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唱歌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唱歌散文1:春天的小雨点
文/杨雨涵
听,那清脆的嘀嗒声,是我们在唱歌;听,那富有节奏的拍打声,是我们在演奏。我就是滋润万物,给了大地生机的——春天的小雨点。
我来到一片枯黄的草地里,小草和小花齐声对我说:“小雨点,快给我们点水喝吧,我们快被渴死了!”我说:“没问题,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小花和小草欢快地吮吸着我的琼浆。小草换上了崭新的衣裳,小花绽开了灿烂的笑容。他们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小雨点。”
我来到了一座房子屋顶的瓦片上。瓦片见了我,便把我和其他小伙伴汇成了一条小溪,顺着瓦片滑下来,织成了一张雨做的水帘,像珍珠那样晶莹剔透,真漂亮啊!
我来到了麦田里,叫醒了雪被下睡觉的麦苗,麦苗伸了个懒腰,探出头来。我说:“赶快起床吧,我让你们快快长大!”小麦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他们一下子精神抖擞,挺直了腰杆。好像还能听到麦苗“啪啪啪”长个的声音呢!
我飘到了农民伯伯的脸上,他们立刻浮现出满足的笑容,开心地说道:“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我的眼前似乎也出现了一幅丰收的景象……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不但滴在人们的面前,还滴进了人们的心里。
唱歌散文2:唱歌之美
文/草籽
去年老同学首次在KTV聚会,一个大家都以为缺少艺术细胞的同学,偏偏点了个难度最高的《老房东查铺》。据说这首歌是作曲家根据马玉涛的特点而量身定做的,音调忽高忽低,像是在浪尖儿上行船,危机四伏,一个音符唱不准就可能掉进旋涡了。
不料音乐一响这个同学便扎起明星势,音色、节奏、气度几乎都跟马玉涛有一好比。同学们大呼小叫之时,我明白了唱歌是她人生中的另一片天空,看见这片天空是我们的幸运。没看见,她的天空依然繁星闪耀,美轮美奂。
回来细细一想,我们也只是不敢碰《老房东查铺》这条高压线罢了,其实谁的喉咙眼儿里没保留一两支看家歌曲呢?每个人唱歌的当口,无不进入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区别只在于穹顶的装修风格,有的简约,有的豪华,但穹顶下每颗星星的灿烂都是一样的。每个人嘴一张,起码就会产生三种美来。
第一个是抒发感情之美。愉快、惆怅,幸福、痛苦,本来都在肚子里憋着,如今搭着音符的车从喉咙里跑出来,歌者感情因此得到宣泄,心灵也在歌唱中得到了抚慰,得到美的感受。
唱歌产生的第二个美,是自我欣赏、享受旋律与歌词内容之美。都说歌者“自我感觉好得很”,这个“好”,即是美。自己的嘴巴刚把音符唱出来,耳朵就已经给自己的音色打分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喉咙把音符拿捏得很好,都给自己打了高分,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第三,送给听众一个优美旋律,如果身边有人的话。唱歌产生的三个美里头,唯有这个美是不确定的,因为歌者水平差异很大,歌者与听众的审美标准又有不同。听众认可,自然得到美的感受。听众不买账,歌者却自鸣得意,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跻身“麦霸”行列。“麦霸”当然属于臭美,但听众捂住耳朵,嘻嘻哈哈,相互打趣,也是由唱歌带来的放松与随意,也不能不算是一种美。
歌曲源自情感,动情才能动听。贝多芬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意即音乐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充分。西汉学者毛亨更早地厘清了音乐与抒情的关系:“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无法使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时候,对不起,我们就要唱歌了。语言是感情的腿,歌曲则是感情的翅膀。插上翅膀,情感就具备了翱翔的条件。
语言可以组成诗歌,诗歌也是抒情,也有一种美,那么为啥,唱歌比吟诗更能打动人心?一位坚持多年晨练的老大爷说过一段话,可能有助于从生理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晨练如果光是散步,心里感觉到的是踏实平静。如果跑起来,哪怕慢跑,心中那一池水就开始荡漾开来,好像体验到生命的力量,精神随之振奋,两条腿立马变得轻盈了。
跑比起走,更容易兴奋,因为跑能调动起体内更多的肌肉筋络,跑让血液流动得更快。同样从生理角度看,唱歌比起说话或吟诗,精神准备更充分,发动细胞更多,运气、呼吸的幅度更大,因此引发的兴趣更大,收获的快乐更多,美感更实在。
从另一个生理角度看,歌曲里的旋律、节奏,与人心脏跳动、肺部呼吸的节奏有一种呼应,进而产生合拍和谐的关系。因了这个和谐,歌曲更能打动歌者的心弦,与歌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作为歌者,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跟帕瓦罗蒂一样,在作曲家和听众间扮演着音乐中间人的角色。都要用自己的嗓子,把自己对作曲家作品的理解唱出来,争取打动自己,感染听众。我们同歌唱家的差距,仅仅在于歌唱技巧层面,在于听众的多少,而在对作品感情的把握层面、在借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层面,我们绝不输于歌唱家。随时随地,我们心弦一动,张嘴就来,从唱歌中感受到的抒发感情美、悠扬旋律美、自我享受美,都并不比歌唱家少。因为他们的唱是职业,我们的唱是自发,没有年龄变大、观众减少、出场费降低等等顾虑。只有美,与我们的歌声同行。
唱歌散文3:寂寞在唱歌
文/流年倒转
我开始喜欢阿桑,因为她在我耳边悠悠地说:你听,寂寞在唱歌,轻轻的,狠狠的!那寂寞听见,就瞬间倾泻过来。我的悲伤竟真的越来越深刻!
我喜欢静静的,静静的躲在角落,一个被喧闹遗忘的角落。如此,可以更清晰的聆听寂寞的声音,从时光的那头缓缓而流,一直到岁月的这端嘎然而止,中间穿过我的心脏!终于忍不住地泪流成河,不为那疼痛,只因这歌声的残忍。
我的文字是晦涩的,语调是生硬的。没人懂我的寂寞,就像这凌凌乱乱的字迹。爱很远了,很久没再见了,就这样竟然也能活着。我还活着,活在寂寞的歌声里。阿桑是寂寞的使者,走进我的胸膛,无声无息地。
我呆立在窗前,把音响开到最大,让寂寞肆无忌惮地飘散,我同着这声音一起在孤独里飘摇欲坠,看见对岸是哲人冷静到习以为常的凄凉。
寂寞是静静地,疯狂的,像一只受伤的蝶,在我的心间慌乱飞舞。
我的心情静不下来,浮躁的很。我想静下来写点什么东西,可是那些想写的东西只是一个念头,灵光一闪,不复再现。
我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从头到尾走走停停,终于合卷而栖后,我想了很多。我知道以后肯定会忘记这些昙花一现的感悟,所以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那年那月今时今日》。可是,一直到现在,还只是那一个孤单单的名字悄然无语地存在。
现在我读完了《基督山伯爵》,感觉上帝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使命,上帝给的或自己背负的。我们的命运跟在因果循环里一起流转,你真的不懂今天的遗憾,和昨日的无奈吗?
善良是幸福的种子,痛苦是作恶的果实,如此简单的生活法则却被我们运用的复杂无比。到最后还是在这个圈里徘徊游荡。望着前面,忘记脚下。
我看《射雕》,83版的。看郭靖,看黄蓉,反反复复的看,来来回回的看。铁血丹心,真的是铁血丹心!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就在这样的大侠里热血澎湃、感慨泪流。我向往四处为家、逍遥天下的人生,眷恋侠义柔情、无畏无惧的儿女江湖。郭靖,黄蓉,我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最浪漫、最完美的情侣。可否告诉我,你们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叫做天堂?
我听歌,认识了蔡依林,是从布拉格的广场开始,一直到日不落的那天。她的声音像海盗船上的骑士,以不可抵挡的力量在我的世界里横冲直撞。思绪洋洋洒洒地飞落,跌成一片一片的文字,孤孤单单地寂寞,从始至终代言着最心痛的无奈。
天使之城,我每天守候的那座城!我时常躲在一角,看天使们的快乐和忧伤,到底是怎样的快乐和忧伤。他们展开天使的翅膀,滑过城门。忧伤是翅膀尖上的那只羽毛,轻盈的身姿和浓郁的气息,在这种气息里,忧伤的乳名叫做诗意!
天黑了,你听,寂寞在唱歌,轻轻的,狠狠的……
唱歌散文4:会唱歌的石头
文/潘姝苗
不知为何,最近心肠越来越硬,像块石头。看到儿子不听话,劈头盖脸一顿咆哮,直训得他声泪俱下,还是不依不饶,俨然一“虎妈”;屡次叮嘱老公,脏袜子别丢在沙发上,可最后还是我把它拿走,这次彻底没了耐心,抱怨他:“怎么这么不长心,自己洗去,我不伺候了。”眼见父母日渐苍老,只是沉下脸来,一味自顾地悲戚,并不去讨好他们,甚至连一个电话也不敢打去,怕口气流露哀伤,更怕听到母亲叹息。
一日做梦,梦到父亲,许久不曾有过碰触的手,紧紧抓着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醒来,半天不能动弹,念岁月里的那些爱之切,叹流年带走的全是脉脉温情,唯独留下一颗坚硬钝感的痴心。猛然想起童年唱过的一首歌——《雨花石》,“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片五彩的路,让人们亲亲密密一片欢乐。”吟唱之间,回忆有次放学不归,跟同学去她家玩。父亲不知我的去向,沿山路找寻,弯弯曲曲几里地,从中午走到日落,才被他找到领回家。现在想到年少时诸多淘气,以及那份不离不弃紧随其后的亲情,不禁湿了眼眶。
从璞玉到顽石,石头用途极广,可佩戴、可养颜、可定情、可做景观、可当食材、可盖房屋,虽有高低贵贱之分,却能雅俗共赏。《石头记》是国人心中的红尘,殊不知上演的这么多情愁别绪,本出自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未被选中用来补天,常悲伤自怨,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二仙缩成扇坠大小,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走安身乐业”。石头披上锦衣,似认不得故乡,只管做它的春秋大梦去了,却不料万般风流,不过一哭同悲而已。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可清心、怡人、益智、陶情。郑板桥为其画作《竹石》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现实有时候就像一颗石头,圆滑、尖利、璀璨、厚重,虽不乏坚韧,却也不妨让滴水穿透,被纤竹破肚。板桥创作须有境,“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人生若需快意,少不得这样的动静皆宜、刚柔并济。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经过岁月变迁,我相信,每一份爱都是一颗沉睡千年的化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朴素、执着、坚定不移地唱响心中的歌曲。
唱歌散文5: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文/刘绍义
在我的收藏品中,数量最多的要数石头了。我以为,石头的收藏简单易行,不容易上当,只要是石头,都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了。更重要的是它易于摆设,院中、客厅、书房、卧室,甚至厨房、阳台都能有它的立锥之地。
我每到一地,特别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我都会带一些石头回来,我觉得只有石头能集一个地方的草绿、花艳、水清、山黛于一身。哪怕是见到一枚鹅卵石甚至一块不规则的石片,我都如获至宝,力求从中间发现草原的绿,大海的蓝,甚至是远古消失了的动物的身影。如果遇到一块浓淡相宜、纹理清晰的石头,那真是爱不释手了。
石头不是女人不是花,不需要那么多的娟秀和端庄,它越奇越怪越能孕育美。太忠太实太方正,反而没人看没人要。李渔认为美石只要三个字:“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个字。”在他之前的石头专家米芾相石时也只说了四个字,说美石“要秀、要皱、要透、要漏”。两人的观点如出一辙,都赞成美石要有怪相,清奇如古松,丑得像钟馗。所以我在收集美石时,无论是采于悬崖还是拾于水边,都尽量做到“透漏瘦”,因为只有这样,收集的石头不论置于庭院作假山,还是摆放室内作点缀,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奇的遐想。
我最喜欢石头配以苔痕,斑驳的苔痕能让石头锦上添花,达到完美的境界。苔石相依,朝室内一放,什么俗气,什么尘气,都统统化为乌有。唐人王勃的赋把苔赞到了极致:“背阳就阴 ,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竟, 每乘幽而自整。”正是苔这不甘寂寞又洁身自好的品格,与石头自然融为一体,让石头达到古雅而又幽冷的境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石头浑然天成,每一块奇石都是人间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至宝,这也是其他藏品无法媲美的。我之所以赏石、藏石、迷石、爱石,就是因为我能从石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雅韵,领受大自然的荡涤。在观赏美石中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让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只要把自己的心性融入石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真的!
唱歌散文6:歌如生活
文/王悦
我从小喜欢唱歌,小学时,是校合唱团的领唱,还当过指挥,长大后,就不怎么唱歌了,只偶尔在卡拉OK里唱唱。多少年来,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在心里,还埋藏着对唱歌的喜爱。
2010年秋天,38岁的我,终于大胆地正式拜师学艺了。老师姓孙,我跟随他学习美声。孙老师刚开始对我要求甚严,每周日上完课后,嘱咐我回去每天练声100次,还要进行音阶练习,后来发现我的事情太多,要顾孩子,要顾工作,达不到他的要求,就退而求其次,只要求我在课堂上能用心练习,回去后尽量挤出时间多想想就行。至今为止,我跟随孙老师学习美声将近两年了。
虽然我没有下很多的功夫练习,但是,唱歌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位较为专业的人听了我唱歌后,说我有了高音,有了音色。是啊,我的体会是,以前很多唱不上去的歌,现在都能唱了,比如《天路》、《青藏高原》、《好日子》等。当然,能唱不等于唱得好,孙老师对我的学习效果也较为不满意,但是,我自己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已经能完整地、酣畅淋漓地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了。
近来,跟孙老师学习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低音部分时,我唱得太“白”,没有音色和音量,高音部分,我还能用正确的方法,打开腔体,让声音进入通道,所以,孙老师批评我,方法不稳定,一首歌不能保持同一种状态。一次,当唱到《我亲爱的》低音时,我一带而过,准备把气息和力气留到高音,孙老师止住了琴声,说:“你要珍惜着唱,每一句都要珍惜,每一个音都要珍惜。”
近来,常常听世界着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水晶之声的迪里拜尔的歌曲,深深被她澄澈、圆润、美妙的声音所吸引,她演唱得游刃有余,高、低音转换自如,声音的穿透力极强,可以把别人感到遥不可及的高音表达得轻盈、华丽。网上视频有她的访谈,她说,当她唱到某个高音时就会特别小心,小心翼翼地唱,否则声音就出腔体了。我明白她的意思,实际上她和孙老师说的是一个道理:每一个音都要小心地、珍惜着唱。
在生活中,我们都懂得,要珍惜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原来,唱歌也要珍惜,珍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调。那天,我才明白,唱歌就如同生活,生活就如同唱歌,珍惜了,才能把握好,才能演唱好,才能动听,才能感人。
既然歌如生活,那么,我就要用对待生活的态度去唱歌,从容,简单,坚持,细致,珍惜。
唱歌散文7:蛋糕唱歌
文/邓文梁
在滚滚天轮下长大的我,对于分布在漫山遍野里的矿山建筑群,总有一份来自心灵和血液里的眷恋。
打小我就知道,在那些很不正式,没有厨房、卫生间、餐厅之分的住房里,住着数以万记的“半边户”。每逢过年、过节,这些房间里都会弥漫出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在那些高低错落的家属区里,会飘出“半边户”汉子聚在一起喝酒猜拳的喧闹声。喝到七八分醉的时候,有些汉子的眼角就会挂出晶亮的泪珠,在哽咽中诉说妻子的贤惠,儿女的漂亮和可爱。而在一排排的单身职工宿舍里,单身的汉子们,会在杯盘狼藉的小桌上,支起有些发晕的脑袋,向着窗外的远方眺望,眺望被山河阻隔的家乡和亲人……
也就是在那些时光岁月里,我知道了成年男人的苦恼,知道了远离亲人、远离故土的无奈,知道了相思的凄苦和被时空幻化的记忆的美好。
悠悠万物,百态人生。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也会成为新时代的“半边户”。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五月天,我将那些在长年累月里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人生规划一举打破,带着简单的行李,辞别了故土、亲人,近乎冒险地闹入了深圳这片发热发烫的前沿阵地,寻找人生的梦想,生命的价值。
在深圳,高楼直插云霄,遇上有雾的天气,那些楼宇里闪出的光亮,酷似天上的星星。在深圳,不仅可以领略到陆地上的繁华,还可以凭栏远眺大海的辽阔,那些通江达海的海岸,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原来就是如此的这般,一艘艘起航的船舶,把世界连成了一片,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制定,开辟出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把梦的缤纷闪现于生命的巅峰。这里呵,人多、车多、红绿灯口多,高架公路、立交桥上的那些车辆,全都载着各自的使命,奔弛在寻梦的征程。这里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披星戴月挤公交,即使是被车门夹住了头,也不会叫一声痛,喊一声苦。这里的房价高,高得近乎天文数字。这里的出租屋贵,贵得几个月一个价,价格像青藤,不断攀升,却挡不住人潮一拨拨的朝此席卷、汹涌、奔腾……
多少个日夜,我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在竞争的大潮中,我开始迷恋这里良好的制度,创新的机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特有的“美好”。在这里,我学会了与对手相处,保护对手,维持竞争生态。因为,我曾被对手“打压”,临走时,对手却给了我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我曾被人藐视,被人预言不可能,可最后藐视我的人却为我鼓掌,为我祝贺。这就是如火如荼的前沿职场,这就是让人亦喜亦忧的深圳。
在这期间,我的目光,无数次穿透楼宇间的星光,飞临我的故乡,我的矿山,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妻儿老小,还有那座美轮美奂的生态旅游城市。他们在时空的缝隙里给我安慰,给我力量,教会我如何坚守,如何挺立,如何用淡定的心态增添生命的魅力。
是男儿,也有柔肠寸断的时候。想一想,最是那小儿有味。生日时,我还没来得及给他打电话,小家伙的电话却火急火燎地追了过来,穿透时空,直捣我的耳鼓——“爸爸,蛋糕唱歌……”当时我正奔弛在高速公路上,那轰鸣的发动机声,如闪电一般淹没了儿子的声音,我眨了眨眼,轻声说:“缤——爸爸祝你生日快乐,茁壮成长!”接着,我轻声哼了起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不知小儿在故乡的那头听到没有。
唱歌散文8:想坐下来听人唱歌
文/徐长顺
猛然,一阵动听的歌声,吸引着我。这是一首流行歌,我向来不喜欢这类歌,看起来旋律优美,词却一点回味的余地都没有。只是当时听来,却有那么几分感动。
这歌是从一座楼房飘出来的,唱歌的好像是一位年龄不大的女孩子,她的噪音条件不错,唱得也充满着感情。
我头一个感觉就是她一定经过专门的训练,要不怎么能唱出这么好听的歌。
因为忙,也因为不能总站在那儿听一位未见面的女孩子唱歌,我继续忙自己的事去了,一路走着还不时回头,似乎那位唱歌的小女孩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轻歌曼舞着。我发现不少人也停了下来,欣赏着。
是因为歌的美,是因为唱得美,也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好好欣赏一段轻松的音乐、听一段歌。
很多时候,人不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或许这就叫做充实的人生。
轻松一阵,说起来多么容易。想坐下来听人唱歌,那就更难了,大家很忙,没有那个兴趣,每个人的心很累,宁静的夜晚还会习惯地去找累。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忘了那晚的歌,有机会,我身边的朋友请从忙碌之中走出来,轻松一回。
唱歌散文9: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文/郝红霞
仲秋时分,我匆忙穿过小城回到故乡,探望我年迈的母亲。光阴是那么的廖曼和清爽,从日出到日落,我陪着我的娘道些许陈年旧事,深夜,依偎在娘的身边重温儿时的竹板床。夜深人静半睡半醒中,小院中角角落落的蟋蟀开始动情地吟唱起来,唧唧唧唧的声音美妙如天籁之音,月光如水隔了树照射下来,夜色沉静恬然,一壁之隔的蟋蟀鸣叫正酣,人悄悄,窗外月朦胧,惊回了谁的千里梦。那些扬天吟啸的英雄,注定等不到雪耻的日子,马鸣晓晓,弦断,知音少,功名化尘土。我微微叹息,这落寞的秋,这寂寥的夜,唯有这可爱的秋虫正在梳理着浓浓的秋。宛如慈母透彻心扉的爱,袭了我一身的欢快和幸福。
《诗经》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儿时的记忆中,无论月份几许,一只蟋蟀时不时会逗留在老屋内,仿佛一个沧桑的歌手,歌着苍茫的往事,抑或是器宇不凡的斗士,风骨铮铮,高傲执着,对抗秋的惆怅。这凄美的吟唱如在幽深的街巷,又如在繁华的东市西井,蟋蟀依靠双翅摩擦发声,蟋蟀的叫嘹亮而不聒噪,重复而不单调,优美而不炫耀。我的娘独自守着一席烛光,戴着老花镜,串针引线,缝缝补补那些过时的衣裳,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带给母亲波澜不惊的世界几分生机和趣味。那些清贫淳朴年代的娱乐者乃是这翘着胡须乐观开朗的演奏家。蟋蟀是自然界的小虫,实在不能承受人们悲秋的诗句,苏轼诗云:西风吹蟋蟀,切切动哀音。元好问的残曲里: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也添多少。诗人们总喜欢移情自己的悲喜于自然,假借世间万物遣怀解郁,蟋蟀也无法逃脱。
乡下的秋似乎来得更早些,孩子们争先恐后编织笼子,笼子使用高粱秆子扎成的,不华丽,不雕饰,只是下定决心来盛蛐蛐。蟋蟀在我的老家就是蛐蛐,夜晚时分,拨开细碎的草叶,掀开老屋旁边的山石,寻觅一直叫声嘹亮的蟋蟀,别的不管,循声处,捕捉,放入笼子中。踏着一空皓月,呼朋引伴地聚会,比试一下谁的蛐蛐体型健壮,歌声曼妙至绕梁三日不绝。孩子们的闲暇时光如此的单纯和梦幻,有些淘气的孩子偷偷提着笼子去上学,放在教室中,蟋蟀的乐声唧唧吸引了讲课的老师。文雅柔弱的老师没有生气,只是莞尔一笑似乎陷入深思。我想我的老师大约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只有蟋蟀在她的记忆深处唱歌,唱雁南飞,唱野塘残荷,唱岁月偷偷流去的许多许多,这些事情,不只是诗人才有,低微到尘埃深处的凡人皆有此番滋味在心头。
中秋时分,父母把亲手刨好的红薯摆放在小院中,稍微晾干之后窖藏,乡下人家几乎家家有红薯窖,储存一年的红薯,保鲜,不腐烂。白天,父母忙着收秋,晚上,窖藏红薯的事情靠给我们姐妹几个,姐姐壮实,在上面系下篮子到窖内,瘦小的我是钻进红薯窖的好手,沿着墙壁上凿出的小坑缓缓下去,那些坑穴只能容下一只脚的地儿,须小心翼翼才行。一步一个台阶地循序下去,到了洞内,一片漆黑,姐姐把蜡烛和火柴用竹篮子系下来。我擦亮火柴,光亮包围了我,姐姐然后把弟弟的蛐蛐笼子再次系下来。我守着忽明忽暗的烛光,享受着蟋蟀婉转的细语鸣叫,再也不害怕了,认真整齐地摆放着红薯,想象着大雪纷纷的冬日,父亲在暖烘烘的炉火上烤红薯,那种美啊,简直无法比拟。而今,面对色彩斑斓的各种吃食,再也品尝不出倾听过蟋蟀歌唱的红薯味道。
就是这些小虫啊,夜夜躲在断壁残垣下,草丛中,溪水旁,老屋后,不停地吟唱。蟋蟀竭力弹琴吟唱。不过百日,蟋蟀秋鸣,隐含着若隐若现的凄美,空空的庭院中,满街梧桐,蟋蟀几许哀愁,继续驱走人家无数闲愁。一路走来,走过唐诗,越过宋词元曲,不问世间的繁华落尽,颓废来袭,不顾人间的改朝换代,岁月变迁,人世沧桑。
我的窗外,此时,风白月明,无数秋虫鸣,鸣叫自己有限的时光,这样的生命才美。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唱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