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文章

请欣赏和谐的文章(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和谐的文章1:一周的心思

文/杨廷松

小鸟唱出一组和谐的音符,远近和鸣。田野已经深绿了。欢乐的白云,变幻着它无穷的姿态。这欢乐,不需要言语表达的心旷神怡。

从黎明、中午到傍晚,田野纯净得像心灵平静的水面,抹去了人们争长论短与互相憎恨的那些嘈杂不堪。

每个人都去城里了,连放牛的老王头也改行做起了保安工作。留下鄱阳湖和我。这样的和平,这样的纯净,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我把白云挂在树梢,自己坐在树荫下看书,院墙周围的枣树、桔子树,鸟雀歇在枝头唱歌,并没有打算离开,鄱阳湖……

小暑南风吹响了湖水,波浪向前奔走。在田野与树庄的宁静中,星期一的早晨内心平静,获得了美好和安宁。孤寂,我厌倦你了;但是,你给我带来无限空间舒畅的想象,一种光辉的伟大思想。

我不拒绝主动接近我的人,工人、农民和一切身份不同的人。我会运用逻辑剖析别人的伪装。我痛快了,别人心怀怨恨。

我的城府全都写在自己的脸上,也从不给自己建筑堤防。就这样,接近我的人便越来越少。我安静了。却常有孤独的夜。久而久之,连悔恨自己太直接的心情都淡薄了。只剩下湖水和书籍伴着我日日夜夜。

那回与她邂逅,她说她已经退休在家。女儿去国外读书了。一个人很孤单,想找个伴侣走过后半生。

我问她找啥样的?

她说,不需要多么有钱。只要求有眼缘,谈得来,吃得来,玩得来,睡得来就好。

初听上去,很随意。细嚼起来,那是一种幸福的态度,一缕清风,一种境界;与众不同,她想找的不是世俗的那种,而是灵魂伴侣。

早晨,东边有云,风不动。湖上,很静。田野上缤纷的色彩却又是那样的富裕,仿佛看到了《金光大道》小说里的精美画面。作家浩然描述的农村、农民辛勤劳动的丰富多彩的场景那样。我读《金光大道》,那时只是个少年。作家善于抓住农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听到清早开门的吱哑声和割禾时的“咔嚓咔嚓”声。田野稻香,人们在收割。一阵凉爽的微风吹来,一排排禾浪,割禾闻到的稻香,正是阳光酣饮清晨露水的清香。赤脚叮咚的踩着泥土,宽阔的田野,人们井然有序地你追我赶,稻菽成波浪。

原本我讨厌暑假,读了《金光大道》,我爱上了希望的田野。

有人说,绿草求她地上的伴侣,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夏天的日子很长,田埂上长满了小草,人们来来回回,踩踏着它们。顽强,使它们生长更翠绿,地塍边上,小花小草,美极了。没有它们,就不像夏天。

恬静中,从绿色的树枝上看到阳光、鸟雀、风、月光和果实栖息在上面。这情景,假如被诗人在晨光微曦中见到,一定会陶醉在无垠的狂喜中。但是,虚荣曾一度羞辱我,因为我曾经私下里求过它。这一切都将离枝而去;在斜阳下,在秋风中,干燥的树枝孤寂地摇晃。因为秋云空空不载雨水。

这变幻无穷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很多,想起了爱情、婚姻家庭和友情。这些爱,需要经营和滋润;这些爱,如果没有能力与智慧去呵护,就将像冬天的枯枝败叶飘落尘埃。

庄子曰 “至人无梦”。可我逢睡必梦。所以说,我算不上有智慧和道德高尚的人。

年轻时有过失眠的痛苦。晚上精神抖擞,那些毫无头绪的事情密密麻麻挤满了脑子。有些事简直是颠倒妄想,不切实际,云里雾里的飘。而到了白天,神情就萎靡不爽。那时候伤透了脑筋。伤心与愉快早已成了过去,已经溶入了当时四周的景色之中。

现在,我记起它,是因为我仍然做梦。我的梦,是白天看不到而在黑夜里常常感觉到的她,而是怀念过去的事情。

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是用一种体面的形式记录一路上的劳累和使人难以忘怀的人情世事,也是排遣因年老而孤独寂寞的心事。有人说那是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应当是在一块小空间里活好自己,不打扰别人,不受伤害,用智慧约束自己言行。或许,写作,可以发生些小的萤光来。又可以忘掉一些烦心的事情。

新的早晨,新的天空,潜在的变化,白云告诉我,欲望就是每天的向导。

早晨,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而又近乎于陶醉的时刻,一切都那么惹我愉悦。

熙熙攘攘的云彩冲着我微笑,我笑容可掬回答它们。是谁帮我从沉重的繁文缛节枷锁下解放我的思想?一定不是文字。文字只是用来说清楚小道理。大道无垠,大道是沉默的。

呵呵,用思想和双手把一切帷幔拉开,眼前就呈现一片光明。

星期天。秋风带着白云飘飘,原以为越集越多,化为雨。可是云,不但没有遮住阳光,而且在眨眼之间溶化得干干净净。举目望去,一片无垠的蔚蓝。

这天空变幻莫测的景象告诉我们,世间许多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的性格像了太阳光的直接,不会拐弯抹角,说到底缺了含蓄与幽默。要是能够像穿好看裙裾的白云一样就好啦。也不会伤害别人,弄疼了自身。好在我知道自己有许多创伤,但也有我自己的医治的疗法。

一个人的名声如果没有盖过真实的自己,那么他是幸运的。

耿直是男子汉气概,却不是世俗中的高手。

我将一直投射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前面花朵自会继续开放。

和谐的文章2:和谐园中话鱼趣

文/李好

薄雨朦胧的早晨,校门早早地开了。我边走边看着那仿佛巨人似的假山,山上有些盆景,这儿红,这儿紫,把假山点缀成了穿着花衣的小姑娘。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些海棠和杜鹃。细看,海棠上的花瓣都被早晨的露水打湿了,花朵极力荡漾着身上的露水,看着真让人心疼。一旁的杜鹃还处在“休眠”状态,只有一些郁郁葱葱的叶子。看着这美景,真让人心情舒畅。

最美的景可不是这假山,而是假山下的鱼塘。同学们的喧闹吵醒了鱼儿们。所以,鱼儿们开始嬉戏、玩耍,让整个鱼塘都充满了生机。这时,我无意间看见假山上刻着“和谐园”三个大字,我思考着:为什么把这里叫做和谐园呢?可是,看着鱼儿哪还有心思思考啊。鱼儿一会儿游到这,一会游到那,有趣极了。有一条黑得发亮的金鱼,它应该是这里的“头儿”,它游到哪,后面的“小喽啰”也游到哪,有些同学站到台阶上,鱼儿们看见这张陌生的脸吓坏了,不再听“头儿”的指挥,开始乱游瞎撞,有的游到了角落里,避开那陌生人的视线;有的游到假山下的细缝里,和陌生人玩捉迷藏;有的吓晕了头,一不小心撞到了假山;还有的鱼儿可能比较胆大,依旧慢慢地游着,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玩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吐着泡泡,好像在炫耀,自己有一个又大又圆又透明的泡泡。一片和谐而又快乐的景象。

和谐,对了。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因为这里没有打斗,也没有吵架,看起来很和平,鱼儿和假山也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鱼儿们也一定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吧。不仅是鱼儿们很和谐,同学们也很和谐。有些男生一下课就打架嬉戏。现在不了,他们都被鱼塘吸引过去了,有的甚至提前准备了鱼食,去喂鱼了。我想,给鱼塘起名字的一定是个才华横溢的人。

教室的门开了,要上课了……

和谐的文章3:感谢和谐

文/肖涵

夜静了,脚边的溪流从石板的夹缝间穿过,“潺潺”作响。月下的山谷又是哪里的幽泉“叮咚——”生出空灵的吟唱。柳叶间夏蝉似乎不像从前般聒噪,伴着池底皎洁的月光,奏响大自然的绝唱。

奇妙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向你倾诉和谐的美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是自古不变的话题。自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祖先便开始畅想“和谐”的美好。

东晋时期,战乱纷飞,陶渊明便用一方篆墨、三尺青卷梦想着“桃花源”中的和谐、美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又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杜甫在颠沛流离之中,盼望有一方和谐的净土。在陋室之中乃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现在的我们不用担心“鳏、寡、孤、独、废疾者”无有所养,更不用似陶渊明般在梦中的“桃花源”寻求心灵的栖息地,杜甫“三吏”三别中所描绘的场景更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苦难。

今天的和谐便是上电梯后不急于争抢那一分一秒的时间,按下“开门“的那个按钮等等后面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是开车行至斑马线前轻点刹车,礼让行人。柏拉图的“理想国”虽仅仅只是“理想国”,但饱含的是人类自学会思考开始对和谐的向往。安徒生故事里的童话王国让孩童时的我们憧憬和谐。如今,我感谢身边的和谐,放学过斑马线,我会感谢司机的耐心等候、乘客的谅解,感谢千年来人类和谐创造出的精神成果道义和礼让。

和谐的文章4:友谊地久天长

文/青竹凌云

我喜欢和谐的人际环境,就象喜欢宁静的夜晚,喜欢清朗的白昼,喜欢自然的音韵,从来如此。

记得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有几个小哥哥对我很疼爱,他们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总是要首先想到我,然后,风一般地送给我,好像我的快乐就是他们的快乐。

一次,几个小哥哥得了一种金光闪亮的珠子,其他的人想看看他们都舍不得,但他们却会把它送给我,高兴得我手舞足蹈。而我,不管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也是一定要和他们分享。由于彼此很要好,我们这几个小人的小圈子,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共同体。

有一天,对我极好的两个哥哥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争执,各不相让,越闹越烈,我不知道该劝谁,一会跑到这边拉着这个,一会儿跑到那边拉着那个,但哥哥们闹红了眼,顾不得我了,我急得直哭。哥哥们奇怪得很,我拉他们止不了了他们的闹,可一哭,他们都过来哄我,就和好了。从此,再没有见他们闹过。私下听他们说,我们以后都不要闹呢!会把妹妹弄的难过。

如今,大家都长大了,各有各的事要做,天南海北,难得一聚,聚时,也是一样,他们依然宠着我,而相互间,仍然充满了亲切的流动。

人生,是多么的容易走过,一晃,小小的我们业已青春绿了海岸,不再是那个充满童趣的年龄,但我们在一起时,依然会有充满童趣的快乐。

其实,我们各自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也由于此,对事物的看法,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但我们都会想着彼此的好,彼此的关怀,彼此的惦记。我们深深的感觉,真诚的友谊是宽容和爱。

哥哥们说,要用我们的一生,去维护已经建构的友谊,让真诚真挚的友谊地久天长。

和谐的文章5:和谐,是“杂文”的末路吗

文/白水之泉

今天的社会,提倡和谐,这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但是不能因为要“和谐”,就听不得批评意见。如果我们的社会真的是完美无暇了,就是想批评,也无从置喙。和谐,不应当是河里的螃蟹,只允许自己横行,不让人走直道!然而在今天,针砭时弊的真正的杂文,却已是难得一见。偶尔见到一些,亦是不痛不痒,甚至有些文字是在变相地溜须拍马,这不是往酒瓶子里掺水,简直就是往酒瓶子里装醋,没有丁点的酒香,给人的却是透出瓶子来的扑鼻酸味,呛人心肺。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社会就兴起了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兴致,而且似乎人人对此类马屁人情,乐此不疲,弄得在社会上,如若不是深谙此道,就是不懂人情世故,是政治上稚嫩未成熟的表现。于是在一片和谐声里,不和谐的声音都被过滤和谐掉了。在一言堂的威压之下,批评的声音听不到了,大家都是一片赞美之声——好!好!好!然而实际上是真的好吗?转过身来,表面上堆砌出来的笑容,就被满腹的牢骚瓦解,说怪话,发牢骚,甚至是直接张嘴骂娘的,不一而足。这是真的和谐吗?

当我们耳边听到的、眼前看到的许多不平事,是因为尊者长者的失策之类造成的恶果,都被我们压着内心的恶心,装出来的酒醉似的赞扬,和谐得歌舞升平,转而成了尊者长者的功绩,变得可歌可泣了。私底下里,我们会有对横遭不平者的同情,那怕这同情是发自你心底的,但却因为我们的“阴阳脸”,那些横遭不平者无论接不接受,心底总会有些不舒服。就像是将要挨饿的人,得到了一个长满了毛的馒头,不吃要挨饿,吃下去又膈应人,没的不泛恶心。然而,因为要和谐,现在的整个社会,几乎都是如此,对尊者长者无原则的好好好妙妙妙。长此以往,当你同样身陷“不平”的泥淖,抑郁愤懑的时候,其他人定然也会像你一样,表面上亦是酒醉似的喝彩,暗地里对你表示精神上道义上的同情,但这与你何益?与社会何益?与国家何益?

由此生发开去,我便有了一点困惑,倘若鲁迅先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他老先生的杂文恐怕也没了市场,定然被一些有心人给和谐掉了吧?若如此,我假想某些人的心态,去质问质问鲁迅先生:“您当初写杂文批驳攻讦政府,攻讦一些尊者长者,是出于自己要出名的私心还是爱国的情感的迸发呢?如果你出于私心,想要出名,‘我’可以理解;如果你爱我们的国,干嘛要把黑暗的现实赤裸裸的揭露给人看?这不是向世人亮出自己的疮疤,恶意存心让尊者长者难堪吗?你难道不懂得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人情世故吗?你这不是爱国,你这是啪啪地扇脸,扇尊者长者的脸!而扇尊者长者的脸,就是抹黑我们的社会抹黑我们的国家,就是变相地扇我们社会和国家的脸,你这不是爱国情感的迸发,而是卖国的行为,理应是罪不容诛!那么,你说,你写杂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鲁迅先生如若生活在这个时代,估计这一系列的追问,也会让鲁迅先生发懵,也会变得不自信起来,也如同我们一样,只求过好自己的日子,其他的什么都甭问。虽说许多的不平事阴暗面,都让自己是骨鲠在喉,但却只能在暗地里饮泣,直至在铁屋子里,和温顺的我们,一起闷死!

和谐社会,一切都该好好好妙妙妙,只有阳光灿烂,没有阴影暗夜,因此,“杂文”算是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太阳里,黑子可以蛰伏,却并不代表着它们已经消亡。就像是大雪过后,在雪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粉妆玉砌纯洁无暇,可是雪化了之后呢?世界似乎比下雪之前更为污浊和泥泞!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千里长堤,最终溃散于土皮之下,蚁穴里肆意滋生的蚂蚁。我爱自己的国,我愿它千秋万代,永远屹立!然而好好好妙妙妙,遮掩了它肌肤纹理缝隙里的污垢,血肉皮肤掩盖之下的单个细胞的病变,如果时间久了,依旧任其发展,结果可以想见,必然是污垢沉积,病变的细胞增多,然后类同与1990年的东欧剧变,一夜之间,风云变色!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切的一切,又该怨谁呢?恐怕你我都有份吧?是我们温顺沉默的纵容,为尊者长者的腐败变质,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由于无人对他们的行为无人监督批评,造成了他们的妄自尊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虚妄,胆大妄为自然也就在所难免。当权力缺少了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最终必然会危害到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啊。

“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世界还有污垢需要清除,还有病变的组织需要治疗,当然就需要杂文来履行自己的职责,清除污垢,治疗病变!我希望和谐了的社会,不要把杂文和谐进坟墓,不要让杂文走上穷途末路,让它如同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如同治世的一剂良药,为我们的国家健康发展,奉上自己全部的力量!

和谐的文章6:让家更和谐幸福

文/家人

家和万事兴,家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美好。怎样才能让家更和谐幸福呢?

小时候,家是温暖的港湾,呆在家里是那么的美好、舒适、放松、自由、幸福,哪怕干活累了感觉也是甜蜜的。也曾想过,好想快快长大,长大后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以不再听父母的话,可以自己听自己的……

二十岁左右,离家远行踏上了求学的路,但对家还是很依恋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十分浓烈的。想着,我要好好上学,将来找份好工作,多挣些钱,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不再辛苦劳累……

三十岁左右,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却渐渐疏远了,回去看他们的次数少了,就连电话也少了……

四五十岁左右,为事业而打拼,为孩子而付出,对自己的父母却渐渐疏远了,回去看他们的次数少了,就连电话也少了……而父母却渐渐老了,他们变得喜欢回忆了,常常回忆起孩子们小时候在他们身边的样子……

六七十岁左右,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了,再多渴望父母的亲情也难以实现了,只能时常在梦里可能会浮现父母的音容相貌……自己也渐渐老了……

不要再等待了,不要再以各种忙为理由了,多陪陪我们的父母吧,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人……不要让他们感到老了,是不是拖累孩子了……不要让他们老沉浸在自己对孩子们的回忆里……

可能大部分人都有这些感想,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还比较普遍。为什么小的核心家庭那么和谐美好,而有父母在一起的大家庭大部分却矛盾丛生呢?当然也有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但比例上似乎不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家庭更是矛盾丛生。为什么与其他人相处都很好的人,当其与家人相处时就很难处的很好呢?可能因为与其他人处时都遵循着下面几个原则吧:平等;尊重;自由;不干涉;处得来就处,处不来就少出或不处。而在家里呢,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些原则很难适用。在家里,矛盾比较凸显的是婆媳、女婿岳母、公媳、女婿岳父之间。其实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也是经常发生矛盾的,只是存在着一种特有的亲情矛盾化解机制,当时矛盾激烈,但不会真的内在化,不多久矛盾就不知不觉得化解了、消散了、不存在了……而在婆媳、女婿岳母、公媳、女婿岳父之间,他们的日常接触非常普遍,而又不存在这样的一种特有的亲情矛盾化解机制,矛盾就可能内在化或者固化。再加上父母往往更加偏爱自己的子女,对儿媳妇、女婿往往更加挑剔一些,对他们的期望也更多一些,他们在家里应该表现再好一些,他们应该多干一些家务,应该……总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再加上生活习惯方面的不同,家务活的琐碎性,教育孩子观念存在的差异,久而久之,家庭矛盾就更为多发了……

有了家庭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呢?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核心家庭分出去,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成家立业了,就分家单独过。这样不在同一个屋檐下,是可以减少很多日常矛盾的。并且距离产生美,适当的距离也会强化亲情,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大家一起聚聚,可能会更好些。同时,也要加强家庭孝道建设,让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

如果大家继续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呢?又应该怎么处理才更好些呢?这时儿女(丈夫或妻子)应该发挥很大的协调作用,尽量以不偏不倚的身份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弄清楚矛盾的前因后果,自己要理清应该怎么处理才合适。再分别做各自的工作,来化解矛盾。就怕各自都听不进去,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时就比较难办了,儿女会面临着双重压力,自身更为焦灼。如果可以请尽可能把婆媳矛盾或女婿岳母矛盾转化为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因为比较容易化解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儿女夹在他们之间可能会两头为难,怎么办才好呢?同时就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各让一步,都妥协一点,更多的尊重家人的选择,家人开心了,自己也会开心的不是吗?同时也为自己的子女或者丈夫、妻子想想,他们是否为难了……

如果大家继续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为了大家更好地相处,避免矛盾。同时也需要遵循平等;尊重;自由;不干涉的原则。当然在家里完全做到这些原则是有些难度的。当必须由一方妥协或者让步时,我想应该是子女,毕竟父母养育了我们。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只让子女做出妥协或者让步,父母也要适当调整自己,考虑一下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的小家和谐幸福不也是自己最大的希望吗?父母要学会适当妥协或者让步,放低对儿媳、女婿的期望与要求。毕竟孩子大了,自己老了,好多事情就交给孩子们来处理决定吧,少操点孩子们的心,学会放下。在家里自己能够吃好穿好,孩子们不干涉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了。父母可以培养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做、喜欢做又不太累的事情,可以多和同龄人一切聊聊、散步、打牌等等……这样,自己的生活充实了,对家人的不满就会减少,家庭矛盾也就减少了。

因此,为了更好地协调家庭矛盾,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各社区、各村部应设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娱乐活动、老年人心理疏导机构、同时配套相应的医疗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一些,真正做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真心希望每个儿媳、女婿都把公婆、岳父岳母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来对待,甚至更好一些。每个父母也都把儿媳、女婿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来对待,甚至更好一些。这样我们的家庭矛盾可能会减少,即使有了家庭矛盾,也更容易化解……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尊重家里的每一个人,更多的调整自己和自己的期望,增加对家人的包容度,减少对家人更多的期望。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温暖、和谐的家,让家里的人都生活得开心、幸福……

家人

2019年12月22日

和谐的文章7: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何娟

今天下午,我在家读了冰心奶奶的《一只小鸟》这篇文章。读完后,感慨万千。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它站到树枝头唱起了歌,它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树下的一群孩子们听到那歌声以后,觉得十分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天天来听它唱歌。不久,不幸的一幕就发生了。孩子们太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想把它弄下来养,结果却误伤了它,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还好它的父母及时赶来接住了它。可是,从此孩子们就再也没有听到它那优美动听、清脆可人的歌声了。孩子们也缺失了一些快乐。

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并没有伤害那只小鸟的意思,而是想把它弄下来养。可是他们没想过,小鸟是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就像我们不能离开爸爸妈妈一样。这些,孩子们没有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只顾自己的快乐,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他们才会误伤了小鸟,而小鸟失去自由,失去快乐。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心情一不好,就找小动物出气。据说有一个妇女由于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之后,她双手抓着一只小猫的脑袋,嘴角露着笑容,双手抚摩着小猫。小猫根本没有想到厄运的来临。中年女人脸上的笑淡了下去。随后,她把猫按在地上抚摩;随后她用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眼睛和嘴巴,小猫的脑袋被残忍地踩碎而死。最后中年妇女若无其事地眺望远方,简直是人性沦丧。

动物和人类同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只有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让小鸟永远快乐地歌唱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