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日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假日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假日的散文1:和你在老镇 虚度时光

文/李小米

国庆假日,看到各大景点人山人海,我也算一个理智的人,果断决定,就不出门远游去添堵了吧。

老雷说,他想去一个老镇上度假、写生,问我是否愿意陪他去那里虚度时光?老雷是我多年的朋友,这些年来的交往,我俩在一起,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默。人到中年,我和老雷这样没有誓言也没有承诺的朋友呆在一起,享受着如窖藏老酒的友谊。

到了小镇,我和老雷在一家老馆子里,喝了一大碗当地人手工打的豆浆,一人吃了一个麦面粑,把肠胃温存地抚慰了。老雷说,晚上我们来这家馆子吃老豆腐,出发前他就已经和主人联系好了。

老雷在老镇一家青瓦房的坝子里支起了画架,开始了勾勒。我就去老镇上闲逛,抬头望天,飘浮着棉花似的云朵,和老镇上那些老妈妈在秋光中晾晒的被子一样温暖。

这个老镇,到底有多老了呢?我向一个在门前打盹的老人打听。他向我回忆说,他爷爷来到这个镇上时,当年栽下的那棵黄葛树而今枝叶如盖,把一所老房子全都遮蔽了。

老镇有一条穿过它胸前的小河,河水昼夜流淌,像是老镇上若有若无的琴声。今年夏天的一场暴雨,暴涨的河水都爬到老镇的吊脚楼里去了,半夜里睡觉的王老汉,醒来后吓得抱起一块门板就开跑。

我和老雷,在小镇上隐居了几天。他白天写生,我看见他托着下巴,呆了的样子。老雷画了好多画,还为小镇上一位娇羞的美人画了一幅素描。我带上电脑,原本是来小镇准备写一篇已经打好了腹稿的小说,最终却一个字也没写出。在这个时光静止的老镇,我似乎凝固了思维。写啥呢,化成老镇的一缕风吹来吹去,不是挺好么。

离开老镇时,我竟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叶涌来,郁郁葱葱同我道别,一瞬间,把我全身都染绿了。

和老镇虚度的美好时光,有一天将成为悬挂在老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

关于假日的散文2:走近外滩

文/兰草ygl

“五·一”假日休息,到上海小憩。朋友说,尽管时间很紧,还是一定要去外滩看看。盛情难却,坐上朋友的车,心里想,几十年的时间,与同事出差,与朋友相约,与家人同行,来上海的次数不算少。虽然每次都是步履匆匆,但都有足迹留在外滩。

上个世纪70年代出差去上海,傍晚走在外滩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点缀在万国博览建筑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情人墙。一对对情侣,双双倚在黄浦江的围墙前,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相拥相抱,有的甜蜜亲吻。在那个社会封闭、居住环境十分紧张的年代,上海的年轻人旁若无人地相聚在外滩,表达爱情释放情感,无疑为充满异国浪漫风情的外滩,增添了一道靓丽的人文观景,也让同属那个年龄的我,对外滩有了一种别样的记忆。

80年代初第二次出差去上海,住在临近外滩的一个招待所。那时通讯信息还不畅通,因为有事要请示单位领导,跑到电报大楼打长途电话。记得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然后躲进一间小电话亭子里,说着打好腹稿的话,我知道,这里的时间就是金钱。

后来又几次去上海,对外滩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万国博览建筑群无疑是外滩的精华,它是旧上海的写照,也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殖民者们一踏上上海陌生的土地,就把占据的野心,放到了黄浦江的这片外滩。于是这条船夫和苦工踏出的纤道,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一大群造型严谨、巍峨参差的建筑临江而立。无论是极目眺望还徜徉其间,都会发现,这群建筑,虽然不是出自一人设计,也并非同一时期所建,但无论从建筑色调还是整体轮廓上看,都透着一种和谐的刚建、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改革开放初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旧如初的改造,让历经百年沧桑的外滩旧貌换了新颜,成为上海的缩影和象征。

朋友为了让我体验一边品尝西餐一边欣赏外滩景致的愉悦,早早地就把预约电话打到那家饭店,说是晚了根本没有位置,我听起来真的有点感动。

那天天色暗下来,我们开车去外滩。节日的外滩有点人满为患。想来,元旦外滩踩踏事件还刚刚平息,游人们虽然还没有走出悲伤和恐惧的心里阴影,但没有停止潮水般涌向外滩的脚步。政府相关部门对前车之鉴不能不认真吸取教训,况且关呼人命关天的大事,于是加大了严管的力度。朋友的车在距外滩那座饭店还不近的路上,就被警察拦截,几条直接通向外滩的小路也被封索,游人和车都必须绕道而行。我看到,节日执勤的队伍里,不仅有放弃休息的人民警察,还有一队队挺立的武警士兵,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守候着外滩的安宁和游人的生命安全。这种有点森严壁垒的场面不多见,但心情随之放松了许多,内心对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奉献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朋友好不容易找个空隙停车回来,一个劲儿地说:没办法,我们只好步行去外滩了。我笑了,在通向外滩的小路上,还矗立着这么多幢有味道的历史建筑,走近是最好的欣赏。我不知道这些老建筑究竟始建于哪年,当时的用途是什么,但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坚固与厚重、古朴和沧桑的美感。要知道,当年的外滩可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谁占有它,哪怕是一席之地,不仅是财富的积淀,也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与朋友走进了外滩一家饭店的八楼餐厅。我注意看,室内餐厅不是很大,处于转角外滩的黄金位置,直面东方明珠,黄浦江一览无余的景观,不过是一层玻璃之隔。服务员告之,室内的餐厅已满员,安排我们到室外的露台餐桌前坐下,露台不大,摆放着几张大小不等的餐桌。再一看,其实那间室内餐厅,也是由露台改造的。按理说,全景露台观看外滩景致,无遮无挡更有韵味,只是天公有点不作美,一阵阵江风习来,不免有些凉意。餐厅负责接待我们的那位先生,是个很文雅又有餐厅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给我们找来几条常年为客人备用的大围巾,披在身上暖和许多,餐厅如此细致周到的服务,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出出入入餐厅的还有两位亚洲人面孔的外籍服务员,汉语似懂非懂,看样子是刚来不久的菲律宾人。

天色渐晚,华灯初上,居高临下环视餐厅两侧外滩的老建筑,灯火辉煌格外灿烂。隔岸相望浦东,对面东方明珠等一片片错落有致的高大雄伟建筑,不停地变幻着美丽的造型和色彩。江面上一艘艘游船缓缓开过,给江水陡添了斑斑绚丽。

席间,我在去卫生间时,不经意见到走廊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好多熟悉的面孔和名字,大都是外国政要和社会名流,他们不同时期来过饭店。还有另一侧墙上桌前陈列着的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一个个奖杯,提示我: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饭店,否则不会拥有着全球“最佳景观餐厅”、“ 最青睐私人会所”、“最佳红酒巴”、“最佳俱乐部”等一系列美誉。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家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族旗下的高级公馆。照片中介绍,公馆的主席德尔·罗斯福先生,是美国第26 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曾孙,也是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侄子。

我走到吧台,与那位调酒师随便聊起来,想弄明白公馆的前生今世。原来大楼始建于1920年,建成于1922年,是上海滩时尚地标式建筑,上海滩最大的怡和洋行所在地。这座六层英国文艺复兴式建筑,1983年上海市对外贸易局在此办公期间,加建了两层,1989年被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大楼的二、三、八、九楼为罗斯福公馆,其中二、八楼为餐厅,三楼是私人会所,九楼为酒吧。内设亚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集结了世界各地珍馐百味。

走出公馆的大门,我驻足端详大门上方的罗斯福三个醒目的大字,像是打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大楼一、二层,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是半圆石拱造型,非常厚重结实。三层的石栏杆阳台,窗框上镶嵌着石雕。

公馆地处外滩27号,然而它真正的路牌,挂在罗斯福牌扁下方的墙壁上,很小,上面写着:中山东一路27号。那年美国第五大道花费3亿美金一举拿下这座大楼,便有了外滩27号这个听起来很通俗也很时尚的名字。也就是说,外滩27号不是路牌,实实在在是个品牌,由此让我对它满了好奇和想像。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机会更多地细致浏览罗斯福公馆,听说它玻璃彩绘,布满整个顶的水晶灯和珠帘无敌的婚礼场景,让许多女孩子充满向往和期待。

外滩上的老建筑目不暇接,有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也有中西合璧式,充满异域风情。这时,海关大楼传来铿锵、激昂的钟声,游人们有的带着余兴散去,又有的兴致勃勃地涌来。朋友说,天还早,去听听老年爵士队演奏乐吧!

老年爵士乐队是和平饭店的保留节目,或者说是一个品牌。和平饭店座落在外滩19号,从罗斯福外滩27号到19号,相距并不远。

径直走进和平饭店爵士吧,让我多了几许惊奇。爵士吧面积不大,有一种典型的英国乡下式酒吧的味道。临墙中间的位置是一个小吧台,颇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成员就坐在吧台对面演奏。

算起来,老年爵士乐队成立已20多个春秋,乐手或许因为年龄或其它原因几经变化,平均也都在70多岁之上,头发斑白,激情不减。老年爵士队擅长三、四十年代流行的爵士名曲,演奏风格突显着老上海的海派风情。当时演奏的好像是一首外国爵士乐,什么乐曲我听不出来,只是悄然感觉仿佛置身于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交融的殿堂。乐手有的吹小号,有的弹钢琴,有的拉低音大贝斯,有的打鼓。常常放此拿彼,大都是多面手。

忽然,淋漓、饱满、纯正的上海老歌,伴着乐队的和弦,伴着清脆的鼓点,从耳边传来。我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像聆听潮起潮落一样,细细感知岁月流光中上海的沧桑。穿着黑色短裙的女歌手,一首首《夜上海》、《月圆花好》、《夜来香》,让说不尽道不完百转千回的封尘往事,在幽雅的光线中,在鸡尾酒杯的色彩里暗香浮动。乐手和歌手携手,将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浪漫气息和风情传说,演绎得流畅得体,带给人们一种怀念,一种愉悦,一种享受。

爵士吧穿着黑西服忙碌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领班。他见我对墙上挂着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希腊、葡萄牙等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中外来宾莅临爵士吧的照片很感兴趣,便告诉我,有兴致可以到饭店的博物馆看看,那里有更详实的介绍,不过今日时间太晚已经关闭。

或许是领班中年男子的一番话,让我想到了什么,我暂时告别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奏,脚步轻轻地走出爵士吧。不远处的一个大厅里,正举行着一个外国友人参加的小酒会,穿着入时考究的男男女女,手端酒杯,面带笑容,轻轻细语。

绕过酒会大厅,我发现了走廊里一幅幅老照片,还有老照片下面的一行行文字说明,让我对和平饭店的100多年历史,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我喜出往外,总算不虚此行。

建于1929年的和平饭店,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也是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名片。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绿色铜护屋顶,紫铜色的屋面,古铜镂花吊灯,乳白色大理石地面,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简洁明朗,透着一种典雅豪华之美。

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客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酒吧,记录了和平饭店的不朽传奇。饭店名噪上海,接待了众多的金融界、商贸界及社会名流。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伯纳特·蒙哥马利元帅和卓别林喜剧演员、萧伯纳作家等外国友人都在此停留过。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都在此有过暂短的停留。

夜色中的外滩,别有一番独特的情韵。风格迵回的建筑透着沧桑,璀璨耀眼的灯光闪着流失的岁月,外滩之行是一次文化的欣赏,也是一次历史的学习,我在盘点意外收获的同时,对下一次找寻机会更深入地走近外滩,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关于假日的散文3:愉快的假日

文/何若琳

盼啊盼,终于到了五一节假日,我们全家一起去青岛旅游。

放假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了,早上五点,我们坐上大巴车开始赶往青岛,下午三点多到达。

到了青岛海边后,只见海面一望无际,一片碧蓝,仿佛画家画的油画,平静时像一位慈母,又像一面透明透亮的玻璃镜;咆哮时,犹如怒吼的大猛狮,卷起千层浪往海滩扑来。海面上的海鸥忽高忽低的飞着,金黄色的沙滩上挤满了游人,有的在拣贝壳,有的在打水仗,有的踩着海水漫步。我们光着脚丫走在海水里,海水不断拍打着我们,一浪接着一浪。我们在海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还拣了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在沙滩上垒起了沙碉堡,捉到了岩石缝里的小螃蟹。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天黑了,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海岸,临走前还不忘尝了口海水,真的又咸又苦。

第二天我们去了崂山,参观了太清宫里的三大殿,里面有许多奇异的树木和石头。

三天的青岛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美丽的青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岛水美山也美,带给我一个愉快的假期,谢谢你,青岛!

关于假日的散文4: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文/鲁先圣

假日的时候,回到故乡去。我曾经在故乡的县城工作过,听说两位当年的老领导退下来了,赋闲在家,就趁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曾经任过副县长,当年在县城里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没有想到两位目前的状况截然不同。其中一位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原来在职的时候分管经济,就是连养鸟钓鱼也不喜欢,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终日唉声叹气,抱怨过河拆桥的小人,抱怨人走茶凉的世态炎凉。他对我说,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现在就是黑天白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我看他明显地衰老了许多,原来那种生气勃勃的风貌再也寻觅不到了,他的人生似乎已经到了终点了。

另一位则不然。他在职的时候分管文教工作,使他有机会了解到故乡一带的风土文化,就很有心地收集了很多当地的文史资料。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日积月累地积累起来的资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渐渐成为那一带文史方面的研究专家,几篇研究文章都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凡响。

我的故乡是曾子的故里,他潜心研究曾子的生平着述,在曾子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影响。我去拜访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做研究了,原来在职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耽误了多少事情啊!他给我看他正在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子大传》,已经完成了一半多了。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眼睛里依然充满了那种逼人的锐气,他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境况,正说明了一个人生的命题:人生的长度和宽度。

站在一个县的角度说,他们两人的人生长度都已经达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了。他们做到了县官的位置上,主政一方,呼风唤雨,身后是数十万民众,在一个县里,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人生是充满了成就感的。但是,这仅仅是指人生的长度而言,没有涉及人生的宽度。

什么是人生的宽度?比如那位爱好文史的副县长,因为爱好而产生了兴趣,而进行了研究,直至成为了这个方面的专家。这就是人生的宽度,是自己正常的本职之外的涉猎,或者说是业余爱好。读书,钓鱼,养鸟,养花,收藏,体育,音乐,书画等等,都是属于一个人生命宽度的范畴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长度是终生的事业,宽度中的部分只是生命的点缀,是对长度的有限补充。

但是,也有很多人,那些原来只是业余的爱好,渐渐成为生命的主流,从宽度变成了长度,把自己的人生美丽成壮观的风景。比如苏东坡,他虽然官至宰相,但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的雄文诗词和书画,而这仅仅是他当年的业余爱好罢了。比如余秋雨,他的职位是戏剧学院的院长,是大学教授,他是研究戏剧史的专家,但是,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的业余爱好散文随笔,他的散文随笔使他不仅仅誉满中华,而且走向了世界,他成为了当代卓有成就的一代散文大家。

让自己的长度更长,这当然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目标和理想。但是如果仅仅注意到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仅仅有人生的长度,就注定了生命的过早枯萎和凋落。人生有长度也应该有宽度,才会给生命多一份备份,才会成为一片美丽的风景。如果宽度超越了长度,人生的风景就更加丰盈而开阔了。

关于假日的散文5:你是我的未来

文/筱卉

假日的清晨,我站在镜子前,细心梳理那几根有些微翘的发尾。

此时的你恰从身后经过,平展的双肩晃过我的耳边。

等一下。我叫住你。我让你站到我的身后,是为了确认我的眼神是否出了差错。

仿佛就在上个月?外婆曾笑说,你已经和我一样高了。而今天,匆匆过去的这三十个日子,你的肩膀竟已悄然齐我耳眉!

看着镜中比妈妈高了小半个头的自己,你日渐俊朗的脸庞露出了一丝小小的得意,我差一点不敢直视镜中,曾经高高在上的自己!有些怀疑,却仍然惊喜。然后,我也笑了,笑得捂住了嘴,笑得捧住了脸,笑得流出了泪花……

岁月真是神奇,它能让某些事物在不经意间消匿,也能让人倏忽间成长。曾经在出生之夜被爸爸抱在怀里一整夜的婴儿,而今已然成了旅途中替妈妈提拉重物的小小男子汉;曾经膝边缠磨哭泣不肯入园的孩童,而今已然成了清晨六点起床回校参加升旗仪式的号手;曾经坐在婴儿车上被妈妈带去江边看轮船的幼儿,而今已成了妈妈在广州城行车时的“人工GPS”。

这些年,我给你遮风挡雨,而你也时时处处是我的依靠。

那一年,你任务在身的爸爸只能将我和我腹中的你从内蒙古集宁送到北京,在北京等待换乘列车的十个小时里,闷热和疲倦感搅得胃一阵阵翻腾,我几次险些就要晕倒在西客站。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恐惧。母子连心,似乎感应到了我的孤单无援,你轻轻踢了我一小脚,仿佛告诉我:妈妈,你不孤单,还有我在陪你呢。这是你在我腹中的第一次胎动。我忽然间滋生出无比坚强的信念:为了将要出世的你,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那一年,是你在电话里的一句:妈妈我想你,但我不要你回来陪我。让远在上海培训的我泪水涟涟,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长时间的分离。你的乖巧懂事让我有了更多的理由努力学习和工作,在这次学习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收获了一生受用的经历。

那一年,爸爸离开广州去天津进修,我俩在诸亲未到时相依为命。奔波在工作和照顾你学习生活中的我,很不合时宜地病倒了,你端水递药,小心翼翼地侍候,反而成了我的守护神。

十二年,我们从祖国的北疆一路迁移到了南国,行走的这许多路程里,有过太多的辛酸苦涩,可留下更多的却是幸福温馨的回忆。

你爱唱歌,长途旅行中,你会调动出你脑海中丰富的歌曲库,给一路开车疲惫的我消困解乏,有时我也会和你一起大声唱《青花瓷》。因为你的阳光与快乐,我亦更加开心和快乐。

幼时的你喜爱奔跑,纵然摔跤跌倒也从不哭泣撒娇。小学三年级开始,你学街舞、画漫画、玩篮球,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在这些方面你暂时还没显现出特别超强的能力,但我仍然为你的每一个进步、为老师同学的每一声叫好而骄傲欢喜。

你就像春天里的新树,正努力将自己的身躯迎向太阳。

或许,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你将会更加茁壮、更加结实;又或许,在疾风暴雨的锤炼下,你将会更具韧性、更加睿智。

前方的路很长很长,不知道未来的你,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然而,不管成功是否眷顾,我依然相信,你会是我幸福的未来。

关于假日的散文6:春天的样子

文/易露露

假日的海边小镇游客挺多,到处都是结伴踏青的人群,在春风中却步,在春色中寻觅,在春光中欢声笑语,仿佛都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品尝春天的滋味。

我在探寻春天的样子。

迎着清新的气息,沿着悠闲的小路,朝着那春花烂漫的方向,我边走边在心里问自己,春天究竟是啥样子?像百花盛开一样的美丽?像百灵鸟唱歌般悦耳动听?“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我在春天的样子……”这是我在某个深夜读到的一段话,像歌词又像内心的独白,虽然念出这段独白的只有我一个人,但内心却希望远处的春天能够听到。

多少个夜晚,我遥望星空,想象着自己可以暂时消失一下,去邂逅春色,去掳掠春光,去走一走青石板路,遇一遇那青石巷陌里紫丁香一样的春姑娘,去江南走走,看一看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江南,谁又装饰了谁的梦?去游览桂林甲天下的山水,去欣赏黄灿灿的油菜花,去抱一只景德镇的陶瓷,去逛一次庐山半空里的夜市,去武大边吃糖葫芦边赏樱花,去洞庭湖撑一杆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春天里,我喜欢心向远方、说走就走的潇洒,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喜欢闯荡天涯、人在江湖的豪迈,这似乎已是久违的事情了。有时候,感觉春天是那么的遥远,遥不可及;有时候,感觉春天又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然而,此刻,春天就在眼前,必须好好感受体验一番,瞧一瞧她的模样,嗅一嗅她的味道,听一听她的声音,我边走边看,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情顿感豁然,满眼全是春天的样子。

春天是一盘调色板。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红的似火,绿的像海,黄的若金,白的如云,在和煦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靓丽,路边的苔藓和河边的水草一片碧青,不知名的水鸟三五成群地掠过水面,嬉戏枝头,清风和弦伴鸟啼。正所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是一树花开。一棵棵盛开的桃花树,开放得洁尘不染、粉色明媚,宛如一群坠入凡间的仙女;一树树红色的紫荆花身姿婀娜,清丽脱俗;一丛丛桃色的蜜恋花娇艳欲滴;一片片野菊花欢快地吐露芬芳;一垄垄山茶花也不甘寂寞,白色的花瓣尽情开放;还有无数的野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阵清风徐来,树上的花儿,都在调皮地向我眨眼,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身临其中,像是漫步在花海的仙子,心醉神迷。

春天是一坛天然香。几树花开几树芬芳,漫步在一片好似花海的地方,花草怒放,百花烂漫,清香四溢;小溪也欣喜地奉上一缕清爽,我心意宁静地一次又一次作深呼吸,花的香、叶的香、泥土的香,扑鼻而来,淡淡的,飘渺而又轻盈。

春天是一幅迷人的图画。无论是蓝天碧水、花红柳绿,还是灵巧的飞鸟追逐嬉戏,早已在我的心头,构成一幅迷人的春景,鸟语花香,令人措手不及、目不暇接,诗意般的画卷中,红了枝头,醉了春色,也柔软了我的心,在唯美的桃红柳绿中寻找自己梦幻般的感觉,如痴如醉。

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燕子的翅膀在扇动,徜徉在红花绿柳之间,我贪婪地捕捉春天的明媚,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这个美丽的春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许,春天里,我就是那戴着桃花冠最美丽的自己。

关于假日的散文7:紧紧握住那双手

文/陈梅

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假日,室友们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飞回那一个多月魂牵梦萦的家,想起自己还有些东西落在家里,我也草草地收拾了几下,就回家了。

一踏进家门,便忙着寻找妈妈的身影。走进房门,我大吃一惊——妈妈竟然在输液,面容看起来极其憔悴。我一下子呆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没有心理准备。

走进厨房,我问爸爸:“妈为什么会病了呢?还有,为什么之前不告诉我啊?”爸说:“***那天帮你收拾东西,洗衣服什么的到了很晚,说你回来要用,那天天气很冷,她吹了风,受了凉,第二天就感觉不舒服了,而且是***不让告诉你的,说不能影响你考试。”

我才回想起那是在初三时候的一次模拟考试,爸爸答应考完后会来接我回家,可在那天早晨妈妈却打来电话告诉我隔壁的老奶奶去世了,爸爸要去她家帮忙,不能来接我了。听完这些话后,导致我最后一堂考试发挥失常了。回到家后,我对着妈妈乱发了一通脾气,妈妈看起来很后悔,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会对深爱的女儿隐瞒。病情吧。

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那为我忙碌的身影……

妈妈曾熬了无数次汤给我喝,多得让我厌烦,以至于有一次还埋怨妈妈:“一点也不好喝,以后不要再弄了,也不要叫我喝了,浪费我时间。”而妈妈却还是耐心地要我多喝一口。亦或是有一天,当我被莫名的坏心情搅得心烦意乱,将房间里的东西弄得一团糟时,妈妈总会端着一杯清茶放到书桌上,轻轻地嘱咐一声:“早点睡吧。”然后便弯下身子将那乱糟糟的房间给收拾干净,没有半句怨言。

印象中,我似乎只知道让妈妈为我忙前忙后,却从不曾想着为妈妈做些什么,也许我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吧。

再次靠近床边,握住妈妈那双消瘦的手,一句“对不起”和一句“谢谢你”哽在了喉咙处,这两句话我曾经对同学说了无数次,可当面对我最深爱、最深感歉意的妈妈时,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细腻,甚至有些粗糙。就是这双手,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我要紧紧地握住这双手,投入全部的心血去关心她、爱她,今生今世,不再放开……

关于假日的散文8:假日愿为爹娘留

文/赵同胜

每至假日,相熟的朋友问我去哪里玩,我的回答总是两个字:回家!因为,老家有我年迈的爹娘。

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似乎与爹娘无关,人虽在城市,但心依然停留在乡间的那个小院。与其承受精神的桎梏,还不如与老屋相守。于是,儿只能顺从,将爹娘送回了老家。

平日里忙,不可能总往老家跑,所以,假日就成了一种约定。爹和娘已经熟稔了这样的套路,年节时,一进腊月,便数着天地过,灌肠子、蒸年糕、做豆腐,各样吃食,是儿小时候的最爱;端午节,提前便把黏米泡好,用粗糙的老手吃力地包裹着一种念想,只为儿吃上一口香甜的米粽;八月十五,亘古不变的老三样:月饼、苹果、梨,便系住了儿的记忆;国庆节,恰逢爹的生日,不管吃好吃赖,家人的团聚,体味的是亲情,感受的是欢愉。

每年的假日轮回,有爹娘的期盼,有儿的希冀。平日不在一起,假日便是最好的契机,陪爹拉拉家常,陪娘道道理短,欢声笑语中,爹娘便不再孤寂。

我期盼,假日的轮回永远也不要凋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