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厉害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厉害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厉害的文章1:其实,你比你想象中更厉害

文/绿凉凉

1

在我月子期间,因为老家有事要处理,婆婆过来了半个月就回去了。那时,先生的陪产假也正好到期,需要回单位上班。我一直习惯于他们的精心照顾,突然变得孤立无援,有点不适应。

我很茫然,身体还没恢复,伤口还隐隐作痛,也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要怎么带孩子。

然而,孩子的哭闹声容不得我迟疑。我买了育儿的书籍,开始阅读相关喂养知识。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开水煮好,调好闹钟,到点就冲牛奶,不让孩子夜间哭闹。

每天早晨,给孩子擦脸提神,洗屁股换尿裤。我学着育儿视频里的样子,一步步操作都相当小心,生怕弄伤孩子的小脚。

第一次面对孩子黄色的便便,我有点不敢下手去清理。但看着孩子纯净的小脸,我也硬着头皮学着婆婆的模样,拿湿纸巾去清理干净。

就这样一天天地尝试和适应,那些曾经觉得很难处理的大事都渐渐成了我的日常小事。满月后去体检,医生说孩子喂养得很好,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

现在,白天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人带孩子。但相比当初的惊慌失措,现在的我能把孩子和家务料理得妥妥帖帖。

人生有许多的第一次,没开始前总以为自己做不来,但真正动手之后就会发现,现实中的困难并不及想象中的十分之一。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着手去做了,难度就会一点点变小。

2

疫情期间,我接到学校通知,要给学生直播两节课。当时我感觉压力很大,大脑一片空白。我还不懂得如何操作直播软件,更没试过在线上讲课。作为一位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师,我第一次感受到新科技对讲台的挑战。

我很想拒绝这样的挑战,不想当众出丑。但家长和学生听说我要直播上课后热情高涨,每天咨询的信息和电话不断。

骑虎难下,我只能去寻求解决办法。我在网上搜索了直播软件的操作流程,把软件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反复操作,直到熟练顺畅为止。晚上把孩子安顿好就开始备课,把课件提前上传到直播间。

尽管准备很充分,但因为是第一次直播,我心里还是很没底气,甚至做好挨批的准备了。结果却超出我的想象,直播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平时还浓厚,提问新奇,整节课的学习气氛超出我的预料。课后,家长纷纷发微信来感谢。学校领导也说,等开学了要把我的课堂模式和效果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全校宣传和推广。

时代向前奔跑,我们的生活里时刻都有新的变化发生,这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我们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有敢于尝试的心。面对每一次挑战,不抵触、不抗拒,大胆去做,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厉害。

3

我们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求职、第一次竞赛、第一次远行……在出发前,我们总以为会遇上许多拦路虎,真正行动起来后你会发现,实际中的困难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些拦路虎都不过是假想的障碍而已。

我们也会经历无数个未知的瞬间。因为未知,所以让人畏惧,而打破畏惧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起来。去探索一下水的深浅,总好过一直在岸边徘徊抱怨。

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出现了挑战,而是我们不敢面对挑战。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想的困难和害怕的事情,大部分都没有发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话不假。只要有心去做,再难的大事都可能变成小事。

生命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精彩。行动起来,才可以看到更多美好的可能。

关于厉害的文章2:冬季里的童年

文/张光恒

冬天的厉害,是人尽皆知的。冬天的风硬气,一巴掌一巴掌地扇着人的脸,所有的人,都恨不得把头缩进腔子里,分明是恐惧了冬风的撕咬,但是,我们,在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冬天里,尚是小孩的我们,是不畏惧的。

邻居张奶奶至今还替我们自豪,她说:你和三钢蛋他们,数九寒天,就穿一条单裤子疯跑,我一摸你们的小腿,竟暖手地热……天天跑得满头汗……我和张奶奶唠着嗑,虽然捂着的是厚厚的羊毛棉袄,但还是瑟瑟地颤抖着,就像村头风里的那棵老朽得快要倒地的树,我感觉,我也真的老了。

那时候,我们快乐地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寒冷冬天里。天冷得奇绝无比,但我们又是过得生龙活虎。小土路上,早冻裂开了,道道裂缝,纵横交错结成张张蜘蛛网,我们脸上挂着汗珠,飞快地从这条小道上跑过去,扬起阵阵烟尘,弥漫在我们的屁股后面,看起来一群孩子就像驾云行走在天空里,行人缩着脖子,倒退着走,避着西北方向刮来的冷风,他们羡慕地望着我们……路边撒满了一群密密麻麻的麻雀,探头踱步,寻找吃食,都被我们纷乱的脚步声,惊吓得忽然胡乱飞起,子弹般射向天空,消失了。我们的精力,并没有因为消化的是粗糙的瓜干煎饼而大打折扣,相反有点过剩,在村子里,东一头西一头胡钻乱跑,或者在村前地里拉开阵势对骂、对打几仗,再不就是去村头偷一抱老赵头家的麦秸,跑到避风处生起一堆火,烤从家里带来的红薯、花生,吃光后作鸟兽散。

那时,我们最擅长在结了冰的河面上,再放一块大冰块,当“滑滑车”,上面轮流坐人,一个推,一个拉,刺啦啦……“滑滑车”一下子滑出去老玩。有的人坐不稳,会一下子一个大马趴摔倒在地,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三钢弹的笑声,简直如毒药般毒性强烈,每当他乌鸦般的笑声猛然响起时,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耳朵捂住,但三钢弹还是继续把笑声砸向冰面下的鱼,企图激发得它们再像闷热的夏天里一样,活泼地在水里游翔,但是没用,鱼儿全在冰底下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关于那时候的记忆,最深刻的是饿,饿得真是不行,到处找吃的,土里的茅根,庄稼上的虫子……都吃过,而到晚饭的时候,抢东西般的把三碗瓜干稀饭和两整块玉米饼子撂进肚子里并还饿得在半夜里起来翻东西吃。

冬天一个接一个过去,全无记忆,很快又到冬天了,很快我就十岁了,这年冬天,我们开始疯狂地迷恋一种叫“彩电”的新玩意儿,它被放在大队部院子里的高石台子上,像人们过年时的供品,高高在上,傲视众生。村长伸手在上面乱摁了一番,那个四方的、亮晶晶的玻璃框里,突然有一个人窜出来,腾空跃起,单脚踢出,并在人物的脸部,浮现出两个字“陈真”,随之而出的还有激昂的唱声:“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不过,那时候唱词是一句都听不懂的,只是无端地觉得让人热血沸腾……

终于电视剧又在激昂的歌声中结束了,所有的人都把腰弯下去,脱掉鞋子,从里面倒出一股股水来……

关于厉害的文章3:真正厉害的人: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文/龙靖

常自省

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经历,而是反思。

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不断地反思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快获得进步。

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我们遇到了挫折,首先不要急着去怨天尤人,而是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自身有了缺点不可怕,改正即可。

一旦我们改正了自身缺点,再去做事,自然就容易做成了。

反之,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就只会让自己一错再错,在失败中徘徊不前。

善于自省,才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快方式。

能自律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

就在细微处拉开。

有的人,下了班坚持读书、写作;有的人则除了打游戏、就是刷视频。

这其中的差距,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年、两年便会有天壤之别。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不会要求立马就见到成效,而是能够沉得下心,抵制各种诱惑,以滴水穿石的心态,默默地打磨实力。

所谓“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那些厉害的人,也许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只是他们能够“严于律己”,一旦定下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行。

而那些耐不住寂寞、心浮气躁的人,纵然情商、智商双高,也终会败在“半路上”。

懂自愈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磨难。

面对磨难、挫折,如果一味沉溺其中,破罐破摔,结果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不如把磨难当成自己的“磨刀石”,在“磨难”的磨砺下,心志会愈发坚韧。

一件事的性质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

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垫脚石;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可能会变成深渊。

所谓“境随心转”,心态变了,外界的一切,也将会发生转变。

无论失去什么,未来仍在你手里。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人生就意味着还有新生的机会。

有位作家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勤奋自省谨慎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自律的精神,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没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自己。

生活,一直都是欺软怕硬的。

当你不断强大起来,它才会对你和颜悦色。

关于厉害的文章4: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够接纳自己

文/徐徐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考试还没开始,就总担心自己考不好;工作稍有失误,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不认可自己;对方没及时回复信息,就开始胡思乱想;遇到事情需要选择,就左右为难,纠结很长时间。

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之中,说明他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我内耗,行动力自然减弱。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会拖垮一个人。

人是有智慧的生命,推动文明不断发展。可是当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成胡思乱想的时候,只会精神内耗。

真正让人觉得累的是这些未知的情绪内耗,而真正能帮助人进步的是自身的行动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当我们停止内耗,把目标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后一步步积极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忧虑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说内向的人精神内耗很严重呢?”

有个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想在课堂上发言,要在心里挣扎无数回;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发个朋友圈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内向性格的人一般高度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有哪句话说得有问题、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甚至会因为这些想法感到焦虑。

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揣测很久,越想越多,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过不去。

同时,高敏感型人格会给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以至于对待自己太过苛刻,一旦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很容易产生自责或自卑的情绪。

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被头脑中的各种念头缠绕。

精神损耗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更加吃力。

学会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当我们不再去讨好所有人,不再鞭策自己做到完美的时候,才会活得更自由。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

停止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越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内耗的漩涡,是翻来覆去思考和反复纠结造成的。

我们总在一些没必要的地方花心思,该尽力的地方却总是敷衍。

自我内耗只能让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却会极大地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资源和注意力资源。

思考后立马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在面对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我们往往因为应对方式的复杂冗长,而行动力很弱。

需要学会把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小任务,提高行动力。

从每一个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而每一次小目标达成,又给我们创造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形成积极循环。

聪明的人,懂得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上;内耗严重的人,才会把时间用在纠结、焦虑上。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关于厉害的文章5:一念之间

文/枫林主人

一个念头能有多厉害?稍加浮夸地说,它可以让最为亲近的人,瞬间疏离到无情,亦可以对着一个陌生人掏出心肺。老舍沉湖了,海子卧轨了,张国荣跳楼了,叔同先生出家了,顾城呢,自缢还不算,甚至顺便动手弑妻。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有的可以说是旷世奇才,可为何单单在生死去留的大问题上,是这般的孤注一掷。

关心他们的人,或是好奇的人,总想追寻他们以身相搏的真相。然而真相往往是系于他们自身的,那些可以说出的真相,多半已经不真。因为除了当事人,再不会有人了解那个看似平静的某一天,对于他们却已是万念俱灰。他们的确是冰雪性情的人,其心若素,不堪一个污点,其心若羽,轻得不堪分毫,故而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要求,也就比平常人高。在他们眼里,世界应该是完美的,然而现实是残缺的,人情应该是纯净的,然而现实是世故的。面对这些不满,他们在失望中消磨,在消磨中忍耐,在忍耐中茫然无措。直到有一天,到了他们不堪负累的临界点,哪怕一个极小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同样的世界,更多的人妥协了,认命了,同化了,从而用适应世界的方式换得一个寿终正寝。思前想后,这应当是一个中庸的活法儿,虽谈不上精彩,但好歹实用。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皮糙肉厚,痛痒不知,只不过这些感受一念遂起,又一念遂灭,全不似那些完美主义者,敢拿身家性命相抵,以实际行动来表示。

即若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妻,他们这一生绝不会处处满意,事事和美。以我所了解的男子性情,我敢说十有八九者,都在心里跳出过离婚的念头。那种因为一时生气,嘴上叫嚣的口号,甚或是写在纸上的协议都不能算,因为过不了几日,大多又会和好如初。然唯有心里的这个念头,是无声的,偏僻的,是一场只有自己明白的独角戏。他们或是受了什么约束吧,或是受了什么怨气吧,有时便会在烦闷之际,拿着这个念头作为引子,对那离婚后的情景浮想联翩。

“啊,若没有她,日子该有多么滋润,多么自由。”这念头一起来,颇像浸过汽油的棉棒,而他便是一根火柴。于是,这根火柴接着联想:“若没有了她,想去哪儿便去哪儿,想见谁就见谁。自己有了主意和计划,就可以马上实施。还有那些梦想,那些愿望呢?啊,总算可以大胆尝试了,即使不幸失败,也不会有人埋怨。”这时,棉棒果然燃烧起来了,明亮,热烈,炫目。他甚至会想,“若没有了她,我完全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人呢,到时候,这世界都是全新的吧。”

诸如此类的念头,不仅会发生在夫妻身上,也会发生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是亲人之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颠覆,将缠结在生活当中的常态、习惯、行事方法,统统推翻。这念头可能是激烈的、叛逆的,甚至不可告人,但它同样又是热烈的,纯净的,顺乎人性的。人的天性本就是崇尚自由,独具个性,只不过由于生活的打磨,曾经光华耀眼的天性便失去了神采与棱角。于是这些念头,才免不了在密不容针的生活缝隙间,作一二的跳跃。我想,即使世上游得最好的一只青蛙,也要偶尔跳上来透口气的吧。

花开七分为佳,酒至微醺最美,这些念头也是一样的,只限于跳跃一下,点到为止。望诸君切记。

关于厉害的文章6:冬季里的童年

文/张光恒

冬天的厉害,是人尽皆知的。冬天的风硬气,一巴掌一巴掌地扇着人的脸,所有的人,都恨不得把头缩进腔子里,分明是恐惧了冬风的撕咬,但是,我们,在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冬天里,尚是小孩的我们,是不畏惧的。

邻居张奶奶至今还替我们自豪,她说:你和三钢蛋他们,数九寒天,就穿一条单裤子疯跑,我一摸你们的小腿,竟暖手地热……天天跑得满头汗……我和张奶奶唠着嗑,虽然捂着的是厚厚的羊毛棉袄,但还是瑟瑟地颤抖着,就像村头风里的那棵老朽得快要倒地的树,我感觉,我也真的老了。

那时候,我们快乐地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寒冷冬天里。天冷得奇绝无比,但我们又是过得生龙活虎。小土路上,早冻裂开了,道道裂缝,纵横交错结成张张蜘蛛网,我们脸上挂着汗珠,飞快地从这条小道上跑过去,扬起阵阵烟尘,弥漫在我们的屁股后面,看起来一群孩子就像驾云行走在天空里,行人缩着脖子,倒退着走,避着西北方向刮来的冷风,他们羡慕地望着我们……路边撒满了一群密密麻麻的麻雀,探头踱步,寻找吃食,都被我们纷乱的脚步声,惊吓得忽然胡乱飞起,子弹般射向天空,消失了。我们的精力,并没有因为消化的是粗糙的瓜干煎饼而大打折扣,相反有点过剩,在村子里,东一头西一头胡钻乱跑,或者在村前地里拉开阵势对骂、对打几仗,再不就是去村头偷一抱老赵头家的麦秸,跑到避风处生起一堆火,烤从家里带来的红薯、花生,吃光后作鸟兽散。

那时,我们最擅长在结了冰的河面上,再放一块大冰块,当“滑滑车”,上面轮流坐人,一个推,一个拉,刺啦啦……“滑滑车”一下子滑出去老玩。有的人坐不稳,会一下子一个大马趴摔倒在地,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三钢弹的笑声,简直如毒药般毒性强烈,每当他乌鸦般的笑声猛然响起时,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耳朵捂住,但三钢弹还是继续把笑声砸向冰面下的鱼,企图激发得它们再像闷热的夏天里一样,活泼地在水里游翔,但是没用,鱼儿全在冰底下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关于那时候的记忆,最深刻的是饿,饿得真是不行,到处找吃的,土里的茅根,庄稼上的虫子……都吃过,而到晚饭的时候,抢东西般的把三碗瓜干稀饭和两整块玉米饼子撂进肚子里并还饿得在半夜里起来翻东西吃。

冬天一个接一个过去,全无记忆,很快又到冬天了,很快我就十岁了,这年冬天,我们开始疯狂地迷恋一种叫“彩电”的新玩意儿,它被放在大队部院子里的高石台子上,像人们过年时的供品,高高在上,傲视众生。村长伸手在上面乱摁了一番,那个四方的、亮晶晶的玻璃框里,突然有一个人窜出来,腾空跃起,单脚踢出,并在人物的脸部,浮现出两个字“陈真”,随之而出的还有激昂的唱声:“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不过,那时候唱词是一句都听不懂的,只是无端地觉得让人热血沸腾……

终于电视剧又在激昂的歌声中结束了,所有的人都把腰弯下去,脱掉鞋子,从里面倒出一股股水来……

关于厉害的文章7:最好的我们

文/佟睿

二熊确实很厉害,从翻开她《最好的我们》的第一页,到抹着肿成桃子似的眼睛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满脑子放映的都是回忆。仅仅是她描写的一个眼神,就会让一些尘封很久的东西涌入心口。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一瞬间幻化为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人事,如昨天般,让人不由得惊叹自己记忆的巨大潜力。

细碎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放映过后,有一句话近乎呓语般还在脑海盘旋,挥之不去——现在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不是未来或过去,就是现在。多奇怪的一句话呢。

书中的耿耿一定不这么想,她的“现在”,也就是高中时光,并不风光得意。学习上的极度吃力和新家庭成立后内心的深深隔阂轮番打击着她。少女内心刚刚萌发的一点点虚荣自尊和朦胧情愫也被一次次地“比较”反复折磨。那种无处诉说的内伤,是最要命的。一个普通成一粒尘埃的自卑的小姑娘,怎么也谈不上最好吧。男主角余淮一定也不这么想,明明优秀得一塌糊涂,却总是以一点点差距,被他人死死压制。心比天高,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就是摘不到头顶放肆闪烁的那颗星星。他看似无所谓的浅笑,实则承载着沉重的不甘与迷惘。这样的他,永远觉得差一点点的他,又何谈最好呢?

可是七年后,再见的两人竟然都是那么不约而同地想念当年的自己。耿耿想念当年自己的厚脸皮,想念那个为了留在余淮身边宁愿继续忍受折磨的自己;而余淮,更怀念自己那时的心直口快,能面对自己的心,不必像现在,兜兜转转,顾虑重重。

那时的他们,是最好的他们。不成熟,却充满勇气,在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洗前尽情做自己爱的事,爱自己爱的人。

现在的我们,也确实是最好的我们。过去太幼稚,所有的人和事仿佛有着相同的色彩;未来太拘谨,我们也许被时间教化得乖巧现实,被磨平了棱角,也就失去了追寻与反抗的力气;只有现在,青春年少,未经世事,所以坚信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只属于自己,于是挣扎着拼命想要逃离。

现在的我们,看似每天都机械地做着一张又一张试卷,早出晚归,两点一线,酒瓶底眼镜下隐藏的是一双双看似呆滞的眼睛。但你不知道,我们吞下了多少委屈、不甘的眼泪,让自己的心在一次又一次无谓的失败后变得坚强;你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怀揣着对爱情的渴望,但是为了将心中那小小的奢望延长一点,永远以友情的名义相互关爱;你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无可取代,相似的校服下跳动着截然不同的心,决不要用所谓的标准进行比较,即使被比得一败涂地,我们还是会执着地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你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正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也是我们心中最好的故事。

你知道了吧,现在的我们,前途无量又偶尔觉得希望渺茫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

故事里的青春也许只是一页纸,轻轻一翻便过去了。但是我们不行,我们要一分一秒地认真度过,并用尽全力,让“我们的现在”无限延长。

当我们老了,和自己爱的家人一起,围在火炉边,那时的我们啊,是最好的我们。而现在的我们,此刻正拥有最好时光的我们,最要紧的事就是莫辜负吧。

关于厉害的文章8:一束光阴付苦茶

文/董英飞

时间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你明明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分一秒,可是很多往事又恍若隔世。似乎才刚习惯日期是2015年,但2015年已经悄然到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个月,我想写写一年来的感受,但想来想去想不出如何把这些感受连缀成文。于是索性把笔一丢,约老友出去喝茶聊天。

之所以跟老友投脾气,是因为他也对文学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常常凑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小说。毕业后,他在初中当过几年老师,后来辞职读书去研究楚辞。我们也同样都是俗人,对喝茶并无讲究,不讲究泡茶要用“旧年蠲的雨水”或是“梅花瓣上的积雪”,更没有余资“买泉两眼”,都是拣最便宜的囫囵喝下。

两口热茶入腹,驱走了寒意。他看我愁眉不展,就问有什么心事。我据实以告。他又问,你这一年到底什么感受?我说我就觉得自己这一年话变多了。他问,你都聊些什么。我说我跟同事聊文学。他扑哧乐了,不信运营商里有爱读小说的。我说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但有一回,我看见一个同事桌上放着刘慈欣的《三体》,然后我就拉住她不放,给她聊《弗兰肯斯坦》这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告诉她最早的科幻小说就是女作家写的,并且这个作家的老公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又给她讲星云奖是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虽然也获奖但文笔差了些,推荐她看看同样获过奖的老作品《黑暗的左手》……

“你同事听你说完什么反应?”他问。

我说,她听完后问我雪莱是谁,我当时想了很久,犹豫到底要不要从19世纪初叶浪漫主义诗歌的起源开始说起,然后有技巧地过度到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如果她兴趣不泯的话,再转而切入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后从影响研究的角度跟她谈一谈莫言与马尔克斯的师承关系,不过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只跟她说雪莱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作者。

老友听完哈哈大笑,说我是“己之所欲,欲强施于人”。

然后他又问我,难道之前不怎么聊天吗?我说,我工作时间短,之前都忙着学业务,就算聊天也总不离工作,甫一有点难办的任务就郁郁寡欢,自己压力大、负能量多,同事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那现在呢?”老友又问。

我说,现在好太多了,一方面是因为业务越来越熟,更重要的是,这一年自己心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原来的求好心切、面目可憎,到现在的按部就班、顺其自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于是只负责做好自己,不管东西南北风。

“对!”老友伸手指向茶社挂着的一副楹联。

我顺着方向望去,楹联上书“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年终组稿有了眉目,这一年“心中有,笔下无”的感受逐渐浮出水面。茶要一口一口地喝,才能咂摸出滋味,甘甜的茶汤入口,细细品味方能觉出清香,苦茶入口,你也不要皱紧眉头,束一段时光,沉浸在苦茶中,低头再饮,嘴角会露出回甘后会心的微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