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月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九月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九月的文章1:九月的歌

文/杨华

这几天一直忙,连周末都没有休息,因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来到北京,所以一直陪着尊敬的老师逛北京城,走了很多地方,玩得也很愉快,但是晚上静下心来却又一丝丝的感激,感激老师的辛勤培育,自己才能成为一名歌手,想到这里打开电脑,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写的文章,特别记录下来,表示对老师的万分感谢。

九月的歌

黄昏的天空,余晖的光芒怀着柔软,因怀念而向四周倾倒,我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注视和怀念……

有多久了,已记不起上一次下雨的日期。雨是日子的过客,雨是坎坎折折,它珍藏着人们曾经经受的起起落落。凉凉的雨打湿了眼眶,滴在落叶上,这些落叶,曾经美丽过,并且悄无声息的陪我们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夏天。树叶在一片一片的黄去,还会一片一片飘落,喜忧参半,盛衰随性,就让它们裹挟着细碎的时光,纷飞如蝶。秋天的厚土,无叶不美!

秋声在树,明月在天。

在谦和与娴静中,把旧事一件件翻过来、翻过去。可是,找得回蒲扇,却找不回流萤;找得回狗尾草,却找不回低语和歌声。九月的河流,依然习惯沉默……

一个九月十号,一次精神的盛宴。

一个九月十一号,一次人生的纪念。

一年又一年,这样过去了,日子一天天流走,谁也没有再遇见谁。九月十号,按照费劲心思得到手的号码,发过去一条信息,祝我五年未见面的初中老班主任节日快乐。老师还记得我,问我的近况,为我加油,还告诉我以后有时间欢迎我回“家”看看,祝我幸福永远。的确,在母校生活了三年,那里就是我的家。收到回复信息后,回忆在时间里沉淀,而我,也忘记了时间。多少次,身体不健康的他给我们带病上课、看自习;多少次,晚上按宿舍看完了再去睡,第二天清晨又坐在教室等着我们去早读;多少次,他让我们在教室里午休,而自己排队去给我们的饭卡充值……好多好多日子里,我们敏感的心,都在细细铭记。还有来自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的一句句勉励和祝福。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我沉浸于无限之生中的感动,有生命、有灵感、有泪水,深深地说一句“师恩难忘,学生铭记在心!”

临风弄琴,河面上月影一轮,月亮已从天边升起,笼罩着一个圆满的乾坤。去年今日,千里之路,我还一步没走,爸爸妈妈的眼里就有了泪水。这源泉滚滚、昼夜不息的至爱,无影无踪,而包罗万有。这无限量的爱,陪我在新的起点迈出第一步,并伴着我一步步的走下去。今年的九月十一号,拿出时间给自己,默默里算着,七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人生的路上,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一路走来,我已将收获的欢笑和流过的泪水用心珍藏。看到一张张新的面孔,不由生叹:我长大了!莫名的想流泪。是啊,生活中的磨难和幸福,促使人们眼泪往下!

在生命的疾奔中,猛然回首,所有的往事,瞬间化作一股暖流。让这些回忆、理想和勇气,点燃新的征途。

我终日游荡的愿望又回到我的心中,像静夜气氛中海的微语。体味,这介于盛放与凋零之间的美丽;穿梭,这介于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距离;释放,这介于压抑与亢奋之间的感动……

一盏孤灯,无边的夜色;一杯暖茶,无休的感恩。

窗外,秋天正过,这是一个感恩的季节。

关于九月的文章2:九月的天空

文/寒杨飞雪

人都说,九月的天空深蓝悠远,可在我,却一直是压抑沉闷……

天空的云总是低低的,还不时连续下着秋雨,对本就心情极差的我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心情烦燥极了,总是在脑海里自言自语。我怎么了?时常这样问自己。一种缺失让我不知所措,一种忧伤萦绕心头,我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偶尔,不免要轻轻叹息一声,好象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是幸福的。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自已身陷囚笼之中,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圈子……好象是我的全部时间都不属于我……

有时候也会这样想:人真是可悲的动物……明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圆满,却偏偏会执意地追求,明知道,有些事情已成了回忆,却还喜欢去痴痴地搜寻……或许,人就是这样吧,总喜欢在不理想的状态中去追寻所谓的理想。而往往却又一无所获,甚至会让自己受伤。

那么我呢?是前者还是后者?我迷惑了,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只是知道,置身在九月的天空,我是那么地渺小,渺小的就象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天气似乎越来越凉了,就象我的心,越来越跌入谷底……无以言说,不知可为,无论如何我都抓不住时间的手。当它从我手中无情滑落的时候,一切却又变得是那么苍白无力。懊悔,旁徨,心痛,无语,好象所有的词汇都难以用来形容我的心情。是的,有一种确确实实的心情真的叫心痛……我只能也只可以恨我自己……

我在天空下度步,把心情写在双脚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轻灵。我多想,把我的胸怀敞露在天宇之下,让它随着浮云一起消逝……

天空越来越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繁密的秋雨好象也在和我作对似的,不停歇地飘洒着。世界模糊了,也模糊了我的心……

关于九月的文章3:静,九月

文/静子

这里空白了一块

日子却被日常琐事和工作填满

宝贝的天生悟性,习得样样本领

爬行,站立,丢东西,捡东西,趴在我身上撒娇,呀呀学语

让我惊讶,让我欢喜

累,却如此值得,只因你是我的宝贝

8.8号,我顺利重返职场

这个日子如此值得纪念,老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吗?

这一天正是那年我离开这里的日子

今天如此般惶恐地重新开始

我惴惴不安,却谨慎地追赶这个城市的速度

得益于勤奋和认真,月底出差国外

第一次离开宝贝,难以割舍,也无能为力,第一次知道这是无奈

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我来不及欣赏窗外的风景

扎头工作,祈祷一切顺利,早点回到你的身边

我想起那句:Life is so hard

如此,如此,离开你,我有空安静地坐在这个时差里思考这过往的两个月

还有未来,宝贝

思考,带给我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岁月若如此安静该多好

九月。

关于九月的文章4:浅秋

文/Troublr-maker

九月、浅秋。

九月的身影离我们慢慢远去,十月的脚步渐渐走来。

成都的九月已经有一丝凉意,下着点点细雨,淅淅沥沥,仿佛不会停歇。洗礼整个热夏的酷热,让人然感到一丝清爽,黄金周的气息越来越浓,站在窗台看着远处的天空,空白的假期需要谁来素写?

背起背包,带上单反,独自一人向远处走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放飞自己的心情,让心去追逐属于自己的一切。

工作的繁忙忘乎了一切,麻木了,麻木到不知道心放在哪里?

也许当麻木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到不知所措,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去想念心中挂念的那人,那时也许会放下心中的疲倦。黄金的十月,淡紫色的芳香,美丽的挂念,都在这个九月涌上心头。

闲下来的时光也许是最美好的,最安静的,整理凌乱的心情,陪着自己心爱的人,去看最美的风景。

不知何时起,文字的隔阂原来越大,找不到最初的感觉,不想写片言片语,但是心里太多的挂念只想在文字中表达出来。

远在他方的你可好?

关于九月的文章5:雨中黄山行

文/犄角旮旯

那是九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我们结束了对杨子石化教育的考察。处长带着各校书记、校长和科室长离开了南京前往黄山游览。

车在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司机师傅指着前面的一个镇子说,那就是当年新四军遇难的地方。我默默注视着前方:镇子被一条小河从中间分开,阳光下,小河宛如一道绮丽的彩虹。

到达黄山的第二天早晨,老天爷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在雨中攀登黄山。天气雾蒙蒙的,能见度在两三米之内。虽说无法眺望黄山的美丽景色,但大家仍然很开心,雨中的黄山有雨中的乐趣。

我们从黄山的背面往上走,不多时就到了鸳鸯松和鸳鸯桥。瞧着鸳鸯松和鸳鸯桥,一个个像找回了初恋的感觉,脸上的笑意显得天真可爱,似乎一下子从复杂回到了单纯。

由于是在雨中,大家继续往山上攀行,头脑中想象着莲花峰的奇妙。当我们登上了莲花峰,莲花峰的意境却消失了。浓重的雨雾索绕着山峰,人在云雾中,难以看到惊险、奇美、峻峭的黄山。无论你往哪里瞧、往哪里望,看到的都像是北国的冬季,一片皆白。这样也好,雨雾为游人提供了安全的视觉,站在莲花峰上,不会觉得是站在悬崖峭壁上,没有任何恐高的心理反应。

莲花峰上的松树倒是依稀可见,但不见挺拔之势。树梢平滑,枝形如帽,虽显低矮,但形状独特,枝蘩叶茂,横向伸展,即使在雨雾里也能感受到佳木秀而黄山美的妙境。

莲花峰峭壁的栅栏上,被游人锁满了连心锁。同行中的两位校长大姐,在摊架上用心挑选着自己心爱的铜锁,将其奉为圣洁之物。她们竟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早已离开莲花峰的同事们,在锁链上寻找吉祥的空隙,带着耐心,带着虔诚,专心至致地将锁挂在长长的锁链之中。我不清楚她们在锁什么,也许是想把什么锁住吧。我是个男士,不晓女人心事,但我能猜测出,此时此刻在二位大姐的心中肯定是开辟出一块圣洁的天地,头脑中闪现着一串串圣洁之辞,为子女、为丈夫、为家庭、为自己、还有未来……

雨开始大了起来,我在雨中感受着黄山的情意,想象着黄山的秀美和那在云霭之中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我脱去了雨披,让自己沐浴着黄山的风、黄山的雨,攀行在充满芳香的石阶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一看、摸一摸杜鹃树,还有许多我从未见过的稀有树种,令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在雨中不知不觉来到达了“大块文章”。“大块文章”四个大字凿刻在神刀砍削一样的峭壁上。我站在那里看了有些时候,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字迹,但这字迹让我感觉到黄山本身就是大块文章,有多少诗人、文人、画家、乃至帝王将相先后到过这里。

往前又走了一段路,然后下了几个石阶就是一线天。狭窄的一条缝,像是天斧劈开的一道深渊,游人也如同天外来客,像甲壳虫似的一个接着一个从石缝中爬上来。我从另一侧石梯口下去,立陡的石梯令人胆颤,我小心翼翼的向下伸着脚,惟恐有一点闪失。下到最低点,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然后又向着光明顶攀行。

到达光明顶时天空忽然风雨大作,气温骤然下降,身上的汗水雨水顿时冰冷起来。光明顶是游人在此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若不是赶上风雨天气,在这里住上一夜,说不上明天一早准能看到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观。一阵疾风暴雨扫过去,天气又变得细雨斜风。此时有几位广东游客坐着轿子上来了,显得阔气、富态和发达。

在轻柔的小雨里,我走近了迎客松。迷茫中的迎客松真像一位好客的施主,热情地伸出双手迎接慕名而来的游人。也许由于长久的迎接姿态,迎客松的双臂出现了残疾。站在迎客松面前,隐隐约约的可以看见有一根吊带斜拉在树干上,令树木怜惜,令观者惋惜,令黄山叹息。

下山的时候仍然是在雨中行进的,但只有我们几个人徒步下山的。顺着石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蹾,这时才体验到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往下蹾了几分钟,天空出现了一道云缝,一束阳光亲昵地洒下来,天都峰的雄姿出现在眼前。我们仰望天都峰,抒发着不虚此行的感慨。因为天都峰是黄山最高最险的山峰,峰形如同神仙赐予的一把宝剑,直剌翻云弄雨的苍天。

雨停了片刻,又劈头盖脸地下了起来。我们带一种满足,一种愉悦,一种胜利往山下踮儿。前面的几个人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迎面上来几个挑夫。挑夫挑着沉重的担子,口中喊着号子,扁担一上一下的颤悠,脚步随着扁担的节拍上着石阶。大概每上十个台阶就需喘息一会儿。每天早晨五点钟出发,晚上方能到达山上的宾馆。山上的给养就是靠挑夫挑上去的。挑夫迈着极其艰难的步子,机械地,周而复始的挑上、挑下;我想他们大概不会觉得黄山的美妙吧。

我们终于回到了黄山脚下。路边几棵高大的桂花树,黄花满枝,香气扑鼻,令人陶醉,令人难舍难离。黄山,美中之最。

关于九月的文章6:重阳节赏重阳联

文/琳瑶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住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吟咏重阳节的妙联,时值重阳,品赏“重阳”联,也别有一番情趣。

据说明朝有姓张、姓王的两个才子,他俩常作对互娱,一年重阳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张的才子触景生情,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王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均为描绘自然景象,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浑然天成,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明代大画家文征明有一年重阳节,路上遇见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不假思索而出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为清高宗八十大寿撰一寿联,联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上联中的“十八公”,隐“松”字,为寿征;“介寿”,助寿;下联中的“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又名“重阳节”,即清高宗寿日正逢重九节;“称觞”,举杯祝酒。联中巧妙地将“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换,信手拈来,奇巧绝妙,妙趣横生。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都顺利通过。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此联初看起来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里的“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里的“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意义——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此联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个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承诺每年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多年,祝财主都没有兑现承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于是悻悻离去。

关于九月的文章7:又到九月,又见菊花

文/刘军

时序渐移,夏日的喧嚣慢慢淡去,秋日的韵味在枝叶间悄悄伸张开来,草木披色,山长云轻,阳光虽然依旧张扬,不过,空气的味道却一天天清峻了。坐在窗前,时常听见叶子间相互致意的响动,我总是在想,它们的轻语会惊动熟睡的鸟雏么?

又到九月,弹指数来,离开校园的时间已有五年,这样不长不短的时间可以磨掉很多个性的峥嵘,但对季节的那份亲触却始终滑行于坚硬的时间之上,执着地扎根于心上,像流水一样,可以穿越泛白的思想,在各种各样的岸边停留。我是在九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农历的九月,谷子的香气穿透肺腑,刚刚闲置下来的农具还保留着收割的欲望,麻雀在饱食之后,顺便探视了我慵懒的睡姿。那个时刻,我还没学会如何打开眼睛,我只能用心去查看秋天的颜容,那是最初的亲近,所有的味道都被我贪婪地收入怀中。直到今天,这些味道依然在内心深处不断地发酵,轻轻一碰,就会将最初的幻想舞动。

大自然单独地赐予常常吸引我们欣赏的眼神,对九月的热爱,自然少不了对花卉的铭记在心,而九月,花事大多渐尽,唯有菊花迎来了她的盛期,所以九月又被成为菊月,因菊而美,因菊起叹。大约十岁那年,我家花盆里栽种了第一株菊花,对菊花的认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十岁是个特别快乐的年龄,对劳动充满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把花盆里所有的花都浇得全身湿漉漉地才罢休,这少不了挨母亲的训斥,后来,那几盆菊花居然开出了白色的花朵,在日渐萧瑟的花台中显得与众不同,本来快活的我就愈加雀跃了,香气不多,也要用笨拙的小手将花枝拽下来,凑到鼻子前闻闻。

与九月特有的亲缘,决定了我对九月所有事物的亲和之感,而菊花是首当其冲者,就像高山之上的流云孤松,抬眼相望,是舍不得移开自己的视线的。因为这个原因,古典文学中关于菊花的诗句常常令我流连往返,像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句,读来有一种自然恬静的流韵,正下心怀;还有李清照笔下“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温婉,赋予了菊花人性的品格;至于淘渊明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弯下腰,一不小心自己成了一株菊花的境界,则自不待言,更是令人神往。

19岁那年,我远离故土,来到了开封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求学的生涯虽清苦,但青春的意气却能够释怀。再后来,我有幸又留在了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和很多人一样,清早的时候牵着朝霞行走在大街上,到了傍晚,则向着晚霞而行。

而开封这座城市又恰恰将菊花命名为这里的市花,许是因为这里菊花的品种繁茂、花蕊艳丽天下之故。每到秋日,菊花的香气便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流淌,郊区花农栽下的花卉正好这个时候缤纷开来,他们纷纷将一盆盆菊花搬进市里,为即将举行的菊花花会做准备。花会的这一段时间,我们皆称之为菊展,各个公园都会盛妆以待,无论是入口,小径还是大道及展台前,五彩的菊花都在尽情地绽放,舞动醉人的秋意。不仅颜色各异,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品种比如墨菊等也出现在花丛之中,让人大开眼界。

开封的九月是动人的,暑热已经褪尽,风沙未起,天蓝如镜,整个城市都包围在花的芬芳中。寻常巷陌,也是一步一景。即使是那些极平常的品种,依然能够吸引蜜蜂们多情的眼神。

菊花盛开的时候,当然忘不了买上几盆,卖花的地方很近,就在门前广场的旁边,一字排开,有许多品种可供挑选,即使不卖,每次从外面回来,也一样遭遇那些绽放的心情。

关于九月的文章8:沙水故老谈前事

文/谢络绎

九月,我由武汉经韶关至南雄,在驻地安顿下来后已是黄昏,灰色飘着细雨的天空慢慢变得愈加深沉,却并未带来明显的凉意,四下直至夜晚始终潮湿温润,令人感觉舒适。

来之前我已经了解到,在南雄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符号——珠玑巷,它与城北的梅关古道相辅相成,构成行居要塞,成为众多氏族的发祥地,后裔遍布珠三角甚至海外很多地方,是数千万人的宗祖地,具有“根”性意象。

站在这个集中了诸多游子心之所向的精神封地上,有那么一瞬间我会觉得,我所感受到的舒适或许是出于对“故乡”一词的深情观照,已经超越了自然性,属于先入为主的心理印象。带着这样的心意我继续查看资料,想为第二天的行程找到更多注脚,以便更快理解这个神奇的还未全然踏入就带给我暖意的地方。很快我便另有发现。资料显示,在珠玑巷的近旁有一座颇具历史由来的佛教丛林——大雄禅寺,一条蜿蜒的小河流经寺院一路向南。我想,即使北人南迁自北宋开宝元年(968)就使珠机巷兴起,即使大雄禅寺的前身沙河院建成于宋德祜元年(1275),大概都不会早过这条河形成的时间。

这条河叫作沙水河。

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古往今来,所有影响深远的文化发祥地均在水源充沛的地方,作为珠玑文化与佛教文化共相辉映的宝地——南雄,其境内距这两种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群如此之近的沙水河,定是承载了历史的重托,不但是两种文化的生发者和滋养者,也是见证者。

第二天,伴着绵密而执着的秋雨,我来到梅岭山下的珠玑镇,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游历了两遍宗祠夹道的珠玑巷,又拜谒了气势恢宏的大雄禅寺,带着满脑子的历史事件,我站在这两个文化圣地之间,面朝沙水河,细细回味着个中历史人物带给我的震撼。

眼前这片平阔的水域受到雨水的轻击微微晃动,冷静而忧伤,恰好与宗地这一符号,除了能让人产生暖意,还会使人泛起乡愁的另一面气质相符。在我看来,如果说暖意来自于归属感,忧伤便产生于归属感的丧失,因为变化。变化是存在的真谛。就连沙水河事实上如今也不叫沙水河了,尽管它不可能另外产生一个源头,仍在珠玑镇上嵩,但到了珠玑巷这里,它就成了湖,甚至曾经一度被掩埋成陆地,不留一点痕迹,后来为了配合周边的建设,才又被扒开,围河成湖。也就是说,它现在叫沙水湖。

在沙水河还处于野河状态之时,珠玑巷还叫珠玑村,为肥沃的冲击平原地,辖于沙水河下游的牛田村,由于可通竹筏,修建了沙水驿,加上梅岭大道的贯通,水陆两便的珠玑村就已成为南雄城外围的重地;在沙水河还处于野河状态之时,大雄禅寺还叫沙水院,古树参天,花草繁茂,逢法事,附近的乡民成千上万地涌入沙水院拜佛,入夜还会在沙水河中放河灯,景象祥和。

沧海桑田,在时光的洪流中,无论是珠玑村还是沙水院,甚至于沙水河,都被卷入更大的漩涡中,共经历、同演变。

我相信沙水河亲眼目睹了“夜各逃生”的数次南迁大潮,譬如发生在绍兴元年(1131)的谢氏97户33姓的大规模南迁;譬如“咸淳九年(1273),法祖偕叔伯兄弟子侄登舟而往,步陆而行通,迁于广州府各处居焉。”(《陈氏英翁族谱》)

我也相信沙水河亲眼目睹了沙水院如何更名为沙水寺,沙水寺门前的石狮又如何失去了头颅。——且让我在此复述一遍这个流传至今,可歌可泣的故事。——南宋祥兴元年(1278),宋朝降元将领吕师夔率兵南下侵宋,经珠玑巷时滥杀无辜,扬言要杀到珠玑巷的民众红血流尽变成白血为止。沙水寺时年99岁高龄的智明方丈为救百姓,与元朝随军大臣对峙,责他们信守诺言,只要见到白血即收兵回朝。之后,智明方丈头抵门前的石狮,厉声唤元兵拨剑。元兵一剑下去将方丈与石狮的头一起砍落,只见一股白血喷流而出。元兵惊惧而退,珠玑巷的百姓得救了。

历史风云变幻,如今已变河为湖的沙水湖,亦见证了流散在外的乡亲子嗣回到珠玑巷问祖寻根的动人场景。2013年11月,一位来自菲律宾的99岁高龄老者,坐着轮椅,在家人的陪伴下,随同菲律宾广东妇女会常务理事梁潘丽娴组成的寻根团来到珠玑巷,在自家的宗祠前悄然落泪。2014年11月28日,更有3000多名来自海内外的广府人后裔齐聚珠玑巷,共度首届姓氏文化旅游节。也是在2014年,10月15日,历经清末被焚毁、文革期间被拆弃、1998年重新规划、2001年奠基等诸多变化,大雄禅寺三圣殿隆重落成,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的僧王亲临加持,当日,这一由本焕老和尚主持规划的佛教项目,其盛事吸引了近万信众。这一切的发生,也尽数影映于沙水湖如镜的湖面上。

“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支。遥忆先人曾赋此,百年泰运又还期。”

明代黄公辅的这首《过沙水珠玑村》既道出了珠玑情结的深意,也道尽了时岁交替的慨然。

南来北往客,前世今生人。清澈的沙水湖悠远而沉默,如同一位永恒的“故老”,生发、滋养、见证着湖岸上的珠玑文化与佛教文化,耐心地看着每一个当下成为前事,再谈与你我这般后人聆听。

关于九月的文章9:残荷

文/碑林路人

我终于有时间在九月的午后去湖边看那些即将枯萎的残荷。曾经很多次看过亭亭而开的荷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残荷。听朋友说,雨中的残荷有一种别样的凄美,于是,我决意要在这个秋后的某一个雨天去看残荷。

这一天并没有下雨,正午的阳光烈烈的照在湖面上,湖边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清雅脱俗的荷花已经不见了踪影,大片大片的荷叶和衰败的荷茎,依旧固执的在湖面上坚守着,有些荷叶已经退去了翠绿的色彩,有些微微的卷曲着泛黄的叶边,有些已经变得干枯垂落。

阳光下,布满了青藻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不再美丽的残叶与落花。远远望去,湖面上没有了六月荷花欣欣向荣青春勃发的繁盛,凄清冷落中,却好似有一种生命的力量还在固执地坚持着最后的顽强。

湖边的行人很少,人们好像更喜欢欣赏大自然最美丽的形态,残荷衰草,落红败柳都是生命的尾声,没有人会在意一场繁华的盛宴之后,还会沉淀一些什么样的心情与哀伤。

我独自在湖边行走,我的影子也倒映在阳光下的湖面上。此刻,我并没有体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凉与冷清,相反,我看见了一种生命的悲壮与凄美。或许是秋天里的阳光给了残荷最后一抹悲壮的美丽的,或许是没有萧瑟的秋风,于是也没有了哀婉的心境。

在盛开与衰败之间,在繁荣与落寞之中,我看见了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展现出的一种别样的风韵。阳光下的残荷,并不凄婉,枯萎的叶片在阳光里坚守着重生与希望,固执的像是一个布满沧桑的老人,在榕树下守望着年轻的爱情,残缺中有了一种生命最灿烂的忧郁之美。

六月,我曾在这湖边行走过,那时有很多人拿着相机在拍摄水中荷花亭亭的身影,也有一些人支着画板在描摹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羞。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冷清的独立于湖面,望断秋风。不知残荷寂寞的心里,是否已经深深体味到这凄冷落败中的世态炎凉,是否还会在凋零与枯萎中,常常想起繁华时歌舞升平的美丽。

我问残荷,残荷无语;我问秋风,秋风无言。久久地凝望着微风摇曳中的残荷,我悟不透败落与再生之间究竟隔着怎样一段生命的玄机。如果说衰与败都是兴与盛的开始,那么每一段生命的成熟,是否也都预示着下一轮的衰老与哀败。突然间有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开来,我不知道我行将老去的生命,是否会如残荷般昂扬与从容,我不知道我生命中最后的守望,是否也会有一种别样的壮美。

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我看见了那些枯枝败叶灵魂中不愿轻易放弃的孤傲,这时,我心里衰败的枯叶与繁盛的灿烂是同样的美好。不要说青春有着无所顾忌的美丽,其实积蓄沉淀后的生命,一样灿烂于行进路途中的每一个阶段。

这世间或许有很多的美丽是我们无法时时体会,无法刻刻参透的,但是大自然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让你有所顿悟。荷残了,或许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正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

荷,用一生聚集起来的信念穿越着生命的湖水,在守望中演绎着不死的传说。倘若,有一天,夕阳西照,我愿如残荷一般驻留在湖中,化作晚霞中最后一抹美丽的记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