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筝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风筝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风筝的散文1:风筝的思念

文/蒋光平

从小,我就对风筝钟爱有加,每当看到别人把风筝放上天时,我小小的心总是充满了好奇,“为什么那风筝会飞上天呢?而且还飞得那么高那么远”。常常地,我都会一个人望着风筝静静地发呆。我总认为那小小的风筝似乎有什么魔力一样,我小小的心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风筝一样,飞上天空,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每当春天来临,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拿着父母在城里为他们买来的花花绿绿的漂亮风筝在山坡上放时,我的心就有种隐隐的酸痛。那时家里穷,母亲常年有病,爷爷奶奶又年老体弱。我们一大家子的开销都靠父亲一个人在外面帮人打零工来维持。我知道,凭我们家的条件,父亲是绝对不可能给我买一只风筝的。但小孩子的心总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看到别的小孩子放风筝,我的心总会难过上几天。那一年的春天,我的邻居何二不知从哪买了一只很大的风筝,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一下子,何二便成了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一个个都跟在他屁股后面追着他跑。看到何二有了风筝,我便跑回家问父亲要一只风筝。我说何二都有风筝了,我也要一只,哪怕比他的那个小点的也可以的。父亲犹豫了好久,无奈地说道:“一只风筝要好几元呢,够我们一家好几天的伙食费了,何二他爸是屠夫,搞得到钱,等以后我们家有了钱再给你买一只吧。”父亲的话还没说完,我委屈的泪水就禁不住流了下来。我哭为什么何二的成绩没我的好,他却有风筝放,为什么他家就搞得到钱。

看到我流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抹起了眼泪。爷爷走过来说,“宝儿乖,宝儿不哭,爷爷给你做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风筝,保管比何二的好看。”爷爷是本地有名的手艺匠,手工活是出了名的。爷爷找来一只竹子,用刀把竹子轻轻划开,或削成片或做成条,再把削好的竹条、竹片用很细的铁丝扎成骨架。很快,风筝的骨架就在爷爷灵巧的手里成型了。然后爷爷找来一些彩纸,把它裱在风筝的骨架上,再贴上一些剪纸,风筝立刻生动起来。爷爷制作的风筝中,最好看的当数鸡公风筝了,挺拔的身材,鲜红的鸡冠,五彩的尾羽,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那年,爷爷制作的风筝成了全村最好看的风筝。我也便成了小伙伴们争先羡慕的对象,就连隔壁的何二也不例外。那年的春天也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一转眼好多年过去了,爷爷也离我们而去了,再也不能在春天给我们做风筝了。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想起爷爷来,想起那一年爷爷为我做的又大又漂亮的风筝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是爷爷手里放飞的一只风筝,那细长的亲情线,永远把我和爷爷连在一起。

关于风筝的散文2:风筝飞春

文/孙凤山

此时,我像绳线一样坚守着风筝,在春光里穿行。风筝和我互相牵引着,可以听蓝天说话,可以听白云唱歌,高傲地掠过春风的尾巴,飞翔。柔软的天空,就在我们的欢乐和和谐里,长出了我们的坚强。我脚下的春,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淳朴的风情民俗演绎得有滋有味。哦,就像幸福一样,春已经不浅了,可还是被我们和我们的风筝们无限地拉长。

不错,风筝是从春秋战国时期飞来的。穿越时空,是风筝的秉性。太轻的风筝会没有牵挂,太重的风筝无法超越自己。比起鲁班的竹质风筝,墨翟的木质风筝有点分量,不仅挂着智慧和文明的雏形,还挂着一个叫做起源的故事。是的,一根绳线牵引着中国的发明,穿透历史风云,翻飞在文化的天空,飞翔了2000多年。飘来了,飘来了,各种动物形状的风筝,张开本能的欲望,向着春的深处劲飞;飘来了,飘来了,各种色彩的风筝,向着欢乐的方向腾飞。每个风筝都是一个圣物,上面不仅悬挂着苍茫、豪放和悠闲,还伸延着无限的盎然春意。牵引或者被牵引,脚下都会有宽度,目光都会有高度。平凡的风筝,都会有一个伟大的高度,一如我们的人生。是的,伟大存在于平凡之中,高级存在于简单之中,卓越存在于古老之中,惊奇存在于常见之中。风筝飞春,飞就的是我们的平凡么?

一只风筝就是一个方向。风筝钟情春天。因为春天为万事万物寻觅舞台,为每个方向寻觅路径。每只风筝下,都是驰骋的舞台。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选择绽放,还是选择躲避,一如放风筝。亘古以来,放风筝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与其说放飞的是风筝,毋宁说放飞的是人们的向往。绳线是有长度的,但快乐的人生是没有边际的。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不是么?从隋唐开始,风筝还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宋代开始,风筝成为军事作战的武器。

风筝痴情春天。在春光下穿行的人,无论如何都能到达静止的目标。从年到年,风筝除旧布新,飞越所有的沧桑,刷新所有的向往,承接所有的收获。从心到心,风筝飞越隔阂,压缩所有的距离,挥洒所有的温暖,衔接所有的和谐。从美到美,风筝飞越温馨,连接所有的景致,憧憬所有的未来,点燃所有的希望。是啊,风筝占领天空,拥有一切,并把一切给了我们。

风筝飞春。进入春天,一个人的理想会高于一切,就像灵魂高于生命一样。风筝能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的做名观众。为了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让我们把理想的风筝从春天放飞。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那么,给我一只风筝呢?只要给我一腔热忱,想不放飞理想,都难。殊不知,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关于风筝的散文3:跳芭蕾的风筝

文/朱嘉翔

呜嗡……呜嗡……

听!飞行着的风筝发出酷似飞机引擎的呼啸轰鸣!

瞧!它们在低空盘旋,动作整齐潇洒:立正、左右、上下、旋转、划8字、前进、后退、停止……它们时而像轰炸机在战斗,时而像在跳优美的空中芭蕾!

在南京中央体育场旁的山脚下,我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奇特的风筝——“运动风筝”。

国家级裁判杨教练介绍: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风筝:木头鸟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逐步演化改进成为现在的多线风筝。风筝约在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运动风筝,也叫特技风筝。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起初是美军在航空母舰上用做活动靶,模拟敌机来袭,是训练士兵打飞机用的。

“运动风筝1992年左右才传入中国。它是伞翼飞机和传统风筝结合的产物,能在空中做出各种各样的特技动作。最常用的是三角形的双线风筝和眼镜形的四线风筝。比得不再是飞得高,而是比飞行轨迹和跟音乐的配合,评分标准类似于体操比赛,看谁的动作更漂亮!可以表演芭蕾编队!” 孟教练说。

教练笑着把运动风筝拿给我们看,原来只是布料和骨架而已。

“它为什么能发出声音?”

“运动风筝飞行速度最高可达150公里/小时,风高速震动风筝后翼的布料,就会发出类似飞机引擎一样的声音,这其实只是布料在空气中震动产生的共鸣而已!如果把风筝的布料绷紧,它就不会发声了。” 教练说,我们恍然大悟。

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把风筝比赛列入奥运项目,继续发扬光大!

关于风筝的散文4:温暖童年的风筝

文/李莉

小时候,每至清明前后,就见到天空中飞扬起各色各样的风筝。我和弟弟总是抬起头,一脸羡慕地看着那些天空中的精灵,心也随着那风筝起落。

我和弟弟曾悄悄在街上问过风筝的价格,那个价格,对于我们不富裕的家来说,还是太贵了。懂事的我们从此不提要风筝的事。

可是,我和弟弟见到风筝的喜悦,还是被爸爸看到了。爸爸慈爱地说:“想要吧?我帮你们做一个。”我和弟弟惊喜不已,兴高采烈地跟在爸爸的身后,去买做风筝的纸。

爸爸一向喜欢做手工,而且总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告诉我们要做市场上买不到的独特风筝,让我和弟弟雀跃不已。

他找来几根竹条,削薄,放在火上烘弯,绑好,然后糊上纸,做了一只大大的蝴蝶风筝,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爸爸在上面涂上美丽的颜色后,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弟弟欢喜地跳跃着,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它的飞行效果。

我和弟弟来到山坡上,这里早已有了不少放风筝的人。孩子们见到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围上来。

风吹来,我们松开手,风筝便飞了起来,却还没飞到半空,便重心不稳地从空中跌了下来。在大家的惊呼中,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

爸爸却很沉稳地拾起风筝,说:“没关系,重心不稳,我修整一下”,然后调整风筝长长的尾巴后,重新放入空中,风筝平稳地升空,越飞越高,大家欢呼起来。有个小朋友说:“真棒,自己做的风筝,街上也买不到这样漂亮的风筝呢!”我和弟弟牵着线,一脸的幸福自豪。

那个风筝,陪伴我们好几年的春天。我和弟弟奔跑着放飞风筝,欢喜地看那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爸爸,总是慈爱满足地看着我们的如花笑靥。

邻居见那自制的风筝,笑着对我爸说:“你的名堂真是多,为了娃,什么都会做。”爸爸便笑了:“娃娃一晃就长大了,能满足他们的,尽量满足,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嘛。”

现在,爸爸老了。他仍是一个疼爱孩子的老人,会带着孙儿到处玩。一天,他带着孙女、外孙们在外面玩时,见到空中的风筝,乐呵呵地对他们说:“以前,我也做过一只风筝,又漂亮飞得又高。”我在一旁听了,想起了多年前那只美丽的风筝,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我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只风筝,承载着父爱,温暖着我整个清贫却幸福的童年。

关于风筝的散文5:春天的舞步

文/刘福田

风筝

早春,花儿还没有开,燕子也没有归来。蓝天上,已经早早地飘起了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飞舞,一条长长的丝线下面,系着一张天真的笑脸,系着一颗灿烂的童心。

有人说,风筝是春天的通知书。

我确信,风筝是孩子们散发的春花。

一张张春花的传单上,写满孩子们童年的欢乐,写着孩子们对生活真挚的爱。

大人们望着天上的风筝,心在悠悠地飞翔。他们从一只只风筝上,找到了失去的童年,找到了失去的童心。

望着飞舞的风筝,难怪连孔尚任都会有如此雅兴: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柳笛

杨柳绿了。那袅娜的柳丝,可是蒙蒙的春雨用雨珠浇绿的呢?那蛾眉般的细叶,可是新来的燕子用燕尾剪成的呢?

杨柳绿了。我折下一根柳条,做成一支柳笛。柳笛在我的唇边吹奏出一曲甜甜的春韵……

曾记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是何等地出神入化。

柳笛的笛孔中,流淌出我心中的歌。这轻快的柳笛声里,有着一个旖旎的春天……

小草

一棵小草,一缕葱茏的绿,一点盎然的生机,一片对生活的爱。在自然界翠绿的画屏上,假如没有这一点儿绿,丝毫也不会减少这画屏上萋萋的绿意。但是,小草仍然郑重地挥起她小小的画笔,为这画屏添上极其认真的一笔。小草付出了她的辛劳,她恬然地微笑了。

我爱小草。不仅仅因为“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了着作坛上的一棵小草。

迎春花

春的脚步还没有临近,她就苏醒了。

看,花栏上,池塘边,她纤柔袅娜的细腰,带着一身霜雪,冒着冬日未尽的严寒,顽强地展开嫩黄的花蕊,热情地迎接春的到来。

呵,当寒霜满地,一切都还显得那么荒凉、沉重的时候,她何以要挺起枯弱的枝条,朝着东风,如此殷勤地争先开放呢?

蓦地,我发现了伫立在她身后的松、竹。这些岁寒不凋、翠叶常青的近邻,是他们用坚贞高洁、卓然独立的性格,开阔了她那憔悴柔弱的胸襟,唤起了她向严酷环境勇敢挑战的不屈精神。

我又发现,她那嫩黄的花朵虽然非常瘦小,但她的花蕾却是一支通红的火炬,正在沉沉的寒冬和融融的暖春间,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环。

我突然想起宋代韩琦的诗句:“覆澜纤柔绿条长,带雪冲寒坼嫩黄。迎着春来非自得,百花千卉共芬芳。”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平凡之身确有非凡之志,实在令人敬佩。

关于风筝的散文6:放飞在记忆深处的风筝

文/陈晓芳

又是春花烂漫时,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渐绿的嫩草,享受着春天渐行渐近的脚步。小区门口的小店也早早挂起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蝴蝶、蜜蜂、金鱼、老鹰、孙悟空……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迎风招展,引得孩子转不动眼珠,挪不开脚步。

和女儿钻进风筝的海洋,欣赏着价廉物美的各式风筝,不禁浮想联翩,“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风筝美,但现在的孩子们只能领略风筝呼呼钻入云天的激动,少了一份亲手扎制风筝的快乐。

我外公的手很巧,不仅会织捕鱼的网,还会做竹篮、竹簸箕。在我的童年时代,每年春天,他总会和我们这些小辈一起扎风筝。在屋后的竹园中挑上一根翠绿的竹子,劈成宽度不等的篾条,再把窄窄的篾条劈成头层、二层和三层,三层是没有用的肉层,头层一般都用来做竹篮、筛子等家用竹器,二层篾条韧性好,是做风筝骨架最好的材料。跟着外公,我们学会了简单的削、编竹条的手艺,削好的竹条搭在一起,用小刀豁一条浅浅的沟,再用外婆扎鞋底的棉线紧紧绑住。制作蝴蝶、蜜蜂的翅膀,金鱼的肚子需要有弧度,外公还会生起煤炉,将竹篾条放在火上烘一烘,空中弥漫着竹子淡淡的清香,一个个想要的形状就神奇地出来了。外婆呢,笑着在煤炉上用米粉给我们调制浆糊,这时候我们总会欢呼雀跃,争着抢着用平时积攒的五颜六色的彩纸一页一页来装点风筝,外公总会在旁边给我们分工:“不急不急,小芳糊翅膀,小燕糊身体,慧慧来,这个大尾巴你来系上去……”最后找来外公编渔网的尼龙线系在风筝上就大功告成了。今天看来,当年辛辛苦苦做成的风筝实在算不上漂亮,特别是我们糊纸的技术太差劲了,可我们喜欢得不得了,几双小手捧着风筝站在地头虔诚地期盼着快点起风吧,前呼后拥跑过几丘田,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仰头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心底除了快乐,更多的是自豪。

儿时的小伙伴都羡慕我有个会扎风筝的外公,也羡慕我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所以在五年级全镇举行的风筝制作比赛时,大家全都推选我参加。

怀着满腔的激动和忐忑跑回家,我给外公下了一道命令:“我要做一个最最漂亮的巨龙风筝,你一定要教会我!”外公和我商量,我们这边的气候没有大风,没有大风巨龙风筝是不能飞上天的,是否做一个小一点的?我倔强地说:“我要做一条有24段身体的龙,把《新华字典》后面《节气表》中的二十四节气都变成龙的身体,这样的风筝肯定会得第一名!”外公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设想,听了我的理由很爽快地答应了,不过,他建议我将巨龙改成蜈蚣,蜈蚣的头没有龙的头重,起飞的难度会低一点。

蜈蚣风筝就这样开工了,外公为我劈篾条,外婆为我调浆糊,妈妈为我买来大张的红纸,我和爸爸把自家和邻居家的公鸡追得满院乱飞乱叫,为的是拔下鸡尾巴上最漂亮的鸡毛装点我的“蜈蚣”。这是件很大的工程,蜈蚣每段身体都由两根约80公分的细细的竹子支撑起两端两个圆圈,圆圈上糊上红艳艳的纸,两端再绑上鸡毛进行装饰。蜈蚣的头就复杂多了,有眼睛、触角等等,这些可都是外公的活计了,把每段身体连接在一起,一条神气的蜈蚣就诞生了。

当我和带队老师来到比赛地点,我带的风筝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也引起了大家的疑虑,这样长的风筝能飞上去吗?我也心里着急得很,怎么风不大一点呢,来个十级大风那我就必胜了!经过多次调试,蜈蚣终于头一点一点地越飞越高,鲜红的尾巴在空中轻轻飘荡着升过了其他花花绿绿的风筝,我仰望着蓝天,感觉这就是一条巨龙。

“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早已不记得比赛是怎么结束的,只是还记得那次比赛中我得到了一个大红的绢面笔记本,后来我用它摘抄了很多优美词句。这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最难忘的风筝。

关于风筝的散文7:放飞我们的风筝

文/赵薇

放飞我们的风筝

和煦的春风迎过一只只风筝,这风筝线抓住风的尾巴。随我们踏上轻快的步伐。“草长莺飞二月天,佛提杨柳醉春烟。”这大好春景,若无了这纸鸢点缀便是好梦难圆了。

轻风拂过渭水河畔的杨柳。这些春的天使啊总是爱美的亭亭玉立。舞动那纤纤秀发······天是那般的蓝,就像一双双蓝色的眸子,水汪汪的动人。春花烂漫,这些风筝绕着花香飞向了那双蔚蓝的眼眸。仅那一根根丝线带着我们的梦飞向了天际。抓紧了风筝线便断了,松懈了又怕那风筝落下。这就如同我们的梦想,既不可急于求成却要始终坚持不懈。这青春的梦啊就像这舞动的纸鸢般扑若迷离。倘不让它流逝便要紧紧抓住,不要等到年老将至猜后悔莫及,为时已晚。

湛蓝的天空仿佛一个蓝色的王国。“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是啊!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是难以升空的。这风筝若是没有这一根细如蚕丝的线怎能飞上这蓝天呢?唯有这一根线牵动着风筝的命运。若是掌控不好力度,有的便随风流去,只留下一个惨淡的背影。再看看那些挂于树丫上的,心中不免多了丝惋惜之情。这些风筝的经历仿佛冥冥之中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一个出发点,一个梦想。随着这份梦想去奋斗。尽管在他人看来这梦想是多么不切实际多么可笑,我们也要坚持下去。才会飞向成功的殿堂。

春撕开冰雪做的糖纸,把这些蓝的、绿的、红的、黄的风筝交织在了蔚蓝的天。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起来,好不热闹。它们似乎在玩着自己的游戏,争相媲美。不管怎样,它们载着人们的梦幻和寄托一起飞向天堂,它更载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遨游天际!

空中的纸鸢在蓝色的深眸下随着和风舞动,绚烂依旧。

秦都中学 赵薇

关于风筝的散文8:城墙上空的风筝

文/高亚平

每年三月初前后,当迎春花在环城公园里烂漫的时候,西安的上空,总会飘荡起许多五彩斑斓的风筝。这些风筝因天高风疾,飞得很高,不但高过了普通的民居,而且还高过了雄浑、厚重的城墙,如无数美丽的大鸟,飘飘摇摇的,把古城的天空装扮得很美。

西安人放风筝,多在护城河两边的环城公园里。这里不唯地势平旷,而且还有一些空地,以及一道宽阔的护城河,风筝起飞时,少受挂碍。一旦风筝飞起来了,上面可是无垠的天空,任其翱翔了。在护城河边放风筝的多为孩子,稍大点的孩子自己放,小点的由大人领了放,很少有大人放,他们没有那份闲心,也没有那份闲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年的早春,我在环城公园里散步时,就曾见一中年男子,在护城河边放风筝。风筝飞到一定高度之后,他将线轮固定在一丛迎春花旁,而自己则站在一旁悠然地抽烟,一会儿望望公园里的行人,一会儿瞅瞅枝头鸣叫的小鸟,只是时不时用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瞟一眼自己的风筝。我不知道他那一刻在想什么,也许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许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许什么也没有想。但我知道,他那一刻心灵是安静的、喜悦的,就像春风过后,护城河里泛起粼粼波纹的绿水。

也有嫌环城公园里太低,而把风筝拿到城墙上去放的。西安的古城墙高达四五丈,上宽亦有五丈左右,登临其上,可以一览西安城里城外的风貌。天气晴好时,不仅能望见南郊的大小雁塔,而且能隐隐地看见黛色的终南山。城墙上视野开阔,天高风疾,是放风筝的最理想所在,故为许多喜好放风筝的人所青睐。不尽如人意的是,如今的城墙已不似昔年未曾修葺时的城墙,可以任意攀爬了。眼下的城墙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修缮,已成了重点文物,登临需要收门票的。而且门票还不菲,需要四十元呢。这对于一般的放风筝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因此,城墙上尽管是一个理想的放风筝的场所,也只好望而却步了。但我是在城墙上放过一次风筝的。那是1996年春天时候的事。那时,我初到一个新单位工作,还没有分到住房,只好在小北门外的纸坊村赁居。这年春天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带了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以及房东的女儿,去到北城墙上放风筝。我们在尚武门(小北门)下买了风筝,然后购过票,沿着砖砌的甬道,奔跑上城墙。城墙青砖漫地,堞垛如林。俯身堞垛旁,但见高楼林立,树木参差,公路如带,街巷如渠,让人目不暇接。尽管我来西安多年,但我一直未曾上过城墙,那一刻,我还是被震撼了。之后,我们便开始放风筝了。在城墙上放风筝,果然好放。风筝甫一升空,便借了风势,一个劲地往上攀,不一会儿,风筝便飞到了高空。望着在天空飞翔的风筝,望着眼前欢笑的女儿,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了我在家乡原野上放风筝时的情景:春风浩荡,麦苗青青。原野上,孩子们奔跑、欢叫;天空中,风筝迎风飘飞……而这些已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2010年冬天,我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一天上午,趁会议的间隙,我和三位新朋友结伴去了一趟颐和园。当我们沿昆明湖畔迤逦而行,来到十七孔桥上时,我意外地看到,有两位老头儿,站在桥上放风筝。那天寒风凛冽,天气奇冷,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青冰。但俩老头儿却兴致盎然,有滋有味地放着风筝。我们被两位老头儿的兴致所感染,假装观赏湖上的风景,偷偷地观看了一阵子他们放风筝,之后,才又重拾残步,前往南湖岛。一路上我想,有这样贪玩的情致,这样的老人晚境该一定不会寂寞吧?

风筝在我们家乡也被称为纸鹞,尽管故乡长安离西安很近,也就三十多公里的样子,但我在西安三十多年间,似乎没有听到人这么叫过。不过,每年的春二三月,当西安的城墙上空飘飞起风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故乡的春天,也会想起春天原野上的纸鹞,以及在那里世代生活耕耘的乡亲们。而一想到这些,我的内心便会温暖起来,湿润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