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习惯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习惯的散文1:别样的习惯

文/陈婷婷

她很喜欢喝粥,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每天,她都要在路边的小店里买一杯粥,总是皮蛋瘦肉粥,这已成了一种习惯。哪天不买,就会感觉不舒服。

一天,老师拖堂了。比平时晚了很多,她又耽误了点时间,等到她风风火火地冲进小店中,皮蛋瘦肉粥已经卖光了。老板跟她很熟悉,对她说:“要不你试试其他种类的吧,比如黑米粥,味道也挺好的。”她却不肯,执拗地冲到另一家店买了粥。

其实她不怎么喜欢喝皮蛋瘦肉粥,只是稀罕曾经每天为她熬粥的人。

以前,她每天晚上下自习回家,灶台上的砂锅里总温着一碗皮蛋瘦肉粥。那是妈妈最擅长的,但她却不怎么喜欢,为了让妈妈开心,她不会挑三拣四。她不吃蛋黄,妈妈便将蛋黄挑出来,将蛋白切成丁,瘦肉用刀一刀一刀剁成肉末,妈妈不喜欢用搅拌机,说是用搅拌机打碎的肉没有那种味道。米用的是糯米,糯米煮出的粥有股甜味。砂锅中的粥煮的香软,揭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每次她在旁边吃,妈妈就在一旁看着她吃,嘴角的幸福与满足都要溢出来了。她问:“妈,你咋不吃呢?”妈妈摸摸肚子,笑笑,说:“我早就吃过了,刚开锅时我就吃了,再吃就吃撑了。你快吃吧,吃完好做作业。”

后来,妈妈准备去外地工作,整天忙里忙外。有一次回家时,她揭开锅,里面放着米和一些原料,不多不少,刚好是她每天吃的量。妈妈竟忙忘了没有煮,但她没有不高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之后,再也没有妈妈亲手熬的粥,只有从小店里买来的还套着塑料袋的粥。粥有些凉,妈妈也不记得热一下,便放在桌子上了。她想,虽然不是妈妈亲手做的,好歹也是妈妈亲自去买的。想到妈妈就要远行,她狼吞虎咽,像几百年没吃过东西似的,生怕被人抢去了。妈妈笑了,嗔怪道:“哎呀,你这孩子,有这么好吃吗?比我做得还好吃?你慢点,又没人同你抢。”她悲哀地想,现实不是正同我抢吗?终有一天,岁月也会抢走我的粥。

而现在,每天她都会去买粥,从不变更。这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

想着想着,她又想起了昨晚的那个电话,妈妈在电话里说没时间就不回家过年了。她当时没说什么,只懒散地“嗯”了一声,就挂了电话。其实她很想妈妈,但却不能说,因为她很懂事。

一阵刺骨的寒风刮过,她打了个寒颤,用手紧握着手中的粥盒,好暖和呀。可惜,暖得了手,暖不了心。眼泪没预兆的流了下来。良久,她说:“这粥,怎么又有点咸呢?”

可是,她习惯了,早就习惯了。

关于习惯的散文2:习惯

文/浦景东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乞丐立即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乞讨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禁锢了他的思维方式。虽说是寓言,但寓意却令人深思。习惯在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地掌控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我们在适应外界大环境时,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创造的环境中。因此,习惯决定着我们活动空间的大小。习惯虽小,但它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比如,礼貌是一种习惯,走到哪里都能彬彬有礼的人一定会受人欢迎,没有礼貌的人则会处处碰壁;微笑也是一种习惯,可以预先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诸多矛盾和争执,而老是板着面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制造紧张气氛;具有发奋向上、努力进取等良好习惯的人常常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懒惰而不思进取的人则往往一事无成……所以说,习惯连通着命运,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但是,如果真能下决心并以恒心坚持,坏习惯还是可以改变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看来,我们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以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

关于习惯的散文3:静已习惯沉默

文/凌冰小邪

(一)

我一路走着捷径,看到别人跨过了荆棘,依然高昂的头,而我只能循规蹈矩的在早已铺设平坦的小路上走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是有多么懦弱。

懦弱的丢了自己,只能按部就班。懦弱到连自己曾想象过的生活也只能是想想了。懦弱着期盼,期盼若可以重新再选择一次,可我怕,懦弱的自己怕依然会是如此结果。

懦弱者不该有期盼。是该说,认命了现实,还是看透了现实。一昧的服从安排,最好的安排,或许会有人羡慕、不甘的安排。可似乎,除了你自己,所有人都认为是好的,没有瑕疵的选择。也唯独没有人,过问过身为当事人的你的感受。

所以,是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很多想法留在心里就好了,没必要也不应该说出来,不必要的难堪,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想想就可以了。

别开口,千万别倾诉。一张嘴,说出来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苦。或许,会有人无动于衷的表示可以理解,但我想,更多的是你的苦对别人来讲是一种毒。残害的不仅仅有你还有他人。

就像,你身缠万贯,买了一件价值成万几十万的衣服日常穿着,在你看来,再平常不过。因为你也需要穿着打扮,只不过因为因为平台好一点可以做出一些比别人更优一点的选择。而若你还是嫌这件衣服还有哪些不足,那在别人看来就是有些烧包、得瑟的意味了,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会抨击反驳。

而其实,你只是发了一下对现状不满的牢骚而已。对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而言都无关痛痒。但事实,情绪的发泄从不会简单到你只觉得并且认为你只是打了个哈欠而已。

(二)

我也忙于生活。可时间多到我无法学会让自己怎样才能可以像别人那样合理安排。我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是这还是在我时间空闲到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的感觉。

别人总是忙里偷闲,可我总在闲里找忙。我不知道在这一天里边我除了洗刷、吃饭、睡觉还能干些什么。可我知道,空闲时间多的用不完和没有空闲时间的概念是一样的。同样无聊,同样不知所措。而我也知道,目标是有多重要。可我更知道,找不到目标、没有目标才是最苦恼。

或许可以这样度过每一天让它看上去更有意义。看书、学习,要么玩游戏,都可以。但也或许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没有耐性,或者可以说是没有毅志的人,把它们一样都不能坚持。无论学习也好,或是玩游戏也罢。

总是过段时间就会厌烦现状的一切,然后重新开始焦虑,重新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循环往复的最后结果就是开始变得什么都懒得。

早饭么,懒得吃,除非心血来潮爱动了。起床么,懒得起,就算起来了又能做些什么,更何况,躺着呼吸更能舒服一点。电话么,响了又响有时候都懒得接,接了也没什么事,不接也不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旅行么,喜欢旅行,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结果想来想去哪里都懒得去…

日子久了,除了思想不停,似乎什么都懒了。一天天也只有胡思乱想,自言自语才能更有一点存在感。我思,故我在。是一句很合宜那些喜欢安静,习惯思考者的话。况且,自己也的确很喜欢这种感觉。

明明也是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可现实中总是会带着几种被人误解的色彩。或许是幼稚,或许是无聊,更或许是一种比较让人觉得更无聊的文艺。

不论哪一种,都不是它纯正的本源的思考。只是突然的觉悟而已,其实本没有那么多故事。而为何总会有人不断追根究底的不放过那一点点在他们的自以为是里的小聪明里的以为呢?

不理解的人那么多,又何必去一一解释些什么呢?而既然知道会有不理解的解释又何必去自生烦恼的产生那么多误解呢。

所以,想太多会毁了自己,说太多不如沉默。

(三)

他知与不知,不如沉默,能懂的自然明白。分歧那么多,不如沉默,没说那么多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一致。又何必去那么卖力的解析自己,读得懂的人自然了解,不必你去自我剖析,不懂你的人说再多他都不会明白。所以,不如沉默。

当你适应了这个生存空间,存在的够久,很多事物看得能够明白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都不如沉默。

有人说沉默是金。而我更觉得在有些时候,沉默早已都超出了智慧的范畴。它是一种准则。在某种生存空间中,它就是生存下去的规则。

关于习惯的散文4:只是平常的夜晚

文/于公谨啊

已经是习惯,总是在晚饭后出来转一转;经常走动的地方,留下着岁月的迷茫,还有岁月的沧桑,也有一些记忆,却也可以发觉着一些惊奇。这里就是一片杨树林子,也似乎并没有什么新奇,因为它并不大,并不足以让人惊讶。也许是树头被截去了的缘故,所以才会光秃秃,显得有些简陋、局促,也显得有些仓促,就这样慌乱地呈现在眼前,就这样带着窘迫地露出了自己的容颜。如果是夏日,这里就会是陷入幽暗里,就会看不清晰,也许杨树就会感觉到一些舒适;但是现在就想像是岁月的回忆,在不断的游弋,呈现着杨树们的失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飘起了一层淡淡的迷雾,围绕着杨树,在慢慢地转动着,也围绕着我。杨树就开始变得神秘,也变得有些凄迷。丝丝缕缕的朦胧,就像是笼罩着一个梦,在不断地荡起涟漪。不远处的灯光,露出着夜色的迷茫,在不断地飘荡;那些人们嘈杂的声音,就像在不断追着夜空发出着他们自己的疑问。这是得意?还是回忆?还是时光的哭泣?没有人知道,只是那些声音的嘲笑,还是可以听到在不断地缭绕。

旁边的小河,在夏日里就会不断唱着歌,从早到晚,在不断地蜿蜒。可是,寒冬的夜晚,不可能会留下夏日的缠绵,这里的河流早已经冰封,没有任何的歌声。只是那些冰就像是凹凸不平的镜子,不同的轨迹,显示着淡淡的灯光,发出微弱的光芒,显得恬静,也显得格外的安宁;而灯光总是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也会不自觉地露出着嘲笑;可是被冰反射的光却多了几分委婉,也多几分内涵,暗淡却有着深沉,就像是天空的浮云。

天空的月并不是很亮,有着一层薄薄的鹅蛋黄;就像是把弯刀,带着独特的骄傲,掩藏起自己所有的锋芒,挂在了天上。它的光并不是很沉,却好像是很谨慎;黄色的月留下黄色的光,就像是梦一样,在慢慢地流淌。星星,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安静,还是那样的平静,就像朦胧的眼睛,在不断眨着,带着几分诙谐,也带着几分冬夜寒冷的凛冽。也许,这些星星,就梦眼睛,在不断的告诉着我们,夜色会留下轻轻的吻,还有冬日的斑纹。只是这星星,是不是也会留下着模糊?那些迷雾,让它们那个看清这个世界的路?

宁静的夜晚,有些冷寒;但是无风,就显得安宁。并不是茂密的杨树林,它们的影子留下了脚印,在路上慢慢地浮动着;淡淡的月,在杨树的影子上面画着日子的圆缺。雾,在继续绕着,虚无缥缈着,就像是一层薄薄的细纱,在杨树的旁边挣扎。这就是岁月的花?还是时间的繁华?影影绰绰的世界里,总是会留下着那些得意。

慢慢地走着,踱着步子,可以想着,也可以不想;可以在心上画着月色的美,也可以画着夜色的媚,还有那些灯光的魅。而远处山上灯光就有些诡异,在不断晃动着轨迹,会留下着那些曲折的光波,随着夜色,也会留下着孤独的苦涩。因为因为终归是要平静下来,而那些灯光的徘徊,不可能会总是留在我们的身边,这也只是平常的夜晚。

关于习惯的散文5:阅读之乐

文/陈爱芬

关于读书,每人有每人的习惯。而我虽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个书虫,看书常常是囫囵吞枣,自己不才也从未妙笔生花,但每晚睡前看书,做梦却是香的。

上学时期,我曾经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因为小地方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不多,除了学术工具书外,可选择喜欢看的书不多,决定先选择从外国诗歌如普希金、雨果、歌德等人的诗歌先看起,再选外国文学名着,有些书晦涩难懂的就略过。后来又选择按分类来看书:知青革命年代类、战争类、名人类,校园类、爱情类、历史类、侦探类、文学名着类、哲学类。出来工作后网络发达,可看的电子书也非常丰富:职场拼斗、人际处事、投资理财、育儿经验、智慧人生、婚姻家庭、星象风水、美容养生、禅解感悟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躺着看书细细品味,看书如同探宝,还能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情感。红楼梦我曾看了三遍,喜欢里面感人肺腑的诗歌词赋,曾经一段时期自己如同林黛玉,伤恨悲秋多愁善感,惆怅感伤的心都是碎的。还好有不同的书类让我走出爱恨情愁,感受不同的异域风情、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金戈铁马行侠仗义、呕心沥血奋发图强等等书,享受着书中带来的清新愉悦、热情澎湃、神秘离奇、惊心动魄、诙谐幽默、感悟至深-----常常宛如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穿越其中不知身在何处。

阅读能点亮人的内心世界,能指引着未来和方向,从美文中享受触动心弦的感受,在超越时间与空间中了解各种文化和风土人情。阅读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事迹进行比较,从中吸取知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素养,当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当作借鉴,从物欲横流现实生活的混乱中,健立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医治好病,但阅读好书给人的启迪和帮助有时比药还管用。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可见好书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书看多了,自然就耳清目明,我在获得太多人生感悟的同时,自己也步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感悟和理解会更加深刻。

由于自己是书虫,常常两耳不闻窗外事,忘记了自己生活工作中也该审时度势表现自己,找找可以依靠的大树,拍拍马屁请贵人相助什么的,而是沉浸在文人墨笔下烟雨江南、前尘往事里,忘记自己也活在需要经营人际关系的地球上,似乎自己在火星生活,远离着尔虞、烦躁和喧嚣,尽情享受文人笔下的闲情逸致、豁达乐观、恬淡优雅、远见卓识……

可能自己早已不可药救,空闲之余,不管屋外暑气蒸天亦或风雨交加冷风瑟瑟,心静如水,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看书,就着一杯清茶是何等惬意!此中之乐,然又千金不换也。

关于习惯的散文6:别碰落花瓣

文/李良旭

妻有一个习惯:每次从家里出去,总是先将钥匙插进锁孔,轻轻旋转一下,然后再将门轻轻带上。这关门声,轻轻地,几乎听不见。

我出去,妻总是不忘叮嘱一句,把门关轻点,不要弄得震天响。

我有些不解,关门要那么小声干什么?不过,当我听到别人家重重的关门声时,心里一颤,我就会想到妻子那句叮嘱的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遇到下雨天,妻开车,看到有行人时,她总是将车开得很慢很慢,好像怕碰落了什么。我急促地说道,开快点,你开这么慢干什么,还没有人家走得快!

妻望着小车外面那些路边行走的人,目光中流淌着一缕温馨,喃喃地说道,车开快了,车轮会将雨水溅到行人的身上,我心里会不安的。

我这才注意到,路上的行人看到我们的小车徐徐开来,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不慌不忙地行走。小车从他们身边经过,我似乎感到行人投来的暖暖目光,我感到身上一阵温暖。

妻带女儿到公园游玩。五岁的女儿,天真烂漫,像个快乐的花蝴蝶在公园翩跹。女儿看到花丛里那些美丽的花朵,兴高采烈,在花丛中跳来跳去。妻看见了,赶紧喊住了女儿。女儿回过头,漆黑的眸子里仿佛会说话似的,妈咪,什么事啊?

妻招呼女儿来到自己身边,俯下身子,用手指着那些花朵说道,孩子,你知道吗?你在花丛中乱跑,会碰落那些花瓣的,这些花朵会感到很疼的。

女儿懵懂地眨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问道,碰落了花瓣,花朵真的会疼吗?

妻将女儿搂在怀里,柔声地说道,会的,花瓣是花朵的一部分,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不要随意碰落每一朵花儿的花瓣,你的心里才会装满整个春天,你才会爱戴这些花花草草,才会爱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女儿听了,一下子欢快地跳了起来,哦,我知道,花朵也是有生命的,碰落了花瓣花儿会很疼的。

别碰落花瓣,也许女儿还没有真正地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妻相信,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这颗种子,她就会更加懂得爱、懂得情、懂得温暖。

关于习惯的散文7:说水

文/傅晓鸣

大凡提到水,人们总习惯引来老子的话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然而老子在此说水,不是说饮,而是以物喻理,借水论道。这位圣哲先贤,千古耀世的思想家,面对众所见惯的滔滔水域,慧眼看到的,却是水的公平与处下的品德,以“不争”的物象,思维成精神境界的追求,提醒浓情欲重的社会,在争夺不休的状态下可否处世安宁?水的博大与宽厚,不仅利于人间,乃利万物,重要的是水有不与去争的谦下之德!然而我们为了生存,日日饮水,却如何也浇灭不了这欲望之心,摆脱不了周而复始的争与心境。

今番说水,却不说水的精神大德,只说水与生命,这个“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的重要话题,却成为我们越来越清醒、越明确的认知。

生命的组成,除了那些极端奥妙的成分,是先由水来奠定的。人体每个细胞放大了,恰像一个熟透的葡萄,里面包满了水。这个放大说倒是吓人一跳,人体亿万万细胞,亿万万细胞有亿万万包水!却原来人的多半是水做的,谁说只有女人是水做的?

水的重要性,无须普及,人皆可知,只要你敢绝饮三日,生命就会告诉你已行走在冥国之途,这是生命最为忌讳和躲避的,岂有一人愿往?但是,水却存在着好与坏的分别,并不为常人所重视。晶莹剔透的水,由于人的眼界所限,究竟看不出它内里含藏什么?矿物质、微量元素、弱酸性、弱碱性、重金属、致癌物、软水、硬水,如此等等,当我们用现代仪器分解测量,才得知水的世界原来也存有真善美与邪恶丑。我们比古人进步,是由于发明了仪器测试,不致盲目饮用,但古人与天地和谐中,自有天地来顾全。对水的好坏亦早有觉悟。现代文明与天道法则总在无意识地抗争,其结果是被破坏了的法则依然要用文明来极力修补。水便是这样的特殊案例。

民间总有这样的共识,缺水的时候,水贵于油,缺好水的时候,水比油更贵!如今我们的生活是进步着,逐渐走向富裕,就要迈进“发达”的门槛了,但环境却被某些所谓“进步”而破坏,使这富裕竟成“贫穷”。这并非饿死人的情形,我们衣饰时髦,驾着汽车,吃着豪宴,享用一切文明与便捷,却没有想到我们呼吸起阴霾、喝着似要污染或已污染的水质,生命的重要元素——除去阳光以外的空气与水遇到问题。我们尚且无力上到太空,去污染阳光,却将片刻不能离的空气与水污染了。一些工业化的不合理布局及放量排污,使局部水域的水质早早亮出红线。某些河流浮着白沫,甚至漂着油星,散发怪异的气息,可怜的鱼儿翻着肚皮,漂浮水面。我们陷入恐慌,却为这荒唐情形正在埋单。

然而,就在此时,我们在秦岭中发现了含硒的水,燃起我们对健康的新的希望。据地质专家鉴定,这水经石煤层渐渐渗透,以鲜活水源存在地底已储藏有七千年以上!七千年酝酿,堪比神话中的人参果。

而此水的“清、轻、甘、冽、活”五品,已达到水的最高品质。

大秦岭是我们所骄傲、博大与苍茫的胸怀中,不仅珍藏有万件珍宝,亦为我们珍藏了这款水,我们珍惜这水,还要感谢上苍恩赐。

关于习惯的散文8:烟火日子

文/鲁桂明

每天习惯地看看微信,看朋友们来来往往,在自己眼前过,捎带着精彩新闻、精妙段子和生活常识。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那一行一行的文字,再也挑逗不起自己的神经,只静静地浏览着。作为看客,悄悄站一旁,看熟悉的人在身边不断经过,大千世界万种风情落入眼帘。不管隔多远,距离都不成问题,轻轻一声问候,两颗心就交接上了,这是微信的妙处。

一天一天,光阴在指缝间悄悄溜走,我则像猫在阳光下打盹,眯着双眼,如果没人打扰,是醒不来的。

记得去年双十一,自己淘了一堆书,也淘了一堆物品,今年双十一还是淘,淘回来的全是物品。一件件摆弄着,然后把不满意的东西一一寄回去。为沾点小便宜,削尖脑袋淘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去年发誓不再乱淘东西,今年网购瘾又犯了。烟火日子就得俗着,文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当然,若无闲事挂心头,书还是要读的,不读书心会变成一片荒漠。

每天早晨,拎着大包小包出入菜市场,匆匆复匆匆,想着为一张嘴而循环往复单调地过着日子,真心生厌倦。身为烟火女子,说喜欢在俗中穿行,那是欺骗自己。也常见菜市场路口爬行着一些乞讨者,风里来雨里去,不惜糟蹋自己的身体,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缸子,里面的钞票却少而可怜的。见此情形总是怜悯上心头,也免不了从钱包里掏点钱,而成为施舍者心中并不好受,那一点点钱能帮对方解决什么问题呢?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同情心罢了。躺或跪在地上对人低声下气,对于这些生存困难的人,也许自尊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因为他们首先得想着怎么样活下去,然后才想着怎么样活得光鲜。而手脚健全的人呢?没有最低的生存需求,生活的期望值就自然高了,随之也平添许多的烦恼。

其实,内心特想过优雅的生活,闲暇时喝喝茶,再放上一段音乐,手中有书便更好,活出闲雅的姿态,活出闲适的心情。可有时免不了被生活弄得灰头土脸,再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了满脸的疲惫和憔悴。但还是想优雅地过着日子,优雅地老去。优雅的前题是无拘无束,行动自如,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对于那些乞讨者,是难言优雅的。如果有优雅之心,就算是闲适的人了。这样一想,自己已在享受生活了。别对生活要求太多,要求多了,一旦达不到目标,就容易在不断地攀高中摔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