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初三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初三的散文1:故乡的庙会

文/王玉华

故乡的庙会在十月初三。这时节,地里的庄稼收进了粮仓,新种的小麦钻出了土壤,锄钩挂起,农事停歇,庄稼人便有了难得的清闲。这一天,落寞和萧瑟的小村突然热闹起来了,南来北往的人流,东逛西瞧的男女,大呼小叫的商贩,汇聚成一年中的繁华。古老的小村庄身着盛装,焕然一新,笑吟吟迎接着八方宾朋。

庙会就是小村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全村人的期待。乡亲们老早就张罗着烟酒糖茶,半个月前就备好锅碗瓢盆,果蔬佳肴,提前好几天,就忙着洒扫庭堂,修桌备椅,炸丸子,蒸馒头,杀鸡宰羊。庙会的头几天,整条街都飘散着炖肉、炸丸子、蒸馒头的香。也难怪,周围4个村7千多口人共守着这一个庙会,该牵扯出多少亲朋好友?这一天,要赛过过年呢。

本村的、外村的、十里八乡的、游玩经商的,都在掐着手指算计着这个日子,期待着这一天。走亲戚的买一串油条,掂一瓶白酒,或者拎一箱方便面走动走动,相聚堂前,把酒言欢,嘘寒问暖,共话桑麻,友情亲情更醇厚,就算有点误会和隔阂,也就烟消云散了。再抽不开身,也要挤出时间过来,不是怕庙会上少一个人,是怕交往里缺一份情。

其实最上心的倒是各地来的大商小贩,提前一天就来看地方,洒上灰道、摆块砖头,就是自己的地盘儿。庙会这天的凌晨,便匆忙赶来,在不宽阔的街道挂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花花绿绿的布匹、还有各式各样的鞋祙。韵味悠长的吆喝声和着人们的喧哗声,在小村的上空久久回响。

庙前的空阔处早就搭起了戏台,悠扬的曲调伴随着敲打的锣鼓,越过密密匝匝的人群,飘荡在初冬的原野。看戏是大人们的事,他们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简直是陶醉其中。小孩子看不懂,只是在舞台周围疯跑,在戏场内外乱窜。有时他们也能安稳片刻,是因为那花花绿绿的脸谱,绣龙附凤的戏装,一板一眼的唱腔,还有台下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玩具,牵动着渴望而好奇的目光。

真正的庙会只有一天,庙前的大戏则要前后演上好几天,所以便有亲戚留宿,继续着聊不尽的话题,叙不完的亲情。直到戏散曲终,喧闹的小村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关于初三的散文2:正月初三晨大霜记

文/贾载明

七时许起床,拉开窗帘,望田野,一片白茫茫。

好大的霜呵,胜似雪。

到田野去踏霜吧!

放眼开去,田野全都是静静的白和静静的萧瑟。

数声鸡鸣,数声犬吠。

有人在走动了!

我俯下身,掐下一枚嫩嫩的草叶,细瞧着附在草叶上的霜,其形跟雪花大不一样,雪花有角有瓣,难怪叫“花”;霜却呈粉状,比精制的盐那种颗粒还细。弃掉草叶,伸手去卡一匹菜叶,菜叶硬得象一张壳,用力,听得轻微的嘭嘭声,上面的霜象粉一样飘落。

我是向着牛山寺走的,经过一片菜地,见一只狗从盛满霜的菜叶上小跑而过,亦发出嘭嘭嘭的声响。

三两只鸭子在菜林里觅食,它们比狗来得早呢!

前面有一片开阔地,满地白霜,托着一个稻草垛,草垛尖上也是霜。

登上牛山,立于牛首,俯视,县城被一条很规则的呈带状的雾遮着,也有隐隐些许漂浮的雾,细看,不是雾,而是早起人家的炊烟。

守牛山的老人看到了我,谁这么早登上牛山呢?心里生疑,远远地打量了我好一会,然后转身向另外的方向走去。

下得山来,见一卖笛人踏霜而来,一边缓缓地走,一边亮起“鸳鸯手”扶笛吹奏。吹晨、吹春、吹霜,声音清脆远播,霜里传音,人与天的谐和,胜过天赖。

上前打问,卖笛人是浙江人,妻子是四川的,现住在开江县。见今晨霜大,就早早的出来卖笛了。

关于初三的散文3:耍灯

文/漆宇勤

刚过大年初三,耍龙灯狮灯牛灯鱼灯的队伍便在乡村里活跃起来了。该走的亲戚前两天已经走过,该干的农活现在为时还早。春寒尚料峭,辛劳了一整年,过年的时候乡亲们总要多轻松几天的。

因此,春节过后到元宵,是过去乡村里一切土生土长自娱自乐的活动最热闹的时间。诸如古老的傩舞、传统的社火都是如此,繁多的灯彩也一样。

在这个赣西小城,龙灯狮灯牛灯鱼灯等等统一被纳入了灯彩的系列。而表演者,统一被称呼为耍灯的人。这其中,龙灯和狮灯的称呼尤其有点奇怪。明明是舞狮舞龙,明明与灯没有半点直接关联,人们却一定要咬准了字音,说成是耍狮灯耍龙灯。也许,这样的称呼是因为舞狮舞龙等活动主要在元宵前后,关联上了元宵,自然就关联上了“灯”吧。

耍灯的人——灯彩的表演者们,动作笨拙、质朴,并不像诗文里描写得那样优雅和优美。可能由于耍灯者大多数年纪已大,而且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统的训练,他们的动作甚至有时候并不连贯。但是,有劲,到位,是土地里刨食的庄稼人那种味儿。

地方方言中一些词语的精准之处往往让语言学家惊叹,在一个字词变换之间就表达出了同一事物的细微差异。耍灯的“耍”字就是如此。与“玩”近义的“耍”,实际上是一个压抑之后的宣泄词语,是一种农村艰苦生活现实的需要。一个耍字,将赣西民间灯彩活动的本质点到了位。乡谚说“凑钱耍把戏”、“乡下狮子乡下耍”,对年俗里的耍灯活动,从性质到水平都有着精准的自我定位。这些灯彩,从来不是官方的,而是民间自发的,娱人娱己,远比官方组织的晚会更有滋味。

当然,现在春节里也有政府部门组织的灯彩表演,但看上去似乎总觉得少了点神采,少了点灵动,少了点欢悦,而多了一些做作和生硬。这与乡村自发的耍灯完全不同。或许,一切民间的活动,灵魂终归还是在民间。

毕竟,耍,与表演,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耍灯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欢悦,是亲友乡邻之间的游戏,图个乐呵。而灯彩表演的人,想到的东西或许会更加宏大,诸如艺术、诸如形象、诸如好看与美感等等,与艺术课堂上统一培训出来的舞蹈者更多了几分类似。

有了现代艺术理论的指导和参与后,这种有组织的灯彩表演,已经与节俗里的耍灯有了本质的区别。与此类似,萍乡另一种重要的民俗艺术傩舞也是这样。经过专业文化工作者指导加工后的傩舞,据说是融入了现代舞蹈艺术。但几个真正的民间舞傩者却告诉我,这已经与传承下来的傩舞完全不同了。也许,除去多了个“非遗”的称谓外,舞傩的本质已经基本被抽离。某个从事文化工作几十年的朋友也对我说,其实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本来是以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精神在民间、在乡土里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自然生存和传承着。但经过整理、包装过后去规范化登台表演的东西,总感觉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没有谁能说明白是更好还是更坏。现代的文化工作者,总是以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专业学养去改造它。以“尽最大努力将它更正规更美好”的心态将民间娱乐最后弄得“越来越不像原来的样子越来越不那么美好”。毕竟,让一个学过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音乐类研究生去“整理和指导”传承几千年的古拙乡土舞傩和喜庆耍灯,他的思维和眼光,不可能不偏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偏向乡土文化那边。

要偏向乡土文化,偏向真正的过年民俗,我们就不能不直接回到乡野和民间。

在赣西萍乡的乡野和民间,春节里耍龙灯、耍狮灯、耍茶灯、耍牛灯等并于夜间逐户登门娱乐,是沿袭数百年的节俗了。萍乡民谚说:“三十晚上咯火,十五夜里咯灯。”意思是说,除夕夜家家户户吃过年饭后都要燃起一炉旺火,象征来年兴旺红火,全家人围在旺火边守岁,安排下一年的生计;元宵节夜则灯彩高张,城乡处处火树银花,热闹非凡。作为春节的一个文化符号和重要年俗,萍乡民间灯彩品种众多,牛带茶灯、蚌壳灯、龙凤花灯、鲤鱼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仅龙灯就可分为节子龙、缩龙、板凳龙、布龙、纸龙,狮灯则包括了手摇狮和青面狮,马灯还要区分大小马灯。

要说萍乡耍灯,最常见的是耍龙灯,其中又以芦溪缩龙着称。相传缩龙是明代权臣严嵩的远房族人仿照当时京城舞龙的样子传入萍乡的。尽管缩龙源自京城,但其他地方已湮没无踪,惟独在芦溪古城村因为村民年年组织耍龙灯而代代相传存留至今。研究者说,国内舞龙一般都是双角龙,而萍乡芦溪缩龙却是罕见的独角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但要说萍乡耍灯,最独特的却是上栗的牛带茶灯。小时候过年时,上栗乡村的孩子们总是盼着耍灯的艺人尽早走到自己这个村子里,盼着肚子里点着蜡烛的纸牛能被带妆的艺人手提着经过自家门口来耍一回。我翻阅资料,茶灯在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多个山区的民俗中都各有留存,牛灯也并非江西独有。但牛带茶灯,却是赣西上栗独有的年俗娱乐形式(当然后期辐射到了上栗周边几个县乡)。

透过资料,我仿佛看到,在元代这个戏曲艺术登峰造极的时期,赣西上栗的土地上,有一种曲艺如泥土中的野花,悄然发芽:当时流行萍乡民间的一种灯彩形式——牛灯,开始杂糅戏曲的元素,出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说唱。这种说唱最初的内容是固定的,讲的故事叫《三伢仔犁田》,实际就是劝人春耕,由两人参与,一人在前提着用竹篾扎制糊纸而成的牛灯,一人在后扶犁,边歌边舞,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地人因此称呼这种娱乐为耍牛灯。但爱热闹的乡亲们总觉得这其中还少了点什么,于是,民俗器乐被请进了牛灯的娱乐里,古老的茶灯演绎也被引入了其中。在耍牛灯的同时,采茶姊妹的人物频繁出现,采茶女手执灯彩,用娇媚的形象和采茶唱词将牛灯故事串联起来并首尾相应。而在牛灯和茶灯两者并行的说唱中,胡琴与笛子配合,锣鼓与唢呐伴奏,歌舞、唱白、故事情节一应俱全,终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牛带茶灯”——这个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此时,耍灯的动作、程序、内容也都有了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渔、樵、耕、读四个段落:《太公钓鱼》、《武吉卖柴》、《三伢仔犁田》与《杨氏送饭》、《赞土地》与《打大卦》等节目。从此,“牛带茶灯”形式的灯彩,艺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向戏曲表演过渡。在此基础上,后来还催生了一种地方戏种——萍乡采茶戏。

前几年我认识了一个耍灯的人,黄良。他耍牛带茶灯已经四十三年了,平日里去城里做建筑小工,农忙时下地耕田割稻,除夕过后的半个月里,他就成为乡间耍灯最主要的艺人。农忙时扶着铁犁的大手现在扶着缩小的木犁,农忙时赶着黄牛的鞭子现在赶着竹扎的纸牛。正月里,黄良带着三五个人,成为赣西萍乡农村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走过塘上村,又走过水下村;走过张家岭,又来到李家湾,走村串户地将春天给吵醒,将沉寂的山村搅和得热闹起来。既然是年俗,耍灯的人自然要应景,登门时先要为乡人们送吉祥、送祝福。因此,黄良他们一出场,那没有任何雕饰的声音便在村头唱起,引得附近的孩子们都来围观:“土地佬子进门来拜年,恭喜府上挂金钱,挂金钱来挂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土地佬土地佬,土地佬子戴十宝,一宝风调雨顺,二宝国泰民安,三宝三贺喜礼,四宝四季发财……”“春有桃花红似火,夏有荷花满池塘,秋有兰桂双结子,冬有梅花对雪霜。”

这短短的几十句唱词中,竟然同时包含有上栗语系、醴陵语系和浏阳语系三种方言的杂糅,俨然成了赣西独有的唱腔,既不同于乡亲们日常交谈的语调,也不同于书面表达的语音,正切合了这个赣西乡村处于吴头楚尾、赣湘边界的文化地域特征,显得如此质朴和亲切。

而此时,村民们早已经点燃了香烛在厅堂的案台上,爆竹也在硝烟里响起,以带有仪式感的态度迎接耍牛灯的队伍进门。耍灯的节目,总是或吉祥或热烈,或祥和或奔放,黄良他们这些刚从稻田里拔出泥腿的艺人们,用饱满的情绪直率诚挚地表达这一方水土中的生产生活情趣,激发着乡人们对春天的希望,也表达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不到现场,你难以想象,还有其他什么带有一定专业性的民俗娱乐能够像耍灯这样吸引众多的村民参与——上世纪80年代,仅上栗县长平乡这样一个当时人口不足4万的乡镇就有150多名耍牛带茶灯的民间艺人。

如果不到现场,你也始终不会明白为什么这种就地取材、土生土长的民间娱乐会带收获近乎宗教的虔诚、会包孕乡亲们如此真诚和巨大的热情。或许,是春节的氛围感染了耍灯的人,是耍灯的人搅热了整个村庄的温度,大家都来参与其中,在民俗与游戏的结合里制造和感知高兴、热闹、喜庆。

或许,这种耍灯的年俗,与“年”本身一样,承载着含蓄内敛的中国人从农耕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太多寄寓、太多乡愁以及难得的放松、难得的张扬。

关于初三的散文4:初三的味道

文/冯硕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初三的味道。

很久以前,当我刚踏入初中校园时,就从许多人口中听说:初三很苦,初三的学生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作业比山高,压力还出奇大,总之,那种生活就不是人过的。

不是人过的?笑话!那高中生怎么依旧活力四射?

志向远大活泼开朗的我——现在想来应该是“愚昧无知+鼠目寸光”——对于以上种种说法并不认同,我还下定决心要轻松地度过初三来击破他们那只能哄小孩的谎言。我很乐观地认为,我的初三,一定会一如既往的轻松快乐又遥遥领先!

眨眼,我也是一名初三生了。好像只过了几天,初一初二时望着整天打哈欠的初三学生满心同情的我,现在却只能望着初一初二整天嬉笑打闹的学生满脸苦笑。

——初三,果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曾经对初三生活的乐观在开学不到一周时就被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凝重的窒息氛围呛了个半死,而后又被一大波袭来的作业彻底粉碎。而后,而后望着整整一年都没有一节音乐、美术或是微机课的课程表,我顿感天昏地暗欲哭无泪。终于,我体会到了初三的味道,——苦,只是这苦太过浓郁,直接呛得人眼泪都掉下来。又过了一段时间,仔细品尝,我又品出了凄惨的味道。当一群人被迫与欢乐隔绝,当能听见其他学生的欢呼声却又感觉遥不可及,当所有所有的想法都被无限制的搁浅,谁能理解初三的心情?当初一初二在操场上尽情释放活力,而我们却在教室考试,听着外面传来的欢呼,看着眼前的试卷,心里是满满的无奈!

可是,一想到明年的中考,似乎这些又都变成了理所当然:为了好成绩,理所当然地要努力,理所当然地要专心学习,理所当然地要放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

——成绩,真的是跟努力牢牢挂钩的!

初三,或许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在放松和压力之间进退两难。或许这也是一道坎,认真选择自己的生活,现在吃的苦,以后一定会变为甜。

关于初三的散文5:致初三的好朋友

文/只为你独守

刚下课,出了教室,一阵凉风追来,身后一孩子说:“好凉快的风啊。”我懒懒的抬起头,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我不由的又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一直很担心会忘记你生日所以我就提前让你妹妹转告一下。

胡金巧----生日快乐!

你好吗?好像有很久没见了,很久没联系了,不知道你是不是考上了大学,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在认真的学习,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找到对象了。呵呵,开个玩笑,我们没见面应该有两年了吧。

说实话偶尔还是有点想你的,我在七月份给你打电话,传来的是“你拨打的用户已停机……”.我想可能是我记错号码了,如果是不做梦的话,就是想不起来,你的号码中间的那四个数我总是记不住,从高考过后到现在,我的手机已经换了五个丢的丢,坏的坏,所以你的号码自然也就自动消失了,今夜这么好的夜晚,这么好面对月亮,这么好的风景,不能亲口和你说生日快乐,真不是我所愿意的。

也不知道你过的怎么样,我相信你的聪明加上你的灵活再加上你的细心,你应该过得很好。

我呢,现在在山西,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我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可能是开心久了,最近总感觉到一阵阵的心凉,总觉得八年后的我还是一事无成。我记得我曾和你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着属于我的她一起周游世界,我必须在三十岁的时候有一份好的工作,以此来供我与她周游世界之梦。”眼看现在我学什么都不会,看书吧想着外面的事,在外面吧想着看书,心和人很难走到一块,很是不开心。

不过很好的是我这边有很多朋友,我在这边还认了个幺妹她和你一样很善良,我经常性给她打电话,我感觉到说的很多话都然她很不开心,不知道为啥,我觉得我又没有乱说。总是让她生气,也许是笨吧,

哦,很是悲催,我前不久投资一个项目,损失了两千块钱,我不敢想任何人说,也没和她说损失钱的事,因为是个人都会骂我,我今天算了一下,我在2013年损失钱总计有八千多,其中包括电脑手机丢失与损坏。现在开始出现资金严重欠缺现象,有时候感觉到自己好笨。

和你说说我新认识的一个小王丹,很是调皮,她是我幺妹的好朋友,他给我很多很多建议,可是我没有一条能做到的,貌似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和她我好像都是属于听众,几乎插不上话,我喜欢他那种性格,她总是给我天真调皮的感觉。我在这里加了一个组织叫新青年论坛,在里面我的朋友更多,我在里面也偶尔写写文章,可是我写的没有一篇用得成的,就是我的写作水平太差,但我喜欢写,论坛里的人很多我都喜欢,在那里我能感觉到开心满足。在这些朋友的陪伴下我还是挺开心的,他们大多像你一样的善良!

我现在开始担心三年后一事无成,十年后也是一事无成,可是又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每天都会看书写字,但觉得什么进步都没有。总感觉我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我却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月已当空,就此停笔,身处他乡,思君何安,愿一切都好!

胡金巧----大千世界,多一个人牵挂是一种幸福;茫茫人海,多一个人相知是一种骄傲;人生旅途,多一个人相伴是一种福气;.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生日快乐。

关于初三的散文6:“冬泳”

文/孙雨航

大年初三那天,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冬泳”。

那天,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梁丰生态园。一进大门,我就像笼子里放飞的鸟儿,攀岩、滑滑梯、打羽毛球……玩得不亦乐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中午了,该吃饭了。爸爸提议我们绕近路去停车的地方。所谓的近路,就是一条宽约20厘米的小堤,而旁边是人造水沟。爸爸不顾妈妈反对,一马当先走到了小堤上,我紧随其后。没想到才跟了几步,我脚一滑,身子一晃,就“扑通”一声掉入了旁边的水沟里,紧跟在我后面的妈妈顿时目瞪口呆。爸爸听到声响,连忙回过头来,看到我在水里直扑腾,连忙把我用力捞了起来。我浑身上下湿透了,冰冷的水让我冷得直打颤。妈妈帮我脱下湿淋淋的衣服,换上了一件备用毛衣,然后我们就急匆匆地奔向爸爸的汽车。一路上,游人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羞得我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

“冬泳”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呀!看来走“捷径”也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初三的散文7:致初三

文/李璟

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懵懵懂懂,我们便走上人生的一个黄金阶段,踏上了人生的第一块基石。初三,不比初一时无知,也不像初二时叛逆。

有人说,初三是在课堂上的专心致志,是课后的埋头苦干;也有人说,初三是一套套写不完的试题,一支支不经用的笔芯;还有人说,初三是备战体育中考而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总之,离不开一个字——“苦”。

的确,自从升到初三,我们过上了“起早贪黑”的生活。课余时间被各科作业所占满,似乎少了太多乐趣。没有人会问你累不累,付出过多少努力,更不会有谁让你歇一歇。他们只会看你最后爬到了什么位置,然后羡慕或鄙夷。

既然如此,你也不必抱怨人生,不如顺其自然吧。与其每天埋怨,倒不如花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用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更好的未来。

大冰说过,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是啊,正如他所说,一定会有的。只要你坚持,一直坚持下去。当然你有放弃的权利,可是放弃之后你就再也没有坚持的理由了。所以,坚持走下去吧,未来才多彩。

可是如今的你,是否还在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如今的你,是否还在上课无所谓,下课闹翻天;如今的你,是否认识到自己已经初三,是否该是静下心来努力了呢。你嘴上总说要努力,可说的总比做的多。你总是在羡慕别人的成绩,但你却从未试着往上爬,那么凭什么让你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你可曾想过,当你熬夜打游戏时,别人在台灯下苦读;当你跑操累了停下来慢慢走的时候,别人却依然坚持向前;当你下课困了,往桌子上一趴就完事了,而别人却撑着眼皮预习功课。既然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去羡慕别人呢。

无论你有多少兴趣爱好,无论你身边围绕着多少兄弟朋友,无论你的青春多么叛逆无知,无论你是否相信,但在某一天,你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希望那时还不晚。要么你就努力向上爬,要么你就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潭里。没有谁会为你的生活买单,你准备好了么。

关于初三的散文8:多彩初三

文/韩心怡

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晋升”为“初三生”已半年,在和初三“亲密接触”的日子里,那可是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打扰一下,帮我看看这个题目,好吗?”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不知趣”地塞给同桌一道复杂的函数题。要知道,现在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一道难题说不定就得花上半小时!我忐忑不安地瞅着他,然而他却轻松一笑说:“放心,包在我身上,一定把这‘拦路虎’斩下!”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

初三是橙色的,给我温暖与鼓舞。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班会课上,老班长慷慨陈词:“同学们,只有起程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为了心中那个目标,每个人都在追,都在拼!前排的悦悦,吃饭时还捧着《疯狂英语》,聚精会神地背着;同桌的佳佳,在路上也不忘带着本历史笔记,念念有词;我也不例外,正在和范仲淹交谈……

初三是红色的,给我激情与力量。

“心怡,快点。”“丁灵,来,投一个。”“快跑呀,咱们比一比谁落后!”又到了大课间活动,操场上到处飘荡着欢声笑语,大家笑闹着,你追我赶,平时里的紧张气氛没有了,青春,在这一刻散发出了它独特的活力。

初三是绿色的,给我活力与希望。

“加油!加油!”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中,于叶冲过了终点线。“太棒了,每个人都达到了优秀!”体育老师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是的,怎么能让人不人高兴呢?

初三是黄色的,给我收获与快乐。

橙色的温暖、红色的激情、绿色的活力、黄色的收获,初三,在青春的画板上,涂抹下绚丽的色彩……

关于初三的散文9:游苏州摩天轮乐园

文/王喆

大年初三的午后,窗外阳光明媚,我们一家来到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摩天轮乐园。

车子沿湖边的公路行驶着,远远就看见了高大的摩天轮,我心里兴奋极了。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今天终于亲眼目睹了这巨大的摩天轮,坐上去,感觉肯定棒极了。

下了车,买好门票,我们直奔摩天轮乐园。呵!排队的人可真多呀,堪比世博会的队伍了。趁着排队,我仔细观察了摩天轮,它像一个巨大的风车,上面挂着的一个个车厢,就像是一只只彩色的铃铛,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缓缓地转呀转呀,美丽极了!

终于轮到我们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们坐上了紫色的车厢。慢慢地,车厢升起,透过玻璃窗,看到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银镜折射出的点点金光。眼睛被反射得都睁不开了。车厢缓缓上升,视野也越来越大了,湖面小了,整个金鸡湖尽收眼底,马路变窄了,人也越来越小了。妈妈有点害怕,紧张得动也不敢动,而我一点也不怕,反而很喜欢这种飞翔的感觉。爸爸告诉我:我们的车厢与摩天轮中间的一根主力轴已经完全吻合了,说明我们的车厢已经运行到最高点了。啊!看到的一切就像是一个小人国,摩天大楼现在好像一个小模型,一艘快艇在金鸡湖上驶过,就像是一只小虫子。我想大概从飞机上看下面也是这样的吧!随着摩天轮的缓缓落下,眼前的一切又越变越大,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下了摩天轮,回想起刚刚20多分钟的经历,就像是去了一次童话王国旅行。那么的新奇,那么的有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