由地阅读、嬉戏?有多少学生和老师不是情绪对立、形同猫鼠,而能情同母子、亲如兄妹?有多少教师与家长不是一种赤裸裸的供求关系,而能互敬互谅、默契配合?归结到一句话:还有多少学校能够让师生享受到一种从容淡定的诗意的教育,而不是让他们在升学至上这一功利主义的旗帜下,承受着一轮又一轮的煎炒烹炸?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27岁即应蔡元培之邀,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被誉为“当代经济学家之父”的百岁老人陈翰笙接受了央视的专访。记者请他对北大说一句祝贺或者祝愿的话,他一直缄默不语。一旁有人提议:“您就说希望北大越办越好!”陈老继续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郑重地说:“我希望北大办得跟从前一样好!”这声“祝愿”,也许会令那些陶醉于眼下的教育现状的“知足常乐派”人士大跌眼镜。

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急风暴雨般的荡涤;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感化,不是强权高压下的灌输;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不是千人一面的雕琢;是从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诸方面去提升学生的素质,不是打造一架架冰冷的“考试机器”……唯其如此,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教育。急功近利,只能让我们与教育的诗意背道而驰。

中年的文章8:从未走远

文/璎珞

已近中年,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

和父母,兄弟姐妹们更是聚少离多了。

正是梅雨季节,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坐在房间里,望着远方,莫名的思绪就会像绢丝一样,慢慢飘来,蒙盖的不仅是脸颊,还有脑海中沉淀下来的回忆。

童年真好,无忧无虑,可以肆无忌惮的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我们玩着现在孩子们不曾熟悉的游戏,感受着现在孩子们永远不解的自然纯情。那时候,山野大地,到处印画了我们童真的步伐,回荡着我们清脆嘹亮的笑语。

我喜欢野花,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我和伙伴们见到的最清新的野花是那种五六个花瓣的紫色小花,花朵不大不小,整整齐齐的叠生在杆径上,这种花不是小碎花,也不是大朵的花,让人看得清晰,拿得稳妥。清香四溢,摘几只握在手中,芬芳淡雅。依稀记得,这种花长势最旺的地方,就是我中学后面的松山,在火车道两旁的峭壁上,它们花朵清晰,分布均匀,单薄又不失厚重。远远望去,一小片一小片的紫色把微耸的坡壁点缀得浓情娴雅。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放学之后经常去采摘,然后回家放在有水的罐头瓶里,闻着它的清香,做着功课,它伴我走过了青涩的岁月。唯一遗憾的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是妄加给它冠了个与之不符的俗气名称:小紫花。

现在,我扳手细算,从我中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花了。不知是不是我们当时的采摘,让它频临灭绝抑或人工开发土地的原因,把那些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都弄得消失殆尽了。

那年,和爱人去市场选窗帘,走了好久,看了好多,都没有太过喜欢的,就在末尾几家的一家里,我突然被一个紫色花样的纱帘吸引住了,那上面的花朵让我立刻想到了童年的小紫花,虽然花型相差甚远,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个窗帘。总以为童年的很多事物都已经渐行渐远,谁知,在某一巧合的情境中都会勾起回忆,就像小紫花,它清晰的姿态在我的脑海中从未走远。

成年后,生活在另一城市,远离了父母,亲人,朋友。繁忙的工作充次着每一天,只有在闲暇之余才会让自己静静的想起每一张远隔千山的却依旧熟悉的脸庞。每当这时,都会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回味着童年的乐趣,少年的青涩,青年的拼搏。想着年幼的死党现在各分东西,可曾经共许的盟约还飘荡在脑海里。像萧瑟的落叶一样散落满地。小丹曾经拽着我的手说:“颖,不管将来怎样,我们都在哪里,我们都不要没有各自的消息,我们的心永远不分离。”黄鹤去廊坊读书,临走之前也和我立约为盟:“颖,我们现在努力拼搏,走到哪里都不失去联系,我们不到二十八,都不要结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纯真的幼稚情感,都会不知不觉的流下思念的泪水。我和我的伙伴为了成长,都远赴他乡,相隔万里,可微信里的关注和电话里的关心,把成年的天空点缀成了紫色的花图。

前一段,小丹休息,辗转了几次车来到我这里,相聚那一刻,无尽的语言都不能代替心底的真情。在我家的大床上,我俩没有了睡意,聊着很多经久的话题,我们不时地偷笑,不时地嬉戏,好像童年的一切都尽在眼底。她说:“颖,知道吗?说不清是什么,好像你一直在我身边,从未走远。”我没有言语,却在心底回应她说,是真挚,是真心,是真情……

从未走远

生活中一些难以两全的人和事总在让我们焦头烂额,在纠结和苦闷的开闸处,总有一股股的激流想直泻而出,它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恬静宁淡,为人生的牵绊静索其然,金钱,权势,物欲横流的当下,真情永远是无懈可击的美玉,在世界的上空熠熠生辉。

生活,不管怎样,美好,从未走远……

已近中年,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

和父母,兄弟姐妹们更是聚少离多了。

正是梅雨季节,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坐在房间里,望着远方,莫名的思绪就会像绢丝一样,慢慢飘来,蒙盖的不仅是脸颊,还有脑海中沉淀下来的回忆。

童年真好,无忧无虑,可以肆无忌惮的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我们玩着现在孩子们不曾熟悉的游戏,感受着现在孩子们永远不解的自然纯情。那时候,山野大地,到处印画了我们童真的步伐,回荡着我们清脆嘹亮的笑语。

我喜欢野花,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我和伙伴们见到的最清新的野花是那种五六个花瓣的紫色小花,花朵不大不小,整整齐齐的叠生在杆径上,这种花不是小碎花,也不是大朵的花,让人看得清晰,拿得稳妥。清香四溢,摘几只握在手中,芬芳淡雅。依稀记得,这种花长势最旺的地方,就是我中学后面的松山,在火车道两旁的峭壁上,它们花朵清晰,分布均匀,单薄又不失厚重。远远望去,一小片一小片的紫色把微耸的坡壁点缀得浓情娴雅。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放学之后经常去采摘,然后回家放在有水的罐头瓶里,闻着它的清香,做着功课,它伴我走过了青涩的岁月。唯一遗憾的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是妄加给它冠了个与之不符的俗气名称:小紫花。

现在,我扳手细算,从我中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花了。不知是不是我们当时的采摘,让它频临灭绝抑或人工开发土地的原因,把那些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都弄得消失殆尽了。

那年,和爱人去市场选窗帘,走了好久,看了好多,都没有太过喜欢的,就在末尾几家的一家里,我突然被一个紫色花样的纱帘吸引住了,那上面的花朵让我立刻想到了童年的小紫花,虽然花型相差甚远,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个窗帘。总以为童年的很多事物都已经渐行渐远,谁知,在某一巧合的情境中都会勾起回忆,就像小紫花,它清晰的姿态在我的脑海中从未走远。

成年后,生活在另一城市,远离了父母,亲人,朋友。繁忙的工作充次着每一天,只有在闲暇之余才会让自己静静的想起每一张远隔千山的却依旧熟悉的脸庞。每当这时,都会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回味着童年的乐趣,少年的青涩,青年的拼搏。想着年幼的死党现在各分东西,可曾经共许的盟约还飘荡在脑海里。像萧瑟的落叶一样散落满地。小丹曾经拽着我的手说:“颖,不管将来怎样,我们都在哪里,我们都不要没有各自的消息,我们的心永远不分离。”黄鹤去廊坊读书,临走之前也和我立约为盟:“颖,我们现在努力拼搏,走到哪里都不失去联系,我们不到二十八,都不要结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纯真的幼稚情感,都会不知不觉的流下思念的泪水。我和我的伙伴为了成长,都远赴他乡,相隔万里,可微信里的关注和电话里的关心,把成年的天空点缀成了紫色的花图。

前一段,小丹休息,辗转了几次车来到我这里,相聚那一刻,无尽的语言都不能代替心底的真情。在我家的大床上,我俩没有了睡意,聊着很多经久的话题,我们不时地偷笑,不时地嬉戏,好像童年的一切都尽在眼底。她说:“颖,知道吗?说不清是什么,好像你一直在我身边,从未走远。”我没有言语,却在心底回应她说,是真挚,是真心,是真情……

生活中一些难以两全的人和事总在让我们焦头烂额,在纠结和苦闷的开闸处,总有一股股的激流想直泻而出,它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恬静宁淡,为人生的牵绊静索其然,金钱,权势,物欲横流的当下,真情永远是无懈可击的美玉,在世界的上空熠熠生辉。

生活,不管怎样,美好,从未走远……

中年的文章9:恰好的中年

文/许会敏

不觉已迈进了50岁的门槛。近几年生活顺遂,心中甚少烦忧挂碍,而更添了时光匆匆之感。

人说世间最幸福,莫过于把喜欢的事做成职业。机缘巧合,偶然的机会让刚刚步入中年的我,幸运地搭上了命运的顺风车。由此,满心都是欢喜地全情投入,再无半点犹疑旁顾。如是,越发觉得,时光如轻烟般漫散于生命的角角落落,虽从不曾荒废,却是那样不经用。

孔子曾曰:四十而不惑,五十岁而知天命。回望过往,由衷感觉由彼及此的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忙碌、也最踏实的时光。岁月安稳、内心笃定、性情缓静、待人和善……人生的境界也愈加广远、深邃,一切都呈现出了中年恰好的姿态。

再年轻些时,总是急火火地奔着目标去,恨不能瞬息抵达。结果,自逃不过一次次翻车、摔跟头,崩溃、沮丧乃至颓唐、绝望亦常有,却迟迟事无所成、空余怅恨。中年渐渐让心沉静下来,并学会了对目标缓缓图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以后,反而有了超乎想象的收获。由此越发坚信,这才是人生该有的节奏,“欲速则不达”从古至今颠扑不破。

倘你问我,最喜欢自己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一定会很审慎地回答:现在。

中年,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枝叶葱郁舒朗,而根系坚实稳固,以自己挺拔向上的姿态,从容生长于脚下的土地。默默被岁月润泽,悄然积淀抗击风雨的力量。

真的很喜欢这恰好的中年,整个人既有暇、又有趣,不焦虑、亦不急躁,仿佛匀速摆动的钟摆,日日夜夜、从朝到暮,不为所扰,也不会自乱阵脚。读书、写作、交友、旅行……

时间的自由,让我可以更多体验生活的丰富;灵魂的自由,让我可以遵从内心选择喜欢的方式生活。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孤独,一群人的时候不感扰攘。

其实,不管多么不经意,时间最终还是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印痕。坦白说,我不怕衰老,甚至不惧死亡,因确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坍塌,内心始终温暖坚韧,生命便不会呈现凋敝之态。我相信,自己会一直努力保持这样一种昂扬之姿,对抗衰老努力生长。

我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和经营,但更重要的依然是选择和坚持。清楚自己要什么,沿着选定的方向不迟疑地前行,将永远是承托着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隐形翅膀。

于我看来,恰好的中年是在我们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并最终接纳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之后,人生最为清畅的状态,就像那皓月千里之下,闪着粼粼波光的开阔水域。

中年的文章10:中年夏趣

文/贾红兵

人到中年,谈到夏天的乐趣,往往忆起童年的惬意、少年的疯狂和青年的执着。对我而言当下的夏季生活更多的是随兴和平淡。

其实我的夏季生活更多的是业余活动的合理安排。

首先谈到的一定是健身:我对于运动的痴迷近乎疯狂,导致肌肉对运动有了记忆性,一天不出一次透汗就浑身难受。一周四次的球类健身雷打不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保龄球合理安排。人到中年后打球不在乎输赢,更陶醉于每个好球的玩味,估计是属于那种人球合一的境界吧。成绩是斐然的,羽毛球单打进入业余河北中部赛区前64名,篮球二级裁判,乒乓球本部门冠军,特别是保龄球打到了250分。

文武双全、动静结合是我的另一大特点。夏季的业余生活更充满着文化气息:参加了四个二级文化协会,定期参加文学、茶道、收藏和历史等讲座和论坛。闻着檀香、听着古埙、品着普洱生茶、吟着自己的七律,陶醉于国学的海洋里,可谓:清茶香立夏,三伏读春秋。

人到中年,淡求无欲,惟亲随兴,我的平淡我做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