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奔波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奔波散文1:静静捧起一本书
文/雨诺
不要再这般奔波,停一停,静静捧起一本书,让心随那书香沉静下来,让自己永保童年的那份纯与真,而灵魂,也早已沉入书底
——题记
“叮铃铃”,上课铃又一敲响,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奇怪的是,刚刚的下课也是这么安静,只听得到笔的沙沙作响……也许,每一个课间,以及休息时,都是这样机械的写着作业吧!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有谁愿停下分秒,又有谁能认清自己,更会有谁会想到躺在墙角的一本书呢?我承认:我真的淡忘了这个可让灵魂释放的空间——那本渐渐模糊的书。
岁月像调皮的孩子,在她身上留下了淡淡灰尘,每次想伸手触及她,可总把手又收了回来。总想着:明天吧!今天时间不够,明天一定看看。数次的推诿,已成了岁月的蹉跎,书就这样,渐渐疏远了我。昔日那简简单单读书的快乐,现今却怎么也感受不到,哪怕只是瞬间的美好。可不经意总有那么一丝渴望:静静的捧起一本书,哪怕只是一会儿。
偶然间,有闲暇去体味,却又抓不住,理不清。翻开那本我最爱的《小王子》已然没有了当年的感动,当年的泪,只留下了浅浅的笑与哀。看似已经长大的我,却好像不如从前——虽然我会“熟练地”概括文章大意、梳理行文脉络,我也会“专业地”品析文章的遣词造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甚至开始模仿作者的文风笔调。可是,我反而淡忘了他那最朴实的情。
那失落,若隐若现,侵蚀着我的心,终于,我放下了所有的事,翻出压在一本本厚厚练习册下的《小王子》,静静的捧着,漫漫沉浸在一个个神奇的文字里。
想起第一次读《小王子》,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故事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流泪,为小王子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正像作者圣-埃克絮佩利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雷昂?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又看看现在,如今读来,却只剩下寥寥几丝感慨,几缕惆怅……我怎么了,我似乎已找寻不到那昔日令我感动的寂寞玫瑰,看不到那个超凡脱俗的旅行者,也看不到那个深深爱着小王子的小狐仙。我静静捧着这本书——仿佛朦胧中再一次找到了那曾经的感觉,遗失的美好。
生活中我们常常尝试着寻找“遗失的美好”,然而我们都没意识到,我们恰恰忽视了周围甚多的美好,哪怕是在那个寂寞的瞬间捧起书,哪怕就那么淡淡品味着。暂且停下手中的事情,静一静吧!捧起一本哪怕曾经遗忘的书籍,与久违的朋友交谈,听寂寞的灵魂歌唱。
我,不慕尘世间的五彩缤纷,我,只愿静静地捧着一本书,淡看这云卷云舒,守护着那从未“遗失的美好”……
奔波散文2:老屋的记忆
文/毛伟涛
城市的喧嚣,生活的奔波时常让我想起儿时的老屋,想起老屋的恬静、安宁、与世无争。多少回在梦中,梦到故乡,梦到故乡的老屋。
老屋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坐北朝南,是陕西关中一带那个年代常见的土坯房。墙由粘土砖砌成,只有在墙与墙的交界处用了少量的青砖,不过,经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屋依然结实牢靠。屋顶上架着粗壮的木质房梁,一根根松木檩条横跨之上,所有的檩条都是父亲当年从渭河南岸的山上用架子车拉回来的。一排排青瓦整齐的排列在屋顶,无言地诉说着农人生活的隽永和简朴。
老屋共有三间,当中是一条通往后院的过道,东西各一间屋子,屋子的顶上是木质的楼板,楼上常年放着两三个用竹席围城的圆柱形粮囤。粮囤中盛放着丰收,盛放着希望,更盛放着全家人冷冷暖暖的日子。儿时的晚上,睡在土炕上,经常听到楼板上老鼠跑过的声音。很清晰,但也早已习以为常,见多不怪。
晨曦中,每当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会在耳边唤我们姐弟三人起床吃饭。于是,我们朦胧着双眼,胡乱洗漱之后,围坐在土炕边享用母亲早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早餐。
夜幕降临时,全家人挤在狭小但温暖的土炕上。我们姐弟三人会缠着母亲给我们讲故事。母亲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可母亲的头脑中却有讲不完的故事。地主与长工,皇帝和平民,灵蛇报恩,甚至有些迷信色彩的轮回,因果报应之类。但内容都是教人善待万物,勤劳诚实,不做坏事。儿时的道德形成,是非观念很多启蒙于母亲的这些故事。母亲的故事总是生动而有趣,曲折而离奇,我们常常听的如痴如醉。
每次母亲给我讲了新故事,过不了几天,我就会相约要好的小伙伴,在田埂边,在巷子口围成一圈,将母亲讲的故事添枝加叶的讲给小伙伴们,常常听得他们一个个惊奇万分又赞叹不已。
每逢假期,老屋又会成为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在老屋的墙角打玻璃球,扎风筝,捅老屋后檐下的蜂窝,爬上梧桐树去摘梧桐花。小伙伴之间偶尔也会因为琐事发生矛盾,甚至会扭打在一起,等大家劝开之后。没占到便宜的那个就会瞪着眼睛,扭着头愤愤而去。打定主意和对方老死不相往来。可是过不了几天,他们又自然会和好如初。这就是老屋的童年。
老屋承载着儿时太多难以忘怀的回忆。院落中遮天蔽日的梧桐树、收获季节被父亲磨得锃亮锋利的镰刀、满满一车收获回来的小麦、还有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爱、姐弟三人的争执……这些共同造就了老屋的独特风景,有欢乐、有悲伤、也有希望。
前年,由于统一搬迁,老屋被拆除了,虽然老屋没了,然而,发生在老屋的悠悠往事却如陈酿般甘甜而绵长,令人久久难忘……
奔波散文3:怕的是无处奔波
文/林特特
小时候,去姥姥家过年,是一件大事。
姥姥家在安徽寿县的一个小镇,汽车只到临近的“马头集”,剩下的30里地都靠步行。
据说,我1岁多时第一次去姥姥家过年。下了车,我爸用借来的扁担,前面挑着行李,后面挑着我,我被装在一只桶里。他一边走,一边跟两手空空的妈妈瞎贫:“这位大姐,能多给点儿钱吗?您看东西这么重,我又这么卖力……”竟有路人帮腔:“是啊,大过年的,都不容易!”妈妈说起这个段子,总是哈哈大笑。
我真正对去姥姥家有记忆,已是小学四年级。
那年冬天不太冷,路上没有冰。腊月二十九一早,天还没亮,我就被叫起。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甚至带了一辆自行车。我们在路边站着,直至厂里的司机郑叔叔开着东风大卡车出现。
驾驶室离地面好远。
天还是黑的,出合肥市区是小蜀山,车灯闪烁。爸爸一支接一支给郑叔叔递烟,还陪他说话,我很快睡去,又很快在烟雾缭绕中被呛醒。
“就送你们到这儿啦!”至六安汽车站,郑叔叔把我们放下。
我想吃车站旁大排档的胡辣汤,被妈妈打了手,“脏!”她打开随身的包,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粢饭。
然后就是等,等六安去寿县的车。
车很少,也没有固定的点儿,买了票,一遍遍去窗口问什么时候发车。“快了,快了”,答案千篇一律。车呢?却遥遥无期。
午饭还是粢饭,坐在车站候车室红漆斑驳的木椅上,每个人都在做两件事:一边挥手赶苍蝇,一边打发一拨拨的乞丐。下午1点,忽然广播提示去寿县的旅客做准备,呼啦啦,人群扑向指定的那辆车。爸爸和司机说了半天,终于,自行车不用绑在车顶,放在我们座位旁的过道上。
我的脚边是咯咯叫的母鸡。可怕的是它还有可能啄我的脚,心惊胆战,又在局促空间不停躲闪,我竟吓得没敢睡,而困意在下车后袭来。这时,我才知道自行车的用处,“我带着行李在后面走,***骑车带你先行。”爸爸解释道。
比小蜀山、母鸡还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我妈的车技。
让他们自信的理由是这30里地不通车,“撞也撞不到哪儿去”。但他们忘记,一路上坑坑洼洼,而我们车马劳顿,我已困得不行。没多久,爸爸妈妈又会师了——爸爸走着走着,忽然在路边捡到我,在剧烈的颠簸中,我从车上摔下来;而妈妈骑着骑着觉得身轻如燕,往回一看,孩子没了,也哭着往回找。
有惊无险。但为避免悲剧重演,妈妈推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一家三口往姥姥家前进。
天又黑了,“还好今年没下雪,路上没有冰”,他们在路上喃喃。
“等以后通了车……”他们开始畅想未来。
“我就希望能一趟车到,哪怕从早坐到晚。”这是妈妈的终极梦想。
“要是干脆不用回来……把你娘接到合肥。”爸爸另有思路。
“还有几站?”这时,我对距离的测算还以公交车的“站”为单位。“就一站了!”他俩异口同声。
路口,有人拿着手电筒,是二姨。
我们看清彼此后欢呼起来,二姨一把拽过行李,有些嗔怪:“我从下午4点就在这看了!”
小路绕小路,巷子拐巷子,在一扇门前停住。二姨边拍门边喊:“合肥的回来了!”门打开,许多人站起来,都是亲戚。他们说着带侉音的土话,热情招呼我们,姥姥在正中间笑着。
那么多年过去了,那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今年去哪儿过年?”电话中,我明知故问——2013年7月,姥姥去世了,妈妈悲痛欲绝,我以为从此他们都留在合肥过年。
“回寿县。”妈妈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解释,姥姥跟二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每年春节大家都回去。不能老人刚走,就让二姨伤心再加寒心。
“反正方便,开车两小时就到。”这话让我瞬间想起25年前她的“终极梦想”。我提醒妈妈,捎带提起小蜀山、母鸡、摔下自行车后座的春运往事。
“以前过年真是奔波,现在才知道最可怕的是无处奔波。”妈妈叹口气,又强调一遍,“所以,今年还回你姥姥家。”
奔波散文4:一路阳光
文/李俊梅
匆匆忙忙的奔波和行走构成生活的主题。每天面对着一些忙碌,每天数着自己眼里的繁杂,一个人的旅程给了自己无数的遐想,叫思绪放纵在旅途中的那片苍茫之中。在一路的匆忙里,学会面对、学会安顿……
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独自喜欢上一个人行走。那段时间里感觉着一株孤草的温暖,无论是面对炎夏的骄阳还是清晨的秋霜,总是那么无争的迎接着热烈和凄清。做一株有思想会行走的草,坦然面对四季的暖阳和风霜,再贫乏的土地也是生命可以依赖生存的天堂。
做一株没有竞争平和温存的野草,在狂风的肆虐里直立自己不屈的风骨,在暴雨的侵袭之中矗立坚强的头颅。也许这些落寞的承受和挺立使心灵倍加疲惫,可是昂首看看天空降下的甘露难道不是对生命的眷顾与关注吗?
有一天面对生命的枯黄,没有赞歌能把岁月里亲历的往事唤醒,但是依然记得往昔的郁郁葱葱曾经浇灌着生命的绿色,没有人会否认大自然的枯黄就是生命的凋谢。只是,生命的一路远行多了一些悲壮……
一株枯草一颗生命,悲戚四季的凋零,也留恋四季的招展,每一根草脉里都会流着岁月积淀下来的故事芬芳着经历。
每一段根须里都有时间的印痕会成熟丰满起往昔。不曾弯腰屈首,不曾阿谀奉承,四季的阳光是最好的朋友,邀约明月、清风、还有一壶岁月的老酒干杯,碰撞出四季人生最美的干红。
流出胸口的不只是飞扬与歌声,在四季如歌的彩虹上搭建心灵的红房子。一株草就是生命的支撑,一路走来,一路芬芳。凋落是生命的开始,有谁会想起一株草的生命和它努力生长的过程呢?
奔波散文5:卑微之爱
文/赵以诺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我和姐姐终于到达了酒店。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半夜十二点半,想到爸爸妈妈已经睡了,我只好把手机悄悄放在枕边,对着床头昏暗的灯光祝愿,祝愿着他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夜晚安然入睡。
第二天早晨,睁开惺忪的睡眼时,迎接我的是刺眼的阳光,阳光洒满洁白的被单。不知怎的,耳畔竟然响起了平日里妈妈的“唠叨”:“今天太阳足,出门记得擦防晒霜,拿遮阳伞”“出去记得背包,买瓶水喝”……我揪着的心促使我拨打了妈妈的电话。不过几秒钟,电话的那一端就传来了熟悉的声音:“睡醒啦?”心中满足感的骤然上升使得我竟笑出了声儿。我告诉她凌晨才到达,今天要去“拙政园”和“山塘街”。我问她是否想要围巾。我本以为妈妈不仅要我把围巾买回去,还要买茶和胭脂。但她只说:“这些都买了,你的钱还够买别的东西吗?”
我不禁为之一怔,随即便是羞愧。原来,在爱的宽广国度中,我竟是如此卑微的一个,卑微到始终依赖于妈妈的怀抱,不管年龄多大,也终究敌不过妈妈的关心与呵护。而那些自以为的成熟与长大,都只是乌有。在妈妈的眼中,十八岁的我依旧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就像小时候一样,任何事都要被疼爱着,被呵护着。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道:“肯定够,买吧。”
从那一天起,我便和妈妈每天中午一次通话,晚上睡前视频聊天。每天我会告诉她我去了哪里,明天会去哪里,我看到的苏州园林是黑瓦白墙……而妈妈除了倾听之外,更多的是“睡觉记得把门窗关好”“空调温度别太低,记得定时”这些温暖的叮咛。在旅行的日子里,我虽与妈妈之间有万重山水相隔,只能靠打电话和视频聊天取得联络,但这并不能将爱、将亲情的能量阻隔,相反,在这次旅行中,我所记录下的不仅是苏州的美景,更有一份浓醇的芬芳在心中萦绕,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对妈妈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真的会在我心中激发出来。
回望一路走过的这十八年,我无时无刻不依偎在父母的温巢之中,即使在这为期一月的旅途中证明了自己已经跨过了十八岁的那道“坎儿”,成为一个看似长大,能在陌生城市中生活的人,却仍旧跨不过父母关心与呵护的“坎儿”。在这些关心与呵护来临的时候,我只愿化作一颗尘埃,落入父母爱的土壤之中,用他们无尽的养分将自己不断滋润着,然后,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