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盛夏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盛夏文章1:白居易避暑
文/李阳波
盛夏毒热天气,吹冷气吃冰棒最是现代人消暑之法,那么古代科技未明时又是如何消暑呢?
唐代白居易是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有若干有关消夏避暑的诗作,而且首首都是经验之谈。由此不难看出他是个避暑有方之人。
炎炎夏日,到何处避暑?白居易在他的《何处堪避暑》一诗中说:“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飢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白居易告诉我们,避暑最好是到树木多兼有水的地方,那里的背日楼是避暑的好处所,到水上划舟,凉风习习,自然很凉爽。饿了就享用消夏的美食,吃饱了就接着泛舟。游累了睡上一觉,醒来饮一杯茶。在这里睁开眼睛就可饱览青山绿树,耳听溪水碧流。然后就可以坐下来,脱袜濯足,解巾搔头,岂不快哉美哉!
这是白居易避暑的深刻体验,可说是经验之谈。
盛夏酷暑,穿什么?吃什么?以什么心态度夏呢?
白居易在《夏日作》里说:“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宿雨林笋嫩,晨露员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这吾口,何必饫腥羶。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
当时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认为,葛麻缝制的衣服布纹稀疏而且单薄,细纱编织的帽子既轻巧而又合适。光这样的衣服和这顶帽子,已足可伴他度过炎热的夏天了。
适体和舒服是选择夏天衣帽的标准,白居易还认为,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体,不必讲究精美的被子,只要适合自己口味,也不必大鱼大肉。吃些清淡的竹笋时蔬,饭毕闲庭漫步,在窗下安然入睡,不烦不燥,人安心安神安,自可度酷暑,延年益寿。
白居易还告诉我们最简易、最方便、最快捷的消暑办法,他在《消暑诗》里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面对暑热,独坐院中,修心养性,心神安宁,迎著临窗的徐徐凉风而怡然自得。诗人认为,只要心平气静,室内少放杂物,就会感到清凉了。
白居易曾于天气酷热之时去拜访当时知名高僧恒寂禅师,却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安静地坐着,并未像常人那样汗如雨下。白居易很受撼动,于是作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白居易明白表示:清心静气是消暑良方,“心静自然凉”是避暑的最高境界。
盛夏文章2:灵动的岁月,微笑走过
文/缘定终生
盛夏的雨,再一次袭击着这个城市的黑夜。这一年这一刻,谁都改变不了风雨拼命的呼号,像哀嚎了一个世界一样,多少个生命又一次的沦陷,无奈的等待着,却没有人能挽留住……
和着声音,我带着心灵的寄托,希望那些正在痛苦的人们能藏着眼泪,埋了灰尘,记下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在坚强的微笑走过。含着泪水,抱着希望。
人生的险遇就这样的笼罩着我们的生活。世上的苦难总是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准备,或许不需要准备,磨难又再次向你袭来,面对着这无数次的磨难和哭喊,只有拼命的抗击和坚强的等待着。
生命的伟大,生命的脆弱,生命的不堪一击,在瞬间都发生了。单调的黑色像一帘重重的帷幕,压在了那座美丽的城市的上空。野蛮的制服了平日的阳光,留下的只有一堆堆废墟和失痛的人们。岁月踏着记忆的悲歌,老化了沧桑的城市。而蠕动的生命还在继续,继续收揽着,心系着,祝福着,祈祷着,承受着。
在这尘世间,还有什么比得上挣扎在生命边缘而无能为力重要呢?我们兴庆自己的岁月里没有这么多不幸。哪些失去的,用生命结束的人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灵动的岁月里,我们要微笑走过。
我们都等待着奇迹,因为它一直都存在。祝愿那些心系希望的人们能尽早的好起来,因为世界和我们一直同在。
灵动的岁月,我们要微笑走过。
盛夏文章3:茄子
文/高亚平
盛夏时节,天气燠热,百物难以下咽,忽然就想到了茄子。晚饭时,如果有一盘酸辣可口的凉拌茄子,就着薄粥,缓缓而啜,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呀。小时候在乡间,每逢夏季茄子下来时,我没少吃过凉拌茄子。凉拌茄子的做法很简单,先上锅将洗净的整个茄子蒸熟,剥去皮,将茄肉一绺一绺撕下,堆入盘中,加蒜泥、油泼辣子、葱花、盐醋、麻油,拌匀即可。凉拌茄子很好吃,软而糯,又有一点儿嚼头,是佐粥的妙物。下酒亦妙。傍晚时分,搬一张方桌,放在新洒过水的庭院,天空一弯朗月,下山风吹着,夜色中,或三两好友,或一人,就着茄子,把酒慢饮,想一想,都让人神往。祖父在世时,就喜欢这样一个人独饮,三四两老酒下肚,看着他怡然的样子,我羡慕得不行。
在乡间生活的那些年月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那几乎是一个乡村孩子的乐园。我们队的菜园子在村南,园子的南面紧邻着一条杨峪河,西面则是一个大桃园。菜园有5亩地大,里面种满了各种蔬菜。
春天,青草泛绿,各种蔬菜也破土而出,开始只是几片稀疏的小叶片,几场春雨,几度春风,菜园里已是葳蕤一片,生机盎然了。园中的蔬菜若用油沃过,旺盛得不得了。而百花也不失时机地开了,金黄的蒲公英,白色的碎碎叨叨的荠菜花,蔚蓝如火焰的苦苣儿,红艳艳的麦瓶花……都是一些野花,生长在菜蹊间,把人的眼睛都照亮了。蔬菜这时也有开花的,如油菜花、芥末花,但好像并不多。它们大量开花在夏秋。各种瓜类的,如南瓜、黄瓜、笋瓜、西葫芦、丝瓜,就不用说了;辣椒,豆角,韭菜,大葱,豇豆,等等,也多在这个季节开花。茄子也在夏秋开花。茄子花是紫白色的,有点发蓝,开在肥大的叶间,样子很好看。茄子开花是陆陆续续的,开着落着,就有小茄子渐次生出。起初,小茄子像一个个小紫色的橄榄球,挂在茄树上,掩映在硕大的叶间,但也就半个多月的功夫,茄子便长得肥硕起来,如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茄叶再也遮蔽不住它们了。茄子便会被人们摘下,运送到集市上卖掉。茄子多为浑圆形,也有长条形的,若小儿臂,长达半尺。至于颜色么,多为紫皮,不过,现在也有了绿皮的,这也许是品种改良的缘故吧。
茄子有多种吃法,除了上述凉拌茄子外,茄子炒豆角、红烧茄子、油炸茄子,都不赖。小时候,我在农村还吃过生拌茄子。将茄子洗净,切成细丝,加上剁碎的青辣椒、蒜末,调上适量的盐醋,用手反复地抓一抓,然后上桌开吃,味道绵软可口,喝粥下饭皆宜。
多年后,读一些植物类的闲书,我才知道,茄子不宜生吃,因为其中含有龙葵碱,生吃容易中毒,会出现腹胀泻肚症状。但家乡人至今还在这么吃着,我也还在这么吃着,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严重,也许是吃的少的原因吧。贫困年月里养成的一些习惯,今生怕是不易改掉了。茄子还可以蒸包子,茄子包子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似乎都喜欢吃。我母亲善于蒸茄子包子,她老人家每次做这种吃食,我都要趁热吃上三四个。茄子除了好吃,还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降低血压的功效,长期食用茄子,可以说好处多多。用冬天地里的茄子枝叶煮水,泡洗治疗冻疮有奇效。少年时,由于贪玩,冬天里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旷野里疯跑,结果手脚生出冻疮,疼痛不已。母亲发现后,一边爱怜地责备着我,一边领着我,赶到生产队的菜园子,拔一捆茄子秧,煮水替我清洗,往往清洗过两三次后,我的手脚就会光鲜如初。
茄子又名落苏,南方称为矮瓜,来自印度,种植时间很久,据称南北朝时期已有栽培。但至少在宋代,应已被广泛种植,宋人郑清之就曾写过一首有趣的咏茄诗:“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原来总一般。”说茄子圆乎乎的样子像和尚的头,这个意象很新奇,也很有意思。清代画家金农据此诗,还曾画过一幅茄子图,并把第二句诗题到画上,让人看了忍俊不禁。郑清之说茄子滋味一般,我看未必。他之所以这样说,要么是不会做,要么是不懂食茄,否则,为何僧俗都喜好吃的茄子,他偏偏要说滋味一般呢?
盛夏文章4:一叶知秋
文/松月子
秋来了,无论你对盛夏有多么留恋,多么不舍,也无论你是否对它发出邀请,秋都会在季节的当口,携着残荷,携着田野的金黄,携着丰收的稻谷堆,携着一份安静与纯粹,在一场场秋雨中,轻轻敲开千家万户的门窗,矜持而又明快的走近你,带给你生命里又一季不同的秋天。
进入11月,供暖期开始了。然而今年的秋来却是暖暖的,艳阳高照的。每天清晨,当我坐在家中吃早点的时候,我都会被南窗外那迷人的霞光吸引,我会对家人们嚷嚷说,你们快看,窗外那阳光,多迷人!早上六七点钟,开车送儿子上学,天上、湖上,两轮又大又红的太阳交相辉映,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数百只海鸥在那万丈光芒里飞翔,舞动翅膀,这些来自大海的精灵,丰满着洁白的羽翼,在晨光之中,是那么灵动、流畅,吸引人们人驻足观赏。沿着蜿蜒的湖岸行车,我喜欢听莫扎特的小夜曲。一曲曲,钢琴清脆的声音,婉转,欢快,空气里弥漫着洁净、透明、纯粹。
每到这时节,银杏树就开始展现她生命里最为华美、最为璀璨的美。办公楼东门口的几棵银杏树金灿灿的。每片叶子都透着一抹纯净的鹅黄。秋天的主色调该是金色的。你看那银杏树,树梢上的叶片和落在地面的叶片,把原本枯燥无味的铁栅栏围起来的小角落渲染得诗意盎然。而职工食堂南门口的那几棵长得好似同胞兄弟般的九棵银杏,看起来黄的更为纯粹、更为鲜活,他们个子不高,树身高度大概四米左右,都顶着一头丰沛的发冠,叶子齐刷刷的一色金黄,在那古朴的粉刷得雪白的砖墙衬托下,显得更为灵动,又因为秋天里格外澄澈的蓝天帷幕,再加上那自天幕挥洒下的阳光照耀,真真如那诗经所歌咏一般“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几棵昂扬着的银杏,恰风华正茂的少年,让人们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在心里多了份明朗与鲜亮。
仰望那满树金黄的银杏叶,触摸扇型的叶片,虽已渐渐的失去了水分,分明的脉络里,让人仍不由的深深的感悟到生命的壮美。它微微弯曲着,叶柄稍微的仰着,这样的姿态将成为它在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直到粉碎成尘,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叶子依旧把无私的爱融进每个细胞当中,愈是到最后愈是显出生命中最靓丽的颜色,然后慷慨的给予这平凡的世界,给予哀伤的人以抚慰,给予碧绿的草丛以点缀、连沉稳的青石板路上都能见到叶子们飞舞的身影,她飘落到哪里,哪里就多了一抹色彩,增添了一丝不平常,在秋雨飘摇里,叶子们会更加的鲜亮,雨中的秋叶是饱含着萧瑟味道的。当最后一片叶子飘落的时候,银杏树突兀着枝干,落下片片金黄,它们层层叠叠,随着风儿,卷起,落下,滑动,飞扬,想要真的观赏叶子们自然的舞蹈,要有淡然的心境和发现的眼睛。
秋日里,我迷恋每一片在街口、小巷、河湾里或是飞舞,或是飘零着的秋叶。泰戈尔曾赋诗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少不知事的时节,只能赏得夏花的灿烂,却未曾体味秋到秋叶的静美。原来对自然、对生命的探寻与发现是随着岁月的累积一点点的修炼收获的。日暮时,天幕暗下来,街灯瞬间亮起,昏暗的街巷旁,黑压压的森林在傍晚浓墨般的黑中演奏着小夜曲,风摇起来,叶落下来。咔咔,那声音绝不同于盛夏时节,这演奏的是生命谢幕的最后交响,有些哀伤,有些凄婉,自然里的作别从不矫揉造作。那叶片随风飞舞着,划着优美的斜线,一片接一片,好似赛跑般的扑向大地,投入到永久的怀抱中。在这无声的离别里,大树依然以仰望的姿态直面上苍,他在守候着下一个春天。
今天的秋天是格外美好的。在我的记忆画册里老边沟的秋叶之美是无可比拟的。我们搀扶着母亲,走进老边沟如火的秋叶之中,八十六岁的母亲浑浊的双眼被那火红的枫叶点亮了。她有些贪婪的四处了望,枫叶们或如临水照花、或如被仙人用朱沙描染了般,叶子红如丹朱,不是黄里带红,而是纯净的、沉稳的红。一幅“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的景象。这时候,你就不由得不敬佩起大自然的创造力来。有棵树,不知晓它的种类,只见它枝干风骨凛然,叶子细小如柳叶,又不似柳叶那么纤长柔美,略略短了些,每一片都是纯粹的深红色。一眼望去,就想,这树红的有风骨、有味道,该让那善于丹青描慕的国画家看到,那就一定能绘出叫人叹为观止的丹青力作。陪伴母亲走在栈道上,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枫叶,几片落下来的,就随着小溪欢快的奔下去,或是蜿蜒在赭石色的大石头处,堆积在一起,缠绕了一会,再欢快的奔过去。夜晚,我们宿在山脚下的农家客栈,一大家人仰躺在在一铺火炕上,起风了,急促的风带来急促的雨,我在想,一定又摇下了许多的红叶了,雨落下来,噼噼啪啪,声响脆亮,好似就砸在我们的头顶上。二姐有些辗转难眠了,乡下土炕上的夜晚让她一下子彷如回到了从前。她说,我见你香甜的睡着,如同小时候一样。小时候,我们就是这么躺着。东屋里面是父母亲带着我们,西屋是大哥和二哥。如今再也见不到父亲了,父亲在四年前已经化成了一片落叶,别过了我们,回到了老家的河岸上长眠。在肃杀的深秋去看望父亲,那林间的落叶,每阵风都好似一个发令的号角,叶子一片片,一树一树,在那林中纷纷扬扬的飘落。让我伫立林中,无法释然,无处倾诉。
落的最晚的当数那些槐树、柳树了,这些树的叶子依然挂在枝头,虽墨绿中带了点浅黄,却依然在微风中摇曳着。母亲站在窗口远眺,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这叶子还绿着呢。我接话说,真不错呢。母亲说,霜降了就落了。我在心里计算着那霜降的日子,心想,霜降了,叶子该是都要落了,秋过去了,冬就来了,而那个嫩芽般的早春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这一季,那一季,轮回反复,生命在这更迭之中,若不是空空的只任凭时光流逝,握住生命里最美好的,跟着岁月的脚步,一点点的往前走着,愈是深秋愈是如那秋叶般的有了更为丰富、更为深厚的色彩,即使是到了生命落叶的时刻,也是欣慰、无憾的。
将一叶秋叶夹在书中,做成岁月的书签。窗外又起风了,晨光中的叶子们通身透亮,它们随风摇曳,好似在跳着优美欢快的“波尔卡”--
盛夏文章5:盛夏絮语
文/航程心语
一
今年的夏天,超乎寻常的炎热,可我还是会经常走出清凉的空调房间,让自己暴露在烈日下,在炎热的氤氲里,呼吸一下炙热的空气。行走在繁华的街道,看到的依旧是熟悉的风景。酷热的天气,对我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许,我比较耐热,又或许我喜欢被热浪侵袭的感觉。看着日渐晒黑的脸庞和胳膊,我全然不在乎。
心灵的荒芜,远比生活的贫穷让我恐慌。关于往事,关于思绪,关于文字,心绪无数的跌荡着。置身于静谧的时光里,一半是虚幻,一半是真实,而我却忘了真实,而把自己沉沦于虚幻里。不不得不承认我有一颗寂寞的心,尤爱寂寞的感觉,情愿一个人静默轻叹也不愿在热闹的人群中放纵欢笑与忧愁。
总是在竭力追求某种东西,当真正拥有了,却又开始在遗憾失去的东西。盼拆迁,等拆迁,当拆迁真的来临时,我却没有了丝毫的欢喜。老屋,曾经是时光的循环,而今,却成了历史的废墟。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屋被夷为平地,心里突然有了种揪心的疼。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得到的同时也是在失去着。记得刚拿到驾照的时候,我兴奋异常,天天幻想着能拥有一辆自己的坐驾,就连做梦都在驾驭着宝马飞奔。可当真正实现了有车的梦想,我却没有了欣喜,反而多了些担忧。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尘多了,顾虑也就随之多了。
二
无意在同事的空间看到她一位好友转载的一篇文字,一看标题怎么这么熟悉?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我两年前发表过一篇文字。于是在百度上搜索这个题目,竟有十几页之多。没想到这篇文字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不禁再次去静静品读一遍。那缠绵如水的情怀,那细腻婉约的文字,再一次颤动着我柔软的心房,竟然把我拉回到两年前的思绪里。
当又一次面对自己的旧作时,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突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不为别人,只是为自己。自己被自己的文字感动,不是第一次了。而在时隔多日后,能再次被自己的文字打动,可见当时写这篇文字用情多真了。想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真实而真诚。面对一个个朋友,一段段友情,我都付出过真诚。而今,曾经的朋友一个个都淡去,是时间拉远了距离,还是距离阻碍了永远,我亦不想去追问。我只想静静地做好自己,默念着他们的名字,默默为他们祝福。
前些日,与几年未见的好友相约重逢,那种只如初见的美好感觉再次袭来。虽然还有些陌生的拘谨,熟悉的顾虑,但重逢的欢喜,依旧在眉间心上闪亮。距离,因触摸才会生动;相遇,因跋涉才能升华。浅浅的一段缘,却是心与心的邂逅,摇曳着美好的记忆。一天的相聚,却如一年的相守。重见的欣喜,离别的不舍,收获的是妙不可言的相知,心有灵犀的懂得。
曾经以为,时间可以拉远距离,当再次相遇后,却发现,心的距离一直未曾远离,心声亦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重逢,那么,人生莫大的欢喜便是久别重逢的欣喜。
三
越来越严重的洁癖,让我变得愈加勤劳。容不得房间有一点凌乱,容不得桌上有一点灰尘,更容不得地上有一根发丝,一个纸屑。如此的洁癖,常常被家人责备,可我依然我行我素,不想改变。
越来越喜欢安静,喜欢重复听同样的歌曲,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傻傻地发呆。喜欢沉迷寂寞中遐想,在遐想中寻找安慰;喜欢沉沦臆想中驰骋,在攀越里升腾,寻找一种安然。习惯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静着,孤独着,一会低眉浅笑,一会轻言细语,一会静默无声,任时光静流,思绪摆渡。只要有绿茶和音乐相伴,我亦感到满足了。
越来越喜欢喝茶,越来越痴迷茶叶苦中带甜的味道,再炎热的天气,我还是与绿茶相伴。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带着清香和透亮,也带着清澈见底的清凉。喝一口茶,然后随着音乐的旋律将心弦引渡,开始欣赏,开始聆听,开始遐想,开始在理想的境界里游历。
四
很多时候,那些自我以为的努力,并不是我都需要的改变。天性的使然,注定了我命运的轨迹。只如初见的美好,渐行渐远;激情满怀的壮志,日渐冷却。不想长大,已经长大;不想变老,终要变老。一切都要遵从自然规律,迫不得已也是顺其自然。
很多时候,不是我不懂得知足,而是现实容不得我安逸于现状。有追求才会有进步,有奢求才会有幻想。我不觉得有追求、有奢求有什么不好,相反,没有追求,没有奢求的人的生活才是碌碌无为,毫无生气的。
很多时候,幸福如潮水,还来不及微笑与拥抱,就一掠而过。如果,知足可以支撑幸福,那么,快乐就紧紧相拥。只是,骨子里的善良又怎能抵得过世事的变迁?明知,幸福是一场浮华,我却依旧守望着;明知永远是一种幻象,我却依旧渴望着。
如果,时光可以停止倒流,人生可以重新选择,那么这个世界充满的永远是天然的美好,简单的快乐,单纯的幸福。只是,时光不会等人,永远也不会定格。
万事没有如果,只有错过,经过和结果。很多时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没找对努力的方向;不是我幸福,而是我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都说知足者常乐,知足才会懂得幸福。其实不然,知足是无止尽的,就如幸福一样没有标准。当我们达到一个标准时,又会向着另一个目标前进,如此反复,何来知足可言?
五
常常会扪心自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说欲望无止境,难道我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了吗?面对流逝的岁月,我无法唱出哀悼的旋律,但我能够为一场意外之变而泪流满面,也可以因为一次冲动的失败而叹息不已。
生活需要清心,生命需要坚守。读懂了繁华胜景和烟花炫目,也就看透了浮生若梦。再深的感情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砺,再长的等待也经不住时间的斑驳。有些爱,注定要凋零无声;有些身影,注定会了无踪迹;有些梦幻,注定无法超脱。
把曾经放到现在,一切都已过去,仿佛一切又未曾发生。把昨天融进今天,才发现回忆只能忆却不能回。曾经,早已经成为过去。曾经、过去;过去、曾经,都一切不能复返。那些曾经的画面,那些过去的场景,都模糊成一场场幻影。
时光仍在,岁月无痕。一天天的细节,一月月的积累,一年年的沉淀,换取了多年岁月的思考和沧桑的见证。不求万事都能如意,但心里还是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无论是铭记还是遗忘,只愿自己静守;无论冷暖还是悲喜,只需自己懂得。
人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与其原地踏步享受安逸舒朗,还不如永往直前寻找豁达从容的快意。视野开阔了,心也随之走远了。突然发现,阳光,永远就是我生命的向往,而心灵的尘埃就是我一路的风霜!
整整一个晚上,心如一座空城,没有情绪,没有只言片语,原来,安静是如此婉转,沉默是如此美丽。站起身,喝一口清茶,将思绪搁浅,将心事放下,然后,舒缓一下双肩,静守时光,安然入眠。
盛夏文章6:独爱银杏叶
文/和与乐
当盛夏的身影渐渐走远,秋姑娘又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给大地重新披上了金色的衣裳。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跟随妈妈来到了植物园游玩。
一进门,美丽的景色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一排排的枫树都倚着大道伸出火红的双手欢迎游客的到来。一阵微风吹过,枫叶像蝴蝶一样飘落到了我的手中。枫叶就像红玛瑙一般鲜艳,可能是因为秋姑娘把这种炫丽的色彩画上去的吧,真可谓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秋天的树叶丰富多彩,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看上去都很漂亮。可是,在众多树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银杏叶。
秋天的银杏树叶金黄金黄的,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我走近银杏树,轻轻地摘下一片叶子观察,这片银杏叶边上有一些波浪,是金黄色的,很像扇子。我在地上又捡起一片银杏叶,这片就跟刚才那片不同了。它也是金黄色的,但叶片的边上还夹杂着淡淡的绿色,也许是春姑娘舍不得离去而留下的痕迹吧。叶面上还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细细的纹路,中间还夹杂着许多棕色的小斑点,真是漂亮极了!
沐浴着阳光,轻拂着秋风,走在银杏叶铺成的金色大道上,闻着带有树叶清香的空气,极目远眺,层林尽染,此时此刻,我不禁欢呼雀跃!看到我手舞足蹈的样子,妈妈忍不住笑了。她告诉我,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它不但外形漂亮,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它的叶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帮助人们降血压、降血脂。哦,没想到小小的一片银杏叶还有这么大的用处,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秋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不仅欣赏到了五彩斑斓的树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盛夏文章7:柑子坪的盛夏
文/张盛斌
栖居在城里,遇到连日放晴、太阳朗照的夏日,尽管会开着空调来打发生活、工作的每一天,但难免会徒增一种闷热、倦燥的感觉。故而,近年来盛夏里每到周末的日子,我都养成了驱车到乡下走走的习惯。
今年8月中旬,我与家人从湖南怀化市麻阳苗乡县城驱车来到海拔800米高的尧市镇柑子坪村,就收获了一种既在乡村纳凉避暑又在乡间领略风情的喜悦。
车子从尧市集镇进入柑子坪村,8公里的硬化公路时曲时弯,迤逦蜿蜒。尽管阳光从上空直射下来,但一会儿,就会有从密林树荫处荡漾出来的山风。山风拂窗迎面而来,稀释阳光裹着的热浪。
一路时高时平时低地前行,车子经过山谷处的村落,沿着溪流往下驶进柑子坪一组时,阳光还没有照进这里的空间。山风习习吹来,涌遍周身,让人顿感一阵阵清凉。
村组是一个依山临水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山上树木葱茏,像披上了一件剪裁有致、合身得体的翠绿衣裳,让风儿涤荡得起起伏伏、摇曳生姿。坐落在这里的人家多为刘姓,房屋以木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屋顶盖着的还是黑乌乌的土烧泥瓦。屋子旁边都是竹篱笆围着的菜园,菜园也同时连接着水泥硬化的晒谷坪,平摊的几张竹晒簟晾晒着包谷、稻谷、辣椒等,时不时有雀鸟前来啄食撒欢。
村子不大,我们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每户人家。在村里,我们遇到了一位95岁的高寿老人——刘岩保。从谈话中得知,老人家8岁开始干农活,40岁才成家,尽管妻子病故多年,唯一的儿子也已失偶,但爷儿俩习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守着自家的责任田地耕耘生活。交谈中,老人丝毫没有流露出对生活坎坷、命运多舛的怨艾,只是连声地称赞共产党的好,现在日子的甜,说现在每月政府会发放老龄补贴、养老金,家里的土产也能变卖些钱,生病住院还能报销。我仔细端详了他的脸,悉心抚摸了他的手,看到他沧桑的皮肤里隐含的是骨头的硬,佝偻的身子里支撑的是活着的乐。
告别老人,我们来到村子里一家名为“金新隆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果园。但见一辆来自河南的冷藏运输车在装载刚刚采摘下来的黄桃,有五六位村民正忙着分拣、装袋、打包。一条机耕道从果园平斜而上,将那一畦畦、一层层的黄桃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引领我们的果园主人刘昌元,指指这块,指指那片,不时招呼我们:看上哪个,就摘哪个,个个都熟得正是时候。我顺手摘下一个黄桃,用山泉水洗了洗贴附在果皮上的细毛儿,放在嘴里咬上一口,一种清甜、浓香、肉润的感觉顿时充满唇齿、溢进肺腑。在正热的当儿吃一个黄桃,解渴又凉身。主人进一步介绍,这种黄桃因为种植于高山,昼夜温差大容易涵养糖汁,加之土质为红壤土,施的是有机肥,绿色生态无污染,不但果形好看,而且果肉好吃。我们不禁颔首翘指点赞。
在果园主人家屋外的空坪闲聊,时时都有一股股自然风透进身心,苦夏的感觉也烟消云散。
主人很是热情,我们加了他的微信,购买了几箱黄桃装车回家。临别时他还用袋子给我们送上了好几斤零散黄桃,我们连声道谢。
回来的路上,太阳快要落山了,又是一阵凉风。一种温馨、一份乡情伴随着我们。
盛夏文章8:人在盛夏
文/谢观荣
小时候看《水浒》,看到白胜吟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心中感触特别深。那时在乡下,条件艰苦,甚至连电都没有,炎热的夏天让人没处躲藏。而作为农民的父母,每次从田里回家,脸上都是豆大的汗滴,总会心疼无比。那时感觉恣意摇扇的公子王孙们,是那样令人羡慕。及至人到中年,生活条件已今非昔比,盛夏不再是令人烦闷痛苦的季节,谁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季节是最公平的,不管是冷热风雨,都是面对众生,不会规避一个人,也不会强追一个人,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商巨贾。事实上,不管是谁,总想生活得舒服一些,那些在酷暑下辛勤劳作的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人在盛夏,也许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心,盛夏既然有着公平的法则,自会带着所有人走出炎热酷暑。
人在盛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最重要。喜读的人可以看点闲书,静坐旁卧皆可,让思想在文字里游走,也许这是度夏的最好方式,比空调冷气来得更加有效。爱棋的人可以博弈一盘,不管兵马将帅,不管黑子白子,每一颗棋子都是自己,东征西讨左冲右突,在虚拟的战阵里体会惬意人生。好茶的人可以泡上一杯香茗,看热气袅袅升腾,想着过往的喜怒哀乐,幻想着以后的爱恨情仇,酷暑和茶香混为一体,时间和思绪纠缠难分,这恰是盛夏的妙处。
人在盛夏,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最难得。你可以俗,侃大山拉家常,情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聊天是很好的排遣方式。东邻西舍前村后院,啥都可以讲;地方趣闻时事热点,啥都可以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啥都可以侃。你还可以打麻将耍扑克,不在乎胜负,为的就是享受难得的盛夏休闲时光。你也可以雅,写几句歪诗,别管押不押韵;画一幅画,不管构图和色彩;弹两支曲子,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就行。盛夏就是这样的季节,热辣辣的阳光虽在,阳光下的空闲就看你的自由发挥。
人在盛夏,做些平常无暇做的事最享受。你可以静,听风儿吹过枝头,也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凉爽;听雨声洒落阶下,久远的心思都可以发芽;看夜空星星闪烁,自会想起儿时的故事;瞧花儿开了再谢,或能体会生命的真谛。你可以动,早起迎着晨曦锻炼,中午去河里游泳,夜晚趁着月色去拜访老友。你会感觉到和盛夏一起悸动,身体不再压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人在盛夏,生活完全可以自己掌握。只要你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有适应季节的能力。如果你是大人,可以学学孩子,跟他们一样喜欢盛夏;如果你是孩子,可以学学成人,客观地面对生活,享受盛夏带来的独特感受;如果你是老人,不妨加入年轻人的队伍,让生命像盛夏一样火热。
盛夏文章9:萤火飞舞梦几回
文/鲁珉
盛夏,晚风习习,将稻田的清香送了过来。
月亮走进了云里,星星露了出来。田埂上,小溪边,那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犹如一盏盏小灯笼,闪烁着童话的幽深。
这是童年的记忆,虽已久远,可一直在心底。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树林中穿梭,在花丛里舞动,在篱笆上嬉戏,点缀了静谧的山村山野。
“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南北朝的萧绎,正静立在茅屋前,手后背,头仰望,看那萤火虫附在青草上,静静地看着那小精灵在晚风中轻盈飘飞。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却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时空走到了唐朝,诗人周繇的夏夜,想必那萤火虫一定很多,绕着池塘,连雨都淋不散,居然都飞到那散发墨香的书案上了。
汪曾祺曾去了高邮,看见孩子吃了咸鸭蛋,把蛋黄蛋白吃光了,并没有把蛋壳扔掉,而是用水洗净了,用来装萤火虫。“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夏日的城市里,偶尔也会有萤火虫,只不过太少,也飞不过高高的楼房。还是乡下的萤火虫多,一片一片地,在田野里,在小溪边,自由自在地飞着。
那年的夏天,在外婆家,我与几个小表妹表弟天天跑去小河边的芦苇草地捉萤火虫。远远地看到,那一处萤火虫多,便轻手轻脚跑了去。可真跑到了,才发现也就几只在闪着忽暗忽明的光。还是觉得这边的萤火虫多些,于是,就又折返回来。
这样来来回回地跑着,也抓不着几只。只见到那些萤火虫,在明亮的星光下,在芦苇上飞舞着,一会儿停在这儿,一会儿又飞走了,停在别处。
终于,我小心翼翼地捂住了一只萤火虫,捧在手里。透过手指间的缝隙,望着发着弱光的萤火虫。
表妹表弟学着我的样子,小心地用手捂住了一只又一只的萤火虫。我们每人都捧着几只萤火虫心满意足地回到外婆身边时,外婆找出一只玻璃瓶子,让我们把抓来的萤火虫装在里面,那瓶子立即就发出明亮的光来。
后来,上了大学,去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去一次,依然会和表弟表妹一起抓萤火虫。只是长大了,才发现萤火虫是最好抓住的了。它飞得缓慢,似乎带着醉意,不走直线,可能看不见有人在抓它。我们真的抓住了萤火虫,也不会像儿时那样,紧紧地握在手中,或装进瓶子里,只是看着它在手心闪着幽幽的光,然后就松开手,让它飞走。
“轻罗小扇扑流萤”,那时觉得,天上的星星就是地上飞去的小小萤火虫,而地上的萤火虫就是天上落下来的星星。
童年时与萤火虫的嬉戏,不时入梦。蓦然回首,儿时飞舞的萤火虫,伴着无忧,伴着欢乐,一直都在,从未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