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爆竹声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爆竹声文章1:春节趣事
文/徐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走亲访友,欢聚一堂,送上新春祝福。不过最有趣的要数大年初一晚上放烟火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刚吃完晚饭,屋外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声音。于是,我和弟弟连忙搬出了“大导弹”。爸爸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引线,只听“轰”的一声响,我吓了一大跳,只见天空中出现了一位美丽的“仙子”,她慢慢地将篮子里的鲜花撒落下来,好看极了。可是,正当我看得如痴如醉时,她却没了踪影;紧接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蹦上了天空,在天空中蹦来跳去,可是它还没有蹦多久就迅速消失了。
放完“大导弹”后,我们又拿出了几根长筒烟花。只听“砰”的一声,一团烟花飞上了天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不知从哪里跳了出来;接着一条巨龙蹿上了天空,在天空中畅游,好玩极了!正看得入迷时,旁边邻居家的小弟弟也正好在放长筒烟花,只听“砰砰”两声,天空中出现了一串字,仔细一看,是“一帆风顺”四个大字,真有意思。这些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烟花把漆黑的夜晚点缀得美丽极了!
我爱绚丽缤纷的烟花,给我们带来欢乐祥和的新年!
爆竹声文章2:中国年
文/徐学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的新年,她从《诗经·七月》里轻盈飘过,她从《太初历》中款款走来,载着五千年的祝福,载着五千年的希望,一起化作焰火升腾,为辞旧迎新而欢呼,为迎春纳福而歌唱。
中国年,是一幅民俗的画卷——
喧天的锣鼓敲响了节日的喜庆,红彤彤的春联是新年里一道最动人的风景,新剪的窗花啊!淋漓尽致地开成了春天的第一朵花儿,让我们在快乐中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忧伤。大红的灯笼,火红的日子,那是燃烧在隆冬的火苗,红灯笼随风点燃着民俗中最朴实而悠远的向往,点燃着鞭炮脆响声中最美好的愿望。巨龙舞起来了,舞出来的是国泰民安;雄狮耍起来了,耍出来的是繁荣富强;高跷踩起来了,踩出来的是春光大道;唢呐奏起来了,奏出来的是幸福绵长;秧歌扭起来了,扭出来的是五谷丰登;旱船荡起来了,荡出来的是如意吉祥……
中国年,是一场亲情的盛宴——
沐浴在新年的阳光里,心灵深处传来殷切的呼唤,有一种思绪早已悄然放飞。谁是真正的情鸟,忘不了亲人忘不了故乡忘不了回家的路?家是亲情的载体,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游子的图腾。哪怕是地冻天寒,哪怕是路途遥远,一张小小的车船票就是最温暖的请柬,让我们去赶赴一场亲情的盛宴。回家团圆,尝尝母亲亲手做好的丰盛菜肴,看看父亲日益苍老的音容笑貌,听听母亲温馨的唠叨,陪着父亲说些家常叙叙旧。人相聚,情相依,意相融,举杯祝福,一声亲切的呼唤就能温暖我们历经流浪的心灵,一句轻声的鼓励就能点燃我们继续打拼的豪情。
中国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情感、意识和情怀。吉羊迎新春来早,我们走进生命的又一里程。历史,又多了一页辉煌的篇章;岁月,又多了一道崭新的年轮;生活,又多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心灵,又多了一段绵长的思绪。沉浸在欢乐海洋里的人们,洗去了满脸的倦意和惆怅,忘却了心中的失落和彷徨,只有幸福点缀着双眼,只有甜蜜充盈着心房。谁的微笑又喜上眉梢?谁的信念又绽开心头?孩童们的笑靥灿烂如花,老人们的笑声朗朗在耳,在暖暖春光的辉映中,总会觉得有一股股暖流如同血液般在刹那间溢满心田。
中国年,是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是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凝视着喜庆的红灯笼挑起一盏盏红红的祝福,我的心也跟着它的光芒向着春天飞翔……
爆竹声文章3:漫话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诗中描绘了春风融融,春日曈曈,千家万户喜迎春节而竞相燃放鞭炮节日气氛。旧时,家人团聚,喜饮屠苏酒,将门板上的旧桃符换成新桃符。到了宋代,桃符已经由纸张代替桃木板,称之为“春联”了。
有资料记载,春联起源于桃符。桃木具有辟邪之效的说法很悠久,《庄子》描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小小的桃枝赋予了神奇的功效。南北朝人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说:“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家家户户门上的桃枝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桃板。最初在桃符上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者描绘画像,悬挂于门首,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后来在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令一位学士在自己寝室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学士不敢怠慢,不一刻便题写完毕,孟昶阅览,不满意,于是亲自下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句式工整、吉祥喜庆的诗句,孟昶的这一笔是历史记载中最早最规范的对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之后,桃符上除了辟邪之语外,还可以写上迎春纳余的吉祥祝福。
北宋《岁时杂记》记载早期对联有两种形式:一种在桃符上左书神荼、右书郁垒,一种书写其他的祝福语。宋人吴自牧在所着《梦梁录》中说,除夕之夜要“钉桃符,贴春牌,”这种桃木板春牌越来越受欢迎。到了明代,一般被纸制品代替,名“春贴”,以别于桃符,春联成为一种独立的迎春风俗样式。据后人记载,春联成为百姓喜闻乐见、代代延续下来应归功于明代皇帝朱元璋。明代文人陈云瞻曾记载:“春联的设立始自明太祖,在都城金陵,除夕前不要忘了传旨,无论公卿还是百姓,门口一定要贴春联。”朱元璋还亲自微服私访,检查落实情况。他还亲自撰写,赐给近臣,如给学士陶安的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倒也对仗工整,平仄谐和。春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开始流行于世。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和艺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种类繁复,如门心、横批、框对、斗斤、春条等等,门心贴在门板上方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上的横木中间,框对则用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春条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抬头见喜”等等不一而足。千家万户在小年后张贴,新春气息浓郁明显,如清代民俗名着《燕京岁时记》曾描述:“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那时候,贴对联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百姓迎新辞旧不可或缺的民俗了。
春联自诞生后,从中国深厚的诗歌沃土中汲取新鲜的营养,像一只独放光彩的奇葩代代相传,保持着自己的鲜明民族特色。它最显着的特色就是两两相对,新春气息浓郁,展现自己对春节到来的美好期盼。
爆竹声文章4:爆竹声中一岁除
文/肖谷
“腊月二十一,扫尘当第一;腊月二十二,推碾又压磨;腊月二十三,灶君上了天;腊月二十四,裁下红纸写下字;腊月二十五,扫墓来祭祖;腊月二十六,急忙备酒肉;腊月二十七,剃头洗手脚;腊月二十八,糊窗挂年画;腊月二十九,一切用物都备够;腊月三十日,五香要扑鼻;腊月三十夜,一轮红火升上天。”这是在榆林神木、府谷一带广为流传的童谣《腊月忙》,红红火火中,年到来了。
“月尽儿”是陕北人最忙碌的一天,贴完窗花贴对联,忙碌的乡民们有的还要去上坟烧纸,让祖先一起感受年关到来的喜悦。忙不迭地回到家就要开始担水、挖冰块、打扫家、扫院、铡草,做猪肉、做羊肉、做鸡肉、炸丸子、蒸馍馍…… 这一天每吃一顿饭,都要放上一挂鞭炮以示吉祥。放炮的美差,自然是这家孩儿的,孩子们往往一挂鞭炮不足兴,吃过早饭后便三三两两结伙揣着鞭炮四下里玩耍去了。“月尽儿”到初一的日子,是百无禁忌的,大家都喜洋洋的,任凭孩子们肆意妄为,他们不用管也无须管,因为年茶饭的香味儿很快就把孩子们吸引回家了。
除夕的晚饭是再丰盛不过了。 油糕的美味儿自不必说,这是年三十桌上必有的。“糕”和“高”同音,陕北人爱吃糕图的就是这个好意头。不光过年吃,平时过生日、款待贵宾的首选都是热腾腾的油糕。油糕的制作原料是陕北特产的软糜子碾成的黄软米,人们压米成面,用水拌湿,团成团,上锅大火蒸熟。此时的糕,又软又黏,其实已经可以吃了,馋嘴的孩儿们会迫不及待切下蒸熟的糕加点糖或者蜂蜜吃上几口。蒸熟的糕面稍微冷却,在不烫手的时候就要在案板上揉,做出各种造型。在榆林,南北县市区的油糕吃法往往不同,南部的老乡们喜欢把糕中包上枣泥馅、豆沙馅捏成三角状、包上蔬菜捏成饺子状,谓之“节节高”,北部的老乡们则喜欢把糕中卷上枣泥再压片,谓之“早高”。糕往油锅里一炸,不仅更香更糯,焦黄的外皮酥脆,还有 “炝三十”的寓意在里头,这一炝颇具仪式感,有驱邪避灾的“功效”呢。
丰盛的年茶饭,炸油糕领军,更有烧肉、炸丸子、酥鸡、拼三鲜等特色美食齐齐摆上桌。下午这顿年茶饭必须要剩余,因此种类繁盛,有“五魁”或“八碗”肉食领军,再配上各种炒菜美食。这饭要吃到初一还剩很多,寓意吉庆有余。
在农村,吃过晚饭后,人们会在“灶王爷”、“土神”、碾磨上分别上香;在大门内外两侧放冰块、炭块,用于“镇大门”;在家门的两侧放铡刀、擀面杖,用于“镇家门”;有的人家会“打醋坛”,在火红的炭块上洒醋,产生醋蒸汽熏蒸家里和室外。根据榆林民间老话,姜子牙封神时,给自己封了个醋坛神,给千家万户禳灾镇邪。其实,春来万物复苏,那些微生物也开始滋长,“打醋坛”可以杀菌,足见古人智慧。
除夕夜有些人家会在石磨顶放一碗清水让其结冰,哪方凸起小冰鼓,预示那方来年雨水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夜深人静时,站在高处看全村的灯笼,灯笼发出的光明亮平稳则预示来年平安吉祥,忽明忽暗则预示来年有不祥之兆;过去在“月尽儿”黄昏开始,会有神官、阴阳出山“收法”、“品山”、“观天象”习俗,现在农村仍有一些闲不住的老汉吃饱后,悄悄出来散个步,在远离村庄的高山上静静观察,观云、听风,细品大自然悄悄给予的各种征兆,预测来年社会、人生、雨水、收成等。
“月尽儿”这天的晚饭会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让人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放下碗筷,因为吃年夜饭和守岁几乎是一体的。唐代孟浩然诗中说“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合家团聚、围炉守岁,享受天伦之乐,其中包含的是亲情,融入的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这是自古以来国人的习俗。守岁是对过去时光的眷恋,也是对新年到来的美好期盼。
在陕北窑洞中守岁、吃年夜饭,通常一家老小围坐在一盘大炕上,炕桌上摆满美食,巧手主妇隔上一会儿会添加一些美食或米酒端给自家的老人和孩子,家中昼夜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人们会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年三十晚上包饺子,等到子时一过,再大家一起吃饺子。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人们也会在玩耍、游戏中消遣时间,陕北人除了打麻将、掷骰子等常见的游戏,还有一些古老的纸牌游戏流传下来,如顶棍儿、飘叶子等。熬夜打盹儿的孩子们为了驱走自己的瞌睡虫,会时不时出门零散地放上几个鞭炮。现在有了电视上的春晚,人们自然多了一项选择,电视打开,节目演什么不重要,能把欢声笑语带来就行。凌晨的钟声一响,大多数人就开始迎接自家的灶马爷回家了,一时鞭炮齐鸣叫,礼花四起。
在陕北,送灶的时间统一,迎灶的时间却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讲究。迎灶的日子,在全国也十分不一,有初一,也有初四,人们有时还会讲究“送灶早、迎灶迟”。在榆林,有的县市区人们会在初一迎灶,可能对离家太久的灶马爷有些想念,盼着他和自己一起享用丰盛的年茶饭。而有的县市区,迎灶还会推迟到正月二十三,例如绥德等地,这样自家的灶马爷能放一个长假,更为怡然。总之,一迎一送体现人和神灵之间的关系密切和谐,大家来往间颇有人情味。
鞭炮声声,年意浓浓。辞旧迎新的鞭炮在陕北被称为“开门炮”,驱散旧年的所有疾病与晦气,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鞭炮声渐渐散去后,家家户户门前铺满炸碎的鞭炮纸,一地碎红、灿若云锦,在红灯笼的映照下,家家户户“满堂红”。
爆竹声文章5:年
文/点一杯开心果
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屋外炮竹响彻天空,烟花把漆黑的天空染成五颜六色的,缤纷多彩。屋内的我心静如水,伏在桌子上欣赏那昙花一现的烟花,不免心潮澎湃。
时间如飞驹过隙,我已经历了19个春秋,19个这样的除夕夜……
还记得小时候的一次除夕夜,我与爸爸去超市买糖果,由于在里面耽搁的时间比较长,出来的时候天已黑了,伴着多彩和刺耳的烟花炮竹,我们步行回家。爸爸在路上告诉了关于年的传说,原来年是个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的怪物。深居于深海之中,一到除夕这一天就来祸害人间,不过聪明的人们发现这个怪物有个缺点: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便有了过年放烟花炮竹之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还有了守岁的传统。在古人的时间观念中,时间转换的节点是危机的关口,而且怪兽出没,需要聚合家庭集体之力共渡难关。爸爸接着说,这也就促成除夕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团圆文化的起点,无论年俗怎么变,团圆是中国人过年永恒的主题。从爸爸口中,我知道了年的传说。
要说过年,最喜欢小时候过年的那种热闹,跟妈妈上街买年货,俗称赶集,街上人来人往,水泄不通,辛苦劳作的人们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最大方,手里提着的,麻皮袋装得满满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同伴一起商量着买什么,唯恐少买了什么似的。叫卖声,讨价声,还有满街乱跑孩子的打闹嬉皮声……年味贯穿整条街,整条巷,连空气都变得那么甜蜜,那么有味。
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外的家人们无论在哪里都会回来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其乐融融,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围坐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包饺子,到12点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再放鞭炮……
似乎每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对于我来说,我的春节看似没变但变了,是人变了?物变了?我不知道,可能是时间变了,我们随着时间的增长,长大了!不再喜欢或没有时间象小时候那样听说过年那么兴奋了,我们失去了的便不再回来罢了。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们长大了,而我们的父母去在慢慢老去,许多春节传统的习俗也在慢慢被遗忘了……
春节了,回家过年吧!
联系电话:13815357329
爆竹声文章6:紧握手中的温暖
文/徐彦
“砰——啪!砰——啪!”爆竹声、礼花声震耳欲聋。今年除夕的夜空多么美丽,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飞舞着,看得我眼花缭乱。当美丽的夜晚沉浸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和爆竹礼花声中时,我却想起了一个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可以在教室里读书;可以与伙伴们一起玩耍;可以尝到妈妈亲手做的美味佳肴;可以在这寒冷的除夕之夜,依偎在父母的怀中,一家人坐在温暖的火炉边取暖……
但是命运无情地摧毁了这个温馨的家庭,慈爱的奶奶离开了她。她的父亲逼迫她去卖火柴。从此,这位可爱的小女孩就失去了一切,陪伴她的只有一双大拖鞋、一身破烂不堪的衣裳和一只装满火柴的篮子。
想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一个赤着脚哆嗦着的小女孩站在我的面前,那又冷又饿的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到小女孩叫卖的声音,那声音那么无力那么凄凉,刺透我心。为什么连你唯一的亲人也不能给你温暖和关爱呢?你连擦燃一根火柴也要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来,你肯定是冷得实在熬不住了,终于擦亮了火柴,温暖了自己早已冻僵了的小手,但这微弱的火光仅仅只是一瞬间。当你再次擦燃火柴,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你去世的奶奶,她带着你飞呀飞呀……你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幻想。奶奶会带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呀!我可以在明亮的课堂里学习知识;可以在操场上与伙伴们尽情玩耍;可以得到父母的疼爱,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每当大年夜,我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上香喷喷的年夜饭,一起放烟花,在喜庆的气氛中享受无尽的快乐。在我这里,充满了浓浓的温暖和爱意。我多么希望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我会把我温暖的小床让给她,和她一起分享可口的蛋糕,我会邀请她一起吃年夜饭……和我一起沐浴阳光,一起茁壮成长!
“快看!好漂亮的焰火啊!”听到这赞叹声,我不禁仰望天空,看着五彩缤纷的焰火升到美丽的夜空,我情不自禁地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时时刻刻都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只有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才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关怀。
爆竹声文章7:守住寂寞
阵阵爆竹声中,我们送走了收获满满的兔年,迎来了充满期待的龙年,虽然天气依旧寒冷,可暖暖的春意已经开始在人们的心底萌生。
辞别了又一个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春节,我们在意犹未尽中放下手中的酒杯,回到各自的岗位。许多人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对这个时刻的到来难以适应。因为我们太喜欢热闹,浮躁的心已经难以承受安静和寂寞。喜欢文字的人,总会在热闹之后,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心情,在夜深人静中把心事诉之笔端,享受难以言说的寂寞。不是每个人都有与文字结缘的福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静静地品味这份寂寞。自由于自己编织的梦里,把人们眼中庸常的生活,经过沉淀和过滤之后,演绎成激扬或沉静、快乐或忧伤的字符。只有能够守得住寂寞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份满足与快乐。
或许我们根本不是文曲星下凡,今生也难以写出旷世惊人之作;或许无尽的寂寞常常会让我们对生命产生困惑。然而寂寞却拓展了我们思维的空间,带你从平面的生活进入到一个新奇的三D世界。你再也不会因循所谓生活的轨道,而是在转身回眸的瞬间体味与众不同的人生。寂寞会让你明白:原来我的心也如山水那样别致。守住寂寞,守住圣洁的灵魂,无论红尘中的车轮如何碾滚,却永远击不破安静与思想的门;守住寂寞,守住别样的孤独,即便没有知音,寂寞如空虚的湖,没有金子作催化剂,也同样泛起浮光跃金的美丽……
爆竹声文章8:火树银花不夜天
文/钱晨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龙年已与我们依依惜别,蛇年姗姗来到。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左邻右舍都喜气洋洋,欢聚一堂。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欢聚一堂,品尝着妈妈做的美味佳肴,谈着各种话题……新年的钟声己经敲响,烟花爆竹之声不绝于耳,到处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氛。看!这朵小巧玲珑的烟花,只有别的烟花的四分之一大,但它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它的形状、体积的大小和淡紫色巧妙地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朵美丽的蝴蝶兰花,优雅脱俗。看那一朵烟花!它在空中绽放的时候是金黄金黄的,如同那刚刚做好的黄金一样耀眼,如同那下午的太阳一样散发光辉。当这朵烟花绽放够了自己的笑脸时,又转而幻化成了淡淡的粉红色,如那傍晚的晚霞一样。置身在这个烟花世界,巨大的天幕像一顶大帽子从天而降,要戴在你的头上;站在这个烟花旁,你会看到一颗颗流星从天而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真的流星呢!再看那朵烟花!是星星形状的,它在空中欢快地绽放,美丽的金黄色只在空中持续了三秒钟,就慢慢消失了,只留下像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夜空,孤零零的,一直保持着沉默。
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懂事,不再给爸爸妈妈添麻烦;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爆竹声文章9:安静的年
文/徐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活到四十来岁,第一次,新年的第一天在安静里睡到自然醒。微雨后的清晨,有贴近肌肤的凉意,贴近眼底的干净,贴近呼吸里的清新,让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靠近新年,靠近安静。
安静是一种美好,深邃的、无边的美好,不忍拒绝,不忍挪开步子,不忍转过眼眸。
往年,从楼梯口铺陈过去的爆竹碎屑,一直蔓延至大街上的每一扇门前,每一处角落。空气中,散发着浓重的磷、硝气味。新年,脏而且空洞,除了近处、远处、更远处的爆竹声,此起彼伏。
这个年,如此安静。长街上,一把扫帚只零星地带起偶尔跑错地方的树叶或者纸屑。穿黄衣服的阿姨们终于可以过一个不太累的年。如果凡事能想到减轻他人的劳碌,大抵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安静,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安静的年,改变的习俗,成就的是一种深沉的内涵。
新年,安安静静,款款而来。
窗台上做窝,孵卵育子的朱颈斑鸠,“咕咕”叫了两声,一只飞上远处的枝头,歇一下,“咕咕”,又叫了两声,仿佛回头看一眼伴侣,飞走了。斑鸠们也过年吗?安静的年,不会让它们一下子忘记醒来找吃的了吧。 大抵不会。鸟们总比人聪明,没有树的城市留不住鸟,过于吵闹的市声也会吓走鸟。鸟,是大自然中的贵族。
安静的年,坐下,也像一个贵族,敛声静气。听着年,这只蹿到人间的小兽,轻手轻脚从身边跑过去,一眨眼,回到天上。此后,它还会不会来到人间捣乱。
安静的人间,安静的年,不适宜捣乱。
越明年,请容我执檀板,唱一曲:安静新年今又是,换了人间。
爆竹声文章10:丢掉鞭炮,捡起幸福
文/刘文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时,为了让年味儿更足,总少不了鞭炮。可现在,鞭炮真的能增加年味儿吗?
一声巨响伴随着欢呼,但随之而来的是污染。放鞭的人总是不以为然,以为个体力量有限。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城市环境必将受到重创。环境变坏了,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将受到伤害。这样的鞭炮能增加喜庆的年味吗?
我希望咱们襄阳娃带头禁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