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文章

请欣赏那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那年的文章1:灵狐

文/魏益君

那年冬天,我应征入伍,来到了一座大山里的枪械仓库部队。由于我当兵前就跟行医的父亲学过医,当年就明确我为部队的卫生员。

一个夏天的早晨,我陪同主任上山查哨,快到山岗的哨位时,感觉小路旁的树后有东西动了一下。我和主任警觉地走过去查看。近了,吓我们一跳,一只灰白色的狐狸倚在树旁奄奄一息。它的后腿受伤,已经感染恶化。我问主任:“它受伤了,咱救吗?”

主任说:“这可是野畜啊,别惹麻烦,咱走吧。”我和主任要走时,那只狐狸突然发出一声低沉的鸣叫。

我回头看时,见它满眼的期待。我说:“主任,它真的是在向我们求救呢,要不咱给他它处理一下伤口吧。”

我将那只狐狸带回部队的卫生室,给它处理感染的伤口时,它很配合。伤口部分不知是动物间互相撕咬所致,还是被利器所伤,已经大面积溃烂化脓。为了给这只狐狸疗伤,我做了一个木笼,放到了部队菜地旁的那个小屋子里。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它开始体力恢复,浑身的毛发也变得发亮。我每次来打开笼子,它就会撒了欢地围着我蹿跳,样子很亲昵,动作很轻灵。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给它起了个名字:灵狐。起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它的轻灵与可爱吧。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二十多天过去,灵狐在我的照料下已经完全康复。我知道,应该放它走了。那天,我用车子把木笼带到远处的树林。我打开木笼,这次灵狐却怎么也不出来。我说:“外面才是你的家,走吧,以后好好的!”

灵狐还是无动于衷。我将木笼掀起来,灵狐才慢慢地爬出木笼。我做了一个让它走的手势,灵狐往前走了几步,突然回过身,前腿伏地,满含热泪。我又看到了当初看到它时的那种眼神,不过这次的眼神里多了更深的柔情。灵狐的动作,让我突然的泪流满面。

灵狐站起身,轻盈地跑开去,眨眼间消失在茫茫林海里。

后来,听站岗的战士说,经常看到一只狐狸在营房周围出现,我想,那可能是灵狐吧。

一天深夜,山下的村子里有人生病,来请我出诊。给病人看完病,返回营区的路上,总感觉周围有动静,我和陪同的小战士都吓一跳。我突然想起了灵狐。停下来,轻声地叫了一声:“灵狐!”不远处的那个东西果然停下。我一阵激动,真的是灵狐!接近营房的时候,那个影子突然加速,一下子消失在沉沉的黑夜里。

那次之后,灵狐便经常闪耀在我的脑际,让我常常地想起。一个野畜,居然能心存感念,着实令人感慨。

三年之后,我复员要走了。登上送行的汽车时,总感觉落下了什么。我知道,那是灵狐。车子向山下驶去,在一个山路的拐弯处,我猛然看到不远处的山林里,一个白色的影子在追着汽车闪跳。啊!灵狐。我一阵激动,大喊一声:“灵狐——”

同行的几个退伍老兵,不知道我在做什么,都诧异地看着我。他们哪里知道,我心头那一片难以割舍的眷念;他们何尝能够体味,我心头那一缕镌骨铭心的温热。

汽车驶上大路,越跑越快,灵狐闪跳的优美身影渐渐地消失了……

那年的文章2:最宽阔的胸怀

文/王金平

我八岁那年,正月初八,哥哥们有事,我自己去姨家走亲戚。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去走亲戚。我背着装上馍馍的布袋,从村东沿一条小路上了山坡。翻过坡梁,穿过坪上村。再走一段山路,从安上村斜插过去。又走了一段山路后,前边有几条岔口,一条通向滑子村,一条通向柳沟农场,一条通向内阳村。姨是内阳村的。我记不清要走哪条路,便犹犹豫豫,朝右一拐,下了山坡。

孩子,走错了!我听到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扭过头,见母亲跟了过来。我就怕你走错了路,应该往那边走。母亲说着指指左边的小路。原来母亲在暗地送我。知道你姨家吧?我点点头。记住,你鼻子底下是嘴,找不见,就打问打问。母亲说,家里要来亲戚,我回去了。母亲说完,转身走了。

我翻过坡梁时,远远看到母亲的背影,在山路上晃动。

长大后,我到了检察院上班。

有一次,我去成都办案,回到家,遇上母亲正在做晚饭。

吃饭时,母亲把三个粽子放到我面前,并对我说,过了五月端午,别人都吃过粽子了,就你还没吃。

父亲告诉我,五月端午前就包了粽子,给亲戚们送的送,分家另过的哥哥们拿的拿,在家的也都吃了,就我出差在外。那会儿家里没冰箱,母亲担心粽子坏了,做饭时经常放到箅子上熥熥,不知熥了多少回。五月端午都过去半月了。

其实,母亲并不知道我何时回来。再说,我天南海北地跑,虽然不敢说经常吃香的喝辣的,但吃的花样要比母亲多得多,饭食的营养也比母亲好得多。我也多次跟母亲说过,但母亲就是放不下她的这些想法。母亲望着我吃粽子的香甜劲儿,脸上荡起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我已是四十大几的人了,儿子都上了大学。

我时不时地去母亲那里看看。有时,吃了晚饭才骑着自行车回家。特别是在冬天,临走时,母亲总是叮嘱我说,回到家,给我打个电话,我不接,响几声,我就知道你平安到家了!

听后,我笑笑说,我都这么大了,你放心吧!

母亲却说,你路远,街里人少,别遇到坏人,你到家来个电话,俺就放心了。

母亲在市团结西大街地税局家属院住,我在开发区英华学校家属楼住,骑着自行车,一趟下来最少也要四十分钟。我一进家门,就给母亲回电话。有时,半路上需要拐弯,我故意不让母亲知道,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就用手机打一下她的电话,以防她老人家担心。

以上只是母亲极平凡的三件小事。其实,母亲给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了。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说话,一步一步地扶我们学走路。我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羽毛渐渐丰满,翅膀渐渐长硬。等我们到长空飞翔,她的挂念仍是千丝万缕。我们飞得越高越远,母亲长长的心线,就悬得越高,就绷得越紧。

我平时这样想,即使我们再孝顺,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我们给母亲的只是一条清清的小河,她给予我们的却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

但丁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要我说,母亲有一副纵然我们走遍万水千山,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视线。

那年的文章3:希望是一棵坚强的树

文/王雄

那年高考,我名落孙山,心情沮丧到极点。我把自己关在房里,觉得人生黯淡无光,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 蔫了。

一向慈爱的父亲那天破天荒地大发雷霆,扬手给了我一个耳光:“你还是个爷们吗?不就是考砸了吗?如果你还是个爷们就给老子振作起来,大不了跟着老子去种地……”我捂着火辣辣的脸庞,眼泪夺眶而出。当时觉得特别委屈、难受。

我一口气冲出了家门,跑向对面的高山。身后传来母亲焦虑的呼唤。我没有停顿一路狂奔,跑上山顶。前面就是陡峭的悬崖。我在山顶放声大哭,任由泪水带走我的悲伤、失意……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孩子,什么事这么难过?”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村小的刘老师。退休的刘老师喜欢爬山锻炼,刚才我的哭声吸引了他。面对刘老师,我羞愧不已。

刘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他指着对面的悬崖问:“看到那棵树了吗?”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对面的山崖,那是一面光秃的石壁,在那样贫瘠的地方,竟然绽放着一个神奇的生命——— 石壁的夹缝中,傲然挺立着一棵手臂粗的小松树。小松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刘老师说:“看到那棵树了吧?那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生命,那里缺少土壤、水分,环境恶劣,不知哪天飘落一颗种子,落在缝隙里,靠着雨水的滋润,发芽,生根,还要抵抗干旱和严寒,备受煎熬,但是它一直顽强地生长,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只要有一线希望,它都努力争取……”

听了刘老师一番话,我不由想起了现状:这些天来,我消沉,萎靡,高考落榜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我是那么不堪一击。刘老师用一棵树的例子告诉我:要以顽强的小松树为榜样,学习小松树那种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因为,没有一棵树,会死在向往生长的路上。为了早日长成参天大树,为了生命能够绚烂盛放,每一棵树都在积极努力,不惧艰难和困苦,朝着向往的目标奋勇前进。那一刻,我豁然明白:人生路上充满挫折和磨难,只有心怀向往,努力跨越,就像小松树一样为了生长而积极向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清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自考之路。两年后,我拿到了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当我回首往事,展望未来,当我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没有一棵树,会死在向往生长的路上,希望就是一棵坚强的树。

那年的文章4:那年冬天我不冷

文/康魏

童年的快乐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若有淡淡的愁绪,在岁月的酝酿里,也渐成沉甸甸的记忆,美好而感伤。

六岁那年的秋天,母亲又住院了。好像已经成了惯例,母亲每年都要住回医院,她的病似乎总难让她平安的度过一整年。

已是深秋,街两旁的杨树叶子都被风熏染成了黄色,乍一看,像极了翩翩的蝴蝶,阵阵风过,在空中翩然而下。

路上行人依稀,脚步匆匆。我走在放学路上,脚踢着厚厚的腐叶,一阵风掀起我旧夹衣的衣角,冷飕飕的,我缩了缩脖子,一路小跑,进了医院母亲的病室。由于母亲住院,父亲要伺候母亲,家里再没人照看,于是,母亲在哪家便在哪。病床上的母亲由于药物副作用,口齿含混不清,一见我回来,却总是呜哩呜啦说着什么,用手握住我冰凉的小手抚摸着。

眼看立冬了,树上的叶子已经飘落得差不多了,剩下零零落落的几片,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像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在风中瑟瑟发抖。一天半夜,睡在母亲脚头的我被一阵风声惊醒。只听得窗外,风像是着了魔似得,在夜半的空中游荡呼叫,不停拍打着窗棂,发出惊恐的声响。隐约听见床那头的母亲轻轻的叹息,睡在病床边躺椅上的父亲似乎也没睡着,翻来覆去的,竹躺椅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他们也是被风声惊醒的吗?早上醒来,只见窗外一片空洞,仿佛所有的东西都被大风吹走了,只剩下了天空。母亲让父亲把她的旧线衣给我加上,说上学冷,我死活不穿,嫌丢人;母亲不依不饶,从病床上挣扎着要起来,想要施加“暴力”。我自小害怕她,她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若几天不给我来点颜色,会留遗憾似得。

冬天终于来了,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寒流,裹挟着呼啸的北风,席卷了整个大地;大片大片的雪花天女散花般随风漫天飞舞。早上起来,皑皑白雪覆盖了屋脊墙头道路和田野,白茫茫一片,发出刺眼的光。依然穿着母亲旧毛线衣的我走在路上,寒风打着旋儿,直往脖颈里,袖筒里钻,冷得我直发抖;却还是忍不住用冻红的小手接住一朵雪花,看它六角形的图案慢慢濡湿在手心。一进学校,我便如鱼得水,在操场和伙伴们追打着,用雪球互扔对方,笑声随雪花飞舞飘荡。可一坐进教室,全身却像一下掉进了冰窖,冻得脸发青,浑身像筛子一般,又如风中的叶子。好不容易捱到放学,一路疯跑,一进病房,甩掉书包和早已湿透的胶鞋,嬉笑着钻进母亲的被窝。妈用她的手捂着我的脚,半天半天不“呜啦”一句话,她的眼里闪着亮亮的东西。

那夜,在母亲被窝睡得特别香甜,半夜时分,却被身上窸窸窣窣的声响搅醒,朦胧中,我看到:病房昏黄的灯下,父亲佝偻着身子,笨手笨脚地用针线缝纳着铺在我被子上的布料,旁边是一堆白白的棉花。母亲也从床头起来,靠在爸给她垫起的被垛上,轻声地,两只手舞动着,像是指挥父亲的动作。可能怕影响到别人,也为聚光,他们把房间的灯泡用一根细细的绳子系住在窗棂上,灯泡刚好悬在他们头顶,灯泡用旧报纸圈围着。于是,一束昏黄却明亮的光,罩住了他们,映照着他们的脸,在橘黄色的灯光下,散发出无比温柔的光芒。我翻了个身又沉沉地睡去,那夜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早上醒来,父亲拿出一件新棉衣要我穿上,我左看右看,不停地抻着只到手腕的袖子,还有看起来蹩脚的针脚,粗糙得有点划拉皮肤的衣料,让我一下拉长了脸,抗拒不穿;母亲又挣扎起她“暴君”的身躯,我哭丧着脸,只得乖乖就范。那天早上,我情绪不好地有一脚没一脚地踢着路上的积雪,可身上这令人不快的棉衣,却不管不顾的暖暖地包裹着我。不一会儿,我就没心没肺地遗忘了不快,又蹦跳起来。我伸出暖烘烘的手,接住一朵雪花,看它六角形的图案静静烙印在了我的手心。

后来我知道,这件有点蹩脚的棉衣,是那晚父亲在母亲的指导监督下,忙活了一夜给我缝制的。看着我冻得发抖的样子,病床上的母亲几天几夜睡不着,催促着父亲要他去邻居家买棉花老布。父亲于是平生第一次拿起针线完成了一件他的“杰作”,当然,这功劳有母亲的一半。

那次住院的几年后,母亲走了,父亲也如今也不在五六年了。不懂事的我当时还暗自庆幸,终于可以摆脱她的“统治”,还我以自由身,可渐渐地,为什么那样想念她的“暴力”;她抚摸我冻红小脚的手;还有她看着我时温柔的眼神。

又是一年冬天,如今的冬天再没有了我们小时候的那般寒冷,孩子们却穿得像五彩棉球似得,在路上嬉闹着,撒着欢儿;后面跟着的母亲眼里含着笑,像放飞心爱的小鸟。这温暖的画面,却是那样地让我想念小时候的冬季,想念我的双亲;灯下父母佝偻着身躯为我缝制棉衣的画面,一下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这画面,虽掺杂着淡淡的忧伤,却在我的心头盛开成洒满阳光的无比温暖的景象!

那年冬天,我不冷!

那年的文章5:那年,他们很痴情

今天这一天算是遇到了很多事

有些伤心,有些触动

part 1.

今天以前的朋友的生日,好朋友L妹子讲起了关于我曾经喜欢的一个男孩子X君的故事,他是很冷的,与我与L还有其他人都如此,但是进过他空间的人都知道他迷恋一个女孩,那是我们好看的班花。

后来,这个X君又迷恋上另一个女孩子,也是漂亮,据说有点像那班花。

听到这里,我酸酸的,想起以前的日子,觉得很想接近有些帅帅的他,觉得很痴心的他的自己莫名的失落。

但也难怪自己没有去认真的接近过,没有死皮赖脸的缠过,甚至什么都没有的发生。

L妹子也是个挺无辜的人,她把他看成是死党,蓝颜,没有什么顾忌的在他的空间留言啊留言,也去X君那里找他。

但是L妹子说,X君还是讲些自己被社会抛弃,周围的人都没有在乎的话,甚至一点也不待见L妹子,L说她只是个他毫不在意的人,没有一点分量。

但是幸运的是X君居然有说过,L妹子他心里是很在乎的。

是啊,不然L妹子会把他看成好朋友,但L妹子还是很受伤。

但就是这样,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幸好当初只是喜欢过X君没有做过什么,我觉得不值得,真的。

Part 2.

现在的朋友认识的有个小T,叫G,关系很好,他的女朋友Y正好和我是死党。G是个很痴情的人,痴情到让我惊讶。G居然特地为Y申请了一个贴吧,他写了很多文,叫我们去成粉丝。现在回想起来作为旁观者的我,一直觉得G和Y就是随便玩玩了吧,同性恋听起来总是会夹杂点世俗的眼光,但是G就是那么义无反顾,有什么新奇的招数都会拿出来。有时候我觉得G其实就是个爷们,可以给Y幸福的男人。真心希望,她们可以走很久很久不会累,不会退缩。G好样的。

Part 3.

最后还是讲讲自己,现在喜欢的那个J,是唯一决定付出的那个,我会依旧如此,不会退缩。我们唯一的交集,就是我每天的一句晚安,问候,有时候J也会说,有时候他也不再发什么。

每天我都会为自己找个理由发这两个字,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会发多久,有时候这两个字会给自己累的感觉,但是G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其实每天我的感情都会受到一遍考验,我不知道现在的喜欢的力量会持续多久,我也愿意如此这般的期待看自己到底能发多久。也许在很多年的以后,我会告诉自己丫当初还是干过一两件挺感动的事。他也许很多年以后,也会觉得心底是甜的。其实我也是在看看自己是不是坚决的人,是不是喜欢就可以彻彻底底,那样才可以有个结局嘛。

幸J君一直包容着我,剩下的就是时间的答案

所以,安了~

那年的文章6:那年三月,梨花漫天

文/枫苒

三月是最浪漫的季节吗?是的。为什么呢?你看那漫山的白色,缀满山头,像冬日里晶莹的花,洁白的雪。你看,阵阵柔柔的风轻轻吹过,抖落了一片洁白的花瓣,它们和着那柔柔的风,飘啊飘啊,他们不会觉得疲倦。

三月里有淡淡的梨花香,三月里还有绵绵的细雨。一个寂静的夜晚过去,梨花开在一个清新的早晨,它带雨的模样,娇艳却圣洁的让人想要捧在手心里。微微的细雨,独自徜徉在一片梨花的山里,微微的风,梨花翩翩起舞,花瓣打落停驻的雨滴,雨溅落在地上,我听不见它的声响,如你消失了一样。我看得见它在花瓣上的痕迹,如你还在一样。

三月里,风听到了梨花的低语,他轻轻的走到它的身边,轻轻地抹去它身上的雨滴,如同恋人抹去心爱人的伤痛般轻柔。

三月里,花感受到了风给的温柔,它对它说:“感谢在这不晚时我遇见。”其实。梨花像很多弱者,她们会活的很累,她们会用面具来伪装自己,她们会在人前笑得没心没肺,一个人时哭得撕心裂肺。这样不好。一旦有了真悲伤,没有昔日的那些在乎自己的人,一定不会觉得生活充实,一定会觉得自己永远被落单。即使有时候口头上的否认,也只是她在人前被扯下了面具。她仅有的保护色。有的人总是爱多愁善感,不久便难逃抑郁而终,有的人有大事的时候愿意自扰,不接受他人的帮助,有时候遇到一点小事却喜欢赖着别人,厚着脸皮求帮忙。这样的人,太累。这样的人,活的很辛苦,也活得很防备,如同你一样。

去做那三月的花,沐浴在阳光下,风和雨是前奏。阳光下发光的水珠,剩下的只有耀眼,即使有痕迹,它另一个名字叫刻骨铭心。

三月里,风又吹来,花又起舞,仍旧是风戏花。花和着风,最后花残落,归入土中做花肥。仍记得,花在风中起舞时,撞击着风吹奏出的动人音乐,如同动人的你一样。

因为花朵感谢风的经过,风感谢花为它绽放得极致。

那年三月,梨花漫天,每每想起,梨花在风中残落,你在我心中死去。你曾向我点头,你有美丽的微笑。

那年三月,梨花漫天,风追寻花香,我感谢你曾来过。

我愿你在。

那年的文章7:那年 那月 那日 那刻

文/绝版傲骨

那一年,上了驿站,生命开始奔波;

那一月,蹒跚的身影略显孤独,天空总是蓝的出奇;

那一日,将思念埋藏,用微笑面对即将开始的未知;

那一刻,辗转现实与梦幻的边缘,倾听落雨的故事;

那一年,将阡陌的接力交给2012;

那一月,池边的碧树,山上的岩松,斜阳中朝暮早已遗落;

那一日,一分一秒,日子精美,好到蜜罐;

那一刻,戴上耳机,闭目聆听那份仿佛天外传来的音乐;

那一年,华不再扬,急景流年;

那一月,鹅黄般柔条浅绿的早春,变成了木叶枯黄狼藉的深秋;

那一日,温暖中夹杂着暧昧,无意中带着真实;

那一刻,如冬天夺取希望的魔鬼,心情漫步在雪后的山岭;

那一年,车窗外是送别的人;

那一月,睡梦中,年华在流年里渐渐老去;

那一日,带着些许凄凉去往返街道两旁;

那一刻,内心牵挂着那里,声音召唤着那里;

那一年,似婴孩缺乏着安全感;

那一月,捡起幸福的点点滴滴,捧在手心,似太阳般轻轻呵护;

那一日,听着她的故事,听着他的故事,听着他们的故事,听着世界的故事;

那一刻,任琐碎流入回忆的长河,点入心溪;

那一年,上了驿站,生命开始奔波;

那一月,带着份感动,带着份美好,带着份宁静;

那一日,将整个身体交给红色的跑道,任汗水浸湿衣领,淌于发际;

那一刻,来回翻转着《你不知道的事》;

那年的文章8:那年,采访魏巍

文/班永吉

前几天整理书箱时,很意外在牛皮纸大信封里翻到了17年前我采访著名作家魏巍时,写的一篇没有发表的文章。在发黄的稿子上,看到魏巍同志密密麻麻修订后的文字。

70年前,朝鲜爆发全面内战,美国政府从其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又悍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经过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50年到1958年,魏巍曾先后3次赴朝。在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他还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文章。这些通讯后来被汇编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结集出版,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魏巍长期在部队工作,他的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88岁的魏巍同志与世长辞。

那次采访中,魏巍深情地回忆了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50年12月中旬,魏巍接到任务,到朝鲜去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动态。此次与他共同执行任务的有新华社顾问、英国共产党伦敦区书记夏庇若和新华社的陈龙处长。他们在志愿军总部与政治部主任杜平见面后,就前往碧潼战俘营了解美军战俘情况。魏巍等3人在那里接触了许多美国士兵和军官,同他们进行了谈话。这些俘虏中不少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官兵,多数表现出厌战情绪,不愿远离故土,不理解也不愿意参加朝鲜战争。

魏巍等人完成了调查美军战俘情况的任务,给总政写了一份报告。可大家都还想到前方阵地去采访。于是他们顶着严冬的风雪,冒着敌人飞机、炮火的轰炸奔赴汉江南岸。夏庇若等同志到了汉城,魏巍到了前线部队。

在志愿军军营里,魏巍耳闻目睹了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他决心留下来继续采访,挖掘更多感人故事。此次在部队采访历时3个月,他看到志愿军战士在面临艰巨的任务和艰苦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这种英勇精神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伤员随队作战的人数比住院疗养的还多,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并不多见。

在朝鲜时,魏巍一直在想,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他们的英雄气概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志愿军不同岗位上的同志。

魏巍老人回忆说:“他们由于岗位与能力的不同,认识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切的同情,都拥有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我明白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和感情,就是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那次采访中,魏巍告诉我,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他应邀为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写了一幅字: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纪念碑。“严格地说,应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纪念碑。”他补充道。

谈起往事,魏巍老人有些激动。他说:“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还处在恢复经济的艰难时期,美帝国主义打来了,你能够说,现在我们没有力量,要先把经济搞上去,不去支援朝鲜?唇亡齿寒呀,不能!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8个字成了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

此时,我分明看得出魏巍老人眼神里有一种对信仰的坚定和执着。

魏巍老人回忆:“记得杨得志司令员和我谈话时说道:我们对军事形势要有正确的估计。当前,美军攻下我们的阵地是不可能的,上甘岭的战斗就是一个例子。而我们志愿军却可以攻破敌人的阵地,金城战役就是一个例子。所以美国不能不同意停战。”

魏巍老人激动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奋战,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保卫了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空前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使这个当时最强大、最凶恶的帝国主义遭受空前未有的失败。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不怕帝国主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胆识与豪气,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东方人民的新生及其不可战胜的力量,同时它将永远鼓励我们中华儿女,牢记历史,继承先辈精神,去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去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并百倍地提高警惕,以防止和粉碎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

一晃十几年过去,魏巍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每次回忆采访他的往事,感觉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

我在想,如果魏巍同志今天仍健在,他一定会无比自豪,无比欣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