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包容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包容散文1:因为包容所以慈悲
文/冯海燕
经常看到婚恋中的男女因为一些琐事而暴怒,吵得面红耳赤体面尽失。殊不知,此时的男女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样一场原本相亲相爱、亲密胜过世上所有的关系中,即使你吵赢了对方,又能有多少成就感可供自己沾沾自喜、欢呼雀跃呢?在一场与自己挚爱的人的战争中,你以睥睨群雄、雄霸天下的口才取得了胜利,失掉的,也许就是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该为你输了的人心掩面叹惋呢,还是该为你战胜了自己最亲密的爱人而击掌称赞呢?
电视剧里最痛心的桥断,莫过于一个王者凄风冷月中流下的两行清泪:“我赢得了整个天下,却输了你的真心!”而纵观古今,这样的事还少吗?那种怅然,那种无奈即使“赢得了整个天下”也感受不到一丝丝的欢欣。王者如此,更何况你我一介凡夫俗子。整个天下,距离我们的平凡生活实在是太过遥远,而我们最应该珍惜和善待的,唯眼前身旁的爱人和浸润着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
其实,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还是经常会为爱人间的那些细微处而感动,街头蹲下身子为恋人系鞋带的阳光男孩,拿出纸巾踮起脚尖为男孩擦去额头汗珠的姑娘,一家三口温暖灿烂的笑容,日暮斜阳下相互偎依的两个白发苍苍的佝偻身影……而两个愤怒乘张的面孔、一通张牙舞爪的指责,声势无论多么浩大,永远也不会迸发出打动人心的力量。可是,我们却总是忽略掉生命中这些动人的事情,而常常为了一些不涉及原则、底线的小事儿,将一段情感、一段婚姻折腾得硝烟弥漫,鸡飞狗跳,然后又能怎样呢,无非是两败俱伤,为两颗伤了的心,花费更多的大好时光去修修补补,最后的最后,还能如何?在一场家庭战争中取胜的一方,还真能摇着胜利的小红旗举杯欢庆?
爱情是一场修行。我们都该持一颗宽容的心来善待自己的恋人,慈悲的生命散发出的光泽才更迷人。
无论男女,在自己的爱人面前放低姿态,都会赢得更多的尊重。一个在众人面前指责自己爱人缺点的人,赢得的往往不是别人的同情,而是深深地鄙视。自私暴戾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反倒是那些面对着爱人犯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露出一脸宽容宠溺笑脸的人,更能抵达人的灵魂深处,暖暖地,让人觉得无比亲近。
我们的爱情,因为包容,才显得愈加柔软缠绵令人感动;我们的婚姻,因为包容而更加慈悲,这份慈悲,将会在悠长的时光深处温暖着两个人的岁月人生。其实想想,面对着漫长的一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有多少地方需要我们低下倔强的头,那么,在执手人生的爱人面前,不涉尊严,无关高贵,再低一次,又有何妨?爱人之间的一次包容退让,赢得的可能就是满满的幸福人生。
有人说,“除了生死,全都是小事。”所以,爱情婚姻中那些家务事,究竟能有多大非要你像个斗士般一较高低争个输赢。要知道,当你一次次的在争吵中获胜,也就一次次地输掉了对方的心,或许,也将输掉你未来的人生……
包容散文2:公民“仁”德,爱携包容
文/三孔调研队
孔子“仁”的思想是公民道德意识中的重要因素,在孔子看来,仁德是人重要的道德品质,而从社会现实和公民道德修养来看,仁德应该被发扬光大,同时成现代的传统美德。
“仁”本身就是充满爱的思想,意即要关爱和包容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仁即是爱。“仁”与爱是密不可分的,爱是对于做到“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比如爱护、关爱等,以致最终达到博爱,这是当代社会对于仁德要求的最高标准。
从曲阜车站出来,仅仅三十几分钟的车程便让我感受到三孔圣地给曲阜居民带来的影响,浓厚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每一个人,礼、秩序、仁、德深入人心。车内没有人大声喧哗,年轻人会很有礼貌的让座,上、下车也没有出现城市里普遍的拥挤现象,车上的老人面带安详、满足的表情。
到达客栈后,老板给我们安排房间,调试电视、空调等,十分细心、很温馨的照顾我们。中午店里的阿姨盖和我们拉起了家常,给我们“游三孔”提出许多有价值建议。
我们来到一家餐厅,餐厅里处处挂满了孔夫子的名言警句,就连垃圾桶都是十分精致的,可见儒家文化对曲阜居民影响之深远!
每个公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要打各种交道,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促使我们要拥有仁爱的美德。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用仁爱对待每一个人,才会建立和谐友好的交际圈,互相帮助,共同获得进步。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诚友爱地对待他人,这是缩短距离、消除隔阂的第一步,我们要爱家人、爱朋友,甚至爱陌生人。
包容散文3:世说心语包容心
文/陈广胜
包容就是包得住、容得下。每一次包容,仿佛都在磨练心灵,是对自身胸怀和境界的正向倒逼。渐渐地,包容成了习惯,内化为人的品质。
人们通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原本是“无度不丈夫”。度即度量,指宽容的气度。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无需狠毒,却需度量,务必怀有开阔的包容心。
何为包容?包容就是共存。有这样一则故事:某人得到一颗美丽的大珍珠,可惜带了小斑点。为剔除瑕疵,他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斑点仍在里边。等削到最后,斑点总算消除了,大珍珠却成了小不点。
此类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常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纯粹。当我们选择了正面,就只能接纳反面的共存。说直白一些,包容就是包得住、容得下。许多事情只要包住了,便不是问题;只要容下了,即变得简单——有“容”则“易”,故称“容易”。
既然讲共存,就有喜不喜欢之分。包容心的实质,是允许不喜欢的东西存在。“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便是思想领域的包容。当代社会是多元的,真理也恰恰在辩论中得以彰显。扞卫别人说话,包括说自己不爱听的话,才体现大气与自信。
事实上,异见、杂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那堵将这一切挡在门外的墙。可墙不管多么厚实,只能挡住自己的视线和听觉,却难以真正清除异质思维。至于被挡在墙外的是谬误还是真理,经常连本人都分不清。但是,阻隔却往往使自己成了井底之蛙。
人心中横亘的墙,是缺乏包容所导致的封闭。它不光源于思想的交锋,更多地起因于形形色色的利益纠缠与人际恩怨。墙虽然挡住了别人,但也困住了自己。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心怀包容,正是要推倒这一堵堵无形之墙。世间毕竟没有多少不共戴天的人,也没有多少不可饶恕的事。
纳尔逊·曼德拉就有一颗包容心。1994年当选南非总统之际,他邀请曾关押自己的狱警参加就职仪式。想到过去多予侮辱、虐待,几位老伙计诚惶诚恐。谁知曼德拉说:“我年轻时性子急、脾气暴,在狱中,由于狱警们的帮助,才学会了控制情绪。”
或许有人怀疑这是政治家的“作秀”,但反过来讲,假如曼德拉心里只装着仇恨,那27年的监狱生活对他仅仅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伤疤”。曼德拉说:“在走出监狱大门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是睿智的,他没有被仇恨吞噬。在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后,他更是实行民族和解,而不是泄私愤式的复仇清算。以包容化解敌对,曼德拉成就了他的伟大。
做人有两样东西不可不吃:一是吃苦,二是吃亏。懂得包容的人,不是未经受苦难和亏待,他只是将“苦”与“亏”给消化了。可以说,这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能耐。正如河蚌体内嵌入沙子,为了止痛疗伤,便不断用分泌物将之包容,最终竟呈现了一颗晶莹的珍珠。同样,“苦”与“亏”的口感纵然不好,却是“舌尖上的人生”不可避免的滋味。那么与其埋怨,不如埋头,将吃苦、吃亏当作修行。而对这些遭遇的每一次包容,仿佛都在磨练心灵,是对自身胸怀和境界的正向倒逼。渐渐地,包容成了习惯,内化为人的品质。就像蚌中珍珠,许多人经过曲折换来凤凰涅盘,正是在包容中炼就有别于常人的恢宏气度。
包容不是皱着眉头容忍,而是平心静气的宽容。世上凡真实存在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除非转入虚拟空间。心怀包容,是对这一结论的清醒认知。因为无论怎么取舍,都不可能拥有彻底的好,高明的人便善于选择性失忆、失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一些无伤大雅、无关紧要的部分,有时“难得糊涂”一点,即蕴含着包容的智慧。
包容还有感化的效应。古时有位禅师,某晚见墙角放了一张椅子,便将它移开,自己就地而蹲。不久,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禅师的后背。待双脚着地,才发现自己的师父,顿时惊惶失措。禅师会是怎样的反应?只听他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在这里,禅师没有半句呵责,但包容带给小和尚的心灵触动,力道远胜过雷霆万钧。
怀包容心,不是与共存的对方合流,更不是接纳一切的存在。包容也有底线,讲求“包”的边界与“容”的限度。尤其对蛮横之辈、妄为之举,就不可听之任之,无原则地忍让、迁就。总之,所包之事不能是包不住的“火”,所容之人不该是容不下的“魔”,否则即成了纵容,将害人害己、过犹未及。
弘一法师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心怀包容,从根本上是让自己得益。人生苦短,若锱铢必较,总陷于忿然、郁闷,那是自寻不幸。而将心放大一点,在换位思考中懂得包容,其实丝毫没有失去什么——失去的只有仇怨与烦恼,却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相反,我们的心态随之变得平和,心胸也变得宽广,从而更多地感到坦荡荡的快乐。
包容散文4:有容乃大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可以包容天下之人,哪怕是一些小人,唯有度量的人,可以宰相肚里可以撑船。就像要当妈妈的人,既然肚子里可以包容一个孩子,为什么在内心不可以容下自己不喜欢的人呢?是不是有句话叫做有容乃大呀?说到包容,不去计较过去和现在,不是嘴上说说的,更不是表面文章,没有实质的内容,最讨厌的就是,太虚伪了,就没有真心地对待身边的人,往往有的人就因为一些小事,成为导火线一样,一点不如意,就会撕破脸,闹的不可开交,最坏的结果,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可是有时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以前既然可以各退一步,也就海阔天空了,可是现在只能是,走的好就多走,聊不来就不来了,就怕遇到有心机的人, 表面上恭恭敬敬的,内心却是心机重重的。
大人物的内心,并没有一些小鸡肚肠,他们不光有识人的眼光,还会判断是非,处理各种情况,往往有能力的人,他们的内心就像大海一样的广大,容天下之人。小人物也可以有所成就,也因为他们也有包容之心,容那些看上去不喜欢的人,都说度量要太,不要去计较太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都没有完美的,就不要太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事情了。容天下之人,才可以容天下,每个人做为领导的人,都有一颗包容属下的心,谁都会犯错,只要不会太过于过分,好的领导下面,就有好的下属。而成功人士都是一些有容乃大的人,他们包容的不止是身边的人,还有社会上的,用客观的现实观点,去处理各种问题。
朋友之间也是,常常能够化敌为友,是时间的治愈吗?其实并不是,虽说时间可以化解一切,但是还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能说开了,也是好事,有的是因为误解,有时因为偏见,有因为过去的种种……,可是无论如何,也是需要去经营的,没有对等的付出,只有叫有来有去的说法,没有理所应当的事,想要别人对你好,你也要有自己的诚意,不是每个人会莫名地对你好如同亲人一样。
当了妈妈之后,可能理解的是大人的不易,把孩子成为生活的重心,既然可能容孩子的不听话,那为什么不能容身边的人呢?有人当了父母会改变很多,性格上也会有所改变,因为母亲是伟大的,所以母亲也是无私的,每个母亲可以容包孩子的缺点,为什么那些看似伟大的人,不去包容一些看似有问题的人呢?
有容乃大,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并不简单,人的心胸宽广了,眼界也会广,度量也会大,这样离成功就不远了!
包容散文5:理解,包容
文/雨仁为善
似水流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无助与彷徨,我们都会各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私人的空间,是别人不能逾越,嘲讽与侵犯的,每个人都渴望理解自己,也渴望理解他人,更渴望被人理解,不被他人理解,往往难以挣脱苦闷和孤独的阴影。但事实上,要真正做感情上息息相通并非容易。理解他人还被人理解则更难。世界之大,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是多么纷繁复杂,要想知人知面更知心也实在是难,不理解更是再平常不过了。
老年人责怪年轻人过于开放,年轻人则认为老年人太过保守;北方人不理解南方人纤柔,南方人不明白北方人粗犷;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个人喜好都不同,那又何必要求他人理解呢?只要我们能拿出比海洋更宽广的胸怀,宽容地看待一切不同的事,即使少一份理解,也能微笑着擦肩过。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无需为别人而活;人,就要有勇气在说"理解万岁"的时候坦然地加上一句:不被理解又何妨?
理解是一座桥,两头都是路,没有桥,而路就断了。宽容就像一把伞,伞下的是温情,没有了伞,世界就变得冰冷,人有时候有了太多的烦恼,太多的怨气和不如意。于是便觉得天昏地暗,无限感慨,其实,阳光依然是温暖,天空依然晴朗,只是我们自己站在阴影里不愿走出,理解,会让我们走出阴影,走进一个新天地。
林肯说过:“人快乐的程度多半是自己决定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快乐。在这多元化的世界里,人不可能是孤立的,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人接触,如何在这纷纷扰扰的红尘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让快乐时刻相伴,包容与理解至关重要。包容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而理解却又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人之所以不快乐,记恨是主因,而利益的冲突是诱发记恨的根源。人总是不把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放在心上,却常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好几天的气,受到伤害时,总是在埋怨别人,却从不自我反省,为何?真情只能用心去感悟,用默契来表达,只有拂去心灵上积淀的尘土,把心中所有的欲望全部抛开,心灵得到净化,方可大德大智。
人生苦短,岁月如歌,在短短的年华里,我们应当在生活中自我修养,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做好事,荣辱不惊,闲看潮起潮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别在无关的人与事上费尽心机,别在小处微利上计较太多,让心沉淀,静心做事,常心为人,修炼人格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实力,赢得属于自己的机遇和尊重。
让我们共同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撑一把宽容的伞,享受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处处充满阳光!
包容散文6:包容之美
文/彭代国
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西天景区,从山上往下行走,有两处石景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磐陀石”和“心”字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方巨石底阔上尖,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方巨石上平底尖,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好似“陀”悬于“磐”之上。可谓是人观之若悬,望之欲坠。
“心”字石在西天景区西天门下东南方向,在一斜平坡处有一方“心”字石石坡,在这方面积有一百余平方米的石坡中镌有一个巨大的“心”字,被油漆成了红彤彤的红色,字长五米,宽七米,“心”之中的一点可以同时容纳八九个人打坐,而整个“心”字可以同时容纳百余人打坐,实为罕见。
凡是到过此地,看过这两处石景的游人,心灵无不为之震撼。“磐陀石”之两块巨石相交之处,均为尖尖处,接触面积仅十余平方厘米,特别是在上面的巨石高2.7米,宽约6米,体积达40余立方米的情况下,两石却能相容为一体,成了一方少见的奇石,一处少见的石景,这应该就是它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照顾、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的结晶。而如此大的“心”字石,也正说明了有容乃大的道理。
由此让人联想到,在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倘若工作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均相当的优秀能人聚集在一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相互之间能像“磐陀石”一样和谐相处,拥有像“心”字石一样的包容心,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多进行换位思考,为人处世心胸开阔,就必然会产生和谐共生的效应。如此,才能以免因小失大,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干事创业方能团结有力。这不仅有利于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包容散文7:那双蝶包容过春天
一
时间不语,阳光不语,在飘散的风声里,我用什么感知你缠绵的羽翼?
一段关于蝶的琴声,那千年的音符,起起落落,回肠荡气,悠远了一个爱情故事至今。风中的爱人,若河水流来,让不期而至的苦难,化为幸福;让如期而至的花瓣,化成春天。
你在花开的季节里没有留下一粒花粉作为爱的印记,因为你知道,没有岁月可以回头,也不想爱你的人循着印迹追而来。
你却把暗藏的芳香传递给不止一次从你的路旁徘徊而过的风,让我恍然回首,惊遇梦中的栅栏!
二
如果一生注定要在天空的琴弦上畅弹花朵,那么,风过之后是什么?是花开花落?是太阳照不到的背影?还是相思的昆虫,搬运隐匿花朵最深的秘密?
当多情的风,为我传送去扑鼻的浓香时,你会不会,在那个没有季候的世界,放飞一双真诚与热烈的翅膀?
也许,我会期待,期待你的灵魂开出千百瓣花朵,请“把我领到你的世界里去吧,让我愉快地失去一切的自由”。
三
假若,没有蝴蝶翩然的舞姿丰盈着爱情的音节,滋润着每一朵吐蕾的芬芳,那枯萎的心泉何时能流水叮咚,沉默的思想哪天充溢灵气?
我愿意让你的翅羽如锋利的锐器,剪裁我如缕的相思和冰凌般的孤独。
哪怕是花儿捎来的一声轻轻的问候和温馨,我都会采撷一瓣给你细细品尝。就连梦中发现的春天,我都将描绘出来与你共同分享。
四
拥有花朵,蝴蝶将幸福一生。
过去、现在和未来,你总是站在我们内心的花朵里,以我们的血泪欢笑演绎自己的存在。
而所有的花朵都与季节有关,蝴蝶是飞在芳香里的往事,留下一个个回忆……
瞬息与永恒,芬芳与追忆,被安顿在琴弦之上,高过我们的想象和向往。
因为,那双蝶包容过春天。
让一瓣殒红,落在记忆深处。
让一羽蝶影,吸尽泥土芬芳。
让一根琴弦,颤动内心忠贞。
让花去红,让蝶去飞吧,琴弦已经带来了爱情羽化的消息,无不感动着所有来往和经过的灵魂。
五
其实,大自然的春天无不明媚在我们灵魂之上。春光盈盈飘洒浓郁芬芳鸟啼燕舞云驻雨过之处,花的燃烧和我们的爱情一样灿烂,蝶羽依然划破我的灵魂和想象。
所以,我在有生之年想尽力避开纷飞的蝶翅,但很难躲开化蝶的乐曲。
我只有听任琴韵把我彻底覆盖, 即使最后的夕阳映红了我的脚印,我也要静静感悟爱的温柔,爱的浩淼,爱的狂澜惊天动地。
并在季节的风景线上,呼唤花朵,呼唤阳光,呼唤你的翅膀,永远飞翔……
包容散文8:学会包容
文/袁秋凤
文豪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人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正如俗谚:将军额前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是虚怀若谷,求同存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和为贵,以德报怨等等,是人的情操的升华,真善美的闪光。
包容是快乐的源泉。学会包容,不以物喜,不为己悲,生活就充满阳光。别怨天空阴霾,或许这正好给在大野中耕耘、勘探辛劳的人们投下凉爽;别怨公交车偶尔短暂迟到,或许司机正在用这分秒的时间扶一位老人上车;别怨旁人的缺点,或许他也在忍受像你一样的折磨;别怨命运坎坷,或许它正在磨砺你的意志。少抱怨、多包容,才能在世间播撒快乐的种子。
包容是友谊的基石。真正的友情,从真诚开始,用包容维护。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是因包容而永结友谊,共同保国。林肯在政治舞台上活跃时,常有一批人和他对立;他入主白宫后,并未报复这些人,而是用包容化为朋友。
包容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公子小白尽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首霸。诸葛亮更是以宽广胸怀赢得孟获和少数民族的信服。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大胸襟。
但包容不是纵容,不是全部接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会包容,让心灵拂扫暗影,卸除负担,驰骋在更广阔的天地!
包容散文9:谢谢你们包容我
文/黄荣霞
教师节,收到20多年前教过的第一届学生给我的节日祝福。
看到这帮已为人父母的学生们给我的留言,很惭愧,很幸福。1989年18岁的我刚出校门又进校门,毫无章法,自以为是的当起了小老师,颇有点摇身一变的感觉。年纪虽小,也愿意当个好老师呀。争强好胜是必然的,初为人师的那些年,每逢考试都着急上火沉不住气的挂相——不是眼睛急起了针眼,就是牙疼肿了腮帮。直到考完试拿了成绩单,要是考得好,那火气才算慢慢消下去;要是考砸了,还得发烧嗓子疼。心里常常慨叹,原来当老师可比当学生费劲多了!
可怜这帮孩子没少受我的折磨,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给他们拍过桌子,也被他们气得掉过眼泪、哭过鼻子。幸运的是,这帮被我折腾过的小孩们都健康茁壮地长大了,他们还时不时的会来看我,还会乐呵呵地讲我当年当老师的糗事。听到那些桥段,我好像不记得我曾经那样当过老师,不好意思地跟他们说,现在我可是个很有经验的好老师了!没想到他们笑呵呵地回我说,老师您当年也是个好老师。
“做老师啊,好像吃苦瓜一样,开始是挺苦的,越到后来,越能尝到一股清香”。谢谢你们包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