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散文

请欣赏围城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围城散文1: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文/香雪馨子

人生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每一座城市,又像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经历……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它容纳着你,烙印着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而我们,也该将它们记录下来,也是记录自己的人生,此为——城记。

“南楚雄边百粤亲,山川无异土风淳,踏歌樵妇黄茅髻,负载征人百葛巾”明代吴童的这首诗便是对这座城市的最好诠释,曾听闻过“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崀山,也曾暗羡过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更陶醉过亭台楼阁中流出的竹轩书香味,慨叹过月移塔影中独有的江南神韵……这是怎样一座城市,承载着生命的摇篮。我想,城市,始终是一个符号,关于城市的最终回归应在于人们对它的归属感。

来到邵阳这座城市快一年了,试着用我的双脚在这片土地上一寸一寸的丈量过,试着用我的双眸在这座城市里一次一次的寻觅过,只是想在这座城市中搜寻某一瞬。曾也想亲近它,看每条小巷铭记历史的烟尘;听石板的哒哒雨声和着余烟串联天空与大地的豪迈歌声;轻踏每一条街道刻铭路过的余痕;看来往车辆与飘零落叶的双人舞;叹每一弧小桥诉说历史的变迁,还有那流水潺潺而过的喜悦构筑滚滚东逝的余波,没有多大的奢侈,只是想轻轻走过,感受每一瞬带来的喜悦。

埋怨过,因为它变幻无常的天气,带着南方特有的发酵味;逃避过,因为对理想之路布满的荆棘望而却步,夹杂着遥远而陌生的铜臭味;讨厌过,因为故乡的泥土再一次芳香渐逝,没有少时的那份激情,唯有和着隔阂重重的喁喁前行;也许,有时我也爱过,只是源于与它某一刻的投缘。

我走过,这座城市的高山,也曾看过山下人来人往,看高山隔断行云流水,隔断左岸都市的熙熙攘攘与右岸乡野的闲云野鹤,很享受坐在山沿仿佛伸手便能摸到蓝天温度的感觉,看着来回的列车驮走凡尘余烟,驮走这座城市的点点气味,有时便会觉得这世界就在我的脚下。

生活如此匆忙,像停滞的画卷,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真实的感受一次大地的温度,呼吸一次泥土的芬芳,眺望一次远方的山峦。我曾渴望,当有一天,走在这座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城市,能够站在小船上,体会一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烟雨平生;渴望站在小桥流水上,做装饰别人的窗;渴望每一隅角落,每一抹斜阳折射出的孤鹜晚霞。当然,这只是奢望,城市永远在以它自己的脚步不断向前,就像滚滚而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城市,让更多的人模糊了故乡的概念,就算乡愁的达达马蹄声响遍华夏大地,最终还是得终结于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拼命的往城里挤,而原本城市里的城市人面对社会来的各种压力,想逃离原本就没有归属感的地方,当问到家乡这个词时,多少人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城市,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代名词,

在这座城市里穿梭,几多等待几多愁,真正走进这座城市,窥探历史赋予它的沧桑感,仰望它淋漓雨上的屋檐,抚摸它镌刻在木门上的刮痕,至少,它残留在记忆中的是诚恳的温度,一座座城市,一行行私语,一首首诗,于人于己,都是自由而抒怀的放逐,曾经一个旅者在火车上曾有过这样的随想,“时间、生命、青春,于你于我,都是最好的风景,走到哪里,便赏到哪里。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回归宿命的泥土,简单却怒放着追逐的梦想,”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不曾遗忘城市的美好诗意,也许有一天,你走在这条路上累了,很想停下来歇歇,或者这条路并非心之所属,有人会对你说,走吧,在路上寻找答案。那么,这时,就抛开一切,去路上寻找答案!

人生如同一阕长短句,无论是上半阙的铺叙,还是下半阙的叹息,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融在每一声平仄里,正如,我路过这座城市,走过每一座城市,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我想,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城市旅行……寻找清澈的灵魂,这不是命运,我只是独自坐在这座城市里,把自己拨慢了几分。

围城散文2:围城的那些事

文/花瓣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作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总觉得从恋爱到结婚,就像是瓜熟蒂落,是最正常的事情,可就是这最平常的事,却是最难把握的事。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美好的向往,到最后却让人发出这样的抱怨?

身边不乏离婚的朋友,听到他们诉说的在婚姻中的血泪史,不免有些同情和无奈,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两个人,会让彼此走得越来越远,难道爱情,真的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腌制的已经没有了幸福和甜蜜的味道?“细节打败爱情”,这是裸婚里的一句经典的台词,之所以是经典,还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现在大多数的婚姻中已经不存在爱情了,只是因为有孩子有责任,所以就愿意一直凑合下去,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对人生是不是一种折磨?

恋爱时,展现给爱人的都是最美好的最优秀的一面,可当结婚后,觉得不用再伪装了,于是所有的缺点都暴露了出来,婚前婚后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两个人要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各自学着克服自己的缺点,说着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于是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矛盾多了,争吵多了,当家事和纷争成了婚姻的枷锁,爱情就会面临崩溃,家庭也有可能瓦解,有多少家庭的离散,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积攒太多矛盾,最终一天爆发而无法挽回。也许时间长了,不再有争吵,不是不吵,而是懒得去吵,于是学会了冷战,不愿意再去沟通,不愿意做无谓的解释,于是不解越来越多,压抑的越来越多,对爱人越来越冷漠,慢慢真的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爱情,我们总是充满了想像,常常把对方想的太完美,所以一旦对方没有按我们想的那样去表现的话,我们潜意识里就会要求他非得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对方又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难以改变,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很多人对爱情和婚姻不满意,就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婚姻有“七年之痒”,而据调查已经提前到了”五年之痒“,这个时期是夫妻感情生活出现矛盾最多的时候,婚姻中总有一段时期来适应来磨合的。有的夫妻过着过着就烦了,有的人也许会寻找激情,为的不一定是什么浪漫,而是想找回被爱情遗弃的自己,寻找恋爱时的甜蜜,寻找不熟悉的新鲜,于是现在流行了网恋,有多少人乐此不疲,网恋既可以不破坏对方的家庭,又能得到各自所需。用情浅了,是拿感情当游戏,用情深了,是拿婚姻当儿戏。其实早晚会明白的,距离产生了美,和谁生活在一起,都要经历这些枯燥的琐事,都会有摩擦有矛盾有争吵,如果学不会怎样经营婚姻,就永远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当爱情走进了婚姻,也许爱情就淡化成了亲情,不再有激情和浪漫,只有相濡以沫和相互扶持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生活中的矛盾不少是因为双方家庭的事而产生的,偏偏这样的烦恼又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只有学会怎么在婚姻中宽容,也许就会找到幸福的答案。

围城散文3:读《围城》有感

文/泅渡。

比喻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总是将人们的思想感情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增加文采,以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钱钟书先生在其长篇小说《围城》当中使这一修辞手段焕发出新的光彩。可以说,比喻在《围城》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借鉴的。

机智幽默的语言在钱钟书《围城》中随处可见,例如描述唐小姐出场的时候,写道:“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作者将唐小姐的脸蛋形容成水果,既生动又可笑,却又让人找不出什么毛病。可见,钱钟书先生运用语言恰如其分。例如,描写鲍小姐的时候写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话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作者用“熟食铺子”和“局部的真理”来形容鲍小姐的开放,经典语言的运用在一般的文章写作中,经典语言一般是比较严肃的,但是钱钟书先生却一改常态,将经典语言含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例如在描写韩学愈的一段文字写道:“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了事。

精美绝伦的比喻将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事物来比喻。”围城“是一个樊笼,是人和社会都逃离不了的困境,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作者引述了英国古语作比,”结婚象金漆的鸟笼,笼外的想飞进去,笼内的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了终结“。运用这句这句古语把抽象的、哲学的人生问题说得具体可感,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围城“的内涵和本质。新颖离奇性。钱钟书先生知识渊博,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凡喻必以非类“、”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不即不离“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比喻理论的纲要。

围城散文4:围城风景

文/刘自龙

“围城”象征婚姻,专利权应该属于钱钟书。

“围城”象征婚姻,专利权应该属于钱钟书。

读过书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围城》里的那句名言:“结婚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本是一个外国成语的意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喝过洋墨水的钱钟书把“鸟笼”中国化,就变成“围城”了。

教授出身的他也许没想到,一个本来单纯的词语,被他赋予特定的含义后,整整影响了人们60年来的婚姻观。

“围城”这个比喻,总让人觉得婚姻只是短暂的演出。有多少人,在这个词语面前望而却步;有多少人,在这个词语的鼓舞下断然“突围”……

其实,这样理解“围城”是对作家的曲解。因为《围城》只是特定时期少数人心理的写照,且本意未必是写婚姻的。

茫茫人海,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微小得如同山这边和山那边的两粒尘土,却能在某一个相同的时间和地点,相遇、相知、相爱并结合。就像处于参天大树两边的两只蚂蚁,在互不相望的情况下向着某一片叶子进发,只要在任何一个分枝处走错方向,爱情也就绝无可能,或者即使都走对了,而只要其中的一只早到或迟到,今生的错过也就无法避免。

婚姻又好比一支不回头的箭,婚礼当然可以重来,可跟你结婚的哪怕还是同一个人,而婚姻已经不是原来的婚姻。迈进婚姻的门槛,是需要抱定走到最后的决心的。千万别说一结婚就把房子改户名,更别说房子改了户名才结婚,结婚时想着离婚,这本身就是对婚姻的讽刺。这样的婚姻不是“结合”,而只是“在一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才是中国式婚姻最美的极致。

围城散文5:围城内外的你我他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婚姻像个围城,有人进去了,有人出来了,进去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 出来的人,有人开心,有人看透了红尘,回到了一个人的世界。就像第一次结婚,什么都不懂,看的也只是个外表,却不知生活的不易,两个人最后因为了解而分开,也有奉子成婚的,不过都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夫妻都是不幸福的,也有会经营家庭的,好男人能有几个,好妻子能有几个。二婚并不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可是因为不同的因素离异的,放不下的孩子也是正常的,有些事是道不明,理不清的。如果一个单身的人,要二婚的女人去避嫌,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家庭的爱,不是小爱,却是一种大爱。不管会不会复合,外人是看不明白的事,家家的经你又懂什么呀!

所以好男人不多了,好女人也是看穿了,这个婚姻的围城,你们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女人去迁就男人呢?男人结婚,只是为了生孩子,为了可以延续自己的血脉,不会顾虑女人的不易,女人不是超人,全职妈妈也是不容易的,生了孩子有了变化,丈夫就会嫌弃,离异的事太多了,一个巴掌也是拍不响的。

没有完美的人,孰能无过,恋爱是看脸的,结婚是看人的,所以恋爱可以是浪漫的,可是婚姻是否圆满,是互相去经营的,所以二婚的人是有经验的,不是头婚,草率的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这样当然不会幸福的。真正幸福的人能有几对,离异的超出了现实的数据,太难了,找对像,不是去淘宝买东西,喜欢就可以了,感情这个东西,要去珍惜的,爱情虽然可以变成亲情,也要有爱呀!

女人太能干,男人太自私,太多的不公平,让人心酸,孩子也会在上心理上问题的,单亲家庭这么多,苦了大人,伤了自己,这个围城里的你我他,有人虽然进去了,却因为太多的原因,还是出不来。婚姻太难了,男人的责任,不只是工作,还有家庭,能有几个父亲是合格的!

围城内外的你我他,不如单身来的自由,太多的束缚,太多的压力,生活的苦难,谁都要经历,还是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家,不只是为了一个伴!婚姻像个围城,有人进去了,有人出来了,进去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 出来的人,有人开心,有人看透了红尘,回到了一个人的世界。就像第一次结婚,什么都不懂,看的也只是个外表,却不知生活的不易,两个人最后因为了解而分开,也有奉子成婚的,不过都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夫妻都是不幸福的,也有会经营家庭的,好男人能有几个,好妻子能有几个。二婚并不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可是因为不同的因素离异的,放不下的孩子也是正常的,有些事是道不明,理不清的。如果一个单身的人,要二婚的女人去避嫌,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家庭的爱,不是小爱,却是一种大爱。不管会不会复合,外人是看不明白的事,家家的经你又懂什么呀!

所以好男人不多了,好女人也是看穿了,这个婚姻的围城,你们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女人去迁就男人呢?男人结婚,只是为了生孩子,为了可以延续自己的血脉,不会顾虑女人的不易,女人不是超人,全职妈妈也是不容易的,生了孩子有了变化,丈夫就会嫌弃,离异的事太多了,一个巴掌也是拍不响的。

没有完美的人,孰能无过,恋爱是看脸的,结婚是看人的,所以恋爱可以是浪漫的,可是婚姻是否圆满,是互相去经营的,所以二婚的人是有经验的,不是头婚,草率的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这样当然不会幸福的。真正幸福的人能有几对,离异的超出了现实的数据,太难了,找对像,不是去淘宝买东西,喜欢就可以了,感情这个东西,要去珍惜的,爱情虽然可以变成亲情,也要有爱呀!

女人太能干,男人太自私,太多的不公平,让人心酸,孩子也会在上心理上问题的,单亲家庭这么多,苦了大人,伤了自己,这个围城里的你我他,有人虽然进去了,却因为太多的原因,还是出不来。婚姻太难了,男人的责任,不只是工作,还有家庭,能有几个父亲是合格的!

围城内外的你我他,不如单身来的自由,太多的束缚,太多的压力,生活的苦难,谁都要经历,还是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家,不只是为了一个伴!

围城散文6:走出心灵的围城

文/方娅

21岁那年,满怀着憧憬和向往,我踏上了幼儿教师的岗位。在过去那漫长的七年中,每一个日子都没有我当初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麻烦和困扰,似乎都充满了挫折与坎坷。当初就业的兴奋与激情褪去,留下的是职业疲倦与不知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的茫然。难道工作也有“七年之痒”吗?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我感到力不从心。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钱君秀老师撰写的《我读花开的声音》。钱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的书娓娓道来的不是晦涩难懂的业务知识与领域钻研,而是平凡朴实却感人至深的一个个小故事。它让我深深明白了作为幼教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就是爱与奉献;它让我明白了作为幼教,所需要的基本表情就是微笑;它还让我感觉到作为幼教,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才能,就是机智教育的能力;它还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如果你改变不了现实,那就要改变自己。

以后的日子,我的工作开始焕发新的绚丽色彩。我对孩子的批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目光的暗示与表情的责备,我关注孩子的目光变得更加细致,我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变得耐心温柔,我给孩子的笑脸越来越多。孩子的心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付出的爱得到了孩子们丰厚的回报:我感冒咳嗽了,他们会从家里拿来自己喝的咳嗽药水;我头疼发作时,他们抢着给我“按摩”……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一颗颗真诚的心,使我幸福又自豪。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纯洁善良和可爱,他们是花朵,需要我们用爱心和细心去浇灌;他们是璞玉,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真诚去雕琢。

围城散文7:也说“围城”

文/张保国

敲下这个俗套题目,有点吃惊。春节在家里翻得一本旧书《围城》,正好无事,拿到灯下细读。没想到,打开扉页上写有一段话:十三年前读围城,是在太平山采风偶得之。华年如水,十三年后在深圳街头,为生计尔,夜空寂寂,一人漫步,在地摊得旧书重读,且收藏。

落款时间为2002年7月6日,算来又是一个十三年。前一个十三年,不曾相识的一位山中女子送我《围城》。十三年前,在深圳地摊购得《围城》。如今,坐在家里翻阅旧书,多少年,多少人,多少事,一时涌上心头。

钱老先生不愧大师,一位深谙俗世的大师,他写出了你我。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围城》字里行间里逸散出来的。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书中主人翁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小说不是教义,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宏观大论,但他用琐碎的生活本身表达了讽刺和感伤。作家高度的表达,“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所以看小说人物的生活就像在看自己。我们有追求,我们有梦想,我们有感情,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尽管我恪尽职守,勤劳健勉,可于家中双亲、于老婆孩子,于亲朋好友,我失职无信,向来少围城之虑,缺亲情之念。

人活着就累。当下竞争激烈,职场、商场、官场处处都是围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是普遍的状况。我们应对工作,还得应付各种任务,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平庸地活着,每天心上有很多事情压着,囿于围城之中。

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钟书却以智慧的笔触,指出人类的弱点,让我们反观心灵,重获超越。

且行且珍惜,好好地活吧。

围城散文8:围城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整地看完它。但是这句话,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出来,仿佛想要让我时时记住它。即使,我们情感不同。

爱小时候的岁月,爱小时候的山,爱小时候的小溪,爱小时候的鱼儿,爱小时候的小纱门,爱小时候走在青石板上,一下雨就能溅一身泥,回家的时候,总会遭到老妈一阵痛骂,爱小时候贪玩的自己,为了一朵向日葵,曾大夏天的中午掉进过小池塘,山的背后就我一个人,也什么都不怕,不担心我根本不会游泳,不担心会不会有人来救我,那时候的自己,内心平静的仿佛什么也打不到我。我知道,我爱它。

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就想过,若是我能把绍兴圈起来就好了。就像围城一样,把它筑起来。城里的人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城外的人为了工作,生活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的时候,绍兴可以是慢慢地,慢慢地,任性地过自己的生活。划着小船,种种田,炒炒茶,赛赛龙舟,青石板的小道上跳跳方块,晚上的时候,老妈满世界地找你,每当自己被抓回去的时候,还要幽幽地隔着纱门看着外头的世界,仿佛随时都准备撒腿就跑。那时候,秋收的时候,空地上都是金黄色的谷,傍晚,总会被拉去收稻谷。那时候,冬天的时候,会搬一堆的糯米去做年糕,做粽子。而我,总是那个不消停的人。什么都爱玩,什么乱都捣。我记得,那时候,外公会特地给我包“抱抱粽”,就是两个小粽子被一根绳子系着,因为粽子太小,什么馅都没有,那时候,他会特地给我放几颗糖进去。只记得,从小,最爱我的大人就是他。

从小,就想着,长大了要好好生活,前面的日子我要努力拼搏。不能对不起大人们对我的期待。但是,同时,我也想要自己的生活。曾经,我计划,等到我赡养完长辈们,就找个小岛,然后,住在那个小村庄里,去做个守墓人。把自己沉浸在自己慢慢的世界里。每天,我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去扫扫地,可能,在某一抔黄土之下,是我多年的老友。那时候,还能跟他聊聊天,聊聊我最近看的书,我最近练的字,我最近写的文章。要自己种一些蔬菜,也许打理的并不好,但也是一种陪伴。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就起来看看日出,傍晚的时候,去沙滩上散散步,看看日落。

那时候,也许有个傻瓜愿意陪着我去过那种生活,也许一直都只有我一个人。都是好的,那时候的自己内心应该是平静的毫无波澜,有的只是欣喜和满足。只希望多年以后,还有那么一块地,无人问津。

我想,去我的围城里。

很多时候,有好多好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跟人讲。我被这个世界赶着走,走得我都忘了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过,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每天的生活,都在企图让自己变得简单点,简单点。不喜欢就坦白,喜欢就只说。不想去考虑太多太多太多的因素。有时候,只是冲动,但是,我不曾后悔。也许你们都不懂,因为,我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我最简单的灵魂跟你讲话。但是,你们看不见她。

我想,去我的围城里。说实话,可能,那就是一种逃避,但那确实是我最初,也是最终的向往。我怕这个世界,他走得,实在太快太快了。我想去那个寄一封信需要一个月的地方,我想去那个喜欢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的地方,我想去那个去远方探亲需要走几个月才能来回的地方,我想去那个学富五车也就一本生理书的地方。

我想,去我的围城里。

围城散文9:生活的围城

文/邹成燕

记得钱钟书的《围城》里有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我觉得生活亦然。毕业半年,岁月就这么轰轰隆隆地从我的头顶辗过去了,离开学校,常会想念学校生活。

离开学校也快半年了,这半年我正在从一个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曾有老师在课堂上说,这是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是的吧,因为单纯而不懂得与黑暗保持距离,放纵过,大哭过,差点坠落悬崖,以为及时行乐就是快乐的,凡此种种,是围城吧。

还好,我一直秉持着自己向阳的心,曾在大雨滂沱里迷惘,在无边黑夜里迷失,我也在阳光透过叶子洒在的柏油马路上轻轻走过,也曾涂抹着烈焰红唇在阳台上静静点燃一根烟草……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都是一个围城,有高有低,筑着铁墙,挂着铁锁,摆开架势。

繁乱的围城在眼前,真的分不清哪个该进哪个不能进。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只要心系阳光,勿忘初心,不论进了怎样的圈子,也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位置。心系阳光的人,也不会进错圈子。

围城散文10:赠言

文/朱辉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了一个有趣的父亲——方遯翁,这位父亲不仅名字怪,为人也很别致。比如喜欢给儿子赠言,方鸿渐去三闾大学任教时,方遯翁就赠言一箩筐,什么“咬紧牙关,站定脚跟”“可长日思家,而不可一刻恋家”,成双作对地朗朗上口。方遯翁很看重自己的这些赠品,常说“赠人以车,不如赠人以言”。

钱钟书把方遯翁这种嗜好归咎于“语文狂”心理,其实不然,大凡中国人,即便目不识丁,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喜欢“赠人以言”。这与语文无关,与年纪有关,是初老的特征之一。

“这臭小子,我说了半个小时,他低头玩手机半小时,最后一问,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朋友大刘昨天对我抱怨。我问他对儿子絮叨了些什么?一听,无非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正确废话。他儿子能在那儿坐半天,其实在年轻人中已经算很有修养、很给面子了。

大刘不看书不看报,何以与方遯翁有着共同的爱好——赠言?原因在于他们赠言时的语境相似。拼爹并非当今社会特有现象,自古以来大多数时候都如此。方鸿渐去三闾大学时,方遯翁逃难蜗居上海,自身难保。除了赠言,当然没别的可赠。倘若他还在县里当豪绅,恐怕断不至于只赠言不赠车赠房。大刘情况也一样,作为资深草根人士,他在经济上帮不了儿子,也没法帮他谋份好差事,所能赠的便只有“言”了。

赠言对于晚辈有用吗?分析起来,基本都是“空对空”,很容易让人想起施拉普纳指导中国足球时的名言:“不知道球应该往哪儿踢,就往门里踢!”乍一听,很有哲理。一琢磨,谁会不知道球应该往门里踢?那不成傻子了!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我往门里踢,为什么总踢不进?怎样才能踢进去?从方遯翁到大刘,许多步入了中老年的父亲们,赠送给儿女的“言”,本质上都是“施拉普纳牌”的。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好,还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每个父亲在面临拼爹无力的情形下,都会因为压力而焦虑。潜意识里既愧疚,又怕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坍塌,于是需要通过赠言来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维系自己内心深处脆弱的父亲尊严。

我父亲也曾是“朱遯翁”,不过年过七旬之后,忽然大彻大悟,不再操心儿孙福了。偶尔给我们赠言,都是有关健康养生类的。

“我比你们生病生得多,住院住得多,和病友、医生接触也多。久病成医,所以觉得给你们在这方面提点意见,还是有用的。”父亲现在常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