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散文

请欣赏沉静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沉静散文1:冬日的沉静

文/王岚

季节走到冬天,大自然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褪去喧嚣热闹,少了芜杂聒噪。天地间淡淡的,静静的,像正在熟睡的婴儿,有一种纯粹的美。

冬日的旷野,只剩下素简的枝杈和浩荡的长风,那番寂静,那种旷达,那份辽远,让人彻底放空,心思也变得纯净。冬日的旷野,很少见到鸟兽的踪影,偶尔飞来的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在田间觅食,更衬托出田野里的无边宁静。

往日的萋萋芳草,变成一片枯黄,默默融入广袤无垠的大地。那些荒草看似枯萎了,可是等到来年,春风拂过,它们立即恢复一派盎然葱茏,谁说这场寂静不是在酝酿沉淀另外一种新生?

望向天空,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丝云彩,只有高远无边的蔚蓝,和那片蔚蓝下静静卧着的逶迤群山。柔和的冬阳轻轻抚摸着苍茫大地,没有夏日骄阳的炙烤,亦没有秋日阳光的焦躁,仿佛是不忍心惊扰万物酣然的美梦。大自然是如此慈悲,为了让万物得以休养生息,连阳光都变得煦暖温柔。

寒冬来临,江河瘦了,山野静了,人们的活动减少。往日熙攘的小巷变得寥落,曾经喧闹的人声渐歇。昔日朋友相邀、情侣相伴的欢笑声也随同冬天一起收藏起来。就连老榆树下那群爱唱爱跳的大妈们都躲到屋里不出来了,而那些不爱说话却喜欢凑热闹的大爷大叔们,要么坐在火炉旁喝茶吃酒追忆往昔,要么找个安静的角落晒着暖阳打着瞌睡缓送流年。一切都蛰伏下来,村庄是静的,小巷是静的,整个世界都是静的。

再来一场雪,万物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世界变成一色的素雅洁白,冬天就更安静了。“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片皑皑白雪之中,几株踽踽老树,清冷无尘,寂静无声。此时,雪压竹枝断裂的声音,连同那份深夜听雪的雅兴,一同入诗,悠然入眠。

即便无雪,冬天也有一份淡远的安然。暮色时分,守着几碟小菜,把上一壶烧酒,沏上一杯热茶,和亲友们窗前对饮,那份默契,那份真纯,会心一笑,胜过千言。轻轻酌,慢慢饮,反正清寂寂,夜长长,所有的烦恼都抛到脑后,有的只是冬夜的绵长醇厚。

冬日,天空静,大地静,群山静,这份静是喧嚣后的安然,是勃发前的沉淀。这份沉静并不寂寥,这份沉静里有默默的坚守和明亮的希望!就如聂鲁达的诗所言:“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沉静散文2:沉静

文/阿雪

我最爱走的是冬天的湖边。那湖水虽然清冷,但只要有金色的阳光扑撒在上面,那湖便泛出金灿灿的光,令人全身生出暖意。冬天的湖水是静谧的,深沉而明亮。偶尔有几只鸭浮游在上面,姿态安详。若不是那头顶的红冠,是令人分不出它与天鹅的区别的。

沿着岸边静静走着,思绪也随着湖水慢慢平静下来,偶尔踩在一块小石头上,对着金色的湖面畅望,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

冬天是食物稀少的季节。最好用手装一捧面包屑或碎饼干,若是再好,在岸边买一包鱼食,一点点抛洒进湖中,那鸭、鹅与金鱼,就忽一下围上来,围着你叫,把头埋进水里啄食,是多么欢乐的场面。

打水的声音划破了湖的静谧,但并不吵闹,“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让人知道这冬日里,薄冰上,也是有生机的。

一个下午,我们一家四口走在湖边游玩。我欣喜地在湖边的小店里冲了一杯奶茶,两手捧着边走边喝。夫说,慢点喝,小心烫了嘴。我便一点一点小心吸着,慢慢走近湖水,把奶茶放进清澈的湖水里。奶茶慢慢凉到适口的温度,我拿起杯子,那湖水轻轻漾开,并未因奶茶而提高温度,更不曾因为风吹而降温。我回头望她,她依然平静地轻轻荡着涟漪。

公公与婆婆走在湖边,指指点点议论着湖心的亭子、水里的锦鲤、划船的工人……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仿佛人上了年纪,就和小孩一样了。婆婆看见一个捏面人的小摊,欢喜地看着面人摊上架起的竹架上一个个捏好的面人。有孩子们爱玩的奥特曼、喜洋洋,也有西游记里的仙女、猪八戒。我看她喜欢,掏出钱让捏面人的中年女人捏了两只鸟送她。

她提着面人边笑边说,这两只鸟好,你公公常年养鸟,家里折腾得又乱又脏,今天捏了这鸟,多漂亮,回家赶紧把养鸟的家伙都收拾了,以后就养这鸟!我们都笑起来,公公见大家笑他,把头扭到一边看湖水,却禁不住也咧嘴笑开。

湖水依然静静的,平静得几乎看不见波纹。但我们的笑声分明惊动了她,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星星一样璀璨的光亮,湖面更加光闪动人了,仿佛知道有人在望它,它用自己的美丽回应我们以会心一笑。

我被她沉静的美深深吸引。冬天的湖水,已经褪去了春的青涩,夏的浮躁,秋的萧瑟,她含着历练过后的沉稳、大气,静静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她不语,也不再轻佻浮笑,她对天地抱以轻轻的微笑,但这微笑令人陶醉。身怀浮躁的人是亲近不了她的,他们永远不会明白她坚定的执着和骨子里深沉的热情。

我看过活泼的溪流,奔腾的江河,也见过浩瀚不可一视的大海,但从未注意过湖的美,湖的静。尤其这冬天的湖,沉静清美得如一位知性女子,她将所有喜怒哀乐深深藏入心底,若没有遇见气息相投的人,她绝不轻易向人诉说。她阳光,沉稳,没有一般女子常见的哀怨,她知道,她的美,就是自己深深的自信。

我静静地站着望她,想她。仿佛看不够她,爱不够她,我深知这冬天的湖水了。

沉静散文3:冬心

文/黎武静

四季有心,冬天的心是沉静而谨致的,再喧嚣的繁华也夹着凉寂的布景,恍惚里有似曾相识的了悟。

冬心,是一种情境。身临其境,更易看清眼前的一切,那些身外的错杂或起落,那些藏于心的殷切与寥落,心更宁,更静。逢着阳光喧闹的时光,暖了心扉,忘了尘嚣,更觉珍贵。

冬心是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画者,一个以笔墨为后世留芳的文人。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有许多号,其中有趣如“百二砚田富翁”,风雅如“古泉、竹泉”等,可记忆里最深刻的始终是“冬心”。这带着苦香的两个字,凛冽如他一生际遇,清寒如他笔下梅放。他爱梅,曾手种老梅三十株,与梅花共岁寒,风清骨峻,孤傲卓然,画上题诗曰:“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清味隽永,一如梅的风姿。而他那个性十足的字,标新立异的漆书,则被后人称为“冬心体”。

冬心是一点寂寞。冬的心里,有意无意之间,总是藏三分寂寥。雪漫江南,风啸塞北,铺天盖地的空旷与粗犷。闭门,围炉,读书,发呆。此时此刻,听一段旧时旋律,回忆就在不经意间响起。冬心有弦,温柔拨动,如身边人轻声细语,关心问候。

冬心是一份趣味。寻时间的缝隙,得片刻的闲适。听木叶萧萧,观日月如流。

随意翻起一本书:《今古奇观》,恰在这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不管多少次读,都如同第一遍读一样,无论多久远的传说,多熟知的故事,合卷时有泪如潮。

冬心是一个机会。不轻易来,却始终会来,年年有约。若你有心,便能一洗肺腑,忧乐与共,息息相关。365天的忙碌里有一个凛冽的季节,这是天然的素颜时光。轻轻卸妆,看生活的本来面目。

回想与休憩,积蓄与前行,这是长路旅途中的乡间小站,风清月明,景色悠然。呼啸的风都被挡在了家门外,天地至简,叩问冬心。

沉静散文4:落袖,碎碎沉静

文/紫桐落芭蕉

一袭长裙拖地,体染兰香,浅笑的温柔里荡漾一泓清泉。素颜的优雅与风情,流溢一种岁月沉静的美。

红尘中一路走来,春的花、夏的暖、秋的黄、冬的冷,陈酿了多少悠长光华。高绾的发髻,似一卷墨漩,飘散出淡淡雅致。修长玉指,在紫藤萝下弹奏唐的诗宋的词。蝶舞天涯的眷恋,深深凝重了清弦。枫,在夕阳的光芒里,羞涩了一片红晕。心,在风起的瞬间,吹皱波的微凉。

一幅画,经历时光,越发蓄美。一个人,蹈过泥泞,尤为成熟。站在时光剑上,芳菲的群英中,笑看草芥坦荡。红唇微抿,细碎的斑驳,曾是一笔蘸就的紫罗裙。满园如烟垂柳,缠绵水的柔意。密密盛开的合欢花,粉红脉脉、一袖柔曼的飘逸。

蘸墨,涂抹安宁。点唇,描摹清素。寄给雁的缱绻轻裹满怀潺潺浪花,诉给月的爱恋流泻清辉默溅。丁香如画,影子隐现。挽一缕月色,枕一阕平仄,纱帐的酣睡,成一扇飘渺灵动绵延的梦。

云霞落满眼眸,魅力的天空,象是舞动的翅膀,把静美张扬成一幕自然风景。长水漫漫,席卷雾的清凉。此岸寂寂,彼岸苍茫。跌宕的浪漫,颜料成心的油彩。不舍的沉寂,无言成叶的悲欢。能懂的珍藏,保留曾经沧海里最简单的幸福。积攒的温暖,淡然若素。守候的翩跹,沦陷一抹明媚。

镂刻记忆,雕琢东西的奔波。独撑的茫然,流浪在碧海蓝天。一盏灯,醉了苦涩。一根弦,拨动心律。迂回沉静,一个人的心界,剥掉浮华,思成菩提。一丝浅浅的笑容,涟漪成独秀的美。

朦胧香径,缓缓悠悠弥撒沉静的平平淡淡。青丝三千,解绾青春与成熟的走笔。沉默的花絮,在苍翠间,欢奔成溪的叮咚。眉心,点缀荒愁横斜。稀疏的狗尾巴草,爬满消瘦夜空。剪影的不归,盛典成晚霞的氤氲。

静静聆听不肯安歇的足音,迢迢的月华,是迟到的拥抱。沉浸在风的缝隙里,缅怀错落的轨迹,泄露倾诉给群山的爱慕。期许,每个凝望的清晨,窗前升起祥和的光,渡尽繁华一叶舟。清欢在心,沉静搁浅。饱满的年华,永远不知困倦地敲打无痕的尘埃。落秀,碎碎沉静,唯爱,孜孜蔓延。

沉静散文5:沉静之境

文/程应峰

关于沉静,《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沉静之心,如鲜花无语芬芳,如大地无言厚实,如天空静寂高远,如大海恢宏壮阔……沉静后面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妨先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十分繁荣的国家,新国王继位后,励精图治,不眠不休,可国家还是日渐衰弱萧条。他大惑不解,于是访求大师指点。大师静静地坐在石头上,眺望着邻近的山谷冥想。国王在向大师说明来意与自己的困惑之后,摒住声息等着大师的教诲。大师不发一言,只是微笑着示意国王随他下山。

他们来到一条又宽又大的河边,大师面对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边架起一堆柴。天色暗了,柴堆被点燃,火苗愈来愈大。大师让国王一起坐在火堆旁,不发一语地看着熊熊烈火划破夜空,直到黎明。随着天色渐亮,火焰慢慢地熄灭了。这时,大师开口说话:“现在你明白你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了吗?”国王面带困惑,说:“原谅我的无知,请大师明示。”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接着问:“昨晚熊熊的火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国王答:“晚上呈现的火焰,强大威武,划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着挑战万物、横扫一切障碍的力量。”大师又问:“熊熊烈火过后,留下了什么?”国王答:“只有一堆灰烬与一些余温而已。”大师再问:“我们身旁的这条大河,经过了一个晚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国王答:“河水静静地流着,很安静,几乎没有感到它的存在。”大师一笑:“那么,这条河流过之处,你看到什么景象呢?”国王若有所悟:“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欣欣向荣的树木。”

大师走到河边,望着缓缓流过的河水,不再说话。国王呢?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是啊,熊熊烈火可以向夜空挑战,但在烧尽所有的柴禾之后,只留下灰烬而已。河水呢,总是悄无声息地流着,但它在沉静中滋养着大地,才有了绿草,鲜花,以及欣欣向荣的树木。这,正是沉静的力量所致。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必须先放弃那些表面的浮华,用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内心。

乍然间,我想起了以沉静著称的高铁工匠李万君,他在工作之余,总是静静地看书。他说一天不看书,睡觉就不踏实。在他看来,只有获取广泛的知识,一个人才有创造力、创新性可言。于是一有闲暇,他就沉下心来研究焊接技术,终于得以牢牢掌握一手焊接绝活。在转向架构架的焊接工作中,他总是摒住呼吸,全神贯注,甚至不随便眨眼。为什么?因为构架焊接只允许修补一次,否则只能报废。这一焊接操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机械手无法替代,而他总能做到一次成功,因之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可以说,他的人生,是在沉静的背景下走向辉煌的。

有一个我们都熟知的伟大女性,她就是居里夫人。她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就得益于内在的沉静。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丰富多彩,她都能夜以继日安静地呆在“单调”的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纵使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大师,她依旧不为盛名所累,就算是从诺贝尔领奖台上走下来,她也当是参加了一个报告会。会完了,一切如常。在她心里,实验室里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这位“科学美人”,就这样一直甘于沉浸在默默的科学探索之中。因为她看透了生命的意义,才会摒弃不必要的繁琐,以执着的沉静,在纷扰复杂的茫茫尘世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

沉静的人,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安静地做自己想做该做的事情,不会被外界左右。沉静,使人拥有更为宽阔的胸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张德芬说得好:“每个人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你所有的感受只有你自己能够体会,而且这一生的路,没有谁可以陪你从头走到尾。”

这样深刻的领悟,唯有在真切的沉静中才悟得出来。

茶在沸水中沉静,方可茶香四溢;酒在岁月中沉静,方可醇香怡人;梅在冰雪中沉静,方可梅香满园……守得住沉静,耐得住寂寞,最终赢得的,往往是成功的春风和生机。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美好源于沉静,强大根植于沉静。沉静之境,恰似静水流深,内敛含蓄,无声无息,却注定活力盈溢……

沉静散文6:荷塘四季

文/邵光智

沉静了一个冬天,荷塘在一个清晨,轻轻抖动了一下腰身。

轻解纽扣,迎面遇见春的暖。

一池春水微微起着波澜。

细细密密的春雨,在无言的期盼里,吐着珍珠般的吻。水下的莲藕内心里痒痒的,她从软泥里探出头来。带着美丽的梦,荷箭用嫩绿鹅黄破水而出。

这是荷塘里的第一声惊喜,一只蜻蜓冒着雨丝,稳稳地拥住了。

一年一度,春风春雨里,荷塘开始焕发生机。

我是想拥有这荷塘的。

倘若人生,年年春风,岁岁春雨,春春新绿。

夏日荷塘是碧绿而热烈的。

田田的叶子,将清波的梦,一圈圈覆盖。

清晨,雾霭的笼罩里,荷塘轻歌曼舞,一只翠鸟倏忽滑过,将黎明的帘幕卷起。

阳光的朗照里,荷花吐露芳心,仿佛轻轻撩拨着红盖头的新娘,满含着娇羞与鲜嫩。

暮霭里,一只青蛙跳出水面,蹲在叶面上,惬意地鸣唱。休憩的鸥鹭,偶尔被月光的琴弦惊醒,打一个呵欠,伸展一下美丽的翅膀。

夏日荷塘,就在我的房前,牵动着我的魂和梦。

我在荷塘里,开一条水路,筑起凉亭,摆上石桌石凳。

干干净净,我用粗茶淡饭滋养自己的性情。

最初的风声依然柔情。

渐渐,荷叶开始露出留恋的情绪,偎依着荷花的腰身,轻轻摇晃。

荷花低下头来,手捧着自己的果实。饱满的莲子,诚实的语言,在荷塘深处,呼之欲出。

秋日荷塘,有渔舟划开水面。

我用欲望,沿着荷塘,筑起一道篱笆墙,想将这时光,拦在荷叶上。

是谁在等待着,等待着一双纤纤玉手,将积累的心愿,随意采撷。

秋日荷塘,清姿倩影留下寒露白霜。一声雁鸣,衔一粒莲蓬,衔一颗玲珑之心,从荷塘起航。

冬日荷塘是冷峻的。

干枯的荷叶,荷塘沉思的雕像。

色调单一,红绿淡紫走远了,留下的,是精神和骨骼。

水上结一层冰,水下的温暖在游鱼和莲藕的内心里积攒。冰层被打开,露出腊月的喜庆。

骄傲的藕瓜带着体温,被一枝枝起出,鲜嫩和芳香,点燃丰收的鞭炮。冬日荷塘是热闹和喧嚣的,这是乡村腊月最后一道风景。等一切都安静下来,荷塘开始休眠。一年一度,从零开始起步。

荷塘的内心是一朵莲花。来年的希望,在睡梦中发芽。

沉静散文7:梅为伴

文/张梅

冬是一个大词,厚重、苍茫、沉静。有了雪,显得饱满丰盈,有了梅,又多了清远深美。

腊梅早开了,幽香迢迢,种在寻常巷角院落,我自不去寻,只一味地沉浸于她的清芬。谁见幽人独自来?梅是冬日的幽人,是《红楼梦》中的妙玉,是那句冷月照花魂,是看破了红尘仍有雅致的情怀。梅是幽人,我经过她的寂寥的香气,深深呼吸,却没有去靠近她含苞的倾诉。

曾去过孤山,直奔着梅林。一夜不睡,坐着绿皮火车穿过冬日江南的旷野,去杭州,去西湖旁的孤山,为了那首写梅花的诗。能够将梅写到贴切又传神的要数林逋了,中学时代学过他写的“暗香疏影”,再读其他写梅的诗,觉得都逊色了!

据说林逋以湖山为伴,一袭布衣,终身不仕,未娶妻室。他结庐在孤山,作诗随写随弃,那么清寂,那么坚定,让满坡的梅,陪同自己度过一寸寸光阴。彼时西湖刚下过雪,冷得让人瑟缩,孤山更是寂寂,一路行来,唯有天地寒意,唯有冷香阵阵,踯躅于梅林,只知梅的美,枯瘦的枝头朵朵秀气地开着,不知为何如此钟爱于梅,时隔经年,渐渐体味到在年少时无法体味的情愫,有些事,是渐渐懂得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孤山,在寒庐,案上有笔墨,窗外有一树树的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只有香如故的梅,曼妙而空灵的梅,在诗人眼中是妻,是情怀的寄托,对于林逋,有了梅妻,有了鹤子,已然足矣。雪落在梅的瓣上,梅落在诗人的心里,再读《山园小梅》,竟然读出家常的亲切,小梅,像是诗人在深情呼唤着爱人,岁月静好,有梅为伴,梅在月下婆娑,诗人为之吟哦,梅已然是诗人在茫茫尘世中温暖的慰藉。

同样是冬日,去瘦西湖。江南的这些地名取得如此好,孤山,透着孤寒冷寂,瘦西湖,又有着泠然的清秀。我去寻二十四桥,没料到先遇到金农的静香书屋。静香,大俗又大雅,园中静静的,那些梅树就散种在书屋边,院落里,淡淡的黄色的梅朵,犹如水墨。金农有号名冬心,这名号也是清气满怀,恰如满院的梅。金农的梅花图,梅花在他的笔下开得那么认真,开得那么拙朴,开得那么有气象,寥寥几笔,风姿绰约,淳厚却又不乏灵动,隐隐有冷香缭绕,让人疑惑那些花瓣会不会轻盈地飘落到掌心。金农的梅,风情十足,有风骨有情怀,仿佛天地之间,只剩几枝梅花,大约就是古之圣贤所说的抱朴守拙吧。

他的好友汪士慎,晚年失明,仍把对梅的爱意泼墨于纸,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他的月下梅图,安静清宁,如同出土的老玉,沁色古雅,看不出贫寒生活中的挣扎,只有一份凛然,不卑不亢,不惧不忧,参透了生活的酸辛苦辣,依旧执着于书画,梅,早已开在他精神的世界里了。

我想,林逋、金农还有汪士慎,还有那些为梅泼墨,为梅吟诵的画家诗人,他们在一树树梅花面前,一沉思,一怀想,一挥毫,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从容、自在、恬然,而他们面前的梅,不畏寒意,不慕春暖,静静地候来一阵雪,默默地迎来一场春。

如果冬日没有雪,觉得寡然,如今大雪覆江南,小镇处处皆雪色,去踏雪寻梅,权当闲情偶寄。忽而忆起少年时,忽而忆起少年事,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

沉静散文8:西川的沉静

文/复达__岛主

像西川这般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渐渐地老去。

事实上,西川已经衰老,露出了满脸的皱纹,如老态龙钟一般,静寂地趴在山岙里。因为衰落,沉静的味道越发浓烈地弥漫出来,直沁我心。

这个叫做西川的村落距庆元县城二十七公里,海拔八百六十米,因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明天顺年间(1457年),一姓张的寻访到此,以为是块风水宝地,于是置田畴,成为肇基之始。随后,陈姓、吴姓等相继入住。整个村落就因山势而布,高低谐和,错落有致。

我从未见过这么庶几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或者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回响起充满泥浆磁场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岙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

石块铺就的小路蜿蜒在屋落间,窄逼,狭小,有几段似乎只可一人穿过。或平坦,或呈坡度,曲折迂回,回环相连。闻着“嚓嚓”的脚步声,或许会令人回想起村庄过去曾经的辉煌。在我,却感受到村庄流淌着一种沉静的韵律,从古而今,一直幽邃地穿越。

当回过身来,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的环境是那么幽静,幽静出一番景深的味道。而这种景深,浓缩成一种偏僻的感受。我不知道《张氏族谱》中记载张姓始祖张二公所见:“……地虽高峻险要而峰回水抱,其景雄伟如鲸鳌之波浪,其来势突兀如蛟龙之腾跃,其修扬如鸾凤之翱翔,其盘旋如云锦之整暇……”何以是块风水宝地?根据这般的描述,除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说明的都是山的雄峻险要,地的贫瘠僻壤,要是几户人家居住,过着南山般的生活尚还说得过去,却怎能集聚而居?看看现实的景况,不难想象村落里人们的生活艰辛。地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而入;交通又不便,听说有五条古道通向村外。惟有一点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深切,便是村落沉静在高山之际。

深山里的村落,即使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一栋栋的土屋拔地而起,一缕缕的炊烟高高飘升,却终究难掩沉静的本色。沉静是它骨子里的特质,悄无声息地演绎着。

至今,这种沉静渐渐地剥落了出来,越来越深。

村庄就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么无啥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吧。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日出而起,日暮而息。这样的意境里,西川仿佛仅仅为自己活着,破败的泥土墙改变不了他们对时间的茫然。

一位面呈褐黄色的老人皱纹满面,有点佝着背似的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的淡然。我不想打扰他的那种宁静,悄悄地走开。

一位老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织着毛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立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们走近,老妇人笑笑,说这里可穷啦,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咋在这里?老妇人边打毛衣,边叹了口气地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我默默地拿出一百元钱,塞在小孩的手里。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老妇人与小孩依旧在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

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六十岁的妇女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走近,笑笑,问我来游玩呀?我一愣。我是来游玩的吗?我不知如何作答,也向她笑笑。她倒爽快,说没啥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的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也好,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知当游人都回去后,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还是期待更多的人前去?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更趋沉静。

黄昏时,看到一群鸡聚集在墙脚边,还排着队。墙脚边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洞,一只鸡钻了进去,后面的鸡紧跟着,一只又一只,十分有序。望着鸡们也早出晚归的情景,是那般纯然,那般随着时间的转换而规律分明地生活,心里的沉静也越加浓发起来。

沉静的还有那一片古树群。每一株古树都高大挺拔,粗壮魁伟,最粗大的连三个人都难以合抱。如冠的绿荫支撑出一片浓浓的绿意,与土黄的泥墙遥遥相对。我不知道这古树群是否与村庄的落脚同步相栽,虬结的树根却是古树年龄的见证。就在村庄的兴盛、衰落过程中,树木一面悄静地壮大,一面又默然地关注着村庄,守护着村庄。然而,它们却爱莫能助,只能以浓郁的绿意来陪护村庄。与村庄一起,站出一种沉静的姿态。

古树群的下面是一小方的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戴着竹笠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抑或蔬菜。穿着的浅红衣裳有点醒目,如一朵淡淡的红花映衬着恬静的田地。

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瘦般地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上种植着庄稼,养育一代又一代的西川人,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梯田多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惟有眼前这村尾的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让人好一阵浮想联翩。

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事实上,这条西川通往外界——五大堡乡蒙淤——的全程约五公里的古道,自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以来,它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两旁的树木参天耸立,像是一长排高大的篱笆,围护着古道,古老的石阶便在林荫间步步相沿。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石缝里全是落叶与泥土的混合物,小花细草相缀其间。淡淡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斑斑点点。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若遮阳避雨的大树,以山石叠加而成。亭内两边用宽大横木搭建成长凳,可坐可躺。人歇其中,山风穿门而过,想来盛夏甚为凉爽吧。古道就穿亭而过,更显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静的韵意便沿着古道一路相随。忽想,年轻的壮年的西川人,是从古道出去还是从新的通村道路上外出,从而离开了家乡?

西川是一个沉静的村落,沉静在山岙间,在古道的路口。那是一种古老的朴拙,是一种耐人回味的韵意,也是一种梦幻般家园的形态。

如一个独守沉静并害怕沉静被打破和侵入的人,西川默默地承载了几百年风雨,咀嚼着自己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它终于被世人所认识。然而,当我回望西川古村的时候,倏地,一个问题冒了上来:当西川成为一个景点时,这样的沉静还会存在吗?或许,夜深人静时,西川会在重重的喘气声后,歇上一会,显出一种沉静的模样,那却是一番疲惫的沉静。我想,人声嘈杂的西川,车水马龙的西川,民宿饭店林立的西川,古道上人群穿梭的西川,肯定不是西川的本意,更不是西川所向望的。

西川从沉静中走来,就让它继续向沉静慢慢走去吧。这或许是它的本色,或许是对它最好的尊重。

沉静散文9:回归

文/朱安淇

在萧索寂寥的冬日大地上,沉静之中透着彻骨的寒意。苍茫之中,冷色调勾勒出冬特有的含蓄凝结的美。万物都在沉睡,鲜活的生机还深埋在地下。恍然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与耀眼富丽的大红色点亮了天,春节已至。

假期和节日总是息息相关的。寒假与春节给忙忙碌碌了一整年的人们一个放松、团聚与回归的机会。疲于学业的学生回归了自己,给黑白色的青春添涂上炫彩;忙于生计的务工者回归了故乡,在熟悉与温暖中卸下身上沉甸甸的包袱;苦于思念的儿女们,更是饱含热泪回归了父母……此时此刻,所有的泪都不再苦涩,而是充实的喜悦与满足。

回归,不仅是人回到某个地点,也是追寻最原始美好的自己。

每到春运,看到密密匝匝的人潮涌向一个狭窄的车门时,心中总是感慨不已。春节,似乎是被关在尘世监狱的每个人,唯一获准出狱的时间。难道有法律规定所有人只能在春节回家吗?更何况有的人总是左手右手,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却是例行公事一样的敷衍搪塞。他们这样即使人在父母身旁,心却是渐行渐远了。这样的回归,只会让家人难受。

真正的回归应是由内到外的。不知不觉中,节日喜庆的韵味在大街小巷蔓延开来。红灯笼被高高挂起,崭新的春联散发着油墨香气,家里老老少少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唠嗑家常。摸摸小孩儿红扑扑的脸蛋,耐心地回答老人家含糊不清的问题,看看旧时的亲戚,互相拜个年,这样无需金钱或礼物做辅料,只要脸上满满的笑容,这一锅年夜饭的香味自会愈来愈浓。

冬季的北风依旧凛冽,冰封的土地还未苏醒,但当雪花悠悠地飘落,我已回归。

沉静散文10:沉静

文/王大为

苏北在文中这样形容一位女性的沉静:她就像一个安静地坐在炕上纳鞋底的女人。

读到这句,我放下书,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形容实在太贴切了。我没纳过鞋底,但我织过毛线,织毛线的时候人就是很沉静,一针一针地,无声无息地,一坐大半天。

好久没有织过毛线了,上次织的一个“半拉子工程”,丢在那该有两年了吧?我是个急性子,每天忙忙碌碌,少有沉静的时候。工作之余,与朋友聚会,上微博,刷微信,聊QQ,时间过得飞快。

沉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我二哥算是一个沉静的人,他可以一坐半天,一动不动,话极少,但开口常有精辟。记得他形容女人聚在一起话多,“麻雀屎直‘厦’(音,意思是纷纷往下掉)”真是又形象又幽默。当年,二嫂下岗,开了间小店,二哥自然少不了也要帮忙。二嫂笑言,二哥看店很有意思,有顾客上门,只说一句价格,便难再开尊口。二哥写一笔好字,也很会种花,虽然家境一般,但家中有墨香,处处有绿意,也别有一番雅致。

上次受邀去一家书院,在那儿学习打坐、听琴、欣赏茶道、吟诵古经。书院举办这些活动,意在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回归自然,关注内心,学习自省。自始至终,学员们都像个小学生一样,小心翼翼,凝神静气的,但只怕并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坐忘”。我知道,我也不过是暂时夹住了“自己的尾巴”,离“安定的,清净的,万物万事不入于心,内心不随外境的杂乱而杂乱”的沉静状态还差得很远。

昨天,要把一张沙发搬到现在住的地方,下楼看到一辆收废品的电动三轮车,就和师傅商量,让他给送一下。绑好沙发,告诉了师傅地址,我开自己的车,他也发动引擎,我们就一道出发了。天有些暗了,路上车也多,渐渐地,我不知道三轮车“突”到哪儿去了。心想,他要把沙发拖走了,我不是毫无办法?急忙打师傅电话,师傅又不接,这下内心的疑虑更大了,后悔没看师傅身份证,或是要些押金。等到了家,却发现师傅已经在楼下等着了,问他为何不接电话,师傅淡淡地说:没听到。不禁为自己的猜疑和慌乱而惭愧。

想想这两年,孩子上了大学,空闲的时候多起来,我学过打球,练过瑜珈,还买了单反学摄影,可都是学学又放下,每一样都难以坚持和深入,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笑言,人生就像失了眠,在枕上辗转反侧,总找不到合适的睡姿。

近来看朋友们学画习字,我又跟着练起了书法。有一天没忍住,在网上把习作秀给一个朋友看。朋友常年独坐书斋,作品频出。见好友的微博、微信里总有我的身影,曾笑我是个社会活动家。

这次他回道:很好,练字可以静心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