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敬畏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敬畏的文章1:敬畏生命
文/黄计芳
一切生物皆有生命,生物有植物与动物之分,其中的动物又有着低级与高级之别,人类显然归属于后者,也就是常说的高级动物。人类只所以高级,只因有自己的思维意识,而其它动植物恰恰相反,当然也谈不上对生命的敬畏与否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一对闺密在水库边游玩,当其中一位弯腰系鞋带时,在其背后的所谓闺密突然将其推入水库中,经过一阵推抓,两人皆溺水而亡,这一切被水库里的监控全部记录下来。观此情景,真是令人不寒而栗。且不论因何原因导致此悲剧的一幕,单就推人者的行为推断,在她的内心,生命早已消逝了,哪还有对生命的一丝敬畏?
当然,社会上无视生命,视生命如儿戏的人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珍惜生命的,包括对自己和别人,甚至有的人对动植物也是爱惜有加,他们的确对生命充满着敬畏。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这些日子里,多部有关的纪录片相继播出,有力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对志愿军烈士生命充满敬畏的无数感人画面,其中一批批被祖国庄重接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得到高规格安葬,正是对他们宝贵生命的深深敬畏!
现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断漫延,世界何去何从处于关键时期。虽然中国取得了战疫胜利的战略成果,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卫,无数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彻底救治,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的敬畏,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感染人数急剧增加,二十多万人被病毒夺去了鲜活的生命,各州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护士纷纷争扎告急,这时的联邦政府却视而无睹,不予理采,这哪里象整日标榜人权至上的民主政府!?人们的生命权被他们践踏至极!美国患者的生命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无助!对生命的敬畏,在美国联邦执政者眼里,早已荡然无存。
保尔·柯察金告诫人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期特洛夫斯基在其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说的这段名言字句间深藏的正是他对生命的无比敬畏。
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敬畏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生命,从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
敬畏的文章2:敬畏生命
文/月朗
前段时间心脏不舒服,于是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让我开始对了对生命的又一次反思,坐在医院大厅的候诊室里,漫长地等待着叫号机叫我的名字,实在等不及就去打听,在还有四五个人轮到我的时候,保安让我进了诊疗室,医生是一位高大帅气的青年医生,他果断、干练、操作电脑的速度很快,但是我的心情依然很紧张,甚至感觉心跳更加急促,我担心的是我是不是心脏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因为动态心电图上的确写着室性早搏,我首先断定的是这不是器质性的问题,我长这么大心脏一直好的,那就是功能性的,但是功能性的疾病随着日积月累也会引起器质性的,我的心脏到底是好是坏,我异常担忧,然后心跳就更加地急促,在医生用听诊器听我的心脏时,他说你心跳很快,你的食欲怎么样?你的脾气最近怎么样?再看了看我的眼球,是的,他怀疑我得了甲亢,我说我也怀疑过,但是除了心跳快,脾气最近暴躁,其他都还正常,所以医生排除甲亢。
其实这段时间,我的确很累。现在回头反省一下,我操心太多,欲望太多,我不知天命,一味地在做一些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这是不是励志故事看多了就有的效果呢?因为我的确看了很多励志故事,比如那些女强人的故事,那些让人敢闯敢拼的故事,我难道就应该画地为牢,做着最普通的事情,享受着最普通的幸福吗?还是我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用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自己的人生,或者干脆不要去考虑,糊糊涂涂,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其实 那样也未尝不可,只是我觉得枉费了我的一腔热血,我就此平淡才是我最好的归宿吗?
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徘徊犹豫,因为种种的原因我只能原地踏步,我只能做一点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人的愿望与自己的能力总是不能相匹配,所以,失落感就这样产生了,可是没有愿望,一切的一切就是那样的悲哀了,不是吗?
我是多么地想什么也不干,只是读书写字,可是那是不现实的,原来我活得越来越纠结的原因在于此,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是我想要的太多了。
从小都觉得自己不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这样的想法激励着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到头来,还是输给了平庸, 说起来可笑,也只能笑笑而已。
难道我到了要知天命的年纪了吗?这是不是知天命之前的垂死挣扎呢?
每当健康遇到了问题,我就会劝自己什么也不要干了,就好好照顾家人,所有人的健康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但是生活到了一个平淡期的时候,总想干点什么事情,让生活更加有意义,于是就着手干了一些事情,但是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不是所有的事情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时间与精力,或者说不从事哪个行业不知道其中的江湖,江湖都是不容易的,看来,我也是混江湖的人了。
对于人情世故,是越来感触越深,我说越长大越孤单,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我只是心灵比较敏感,感触比较深,有时候,贴心的人我们说话时是无所顾忌的,但是有时候有些场合,我已经不知道我要相信谁说的话了,被人莫名其妙地伤害的时候,我们只能不要当真,把有些话当做屁给放了。
用敏感的心感知着所有的一切,为什么我想从文,就是因为我太敏感,也太感情用事,也太脆弱,伪装自己的样子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强悍,可是谁又知道别人偷偷哭泣的时候呢?
说起从文,无尽的悲凉感袭来,为什么我所看到的都是关于文人的悲哀结局呢,谁可以给我一个快乐的结局吗?是因为文人思考的太多吗?文人最初的目的只是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感受,为什么最后被名与利困扰,也许文人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独特看法吧。而名是得到关注,利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资本。如果名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注,利又可以解决自己的物质问题,那何乐而不为呢?名与利越多越好,这就是人的本性,至于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就看各位大神自己的了。
再说说我那天在心血管内科看病,五六个患者在等待,都是年纪大的,我是年纪最小的,还有一位老爷爷是坐着轮椅的,他已经很久没有换过衣服,洗过澡了,因为大小便无法自理,照顾的人也嫌弃他,所以他身上的味道可想而知,他的双下肢水肿的特别厉害,上身也有水肿情况,医生说他必须住院治疗,因为情况的确很严重,再一个住院也可以报销,儿媳妇和孙子立即答应住院。
还有一个大爷,来医院时已经非常颓废、虚弱,趴在医生办公室的桌子上,无法正常谈话,医生看了他的化验单,说肾脏也有问题,心脏有问题,白细胞极低,让他赶快转去急诊,家人扶着老大爷离开后,医生说怀疑他是白血病,很危险,所以让他赶快去急诊。
生命就是这么的脆弱,我敬畏生命,我不喜欢无病呻吟,我也不喜欢故作矫情,我记录着我眼睛里的一切事情,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我喜欢说出来,这有点孤芳自赏,但是我就是想用一颗敏感的心记录属于我们的世界。
敬畏的文章3:敬畏这些古树
文/光其军
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从孔子故里曲阜回来,萦绕在心头的一直就是这些古树。它们寂寞地屹立在孔庙、孔府和孔林里,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这一过程,漫长且艰辛,非人类所能坚持。面对不屈的它们,我只能报以敬畏,而它们也仿佛用沧桑的眼光注视着我。
看这些古树,大多是古桧树和古柏树,高矮不一,粗细不一,站立的形态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都在活着,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活着,就是存在,就有一种精神传承,想此,内心就自觉地涌出一种尊崇。再看它们,树身大多是光秃的,被天光映着,反射着一种光,隐着一些密言,令心情一下子变得芜杂。
因为岁月,还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这些古树们,有的树身,被钢板箍着;有的树身,树洞被水泥堵着;有的树身,被钢筋支撑着。这些物象,虽实不忍睹,却又正常。我知道,它们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还在顽强悲壮地延续着生命。因而,就有虬曲苍劲的树的上部,那些枝干依旧活力张扬,生动着自然,意喻着某种哲理。
而古树以苍老沉稳的姿态呈现,与我看来都硬朗且刚健,表达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都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虽然表面上,它们呈现的是静止,但我知道,静止的下面,是汹涌澎湃的生命运动。至今,它们还在运动,这一过程伟大,我们不可能看见。而人的生命历程没有古树的生命恒久,当然是见证不了它们从幼苗到苍郁这一伟大且壮观的生命过程,也就无法体味它们在悠悠岁月中磨砺的况味。
古树的周边,那些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如岗如阜的陵墓,蚀迹斑斑的碑碣,与古树和谐且协调着,浑然成了一个整体。这些静止的物象,都在叙述着历史,苍老着岁月,都在天地间成就着生命的壮美,构成着特有的历史画卷。我阅读起来,竟是那样厚重和极其静美。
缓步走向一棵古树,就被它皲裂的树身和中间一个碗口大的树洞所震撼。这树全身都是一道道干裂的树皮,像是被岁月的刀刻下的深深的痕。而在它的深处,曾经的青春应该都是鲜活的存在。靠近它,似乎就感受到了它的欢笑,然而,待我用心贴近的时候,竟什么都没有了。唯有那树洞还张开着,像一只眼睛,阅读着来人,洞察着世界。可它里面黑黑,也不知深藏着一些什么。我只能踮起脚,将脸凑近它,鼻尖抵近洞口,深深地,缓缓地呼吸,莫名就漾起一种意念,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在母亲怀抱里的温暖和亲切。
古树前,走过的人无数,走来的人也将无数,会有多少人对其思考?可能更多的人会滋生一些悲悯,哀叹它的不幸。然而,树在,人却走了,人,究竟不如树啊!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面对古树,不难知道它们忍受着怎样的寂寞、清贫和诱惑?古树不言,以它的挺立,傲然于世上,该是它在幸福地享受孤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修行?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寓于树木,以期万古长青,留下精神。如此,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这时,树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成为了某种化身。
敬畏的文章4:敬畏太白山
文/白忠德
我摘了太白山的一朵云,把它带回家,夹进书里,作了书签。我一页页地读书,就是在一次次地走近太白山。
我是在秦岭的怀抱里长大的,却在很长一段时期不知道秦岭,却早早地知道了太白山。爷爷那时常给我们讲太白山,说是打猎的人、挖药的人进山前要焚香敬太白神、药王爷,祈求神灵保佑;要把岩石称“胡基”,把风称“霎霎”。如若不敬奉,或心怀不诚,或存有贪婪邪念,不说特有术语,立时狂风大作,浓雾弥漫,滚木礌石,轻则迷路寸步难行,重则有去无回丢了性命。爷爷是把太白山挂在嘴上,经常唠叨。年幼的我出于好奇,出于胆怯,出于知识的贫瘠,一下子记住了太白山。
后来上初中学习中国地理,才知道秦岭,知道太白山是秦岭主峰,遂对秦岭刮目相看。朦胧神秘的太白山也在我的大脑里鲜活生动起来。
太白山是一座文化的山,一座宗教的山,一座灵性的山,一座朝圣的山。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在此留下千古名句。大儒张载仰望攀登太白山,顿悟思考,开创一代关学。大熊猫、金丝猴等众多世界知名的动物齐聚于此,太白草药更是广为传扬。生命的大气息、大气象让我惊异。如果说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太白山便是父亲山中最为优秀、最为博大、最为深邃的儿子,吸纳孕育着秦岭的精华和龙脉。秦岭的大美、秦岭的神韵、秦岭的旷远,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科考者、探险者前来探访朝圣、荡涤心灵,完成一次精神的飞升与净化。
多少次的仰慕,多少次的心仪,多少次的膜拜,终于成就了这次太白山之旅。怀着虔敬,怀着卑微,走进太白山,把我的心、我的眼、我的耳融进太白山。听鸟儿啁啾、白云滑过蓝天的声音,看斑斓五彩的秋叶、山顶的积雪、翱翔的苍鹰、悠闲的松鼠,想象着姜子牙封神、苏轼祈雨、孙思邈寻药,感知太白山的厚重宽广与神性犷美。
登临祈雨台,我开始感到胸闷气短腿软,有朋友劝我别上了,休息一会儿返回。我却执拗地要抵达目的地——天圆地方。刚刚十月底,山下的汤峪并不冷,穿个衬衫,上板寺却开始飘起雪花。我这么坚持,是想感受太白山的南北风貌,又想体验雪中登山的浪漫。
这儿离天圆地方的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我走一程歇一阵,大口大口地吸气,让急剧跳动的心缓下来。终于爬到天圆地方,哪知我们的脚步跑不过浓雾,山山岭岭已被它遮个严严实实,啥也看不见了。周围是悬崖,吓得我不敢动弹。匆忙拍照留念,开始返程。
回到下板寺停车处,刚才登山的反应没有了,却出现了头疼。休息了半小时,人到齐了,遂登车返回。行了不足半小时,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导游把我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他的座位,又给我的肚脐眼贴了防晕贴,我还是吐了,吐在塑料袋里,又下车去吐。感觉好一些了,昏昏沉沉地睡去。快到汤峪时又开始呕吐,导游说还有十几分钟到达。这十几分钟是我人生中最为漫长的十几分钟,我在心里默念着:车快一点,再快一点!煎熬着回到宾馆,冲进卫生间,又开始呕吐,却只有红殷殷的东西,也许是震坏了喉咙里的毛细血管。
衣服裤子都没脱,就那么瘫在床上,随手拉个被子盖上,把头捂得严严的。像一条死蛇,一动也不动地躺着,头痛得像要爆炸似的。大脑却异常活跃起来,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要强与执拗没有了意义,在大山面前的贪婪和攫取,是要犯致命错误的;也突然理解了爷爷言及太白山时的圣洁与肃穆。那些挖药人、打猎人、探险者一拨拨迷路,甚至丢掉性命。原来他们与我一样,缺乏对这座山的敬畏和尊重,只想着从这里索取占有,乃至征服。
人类是虚妄的,人类也是微小的。太白山以一种无情甚至有些极端的方式惩罚教育着我们,让我们懂得对一座山的谦卑,懂得对一座山的敬畏。
我摘了太白山的一朵云,把它带回家,夹进书里,作了书签。我一页页地读书,就是在一遍遍地朝圣太白山,敬畏太白山!
敬畏的文章5:敬畏生命
文/阮武
家里不久前刚买的小狗长眠在了小土堆里,弟弟经过的时候止不住哭成了泪人,与死亡直接面对让幼小的心灵生出了莫名的恐惧,以至于在此之后父亲询问他要不要再养个其他的宠物时,他回答说:“不要了,我怕它再死了我难过。”这也让在旁边的我心里一阵悸动。
死亡在小孩子这里有了最直观的反应,身边生命的流逝留给他们的是创伤,是难以掩饰的沮丧和失望的情绪。相比一些年轻人对死亡的含糊其辞,小孩子显得稚气的说法表现出了最基本的对于生命的敬畏。而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些自诩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却不是人人都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
2015年8月12日23点30分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仓库发生爆炸,在这个时刻,大多数人应该已经进入了梦乡,灾难来的猝不及防,中国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里,清晰地记录了这次爆炸骇人的数字:第一次爆炸,震动震级约2.3级,相当于3吨TNT。30秒后,更大的第二次声音传来,21吨TNT在滨海新区被引爆。升腾而起的蘑菇云让人恍如置身好莱坞灾难片的拍摄现场,数以百计的生命在轰鸣声中逝去,被夷为焦土的房屋和厂区更是不胜枚举。在灾难面前,天津的消防官兵众志成城,毅然决然地奔赴第一现场,只为拯救出在概率上来讲已经微乎其微的存在着生存希望的生命,这也被网友称赞成“史上最美的逆行”。
当绝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为天津送去心底祝福的同时,还有那么一群人,在各种媒体上散布着不负责任的评论。他们漠视生命的逝去,将灾难视作儿戏,并以调侃此事为乐。更有甚者公开在社交网络上出售爆炸视频,明码标价10元一条,试图将灾难变成自己敛财的工具。还有一名女孩在微博上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中遇难,骗取捐款10余万元,引起了网友的讨伐。在这种时刻,以灾难为饵,榨取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良知。
关于生命这个话题,有过各种各样的描述。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对所有生命的敬畏,经过循环,最终还是对我们自身有所裨益。它的沉重并不是轰轰烈烈,绚烂夺目,而是将在种子洒在人们的心田,并终有一天会蔚然成阴。
敬畏的文章6:敬畏大地
文/李炳锋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每当到了冬天,万物趋于安静的时候,大地的筋骨就赤裸裸地显露出来,山峦,河川,沟壑,麦苗,房舍……一览无余,平淡而又萧瑟。空旷的原野上,凛冽的寒风中,人们包头缩颈,葺屋烧炕,抵御着无孔不入的寒气。在无边的萧瑟和空旷里,人的头脑变得清明,就生出孤舟蓑笠翁的情怀,禁不住就有了许多的思索和遐想,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关于历史、关于自然……思来想去都离不开这一切的载体——脚下的大地。
是啊,人本事再大也离不开脚下的立足之地,我们每天都在大地上过活,可又有几人能读懂大地呢?与其相比,一切都是暂时的,无论是多么坚固的建筑,多么顽强的生命,多么伟大的人物,有形的,无形的,统统都会成为过去,只有大地缄默如古井永远地存在着,并将一直存在,超然地陪伴着万物的繁衍生息。大地既能生长万物,又能毁灭万物。大地用强力的牙齿咀嚼着依附其上的躯体,致使所有的生命都成为过客,最后剩下自己本源的肌体,本质的肤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又能说这不是终极的公平和仁慈?
还记得1986年4月26日吗?那是令全世界胆颤心惊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周围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遭到放射性污染,数十万人被迫撤离。事情过去近30年了,可当人们再回望那片土地的时候,一切归于宁静,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为什么?是大地上重新葳蕤的草木覆盖了事故残留下来的所有建筑和痕迹,那里已经成为一个野生动物自由出入、枝繁叶茂的绿色世界。这就是大地的包容和慈悲!
闲暇之余,你如果从电脑上输入“古国”二字,立马就会出现高昌古国、西藏女国、精绝古国、龟兹古国、哀牢古国……名字,有36个之多。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古国衰败消亡的呢?除战乱、饥荒、瘟疫、水源枯涸等原因外,但真正使它们消失的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地的残蚀,是大地上的风霜雪雨和草木枯荣掩盖了这些文明的符号。黄河有史可查大的改道有7次,在汛期中下游的决口更是不计其数,每次改道决口都给百姓带来不尽的灾难。可当行走在大地上的时候,又有谁辨认出大河曾经的模样?是辨不出的,是大地抹平了所有的爱恨情仇,使后人对曾经刻骨铭心的往事变得如烟似雾,以至于只剩下似是而非的历史传说。仅以开封为例吧。在今天的开封地下3—12米深处就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分别是3座国都,两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镇。怪不得当地百姓传诵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的歌谣呢?之所以如此现象,除黄河的无情外,是大地把一段段历史尘封于此。就说我们生活的有着2600年历史的城市吧,明清以前的建筑几乎没了一点痕迹,它们残酷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诚想,现在时尚的高楼大厦,若干年后也定会成消亡之物的。大地为文明的创造提供舞台,同时也为文明的毁灭提供了条件。唯有它如此明目张胆,唯有它如此不悲不喜。
五胡乱华,扬州十日,南京大屠杀,被十几名个光棍汉奸淫的留守幼女,死后六年才发现一堆白骨的独居老人……这些人间极度的罪恶和悲苦,发生时大地是无言的,却又把这一切牢牢地记在心里。
每次回乡为父母上坟,心里就多生纠结。那些曾经鲜活的、有说有笑的长辈们转眼就老了、就走了,在飒飒的寒风里,从那些简陋、粗糙、残缺、斑驳的墓碑上或许能读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但再过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谁还记得这些荒草般的名字呢?人活在世上无非是一条小小的线段,源于尘土很快就复归于尘土,坟墓和碑刻也终将化为尘土,归于大地。平民百姓如此,那些所谓的达官显贵,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又能如何?在时空面前都无法留住半片身影,迟早都要交给大地——灵魂的栖息归属之地。豁然明白,世世代代的百姓为什么把故人交给大地时称作“入土为安”,深究一下,其实是追求的一种永恒,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永恒。
大地是深沉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精细微妙。且不说日月行天、江河纬地,且不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且不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仅听听这些民谚吧,就能从中读出大地上那不差毫厘的规律。“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枣芽发,种棉花”“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芒种麦,立秋谷”“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二十四节气在大地上轮回上演着,循环往复,亘古不变。这是大地的节奏、大地的魅力。大地给我们食粮,给我们智慧,给我们丰厚的回报,也给我们厚重的责任。纵观中国历史,凡能成就一番事业者,哪位不是有个浓重的土地情结的人!
且不说“农民的儿子”毛泽东,“人民是我再父母,我是人民好儿郎”的陈毅,单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吧,他之所以能成为享誉全球的大作家,并非他学识渊博,根本的一条是大地滋养了他,是大地给了他智慧、力量和灵感,是“高密东北乡”那片土地上的苦难经历丰满了他的思想。这个曾饿得吃炭块的苦孩子,用他的话说,是读了十年大地之书。
大地在带来恩赐的同时,也充满着纠结。水,石油,煤炭,天然气,矿石,森林……我们从大地上肆意掳夺,在不断地掏取它的五脏六腑;城市无限拓展,使得天地阴阳失衡,雨雪少得可怜;大气、地下水污染,物种不断灭绝,地球的免疫系统正遭受空前的破坏。大地已不堪重负,大地变得骨瘦如柴,大地已是千疮百孔。忍无可忍的大地开始报复,极端天气频发,到处山崩地裂,各种怪病频出,我们开始嚼食自己种下的恶果。那呼呼作响的风分明是大地在冬夜里的声声抽泣。
关于大地的话题太多了,多的永远也讲不完,那就充满深情厚意地吐出心语,向大地致敬吧:春天是您的欢歌,夏天是您的爱情,秋天是您的诗意,冬天是您的夜曲;山川是您的筋骨,平原是您的胸膛,草木是您的毛发,湖海是您的眼睛,雨雪是您的泪滴……
我要告诉所有的孩子,面包不是来自商店,而是来自大地。我要告诉所有的人,敬畏大地吧。敬畏大地,就是敬畏我们的祖宗,就是敬畏我们的母亲,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的文章7:那山,那水,那人
文/媚夭
怀着丝丝的敬畏,重重的向往,走进美丽的古城凤凰,走近了沱江。
沱江水依旧清亮,泛着沈先生笔下描述的那种豆绿色。沱江边上,我看到唯一的一架水车,但现在,它已经不作原来的用途了,而是一家小酒吧的招牌。这架古老的水车,静静的站立在这家酒吧的门前,面朝沱江,似乎沉浸在往日的欢快中。
一位穿着碎花布衫,在江边安静的埋头清洗衣物的小女孩,长长的黑发在脑后束起一个高高的马尾辫。恍惚中,她是翠翠么?当然不是,她应该比翠翠幸运。因为她生在了好年代!
少不了沱江泛舟,登上一条小木船,一位年轻的船夫安静的划动双桨,微笑着,没有多的言语。江面上分散着其它的木船上,却很是热闹,年长的船夫高昂的唱着山歌或是渔家歌曲,那船上乘坐的那男男女女们,显然是对不了歌的,他们只把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回赠给船夫,回赠给眼前明媚的山山水水。
年轻的船夫对自己的缄默,似乎有些歉意,解释道:“现在只有一些长辈们还能即兴唱得来山歌了,我们年轻这一辈的人基本不会唱了。”我报以理解的微笑。我想,时代的变更,有些东西在年轻人身上,多少是会有一些改变的吧?
斑驳的古墙边,停放着一溜黄包车。泛舟上岸后,这些黄包车的主人,就会殷勤的上前询问:“坐车么?十元一趟送到城外。”只有少数带着小孩子的游客选择了坐车,大多数游客都笑着拒绝了。大家更愿意沿着沱江边走走,在古城各个小街巷里转转,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紧邻沱江有座听涛山,听涛山右侧有条山路,沿曲折山道拾级而上,便可看见沈从文先生的幕地,那是一块狭长的小草坪。没有坟冢,只有一块石碑树立在路边,石碑很特别,是一块巨大的山石做成的,石碑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碑顶上,摆满了来此凭吊的人们敬上的鲜花,那是人们对沈先生的敬重和爱戴。
夜间的一场小雨,淋湿了狭窄幽长的小巷,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湿漉漉的,洇着厚重的历史。
在这样的深街小巷里慢慢的行走,时光仿佛停止了流动。两旁的小店铺招展着各式各样的古色古香的招牌,卖酒的小铺子,门口大多是这样的摆设,下方整齐的摆放着各种类的酒,上方挂满大小不一的葫芦,酒和葫芦,组成了我们常形容的一个贪杯人的形象--酒葫芦。
在一家面临沱江的吊脚楼里,我饮了古城人家自酿的米酒,当地人也称“甜酒”,那酒度数很低,香甜软糯,很合我口味,就着下酒的,是沱江里鲜活的小鱼小虾,经过古城人的特殊炸制,味道鲜美甚是可口。透过吊脚楼木制的栏杆,可以看见,在清亮的沱江水边戏水的欢乐的游人。我陶醉在甜软的酒里,更陶醉在这千年古城的雅韵里。
在街头巷尾稍宽扩一点的地段,一些小摊,一字儿摆开,守这些摊位的,多数是一些大婶大嫂们。面前摆一个大簸箕,上面铺一方色彩鲜艳的布,彩布上摆放着她们经营的各种地方特色的小物件。比如:手工编织的钱包锦带,或是手工打制的小银器。
这种小摊上经营的东西都很便宜,大多数人只是看看,买的很少。有一位大妈甚是有趣,当时她从头到脚,全身齐整的穿着当地服装,在众多穿着随意的守摊人中,相当出众。当我举起相机,想把她摄入镜头时,她立马起身阻止,说道:“拍照可以啊,但必须买东西。”我不禁乐了,老人家还挺有经营头脑呢!
这些美丽的绣品织物与手工银器,大概是古城传统的手艺,因为,在每个摊位上都能看到类似的物品。守摊的大婶们大多双手不曾闲着,一边照顾着小生意,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看这位大嫂,大概刚做成了一笔生意,正专注的数着数着手中的一叠钞票,心中是不是正在盘算一天的收入呢?
具有现代感的是沿江的各类酒吧,这些酒吧多半依山傍水而建,据称,现在的凤凰古城,晚上,就是一座不夜城,那些酒吧的灯光氤氲,神秘而暧昧,传出震耳欲聋的乐曲。不少来此放松或等待艳遇的年轻人,捉杯豪饮,尽兴放歌,在这座美丽的古城里,尽情挥洒着激情,舞动着青春。
各中灯光与霓虹的闪烁,在黑色背景下流光溢彩,如此迷离,梦幻,繁华,时尚,你能想象得到这是古城凤凰的夜景吗?和白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白天的古城是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画,那么夜晚的古城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临告别时,在沱江边看到一群美丽的苗家妹子,且慢,她们可不是正宗的苗家姑娘哦,这只是一群爱美的汉家女子,为了不枉此行,特穿上苗家鲜艳的服装,在波光粼粼的沱江边,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
唯一一个和这座古城有些不相和谐的音符,是那些晾晒在沱江边,随处可见的白色床单,给我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感觉它不应该出现在宁静安详的沱江岸边。这统一的白色,似乎在昭示着一个讯息,透着一种浓浓的商业味道。我不知道旧时的古城人家是怎样晾晒衣物的,沈先生的文中没有提及。也许作为一个外来游客,对此不应该挑剔,毕竟如今已经是一个商业化的年代。
我相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古城凤凰,那苍劲的山,那碧绿的水,那古朴的吊脚楼,那木船,那撑船的船夫,永远是一幅静谧的画,一首不朽的歌!
敬畏的文章8:敬畏生命 敬畏职责
文/成冉
当谢幕灯亮起的那一刻,观众席上的我们热烈地鼓掌,我深深地享受这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由衷地敬佩这位英雄机长,更被电影结尾的那句话所触动: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我想,这个十月,很多人都去看了《中国机长》这部影片,都会对这位临危不乱的机长竖起大拇指,但我们知道,奇迹的出现从来都不是偶然。也许下一秒飞机就会坠落,在那忽明忽暗的机舱里,是努力向聋哑女孩表达爱意的男生,是维持秩序的退伍老军人,是思恋家乡父亲的藏族母子,是那一双双渴望活下去的眼睛……如果说渴望活下去是奇迹的曙光,那么职责就是撑起奇迹的肩膀,正如电影中的那句话: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保护您的安全。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我,看到这一刻,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正如朱明然所说,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跳动的心发出的,它会指导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对于生命与职责同样敬畏,不是为了这身洁白的制服而工作,而是为了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为了那些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的病人。我们应该用爱和奉献铸就一道靓丽的风景,应该用自己如脉如流的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内涵。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我们应当义无反顾;面对工作的一贯平凡,我们应当任劳任怨;面对医院的发展建设,我们应当责无旁贷。
敬畏的文章9:敬畏一杯水
文/魏益君
我居住的小区,虽然自来水供给充盈,水龙头里的水随开随用,但我却不敢有丝毫的浪费。这种对水的珍惜,缘于那次对水的刻骨铭心的渴求。
我老家的村子虽然靠山,但却都是秃山,是出名的贫水区。群众的饮用水都是靠村头的那个塘坝和塘坝边的那口水井。赶上大旱之年,塘坝里的水就干了,最后连井里的水都见了底,人们不得不到三里外的一个泉眼里挑水喝。
我七岁那年,天气大旱,当塘坝边的那口井里再也看不到水的时候,人们就奔向三里外那个泉眼了。一连几天,父亲天不亮就起床,摸黑赶往那个泉眼,可还是没有别人去得早,日上三竿才带回来可怜的半桶水,因为父亲是木匠,不可能等在泉眼边,还要赶去给人家做活。
我实在不忍心父亲这样两头忙,就自告奋勇去泉眼抢水。夜里,鸡叫三遍,我就一骨碌爬起来,拎着水桶向泉眼跑去。我虽然不是来得最早的,但却能排在前边。我蹲在泉眼边,看汩汩的细流在星空下泛着清亮的光,让我开心,也让我兴奋。天大亮的时候,两桶水灌满了,这时,母亲赶来,看到两桶晶亮的泉水,喜不自禁。
自从我去抢水,我们家就再也不担心断水了。有天做晚饭,妹妹要喝粥,母亲掂量着那仅够烧一锅粥的水,左右为难。我对母亲说,没事,烧吧,有我呢。那一晚,我感冒发烧了,我知道是因连日来起夜受凉所致。当父亲为我拿来药,家里却找不到一滴服药用的水。母亲拿起杯子出了门,没过多久,就拿着空杯子回来了,满脸愁苦。
父亲说要不我去泉眼吧,母亲就说来回就要半个多小时呢,孩子发烧都说胡话了。父亲拎起水桶说,那也不能干等啊!
当父亲拎着水桶出门时,就碰上邻家五奶奶端着一杯水进门了。五奶奶对母亲说,我家孩子不懂事,骗了你,你别往心里去。看到那杯水,母亲哭了,千恩万谢的接过来。
夜里,我的烧退了,当听说那一杯水的事后,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这一杯水,是温暖的,珍贵的,滋润心田的,它就是生命的象征。
从那以后,节水,成了我生命的一个特征,对水的节约如同对生命的珍爱,不敢浪费一滴。
水,是生命之源,只有生命里有了缺水的经历,才会那样深切地懂得和珍爱一杯水的价值,也才会如许虔诚地敬畏一杯水……
敬畏的文章10:敬畏生命
文/呼庆法
我小的时候特别胆小,死亡在我脑海里往往有一种可怕的定义,为此我很畏惧死人,甚至连亲人去世我都很谨慎地参加他们的葬礼。
上小学时,班里有个同学到河里游泳不慎溺亡,我和班里的同学都匆匆赶去,当我们看到他那张蜡黄的面孔时,一种恐惧油然而生。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脑海中不时浮现出那个同学鲜活的面孔和他溺水时呼救的场景,整个夜晚我都不敢闭眼,紧紧地缩在被窝,轻轻地屏住呼吸,生怕有什么声响惊动了暗夜里游走的魂魄。
这样一直到15岁那年,刚开春不久,男人都到外边搞副业去了,村里尽是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1989年的乡村还不是很富有,还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和车辆。记得有个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听到街上乱作一团,原来是邻家二爷突然得了急病,昏迷了不省人事,那时还没有救护车,急救都需要用门板把病人抬上,向医院徒步疾驰。抬病人需要四个男人,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可村里的男人都出去了,当我看到二爷痛苦的面孔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自荐担当起了抬人的重任。一路上,我生怕二爷灵魂仙逝,一个15岁的孩子硬是咬着牙关一路疾驰,把二爷送到了县医院。二爷家的人都忙着去办理入院手续,我就紧紧地守护在二爷身边,坚定地攥着二爷的手,好像有一松手二爷就会去了的感受,为此我在尽力地挽留着二爷的生命。二爷还是走了,其实那时他还不大,也就60出头,二爷的去世隐约让我对生命有了那么一丝沧桑的感悟。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在一个矿上的钻探队里,队里都是一群刚入厂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那个年代同事之间胜似手足之情,彼此不分你我,同吃同住,大有“水泊梁山聚义”的英雄豪情。后来我们都结婚生子,聚散无常,再相聚就是在一位同事的葬礼上,那时他才刚刚30多岁,因为脑瘤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次葬礼大家都显得很沉重,因为有“死亡”这个名词第一次降临到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压抑与悲怆中,我们开始感悟生命。
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每次回到老家的乡下,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远去的消息,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们的一颦一笑,犹如真真切切还在眼前。这个年龄开始看重生命,思索死亡,这样倒不是消极,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和敬畏,在这份感悟和敬畏中,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凝视草木枯荣,品味岁月厚重,从而多一份豁达和放纵,踏踏实实做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
有时我常想,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排拒死亡,到思索、到认同的过程。有过这样的思索,就会对世事浮华看淡一些,就会直面苦难和挫折,对生命多一丝敬重和仰视。人其实就像红尘世俗之树上的一片叶子,死亡就如同秋天里谁也抗拒不了的落寞。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个过程需要有岁月的积淀,需要思索、需要有慧眼、需要有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