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改变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改变的散文1:天冷了,爱却未曾改变

文/韩天乐

没有了桂花的幽香,没有了热闹的鸟鸣,也没有了温暖的阳光,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寒风。

我和妈妈在马路上走着,看到马路上的落叶和垃圾被环卫工阿姨一点一点扫起装到她那辆载满垃圾的三轮车里。我就问妈妈:“妈妈,冬天到了,树叶每天都会落下,环卫工阿姨每天都早起打扫,难道她们不冷吗?”妈妈说:“她们也会冷,但这是她们的工作,正是有她们每天都认真地工作,城市的卫生才会越来越干净。所以只有我们不乱丢垃圾,她们才不会那么累。”听了妈妈的话,看着阿姨的背影,我若有所思。

行走间,忽然有个塑料袋飘飞到我和妈妈的跟前,我快步追上塑料袋,把它踩住捡起来放进阿姨的垃圾车里。扫树叶的阿姨看到我的举动对我笑了,妈妈也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呵呵,真乖!”

我想:我们年龄虽小,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在小事上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关于改变的散文2:学会改变自己

文/姚林宝

经常听到上班族为出行抱怨:车辆太多,交通拥堵,路上慢得像蜗牛。有几次开车上班也被堵在路上,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但是不管你心里多么上火,也是无济于事,只能望车兴叹。经常被堵在路上不是个事儿,于是脑子里倏然闪出一个念头,赶早不赶晚,错开上班高峰期,也许能解决问题。几次尝试后果然有效。这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既然没有能力改变城市交通现状,你就调整出行时间或改变出行方式,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现代城市是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平时生活在“空中楼阁”里,上街停车是个麻烦事;隔窗远眺,视线不是被高楼挡着,就是能见度低看不清。所以,我非常怀念童年时代的蓝天白云。人对环境变化很敏感,雾霾天气会造成心情压抑,据说肿瘤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面对这样的环境,一些市民出行戴上口罩,一些市民把自己关进屋里,尽量不去外面,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人生有好多无奈,当改变不了环境时,可以学着悄悄改变自己。

有人抱怨命运不公,收入低、房子小、升迁慢、对所处环境不称心等。耳边不断听到某某发财和升迁的消息,心里不好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没有足够力量和能力改变现状时,不妨先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姿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欣赏,学会反省,学会知足常乐。

当你已付出足够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并应付自如时,周边环境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其实,在职场上搏杀,拼的是实力和内涵,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行。

关于改变的散文3:改变

文/南星

我思考的东西有很多。

我不是个外向型的人,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待在家里,或者准确一点来讲,是待在电脑前面。玩游戏,下美剧,刷微博,诸如此类像麻醉剂一样让人快乐又麻木的东西。快乐,人人都喜欢;麻木……都麻木了还管那么多做什么?

当快乐消耗光,麻木过后的空虚随之袭来的时候,我就常常思考该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不那么一无是处。

其实有很多选择。努力读书,考上名牌大学,拼个三四年,最好再考个研,毕业后去精英学校教书,拿体面的工资买房买车买别墅……想想都觉得一往无前。

但非常悲剧的一点就是:我是个懒人,比较喜欢吃喝玩乐坐享其成,就像中国其余的十三多亿人一样。而我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脑子里却整日徘徊着如此宏观的理想,这听上去真是个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要悲惨的故事啊。

过去我以为我擅长写作。只有坐在电脑前对着空白文档敲字的时候,我才觉得原来我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只是最近打击太多,文章拿去比赛石沉大海,同人文帖到贴吧上人气甚微,然后又看了好些大神级别的作品……曾经我是如此热爱写作,那是我唯一擅长的东西,而现在我几乎每分每秒都在纠结我为什么一下笔就只能写那种完全不能直视的烂文。

我真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我觉得自己小运气是有的,但天大的馅饼砸你头上你没牙齿嚼也***没用啊。

开学了,功课奇多,再也没时间看小说下美剧刷微博,生活总算有点走上正轨的样子。礼拜一到礼拜五坚决不聊企鹅不上贴吧,顶多浏览浏览网站,翻两页八卦新闻什么的。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作业和复习上,大晚上的亮着灯,一边啃书一边激励自己:杀进九十,杀进墨大!瞧,我是个多么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

翻了一下全部的博文,发现内容要么就是埋怨吐糟人生诸多不如意,要么就是寂寞惆怅玩转忧伤小清新。翻来翻去,居然连一篇嗨皮一点的博文都没翻到,让本来情绪就不怎么乐观的我一下子更加桑感了。

最后我一般都会放一张小清新图片的,今天我决定要一改平常驾轻就熟的腻歪和矫情,加入追星这支光荣的革命队伍里!最近看女友们不是在追继承者和星星里的各种欧巴,就是对着新上映的爱情公寓4像个傻逼一样地笑个不停,一边还要掐着嗓子娇娇地嚷:“一菲姐好霸气!好想看到她和小贤在一起!诺澜这个***最矫情了嘤嘤嘤……”我正襟危坐,坚决不发表意见。瞧,我是个多么善良又贴心的好姑娘。

又跑题了……回归主题,下面贴一张女神的艺术照。像这种干净文艺的长相和炉火纯青的演技真是不爱都不行啊!!

关于改变的散文4: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文/左军山

让我终身受益的,是我校园外的老师——刘子振先生。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照例来到位于马路街的东方红小学市工会第三联校职工文化补习班上课。

这天,登上讲台的老师换了。联校的韩主任给我们介绍说,这位老师叫刘子振,是邢台一中的语文教师。刘老师穿一件蓝色的中式上衣,胸前的扣子是传统的布盘扣。一节课下来,我们似乎听得还不过瘾,第二节课结束时,竟有同学说:“老师,你讲的真好,再加一节课吧!”联校别的班都已经人去屋空了,唯有我们班还灯火通明,刘老师真的又为我们加了一节课。就是从那时起,刘子振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

历尽千辛万苦,河北省第一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学了。这个班没有名字,只有一群嗷嗷待哺的求知学子。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的邢发华53岁,最小的解娟只有19岁,142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高中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文革”中初中的底子。我是班里学历最低的,只上了八个月的初中,就被留校当老师的红卫兵打了出来。面对这样一群参差不齐的所谓“学生”,这课可怎么教啊?无奈之下,刘老师采取了分类教学的方法,一边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讲课,一方面在课下个别补课,我就是在刘老师家补课最多的人之一。有时候补课忘记了时间,在老师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其实,在老师家补课吃饭的又何止我一人,我们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

三年的高自考,要完成十门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自己担任学语文、古汉语和古典文学教学的同时,还从邢台市的各个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一流的教师,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这些老师都是邢台市教育界在本领域有着崇高威望的学术泰斗,他们为刘子振老师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人提及过报酬,学生们交的学费都是象征性的,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扣除水、电、房租等费用,剩多少算多少,象征性地给老师们一点少得可怜的课时费。

在办学的过程中,刘子振老师最累,他累得让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中历年高三的班主任,白天要教高三的课,晚上要给我们上课,他备课的时间都在下半夜,每一个周末都是在书桌前度过的。1985年暑假期间,心力过度交瘁的刘老师病了,除了妻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对两个儿子说是去北京旅游,那时,我们自考班也不得不停了几天课。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晚上,所有的同学按照与老师的约定来到课堂上,却没能见到刘老师。当我们到了刘老师家的时候,才知道他正在从北京返回的火车上。当师母从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兴奋不已。已经近四十岁的刘新英抓过电话喊了一声:“老师,在车站别动,我接你去。”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刘新英已经将一辆四十几座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门口。在车站,我们见到了老师和师母,老师是那么的憔悴,尽管是在夜幕下,我们依然看得出来他的脸是那么苍白。其实,他到北京是做了一次前列腺手术。当大巴车开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不让老师上课,劝他休息几天再说。刘老师则说,是我约你们今天开课的,我这么晚才来,已经失约了,不能让大家白等这一晚上。就这样,他拖着虚弱的身子走上了讲台,从师母手中接过他在北京病床上做好的教案,对同学们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啦”!

这就是刘子振,一个知识分子一诺千金的光辉形象。

关于改变的散文5:成长中的一次改变

文/姜文杰

那天早上,我跟爸爸去王叔叔家串门。

来到王叔叔家,便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热情的接待。一个小妹妹从冰箱里取出饮料、水果,放在茶几上。当她端水果时,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她:乌黑发亮的长发,红扑扑的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眉毛,稍稍向上翘起的小鼻子。可爱、伶俐、朴实。

小妹妹见我正在打量她,就主动过来打招呼。不一会儿,我们便熟识了。与她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比我小4岁,叫王盈。

转眼就到中午,王叔叔一家留我们吃饭,盛情难却,只好留下来。正在和我聊天的小妹妹看到妈妈进了厨房,也跟了过去。我一人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就跟着进了厨房,想看看小丫头究竟在干什么。

我见小妹妹正很熟练地帮妈妈择菜,而后又帮着洗菜、打鸡蛋、切菜,有条不紊。厨房里叮叮当当,她忙得不亦乐乎。看她那么纯熟的动作,就知她经常帮妈妈做这些活。

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饱嗝打得山响。小妹妹早就把碗、盘子、筷子都收到洗碗池里,然后把这些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光亮如新。洗干净后,她又搭上小凳,把餐具都放进厨柜里。这还没完,小妹妹又拿来一块抹布,擦干净了都是油点的桌子。

我看着小妹妹这一连串动作,不禁想起自己在家里的小公主生活。长这么大,我从没主动做过一件家务活,哪怕是扫一次地。真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与她相比,相差甚远,自惭形愧啊。

我想起老师布置的作业:假期每天要做一件家务活。看来,爱劳动,就得像王盈一样,从洗菜,擦桌子做起,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决定学习王盈了:从这个假期开始,出色完成老师这项特殊的作业。将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而劳动、生存、是很重要的能力!

关于改变的散文6:那一天,让一生改变

文/黄宇辉

19岁那年我参加了高考,高考后的日子特别漫长,我既盼望着成绩揭晓的那天,但又害怕它的到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偏偏使我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以3分之差被拒在大学门槛之外。看着别的同学纷纷拿着高校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的样子,我却独自躲在家乡黄土塬的一隅,悄悄地落着泪。

我无法面对父母,父亲为了我们姊妹四个人上学,没黑没白地在塬上那片荒芜的土地上刨着黄土,还不到五十,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我的落榜无疑是给父母酸楚的心上又撒了一把盐。

作为姊妹中老大的我,一定要为父母分担点责任,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于是我偷偷地与村里的几个同伴在离家8里地外的公路上截了一辆大货车,来到省城西安,经熟人介绍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干些搬砖、和灰的力气活儿。对于我这个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的人来说,干这些重体力活显然有些稚嫩,一天的活干下来,简直感觉脱了一层皮,每天晚上身子一挨床就“呼呼”地睡着了。但月底,当我看到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微薄工资时,就把一切都忘了。

正当我为自己能自食其力,还能为家里救济点而高兴时,突然有一天,父亲那佝偻的身子出现在我的面前,要我回家继续复读:“娃呀!十多年都熬过来了,只差一点,难道你不可惜吗?做任何事情都讲个‘恒’字,你年岁不大,再复读一年,只要你肯复读,爸爸就是拆房子卖地、砸锅卖铁也要供养你,别做出让你以后后悔的事,人生的道路很是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啊……”父亲的话,诚恳里透着质朴。

那天晚上,父亲又把我领到最繁华的大街上。街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人们个个神采飞扬,气质非凡,我不免觉得自惭形秽,心头掠过一丝自卑的寒酸。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趁热打铁地又开导我了,“虽然种地也不丢人,但你是想过土里刨食的日子,还是想过这样的生活?望你掂量着选择你以后的人生。”

父亲的话以及眼前城市的灯火辉煌,深深地刺激了我。第二天我卷起铺盖就跟着父亲回了家,重新拾起书本。经过自己的努力、父母的鼓励,终于在第二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取了武汉一所中专学校。

现在我也成了“城里人”了,但回想起父亲和我一起上街的场景以及对我苦口婆心的那番说教,我仍历历在目。如果没有那一天父亲对我的耐心开导,就没有我走另外一条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关于改变的散文7:改变自己

文/胡海波

我们生活在人潮汹涌的都市里,汽车、电瓶车、三轮车等充斥于大街小巷,每逢上下班高峰期,车辆迅速汇聚成蜿蜒曲折的长龙,缓慢行进。一旦发生汽车变道加塞、轻微碰擦事故,抑或一丝小雨盈盈而落,都会诱发局部或整个交通瘫痪。于是汽笛声、吵闹声与混沌的空气相互交织,不断发酵,让行色匆匆的路人平添了冷漠茫然和焦躁不安,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城市病”。大家可能下意识地吐槽城市管理的混乱、市民素质的低下,却将自身置之度外,但可曾想过,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也会被别人议论、抨击。同样,处于移动自媒体时代,国人大多明白在社交场合低头自顾玩手机,既不利于与身边人的交流,又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并对这种“有了科技,没了人性”的行为表示不满和责难,轮到自己时往往心安理得,早把曾经的义愤填膺抛到了九霄云外。

社会是一个复杂体,由于人心浮躁和急功近利,每天都在上演消极的、丑陋的、负面的故事。世人常常深恶痛绝之,为之心情变糟,继而无奈接受,甚至是随波逐流。孟子讲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茫茫人世间,你我皆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人性是追求真善美的,我们不应一味地对社会抱怨攻讦、对别人恶语相向,重要的是时刻反省改变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逐春风上下狂。近年来出境旅游时,我已发现同胞们很少有飞机未停稳就去解安全带、拿行李,公共餐厅大声喧哗说笑等不文明行为,这充分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在,以及国人身体力行、不断修正自身言行的愿望和能力。

在职场尤其是体制内打拼,难免会遭遇“坐冷板凳”或职业“天花板”的境况。如果一时无法改变现状,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不如调整心态,专心致志地将手中工作做得尽量完美。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抓住际遇,才会获得好的结果。正如《Outliers》这本书讲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而且,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作不代表我们生活的全部,要学会培养爱好,寻找快乐,做一个有趣的人。比如摩西奶奶76岁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作画,描绘自己了如指掌的农场生活,80岁举办个展,作品在世界各地享有广泛声誉,最终成为美国着名的原始派画家之一。由此看来,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激发内在潜能,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关于改变的散文8:强大改变丑陋

文/牟丕志

造物主在造大象的时候,一时疏忽把大象的鼻子拉得又大又长,使大象变得奇丑无比。他想为大象重新造一个鼻子,但是转念一想,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美丽的动物了,比如老虎、长颈鹿、天鹅、孔雀等,也应该有一些丑陋的动物才是,这样会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于是,他决定让大象接受丑陋的事实。

大象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长得丑陋,它喜欢到动物中间去活动。可是,别的动物见了它后都纷纷躲开了,像是碰到了怪物。大象十分纳闷,心想,自己是一个善良温和的动物,从没有伤害过其他动物,可是为什么大家如此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呢?它感到莫名其妙。

有一天,大象去湖边喝水,湖水清如明镜,大象仔细地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像。天哪,自己怎么这样丑陋呀。甭说别的动物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对自身的形象都感到恶心。对此,大象伤心极了。大象心里想,造物主,你这不是有意捉弄我吗,为什么给别的动物制造出比例合适而且好看的鼻子,偏偏给我造了一个奇大奇丑的鼻子。我可如何对待这只丑鼻子呀。

不过,大象是心胸开阔的动物,它承认了现实。它决定善待这个丑鼻子。它想,既然有了这个丑鼻子,那么就用它做些事情吧。它先学会用鼻子吸水。只要自己站在河边上,把长长的鼻子往河中一伸,就很容易吸到河中的水。这样别的动物喝不到水的地方,而大象往往能够喝到。大象还用长鼻子去卷树枝,拔树干,作为自己的食物。由于鼻子又长又大,它能够弄到很高地方的树枝、树叶,拔出很粗的树木,丑鼻子给大象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由于大鼻子发挥了作用,大象吃到和喝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由于经常使用鼻子干活,使大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它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亿万年之后,大象成为陆地上最为强大的动物,很少有动物敢挑战大象。

这一天,造物主忽然想起了大象和它的丑鼻子。造物主感到很内疚,觉得一时突发奇想,却给大象造成了终生的缺憾。于是,他想找到大象,给它重新造一只好看的鼻子。可是,当他找到大象时,却吃惊地发现大象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它变成了庞然大物。大象的鼻子比原来大多了、长多了,看上去并不丑,而是显得很有力量。

“这就是大象!”造物主惊叹一声。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大象是一个聪明的动物,它把自己的丑陋变成了一种力量,丑鼻子已成为大象生存的法宝,看来我没有必要再改造它了。”

人都不希望自己长得丑陋,但是,你若长得丑陋该怎么办?自惭形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为明智的选择是以此作为抗争的动力,将丑陋转化为一种力量,当你变得强大的时候,丑陋便会转变为美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