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章

请欣赏革命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革命文章1:英雄祭

文/张晓琴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立于一面写着“革命母亲”字样的墙前,我看着这位母亲的照片,听讲解员介绍她的事迹后,沉默了许久。深深鞠躬,伴随着无声的泪水。

无人知晓这位伟大母亲的名字,因她姓周,故人们唤她周家姆,她是麻城西张店村人,丈夫和儿子受其影响都投身了革命。围剿中,一位共产党员躲进了村庄,周家姆赶紧将他藏在自家的隐蔽角落。国民党搜查无果,气急败坏扬言道:不交人就把全村杀光!两难之下,周家姆作出的决择是,让自家大儿子换上那名共产党人的衣服,顶替他牺牲了。而后,她的丈夫和另外三个儿子也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要有怎样无私的胸怀,才能作出这样大义凛然的决定?一位母亲,失去了爱人和孩子,因为思念而哭瞎了双眼。那个被周家姆救下的共产党员就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湖北大将王树声,他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他被救起那一刻开始,他便认定周家姆为干娘,时时探望,这给孤苦的母亲些许安慰。

2020年9月27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第七批117位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自韩国回归祖国。这一幕,不由得让人又回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年轻战士们,经历风餐露宿、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洗礼,留下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魏巍在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提到,能留在文字里的故事不过是冰山一角。影片《金刚川》再现了当时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护桥”的壮烈场面,那些年轻的战士们,长眠于异国他乡。为了新中国能站稳脚跟,为了今日山河无恙,年轻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在守护着它!

我们饱含深情地唱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也常将“这盛世如你所愿”挂在嘴边,可是,我们却无法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唤起。英雄为了祖国的安宁献出宝贵的生命,出走之后再也不见它姹紫嫣红的模样。1953年7月抗美援朝结束,共有197653名烈士为国捐躯。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众多白衣天使、武警官兵、志愿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逆行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有些英雄甚至牺牲在了他们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让我们在祭祀祖先时,也在心中告慰英灵:山河无恙,请您安息!

革命文章2:追忆父亲的革命岁月

文/陈新

95年前的7月,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翌年八月,儋州白马井滨海小渔村里的一户小地主人家诞生了一个小生命,取名陈谟烈。由于排行老三,成年后他被村里人称为三爹。他,就是我的父亲,一辈子对党忠贞不移的革命人。

眉清目秀的父亲天资聪颖,由于爷爷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把送他到学堂识字接受教育(父亲是当时的儋县新州中学毕业生)。那时的父亲,过着有饭吃、有书读、衣食无忧的校园生活。1937年7月,抗日战争像一声惊雷在中国上空炸响,战火顿时燃遍了祖国大江南北。1939年,日寇铁蹄踏上海南岛,鬼子像蝗虫一样扑来,海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辽阔海岛上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学生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无情地撕个粉碎。

日军暴行刺伤了父亲的心灵,他义愤填膺,投笔从戎。虽然当时只有17岁,但心中的热血已经在沸腾,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冯白驹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琼崖纵队。

在纵队里,父亲年纪算小的,但他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死,和战友们在母瑞山与鬼子周旋。没饭吃,就挖山薯、砍芭蕉心、摘野果冲饥;没地方住,就用椰树叶、芭蕉叶搭房子;伤口化脓,就采草药来敷消炎;没枪、没子弹,就从敌军处缴获。

艰苦环境锻炼了意志,父亲身上满是山蚂蝗咬伤留下的疤痕,以及日军刀枪留下的伤疤。虽然经历众多艰辛,有过那么多英勇的往事,父亲从来都不像很多人那样,抚摸着伤疤给下一代叙说革命历史。

记得我们小时候问及父亲身上的伤痕时,他总是说,这些伤痕比起在战争中献出年轻生命的先辈,算不上什么,比起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更加不值得一提。父亲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虽然历经千难万险,但还能活着看到胜利的红旗招展,还能迎接1950年4月17日解放军成功渡海的木船,还能在解放海南岛的曙光中享受胜利喜悦,还能在和平年代继续为党工作,还能为一辈子认定的共产主义奋斗,就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1945年,党组织任命父亲为儋州第一区人民政府区长、书记,并给父亲配备了一名12岁的小勤务兵。这位儋县籍的小战士名叫李兆笔,即机灵又能干,后来成为儋州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现已退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曾任农垦团委书记、海南行政区团委书记、青委书记、那大县委副书记,儋县县委副书记,定安县委副书记。许多人都觉得父亲是焦裕禄式的好书记,不知啥是赂贿、走后门,不知什么叫以权谋私,只知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父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及下属。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像暴风骤雨般袭来了。父亲被拉上街头游街,双手被绑起来毒打,还被按着头强迫承认自己是反革命分子。但父亲死都不承认,他说自己未成年时就投身革命,对党满怀忠诚,怎么会反党。他说自己对祖国满腔热忱,共产主义是一生的理想,怎么会反社会?后来,父亲被关进了牛棚,被遣送到五七干校劳动,但最终父亲坚强地熬过了这段风刀霜剑的岁月。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从定安调到海南热带作物局任副局长,重新回到党的温暖怀抱中。

2005年,父亲走完了84年的人生。海南省委组织部派人送来一副挽联:高风遗泽世间,亮节昭示后人,笑貌离去真情仍在,音容杳然精神永存。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了。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中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入党六十周年纪念章及与日军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那个战利品是一个沉甸甸、凉爽爽的长方形洁白陶枕,陶枕由144块拇指大小的陶块组成,四面有洞,用结实的渔线穿成(原先的线已腐烂,后来父亲重新穿成)。如今,看着这些东西,似乎就看到了父亲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身影,就浮现出琼崖纵队23年不倒的红旗在飘扬。父亲,我们怀念您。

革命文章3:芦苇荡的桨声

文/毛馗

去常熟沙家浜革命圣地参观,芦苇荡是必不可少的去处。乘坐在舟楫上,飘荡在茫茫水面,穿梭于迷宫深处,感受《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绘的诗情画意和悠远意境,不失为一桩乐事。

时值炎热的酷暑伏天,来此地游玩的人并不多。陆上行走,早已让人腿脚疲惫,便想到要往水路上领略一番,想必大不相同。等我走到水岸边,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禁联想到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空荡荡的船只悠闲地停靠在岸边,摆渡的老大娘倚靠在凉台下对游人的到来翘首以待。我心中暗自窃喜,人多喧闹恐不能尽兴,人少安静倒玩得自在。

老大娘见我们三人过来了,便快步跟了出来,她未能等到载满四人,便让我们匆匆上了船。当竹篙撑向水面的一刹那,船便开动了,晃晃悠悠地向芦苇茂密处驶去,我心中一阵激动。平静的水面上,忽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缓缓地向后推移开了。红色的蜻蜓在水面不到一尺高的上方盘旋徘徊、左顾右盼,像是偷窥闯入它们府邸的这船生人,又像是与水中的鱼儿眉目传情、暗送秋波。长得修长高大的芦苇、构树,迎风招展向我们挥手致意。水中的游鱼跳出水面伸头探脑,又潜入水下吹吐气泡。眼前忽然惊起的一群白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打着翅膀向远处飞去,本想抓拍一张,可是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处可寻了。

太阳快要转到了头顶,草木像瞌睡人的眼,蝉鸣越发起劲了。老大娘要求我们穿上棉质的救生衣,起初多少有些不情愿。再看她呢,烈日下,头戴一顶金黄色的斗笠,身着蓝紫色的衣衫,外穿带有小花的救生衣,独自站立船头为我们摆渡摇船,而她已年逾六旬,想想心中又是一阵不忍。

我们原以为摆渡是个简单活,看两下便会,试想换她下来,我们尝试一番。不料,等我们上来尝试时,船竟不听掌舵者的操纵指挥,左右颠簸晃动,斜向直冲芦苇丛里,差点翻了去。幸好老大娘经验丰富,两下便从芦苇丛里把我们解救了出来,我们心悦诚服,深知摆渡摇船绝非易事,没有臂力功夫和经久磨炼,是掌不好舵、摇不好船的。看似是简单的位置移动,其实是多年的尝试和经验的积累。

坐在船篷里,扑面而来的凉风使人神思清爽、倦意全无,碧绿的水塘浑浊不清,好似深不可测。老大娘话语不多,一心专注地摇船,我只静静地观望,倾听木浆在水中拨动而发出的“哗、哗”声,以及小舟行驶晃动的“吱、吱”声。我们仿佛驶入了芦苇迷宫,更像是闯入芦苇构成的迷魂阵,眼前一片碧波荡漾,芦苇参天,唯有这“哗哗”的桨声在耳畔频频闪现、跳动、回映,那么有节奏、有情调,那么悦耳动听、回味悠长,顿觉这是世界上最曼妙、最好听的声音。

穿梭在芦苇迷宫,两面茂盛的草木已把水路遮挡得仅容得二三船只并行通过,我对此地心生恐惧又充满激动。恐惧的是,不熟悉地形而误入其中将难以走脱,更不要说芦苇丛中藏有埋伏了;激动的是,这里曾是睿智勇敢的常熟人抗击日寇的红色战场,芦苇丛中冲杀的枪声令日寇闻风丧胆,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划起的桨声是为日本侵略者演奏的催魂葬曲。这里有革命的气壮山河,也有英雄的视死如归。这样的桨声是激烈而壮美的,更是神圣而伟大的……

船靠岸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只觉得耳畔的桨声经久不绝,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革命文章4:一个公园为什么取名革命

文/徐凯琪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到西五路的革命公园玩,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公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们玩的器械,如海盗船、碰碰车等。渐渐地我长大了,就有了新的疑问:“一个公园为什么取名革命呢?”妈妈也解释不了,叫我上网查查。

通过百度,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渐渐明白了。革命公园之所以取名“革命”, 是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西安围城期间死难的军民而建。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企图攻占西安,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围城8个月之久,放火烧毁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人力在城外挖掘了一条3公里长的断绝沟,企图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后冯玉祥将军率大军入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时称“二虎守长安”。守城期间,死难者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

1927年2月,为纪念西安围城期间死难的军民,冯玉祥率众公祭,建革命公园,覆土筑冢,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凭吊纪念。革命亭为八角飞檐攒尖三滴水仿古建筑,楹联上有当年杨虎城将军题写的对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1952年为纪念王泰吉、王泰城烈士,在公园东南角建烈士亭,亭内有纪念碑。

西安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对公园进行了整修,公园占地150余亩,并广植树木万余株。建筑花坛、亭台,开辟了莲池。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西南系新开辟的游乐园,有电动转马和高空缆车等游乐设施。革命公园后来又经过多次扩建改造,现在已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革命公园,走过刻满历史与故事的一块块石砖,来到革命亭前,“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的大字映入眼帘。我不禁感慨,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为后人创立了和平的生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原来刀光剑影与枪林弹雨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安详欢乐的公园。

我回转身,明媚的阳光下是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游人们休闲、孩子们嬉戏,是啊,多好的时光,和平的日子是我们都应该珍惜的……

革命文章5:秋白之华,永存革命之魂

文/朱安淇

听说书屋最近到了本新书,出于好奇,我就拿过来看了。书名是《伟人瞿秋白》,我才读了几行,就被深深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往下翻。

人物生平: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于1935年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到惋惜,这么一个一心为国的人才,年纪轻轻就逝世了,真可惜。带着一份遗憾,我继续往下看。

瞿秋白一生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年轻的时候,他为了唤起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激励了无数个青少年,许多沉睡的爱国心就此苏醒,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游街示威的行动中来。国民党当局听说后,暴跳如雷,下令烧毁这些书。瞿秋白知道自己的书被毁,气愤极了,他攥紧了拳头,说道:“书可以烧掉,但是,革命的理想是烧不掉的!”

后来,瞿秋白正式加入共产党,并以十二分的热情与努力投身于工作中,常常废寝忘食。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也因此小了不少,但他们记恨着这个人,时刻想致他于死地。

正当瞿秋白的革命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突然飞来横祸,不幸被捕,并被叛徒指认了。国民党在狱中对他百般折磨无果,因此决定处死他。那年的6月18日,瞿秋白换上黑衣白袜,他的神情沉静、安详,手中还在翻一本唐诗,一路泰然地走向刑场,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我敬重瞿秋白先生,他一心为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如肖邦所说:“爱祖国高于一切。”但回到现实,我不禁思索,对于我们的祖国,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读罢《伟人瞿秋白》,我最大的感受是要爱我们的国家,只有人民爱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只有更多的人民为祖国效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千秋万代。“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感谢瞿秋白先生,是他大无畏的可贵精神唤醒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良知,爱自己,更要爱自己的祖国!

革命文章6:动感青春

文/汪昱衡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切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良好的体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朝气蓬勃的青春拒绝“三缺一”!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时间运动。”其实,越忙越要懂得时间管理。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课间,放下书本散散步;放学回家前,到操场跑两圈;睡觉前做一套瑜伽操……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锻炼身体的那几十分钟,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劳逸结合,事半功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埋头读书太久,僵硬的身体和疲惫的状态会让效率降低,到室外活动活动,有氧呼吸之后血液循环通畅,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身体切换状态之后,顿觉神清气爽,能以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效率继续攀登书山、遨游学海。

其实,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体育精神何尝不是力量源泉?一次又一次地咬牙坚持,那水滴石穿最终突破自我的瞬间,那战胜自己、增强体能的感觉,令人心潮澎湃,让人信心倍增,从而凝聚更大的勇气和更大的力量,支持我们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运动中锻炼出的活跃思维、反应速度对学习、生活也大有裨益。而且,参与团队运动,能让自己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分工配合。“具备团队精神”不也是一种能力优势吗?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人的身体也是这样,只有经常锻炼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才能让“德智体美”在互相促进中愈发蓬勃。动感的青春会奏出别样韵律。

革命文章7:革命圣地延安

文/马晓炜

巍巍宝塔山

1135.5米的峰巅上,耸立起高约44米九层宝塔。

唐朝的瓦砾、宋代的印记、明时的青砖,被真理的力量和铮铮铁骨,锻造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高耸入灿烂的朝霞,耀眼夺目,光芒万丈。

曾经,宝塔宛若如炬的灯塔,凄风苦雨的日子,映照出黄土高原上一片温暖的晴空,让四面八方热血青年,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此沐浴阳光雨露,让饥饿中、挣扎中、绝望中的人们从黑暗中窥到了一缕曙光。

以宝塔为圆心,以真理为半径,从城市到农村,从高原到平原,从黄河到长江,春的气息,让满目疮痍的土地爆发出响彻云霄的雷音,万物恍然间变得生机盎然。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宝塔山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而宝塔也在延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凸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以目睹宝塔为荣耀,无论是姹紫嫣红的时节,还是小米丰收的日子,宝塔山始终把世人的目光招惹,乡音各异,肤色不同,络绎不绝的人群千里迢迢来此追寻,只为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受到洗礼。

杨家岭的早晨

远山近坡,氤氲着槐树花的芳香。迎着初夏的一缕晨曦,我穿过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拱门……

站在主席耕种的菜地前,肥沃的土地,把园中菜苗滋养得根深茎肥叶绿。松软的土地上,依稀可以看到伟人与战士抡起锄头翻土、挑起延河之水浇地时留下的印记。一畦畦菜地,见证了艰难困苦的岁月,领袖与群众、将军与士兵,干同样的活、吃同样的小米饭、穿相同粗布衣的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

与菜地告别,我们沿着伟人踱步5个春秋的山路逆坡而上。绿树浓荫下,经历了73年风雨的小石桌,至今还记挂着伟人与美国记者安娜的那次会见。“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着名论断一提出,便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激励着伟大的人民,无论面对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制裁时,始终都坚挺着不屈的脊梁!

走进一孔孔简陋的窑洞,轻轻触碰温热的土炕、斑驳的桌椅,就能感受到历史痉挛的颤抖。透过槐花芬芳的窗棂,我看见厚重的历史正被一双有力的大手轻轻翻动。

张思德雕像

面对巍然屹立的张思德雕像,成群结队的人在这里庄严举起有力紧握的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雕像上方“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把每张脸庞映衬得庄重而真诚。

眼前的一切,让我看到了1944年9月8日,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延安军民怀着悲痛的心情,肃穆在这里;伟人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寄托着深深哀思;《为人民服务》激情演讲,高度赞扬了您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

眼前的一切,让我情不自禁再次追思您的足迹: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置之生死而不顾,冲锋陷阵在一线;漫漫长征路,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从事通讯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零失误。这一切,没能让您倒下。然而,一把炭火,却让您为掩护战友,将29岁青春芳华从此定格在1944年9月5日塌方的窑洞。

信天游歌声还在田野上奔跑,欢快的腰鼓还在黄土高原上回荡。让后人倍加怀念的英雄张思德,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延安母亲的怀抱,擦拭着炭火熏黑的脸庞。英雄的光辉形象,早已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

革命文章8:迟缓是福

文/蒋寒

一股寒流,将大院里的老革命们刮进屋,关窗闭户猫了好几天。这不,阳光普照,气温回升,一个个又到西区小树林舒展筋骨来了。

几日不见,一张张老脸笑逐颜开,心情如阳光般灿烂,彼此招呼,结伴转圈,有说有笑,有在树林空地上擒拿格斗的,有拍打自己的,有大声喊叫的……好一幅“生命在于运动”的景象。

“慢半拍,快跟上啊!”老顾回头朝老魏喊。

老魏迈着小碎步,怎么也跟不上老兄弟们。再说,要是跟得上,又怎么会被人叫作“慢半拍”呢?

听人叫他慢半拍,陪他碎步的老伴无奈地翻他一眼,加快脚步,噌地超他前面去了,嘴里嘟嚷着:“三天打不湿,十天晒不干!”

别看老魏行动迟缓,可他眼不瞎,耳不聋,何况是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她想什么说什么,他心里透亮,也无声还嘴道:“赶着去投胎啊!”

没办法,生来就这性格,不急不躁。在单位,决不拖后腿,也更不掉链子,总是在规定时间,恰到好处地完成任务。这正是他工作几十年,尽管被同事们叫作慢半拍,但他从未因迟缓而受到领导批评,反而还表扬他为抑制单位年轻人的浮躁功不可没,并获过奖,评过先进。没想到退休后,其迟缓被大院里的老兄弟们看出来了,接着叫他慢半拍。刚开始,老伴听人这么叫他,还恼羞成怒,跟人家吵,逐渐就习惯了。可在人多的地方听人大嗓门叫,老伴还是有些受不了,会跟他翻白眼,仿佛他就是给她丢人现眼的货。

眨眼工夫,老伴已脱离他的视线。老魏并未紧跟几步追上去。仍旧迈着碎步,不紧不慢地前行着,俨然除了两侧的树,头顶的阳光,脚下的石板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他是那样的淡定,与世无争。

老顾很快绕到了老魏的后面,边超越他,边嘲笑:“慢半拍,性格真好,一辈子不急不躁!天塌下来都不慌,好!”

老顾的白眼擦身而过,一双双白眼擦身而过,老魏依然迈着均匀的步伐,不紧不慢,向前。想想身前背后一个个着急上火的身影,就想笑,年轻时着急上火,为前途,上窜下跳,老了还着急上火,哪是在生活啊,分明是折腾。想想单位上几个折腾进监狱的,折腾到阴曹地府的,再看看大院里几个早早折腾完蛋的,真是小鬼不催命,自己送上门,有意思。

走着,老魏就苦笑笑,想到了《后汉书·孔融传》里的一句话:“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说得好!做个迟缓的人,与世无争,又落个清静。稍带还能给人乐趣,何尝不是一种社会奉献,哈哈。

哟!树林正中的空地上,又围满了人,都围观老窦习武呢!七十好几的人,冬日里还光着膀子,学着年轻人哼哼哈哈,显摆肌肉!哼哼,再折腾也还是老骨头老肉,不服不行,就像汽车,到了该报废的时间,你强行上路试试?老魏不凑热闹,目光从人群中收回来,投到石板路上,继续迈着碎步,前进。

有老姐姐挖苦身边的老哥哥肌肉不如老窦的结实,有当着老伴面赞美老窦身板的,说几个年轻人上去都不是他的对手……谢天谢地,老魏庆幸老伴先溜了,不然对他又是一阵白眼。有小曲从老魏的鼻孔悠悠荡出……

忽一日,老伴回家惊惊乍乍地说:“老窦死了!在公交上按住一个小偷,请大家帮忙报警。大家好象都没弄明白他什么意思,就见他情绪激动,脸色突变,按住小偷的手也仿佛没了力量,身子一歪,小偷趁机挣脱,大家这才报了警,打了120。可等120赶来时,老窦猝死了!”

老魏木然地看着老伴,当她在说天方夜谭。

“难怪都叫你慢半拍,没听见我说啥吗?”老伴急了,扯开嗓门吼,“老窦在公交车上,抓小偷猝死了!”

老魏这才有了反应:“哦,他不是能摔能打么?”

老伴怔怔地看着老魏,终于忍不住笑了:“看来还是你好,虽然有些迟缓,但凡事不冲动……”

有意思的是,自从老窦在公交车上抓小偷因情绪激动猝死后,大院小树林里,再没人折腾老胳膊老腿儿了,都学老魏,悠然地迈着碎步,呼吸着阳光,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一张张老脸上,渐渐荡出了幸福的涟漪……

革命文章9:汽车革命

文/王涵彬

Hello,大家好!下面请走进未来汽车的展厅。

其实在上个世纪初期,已经有人在考虑用更节能、更环保的交通工具来改善气候情况,这些人一直致力于设计那些环保的概念车辆。有些设计已经变成了现实,如:飞翔列车、太阳能风能列车、天空之车、个人轻轨等都已问世。而有些至今仍停留在设计阶段。下面我要给大家列出这款由我设计的未来汽车,请看:

“这是辆神奇的汽车,长着翅膀的它功能齐全。可以上蓝天,下土地,是人类的好伙伴,大家都十分喜爱它。它虽然不需要人驾驶,但很安全,自动刹车是它的强项;玻璃像弹簧是它的优点。而且,这些优点还能救人性命呢。它的车尾(车身里面的)有一间控制房,里面没有硕大的机器,没有轰隆的响声。只有一台电脑,你只要发出指令,它就会照做,让你百分百方便。”

大家顿时对我设计的汽车发出了啧啧称赞声,并纷纷竖起大拇指,还不时地询问边上的工作人员这款最新型的汽车什么时候上市。

“对了,说了这么多,忘记介绍它的模样了,如果你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它会变成一辆豪华公主车;如果你是一个帅气的小男孩,它会变成一辆阔少爷坐的名车……总之,它能根据你的性别、年龄等情况来变化自身。看,多善解人意的汽车啊!”

我刚介绍完,展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祝贺我的汽车革命获得成功,我也不禁笑出了声。

突然,爸爸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彬彬,快醒醒,笑什么呢?”我睁开眼睛一看,啊,原来我趴在书桌上做了一场梦啊!不过我想,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万万不可因怕出洋相或怕被人嘲笑“想入非非”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要为它而奋斗!

革命文章10:永不褪色的红岩

文/茅丽雯

以前,我对关于革命抗战的书籍并无多大兴趣,但最近却对“红书”钟情起来。你若问是哪本书竟有如此大的魅力,改变了我的态度?那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一块壮丽的瑰宝——《红岩》。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的刘思扬……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她如钢铁一般的形象始终树立在我心中。当知道丈夫牺牲了,江姐没有倒下,而是擦干了泪水,重新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共产党交给她的任务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当身陷渣滓洞监狱时,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以不屈的态度面对敌人;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面对这些钢铁战士,国民党只能给他们以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对解放战争胜利后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