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散文

请欣赏语言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语言散文1:奶茶店的母子

文/李依雪

真情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初冬时节的一天,疾风夹着雨点,让人难以抬头。为了躲雨我走进了一家奶茶店,要了一杯奶茶,静静地等待着雨停。在奶茶店里,所有人享受着美味。唯有两个人,与众不同。

只见她安静地坐着,一件旧的男士夹克,头上里着一条红头巾,那件朴素的衬衫在墙上那些炫目迷人的彩灯映照下,微微让人觉得有些寒酸。邻座的人瞥去一丝不经意的目光,却骤然有了令人感动的发现。

她一心一意地看着对面的儿子,脸上浮出了一个浅浅的笑。这是怎样的笑啊,在她眼中,缓缓地流转像一弯爱的清泉,轻轻地向外流法,在嘴角聚成了满足而喜悦的一笑,宽阔地餐桌上摆着一份冰淇凌和一杯饮料。在别人看来,也许少了点。可她的儿子却仍然高高兴兴。他一会猛吸几口汽水,一会儿挖下冰淇凌送进口中。他兴奋而小心品尝着,还不忘隔一会儿抬起头来,向母亲送去甜甜的笑,还举起汽水问她喝不喝。母亲只是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可是她眼里的光更高、嘴边的笑更深。儿子吃得更香了。他们都很享受,母亲享受着儿子的欣喜,儿子享受着母亲的爱抚,他们一起体会着彼此的真情,不需要语言……

终于,他们含笑走出大门。不知何时起,窗外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母亲忙把外衣脱下给儿子穿上,而儿子也忙把外衣脱下来给母亲披上……

我明白,我终于明白了真情的流露往往不一定需要语言来表达,看似微小的动作也足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语言散文2:春天的一千种语言

文/曹春雷

诗人说,春天有一千张面孔。我说,春天有一千种语言。只有听懂读懂春天所有的语言,才能不辜负春天里所有的美好。

听,就听春风吧,春风是春天温柔的召唤。当春风拂过大地时,泥土最先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于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大地渐渐松软起来。蛰伏的青蛙跳出土洞,在阳光下伸个快乐的懒腰。田野里的草听到了,奋力拱出地面,将一丝新生的嫩绿,奉献给灿烂的春光。很快,大地就活泼泼地绿了。

看,就去看春水吧,春水是春天快乐的呢喃。河上坚硬的冰层渐渐开裂,融化,流淌成一曲潺潺的歌,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终于解除了冰层的桎梏,不时跃出水面,落下去,激起一圈圈涟漪,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它春天里的欣喜。水草绿莹莹地生长,染绿了一河春水。岸边树上的鸟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偶尔落在水边喝口水,然后继续。村姑们来到河边浣衣,嘻嘻哈哈,银铃般的笑声,把岸边鸟儿们的歌声都比了下去。只有垂柳是矜持的,垂着一头秀发,羞答答地站在河岸上,但它每一个细小的眉眼里,都隐藏不住它绿色的笑意。

读,就去读春花吧,春花是春天明媚的语句。山坡上的迎春花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终于在这时释放出来,每一朵浓郁的黄,都是它最热烈的语言。渐渐地,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各式各样的花开了,一朵一朵,吐露着春天的喜悦。农家小院里,满园春色藏不住,时不时会看到一枝花任性地越过土墙来。花朵的语言,蜜蜂最懂,它嗡嗡嗡地,与花朵心贴心地交流。

要听的,还有春雨,春雨是春天深情的低语。淅淅沥沥的春雨,是春天与大地的谈心。湿漉漉的乡野,处处散发着春天萌动的气息。每一滴雨,都浸了草香,染了花香。去河上听雨吧,像渔人一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轻柔地落在身上,每一滴都是春天别样的问候。夜听春雨,会听出绵绵的诗意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淋了一夜春雨的诗句,分外动人。

别忘了去田野,去听听牛哞,牛哞是春天对大地的宣言。一张犁,一头牛,一个人,是蓝天下一幅绝美的图案。牛弓着背,不等扬鞭自奋蹄。犁地的农人,将鞭子甩得脆响,却没有真正落在牛身上一次。在田边歇息,牛心满意足地啃着青草,闻着新翻出的泥土微甜的气息,仰起头,哞哞叫着。

农人蹲在牛身边,听着牛哞,吧嗒吧嗒吸着旱烟,望着跟前黑黝黝的泥土,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泛着笑意。丰收的希望,生活的希望,春天里所有美好的希望,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呢。

语言散文3:文字语言的魅力及生活的忙

文/璞山

朋友,当你看到我的这个命题会不会哑然失笑?会不会以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美国着名学者《德莱塞》说:“艺术是一种蜜,是人类的心灵中分泌出的,是借艰苦与劳动之翼蒐集来的。”愚以为文学艺术尤其如此!

当你写出一篇语言文字,不管是以什么形式,什么题材写出,读者欣赏以后,能否令人心灵有所感应,有所触动!有所赞同,靠的就是你所写出的文字是否有魅力,精炼简洁是一方面,一语中的,直达胸臆是很重要的。

自幼喜欢看书阅读,一部好书能让我废寝忘食,一段好的语言文字能让我铭记脑海,经久不忘!所谓“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名言并非泛泛之词,那是用心血历程验证出来的!

真正有魅力的语言文字能使读者感同身受,百读不厌!靠拉关系,走路子冠以“这个家那个家”,在各地方文学组织冠以种种头衔,那只能对于报刊杂志的选稿和进入一些什么“会”或在仕途进级上有用处,对于读者的眼球吸引没有任何用处,因为读者的眼睛和心灵是无法欺骗的,只不过因为世俗的应酬,内心和面皮的表现往往不能统一罢了!

真正喜欢文学艺术,就会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阅读各类书籍,研判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锤炼语言功底,当然,写作目的不同,会朝着不同的写作方向走。追求名利的,会极力迎合世俗的要求和口味,追求唯美的会尽量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如德莱塞所说,用心灵分泌出甜美的蜜!

近月余没再码字,假以“忙”为托词,“有闲”用来翻阅年轻时读书笔记,那些破烂的“本子”,那些曾经令我感动的名着简介,那些令我心灵颤动的语言段子记录,还有文学函授学习时所做的学习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我曾经对文学,对语言文字的痴迷。掩卷沉思,予无限欣慰,虽一生坎坷,但我的精神是充实的,我的精神生活是多彩的。在孤独寂寞,困顿潦倒时,我以潜心赏读喜欢的文学巨着来填补,在世态炎凉,恶言冷语的利箭射来时,我用学习过的知识,用高傲的灵魂,以不卑不亢的心态直面一切,自尊自爱,以摒弃虚荣虚伪,以踏实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生活主基调,以仁爱善良的道德标准为人为事,淡然洒脱地构筑自己的生存空间。

虽已耳顺之年,由于对语言文字的喜欢,由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直启迪着我的思维,对于文学文艺的爱好不减当年,学习各种技能仍然情趣盎然,弹琴、看书是每天的必修课,想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因此,“忙”依然是我生活的真实状态!

语言散文4:生机勃勃的语言

文/余华

几年没有东西的消息,然后他的新作《篡改的命》出版了。20年前,我们在广东结伴而行,当时珠三角的城市之间还有田地可见,记得在东莞的晚上我们去了一家电影院,里面一切都是新的,崭新的墙壁和椅子,还有顶上的灯光,感觉这家电影院刚开始接纳观众,可是地上已经铺了厚厚一层的瓜子壳,像是铺了地毯那么均匀,踩在上面发出一片响声,声音生机勃勃。

读完《篡改的命》,我想寻找一个词汇来说明对其语言的感受,接着发现不是那么容易,说它是生活语言,又有不少书面语言的表述;说它是书面语言,又缺少书面语言的规矩。显然这不是一部语言优美的小说,那些坐在深夜酒吧里高谈阔论间吟诵艾略特或者辛波斯卡诗句的人不会想起这部小说里的某一句话;另一方面,也不能用粗俗这个词汇针对这部小说的语言,中超赛场上两队球迷互骂时基本上不会动用这部小说里的语句。我想寻找一个中性的词汇,想起20年前东莞电影院里满地瓜子壳被踩踏时发出的生机勃勃的声音。生机勃勃,就是这个。

东西选择了生机勃勃的叙述方式之后,欺压和抵抗还有丑恶和美好都以生机勃勃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叙述的不讲究也呈现了出来。如果单纯从叙述来看,《篡改的命》的缺点和优点似乎同样明显,准确说缺点和优点是在同一个点上,如果用橡皮擦掉缺点的话,优点也会一起消失。我想东西写下这些的时候对此无所谓,他只要生机勃勃。

叙述的轴心是一个名叫汪长尺的人,他的命运几乎集中了农村青年的倒霉命运,或者说集中了当今社会无权无钱无关系家庭孩子的挫折人生。

汪长尺承载父亲汪槐的抱负参加高考,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可是超过录取线20分却没有被录取,原因是有人冒名顶替了他,这一刻开始他走上了被篡改的命运之路。汪长尺在叙述里最初出现时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没被录取并没有真正打击到他,只是让他暂时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此后的人生有多么辛酸。汪槐是一个脾气火暴的父亲,他不能接受儿子分数上线了却没被录取,决定带上儿子去县教育局讨回公道。儿子汪长尺不愿意跟着父亲汪槐去丢人现眼,汪槐骂汪长尺是一枚软蛋,活该被人欺负。汪槐寻求公平正义的方式是盘腿坐在教育局地上抗议,这也是社会底层民众遭受欺压以后仅有的表达方式。其结果可想而知,无人理睬他们,用汪长尺的话说“他们连看我们的兴趣都没了”。坚信人间有正义的汪槐改变了抗议的方式,走上三楼,站到局长办公室外走廊的栏杆上,虽然引起局长副局长还有招生办的关注,但是他摔了下去,从此瘫痪,这个贫困的家庭此后更加窘迫……悲剧只是刚刚开始,接下去一个又一个情节快速转换,随着叙述前行,不同人物逐一登场,社会现实也随之扩大,一幅世态炎凉的壁画在我们眼前展开。

东西不是一个悲伤的人,他是一个快乐的人,《篡改的命》则是一部绝望之作。父亲汪槐母亲刘双菊,建筑工地的工友,汪长尺人生路上同病相怜的这个和那个,几乎都在承受命运的无情践踏。

里面也有希望的片断,一个名叫贺小文的姑娘嫁给了汪长尺。这个姑娘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善良勤快,他们婚后生下一子,有过一段苦中作乐的美好时光,最终汪长尺为了不让儿子汪大志重蹈自己的覆辙,把他送给了一户有钱有权的人家,贺小文也离开了汪长尺。市劳动局一个名叫孟璇的女科长,与小说里其他干部相比,她是仅有的一个有同情心的干部,她真诚帮助汪长尺。贺小文为了感谢她,精心做了一袋粽子,每一粒米都选过,生怕里面含砂子,每个粽子的米都用杯子量过,为了粽子大小一致,煮粽子时又用闹钟定时。如此精心做出来的粽子被汪长尺送给孟璇后,孟璇一再感谢地将粽子放进包里走去,可能是担心卫生问题,孟璇走过一个垃圾桶时,觉得汪长尺已经走远了,就把这袋粽子扔进垃圾桶,汪长尺深受打击……小说里希望的片断总是这样转瞬即逝。

《篡改的命》里的情节转换充满戏剧性,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过于戏剧化,我认为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在这里努力写出他的人间戏剧。情节转换的戏剧性有时会带来细节上的瑕疵,我认为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用生机勃勃的语言写下了生机勃勃的欺压和生机勃勃的抵抗。

语言散文5:诗句语言

文/薛洪文河南油田

我的语言吮吸着记忆拇指,刚刚涂着象形河川,我是他们的,是他们的印刷品。从黄沙脊背驼峰而来,历史卷轴展开昨天而今天巍峨天梦。

我的记忆伸展黄土浊黄悲泣,像大地万条皱褶裸露的风雨,大地母亲抱着她出生的儿子,憎恨一条河的屈辱与悲苍,教会我认识了虎狼的尖牙;玉门关外胡马嘶嘶,长城破口峰火烟烟,这是我母体语言记忆的生命,传承给她的谛亲复制品。我由此,就有了生命记忆与生命一样长的语言。

我望着天空的金灯,大地镀着金色而充满活力。我相信金色思想构造的人间天堂,它不在寒宫天宇宫殿,也无占星术迷惑人间的神像宗庙。

听着天地的信仰,我渐小而又渐大,渐贫瘠而又丰富,瞳孔目光崇拜敬畏每一束绽放的生命美丽语言。我有了与天共唱的梦,梦里全是神圣的,宁可摧残我的肉体去延展灵魂的晶片。

我的语言如天空金体会遭受阴历浸蚀,太阳失去它普照的圣贤。而我四脚天下僧游银色的银器灵魂哭泣,披着白霜走在寒石冰河,呐喊,呐喊。

呐喊声,如夜莺啼泪乌鸦葬去,实不忍心山河崩裂,人妖鬼魔黑色势力割守一方,魔王吞噬我炎黄的神火,凤凰梧桐葬火而不能长生。

我只能割开生命长句,寻一把带刀锋的短句,也是我语言临终的句号,红血溅撒黑殿的魔柱,无需荆轲易水河畔的诗酒饯行。

我的语言吮吸着东方黄土地血脉与骨气。

神山昆仑去风雷电吧,泰山万年永存威武民族骨魂吧。

我只是流河上一粒滑落的泪珠,只求东海去火神云蒸,永记一颗我树学育子的语言,去延伸我东方崛起伟大梦想的象形文字。

语言散文6:无名氏的语言智慧

钱锺书小说《围城》之名,引自法国谚语:“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原话应该是合辙押韵的,但翻译过来却沦为了“白开水”。合肥有现成的一句:黄鼠狼钻棺材——死的想出去,活的想进来。钱锺书如果用这一句来意译,比直译一定更精彩。

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一句俗话。合肥还有一句,叫做“捡到红枣当火吹”,无疑更形象生动。如果让丰子恺丁聪黄苗子们画成漫画,简直绝了。

合肥形容人意气用事,得不偿失,叫做“烧皮袄跟虱子怄气”。还有更形象的,“屎憋裤裆里,跟狗撒气”。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是一种表达,但与“蹬鼻子上脸”比起来,实在太过直白平淡。人的五官,唯有鼻子凸出来一点,所以有“一刀把鼻子斩了,不知道前后”(形容小人得意忘形之状)之说。蹬着鼻子上脸,有一点条件就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若此,足见其不识进退,分寸拿捏失当。

鲁迅《故乡》中描述家乡绍兴有“狗气杀”,鸡可以伸进脖子啄食,狗却不能,只有“气杀”。合肥有“猫叹气”,与之堪称对仗工整。合肥人过去生活艰苦,冬日腌制点咸货,怕猫偷腥,便用一种篾编的小口大肚的器具,把咸鸭咸鱼之类装入,吊房梁上。猫坐地上,上不去;耗子之类倒是可以沿房梁和“猫叹气”上的绳子接近,但猫叹气上方的口被盖子封住,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些俗话,也是文化,而且是文化精品。真正读四书五经过活的秀才,不屑为之,也无以为之。不屑为,是因为嫌其话糙粗鄙,有辱斯文;无以为,是因为头脑已被束缚僵化,毫无灵气。这些俗话,不会是团队智囊合作研发的结果,当是历代一个个不识字的农夫农妇山野村夫,凭生活经验和悟性,加偶然事件触发的灵感,先后独立研发而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卒年代和姓名,但因为这些语言的鲜活灵动充满睿智,持久富有生命力,所以被经久沿用。语言是有生命的,必须与时俱进。这需要一代一代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贡献,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语言散文7:疼痛

文/沈天鸿

疼痛,先于语言,甚至先于生命——在你获得生命之前,在你学说“疼”之前,它就已存在了。因此,它是人类的。

但只有当它发生在某人身上时,这个人才能体验到它。而且,任何其他人都难以体会。然而,还有一种更高古更广阔的疼痛,它作用于某些人,使他们觉得,别人的疼痛也是自己的疼痛。

能感受到这种疼痛,表面看是人类所具有的“移情”在起作用,但实质上是“存在”——共同以人的生命形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因而能够体验到他人的、自己的,甚至包括万物在内的所有存在者的疼痛。

语言散文8:雨的语言

文/方诗生

雨是有语言的。而且雨的语言极为丰富。

这是某一时刻,无论是夜半,还是白天,我听到了雨的交流。

我时常在溟蒙之中,听到雨声里不断变化的语言:在花丛中、在芳草间、在树木下、在稀松的土壤里。雨在与自然对话,或含羞地窃窃私语、或直接地铿锵有力、或毫无顾及地大声喧哗。时而悄然而至,时而铺天盖地。

在某一天,又或在某一场景。我仔细倾听它们的表白,看它们此时此刻的表情,分析它们动情或不动情的话语,时常听得入痴入迷。“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从古至今,听雨之人,不乏我一人。

雨的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春雨细无声;夏雨急切切;秋雨最缠绵;冬雨冷如冰。雨的语言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大自然的声响。

我喜欢一边听雨,一边读雨。并时常在内心深处与雨交流,看着窗外如织的雨丝,不断与雨对话。“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下雨的日子里,我在古诗中徜徉,踱着步,对应着窗外雨中的情景。在敬佩古人对雨的理解时,也感叹雨的语言带给我们的变化和莫测。

雨的语言是神奇的。你可以与它交流,它同时与自然对话。当然,它与自然的交流最为亲切,最为直接。假如认真聆听它们粗细不匀的嗓音,能从内心身处迸发出一阵阵的冲动。

其实,雨的语言是我们感受最真切,也是最为通俗的语言之一。

感慨雨的语言,就是与大自然对话。亲近自然,身心会无限愉悦。

语言散文9:腊味纷呈

文/谢汝平

我总觉得,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腊味,无法用文字准确地将其特质表现出来。其实,到了腊月,一切自然而然地就散发出“腊”味,并且随着春节临近而愈发浓烈。

腊味的第一波当属腊八粥了。不管腊月如何忙碌,这一碗腊八粥还是要喝的,浓浓的香甜的粥,带着母亲的爱意,带着岁月的醇厚,喝上一口,仿佛就能将一年的疲乏解除,仿佛就能带来无限的好运,从此平安幸福无病无灾。

腊味的主体该是那些腊鱼腊肉腊鸡等腌制风干的腊制品了。腊月气温低,大多在冰点以下,尤其适合制作腊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制作腊味的传统。由于各地方的口味不同,制作的腊制品也千差万别,体现了腊味美食的丰富多彩。在我的家乡,大概是因为气温不够低,或者是空气颇为潮湿,腊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太多。但香肠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把肥瘦相间的肉绞碎,拌入香葱、生姜、花椒、八角、食盐、料酒、白糖等佐料,然后灌进肠衣里,晒干后就成了美味的香肠,吃的时候蒸一下,切成片即可,美味又方便。除了香肠,腊鱼腊肉火腿等,也非常普遍,这些经过腌制风干的食品,不仅可在春节期间食用,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成为一年四季的美味佳肴。

纷呈的腊味不仅表现在食品上,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各种各样的年货,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无一不带有浓重的腊味,那既是生活安逸的味道,也是达成心愿的味道。在外的游子回家了,风尘仆仆的味道错综复杂,却也是最幸福的腊味,大人喜欢,孩子高兴,全家都笼罩在团圆的喜悦当中。大人们给孩子新买的衣服,儿女们孝敬父母的衣帽鞋袜等各式穿着,也都带着特别的温馨。这腊味,包裹着我们的幸福和满足。

腊味纷呈,这些都是人间烟火味,朴实而温暖,但也别忽视大自然的味道。低调的冬天带来了雪和霜,它们的味道尽管淡得似有似无,却代表着遥远天国的祝福。而阻在屋外的寒风,也是腊味的一种,有些冷澈、有些凛冽,却衬托得人间更加温暖。倒是墙角的腊梅,它苍老的枝干,诗意盎然的花瓣,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芬芳,那股幽香,密而绵长,充斥到人间每一个角落,将所有的腊味撩拨得浓烈丰富,精彩纷呈。

语言散文10:圣洁泸沽湖

文/白夜

泸沽湖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相信每一个来到泸沽湖的人,都会被她的美融化,即便穷尽所有赞美的词汇,都不能满意的表述自己心灵对她美的感受。

倘佯泸沽湖边,思想空白,没有一点点杂念,唯有让心灵尽情的感受,感受上苍赐予的美。

泸沽湖,圣洁的湖。

湖边的青草,那么葱翠,密密匝匝,不沾一粒尘埃。

平静的湖水,倒影湖岸延绵起伏的山丘,就连那散放在山坡上的牛羊也清晰可辨;湖里的玉龙雪峰,闪烁耀眼的银光,湖里的白云,似一朵朵雪莲绽放。

清澈的湖水,那么透明。透过清澈、晶亮的湖水,那颗颗卵石都似粒粒宝石。从湖底生出的水草,在水里柔柔地飘荡;水草间,不时有爱人的小鱼儿穿梭往来,自由自在让人好生羡慕。真想掬一捧清澈的湖水畅饮,又怕扰了宁静。

散落在湖边的,那些摩梭族人居住的木屋,没有一点刻意的布局,却与这环境是那么协调,好似自然天成一般。从那些散落的木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缓缓地,缓缓地四处散去,在宁静的湖面张开一层薄薄的幕,更添了泸沽湖静谧、神奇。

都说高原缺氧,我却没有一点儿缺氧的反应。这绝不是我的体质有多好,而是这里的空气的确纯净,敞开胸,深深的,长长的呼吸,你会感受到的是,从未感受到的酣畅的呼吸。只有在这纯净的地方,才能享受到如此彻底的呼吸。

哦!慕名已久的泸沽湖,我曾有许许多多关于你的想象。今天,投身你的怀抱,才觉得自己真的是那么无知,那么幼稚。曾今我所有美妙的想象,在真真切切的你面前,我只有羞愧。

真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表述我身心对泸沽湖的感受,只有发至心灵深处的赞叹:啊!泸沽湖,圣洁的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