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文章

请欣赏压岁钱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压岁钱文章1:小时没有压岁钱

文/胡洲源

上幼儿园了,才从小朋友们口中听到压岁钱的词汇,他们互相攀比着。

回家打听,才知过年时基本所有小朋友都会收到家长和亲戚给的红包。我家境较殷实,全部玩具、读物、零食和学习用品釆取供给制,再则我家离亲戚们远,故我没有听过压岁钱之说,而且对钱没特别喜好的感觉。

入小学后,听多了同学显摆,才正式向家长提出压岁钱要求,答复是毎天几点前写完作业,奖!有好成绩,奖!一段时间下来,干劲十足。再后来,开学时又搞个签合同的仪式,每天小奖照给,期中中奖,期末大奖,低于多少分则罚,日积月累,二年级时就攒下700多元,家长带我去银行开个户,自己保管存折,但密码不详。

时间一长,感觉奖励的意义也不太大,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了些。二年级期末考试后,不仅无奖,一不小心被罚个精光,还倒欠上百,存折也被缴了。三年级时学习难度又加大,此时小奖也更难拿了,变成穷得很,不得不在院子里抓金龟子卖钱,一元一只,比做作业还来钱快,还有几次帮同学完成美术作业,5元一次,看得院子里小朋友们眼馋。四年级好不容易攒了几百元,私自买了台游戏机,偷偷玩了没几天,被父亲发现几锤子就敲个粉碎,气得牙痒痒,心疼了很久。

后来,作业慢慢多了起来,难度也加大了,开学合同也不敢乱签,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靠每天快速完成作业获奖也杯水车薪,比起同学来永远是穷光蛋一个。此时,家长看出了我的心思,改成周六完成作业,周日外出郊游时,每天领取下乡补贴数十元。一时间,动力又猛增,因此,慢慢地养成了自觉良性的学习习惯。

直到上了高中住校,家里给的伙食费不低,以免影响了伙食对成长不利,总算从此走上了手头宽裕的道路,小学被缴的存折也还过来了,而且周日习惯的下乡补贴也基本照领,并每年逐渐上涨。

长期的户外运动,练就了我强健的体魄。如今,在帕米尔高原从事每天体能训练的工作岗位,感觉如鱼得水,轻松得很。

哦!多年来,家长真是用心良苦,也应了“富养闺女穷养儿”的古训。

压岁钱文章2:母亲的压岁钱

文/时双庆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小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吵热了整个小城,也沸腾了我的内心。我不由得想起去年,过年的那天晚上,母亲用一张红纸包了200元钱,放到我手里,说:“给,这是你的压岁钱。”我呆呆地看着母亲,因为我已经30多岁了,早过了要压岁钱的年龄,可母亲依然这样宠着我,一时间,我有些不知所措。父亲在一旁说:“拿着吧,在我们眼里再大也是孩子!”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用笑容迎合着母亲。

同样,我的两孩子也各有一份压岁钱,是由母亲发的。看到孩子脸上挂着喜悦,并瞬间将到手的压岁钱交到我手中,父亲和母亲都笑了。多么熟悉的场景,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的吗?只是时间过的太快,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他们已经老了。

记忆中,那年,门前的老房子已被重建,我们家破天荒地盖起了三间大平房,两间灶屋,还修了一个宽敞的大院子,所以,过年也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隆重。

到了三十的晚上,母亲开始履行她的职责——发压岁钱。我和姐姐则静静地在一旁等待着。母亲照例用红纸包着,我把红纸打开,看到了里面躺着的两元钱,心里已是激动不已,再看看姐姐,她看都不看,把压岁钱放到了口袋里,我就莫名地怀疑起来,吵着闹着要看姐姐的压岁钱,当姐姐生气把压岁钱扔在我面前时,我笑了,我知道母亲并没有偏袒姐姐。

大年初一,到大伯叔叔家,也能抓到一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我把这些压岁钱和母亲给的压岁钱放在一起,数了又数,我知道这些压岁钱并不能保存很久,过了年,就要再交给母亲,因为母亲怕我把它弄丢了,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压岁钱也就成了一种形式。

现在,依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日里,有时也会给母亲一些钱,但母亲总是说用不着,我知道,这哪里是母亲用不着呀,而是母亲不愿意向我索取,可她却在过年这样的时机找到了给我钱的理由,不管我长到多大,也不管我是否需要,母亲都在默默地做着这一切。

母亲的压岁钱,给了我心里的奢望,我不求自己能够给母亲带来大富大贵,只希望我的陪伴能够延续母亲的爱子情结,直到母亲老去那一天……

压岁钱文章3:闲聊压岁钱

文/徐铮

闻着炮声,含着糖果,穿着新衣,终于过年了。过年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当然,不光有自由,压岁钱自然也少不了。压岁钱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有长命百岁之意。

爷爷的压岁钱: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生活艰难,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压岁钱。那时候,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平时省吃俭用,也只有过年,我们才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钱。记得我十四岁过年时,我得到了一毛钱。正月初一那天,天还未亮,外面就响起爆竹声,我和弟弟妹妹们用钱买了些糖,那时的糖都是黑而硬的,有一分钱一小块,也有二分钱一大块的。后来,我把剩余的钱悄悄地放在母亲枕下,忽然有人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头看,原来是母亲,她的泪在眼眶中打转,一滴两滴……

爸爸的压岁钱:小时候,我最喜欢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只有到过年,我们小孩才能免做家务活,才能有肉吃,才有日盼夜盼的压岁钱。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和妹妹很早就起床了,然后跑过去按照习俗恭恭敬敬地叫父母,说句客套话,巴望着父亲把手伸进口袋掏出压岁钱。终于父亲放下手中的活,拿出母亲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给我们。拿着略有余温的钱,心里喜滋滋的,母亲见了,就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得到了钱就去小巷子里找伙伴,我们一起去街上看耍狮子,我们男生一般会买些茴香豆放在嘴里嚼。女孩子爱美,买些扎辫子的花蝴蝶结是必不可少的。那几天,我们总是活蹦乱跳的。

我的压岁钱:以前,我不会支配钱,得到压岁钱,妈妈总怕我乱用,因此一过年,妈妈就会找些理由,比如说把钱先放在她那里,等我要用再向她要,可后来我问她要,她怎么也不承认,无奈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她把钱通通“掠走”,最多给我留些零头。今年,我去给长辈拜年,大概得到了3000元左右的压岁钱,我拿了一部分交学费,另一部分去买了几本书。剩下的钱我要求妈妈给我办了张储蓄卡,把钱存起来。把自己的压岁钱合理地进行支配!

压岁钱文章4:闲话压岁钱

文/农华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年又将至,说到春节难免让人想起“压岁钱”的习俗。

过年对于孩子而言,最高兴的莫不过是得到压岁钱了。

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妖怪叫“祟”,黑身白手,趁年三十晚上专门去摸小孩的额头,一旦被摸之后小孩要发热变傻。为了避免小孩遭遇这种不幸,民间时兴年三十晚上整夜不睡觉守岁,并提前把祟比较害怕的几枚小铜钱放在小孩的床头边上,把祟赶跑保佑孩子平安。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饱饭都成问题。压岁钱是我心中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一种奢侈。后来生活条件渐渐有了起色,父母有余钱可以给我们兄弟姐妹压岁钱了,虽然可能只是一毛钱、两毛钱,最多时一两块钱,但对于当时在清贫中成长的我们,已感觉自己是个大富翁,是天底下最幸福、快乐的人。那满心满怀的兴奋和喜悦,从心底里溢出来,在双眼中透射着光芒。

现在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但如今的“压岁钱”有些变了味儿,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大有相互攀比炫耀、行情看涨之势。

当然,也有人趁着拜年往领导家跑,见了小孩毫不犹豫就掏钱给“压岁钱“,出手很是阔绰。其实地球人都知道,那是变着法子的送礼,看中的只是小孩家长手中的权力,“醉翁之意不在酒”!

殊不知,压岁钱是一种民俗,每一份压岁钱都带着长辈的一份祝愿与希望,无论是多是少,如果你把钱用在不该花的东西上,它会无声的责备你。当你把这些钱拿去做一些好事,它又会无声的赞扬你、鼓励你。

有人说,压岁钱是特指长辈给晚辈,晚辈给长辈只能叫红包。但无论叫什么、无论给多少,只要心怀关爱和感激,表达自己对晚辈、对长辈的一份祝福、一份感恩,都会让他们内心感到无比喜悦、欣慰、温暖和满足的。

今年,我就特意买了几个大红包留着,把我的祝福和感恩装进红包里,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送给我的父母和孩子,衷心祈愿他们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压岁钱文章5:压岁钱与压岁言

文/徐德瑞

同大人们相比,小孩子更喜欢过年,因为到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新鞋,贴红对联,燃放鞭炮,而且还可以收获长辈和亲友们赠送的“压岁钱”,让小荷包鼓起来。不是吗,现如今大人们送给孩子的压岁钱,已不是以往块儿八角或三五元钱所能应付得了的,而是几十元、上百元,乃至几百元上千元。大人们都比着多送,看谁送的压岁钱多,谁的面子就大。于是一个春节过后,有的小孩子可以收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压岁钱,你说他们咋能不心花怒放,期盼早日过年呢?

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笔者以为过年时长辈和亲友光给小孩子送压岁钱似还不够,从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着想,建议长辈在送压岁钱的同时,最好还送上一份“压岁言”,比如在红包上书写一两句锦言或一首短诗,这样或许更有意义一些,因为“言”的过程,是思想交流和汲取的过程,长辈和亲友们通过“压岁言”跟孩子谈心,讲理议事,提希望,谈人生,说事业,话理想未来,以寄托其厚望,其功效是钱所不能替代的;同时,“言”也是一种精神,用精神压岁,其品位更高,似可成为一种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新尝试。大人们一两句“压岁言”,如能有的放矢,语重心长,说不定能让孩子收到宝贵的启迪和教益,乃至受益终身!

当然,送“压岁言”也要因孩子的年龄差异而有所区别:刚刚学语的婴幼儿,不谙世事,“压岁言”自可以免送;已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懂得一些简单的事理,“压岁言”当以鼓励开导为主,如红包上可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师敬老人人夸”、“团结同学伙伴多”、“从小勤动手脑,长大心灵手巧”,等等。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则可送上一些名言锦句和短诗妙语,讲一点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像爱国爱民,励志惜时,勤勉务实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之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劝学》)……上述锦言和诗篇,情真意切,寓意深邃,长辈们作为“压岁言”在岁末年初赠送给晚辈小孩,其意拳拳,其情殷殷,其盼切切,将亲情与教诲有机融于一体,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启蒙意义和导航作用,这远比光送压岁钱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压岁钱文章6:压岁钱

文/羊白

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关心的事便是看自己能收到多少压岁钱。压岁钱的多少,往往和亲戚间的关系成正比,特别是直系亲属给的会稍多一些。

对于大人来说,这压岁钱有来有往,基本持平,多点少点也无所谓。但对孩子来说,虽然这钱不见得就归自己,但毕竟是一年之中少有的正大光明的“收钱”的时刻,心里还是蛮稀罕和计较的。

记得在六岁那年,我和父母去拜年。我到二爷家拜年收到的压岁钱是五元钱,到五爷家,只收到两元钱的压岁钱。我接过钱,背过身,当即哭了,嫌五爷给的少。父母劝了我半天,我依然胡闹,搞得五爷很尴尬。

回家后,父亲质问我,你说给多少才不算少?我说,至少三元钱。父亲骂我:凭什么要三元?是因为二爷给了五元吗?我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椿树爷是堂爷爷都给了我三元钱,五爷是亲爷爷,才给我两元钱。正生气的父亲,扑哧一声笑了,说我人小鬼大,财迷一个,不过里外倒是分得挺清的。随即父亲又严正地告诉我:天下哪有那么多顺理成章的事情,各家条件不一样,压岁钱是大人的一片心意,作为领受者哪有什么资格去挑剔?你五爷爷一直有病,手头紧,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样强人所难,你五爷爷心里该有多难受呀!

那件事情,我至今想起来都愧疚。父亲质问得真好,亲情不能等级化,更不能把压岁钱的多少作为权衡亲疏的标准。正如父亲所言,面对这份馈赠,除了欣然接纳、理解包容,便是说一声谢谢。

压岁钱文章7:压岁钱里的温暖

文/刘希

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四岁的小侄女幽幽对我说:“姑姑,你给我多少压岁钱呀?”我望着她,笑呵呵地问道:“你要姑姑给你多少呢?”幽幽将两只手伸展开,开始比划:“我要这么多这么多的压岁钱。”

现在的小孩,真是聪明又可爱,有什么想法就直说,不像我们那时候胆小,记得年少时的我,是从不敢这样张口要压岁钱的。

我五岁的时候,一块钱,能买十支铅笔,十个本子,大人给的压岁钱因此也是极少,至亲多给一块钱、两块钱,一般人家给的就是五毛钱。记得那年,我的爷爷卖牛挣到一笔钱,他破天荒地给我五块钱,我兴奋地跑去向父亲炫耀,父亲笑了笑,说:“收压岁钱这么高兴呀,你给我磕头拜年,我们也给你压岁钱。”

家乡的风俗,小孩子给长辈拜年,是一定要双膝跪下去,而且需连续磕三个响头才行的。大年初一,母亲煮好鸡蛋,给爷爷奶奶各装四个,让我端给爷爷奶奶吃,这时候,爷爷奶奶通常是没有起床的,我推开门,喊一声,爷爷奶奶,给你们拜年啦,便在他们床前跪了下来,然后将碗递给他们。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后,我来收拾碗筷,便能看见压岁钱躺在空空的碗里了。

跪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倒是觉得习以为常,但跪父母,却觉得很羞,始终不肯。倔强的我,宁愿不要钱,也不肯给父母跪着拜年,尽管他们说把大门都锁起来,不让任何人看见,而且筹码还从五块加到十块,我也不肯给他们磕一个头。

但每年大年初二,我都会收到父母给的压岁钱,他们说:“压岁钱,压岁钱,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因为没有跪,我不肯收,他们便将钱藏在我的枕头下,用书本夹着,我一起床,拿起书,就看到压岁钱了。拿到钱我也不做声,心里却是喜滋滋的,又有可以向伙伴们炫耀的资本了,同学中,能收到父母给压岁钱的同学极少,我是很稀缺的那一个,因此,羡慕我的同学极多,都说我很幸福。

可是,幸福却没维持多久,父亲在矿上出事了,全身瘫痪,家里的境况越来越难,过年,再没有父母说笑着,央求着我给他们跪着拜年,家里散布的更多的是愁云密布,但每年初一,我都在枕头下摸出不多的几块钱。每一块钱,都带着父母的体温,我知道,那是爱的压岁钱,那也是父母给我的殷切期望,给我的平安祝福。

再后来,父亲去世,我也长大了,也收不到压岁钱了。

今年春节,一家子去外婆家,刚一进门,就看见40多岁的小舅舅一下子给外婆跪了下去,而小舅妈,也乖乖地跟着扑通一声跪下,行大礼拜年。外婆从衣兜里颤颤巍巍拿出一个大红包,说是给他们的压岁钱,那一瞬间,我的眼前晃动着父亲的身影,我的泪,就那样无可遏止地汹涌而下。

压岁钱文章8:给母亲的压岁钱

文/韦耀武

年初一,给父亲和母亲拜年。

母亲患“帕金森”好几年了,临近过年却愈发严重了,起床要父亲搀扶,吃饭也得父亲一勺一勺喂。最严重的是她口齿不清,说话“啊啊呜呜”的,谁都弄不清楚她说的究竟是什么,连一直照护她的父亲,也只能从她吐出的一连串的“啊呜”声中,某一两个模糊的字词,大概猜测出她要表达的意思。

那天,妹妹给了父亲压岁钱,然后又来到母亲床边,母亲侧卧着,妹妹扶起她,把压岁钱往母亲手里塞,说:“妈,给你拜年了,我平时回来少,照顾你也少,给你点钱,让爸给你买东西吃。”

妹妹一家都在上海,因母亲身体不好,今年春节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回娘家来和我们一起过的年。

妹妹塞在母亲手里的压岁钱,母亲因“帕金森”双手胡乱舞动着,钱被母亲“呼”一下扔在了地上。我忙扶住母亲,妹妹弯腰拾起钱又塞在母亲手里,钱却又被母亲掷在了地上。如此数次。母亲还“哇哇”大声说着,看起来很激动,我和妹妹面面相觑,却根本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她的意图是什么。

这时,在外屋接待拜年客人的父亲进来了。父亲看着母亲,又听了一阵母亲的“哇”语。父亲冲妹妹说:“燕儿,***的意思是不要你的压岁钱,你把钱收起来吧。”

妹妹握着钱,喃喃地说:“那怎么行呢,我的一点心意。”

妹妹站在靠墙那一侧床边,父亲站在进门处。妹妹从母亲身前伸过手,把钱递给父亲:“爸,我把钱给你,你给妈收着。”

谁知还没待父亲伸手接钱,“啪”,母亲挥舞的手又打在了妹妹递钱的手上,妹妹一哆嗦,说:“看着妈病了,力气还蛮大,都把我打痛了。”

父亲说:“别看***病了,她心里明白着呢!算了算了,她不让给,你别给了。”

又来了客人,父亲出去了。妹妹想了想,把钱放在了衣柜里,母亲穿过的一件衣服口袋里。

父亲正陪客人说着话,母亲忽然大声嚷了起来,那声音比往常大了一倍。父亲和客人吓了一跳,我们也吓了一跳,都往母亲那儿跑去。我们去是枉然,我们不懂母亲。只有父亲耐心听了一会儿,问妹妹:“你是不是把压岁钱放哪儿被她看到啦?”

妹妹说了地方。

父亲从衣柜里找出压岁钱,当着母亲的面,把钱还给了妹妹。看着妹妹把钱收在了自己身上,刚刚还大声叫嚷,双手乱舞的母亲,立马静下来了。

看着安静下来的母亲,父亲轻声说:“你们,什么都瞒不过她的。”

妹妹背过身去,悄悄抹了把眼泪。

我也是。

压岁钱文章9:两代人的压岁钱

文/罗冬蕊

童年的印象中,新年发财,就是“新年来了能发财”。第一次拥有新年的意外之喜,正是在开始收到压岁钱的那年春节。母亲和表姨是村里仅有的两名“吃国家粮”的人,所以,能够在过年给得起压岁钱的,也只有我们两家。

每到春节临近,我们就格外盼着见到表姨,用意不言自明。我们姐妹仨,每人2元,表姨得付6元,这相当于她工资的三分之一。而表姨只有一个女儿,她只能收2元,这样,每年表姨都得多付4元。为此,母亲总有些过意不去,每年都想办法用别的方式还上这4元,而表姨又说什么也不肯要。2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以给我们买好多小人书、冰糖葫芦、鞭炮……但往往没出完年,小口袋里早空空如也。那时我们好盼望长大,因为只有成了大人,手里才有花不完的钱。

直到自己做了母亲,我才知道另一个情况:母亲和表姨给压岁钱的对象,远远不止我们几个孩子,还有双方的亲戚,主要是一些老人。但老人们多半舍不得花,会将钱留着给家里条件最困难、年纪最小的孩子。为了应付过年的压岁钱,母亲们从半年前就开始省吃俭用,为的是让村里的亲人们过年时都图个“新年发财”的吉兆。现实的新年,于她们而言,不是发财,而是退财。

那一年,父母正式退休,给老少两代人打压岁钱的接力棒也开始传到我们手上。这时候,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压岁钱的对象和数额也越来越大。去年过年,应付完村前村后的一切,将最后一个红包交给母亲时,母亲却悄然在里面加上200元,反给女儿了。我说什么也不干,坚持要母亲收下。母亲解释说:“妈现在有退休金,够花了。现在年纪大了,吃不了,用不了,还不如交给你们,让家里的新年多些吉祥和快乐。”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在淘气的孩子们眼里,压岁钱是永远不够花的;而在年迈的父母眼里,压岁钱是永远花不完的。父母们年轻的时候,是家里最缺钱的时候,也是他们最能享受生活的时候,但尚未懂事的孩子们,缺了最关键时刻的孝心。

今年新年,我准备带上年迈的父母,到外面过一个旅行年,尽管这份孝心有些迟到,但我相信,这会是一笔令他们最开心的压岁钱。

压岁钱文章10:给父母压岁钱

文/佟才录

小时候,每年除夕夜,父母都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压岁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也跟着涨——一毛、两毛,一块、两块,五块、十块。父母把压岁钱用红纸包得熨熨帖帖,在我们入睡后放在每个人的枕头底下。第二天清晨,一觉醒来发现枕头底下的压岁钱,那种喜悦的心情至今萦绕脑海、无法言表。那时,我们曾幼稚地问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为什么要用红纸包着?”父母说:“压岁钱有辟邪的寓意,希望你们一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一晃儿,我们兄弟姐妹皆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并都有了儿女。父母过年时又开始给孙辈们压岁钱了,这一给又是十几年。如今,孙辈们也都相继长大、工作挣钱了,不再对长辈的压岁钱充满期待和兴趣。而此时父母也已进入古稀之年。这时,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压岁钱的祝福——健康平安。我萌生了过年给父母压岁钱的想法,同时也想借此提醒后辈要懂得对长辈感恩和回报。

我把给父母压岁钱的想法跟弟弟妹妹以及子女和甥侄们一说,大家都觉得非常好、有教育意义。就这样,从父母70岁那年开始,我们两代人每人每年除夕夜都会特地给两位老人家压岁钱,同样用大红纸包得熨熨帖帖,同样在父母入睡后悄悄地放在他们枕下。初一一大早,父母起床整理床铺时,看到枕头下躺着一个个红包,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惊讶和幸福,开心地笑起来,那笑容仿佛开在春天里的桃花般绚烂,有如三月春风那般惬意和恬适。看到父母快乐的样子,我们都感到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们对父母说:“你们喜欢什么就买些什么,千万别不舍得花!”父亲嘴上“哦、哦”地爽快答应着,却并没有真的按我们的意思去做。父母把他们每年收到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妹妹下岗那年想开个小超市,父母支援了贰万元;弟弟买汽车跑运输,父母支援了贰万元;我女儿结婚那年,父母又拿出贰万元给孙女添置了嫁妆……

百善孝为先。给父母压岁钱,不仅代表着后辈对长辈的一片孝心,更是后辈对长辈的深深祝福和感恩。过年了!成年的你,在给孩子压岁钱同时,是否也给老人准备了压岁钱?让老人过个快乐幸福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