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章

请欣赏海棠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海棠文章1:芋艿汤拌饭

文/周华诚

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要我说,世上这三样不完美都还可以接受。有不完美,才有完美。然芋艿煮不烂,则至为可恨也。

小时以为,芋艿煮淡菜干是天下美味。淡菜不常有,唯乡村宴席上才可见到。大铁锅煨煮芋艿,入淡菜干,咸鲜飘荡。淡菜,即是青口,算海鲜了,淡菜所具特别的海腥味,成为这道菜的精华。芋艿煮淡菜干,以汤拌饭是为大用。大碗米饭裹挟芋艿汤滑溜下肚,十分爽快。

我也喜欢芋艿煮鱿鱼干。

芋艿煮什么都是好吃的。荤,可煮咸鱼,煮咸肉。素,可煮萝卜菜,煮白菜心。对于芋艿,李渔说“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袁枚也认为,芋艿煮白菜是一样普通而不俗的菜。“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

芋艿不管荤煮还是素煮,都以其汤为美。我家乡常山有顺口溜,“芋艿汤拌饭,打赤膊挑担。”大概意思,是指这样子吃得畅快吧。我家乡常山又有一传说,说某家有两子,偏爱其一,遂给爱子天天吃芋艿汤拌饭,给不爱子天天吃萝卜汤拌饭。几月下来,天天吃芋艿汤拌饭的瘦小伶仃,天天吃萝卜汤拌饭的滚胖茁壮。

民间一直以胖为美,不像现在个个嚷着要减肥——这个传说告诉人们,芋艿汤拌饭不宜多吃,堪减肥。

其实这是对芋艿有误会。

好吃,是一定的。否则,不会给爱子天天吃那个。

但再好的东西,也不宜多吃,要节制,要讲中庸,这也是民间的观念。饱时不忘饿时饥。情深不寿,物极必反。这是叫人干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悠着点儿。然我以为,这与其说是智慧,毋宁说是狡黠。做什么都有所保留,便是容易使人干什么事都不能全情,无法追求极致。

芋艿在台湾的小吃中常常出没,《彰化小食记》中说到很多肉圆,都是加芋艿制成。在我家乡常山,做肉圆和包素鸡,都会加芋艿。芋艿煮烂,与豆腐、肉糜、生粉拌匀上笼炊成,蘸醋吃堪为人间美味。

《随园食单》中还有一种芋艿的吃法,是在十月天晴时,取芋艿晒之极干,放入草中,勿使其冻伤,贮至春间煮食,有自然之甘。还说,这一秘方,“俗人是不知的”。

看日本电影《小森林》,秋日霜降前收番薯和芋艿。番薯煮熟切片,用稻草一片一片地串起来晾于檐下;芋艿则带土用报纸包好,收藏于屋内温暖之处,可以一直吃到次年春日。芋艿扔于角落,春深寻出时已悄然萌芽矣。

海棠文章2:海棠睡未足

文/刘绍义

“海棠睡未足”,语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说唐明皇有一天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可太真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便让侍儿扶掖而至,唐明皇见太真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便笑着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自古及今,海棠都是一种妖媚的花,特别是红色的海棠,简直就是美人着红装,再涂上胭脂敷上粉。但海棠不像桃花、杏花,妖媚并不风尘,它给人的感觉是端庄肃穆,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象。所以海棠登的都是大雅之堂,跟牡丹、玉兰、桂花平起平坐。例如《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就有这样的标题:“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有人说,“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东坡的诗句,并且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说这就是苏东坡对北宋词人张先八十多岁娶十八岁小妾的调侃诗。

但我翻遍苏东坡的诗集文汇,根本找不到这首诗的身影,倒是清初诗人刘廷玑有一年春天到淮北巡视部属时,见一叶姓民家“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该户人家“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时,脑海里立即蹦出一首老人纳妾的绝句:“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收录在《在园杂志》卷一中,题目就叫《宿迁叶姓查声山联》,有名有姓,白纸黑字,千真万确。

但不管苏东坡有没有写过类似的诗,他调侃过张先晚年纳妾倒是事实。在《东坡集》中,明明白白地收录了一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不过人家张先也不在乎,不生气,面对苏东坡的调侃还写了一首自嘲诗相酬和,其中有这样两句曲为辩解,深得子瞻激赏:“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的确,梨花的白,海棠的红,激起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泼墨,清代袁枚七十岁的时候写的《不染须》一诗,其中的“开窗只替海棠愁,一树梨花将汝压”,用的也是此典。不管怎样,“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了后人对老夫少妻,“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倒是事实。尽管如此,海棠依然没有像桃花一样,成为女人轻浮的象征,真是幸运。这也是人们爱海棠喜欢海棠的原因之一吧。

海棠作为春花秋卉,要比桃花美丽得多,鲜艳得多,那么早就被文人与梨花捆绑一起,能出污泥而不染,实属难得,实属罕见。所以在曹雪芹笔下,常把海棠与芭蕉相伴,“怡红快绿”之境尽显海棠的闺阁风度,让这个官宦之家的“官二代们成立的诗社也有了“海棠社”之名,更显得海棠的高贵了。

我老家院里有一株春海棠,也就是专业人士说的木海棠,花开非常鲜艳,前年好友送我一盆草本海棠时,我才知道天下还有秋海棠。其实我们读的很多书中,包括《红楼梦》在内都提到了秋海棠,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听说过去就曾经有人把中国地图比喻成秋海棠叶子,为此还演过轰动南北的话剧《秋海棠》,可惜我没有看到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印象。

我见过的都是红色或者是嫩红色的海棠花。但据《花镜》中说,海棠除了红色,还有其变种黄白二色,可惜我没有见过。记忆中《红楼梦》里贾芸曾经弄到两盆“白色海棠”孝敬宝玉,这说明曹雪芹是见过白色海棠的。古代文人笔下的海棠的确不少,龚定庵《西郊落花歌》里就有歌颂海棠的。我曾经在北京虎坊桥晋阳饭庄见过二三百年前的老海棠,那里是纪晓岚阅微草堂旧址,二三层楼高的海棠树让我一饱眼福,实在幸运。

当然,不仅仅北京人喜欢种植海棠,全国各地都有海棠的种植,据说四川就是海棠的老家,宋人沈立的《海棠百咏》第一首就这样写道:“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艳。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所谓“二月艳阳天”,说得肯定是春海棠。不过在四川,木本海棠春天开过花后,有时秋天也要开放。我就曾在成都的草堂公园,见过十月中旬的海棠花,虽然没有春花繁茂,但也花满枝头,十分可观。

四川的海棠多,还一年两季开放,加之又是海棠的产地,所以到过四川的文人,多有诗词吟诵。正是因为此,杜甫没有写过海棠诗,于是引起好事者的猜测,宋人王禹偁在自己的《诗话》里就曾经瞎琢磨,说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所以杜甫不写海棠。这种无稽之谈根本不值得一驳,但李笠翁等一些严肃的文人,还有忍不住予以驳斥了:“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

海棠引起文人争论不休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她有没有香味。很多文人将鲥鱼多刺、金桔味酸、莼菜性寒、曾巩不能诗以及海棠无香,称为五大憾事,为此也有不少人予以驳斥,李笠翁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拿郑谷《咏海棠》诗为证:“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没有香气,怎能招来蜂蝶,“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真是难为李笠翁了,看样子,李笠翁才是真正的海棠爱好者。

海棠文章3:开落

文/珊草祭

我愿是一朵素净的西府海棠,落进你久未尘封的梦里。

雾气缭绕的天气,像极了冬天在末尾的申诉,迟迟不肯就去的余寒,依旧在隔天的上演着。它是不肯离去呢,还是舍不得?

看漫园樱花的开落,夹杂着游人的嬉笑玩闹,偶见一对对的小情侣爬上花树与它们合影,或折下一束戴于发间。想樱花盛放的本意原不是这样的吧,却被世人如此曲解,它或许会难过的吧,可是它说不出来,无处申诉,亦无处辩解。所谓的赏花,又有几人能读懂它们的本意。我自认为是一个“爱花之人”,然,对花的了解也不过尔尔,想想我也不过只是附庸风雅,罢了。

樱花的盛开,是不管天气境遇如何的,它总是一季又一季,在如此短暂的花期里,开落的无比精彩绚烂。对它们而言,只“精彩”二字就已足够了,不会再去强求其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想人生该也是如此的过活才好。

记得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里有这样的诗句: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草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可见陆游爱海棠,爱到了怎样痴迷疯狂的程度。令后世读来也不禁为之动容。

缘何如此,偏爱西府海棠,现在竟也说不清,道不明了。是因它的花树极其优美吗,还是因它优雅从容的气质吸引着我,抑或是它沉静的性子与我极其相似?或者,三者皆有之。

西府海棠,我极其敬重的花。开花的时候很美,像晚霞;落花的时候很美,想落雪;不开花不落花的时候也很美。它始终沉静的坚守在那里。

曾在书上看到,历史上,西府海棠被唐明皇御赐为“解语花”。从此,便觉得它似乎瞬间有了灵性,仿佛它能读懂我,读懂人生。

《圣经》里有语“万物都有时”。西府海棠便是如此,它不会错过花期,更不容许自己提前凋落。

下雨的日子,是宅宿舍的好日子,因为既不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又不会有罪恶感。我总是在为自己这样可笑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谁让我是个容易满足的孩子呢。

看节目,有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发生了,但是有些朋友真的会是你生命当中一个特别的存在。”我自认为是个足够理性的人,现在竟也因为这样的情景,这样的话,哭得像个不能自拔的孩子。不是悲伤,不是感动,是满足,满足于有这样一些特别存在的你们。

真心对你好的人不会很多,一个也别弄丢了。

电影里,有这样的开头“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起身,推开因雨紧闭了两天的窗子,霎时,吹入一丝清凉,如此沁人心脾,真好……

海棠文章4:醉海棠

文/刘玉宝

一直喜欢海棠,虽总说不清原因,但并不妨碍我“一片春心付海棠”。有一回我喝醉了,经过一株海棠树下,朦胧中见月色勾勒出造型,感觉就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站在面前,不知不觉躺在树下睡着了……醒来怪不好意思,心想别把花也醉了。

最近得了一本《全芳备祖》,竟然发现书中记载,有许多古人如我一般与花同眠,当真“好个海棠花下醉卧图!”也不知是花醉还是人醉,刘后村怕“海棠睡未足”,杨廷秀说“艳翠春销骨,妖红醉入肌。” 东坡先生就更不用说了,眼里竟是“朱唇得酒晕生脸……”

其实,真正醉的只怕还不止是人,还有花。为什么这么说呢?海棠花开,就像美人涂了胭脂,偏偏还没涂匀,越往边上越浓。借西方人的观点,也就是“残缺美”。

海棠花另有一名“断肠花”,多少让人肝肠寸断。

宋代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的悲剧,据说就与海棠花有关。陆游与唐琬结婚,陆母嫌弃唐琬一直无所出,强迫他们分开。临别,唐琬赠送海棠一盆给陆游,言此花叫“断肠花”。陆游觉得花名太伤心,遂改名“相思红”。后来,陆游与王姑娘结婚,唐琬改嫁赵士程。他们把痛苦埋在心里,苦苦恋情缠绕在那棵海棠上。1155年的春天,陆游回到老家,于沈园再睹“相思红”苦闷万千,于酒后在沈园墙上题下了名传后世的《衩头风》。

传说未必当真,不过在《花镜》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俗传昔有女子,怀人不至,涕泪洒地,遂生此花,故色艳如女面,名为断肠花”。因此,后人听到此花,总要产生伤感。其实,爱花之人多半惜花,而海棠易逝,这才招致怜惜。

镇江南山珍珠湖边有一条小径,两旁遍植海棠。每到春天,游人争相欣赏,煞是热闹。说真的,我不太喜欢人山人海。人道海棠是花中神仙,有多少神仙会喜欢嘈杂呢?何况海棠还是睡美人,美人也不愿意被人扰了清梦。倒是东坡懂得欣赏,“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有四品,分别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在扬州瘦西湖见过一株贴梗海棠,枝干肉肉的。像唐朝时美人,花朵娇艳。背景是一幅国画,古色古香。至今记忆犹新。

镇江不少路旁都有垂丝海棠,到了春天竞相绽放,那才叫热闹,让柏油路顿时就成了画。开车在路上走,就像在画中游,司机不问男女,无不心旷神怡。在行人道上行走,红男绿女,穿行花丛,都成了风景的一部分。那些从外地来春游的可美了,还没等回去,就迫不及待在朋友圈狂晒图。

若得微风细雨过后,再去赏海棠,那就更美了!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海棠最是娇羞,而以雨润过的花蕾最显娇态,仿若豆蔻年华,又或者二八佳人,总之让人只不忍离去,当真是晨曦念你,夜来想你。

海棠,沈立《海棠记》说:“其香清酷,不兰不麝。”对香我真没啥感觉,绝大多数海棠本来就没香;不过,对她的胭脂色,难免情有独钟。镇江宝塔山有海棠园,我多次徘徊花前。那些海棠虽然并非来自四川,却也十分好看,粉粉的,嫩嫩的,拍成海棠图,迷死人。更别说“脸晕轻红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时。”保准你乐不思蜀。

当然,要说浪漫怎么也没法跟古人比。真宗御制有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你说有多雅。这还不算啥,曾端伯十友《调笑令》干脆取友于十花,海棠位列其中,号称“名友”。啧啧,别提多浪漫!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如此看来,海棠是花仙子想来是不错了。睡里相看,酒边凝想,醉八仙的何仙姑实在应该让位给海棠。荷花脱俗不染尘如何醉得?倒是海棠多半睡眼惺忪,不醉也迷离,让许多书生神魂颠倒。又是扶不起,又是恐花睡,有的干脆不醉装醉,以便“春柔一枕流霞”。既然如此,也别“牡丹花下死”了,就海棠花如愿可好?

虽然,古人吟咏海棠的诗词很多,大诗人杜甫的诗中却只字未提。于是,弄出一桩文坛公案。有人说杜甫母亲名海棠,也有人说杜甫没见过海棠花,还有人说杜甫的海棠诗遗失了,总之各种猜测都有,却没有一条能让人信服的。说千道万,无非是酒桌上一个文人唠嗑,掉掉书袋罢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在众多吟诵海棠的诗词中,我最喜欢李清照的《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知道李清照当时是真醉还是假醉,那份心情就足以醉人。自己都找不着北了,还关心海棠,这就是所谓的痴吧?不消说一夜风雨,海棠哪还有得好呢!可叹,一代才女错生了朝代。

“为困未眠娇欲吐,将唇微褪笑如嗔。”许多时候,美好的东西往往留不住。辣手摧花,或许风跟海棠才是真正的冤家。高兴了就细雨霏霏,微风轻拂,海棠花枝乱颤,那叫一个美;一个不高兴,狂风骤雨,必定是遍地残红,一把伤心泪。便是黛玉妹子也无可奈何,徒把“葬花吟”重抄一遍。说到黛玉就想到了《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的故事,说是春天里的花秋天里开了,我想那应该就是秋海棠了吧?大户人家少见多怪,以为反常,这才弄出花妖一出。

窗外,梅雨淅淅沥沥,现如今海棠花期已过,秋海棠又未到时候,凭空怀想也不过徒增烦恼。也罢,我且浅酌低吟,期许佳期梦回,人愿与春不老。

海棠文章5:致敬,海棠松

文/程云海

这是一棵羸弱的小松树。它生长在光秃秃的岩石缝隙里,那缝隙仅有一指宽,远看像一个微微张开的小嘴,可怜兮兮地向谁求告着什么。

树只有一米上下吧,枝杈稀疏地生长着,叶子不多,每一片针形叶子都收敛着,仿若蜷曲在母亲身边的孩子,或许它们生来就理解了生活的艰辛,母亲树的不易。与身旁那些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巍峨而立,相形之下,这株小树越发让人同情。

它同样渴望让自己长得亭亭玉立或高大伟岸,引来俊鸟栖息,喜鹊登枝,有可能还会松塔满枝,小松鼠叽叽喳喳唱着歌爬上爬下……然而,是一阵风让它有了此刻的命运,它想抗争,狭小的石缝却阻住了路,只有顺势而长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忍受雷鸣电闪,狂风暴雪,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挣扎着,它拦住雨,挽过风……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等待,轻轻地面对,以一颗坚忍之心期待着生命的馈赠……

海棠山邱智勇先生介绍说,这棵小松树叫可怜松,已愈百年,每年只能生长一点点,仰赖风吹进岩缝的尘土和雨露的滋润。游人是不可以浇水的,否则会将那点泥土冲走,那它的命也就保不住了……只有等到哪一天它破石而出,与石头同归于尽,它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我的心隐隐地痛,为那块给它掩风挡雨的石,更为这弱小的松,似乎我已亲见了那石裂树殒的惨烈,似乎听见那生命之树终止时的呻吟。似乎我已与这石、这松有了潜意识里的什么牵连!

抬起头,目光向远,群山起伏,林木丰茂。这成千上万形状各异的树是否每一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每一处山石是否都留下着历史的足迹?

在闲聊中得知邱志勇已在海棠山AAAA风景区工作几十年了,对这里的每块石、每棵树都如数家珍,他那一头乱发仿佛树的枝枝叶叶,那沧桑的脸似乎是树的干和皮,他的目光正穿透岩石,直指峰顶!

我的眼目似有热热的暖流涌动,为这座海棠山,为这一棵棵倔傲不屈的树,更为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

海棠文章6:给欲望剪剪枝

文/胡西淳

我下乡的地方盛产海棠果。春天一过,老农就给自家园子里的果树剪枝。老农告诉我,每个枝杈上都可以结果,不剪枝,果能结得很多,但都长不大,也不好吃。剪枝后,果结得少些,但个个硕大脆甜。那时,我就知道了给果树剪枝的功能。

欲望也是一棵果树,必要时也须剪枝。

因自信和攀比过度,欲望的枝杈格外茂盛。因自私和奢求的膨胀,欲望的枝叶已压弯树的腰身。

欲望之树疯长,似遮天盖地,似脱离树形,枝叶也随之变异,之后迅速消失。古人云:暴长之物,其亡忽焉。就是这个道理。

良性发展,健康生长,顺乎自然,需要克制欲望。而克制的方法,就是给欲望剪剪枝。

当然,欲望不能秃,秃了便失去生活的意义。而太多太繁复的欲望,无主次,无节制,即任何名利荣誉都想得到,什么好的东西都想占有,其结果就是欲望之花早早凋谢。

这时,给欲望剪枝便是清除非分之想,集中精力去孕育适当的浆果。

给欲望剪枝,是删除浮华和邀宠,还生命以朴实和真诚。给欲望剪枝,是为繁中得简。内心简单,生活简约,便能在自己的田地里收获,之后便有了活泼和生机。

给欲望剪枝,是学会放弃,让生命更精粹。这个世界,大大小小的诱惑太多,都去顾及,往往颗粒无收;都去争取,其结果往往不收获谷穗,而收获稗草。生命有限,往昔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无谓的精力——许多泡沫,却奋力地追逐;许多应景,却欣然去陪衬;许多南辕北辙的事,我们煞有介事地做。

给欲望剪枝,即终生干好一件事,奔向一个目标,成就一种价值,对得起一个生命的起始、蓬勃和终结。

海棠文章7:花季京城观海棠

文/方天泽

在阳春朗朗的日子,京城的玉兰、樱花、海棠、牡丹、郁金香纷纷登场,花香弥漫,这是最迷人的季节。

京城的海棠盛开时,几乎遍及每处园林,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携家人同去赏花,近年最烂漫的地方算是位于城北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那里的海棠品种繁多,花树达几千株,从西到东沿水绵延十几公里。京城灿烂的四月,这里每天游人如织,男女老少趁春和景明,把赏花当作一大乐事。

一些画者找好角度和位置,静静地描摹着花的姿态,摄影人最是忙碌,寻找最佳视角和构图,年轻的大都用手机自拍,留住与繁花同在的青春和笑脸。

每年都来赏花,可年年都被这热烈葳蕤、如火如荼、如霜如雪的海棠所感动,摄住脚步。仰天顺着高大的海棠树的树冠望去,蓝天白云里布满鲜花,飘渺如梦,放眼顺着河水望去,静静的河水荡漾云天和花影,氤氲如歌。落花融着春水,闪烁流动,共同修饰京城的幽美的风景画,让人们享受画中的美丽错觉。

每朵海棠花都精致玲珑,像京城无声春的语言,表述一种梦想,每树海棠花都华贵雍容,像京城空间里图画,表达一种眷念。当徐风弹拨阑干的花枝,白色、粉色、红色的彩英缤纷,落在树下、草坪、石阶、溪水、瓦檐,到处堆着海棠的碎瓣,载着花瓣的河水如诗如画、如泣如诉,潆洄心间,让游人踏着这悠缓韵律,走向各自的美好。

久居城市的人们,心总不免被沉寂的情绪所困,一旦见到海棠这生命无拘无束的绽放,总会泛起对这大千世界的亲近、眷恋、憧憬之情,激起对生活的热爱。热烈的海棠花,总让我觉得,人的生命应如海棠,总该在该盛开的时候盛开,传递生命的自强和奔放,不该总是默默的。

在阳光和花香里徜徉,看这满园的海棠像春天敞开的胸怀,有多少生活的痛都可以被消纳,看这满园的海棠像讲述古都一段故事,有八百年的精彩和辉煌都重新浮现。元朝留给古都的痕迹已经不多了,只保留了一段老城墙,现遗存城外,昔日元朝土城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而明朝称“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虽现今只留土阜,林木却愈加葱茏繁茂。

转眼,京城春天来的快离开的也快,再从“海棠花溪”经过,看大片的海棠林兀自站立着,而海棠花香魂已化成树下的泥土,人们期待的夏日带来了盎然绿色,布置了京城的每条街巷、胡同、院落。

海棠文章8:你明白吗

文/蒋先平

海棠村贫困户老王的儿子小强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

听人说开张贫困证明,盖上村和乡以及县民政局三级部门的公章到学校就能得到三千元的贫困补助,老王特意跑到村委会找到了村长。

村长正在办公室里看足球比赛呢。

听说要开贫困证明,村长摇了摇头说:“你家是困难,但不是最困难的啊,按照村里的规定是不能给你开贫困证明的啊,”老王知道村长一向是不白给人开证明、盖戳的,忙点头说:“我明白、我明白,你费心了。”说着老王把一百块钱放到了桌上。

拿着村长开出的贫困证明老王来到了乡里。

正在悠闲地看着报纸的乡民政助理听明白老王的来意,指着手中的证明说道:“你这证明我得下去核实一下,贫困证明是件严肃的事,可下面的个别村干部竟随便乱开啊,我这几天工作太忙,得过几天才能去你们村里核实啊,你听明白了吗?”老王想了想,忙赔着笑脸说:“我听明白了。”老王边说边把事先准备好的二百元钱塞到了报纸下面。

老王起个大早,坐大客车赶到了县城。老王带着已经盖了两个大红戳的贫困证明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县民政局办公室的门。一个正在喝茶的中年人接过了证明,随意瞟了一眼打着官腔说道:“你这村里的公章咋盖的啊?不太清楚啊,拿回去重新办理,再给我送来,你明白我说的话吗?”老王掏出早上老伴给准备好的三百块钱放到了台历上,小声地说:“我明白、明白,请领导给我先盖上吧,我回村里重新再盖一下。”

小强带着盖有三个公章的贫困证明如期入学了。

一天老王接到小强从学校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小强说负责困难补助审批的老师说还缺高中老师的证明材料,小强又说老师说了不明白让家长给他打电话。

老王苦笑着对小强说:“我明白了,你再去老师办公室一趟,趁没有外人时给他送上三百块钱,不!送四百吧。”

过了几天,放心不下的老王拨通了儿子小强的手机。小强告诉老王贫困补助批下来了,不是三千,是一千。

老王这回不明白了:咋能是一千块钱呢,这三个戳不白盖了吗?!

海棠文章9:海棠折

文/蔡楠

我是那株海棠,那株长在万岁山寿皇亭旁的海棠树。甲申年3月19日凌晨,崇祯皇帝吊死在我对面那棵歪斜的老槐树上。我的身体同时也不堪重负摇摇欲折。老太监王承恩没有拦住他的主子。他向那棵槐树三拜九叩之后,也哆哆嗦嗦地把自己挂在了我的枝头。这根树枝被王承恩的身子压低了,抻长了,挤柔了,缠绕上了那棵老槐树,遮住了崇祯未戴冠冕的头和脸,当然还有他纷乱至极的长发。

我是在崇祯即位的第二天被王承恩种在这里的。那天王承恩最后一次以信王府掌管太监的身份带着新皇帝出了宫。那时,刚刚由信王爷成为万岁爷的崇祯才17岁。他是健步如飞攀上万岁山的。他把王承恩远远地甩在了半山腰。当崇祯从山顶上看罢整个京城的全景折回来的时候,他看见王承恩在摸着那棵歪斜的老槐树发呆。崇祯啪地拍了一下王承恩的屁股,笑嘻嘻地问,怎么了王承恩?你带朕出来,就是为了在这里想心事?快告诉朕,你有什么心事?莫不是看中了哪位宫女?王承恩转过身来对着皇帝,崇祯看到了他的满脸泪水。泪水流到了王承恩的嘴里,又在他的舌尖上流了出来,流出来的还有王承恩的呜咽,皇上,你打出生我就跟着你,17年了,你还不了解我?我没有啊皇上,没有那个本事了。我是看着这棵槐树可怜啊,孤零零的,就它自己长在这半山腰,没个人陪伴,我难受啊——

这好办,你再种上一棵新槐不就成了吗?崇祯也拽拽那个歪斜的槐树枝撇嘴道,我还以为多大个事呢!

不,我不种槐树!

那你种啥?

海棠!王承恩用长袖擦干了泪水。我要做株海棠,守护着这棵老槐树!

那朕就是这棵老槐树了?好你老小子,朕就是这样一棵歪脖树吗?

不,这不是歪脖树,这是俯瞰京城,深入民间的你啊——

崇祯就笑了,一排年轻的牙齿,白亮亮的,如镜子,折射出了老槐树和王承恩的影子。

就这样,王承恩从后花园里找到了躺在墙角一隅的我,把我挖出来,弄到了寿皇亭旁。我就成了槐树的影子。

当然,王承恩也成了崇祯的影子。

本来,王承恩是魏忠贤的影子的。尽管他是信王府的掌管太监,但这不影响他成为魏忠贤的影子。王承恩是不甘愿一辈子做个王府的太监的,他的理想是做个皇宫的太监。一开始,他知道魏忠贤能帮他实现这个梦。因为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红人,是九千岁,或者说是准万岁。魏忠贤说什么,天启帝都会准奏的。这和万岁有什么区别吗?所以信王府的一切都在王承恩的掌管之中,当然也在魏忠贤的掌管之中。

但魏忠贤和万岁爷还是有区别的。当然他和皇亲也有区别。天启帝命短,在24岁上就突然驾崩了。天启帝没有子嗣。魏忠贤也没有成为皇上。倒是从不敢做皇帝梦的朱由检意外地当了皇上。朱由检就是崇祯帝。王承恩知道他的梦想又有了新的寄托。所以,魏忠贤的影子就变成了崇祯的影子。

崇祯其实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他在王承恩帮助下,铲除魏忠贤的事情做得漂亮极了。他先是让兵部尚书崔呈秀交出兵权,斩断了魏的臂膀,接着又借嘉兴贡生钱嘉征上疏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逼魏忠贤病退。最后,又将他发配到凤阳祖陵。不久,就传来了他与老婆客氏双双自杀的消息。这还不算完,在王承恩的建议下,崇祯又对他们的尸体处以“凌迟”。

崇祯羽翼丰满起来。影子王承恩也开始了飞翔的岁月。他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司礼监太监。那是皇宫最大的太监,最高的职位了。

就在王承恩当上司礼监太监以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寿皇亭。这回他没有发呆,而是一下子攀上了那棵老槐树上,摇晃着他的枝杈,叶片就在京城火辣的阳光里纷纷飘落下来。王承恩也如一片落叶从老槐树上飘落下来,他走到我身边,紧紧地抱住了我。我年轻的身体就感受到了他激烈的心跳。

之后,他就回了河北邢州老家省亲。去了整整一个夏日,直到秋天才被崇祯召回。

回宫之后,他把一个绝色的女人带到了崇祯的面前,那个人名叫陈圆圆。

之后的事情后人都知道了,崇祯没有宠幸陈圆圆,而是把她赏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带着那颗被美人熏醉了的心去了山海关,做了总兵,抵挡着满清的铁蹄。

可是,后来的李自成呢?却无人抵挡。王承恩写了血书,让手下人送至各省总兵,也无人前来救应。城内鼠疫,将士无力作战,皇帝身边的心腹一个个投降了闯王。杜勋献了宣府,曹化淳献了彰义门。李自成长驱直入,潮水一样卷进了紫禁城。紫禁城成了李自成的紫禁城。

其实,王承恩是有机会离开崇祯,逃出紫禁城的。那时候吴三桂还没有投降清兵。至少他可以去找吴三桂。但他没有,他就紧随崇祯,来到了万岁山,来到了寿皇亭,在我的默默注视下,走向了他们注定的结局。崇祯背对着他的大明王朝,王承恩面对着他侍奉了35年的崇祯。

令后人没有想到的是王承恩竟然死在了自己栽种的海棠树上。

后人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一桩,就是王承恩根本不是人们想象的太监,他其实还是个真男人,他有后代,他的后代至今已经到了23代了。他的家族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人了。

他在那个回家省亲的夏日完了婚。

这不是我杜撰的,这是王承恩的后人来到我面前,把这些事情刻在我的身上的。刻录日期是2013年1月1日。

就是说,我还活着?对,活得很好。至少我活在世人心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