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的文章

请欣赏毕业后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毕业后的文章1:带饭的记忆

文/董尚文

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听老师的劝阻,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在父亲的单位当了季节合同工,就是烧锅炉的锅炉工。烧锅炉是三班倒,我一般是在上夜班的时候带一顿饭。

那时,家家都吃供应粮,带饭最好的就是大米,炒一点菜。大米放在单位的蒸箱里蒸熟,配上自己在家炒好的菜,就是工作餐了。虽然单位都有食堂,可带饭的人却很多,带饭主要是为了省钱。我一般会带上一些大米或者小米,在家炒点儿白菜或者土豆丝,萝卜丝,有时干脆就是咸菜。把米放在锅炉房的蒸箱里蒸熟,配上自己带的菜。我喜欢用的是那种筒状的饭盒,手可以提,里面还有一个隔层,菜放在上面的小盒里,米在下面。拿着方便,还可以把米饭和炒菜分开。不好处就是饭桶太深,吃饭有些费力。

因为我是劳力工,工资相对高,再加上我喜欢吃,舍得花钱。每每发了工资后,我除了约几个工友去饭店改善一顿,还会去饭店买上一个肉菜装到饭盒里,在结束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后,享受这顿有肉的工作餐。

那时,饭店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我们从大营盘出来沿着并州路向北走,沿途饭店只有几个,大营盘饭店、并州路饭店、晋阳饭店。再走到柳巷,有上海饭店、认一力饺子馆、林香斋饭店,五一路有一个安乐园,太原南城区的饭店基本就是这些。在这些饭店里,我喜欢去上海饭店,喜欢那里拱形的屋顶。在那里,我们会花两毛钱喝一碗散装啤酒,四毛二分钱买一盘过油肉,五分钱一碗大米饭。在这里美餐一顿后,我还会买好上夜班的晚餐带走。

平常,我的工作是拉煤、烧火。在锅炉房外面的煤场,我们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从近十米高的煤堆下面,用镐头把冻成冰坨的煤刨下来,用铁锹将煤装到手推车里,然后一车一车拉进锅炉房,再一锹一锹挥臂将煤填入火红的炉膛,一个班上重复往返无数次。繁重的体力劳动后,我们轮流坐在操作台下的一张长椅上,擦干汗水,洗净脏手,捧起饭盒就吃,填饱饥饿的肚子。一份过油肉,就上白米饭,肉香、米香、菜香融合在一起,香在嘴里,暖在胃里,真是一种享受。

毕业后的文章2:台账

文/刘兵

今年初,我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社区,分管政宣这一块。

上岗后,根据工作安排,我对社区的黑板报重新改版,主设“最新政策”、“社区风采”、“生活浪花”、“物价解读”、“就业明星”等板块。由于贴近百姓,很受居民欢迎,不少人就聚在黑板报前展开了热议。我还发展了十几个“基层通讯员”,建了和睦邻里QQ群。总的来说,我搞得很接地气,受到了主任郑大妈等一致好评。

可不久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分管其他工作的老同事似乎总在忙。有的在外面跑了一趟,回来就赶紧在电脑上打着什么。

哪有这么多材料要写啊?给谁看?大伙儿如此重视,这些文字能起到啥作用?带着满腹的疑问,那天我特向中午又在加班的“师傅”蔡姐请教一二。

蔡姐好性情,她停下敲击键盘,指着桌面上和文件柜里十几大本“工作日志”说:“我们在做台账呢!”何为台账?蔡大姐告诉我,台账原是指摆放在台上供人翻阅的账簿。而后,台账经不断演化,现在泛指工作资料,包括照片、记录、影像资料等。一个普通社区台账包括党建台账、统战台账、共青团台账、征兵台账、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等。她主管思想教育和调解邻里纠纷。今年根本没看见举办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可她的台账里却有这项统计,三场讲座聘请的都是社会上知名心理专家,挽救了十几名“问题少年”。更离奇的是,蔡姐还上门成功地调解了三十多次邻里纠纷。她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咋分身啊?可这些都被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发生纠纷的过程,还有达成谅解的结果。

其他人的台账我也翻了翻,内容也大同小异。难怪他们总是这么忙!见我还是迷惑不解,蔡姐点拨道:“社区工作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编得好。上面考核社区工作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看台账。年终评优,办事员的升迁也靠这些账本。以前要求纸质的,现在改成要电子版的,有的部门甚至两种格式的都要,还要配照片和影像资料。小刘,你现在也要重视起来,不然干得再多,台账是空的,你的业绩归零。”

毕业后的文章3:梦从故乡来

文/九满

1988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作。

离家那天,我怀揣着一颗惊喜、激动、亢奋的心,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做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让无情的车轮把我送到南国的热土上,开启了我漂泊闯荡的生涯。

从此,我成了城市的新移民,为了这份工作,很多时候,我要做不想做的事,甚至要说讨厌说的话。我需要不断地面对各色人等,上司、下属、客户、官员……各式各样的检查、培训、论坛、会议,领导端坐其间,下属分坐两边,威严、端庄、气派,我总感到有一种沉重的阴气,无时不透出种种商业谋划与猎杀的气息。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不是为了金钱就是为了权力,而脸上所表露出来的笑容都是虚假、阴险或奸诈的。为了生存,我必须压抑自己的小情绪,总想着:熬过去!

我也曾努力让根在城市扎下去,却又感到脚下土地的坚硬;我努力让自己融进城市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并努力像他们一样的节奏行走,踩出自己的足迹。回头一看,却发现“城市的水泥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我也曾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穿着光鲜的衣服招摇过市。但是,我又错了!虽然我被“城里人”同化了三十多年,但我的着装依旧是“乡里人”,色彩以黑白为主,款式以简洁端庄为佳。怕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妻子嫁了个“乡巴佬”,我曾对我的服装进行了一番大胆的变革、创新。大街上瞥见“城里人”穿高领的羊毛衫,有点夸张的领子,我也买回一件,红色,间以图案,穿起来似乎年轻时尚多了。但是,外出的时候,我的穿着依然坚守黑色和白色这两大阵地,看不出季节的更替,那些时尚新潮的衣服依旧躺在衣柜里笑春风。

我也无法像城市的土著那样,给妻子送花,我从不过情人节。妻子就是妻子,盖了章的,怎么能篡改商标冒充情人呢?扯着妻子过情人节,那是跑到别人的地里摘西瓜,尽管偷来一回欢喜,却也是羞赧到怕被人看到。楼下卖玫瑰的档口,与我隔着千山万水的远。所以,每一年的情人节,作为“乡里人”的妻子,她有一种没落贵族的忧伤,独自凭栏看大街上玫瑰滚滚……

故乡却像一棵树,生长在我心中,风吹不倒,雨打不垮,并随着我离家越久,越发地枝繁叶茂。我已经离开乡村三十多年了,但是,我每晚所做的梦几乎都是在乡村里。在梦里,老牛拖着犁耙,在蓑衣人的指挥下翻掘着沃土,八哥尾随其后啄食着沉睡的虫饵;在梦里,庄稼人在田埂上挖开一道口子,架上水车,两、三农人爬上去,往农田里车水……于是,我发觉自己潜意识里还是深陷于那些陈旧、荒凉、偏僻,却又宽厚、淳朴、善良的记忆里。同样的,在故乡的母亲心中,也住着异乡,它像一条苦涩的河流,时时流淌在母亲心里,并随着我一次次推迟归期,越发苦涩。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时常问自己,城里好还是乡村好?从内心来讲,我确实觉得还是乡村好。不管城里的霓虹灯多靓,也不管城市的马路多宽……我还是爱不上这地方。因为田野使我安心,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我。

我认识一个人,他说一回到老家,去地里走走,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他自己也奇怪,已经离开乡村多年了,总觉得自己从未离开。我就给跟他说了这句话: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你。

我也是,去年三月,我回了躺老家,或浓或淡的野花香让我迷醉,或苦或辣的野草气使我晕眩。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外的人来说——短暂的乡村生活是身体的一种搁置和停靠,是内心的一次回归和灵魂的一种抚摸。我的母亲,即便两鬓染霜、步履蹒跚,她依然精神抖擞地去给我做我最爱吃的水煮鱼或者是甜酒。当我看见母亲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我的女儿为赶时髦而买来的带洞的衣裤时,我会为她这个忍俊不禁的举动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儿时,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母亲挑灯为我缝缝补补的情景又悄悄地浮现在我的心头。母亲老了,而她对我的爱永远不老!

那天午后,我陪着母亲说话,说起我的苦恼,我告诉母亲,我虽然生活在城市里,却始终过着农民一样的生活,保留着农民一样的性格和特点,远远望去,就知道我是一道来自乡村的风景。我身上的乡土气息,这个与生俱来的味道永远也挥之不去,它根深蒂固地储存在我的血肉之中,让我的口音都带有浓浓的乡土味。母亲想了想,说:九满,你在乡村出生,在乡村成长,你生命的枝叶早已烙下了乡村的印记。你苦恼是你不知道你该如何定位,你应该知道,乡村是你的“根”,城市是你的“梦”,既然你时常把梦拖进乡村,也就不必苦恼把根移进了城市。你若坚定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选择,认准自己的方向,那么苦恼又从何来?听了母亲的话,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那天,我在熟悉的乡村,漫步曾经的小径,我像一只重返山林的小鸟,让久别的故乡的清风,梳理我疲惫的翅,我感到身体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这样干净过。

毕业后的文章4:离开,是因为想停止奔波

毕业后一直内心一直辗转于停留还是离开,离开了反而开始了感觉像是一种流浪的生活,没有归属感,没有朋友,没有自由。

一直麻痹自己的内心,不停的告诉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无法逃避,只能面对,而自己面对的方式只是自欺欺人的逃避,只是不自知而已。

瞬间,所有的希望崩塌,没有安全感,迫切的想离开,因为只是想停止奔波,因为自己真的疲于奔波,迫切的想要安定,安定的化境,安定的朋友,安定的心…

一直在想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纠结于是否要选择离开。没有人能够为自己做决定,也许注定自己只适合一个人的生活。

最近的状态返回一个人的独立状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生活。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只是,不是新生,迫切的要离开。

都说,爱是一个人,也会爱上一座城。但是,我没有爱上。

我想,是要离开。

因为,想要停止奔波。

毕业后的文章5:因为心中有爱

文/李学开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英山一中任教,至今已有26个年头。

前不久,我回到母校黄冈师院参加第一届校友会,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同学,老同学不解地问我,你作为特级教师,完全有跳槽的资本,为什么还在大山里工作?我笑而不语。我并不是不知道英山与沿海的差别,并不是不知道教师工作的艰辛,并不是没有产生过“孔雀东南飞”的念头。我之所以坚守在大山里,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英山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爱我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爱我魂牵梦绕的教育事业,爱我天真活泼的学生们。我深深知道,与沿海地区相比,英山更需要我,山里孩子更需要我。面对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面对学生家长勒紧裤带培养孩子读书的举动,我的良心受到了拷问。正是这种朴素的感情,坚定了我扎根山区的信念。

岁月如梭,转眼26年过去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既有忙碌的焦虑,也有困惑的迷茫;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辛酸。但我最终收获着工作的快乐,享受着学生成长的幸福。

还记得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英山一中的校门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那一刻,满腔的热血涌上心头,我发誓要当一名好教师。

可现实往往是无情的。当我兴冲冲地去上第一节课时,我就陷入了一种尴尬。那天,我走上讲台自报家门,说,我姓李,十八子的李,名学开。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煮开了的粥一样沸腾起来,有个胆大的学生高喊:“老师,您就叫‘开学’吧,名字好记一些。”当时,我羞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学生的“调皮”,让我领教了教师工作的艰难,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

有一次,我上完一节公开课,自我感觉特别好,不料在回宿舍的路上,碰到了我们的老校长,他突然问我:“小李,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用狼烟报警?”我一下子懵了,回答不出来。老校长并没有为难我,笑眯眯地说:“去查一下资料吧!”我知道老校长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督促我要努力钻研业务,做一名知识渊博的教师。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窘迫我记忆犹新,老校长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我感谢老校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永远也忘不了1987年儿子李游夭折的情景。那天,刚满周岁的儿子得了急性脑膜炎,我和妻子将儿子送进县医院急诊室后,就抛下儿子,让妻子照料,便匆匆赶回学校上课。等到上完课奔向医院,儿子已离开了人世。面对夭折的儿子,我深深地愧疚和自责。儿子走后的第3天,我强忍悲痛,又出现在讲台上。不等班长发出“起立”的口令,全班同学就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向我行了一个标准的鞠躬礼,“老师,我们爱您”,目睹此情此景,从不轻易流泪的我,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是始终与学生们在一起,如果说学生是一群叽喳欢畅的小鸟,那么我就是那四季常青的树木,有了他们的快乐成长,我才有了鲜亮的生命。爱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爱,我才爱教育,爱学生;因为有爱,我才愿意将个人的命运与学生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身。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教育,并能够在工作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生足矣。

岁月可以苍老我的容颜,但不变的是真情。我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时代,献给我所钟情的教育事业,献给心爱的学生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心中有爱,人生的道路便处处洒满阳光!

毕业后的文章6:在心里,种下一片茶园

文/章铜胜

毕业后,同学星散,昔日的生活,如将要逝去的青春背影,渐渐淡去。才工作时,我们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里沉浮,大多过得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也就彼此之间就少了联系。偶尔,三五同学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只是都不愿意说及自己的青涩、彷徨和无奈。

山区的一位同学像是隐者,总淡出在我们的视线和话题之外,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他的消息,只能从同学们零星的话语里探寻到星星点点的零散印象。几年前,一次同学聚会,他如隐者归来,那份淡定从容让人惊异。在聚会上,他笑着跟我说,自己当上了农民,承包了一片荒山,看样子是开心的。我问他,承包荒山干什么。他说,种茶。

我先是一楞,随即是羡慕。忙碌中,有一片山,随心随意地种一片茶,也好。

同学开始种茶是在几年前,他选择了一片高山上的缓坡。坡上树不多,草不少,其实也不能算是草,除了少量矮小的灌木和几株栗树外,是一蔸一蔸丛生的野兰花,这样的环境是宜于种茶的。

同学没有大规模的垦荒,只是砍去了一些矮灌木,刈除了一些兰草,在隙地里稀疏地种上了茶苗。茶苗栽下去的第一年,遇上大旱,新栽的茶苗存活不多,但山上依然葱笼如旧。我问同学为什么不浇水保苗。同学说,之所以没有给茶苗浇水,一方面是因为取水不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茶苗能自己适应山上的环境,自然生长。

第二年,同学先将茶苗移栽到山下的坡地里,放任生长,提前炼苗。到次年春天才将茶苗移栽上山,这一年,新栽的茶苗大多活了下来,在一片兰草的墨绿中,是一簇簇新生茶苗的新绿,栗树的阴影在茶园里移动,一山的温馨如不变的时光,静美如斯。

以后的几年中,同学不间断地在山上补栽茶苗,很随意,也很自然。他笑说,自己不像是在种茶,倒像是在做填空游戏,因为不想看见茶园满山的功利,也不愿见到一山凌乱的无序,他用茶苗填补林间空地,在补与填中,保持着兰草与茶树的适当比例,让兰草与茶树在山上和谐地共生共长。

同学的茶收获了,有个好听的名字——兰花香。他用随意,种出了一份悠闲、自然和快乐,这种随意与他有关,好像又与他无关。

相比之下,我少了这份随意的轻松,似乎早已忘记如何去认真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或者说忘记抛却其他无关的想法,用心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情了。就像清晨出门,我会想到工作,想到可能会遇到的人和事,也会惦记亲人、朋友,却总是忘记观照自己的内心,忘记和同学一样,为自己,在心里,种下一片茶园。

同学的随意,不求有所得,只为偶尔去看看那些长在兰草丛中的茶树,或者是去看看那些伴着茶树而生的兰草。我想像着春天的茶叶萌生和兰花开放的美好,想像着在这样一片美好的空间里,还有什么样的烦恼不可以盛放呢,又有什么样的希望不会在此萌生呢,还能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放弃这种简单的幸福呢。

也许,我们所缺少的,可能只是在心里,种下一片茶园的简单与从容。

毕业后的文章7:母亲的私房钱

文/晴川

我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父母在农村生活。他们精心莳弄几亩薄田,辛勤劳作,过得倒也满足、快乐。我个把月回家一趟看望二老。每次回家,除了给母亲买些营养品,给父亲买些烟酒,临走了我都要给他们二、三百元的零用钱。我告诉他们,钱是挣来用的,有空就买些吃的,不要舍不得花。可每回临走,母亲总是拽住我的手,边拒绝边往门外推。说家里有钱呢!我不信,她便转身一路小跑,从床席板下哆哆嗦嗦摸出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举过头顶向我炫耀。很显然,这些钱都是我和哥姐他们给的。父母舍不得用,积攒下来了。

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穷惯了,也穷怕了。一张嘎嘎响的百元大钞,怎么舍得破开了用呢!我不禁自责起来,怪自己想问题不够周密细致。再后来,我便改变了给钱方式。每次回家,我依然会给他们一些零用钱,也还是给那么多,但我只给他们五块十块的。零零碎碎,一给一堆。我想,碎票子用起来方便,老人也不会太心疼。事实也的确如此。给零用钱的方式一改,母亲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再三推辞了,总是显得很开心很高兴。一边伸手接住,一边连声说钱够用呢够用呢,你们在外要忙好你们自己。

今年夏天,母亲的糖尿病出现加重迹象,我回家带她去医院。临走前,母亲挣扎着起身下床,从樟木箱底颤巍巍摸出一个布包来,一层一层剥开。里面竟然是厚厚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我笑着调侃母亲:嗬!我老娘还是个大老板呐,这么多的钱!母亲说,家里打的粮食、养的猪,卖卖就够用啦,你们每次回来还都给钱!五块十块的,给那么多,做妈的咋能不明白呢?难处总是暂时的,我们一起努力加油。你结婚、买房子,我们做爸妈的没给你一分钱支持,本来想,等本本(儿子小名)上大学了,用我的私房钱,尽尽奶奶的一点心意,可自己不争气,得了这病,哎……母亲长叹一口气。我知道母亲误会我的意思了,可我又能说什么呢?父母生儿养女十八年,子女侍奉他们终老,安度晚年,这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呀,有什么好自责的呢?相反,该自责的是我,害得母亲为我担心。

一个月后,母亲病愈出院,她执意要回老家休养。我拗不过她,只好随她。

我现在差不多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去,我不再给父母零用钱,回前都买成了适用的和可吃的。糖尿病人要忌嘴,我就到专卖店买无糖类食品,并且算好一周的量,足足的。做子女的谁不想让父母尽量过得好点,开心点,安享晚年?

只是我不知道,我那慈爱的老母亲还会想出什么招儿来对付她这不省心的儿子?

毕业后的文章8:最珍贵的礼物

文/吴婷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在城市扎根,而是跑到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那年的教师节上午,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

那天,教室比平时要安静些。我扫视了一下每个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铅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拍了拍备课笔记,笑呵呵地说:“同学们,上课了!”

这时,坐在前排的学习委员,轻轻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她的声音清脆甜美。我微笑地对她说了句“谢谢”。小女孩站了起来,转过身,朝同学们喊道:“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祝小吴老师节日快乐!”整个教室顿时响起了一阵参差不齐的掌声。“老师,我们没有钱给您买礼物,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了节日祝福送给您。”小女孩害羞地望着我,从课桌的抽屉中拿出一沓作业本递到讲台。

“老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写的。他的字写得很大很潦草。“亲爱的老师,我代表爷爷奶奶感谢您来这里教我们知识。”一个斯文腼腆的留守女生这样写道。

十几本的作业本上,有两个学生用蜡笔画出飞机和房子。一架飞机是平时上课喜欢找同桌说话的调皮男生画的。画房子的则是一个单亲男孩(妈妈在他两岁时外出务工,至今没有回家)。他在“房子”旁边写道:爸爸在城里盖房子,等过年回家我让他盖一栋大房子送给老师。我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最后我看了看学习委员的作业本。我一看,一颗大大的,红彤彤的“心”躺在纸上。我问她:“你为什么画一颗‘心’送给老师呢?”女孩眨着大眼睛,语气甜甜地对我说:“老师,心不是代表爱吗?我要送爱给您。”

拿着十几本写着祝福的作业本,望着讲台下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感动不已。这所村小学就一栋三间两层的红砖房,教学、办公和住宿都在一起。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四年级的学生统一到乡中心小学就读。这里的孩子80%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下课后我回到宿舍,在QQ上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他现在省城一家小学任教。我向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他十分吃惊。乡村的孩子实在太纯朴可爱了,他说。而他收到的教师节礼物是十几束鲜花和一盒德芙巧克力,更有家长塞给他200元,但被他拒绝了。

我看了看窄小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再次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作业本上的一份份祝福是一颗颗真挚无邪的童心。这一颗颗童心,是我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与那些鲜花巧克力相比,这些礼物毫不逊色。

毕业后的文章9:毕业后我当了矿工

文/矿工小李

毕业后我当了矿工/矿工小李

当城市的天空点亮万家灯火的时候,我站在城市的街头,匆匆而来的人流和车辆带着萦绕的记忆弘流走向灵魂的深处。面对着芸芸众生,我知道热闹与喧器注定不属于某些人,过眼烟云,通过时间的隧道,把自己拉回到那段青涩的岁月…

那时青春激扬的年代,怀抱梦想的时代,踏着晨曦的脚步走进吸取知识的殿堂。怀着“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就会多收获一分”的信念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仿佛让教室的上空铺着一成黑色的阴霾,压得让我无法喘息。“别人学时你学习,别人不学时你也得学习,因为咱们的家庭环境你比不得别人”妈妈的话时常警戒着年少无知的我。

时光在飞,我正跨越着青春的门槛,满以为怀抱梦想的我会敲开大学的大门,然后在一个风雨天里拿着理想大学的通知书跑到家里对妈妈说:我考上大学了。然而一切的一切,却成了泡沫般的幻想。犹如晴空霹雳般炸响在寂静的山谷:落榜的消息还是传来了。六月的太阳像毒蛇一样煎炸着大地,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地上,任凭太阳光炙烤着脸庞,不想回家去面对着父母期盼的眼神。夜幕渐渐来临,拖着脚步不禁然间还是走到了家门口,看到了母亲期盼的目光,瞬间眼泪像潮水一般顷刻落了下来…

时光在飞,生活还得继续,母亲托关系让我当了一名矿工,先期的三个月的培训很快度过。正式下井的日子来了,戴着安全帽和矿灯,扎紧腰带别着自救器坐着猴车来到了纵横交错的井底,渐渐的适应着属于我的“地下”生活。整日与轰隆的采煤机相伴,大口的呼吸着黑雾般的煤尘。还记得第一次下井出来,看到工友黑乎乎的脸庞和只剩下的白白的牙齿,大家呵呵的傻笑着,也许没人注意到到我心里一阵阵地酸楚…月底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匆忙的带着工资卡把我辛苦钱取出来。那一刻,我笑了,我挣着钱了…

我的十八岁就这样在岁月中渐渐流逝,失落着,迷茫着,最终走向工作的岗位。现在我已没有了失落,因为生命的每一驿站都有它独到的意境,只要你把经历过的一切都当成一种宝藏,只要你把视线投向尚未到达的前方,你会知道,即使青春终将落幕,届时在收获的欣喜中,你又会开始更有魅力的一程。

毕业后的文章10:为祖国守岁

文/云帆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在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紧张繁忙的军营生活,转眼功夫就到了年底,又要过年守岁了。

参军入伍后的第一个除夕夜,是在一个简陋的窑洞房内度过的,全班12位战友,围坐在一个暖暖的火炉子旁边,吃着花生、瓜子和大枣,班长带领着我们诉说着一年来的进步与收获,天南海北地讲述着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一直到了很晚很晚。

第二年的除夕,部队野营拉练行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那一天我们徒步行军来到一个军事要地,作为一个重要的训练科目,每个班都要在寸草不长的荒凉山脚下,挖掘一个猫儿洞,晚上就睡在那里面。没有暖气,没有灯光,更没有鞭炮、对联。晚餐的时候,连队做了馒头大锅菜,那就是我们的年夜饭,战友们以菜代酒,互相碰碗,那可真是一个冰冷寂寞的除夕之夜啊!

之后的若干年间,每一个春节,我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我明白,军人也要过年,也要守岁,但是军人的守岁有着自己的特殊需要,那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就是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甘愿牺牲奉献,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

有一年的冬天,我带领官兵们来到新疆大戈壁滩,执行战备任务,我们的车队沿着大西北的几千里边防线,走了三个多月时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经受了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一直到了年根儿,还在紧张地奔波着,春节也只能在遥远的天山脚下、人烟稀少的边防线上度过了。我们临时搭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帐篷,那就是官兵们的野战家园。

除夕的上午,天空飘起了漫漫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战友们虽然远离内地和家人,但仍然兴高采烈地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迎接着新春的到来。晚上在多用的简易食堂内,举行了烛光晚餐,别开生面的迎春晚会上,各营连纷纷献上自己的拿手节目,不时引来一阵阵的欢歌笑语。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上,外面大雪飘飘,帐篷内春意浓浓,官兵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春佳节。

当干部多年了,每年的除夕之夜,我都要站一班岗哨。想想很长时间没有背过钢枪,没有站岗放哨了,除夕之夜重新体验一回战士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晚会还在进行之中,我就悄悄来到了执勤的哨位,履行起一个士兵的神圣职责。

天山上的雪花,大的像一朵朵羽毛,在自由自在地飘洒着,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婉蜒起伏的绵绵群山,也包裹了雾色茫茫的山川河流。此刻,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守卫着这样一支忠诚的队伍,他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因为这是职责所系,职能所在,官兵们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一支支钢枪就是祖国的坚强后盾,他们看不见耀眼夺目的万家灯火,但是能为强大的祖国守岁,那是无上的光荣与幸福。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过除夕的场景,想起了一家人围在暖暖的火炕上,吃着香喷喷的大骨头,想起了除夕之夜躺在被窝里听着炮响度良宵。特别是想起了已经80岁的老母亲,她年纪那么大了,仍一如既往支持着我的工作。从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一种深明大意、宽广无私的精神,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厚爱,带领部队完成好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大雪还在不停地飘落着,就连不远处的界桩都被掩埋了,我踏着齐腰深的积雪,走到界桩跟前,慢慢用手把雪扒开,露出了鲜红的“中国”两个大字,是那样的庄严与神圣,那是祖国的符号与象征,顿时一股无比自豪的激情在我的胸中跳动着!

参加晚会的战友们知道我在站岗,几次来人要替换我的岗哨,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想在这除夕之夜,一直站岗放哨到天亮,在军人的神圣岗位上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就那样背着钢枪,在浩瀚无际的雪原上,百倍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直到东方的天边慢慢露出了一缕晨曦,红日的霞光洒射在大地上,是那样的多姿多彩,风光无限。除夕之夜,我在最前线的边防哨卡,虔诚地为了祖国守岁。

在这一个不平凡的清晨,我又想起了着名歌唱家阎维文那首流传甚广的军歌——《为祖国守岁》:

遥远的爆竹声哟/把我的心陶醉/身边的红灯笼哟/是我的夜光杯/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岗位/我眼含一滴热泪哟/为祖国守岁/故乡的合家欢哟/把我的心安慰/酸甜苦辣各有各的滋味/我是风雪的边陲/手捧一腔祝福哟/用朝霞擦亮金色的国徽。

啊!我似乎看见,远处的灯笼亮了,鞭炮响了,礼花放了,新一年的岁月开始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