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寒假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寒假的文章1:野树林里的童年

文/江斐斌

2020年春节寒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这个假期似乎有点漫长,而我依偎在故乡温馨的怀抱里,觉得一晃就过去了。这一向,故乡的桃林、橘林便是我的最好去处。春节前后,桃花怒放,蝶舞莺飞,春风吹过,落英缤纷,来到桃林,我还以为误入了武陵春;此时橘树枝头也长满了待放的蓓蕾,在阳光雨露的催生下,橘花渐渐开放,洁白的花朵,小巧玲珑,如繁星累累满枝。暖风阵阵,馥郁的橘香充满山冈,活泼可爱的小蜜蜂在橘树丛中上下来回穿梭,忙忙碌碌,还哼着优美动听的小曲儿……

置身在这生机勃勃的桃林和橘林中,内心充满了喜悦,心想,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年份。故乡的桃林和橘林曾经是一片野树林,而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常常会“钻”进孩提时故乡的野树林里。

野树林里杂木野柳和荆棘纵横交织,熟透了的野果清香混含着湿润的泥土味儿弥漫着。走兽嬉戏,鸟语声声更觉山林幽静,那枝丫的摇曳声、树叶的零落声声声有韵。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里就有一支牧笛在缓缓地吹响,在那悠扬的笛声中,我看见了记忆深处葱葱郁郁的野树林。

清晨,一片好静的野树林。

一群孩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朝野树林走来,那便是我和伙伴们放牛了。随着悠悠的笛声,太阳公公被唤出来了,天空也湛蓝得晶莹剔透,小鸟儿唱着欢迎我们的歌……牛儿散遍在野树林,伙伴们也散遍在野树林,一会儿,每个人就带着各自的收获来到预定的草坪,笋儿、野菜儿、韭菜儿、雷公菌、蘑菇、野鸡蛋还有从公家地里翻来的红薯。“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时鲜野菜。接下来砌的砌灶、洗的洗菜,用拾来的柴生起火。然后把藏在茅窝里的沙罐拿出来洗干净上满水。水开了放下菜,把从自家“偷”来的盐和油倒在罐里,搅拌几下野味顿时香遍了野树林。这时,从柴火里挟出煨熟了的红薯,美美的中餐开始了。一边吃着一边轮流讲“古”。记得有一次,有个小朋友把他从爷爷那听来的鬼故事,添油加醋讲得神乎其神,大伙都听得毛骨悚然,正听得津津有味时,不知谁说了声:“我的牛不见了。”

就像一道命令,伙伴们便散遍野树林,四处寻找。不一会,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那是从庄稼地里找到了“犟”牛而发出的信号,随即,笛声四起,整个野树林欢了……

中学毕业,带着师范入学通知书,带着无限的的眷恋,我离开了孩提时的伙伴,离开了野树林来到了都市,师范毕业后,我曾回到了故乡,因工作的的需要,又离开了故乡,离开了野树林。面对繁华的都市,我所想到的仍然是你——野树林!如今,我却不能再一次回到你的怀抱,望着一片片若大的桃林和橘林,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我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野树林啊,我孩提时的乐园,我曾经在你的怀中贪婪地吸呼你的清新、品尝你的野味,是你给了我慈祥的爱,是你的甘甜滋润了我童年的梦……

关于寒假的文章2:南国风光

文/李国君

去冬寒假,载着思絮行囊,从冀南邢襄,经新郑腾云航飞到“南天边”——“天涯海角”。紧追南飞雁,不到南天非好汉。在椰林海滨,“南天一柱”之下感慨万千,遥望寥廓的南沙,另一处绝妙家园等待谱写一曲神往见闻,面对和平的九州风光沉思,是英雄烈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安宁幸福,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国人本能的爱国之心雷打不动。

外出游览,可拓展视野,更新思维,调整心态,锐意进取,陶冶情操,为思想动力加油助威。

北国正值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南国却百花争艳,千姿奇果,万木丛生。才饮北方水,又食南海鱼,从北飞到南,直观经纬植物的突现突变——跨越南北子午线,再览阅环宇中无数宝藏,叹后时代高科技秒速发展,顷刻闪现对魔幻时空的阅览和品味,信步在遐想中,漫思在远离家乡的三亚街头,虽说举目无亲,但依然清晰地感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温暖,由此随想,这里的市容海貌,蓝天白云,又酷似妙龄少女,婀娜多姿,风韵超群,娇艳诱人地手持彩练,飞天空舞。景宜人,蝶恋花,无数天下游客,沐浴在祥和繁荣的南国风光中,深感醉心、醉魂、醉神。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被后人奉为文界绝唱,我想,那只是走出一个战乱或普通桃源,又幻想发现了另外一处和平桃源,且看南国洞天。

许多人或有不知,在海南省还有一条亚热带与热带的北纬分界线,址名“分界州(岛)”。纬线在万宁县与陵水县中间,以北万宁县属亚热带,以南陵水县为热带。热带雨少,温热感知分明,正处在北纬18度,是世界旅游最多的纬度宝地。

华夏的热带,对北方人来说,单用世外桃源来比,仍不达意,这里是绝色仙境,植果奇形异色,百味具享。在热带的代表植物,有的为避热,树身上没有树枝,可以直接长叶子、结果子;有的单独几片大茎叶子,直接从地下生出,能超过楼房之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作为草本,但东北的人参属多年草本,在热带有可生长百千年的木本,看来气候赋予了植物的特性生命发展,有的还可以向木本、灌木、乔木过渡;还有如竹子、木瓜,可以逐渐北移。一切生物,正如胡适名字的取意——适者生存。

在北方人欣赏的盆中花,在南方却是野草或大树,到处是北方绝无的花木景观,正是“不闻秋风扫落叶,绝无一岁一枯荣”的白居易反意诗句。境随心转,令人心目脱去一个“俗”字,十分了得,又怎一个“鲜”字了得……

我想,因季节关系,寒带入冬季到热带去度假天经地义,但夏季,南方人少有去北方度假的。据说海南人大都不爱外出打工,因怕冷,更不爱去北方受寒煎熬。

冬季在三亚,沙滩日浴者多为俄国人,市区及景点东北人较多,为定居、经商、打工、旅游者。据东北人讲,因为热带热能治病,因热血脉神经畅通,许多东北病人在这里借热治好了病,十分有道理。据三亚人告知,这里三至九月为旅游淡季,夏季过热,花木庄稼难敌高温,入冬腊月气温正适,为旅游旺季,气象与我的臆断,大相径庭,意料相反。在三亚街头,由错觉而认为,怎么炎热的夏天挂起了“欢度春节”?(其实已是腊尾)。国人云:二十四节气只适用于中原,四季分明亦在中部。时下,面对的是四季如春、意境如梦、风景如画的南国天香。

回眸历史,海南曾是沙荒贫瘠的孤苦独岛——史称“南洋”的囚犯发配地。功归改革开放后,经勤劳的后人开发变“穷土”为“琼玉”。过去曾有人讲,去了北京看了景观,其他什么地方也就不用去了,我之见,到了海南群岛,海天山野一览足矣。

曾有伟人赋诗“北国风光”赞叹北方冰雪蜡象,地域广袤,令无数英雄折腰。而华夏南天的盛景,明媚靓丽,无私展现了美不胜收的“南国风光”,恰是:千里浪涛昼夜不眠,万顷绿洲四季长青。国人为之折腰,九州之外的枭雄也曾折腰垂涎、觊觎羡慕。世人思想者,几能具资享誉亲临南国佳景?比中国航海家郑和晚了七十余年的意大利哥伦布,也未曾游览我南天圣水盛地。看来,“老布”这位权威航海“泰斗”也没有这份福气。

关于寒假的文章3:乡路

文/野草文苑

寒假里,我去了一趟多年未回的老家,一路上的拥挤、嘈杂与颠簸都因心中的迫切而有了别样的滋味。

脚下是一条平直的乡路,路边宽敞的屋子里,几位老人正聚在一起闲聊。这条乡路和记忆中的往事顿时牵引起我的情思,犹记得,十多年前,家乡的路只有两步来宽,坑坑洼洼,曲曲折折。车辆经过时,像扭“迪斯科”一般,掀起一阵尘土。大雨过后,地面就和起了稀泥,过往行人都跳着舞蹈般前行。大路的尽头有一间简单的土屋,常常从早到晚敞着院门,村里人在这里进出自如,欢愉地谈天说地,等着卖油条老师傅“好嘞!下一位!”的喊声。儿时,我常常被爷爷抱着来到这里,在土屋前的大槐树底下玩耍,伴着槐花香,静静地聆听着一屋子人粗犷朴实的笑谈声和像蚕儿撕咬桑叶般的炸油条声……

而今,我随着爷爷再次前往那间老屋。爷爷步履蹒跚地走在平坦的路上,边走边大口喘气。一进屋,爷爷就问屋子里的人,是否还认得我,炸油条的老师傅带上眼镜仔细打量了一会儿,还是摇着头说:“不认得了。”爷爷说出我的乳名,他才恍然大悟,用两只长斑的油手比量出一尺多长,说道:“只记得他这么高的时候,躺在我的炕上要槐花吃,没想到现在都长这么大了!”屋里的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路平坦了,房子新了,这里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闹,槐树没了,曾经簇拥在这的人群也早散了,只剩下几位同爷爷一般年迈的老人留守在这里。他们在门口、村头守望着,盼望通向城市的那头走来一个个远游归家的人儿。

这一天,我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独自拜访了村里的几位老人,恨不得把十多年的亏欠一次补上。每到一处,老人们都高兴地与我拉着家常,回忆着往事,仔细询问着我的情况。他们那慈祥的笑容、欣喜的神情和热情的目光,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双眼。我知道,这些曾经抱过我的老人既不需要我的供养,也不需要我时时刻刻的惦念,只需要我偶尔前来看看他们就足够了。可是,这十多年里,我却在追梦的过程中渐渐遗忘了他们,连这点小小的要求也未能满足他们。我很庆幸自己在尚未发出太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空叹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感激他们一直期盼着我归来。

乡路,是我期盼的根,寻找的源。那段记忆,那群人,那些故事,一切都印在了乡路上,直抵我的内心。

关于寒假的文章4:假日读书好

文/许培良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来了!欣欣然,捧起一本本久已珍存的藏书,调好暖气炉,沏一壶热茶,躺在舒适的藤椅上,随意翻卷着书页,任凭思绪飞扬,感觉真好!

假日里,读书是惬意的。平日工作繁忙,往往刚拿起一本心爱的书,上班的时间就到了,只得恋恋不舍地放下,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些亟待衔接的情节,也只好就此作罢,嗨,工作日读书就是紧张!

假日到来,这种尴尬的局面一般不会发生。捧读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就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到底,真是痛快得淋漓尽致!假日里,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大把大把的时光都属于自己的,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一个人,难得有这么充分的闲暇去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莫言《会唱歌的墙》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静静地读来,真是惬意无比!

假日里,读书是充实的。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心灵的丰盈,尤其是在物质日益发达的当下。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得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读书让我们多了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沉思,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就是要增广见闻获得智慧,让生命获得尊严让人生充满光彩。

假日里,读书是幸福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书是我的饕餮大餐。书虽然不能让我成为物质上的百万富翁,但它却是我精神上的忠诚伴侣,它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恰如着名作家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途就在于无用,我想,读书亦然。其实,读书也好,写作也罢,看似无用却有用,要不然,着名作家高尔基怎会发出“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之心声?三国时代的曹丕又怎会发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宏论呢?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七彩阳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由此看来,读书的确是一件造福个人及社会的幸福事儿。

假日里,读书同样需要好心境。诚然,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假日是亲人好友相聚的好时光,所以生活中肯定会有锅碗瓢盆交响乐,也许会有推杯换盏的喧哗与骚动,但只要我们善于去经营,幽雅的读书心境还是可以创造的。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吧,光阴一去不复返,假日还是读书好!

关于寒假的文章5:寒假趣闻

文/杜辉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努力下,终于又好不容易到了寒假,寒假的到来也意味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在一番争吵之下,我们最终还是决定了在安徽过年。

新年的前几天,总是有几乎人家按捺不住,放起了烟火,似乎想提早欢迎新年的到来,但是时间也并没有加快,依然还是已原来一般慢悠悠的速度进行着。

渐渐的,到了除夕,但是有很多人好像认为除夕就是春节,都在一大早打来电话或发来消息说着新年快乐,每当有人跟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只能哭笑不得的给他们解释今天是除夕而不是春节,联想到他们那目瞪口呆的表情,也是非常好笑的,虽说是除夕,但是来拜年的人依然很多,各式各样的人提着各式各样的东西,那场面也是异常壮观。

到了除夕晚上,农村里的一切却又是那么平凡,那么安静,好像全家人都围在一起静静的看春晚,在小品和歌曲中消磨着时间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我们家自然也不能脱俗,一堆人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春晚,然而像我这种早已看破人间沧桑的神级人物自然不会与他们这些凡人“同流合污”。

躺在床上,即使隔着一堵墙也能听见他们的放声大笑,或许是带着耳机,根本听不到他们的交谈,春晚的节目也早就知道了内容,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致去看,在众多的节目中,说全部不喜欢自然是不可能的,比如张杰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歌手,还有陈赫和娄艺潇自然也不例外。

本说除夕结束春节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但是我却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为什么?在你准备睡觉的时候外面鞭炮连天你会开心吗?答案自然是不会,但是我也在这种环境下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天亮,客厅里吵杂一片,就知道是来客人了,外婆一席人也在厨房里辛劳着,其他人就在客厅里陪同客人聊天,我们小辈的工作自然就是倒到茶水,负责管好其他的小朋友,去别人家做客也要有礼貌,自然压岁钱自然是少不了的。

过了一年,自然是要辞旧迎新,家家户户都换了对联,以及高高挂着的灯笼,在来来往往的拜访中时间也就这样悄然的过去了,让我在这里,对大家说一声迟到的祝福,新年快乐!

关于寒假的文章6:读《男生日记》有感

文/杨超

寒假,我有机会读了杨红樱写的《男生日记》。《男生日记》是继《女生日记》后,杨红樱最新出版的又一部儿童长篇小说。

这是一段从小男生成长为男子汉的心路历程。本书沿用《女生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以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记述了六年级男生吴缅小学毕业后,精彩难忘的暑假生活。充分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快乐和烦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责任心、有冒险精神的少年形象。特别突出了吴缅身上作为当代少年最可贵的创造力和幽默感的特质。

吴缅,是一个活泼热情,富有爱心的男孩。他有两个“挚友”——可爱的狗和一只漂亮的猫,小狗经常有一撮长长的毛发从脑门上耷拉下来,一昂头,又把这撮毛发甩上去。这个动作就像富有激情的“贝多芬”,所以,吴缅就给它起名“贝多芬”。他的猫叫“梦露”,是一只很漂亮的猫,它长得很像好莱坞的大美女梦露。你说吴缅是不是一个很有趣的男孩子。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因为它不只是干巴巴的向读者介绍内容,而是通过丰富的图画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本书里讲了许多奇妙的故事,记录了主人公吴缅在整个暑假里的喜怒哀乐。比如说:吴缅与他的父亲在藏区拍照的事情,吴缅为了同学见义勇为的事,还有考上一中与好朋友冉冬阳分别的事等等。这些事情有的令人开心,有的也令人伤心,看得我是一会儿喜笑颜开,一会儿伤心忧愁。

当你伤心的时候,看看这本书,油嘴滑舌的古龙会让你兴高采烈;当你烦恼的时候,看看这本书,侠义心肠的吴缅会为你解除心中的烦恼;当你哭泣的时候,看看这本书,憨厚可爱的鲁肥肥会让你露出甜美的笑容;当你开心的时候,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爱同学。这样一来,这本书似乎带我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因为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幽默感,所以令我百看不厌。

关于寒假的文章7:远方的远方

文/山谷里的居民

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寒假里,搬到了一所较旧的老楼上,是面向阳光的屋子,每当晌午,充裕的阳光会洒满房间的每个角落,赶走一些不明确的能量。喜欢阳光,温暖光线如梦境,这点总会使我不可自拔。房子已有几十年的光阴,墙壁上散发出沧桑味道,屋子里的家具全部是古典样式,红木家具,实木玻璃组成的立柜,还有早期的躺椅。我喜欢旧的东西,因为承载着很多故事,于是产生了灵魂。卧室中摆放着两棵盆栽,不知是什么植物,有着很大的颈部,躯干像梧桐一样有着很多的枝叶,由于缺乏照顾所以干旱许久,但依然倔强的存活着,没有要求房东把他们搬走,或许他们可以成为很好的室友。

有时会再一段时期中心情低落,不喜与人说话,任何有兴趣的话题都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在安静的角落里,静静的坐着,心如古井般的沉浮,然后像冥想一样静止的度过几个钟头。但会在另一个时期中,有说不完的话,曾在一天早晨的八点,一直与人聊天到第二天的凌晨一点钟,或许,那只是因为寂寞。

某日母亲打来电话,询问何时考虑情感问题,为此答道,需要等待,时间到了,自然也就水道渠成。我并没有告诉她,要寻找一个人融入进自己的生活,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温柔的女人,有着夜空一样的眼睛,柔软的长发,喜欢百合花的味道。这个世界上,冰冷的女人太多,温暖的女人太少,美丽的女子如彩虹,颜色绚丽,却不是真实的存在,是雨后晴天的昙花一现,然后将美丽留在人间,便消失于天际……我却不能因此伤害母亲。他们希望我成家立业,为此已经付出大半人生。我无法解释或者不忍心解释,他们更应该为自己而活,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夜晚街边散步,仰望黑夜星空,使我回忆起生活在海边的时日,一样的清澈与明亮。时间过去许久,痕迹却并没有被掩埋。破旧的二层小楼,空旷的村庄,还有同是北方人的旅店老板娘,依稀记着离开那里时的心情,尚未离开却已开始怀念。黑夜里,我第一次看见大海,站在巨大的岩石上,听着海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声响,是可以传出很远的声音。看着退去的海水,会有一种随波逐流的冲动,远方的远方那里灯火阑珊。或许那就是我找寻已久的,保持一种生活方式的旅途。

那一段时间是洗涤灵魂的过程,长时间坐在海边冥想,审视自己的内心。与孤独相处,孤独和孤单不一样,孤单是需要人陪的寂寞,孤独不需要,它是一种天性,能做的只有与之相处,交谈。然后单一,重复的生活。村庄距离海边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晌午太阳居中,会拿着画箱前往海边,每天都是如此,画着海的不同形态,干净的颜色。深蓝,浅蓝。海浪如生命般,波澜壮阔,高低起伏从不停歇,死寂一般的平静对于生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需要一往无前的动力。

关于寒假的文章8:点一盏灯

文/阿依灵

寒假回家,是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春节是每个中国人的欢庆日,盼了一年,等了一年,年迈的父母终于看到了思念已久的儿女,只身在外的孩子们也终于有时间回家陪伴家里的老人了。春节,从小年开始,节日气氛便浓厚了起来,大扫除的大扫除,贴春联的贴春联,许多家庭要一起吃团年饭的也张罗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除夕那晚,和往年一样,和父亲一起去为已故的亲人点一盏灯!不知道这个习俗是从何时流传下来的,但自从我记事起,每年除夕夜,父亲都会带着我去给已故的爷爷奶奶、公公太太上灯。听大人们说,除夕夜我们团聚了,也要为他们送去一盏灯,照亮他们的世界,让他们也团聚。

走进那一片墓地,没有一丝恐惧,多的是一份亲切。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墓碑的,即使有也被时间的轮轴压平了,但就算如此,我也能一眼找到奶奶的安眠地,在那大大小小的坟头中间,不显眼,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奶奶去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模糊的记忆里依然有她的身影,她背着我走亲串友,她抱着我哄我逗我,她给我哼曲儿讲故事······奶奶的容颜已模糊不清了,但那份情却是深深烙在我的心坎儿上。为奶奶插上那朵莲花灯,让花芯的微光照亮奶奶安眠的那个世界,让她和我们一样与那个世界的亲人团聚。

我起身,望见那一片灯海,有莲花灯、宝塔灯、七彩灯,各式各样的,可我却更怀念以前的蜡烛。多年前,和父亲一起去上灯,父亲总是会提前做准备,自己将白纸糊成一个个灯罩,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好,自己劈开竹子修成细枝,做成支撑灯罩的架子,再挑选四支完整漂亮的红烛。上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轻轻的插好四支竹枝,慢慢地把白纸灯罩罩上一半,再点燃红烛,由于风的原因,总是要点好几次,最后再把红烛放进灯罩,将灯罩完全罩好。点完这样一盏灯,也许花了许多工序,但那样一盏灯浓缩了多少情啊!可是现在的人是越来越会想,商家们把这盏寄托思念的灯做成了各式各样,也许这一盏盏电池支撑的花灯可以亮几天几夜,也许这些花灯为人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工序,可是这些灯没有一盏比得上那一支红烛。因为红烛是有温度的,那样一盏温暖的灯才是我们最真心地祈祷!

点一盏灯,为纪念我们已故的亲人,让这一盏灯将我们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带到他们的身边!

常在想,这盏灯不仅是为他们点的,更是为我们自己点的。我们错过了忽略了许多盏灯,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细细想来,父亲每次晚归,母亲总是习惯性的点一盏灯,即便许多次母亲已入梦,但那盏灯也给了晚归的父亲家的温暖;以前自己总要早起上学,但从未在黑暗中摸索过,因为父亲总是会提前起床,为我点一盏灯,照亮我的一天;高三那年总是伏案到很晚,但无论多晚,每次在窗边抬头望去,父母房间的那盏灯总是亮的,那盏灯的光辉总能驱散我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紧张不安……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总有人为着某个人点着那盏灯,这盏灯是思念、是关心、是鼓励、是希望!

母亲问过我,多年以后,若是这些坟头都迁走了,每个去世的人都只能安睡在一个四方盒里时,应该就不会有人去上灯了吧?我没有回答母亲,因为我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我不希望故事是那样发展的。点一盏灯,这盏灯承载了岁月的蹉跎,这盏灯包含了几代人的情缘,有那么一根线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这根线包裹着一根灯芯,它需要一盏经久不衰的灯去燃烧它,让火热的温度与光来维系几代人的情缘!

除夕那晚,我做了个梦,梦里,许多年后,又是一年除夕傍晚,我站在坟头,那里依旧灯火阑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