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田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稻田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稻田的文章1:满眼稻梗

文/庞白

收割后的稻田,稻梗齐刷刷、直挺挺地站着。没有了稻穗的稻田平整如砖。遍天盖地的黄砖一块连一块,在村前村后向天边伸展。

收割后的稻田,一方面,完成了它的使命,让农村人得到了丰收,这是一件应该感恩上天的事。另一方面,收割后的稻田里,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壮气息。人类从稻田里获取到了活命的稻谷,人类回馈给稻田什么了吗?

发芽、抽穗、受肥、拔节、灌浆,稻谷没有一天不在承受来自自身的鞭挞。在这样的鞭挞中,它一步步走向成熟。通过镰刀拦腰而过,完成生命升华的。

萌芽、生长、成熟、分离、杀戮、升华——稻谷只不过是用一个季节的时间,把持镰人漫长的一辈子浓缩成这些环节,演示出来罢了。稻谷以自己的倒下,扶起了人类的站起。

死亡滋养新生——对于人类而言,这是稻谷的使命,而对于稻谷而言,这是自己宿命。

如今,稻田里这些安于自己宿命的直挺挺的植物,再不能说是一株完整的稻谷了。它生命的完整已被果断的镰刀一分为二。上半截送进脱谷的机器,或被放置到石碾之下,接受更进一步的骨肉分离,然后还要遭受高温暴晒,脱胎换骨成为一种叫做“米”的东西。是米,和空气一样,滋养着比蝼蚁更多的人类和人类的历史。下半截仍然留在稻田里,它的根须还在泥土里使劲地伸展。它们不会因为被腰斩,而中断对生命渴望。

站在田埂上远望,漫天直挺挺的稻梗,没有了稻穗的重负,脱离了稻穗黄金光芒的笼罩,似乎反而比在黄灿灿的饰扮下显得更精神、轻松。而实际上,所有的这些稻梗,无论现在有多精神、挺拔,用不了几天,它们都将被焚烧,被翻起的泥土覆盖,成为下一季稻谷的肥料,成为黝黑泥土中最沉默的一部分。

这只是我——一个离开农村的农村人的后代,想当然的瞎想。

关于稻田的文章2:稻田真美

文/叶天乐

秋天到了,树叶落了,稻子也成熟了。

远远望去,金黄色的稻田在金灿灿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为大地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过,稻子摆动着身体,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跳优美的草裙舞。

走近稻田,我发现每一颗稻谷都长得十分饱满,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开心地唱着歌。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像害羞的女生。稻叶儿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宝剑,守护着这一片稻田。稻田边盛开的牵牛花是紫色的,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还不时有蝴蝶落在牵牛花上,许久不愿离去,像是被美丽的牵牛花吸引住了,这把稻田装扮得更加漂亮。

啊,金黄色的稻田真美呀!

关于稻田的文章3:行走一片稻田

文/王英年

这是扬花抽穗的稻田。

田间小路侵满杂草、荻花白絮,明净的旷野弥漫着庄稼成熟的甜香,不时有蚂蚱腾起,间或几声秋虫鸣叫。纵横小溪,汩汩细流,载着稻花的倩影,轻吟低唱。

二姐病中,我常独自骑车回家探望。故意避开车辆喧嚣、尘土飞扬的马路,也不傍村而过,执意穿过这片铺满金黄的稻田。看风过稻田,听稻田秋语。

这片稻田就在村庄的家门口,说不上辽阔,不紧不慢骑车行走也就用上半小时,已不是乡村大旷野意义的秋景气象。看得出这是一片承包地,田间因程式化的耕作而显得空阔寂静,没有那时农家行其田野、耕种苗莳、逮鱼捕蟹的情景和意趣。曾几何时,劳作经年的人们把土地和庄稼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和自己的姓绑在了一起,一辈辈人,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以田地为砥,精心分配着身上的力气,知道什么庄稼使多少劲,持续不懈地努力着。乡村的本质是劳累的,而非田园诗的想象和溢美。情之所至,我禁不住俯下身子,托起穗头,嗅闻花香——花谱上虽不见你的芳名,庭苑中不见你的身姿,然而,就在这深深的绿丛中,朴实的稻花那清纯的幽香,风过稻田,充溢于天地之间,就在这深深的沉默里,普通的稻花那黄金的理想,梦境一样沉甸甸,却令花王也俯首折腰……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田地,逃离了乡村,到远方播种梦想,把田地抛给了商家租种,把种庄稼当成了一种经营。农民,成了一个职业而不是身份。

再环顾村庄,也不是过去灰砖青瓦、蓬门柴院的苦寒人家,红顶白墙,宅宇高筑,还有氤氲在远处背景里的高楼大厦,看到了几分城市模样。恍惚间不是踏进了田园,而是游走城市一陬街区,乡村仿佛穿上了还不怎么时兴的裙裾,又似乎我们人类做了什么错事,把发生在更早年代的生活给埋葬了,把原汁原味的美给稀释了、挤走了。而对笃定于泥土、古意的村庄的留恋与伤感,被丝丝缕缕难以忘怀的回忆酿成。

飞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都来不及扯住即逝的乡村一角的衣襟。而留守家园的那些人,在疲惫地耕耘着久远而温情的土地。抬头凝望,你会发现村庄安静多了,没有了儿时村庄的喧闹,鸡鸣犬吠,炊烟袅绕——一种简单却充满诗意的生活正在离我们远去。

我行走这片稻田的时候,风在上空掠过。

扬花抽穗的稻田,依托着灵魂的温情热土,用相思、用绿意环绕着村庄。村庄不动,稻田生动,点化了千秋田园。

风,从稻田的头顶上润过来润过去,握一把稻田的信念,吹奏了一首长笛短曲的悲歌,让深埋在心里的土地向四野伸展,随风缓缓走过。

风,从村庄上空漫过来漫过去,回味着炊烟里稻香的味道,把难以割舍的情怀、眷恋记在了心底。

风,在城市的上空悠过来悠过去,起伏着连绵的激情,招展着欲望的旗帜,把已要入梦的细节悄悄地切割。

风,吹翻了稻田的结构,吹动了稻田的情节,吹老了村庄。

我行走在这片稻田,长了脚的风似乎什么都知道。它告诉我:看出了你怅惘忧郁的目光,听到了你悲欣交集的叙说。

关于稻田的文章4:稻田蛙鸣

文/王小洲

泉,在城门外五十米的大槐树下,清凉的泉水汩汩地流进小河,小河滋养着几百亩稻地。芒种前后,村民们开始精心收拾出一小块稻地,一畦一畦,撒下从几百里外换来的稻种,外围蓄上一圈清汪汪的泉水养着。割完麦子,稻秧长到了一拃高,绿油油的。村民们来不及缓口气,就开始插秧。下到水里的人们,凤凰点头般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次插三四行,一会儿工夫,眼前就是一片稻秧。

不知何时,青蛙在稻丛间安了家,黄鳝、泥鳅、小鱼也来凑热闹,把稻地当成了伊甸园。白鹭、鹞子、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儿,在稻田上空时而低飞,时而高翔,时而俯冲下去啄食小鱼、小虫。夜晚,蛙声一片。

稻子开花的夜晚,万千青蛙齐鸣,阵势宏伟。时而是战鼓阵阵,时而是万马齐鸣;时而如交响音乐会高亢激昂,时而似秦腔晚会荡气回肠。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了。燥热难耐的三暑天,蛙鸣就不那么动听了。天热得睡不着,蛙鸣更增添了莫名的烦躁,不让人享有片刻的清静。青蛙依旧十分没眼色,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唱着……

随着村子的扩张、扩建,小河被填,稻地变成了旱地,再也不栽稻子了,再也闻不到稻花香了,稻田蛙鸣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

世上许多事物都是这样,拥有时一点也不在意,似乎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价值。一旦失去,才懂得珍惜。稻田的蛙鸣还能听到吗?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期盼答案。

关于稻田的文章5:稻田游记

文/伊叶飘灵

怪自己没有坚持,于是终于拾起了很久以前的爱好,跑步。机缘巧合的是,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所以只能改成走路了,毕竟熟悉环境之后再开始行动会比较好。

出门的时候正好遇见外出的同事,给我指了一条看起来比较安全的乡间小道。无奈我向来有探险精神,于是绕进那条巷子之后没多久就又绕出来沿着公路往前走。

走过灰尘铺天的马路,也一度被挖土机的黑色尾气熏蒸,骑三轮车的大哥疑惑的扫过我这奇怪的姑娘,不过,为自己的快乐努力而已,与他人何干?

就在心中那一点点希望的灯火快灭掉的时候,一片纯粹的绿色跳入眼帘,心之所向,于是奔着那翠绿而去。最初只念着绿色保护视力,而这一片绿又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沿着稻田边的公路往前。远处一辆红色的轿车似拨开绿浪般往稻田深处驶去,仿佛是稻田的呼唤,引着我走进她的幽深奇境。再也抑制不住的喜悦促使我快速奔跑起来,越过一旁小憩的村民,我径直冲向了红色轿车走过的道路,一条乡间小水泥路,路面平整,偶有小草探出头来,昭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已经到了稻田中央,停下脚步欣赏这自然和人类共同筑造的美景,天不蓝,有点灰灰的,但阳光很暖,褪去了夏日午后的炽热,它似乎也在享受一个宁静的下午。我来了,刚好。

金黄的阳光懒懒的躺在稻田铺成的绿色大床上,摇曳着我们共同的休闲时光。微风阵阵扶过杨柳,掠过小径,摇晃着稻田床,似是催眠,更似爱抚。田鸡的阵阵咕咕声和着风的舞步,翩翩然调戏了一下微醺的我。呵,好调皮。

几个孩童从旁边的农家跑出来,小小的身影嬉戏打闹的声音为这幅唯美动图添上了悦耳的和弦。

绕着稻田走完一圈,装了一下文艺青年,从指缝里流出阳光,45度的位置,刚好抓到了彩虹色的光晕,一圈又一圈,恍惚中好像进入童话故事醒不过来了……

终于走进了这一排杨柳,深绿色的成熟叶子里,一颗颗嫩绿色的小脑袋冒出头来,那是柳树的新芽,深深浅浅的绿在风中摇曳着自己的圆舞曲。

快绕完稻田了,留恋这翠绿的唯美,转过身再次远眺,呼吸着田野的自然气息,感受着生命的顽强和伟大。对呀,周而复始的生长,却从来没有厌倦过这种平凡而注定的命运,活得依然那么用力,那么认真。或许你可以认为,因为每一颗种子就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那我们呢,我们不也只有一次么?可能有轮回,但就目前为止,我们活过的每一分钟,不都从来没有重来过么?我们何曾如此认真的活过?每一分翠绿都是一样的,但也都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或许,真的有一点点区别的,不过因为每一份都向着最佳的色彩来努力,所以最后才会长成这么一片纯粹到骨子里的绿。那我们呢?

就像路边随手摘下的蒲公英一样,只需一点点风,她就可以浪迹天涯,永不回头,找到自己的归宿,然后又周而复始的完成繁衍生息的使命,扎了根,又换上另外一幅姿态来面对世界,在不起眼的小角落绽放着自己的美好。从不浪费,从不埋怨,义无反顾,恬静美好。

关于稻田的文章6:家乡那片金色的稻田

文/刘秋果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一早一晚,天渐渐有了一丝凉意,不知不觉中,秋天静静地走来了。一个周末,我与夫君带着儿子回到老家——一个位于百泉灌区的村庄。当我们驻步七里河畔,看着那阳光下微微荡起波浪的河水;当我们漫步在乡间小路,看着那路两旁绿油油已抽穗长出棒子的玉米地,不由思绪万千,回想起儿时家乡秋天美丽的情景:百泉争涌、河水潺潺、稻花飘香、芦花飞荡……那真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然而,细细想来,这些对于我来说,记忆中最深刻的要说是那成片成片金色的稻田了。

三十多年前,位于百泉灌区,七里河畔的家乡,可说是,水源丰沛,土地肥沃,被誉为“邢台的小江南”。村北有狗头泉、黑龙潭,村南有珍珠泉、葫芦套。这里可说是掘地成泉,泉水外溢成溪,溪流汇集成河,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织,构成了家乡的水网。大大小小的泉坑、湖泊就像是镶嵌在水网上的颗颗珍珠。正是因为有着丰沛的水源,这里成了邢台市最大的湿地。成片相连的芦苇将一个个村庄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成了它们的天然屏障,只有不宽的乡间小路把每个村庄联系起来,在靠近村庄的地方才是一块块农田。这里的农田除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外,在紧靠泉水和河流的地方多是水田,用来种植水稻。当时我们村南和村北大堤北侧都是稻田。家乡的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可与天津小站米、东北米相媲美,可谓上乘之米。

当时家乡的稻米好吃是远近闻名的,它清香而甘甜,即使不配菜,只干吃米饭也是甘甜无比,耐人寻味。可说起种植稻米的辛苦与艰辛,恐怕只有这里种过稻米的农民知晓了。家乡地处北方,水稻只能一年一熟。秋末冬初,天气渐渐冷了,大田农活基本完工后,人们就开始忙活稻田,以便为来年春天播种做准备,他们用钢锹把稻田深翻一遍,好让稻田的土块儿得到太阳光的充分照晒。来年一开春,人们又将翻好的稻田进行平整,灌上水以备使用。天气稍暖,人们开始育苗,他们将稻种撒到一块事先选好的地块里,这叫撒种。待到秧苗长到半尺来高时,就该移苗了。移苗时,一部分人把水稻秧苗连根拔起,运到种水稻的大块农田边;另一部分人再将运来的秧苗一小撮一小撮地插到稻田里,这就是插秧了。插秧这农活十分累人,人们得长时间站在水里,弯着腰,撅着屁股,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边插秧一边向后倒退,一天下来,人的双脚泡得白白的,多出许多褶皱来,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许多人因多年干插秧这农活,落下了脉管炎、腰腿疼等毛病。好不容易秧插好了,一块块稻田得有专人看护,夏天天气炎热,禾苗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人们得及时给稻田浇水,补充水分,还得随时拔去稻田里的杂草,要不稻秧就会被杂草“吃”掉。就这样,禾苗在农民们的精心呵护下,在阳光的照耀和水的滋养下,一节节拔高,慢慢的禾苗抽出了稻穗,开花授粉,稻粒灌浆。到了中秋前后,颗粒渐渐饱满的水稻开始泛黄。这时站在村边远远望去,眼前一片金色的世界。秋风习习吹来,金色的海洋里翻滚着波浪。此时此刻水稻似向人们展示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段,又像是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沉甸甸的收获。我想,这时候最开心的应是那些土里刨食,为水稻的播种、发芽、成长、结果、成熟付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

现在,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家乡的稻田,想起那些在稻田里忙碌的父老乡亲。可当我向儿子讲述我儿时的往事,描述家乡那片稻田时,他却满腹疑问地反问道:“不会吧,邢台那么缺水还能种水稻?不可能,不可能,你在讲故事吧……”是的,现在我们邢台人日常用水都快成问题了,更别提种水稻了,难怪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儿子要这样反问我了。

今年,新一届市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邢台的环境已有很大的改观。我想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再现家乡“邢台小江南”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现实,我遥远记忆中家乡那块金灿灿的稻田也会再现人们的眼前,我们邢台人也将能吃到自己土地上长出的稻米。

关于稻田的文章7:美丽的乡村

文/王立青

乡村的河水是清澈的,乡村的稻田是金黄的,乡村的空气是清新的,乡村的天空是湛蓝的……乡村的一切都是迷人的,是令人向往的。

清晨,薄雾徐徐拉开了窗帘,太阳公公露出了祥和的笑脸,“喔喔喔……”公鸡哥哥的打鸣声叫醒了整个村庄,炊烟袅袅,村庄里面顿时热闹起来。清澈的河水叮咚叮咚地演奏着交响乐;美丽的蝴蝶妹妹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可爱的小鸟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叽叽喳喳地唱着悦耳的歌声;休息了一夜的农民伯伯们甩开膀子,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中午,晴空万里,太阳公公像个调皮的孩子,兴奋地在天空中跑来跑去,空气中没有一丝风。闷热的天气中只听见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跳舞的蝴蝶热得躲进了花丛中,调皮的小鸟热得藏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也热的睡着了,树叶一动不动……只有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还在弯腰锄草、施肥,一滴滴汗水洒落在泥土里,一眨眼就干了,我真想对农民伯伯说:“你们辛苦了,歇歇吧!”

傍晚,天边美丽的火烧云,陪伴着太阳公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广袤的天空,月亮姐姐跑过来值班,照亮了美丽的星空,天空中的小星星调皮地向人们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可爱极了!月亮和星星伴着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伯伯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夜静极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使得夜晚不再孤单。

多美的乡村景色呀!我爱它,爱它的自然,爱它的朴实,爱它的宁静,更爱它的勤劳!

关于稻田的文章8:稻田来了个少年

文/沈希宏

盛夏中午的稻田,稻子已经长得老高,在竞相开花。滋滋滋滋的,可以听见花丝在伸长,花药像是精灵,一个个从谷粒里窜了出来。

这时稻田来了个少年。少年啊,与此时的稻田一样鲜艳夺目。仿佛两团火,是年轻与气盛相遇,鲜衣恰逢怒马。不过也还好相安无事,他们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少年在田里东瞅瞅,西瞅瞅。不知道他要干吗。我并不敢怠慢了这个高中生。动用了所有的知识储备,跟他讲水稻。我说你看这个花药,胖胖的黄黄的,里面装满了花粉粒,像一个小小的弹药库,你用手指弹一弹试试。簪花少年,拈手即来。少年用手一弹,阳光下只见一团薄雾飘起,成千上万的花粉粒,灰尘一般四散。我说你再弹弹这边一穗稻花,你看到吗它的花药却是细细的白白的。少年又用手指一弹,结果只见花丝摇曳了几下,什么也没发生。我告诉少年,这个水稻我们叫“不育系”,它的里头虽然也装满了花粉,可是这个花粉是不育的,失去了活力,所以飘散不出来。或者你拿到显微镜下瞧一瞧,探个究竟。随手摘了两个不同的穗子给他。

少年有点惊讶,也一脸懵懂。我说你听懂了吗。他说有点不懂。真是让人口渴,汗。我继续告诉他,这个不育系水稻,在高温下不会结实,可是在低温下它又能自己结实了。一种水稻,两种用途,是不是很有意思。少年继续似懂非懂,也终于点了点头。

老爸,这个是F2。果然,少年是看到了一片稻田,乱七八糟的,每株水稻都长的不一样。正好他学了孟德尔三个遗传规律。我也适时跟他叨了叨。你数一数高的矮的,是不是三比一分离,这就是你课堂上学习的基因分离规律。你再看看,早的迟的,穗子大的小的,茂盛不茂盛的,是不是各种样子都有。这就是很多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再仔细看看,茂盛的是不是通常穗子也小,叶子大的是不是穗子也大些。这又是基因的连锁遗传了。嗯,是的。少年大概看懂了。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好多都长在田里。

然后我给他加了料。我说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自私基因,并不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科学是不是好神奇,需要我们不停去探索。

来跟水稻合个影吧。少年自己找了个高壮的水稻,轻轻站了过去。他会选啊。他又跟水稻一样腼腆。

田里待了一会,少年已是一身大汗。他还说以后要跟我学种田。头疼啊,遗传基因真是强大。

老爸,你说,糯米的花粉是不是也是糯的。好歹他问了个问题。问的我还回答不了。

我说大概是的。糯米是因为淀粉结构不同,它的花粉里也充满了淀粉,想必也是糯的。或许你可以做做这个实验。

少年呼啦啦地跑开了。他说自己看看。

你能看个啥名堂。估计是嫌我烦,找蜻蜓玩去了。

后来我远远地望见他。一会蹲在田埂,一会扑棱扑棱,一会又淹没在稻丛里。

关于稻田的文章9:那些稻田的小名

文/何宇翔

离开稻田数年了,上次回老家正赶上秋收,连片的的稻田黄灿灿的,等待我们去收割。

家乡是丘陵地区,一丘丘面积很小的稻田躲藏在一座座小山中。它们都有自己的小名,每报一个,就知道是哪丘田。如我去割的是“方丘”,母亲与华嫂去割“月亮丘”,父亲等亲戚割的却是“拦口丘”。

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我就听大人们说出一串稻田的小名来,如今再听,倍感亲切,它们是那么的形象,琅琅上口,好记好叫,就像我们孩提时叫“红伢子”、“黑娃”、“冬瓜”等乳名。人家孔子的小名就叫“丘”,田称一“丘”,就以田为小名,也许是胸襟宽阔的田,给了他不一样胸怀大志,让他成了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还有如“犬子”、“虎头”、“溪狗”、“文豹”分别是司马相如、顾恺之、陶渊明、郭沫若的小名,以家禽家畜动物命名,好养好育。但稻田不像人,它没有学名,只有乳名,一叫就约定俗成,世代相传。那是乡亲们给的昵称,算不上雅,但养育了一方人。

这些稻田是何时开垦的,我无从知晓。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每丘田都有一个名字,有的是根据形状命名,如“方丘”是四方形,“月亮丘”形如月亮,“北斗丘”形似北斗星;有的是以位置命名,如“拦口丘”,因位处村子的出口处;有的是以民间传说命名的,如“仙人丘”,传说是神仙驻足之处……细细琢磨,无不凝聚先祖的智慧和情感,那是农人的“命根子”。大集体时,因这些稻田都有名字,队长派工可方便了:某日安排谁去哪丘田牛耕,谁去哪丘田除草。土地承包到户时,哪家分了哪几丘田,名字一叫,了然于胸。我家一共有大大小小五丘田:方丘、月亮丘、拦口丘、坛丘、弯钩丘,一共四亩八分。在家种田那些年,一年中这些名字被我叫上无数次,因为进行田间管理时,哪丘要灌水,哪丘要插秧,哪丘遭虫咬,都是离不开这些名字的。

正像歌里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一样,那些曾挥洒我青春汗水的稻田,都有一个“小芳”般的小名,它们不只是一个记号,更是一个芳名,已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