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的文章

请欣赏月光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月光的文章1:瓦尔登湖的月光

文/赵丰

《瓦尔登湖》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对于月光,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梭罗的文笔优美细致,像月光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品读它,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

瓦尔登湖并非人烟罕至之处。它距康科德那个小镇不过两英里,况且不远处就有连接林肯和康科德的公路,还有通往菲茨堡的火车从湖畔驰过。瓦尔登湖被梭罗描绘得毫发毕现。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月光下,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暮霭。

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很少写到月光。翻遍全书,寥寥几处而又用笔简洁。是他习惯于白天思考呢?还是他漠视月光的存在呢?我很困惑。自然,书中大部分的笔墨是白昼的景物,难道梭罗天一落黑就入寝?一个思想家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的想象是:梭罗迷失了月光。

梭罗为什么会迷失了月光?月地里,我停住脚步,用右手遮住前额朝前望,树木、山峦、村庄,还有夜行的鸟儿,散失了的炊烟,甚至还有某一类人的灵魂在月光下都晶莹无比,争相展示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律。我晕眩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思想让月光糅和在一起,彰显着物质和精神的浑然一体。

此刻,月光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它的作用仅仅如此。

“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梭罗在进行着一种试验。他用斧子割开瓦尔登湖畔林子的一片空间,又用斧子剖出自己的心灵,种植在那片空间。

心灵孕育着,破土,生长,成长为一棵大树。那棵树叫寂寞树,伞样的形状,椭圆的叶子。风伴奏着曲子,云鸣唱着歌词。

梭罗呢,是不是该静静地站在树前,目测着树的高度(那是在勘测心灵的高度),合抱着树的胸围(那是在丈量心灵的纬度)。

梭罗用一棵树的比喻阐述着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正如植物向下扎根正是为了“更自信地向上伸展”。他解释说:自己在瓦尔登湖隐居,是因为“生活太富贵”。他要寻找一种有深度的生活,吸吮生活的精髓。

这精髓根据我的想象,便是“甘愿贫穷”。它的意义超越了物质多寡的算计,摆脱了为物质利益奔波的劳累,将生命的重心驱逐到思想的独立、精神的丰富之上。他不过想证明:人们可以在只有很简单的食物、衣服和住所的情况下,过上充实的生活。

“甘愿贫穷”,正是《瓦尔登湖》的核心。在非物质的灵魂通过内省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任何物欲都会对它形成阻碍。正因为如此,印度教和佛教具备着源远流长的出家苦行的传统。耶稣也是一个典范,他僧侣般的到处漂泊。“腰带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鞋和拐杖。”(《新约·马太福音》)耶稣的圣徒弗朗西斯是最具人格魅力的楷模。他相信,最简单的生活是接近上帝的最好方式。还有苏格拉底,由于专注于美德的追求,在讲授哲学时拒绝收取酬金。生活于东方的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梭罗在上述圣人的感召下,针对当时的美国人由于过分关心物质得失而导致灵性窒息的病症,通过自我的实验,开出了“自愿贫穷”的药方。

月光升起来,林中飞来一只鸟,静候梭罗。梭罗开完药方,顺手一扬,那片纸就被鸟用尖利的嘴衔住,展翅飞出林子,向患病的人类撒播那治疾的处方。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隐居,无非就是为了寻找一片宁静、恬淡的月光。拥有了那片月光,从此他不会再寂寞。梭罗知道,瓦尔登湖的月光,那是人类精神的影像,宁静、恬淡、充满智慧。

月光的文章2:洒下一片月光

文/李小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皎洁明亮的月光,使得我们在不平坦的岁月里,翻越高山,走过荒凉,冲破黑暗,获得安详与晴朗。

有太多人写竞技场的历史和传奇——它们一半是真刀实枪的血雨腥风,一半是极尽奢华的享乐之事。这些历史,随便翻翻书就可以知晓。我喜欢的是必须亲自站在这里,仰望、靠近、触摸,感受此刻的竞技场,感受它的沉默、孤独,以及残缺的完美。

如今的竞技场早已不是昔日辉煌的大舞台,石阶几经风化,露出坎坷的纹路,许多大理石也在中世纪被人们搬走以建造新的宫殿和教堂,留下的只是空旷孤寂。坍塌的一边好像不曾存在过,傲骨嶙峋的另一边坚固地挺拔着,好像永远不会被摧毁的样子,截然不同的两边彼此沉默相对,残缺而完美。

从地铁站出来已是夜晚了,被橘色灯光点亮的竞技场没有了白天拥挤的人潮,被岁月磨出的沧桑容颜也好像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在阳光底下换上似的。此刻,夜幕下的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褪去了沧桑,展现出女性般的优雅与柔和。活色生香的夜生活把窄小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庞大的竞技场反而因为安静显得羞涩而妩媚。

穿过马路来到竞技场的裙摆之下,几分钟之间,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更静了。奔走的人们自动停下脚步,退到竞技场前的草坪外静默仰望,一群欢笑着簇拥着的少男少女也收敛了嬉闹,盘腿坐在地上抬头看着什么,一切的有声化为无声,移动被静止所替代。

我用同样的姿势仰望。然后,我从拱门中看到了发散着白光的月亮,自然安稳地悬浮在夜空,温柔地微笑——那是疗愈、镇定着人心的月亮。

都市的灯光虽擦去了星星的踪影,月亮却依然清晰可见。在竞技场的上空,散发着令人专注眺望的光辉,仿佛只要睁大眼睛,就可以辨认出月亮上的陨石坑和山谷的阴影。

时间与空间好像错乱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身处千年前的古罗马帝国,还是一座21世纪的巨大的露天博物馆。但怎么回事呢?仿佛看见的,不是书中描述的那样,许多帝王将相陶醉于酒池肉林之间,淹没于竞技和斗兽的喊杀声喝彩声中,他们觥筹交错之际,几百头猛兽被杀戮,数以千计的角斗士倒在血泊之中——我看到的,只是几个世纪间从未变过的月亮,发散着一样的勇气、智慧和绵绵不绝地对生命的向往。

洒下这样一片清澈如水的月光,竞技场千百年岁月里所有的残酷与创伤,在这一刻得到了最温柔的修复。月亮像是上天赋予的灯火,照亮了黑暗,抚慰了不安的灵魂。这一刻的竞技场没有暴力,没有血腥,没有追求胜利的狂热,只有树影婆娑的温柔和缅怀的味道——为那些曾经在这里为自由和生命拼搏过的英雄。

而那些其实挥一挥衣袖即可拂去、如尘埃般细微的困顿与悲伤,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皎洁明亮的月光,使得我们在不平坦的岁月里,翻越高山,走过荒凉,冲破黑暗,获得安详与晴朗。

不得不离去时,我一步步地往前走,没有再回头看一眼月光下的竞技场。我有些惊慌,怕方才那温柔而磅礴的力量就此消失,一切又要回到裹足不前的情境里。

走过许多条街道,才发现步伐并没有变得沉重,软弱的不安也没有肆意跳出来骚动。原来,那力量并不像白天射向晴空的烟火那样,只听得到微弱的声音却什么都看不见。只要有强烈追求的心愿,它一定会明晰地出现在心中的某一个地方。

月光的文章3:后花园

文/江南丰盈

花园很远。在午夜的月光中行走
身着缟素的魂,穿过水,与巉岩
泅过城市的喧嚣及,红衣人在灯焰下的后现代式等待
在一朵花的瞻望上,泊一组疲惫的涛声
一颗露水推窗时,一粒星子擦燃了谁人的心空?

一条路断裂在昨天的语境下。方寸之外
就是悬崖。彩虹拯救不了时空的想象
落木潇潇。莺声卷起千堆雪。蝶恋花时
狼毫与剑飞白千年的梦,在异乡的母语里相逢
与君絮语红尘旧事

红莲,白莲,走过了多少不眠的归期
一池清水渡不来天边的帆影
夜语微澜时,红颜的岁月瘦成一缕暗香
落在乌啼里,是嫁不出去的东风;倚在词牌上
是一曲摇动千愁的枉凝眉

可是,后花园是家国之后的离骚。提词的人
把一程风雨折叠归心。惊鸿几许
是弦月之上抖落的一封家书,让回归的路
短短长长,淅淅沥沥……

月光的文章4:采撷温暖

文/李赏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日余晖,我拥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烂的。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要采撷那世间最美的,那弥足珍贵的——温暖。

温暖是什么?温暖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着最灿烂的火花。温暖是什么?温暖是那百花园中最娇艳的花儿,一朵朵散发着春天的绿意盎然。温暖是什么?温暖是戈壁滩上的一棵白杨树,一寸寸谱写着生的伟岸和执着。

说不尽的温暖,就在与陌生人的一眨眼对视之间;说不尽的温暖,就在与熟人的一句问候之间;说不尽的温暖,就在与外人的一个微笑之间。

温暖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温暖是一泓清泉,让你的心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温暖如一缕微风轻抚过我的心田,让我心中的那份恐惧全部抛到九霄云外,月光变得如水般温柔清澈,一片片黄叶在此时也如调皮的小孩,乘着风,打着旋,去亲吻大地。温暖如一杯茶,在冰冷的夜风中,唇干舌燥的你迫不及待地喝下去,全身暖暖的,唇齿间飘出淡淡的清香。

也许世间有温暖,人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别人都不会怪你,因为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能够理解他人。

也许因为有温暖,我们的心情不因为世俗的深深浅浅而放假。在报纸上看到山区贫困生,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希望的火花,那褴褛的衣衫在风中摇摆出不可磨灭的沧桑。于是,温暖让我们拿出刚攒的零花钱,掏出刚买的橡皮,捧出一件新衬衫,让它们捎去我们的祝福吧!让它们走过万水千山,停留在小朋友们的手上和心上吧!

我爱温暖,爱它如驿外断桥边竹篱茅舍般清净;爱它如梅兰竹菊般高雅;爱它如高山流水般激越。因为温暖,我们升腾的思绪在秋日里成熟、收获。

月光的文章5:月光

文/若の尘

有时候,不经意间,在深夜里偷偷瞧望了天空,会发现它很美。

在阴雨天,夜里的天空,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只能看见一团黑暗。近几天来,月很圆,月光很清淡,纯洁。它透过窗口,映入房角,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于是,我只好在深夜里,舍弃一些睡眠的时间。

走出房屋,外面的空气,显得格外顺畅,原有的睡意,也突然的消失了。到处,都笼罩在这月光之下,屋顶漆黑的瓦片,也似乎突然有了光泽。小道旁的路灯和月光夹杂在一起,显得格外丽亮,路旁的树儿,叶子很密,在微微清风吹拂下,也都沙沙作响,我的脚步声也很轻,很细,生怕打破这格局。偶尔还有辆车从小路驶过,大概是那么晚归的年青人。

小城镇里的月光,比起乡下,要显得孤苦,寒清,没有活力,太过于静了,连一丝蛙叫、鸟窃、虫鸣声有没有。跳望远处,除了建筑,还是建筑,从地面耸起,呆版固执,刷了点白粉,贴点瓷砖,着实让人看得寒酸,月光下,满是建筑物的影子。远处,尽头,仍然还只是可怜惜惜的建筑物。

我更喜欢乡下的夜里,月光大方,清洁,充满活力,有种淡淡的感情,月光绕过小奚,穿过林子,围着一块地里,在油菜花上,枞树上,圈圈转转,倒映在池塘里,活泼泼的美丽。零零星星的小屋,隔派在月光下,有的老人,坐在门前,坐在小楼台上,摇着大蒲扇,到很晚才睡去!我是个坐不住的人,几乎每天,都会这么在月光下游倘几圈。等自然都睡去了,我再回去也不迟。然而在大城市里,月亮却像个被冷落的孩子,孤零零地悬挂在漆黑的夜空,没有谁来为它点亮一丝灯火,于是它只好自己拼命的发出亮光。城市中心,霓虹灯一片,红的发黑,绿的发紫,艳丽的刺眼。商场里的歌声,人们的喧哗声,汽车的奔波声,鸣笛声,混杂在一起,夜晚,本来是属于黑暗的,然而被人们无形中添加了不少的“色彩”,使它失去了本应有的性质,月也随之而被加以修饰了一翻,显得更加“明丽”,外表变了,内在也无形中变了,感情也暗淡了不少!以至于八月中秋的月儿无人问津,嫦娥抱着狡兔独守月宫;二月的情人节树林里成双成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已弹出年轻人的视线。忙碌的人们渐渐地退却了传袭几千年来的华夏文化,到是馋媚着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 一场文化性的改变,我们又该与谁去辩护,是我们抛弃了自己,还是真的西方文化魅力所在?还是现在社会的变化已容不下老旧的传承。

月光的文章6:剪一缕月光入怀

文/魏巍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静谧的夜晚,听着《荷塘月色》心里泛起一缕柔情。遥望窗外,一弯明月盈盈挂在湛蓝的天空,喧嚣一天的都市沉睡在浸了月色的夜晚,宁静、柔美。

是谁在窗前弹奏一曲《二泉映月》?又是谁在如此幽怨的曲子里轻撩闲愁的面纱?浸了月色的夜,润了冷藏一季的相思。

推开那扇星窗远远地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那缕昨日的忧伤,虽然才下眉头,在皎白月光下,却又上心头!多少世事化为尘烟,千年变幻、沧海桑田,只有那一弯月亮在纤纤彩云里深情注视着人间,羞涩难掩。曾记得那个约定,约定在开满莲花的荷塘边,走进彼此的眼眸。

缓缓流淌的时光,在这个如梦的夜晚,多少风雨飘摇,走近那片荷塘,等待那个约定。一个浅笑、一次回眸,凝结了多少相思。

邀一颗星辰,踏碎一地月光,走向那片池塘,走向满身月华你的背影。那背影,孤独如初,熟悉如初,洒脱如初。

缓缓站定,站在藏着思念的月色里,荷塘对岸传来一阵幽幽箫声,低沉的箫音似在诉说着相思情怀!

慢慢转身,时间在那一瞬间凝固。柔柔目光里,落满了如练的光华,思念就这样不经意间悄悄袭来,润着淡淡的清香,在唇边溢转。沐着明月,笼着薄薄的轻纱与眩目的镂锦,深深浅浅、远远近近,凝眸浅笑,轻盈安详。

那一弯月色,皎洁恬淡,闲居苍穹,笑看喧嚣尘寰。千帆过尽,那个吹箫人是否还会忆起那片荷塘?

月光的文章7:月光禅

文/张梅

一轮圆月,如一枚静静的巢,遥遥挂在蓝而幽的天上。

回想我们人生之初得到的诗词浸染,大多离不开那句“举头望明月”,诗仙青睐皎皎明月,举杯邀月,舞之唱之。清愁也好,浅恨也罢,都化作行行诗句。儿时不知愁,每每中秋佳节,登上楼顶,从华灯初起直等到月上中天,举头,明月高悬,低头,月色似霜,喜的是赏月吃月饼菱角,愁的是老师布置了赏月的日记,只痴痴地望着月光,苦思冥想,待母亲在楼下遥唤,才悻悻而回,月光带不回,只好在日记里写下几行流水账。

后来,常在月下走,月儿伴我行,月亮在月初,显得瘦弱,是吟着“寒潭渡鹤影”的黛玉,瘦却有风骨。月光穿过风,穿过稀疏有致的树叶,洒在地上,风吹动树的时候,斑驳的月影满地晃动,像水波纹。在异乡的夜晚,齐腰高的田地里的草木窸窸窣窣作响,一节节土路像羊肠似的蜿蜒,月亮把远处的村庄映照得如同版画,于是少了怯意,反倒觉得草木们细幽幽地吐出好闻的气息,精灵般的萤火虫明明灭灭,沉静下来的不只是原野、草木、村庄,心间,也满是月亮的清凉。

树梢之月,如豆蔻少女,如小荷初绽。最美莫过柳梢月,有诗为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去年在秦淮河夜游,恰逢月夜,沿河彩灯不断,水色潋滟,游船返程,过乌雀桥,这一段没有各式花灯,只船驶过的水声,水上浮着薄薄的月色,不由得仰起头看月,两岸柳影婆娑,只是没有旧时佳人,香鬟丽影,踏月款款而行。

最凄凉的要数缺月挂疏桐,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映照在失意人眼中之月自然也有一份凄凉之感。秋夜,遇到巷中梧桐,月色高远,空旷,恰好被桐的疏朗接住。听一曲吴景略弹奏的《梧叶舞秋风》,声音悠远寥廓,月下梧桐有儒雅之气,枝干宁静,月光飘逸、纯净,吴先生也有儒雅之气,他指下的秋,应该是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说,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这种秋意,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明月松间照,在松畔望月,松香融入月光,缓然抵达宁静从容的境界。父亲从泾县山区买谷雨茶,回来叙述山林之幽,雾气沉郁,月静春山空。山林之月,无灯光与之争辉,更显空灵,更有禅意。

傍晚时分,人声喧杂,暮霭未暗,月亮如同淡淡的水印。记得有一日,开会晚归,拉着孩子加紧脚步往家赶,孩子嚷着肚子早饿了,指指天边,说,妈妈,你看月亮都出来了。月出惊山鸟,彼时的我如山鸟,扑棱着翅往巢里钻。等忙完晚饭,到阳台收取白天晾晒的衣物,被眼前之月怔住,驻足看月,想想不是中秋啊,每月都有月圆时,只是忙碌中忽视了它的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一旦有了仰望的情怀,视野变得开阔了,心胸变得旷达了,东坡先生一语不知惊醒多少望月人,哪一段人生不是坎坷曲折,在月相的变化中一切得以释然。此中有真意,无需细言,只存心间。

月光的文章8:失散多年的月光

文/九满

今年的中秋节,我回到了老家——下柴市。

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出家门,在静谧的秋夜下,我抬头仰望那失散多年的月光。它依然如水,这轮照过古人也照过今人的月,是有灵性、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它把白日那些冷硬的灰色屋顶、红色拱桥、绿色竹林和树木,都一一安抚得驯良寡语,照耀得温柔静谧。

那盈满了小溪和原野的,都是月光,那失散多年的月光。

多美啊!今夜的月光,她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多少个像今天这样灿烂的夜晚,在那棵酸枣树下,我躺在竹席上,母亲坐在我的身边,秋虫唧唧。月光下,年轻的母亲,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容,眼睛特别的亮。

那时候,我还小,微风拂过丛林,拂过我年幼的身体,拂过母亲清凉圆润的臂膀。母亲的故事真多,带着诸多猜想,带着对月宫的无比敬畏。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菜园里葡萄架下的窃窃私语。

那一刻,整个小村被静谧和神秘笼罩着。唯有点缀在夜幕上的星星,闪闪烁烁,伸手可即,使人觉得它们仿佛就在地上,天地浑然一体了。

夜深了,月光悄悄将清凉注入我的血脉,让我渐渐的安静下来。她的动作柔和而又恬静,缥缈而又多情。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母亲深深的爱里了。母亲边给我打扇边哼起童谣:“月亮粑粑,狗咬嗲嗲,咬哒何嗨……”她的浅吟低唱在蒲扇摇曳的风里穿行,于是,那摇曳的时光里便流淌着缠绵缱绻的气息。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母亲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月光,落在我的枕上,落在我的梦乡。

后来,我上学了。放学的路上,我且走且停,月亮且走且停。偶一抬头,它依然又高又远,像用繁霜在不断锻铸敲打,洁白清冷。我一边走,一边和月儿说话,告诉她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告诉她我心里的小秘密,告诉她我的忧愁和快乐。这时,月亮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姐姐,眨巴着眼,微笑地注视着我。

我在母亲的故事中渐渐长大,可母亲为了生计超负荷的辛勤劳作,她的背也弓了起来,她头上的青丝也渐渐地换成了白发。可她一看到我优异的成绩单或一张张鲜红的奖状,母亲的眼里就会闪出光芒,刻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随后,母亲轻快地奏响起她那不朽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为我添上一两道好菜。

那年秋天,当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像是不认识她心爱的儿子了,认真仔细地端详我了半天,然后,忘情地自语道:“我家出官了!我家出官了!”此时的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

今夜,我依然像小时候那样深情地望着月亮。但是,为我遮风挡雨的母亲,将我从乡村送进城市的母亲却己作古。星空下,我再已听不到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我再已听不到母亲送儿远行时的絮语,我再也看不到母亲那亲切慈祥的笑容。只有藉池河的急流,依然奔波于两岸之间,像那些流逝的过往岁月,正缓缓拂过我的躯体。

这是一个月满之夜,“满宫明月梨花白”。经历过两天阵雨,今夜的星空尤其透彻,星月之间界线分明,偶尔光临中天的白云,也会悄悄地走远,然后消散。月亮上,也是秋天了吧?上面桂树已凋,叶子被风吹落,全落到人间的田畴阡陌、屋顶院落。

这块土地,百年之前,还是洞庭湖里的一块湖洲,泥沙不断淤积。于是,我的祖父辈们,垒土筑堤,一片一片地围起来,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堤垸。他们在湖洲上种菜、种稻、垒屋,荒芜之地,渐渐成为鲜活的村庄。

秋夜的沃地,空旷幽静,缓缓起伏的原野上,能看见水稻一畦畦的黛色影子在淡淡的月色里,像流水走过的脚印。低处有窄窄的水渠。清瘦单薄的水渠,幽幽地泛着波光。开阔的原野之上,只有我的脚步声。我的脚步声,像一粒一粒的稻子,走一步,种一粒。我心里欢快,这熟悉的土地之下,累累装满了我的足音。

小时候,母亲曾告诉我,月亮每晚都会卧进村后的藕池河里过夜。它像我一样,不管走得多远,就是到了地球那边,还是会回来的。下柴市是我们的家啊!那月亮绝对不是淹没在河底,而是游离于河中,凸现于水面。水只是个载体,月像生着腿似的站在水上。我甚至透过月光看到了河底那颗颗圆润的鹅卵石。月亮还在移动着,朝上移动,离藕池河越来越近,离我越来越近,连月中飞舞着的嫦娥都看得真真切切。小时候我抬头望月,总觉得天是那么高远,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今夜,月亮分明就被我抱在怀里,举手能触摸,甚至张口就能咬下一块。

我的居住地广州,也是可以看到月亮的,在我家阳台上就能够看见它,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阳台上看月亮了。一个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耽搁于手机里的花边新闻,耽搁于对文字的自我围困,也耽搁于对一些不可得的感情的纠缠……

在许许多多芜杂的原野上,我知道,有一处让我的灵魂安息的地方,我的下柴市,我的藕池河,还有我那失散多年的月光!

月光的文章9:月光总把心照亮

深夜,月光总把往事照亮,把心底也照亮。

纷纷扰扰的工作调动终于有了结局。春节前,机关的某岗位竞聘,让我颇费思量,因为作应聘的准备,也影响了一些新年的心情,没想到年后却不拿出来竞聘了。

我倒没有失望,相反还觉得踏实了,觉得烦扰全散尽,可以安心现在的工作了。但没过两天,我就被突然调回机关,没有任何职务是普通管理人员。这确实有些意外,因为我在原来的单位还是有职务的,这样的调动,使我的收入锐减,原本许多的便利也没有了,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有一小格。中午休息,以前有一张柔软的沙发,如今也只能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每天搭活动床了。在同事们纷纷为我鸣不平时,我却有一份莫明的淡然,心底里没有一丝的失落与惊慌。

生活就像这静谧的夜,月光皎白而清凉,把前尘往事都照亮。九十年代中,刚来这单位上班的时候,凭着年轻,一心做事,天南地北地出差处理各类事务,而那时的收入微薄,仅能维系生活,那时却是快乐的。没有想过要担任什么职务,没有想过要多少的月薪,有份安稳的工作就满足了。公司上市了,许多的人都削尖了脑袋挤进去,而我有些麻木,又有些盲目乐观,认为自己的专业,在集团内找一个普通管理员的岗位,是不难的。我还沉浸在这样的幻想当中,所以如今当这一刻到来时,似乎只是意料之中。而国企的改革,却像深海的潜流,翻卷着巨浪袭来……

我还愿意在这月夜中,让月光冷却了心中的荒乱,和曾经回首的沧桑,站在低处,将青丝数成白发,将岁月被捋成诗行。四周静寂,只有柔柔的月光落在身上,再缓缓地聚到心中,沐着这月光的馨香,幽梦也更甜美、更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