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国庆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国庆的散文1:在国庆要照相

文/朱云

印象中,每年国庆母亲都会要求我们给她照几张相片。在我小的时候,一家人总会在国庆节到照相馆去照相片。因为只有国庆的时候,父亲才会从工地上回来,一家人才能够聚在一起。

记得儿时的国庆,父亲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每当取相片的时候,我和妹妹便争着去看,母亲总在一旁笑呵呵地说:“看把你们给急的,以后要是能够有一种相机照完就能看到相片就好了。”

当时觉得母亲说这话有些天方夜谭。日子如流水般地逝去,家里的相片从黑白到彩色,时代在变化着。

我结婚那年的国庆节,老公买了新胶卷,准备照一张全家福。这时,他的一个朋友拿了一台数码相机显示过来,照完之后,看着一家人显示在显示屏上,让我一下子对这样的一个物件产生了兴趣。记得我当时对母亲说:“看到没,这就是你当年说的能够一照就看到相片的相机。”

母亲对这台相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得知这台相机需要好几千块钱时,母亲摇了摇头说:“太贵了,谁用得起啊。”的确,那时家里日子刚过得好一点,对于这样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

再后来,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不仅买了数码相机,而且,现在的手机都具备了照相的功能。而每年的国庆节,照相也已成了家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国庆,我们一家都会到市内的公园转转,照相和摄像。

一年一年,国庆节总是如约而至,每一张国庆节时照的相片,都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今年国庆前夕,我和妹妹同时换了新车,母亲说,国庆的时候一定要和新车合个影,记录下属于咱老百姓的红火日子。

关于国庆的散文2:国庆在乡间

文/冯海鹏

每年国庆节放假,正是农村老家庄稼成熟的时候。田里黄澄澄的玉米大豆正等着收获,所以,农民的国庆节会忙忙碌碌地在田地里度过,农民用勤劳汗水、用收获的喜悦庆祝国庆。

今年国庆节也同样如此,我的国庆节也要回老家在田地里度过。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城市里的国庆和田地里的国庆没有什么区别。城市里的国庆节热闹,田地里的国庆节同样热闹!田野里的虫鸣声,风吹庄稼声,农民的嬉笑声,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别有韵味,烘托出一副喜庆祥和的图景!农人甚至不曾说起国庆假期,只把国庆的快乐、把对祖国的热爱埋藏在心里。他们忙碌的身影,挥舞着的劳动工具,恰似忘情的舞蹈,表达着对田地的深切热爱。

田地里的国庆节一样充满着感恩。走在乡间地头,你看,哪个村子不是水泥小路?哪个村子不是砖房小楼?饥寒不再,泥泞不现,富足尽显。经历过血与火的老辈人最有发言权,你可以时不时地在路边庄稼地里听见他们的感慨,感慨以往的艰难困苦,感慨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一定会归结到,党好,国好,人才好啊!

田地里的国庆节同样动人。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回到家,夜幕降临,他们一边归拢着收获的粮食,一边把搬到院子里的电视声音调到最大,看新闻听报道,感受城里人的国庆节。有些爱热闹的乡村艺人,也会拉响胡琴,吼两嗓子,还有人跟着音乐到农村广场上扭扭秧歌,跳跳舞。那股子对生活的执着热爱和乐活令人动容。

我想,国庆节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形式不同,但本质却一样,那便是对祖国的热爱!

关于国庆的散文3:田园生活的一天

文/马子沛

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应邀去了爸爸的一位好朋友开的乡间饭店度假。这家饭店一楼吃饭,二楼住宿,楼后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是高峻挺拔的圭峰山。

楼后的田野里原来种着玉米,现在,玉米都被收割了,只剩下焚烧完的草木灰,光秃秃的一片荒野。几只黑白相间的鸟,在荒地里寻找食物,我的到来惊扰了它们,它们四散飞去,停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上叽叽喳喳。我找到了一把长满铁锈的破锄头,在地里漫无目的地东挖挖、西挖挖。在田埂上,我发现了一株草绿色的植物,结着满身带刺的小果子,居然是我们在课文中学到的苍耳。苍耳绿绿的,成熟的苍耳是黄色的,那些带钩的小刺完全可以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它们带着苍耳宝宝去田野和山洼安家。

靠近楼房的后院是块菜地,里面种着辣椒、香菜、油菜、丝瓜和豆角。一些野草长在菜地里,妈妈说,必须把它们连根挖掉,这样它们才不会和菜苗争养分。我小心翼翼地用铁锄,把野草周围的土刨得能见到根茎,一旦动作过大,就会伤到周围刚刚长出来的小菜苗。接着,我不停地从根的两侧向下挖,直到把一株野草连根拔起。然后,我把野草根部的土抖干净,把它们扔在硬硬的田埂上暴晒。妈妈说野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只有离开了泥土,它们才会真正死去。

我不停地挖啊挖,除掉了好多野草,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我一直挖到手上起了许多水泡,无法握住锄头为止。

饭店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草堂寺”。

在路标牌上,我看到了烟雾井的指向标识,这里就是关中八景中着名的“草堂烟雾”。传说高冠瀑布和烟雾井是相连通的,在高冠瀑布的潭底盘卧着一只蛟龙,蛟龙常常会吞云吐雾,烟雾就从井里冒出来了。我们顺着一条蜿蜒的小路来到了井边,看见烟雾从井里向外徐徐地、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妈妈说,十多年前她来的时候就没有烟雾了,今天能看到,真是非常幸运。

这一天,我体验了乡村的田园生活,见到了课文中学到的植物苍耳,看到了草堂烟雾,度过了充实又难忘的一天。

关于国庆的散文4: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文/鲁珉

4年前,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身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关于国庆的散文5:和你在老镇 虚度时光

文/李小米

国庆假日,看到各大景点人山人海,我也算一个理智的人,果断决定,就不出门远游去添堵了吧。

老雷说,他想去一个老镇上度假、写生,问我是否愿意陪他去那里虚度时光?老雷是我多年的朋友,这些年来的交往,我俩在一起,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默。人到中年,我和老雷这样没有誓言也没有承诺的朋友呆在一起,享受着如窖藏老酒的友谊。

到了小镇,我和老雷在一家老馆子里,喝了一大碗当地人手工打的豆浆,一人吃了一个麦面粑,把肠胃温存地抚慰了。老雷说,晚上我们来这家馆子吃老豆腐,出发前他就已经和主人联系好了。

老雷在老镇一家青瓦房的坝子里支起了画架,开始了勾勒。我就去老镇上闲逛,抬头望天,飘浮着棉花似的云朵,和老镇上那些老妈妈在秋光中晾晒的被子一样温暖。

这个老镇,到底有多老了呢?我向一个在门前打盹的老人打听。他向我回忆说,他爷爷来到这个镇上时,当年栽下的那棵黄葛树而今枝叶如盖,把一所老房子全都遮蔽了。

老镇有一条穿过它胸前的小河,河水昼夜流淌,像是老镇上若有若无的琴声。今年夏天的一场暴雨,暴涨的河水都爬到老镇的吊脚楼里去了,半夜里睡觉的王老汉,醒来后吓得抱起一块门板就开跑。

我和老雷,在小镇上隐居了几天。他白天写生,我看见他托着下巴,呆了的样子。老雷画了好多画,还为小镇上一位娇羞的美人画了一幅素描。我带上电脑,原本是来小镇准备写一篇已经打好了腹稿的小说,最终却一个字也没写出。在这个时光静止的老镇,我似乎凝固了思维。写啥呢,化成老镇的一缕风吹来吹去,不是挺好么。

离开老镇时,我竟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叶涌来,郁郁葱葱同我道别,一瞬间,把我全身都染绿了。

和老镇虚度的美好时光,有一天将成为悬挂在老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

关于国庆的散文6:忙耶?闲耶?

文/王玉川

按说今年国庆逢中秋8天的小长假理应闲散得没边,实则不然。这不,大舅哥早早电话打过来,说要我帮他收玉米、掐谷穗。他住城边村,几步远的路,车子一拐就进地儿了。“咔吧咔吧”老玉米咧着嘴正熟透,玉米叶子划得胳膊生疼,三亩多地装了三拖拉机,用小吊车系到配房顶上晾晒,整忙了两天。半亩谷地,掐、碾、溜净又是一天。看看手上的泡,揉着酸胳膊,可瞅着大堆的粮食,心里真美滋滋的。

不行,赶紧抽空到县工会俱乐部唱几段河北梆子才解足了戏瘾。那天下午有球友来约,挥拍乒乒乓乓搏杀一阵,出了一身透汗,爽!早晨,老婆提醒说你还不趁这两天画完你那幅画。噢,那幅荷花鱼工笔画搁了差不多半月没动笔了,忙支起画架,再涂两遍鲤鱼的鳞片:晕染、平涂、再晕染……工笔画可吃功夫了!小长假结束的前一天,和几个表弟带着老婆孩子乡下看望二姨——娘是老大,走了,二姨孤单常念叨我们,显得亲多了。

说是好几天的小长假,可好几件都在半道上的事都得顾着,早晨一睁眼,傍黑一亮灯,稀里糊涂就一天儿。忙耶?闲耶?谁知道呢!

关于国庆的散文7:平安的祝福

文/周慧

前天,在市人民路与国庆南路交叉路口,我看见了温情的一幕。指示机动车通过的绿灯已经亮起,别的行人都已经顺利通过了斑马线,但一位由家属搀扶着的老人却步履蹒跚,还没过完马路。这个时候,所有的机动车都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一位司机不耐烦地按喇叭催促。等老人走完斑马线,车辆才按序通行。那位搀扶老人的家属,特意转过身给了缓缓移动的车流一个鞠躬。

在有红绿灯的路口,行人车辆分流而行,这样刻意的礼让并不常见。在没有红绿灯但设置了斑马线的路口,车辆是否礼让行人,不仅事关交通安全,更考验着司机的文明素养。我们的城市在刚推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将被罚款扣分”的规定时,很多机动车司机并不理解,也不以为然。朋友震就是如此。但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他却由衷地说:“希望有车一族都能礼让行人,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尤其如此。”震的转变,让大家都很惊讶

震告诉我们,因为自己开车,所以他觉得礼让行人是对司机的一种束缚。虽然迫于罚款、扣分的压力,他会在有摄像头的地方装模作样礼让一下,但在没有摄像头的路口,却依然我行我素、开得飞快。妻子怀孕后,震都是请假开车接送妻子做产检,妻子孕晚期产检频繁,有一次震在单位有急事没法陪同,妻子只能打的去医院。从医院返家需要穿过一段斑马线,而这个路口,既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摄像头。平时,震都会开车绕过这个路口。妻子行动迟缓,如果过马路时车辆开得飞快,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震心神难宁,他一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就心急火燎往回赶,看见妻子平安到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妻子告诉震,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经过那个路口时,好几辆机动车都慢慢减速礼让,等她走过去之后才正常通行。那一刻,震既感动又惭愧,他感激那些礼让孕妻的司机,更为先前张狂的言行后悔不已——他一直吐槽的礼让行人规定,却送给他的家人一份平安的礼物。

在那之后,不管路口有没有摄像头,只要有行人等着过斑马线,震都会减速停车礼让。他说:“虽然有车,你总有走路的时候,你的亲人也总有你无法开车照顾的时候,当我们作为行人过马路时,我们也希望经过的车辆不是加速行驶而是减速礼让。其实开车时停这几秒真耽误不了什么事,但对行人来说,这却是一个平安的祝福。我愿意给予这份祝福,就像人们曾给予我和我的亲人的那样。”

关于国庆的散文8:蟹味

文/橄榄树

国庆时,漫步东江滨,竟发现几个大人和孩子在钓河蟹,方形的箱子装满了河蟹,每一只都张牙舞爪的。这令我感到熟悉和兴奋,从奉化石沿到福州江滨,主角从儿时的我和一帮小伙伴们改变成几个孩子和大人们,一切都是似曾相识, 一股鲜香的蟹味直钻我的鼻腔,我那一刻想到了时空的变迁。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奉化裘村镇一个叫石沿的小军港度过的,钓螃蟹是孩童时打发无聊时光的最好方式。找几根竹子,在竹子的一端系上细细的尼龙绳,再绑上小鱼钩,钓蟹杆完成。跑到养对虾的虾塘边,捡些烂虾,认真些的小伙伴就把虾壳剥了,让虾肉做诱饵,心急的我直接就勾上虾,开钓!

养对虾的虾塘外围是一小片的泥地,泥地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蟹洞,小家伙们个个口吐白沫,飞舞着一只红色的大鳌,横行霸道,仿佛说着:我是大力士,吃我一钳!看得我和小伙伴们个个心花怒放,一会儿全把这些家伙收拾了。

臭烘烘、鲜腥腥的一股虾味,直串大力士的鼻孔里,这些家伙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大鳌,钳起了美味。哈哈!一只上钩,起吊,大力士掉进了我们的脸盆里。就这样一只只大力士都落网了,不用一个小时的功夫,一脸盆装满了这些可爱的家伙。

大家带着战利品,兴冲冲赶到了小凯家,就坐等小凯“大厨”为我们大露一手。小凯简单把蟹冲洗过后,烧热了一大勺菜油,把一脸盆蟹倒入锅中,用铲子使劲翻炒。不一会儿,一股子香气弥漫房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催熟了蟹,深红色的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一大碗的蟹,摆上了桌面,大厨兼孩子王小凯一声令下。“开动!”

我们就大吃起来,卡卡恰恰,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

不知道为什么,根本没什么肉,我们个个吃得撑肠拄腹的,一个个满嘴流油的。

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石沿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

“我钓到一只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有一个简易钓竿钓着一只螃蟹,那幸福感仿佛天边的晚霞照亮了他的全身,烨烨生辉。

我被这幸福的光芒照亮心田,又想起那一大碗螃蟹,如真似梦,那美丽的颜色、那可人的蟹味,一次一次带我回到我的少年时光,在贫乏里也有华丽的光。

关于国庆的散文9:互信

文/清水

我们一家四口国庆期间到成都重庆旅游,因为买的是早晨7:50回合肥的机票,所以头天中午就来到机场,想就近找个旅馆住下。一出机场,就被一个三十几岁的妇女沙哑地喊住,她殷勤地递上自家旅馆的名片。讲好价钱后,她把我们领到一辆轿车跟前,让我们上车。人生地不熟,我们狐疑着上车。开车的是她的丈夫。男人说,哪碗饭都不好吃,自己开旅馆,平时老婆机场揽客,嗓子都喊哑了;自己来回接送,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叫早”。见我们怀疑他的车是不是黑车,他说是啊,有些小女孩坐我的车,上车前,先围着我的车转一圈,拍下我的车牌照,再照我的脸,上车后直白地告诉我,照片都已经用微信发给家人和朋友了,你可别想打什么坏主意。男人说这话时一脸的憋屈。而我却完全理解这些小女孩孤身闯荡世界的别样无奈,甚至佩服她们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保护自己的精明。

不久前,外甥开起了出租车,一开始家里人都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他却完全像个没事人。他得意地告诉我,每次揽活后,尤其是夜间开车,他都先给乘客录个影像,发到父母和朋友的微信中。怎样才能既让乘客知道他的这招防范措施,而又不致生发尴尬呢?他说他在车内醒目处用中英文贴了一“温馨提示”:“乘客朋友,您的图像已通过微信发给我的家人,如遇危险,他们会及时报警,请放心乘坐。”我笑着说,你的这招早被人家聪明小女孩用烂了,还得瑟呢。

话虽这么说,心里还是觉得今天的年轻人都很聪明,让人为之自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