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立冬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立冬的文章1:幸福是自己创造的

文/凝眸子夜

立冬前的这场雨,就这样下的飞飞扬扬的,够痛快淋漓的,冷飕飕的感觉就这样令人寒气袭人,让人不禁有冬就要来的感觉,一个人就这样呆在有些孤单的店面,心里就多了一点寂寞花无主的感觉,思绪里飘来许多,说不上来的感觉,一种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漫无边际的就这样铺展开来,一天又一天的就这样,过着日子中平凡的岁月,有些落寞一筹莫展的感觉,就这样笼罩在心头的,寂寥氤氲缠绵里,一种孤单的意识,让自己的心有些斑驳与落寞,就这样胡思乱想起来,生活漫长人生短暂,活在人世可真的是,万般艰辛不容易啊!

人生的真实,也许就是这样的平淡而无味吧,活着就要忍受生活中的平凡,以及平凡里的,种种无滋无味的日子,在漫长生活中,怎样才可以活的安然从容,让自己多点快乐开心的情趣,奋斗拼搏为一种富裕勤奋劳作,化平凡为神奇,在寂寞中寻找开心的乐趣,将一种寂寥的感觉驱使,人生其实就是一碗白开水,没有多少润眼的色彩,也缺少着某种甜蜜滋味,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晴日丽,这种漫长贫穷酝酿的寂寞,其实就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演绎,匆忙也好闲适也罢,都是一种必须走过的路程你,路边的风景脚下的坎坷,就这样令生活索然无味。

用各种的方法尽可能的,将一天重复一天日子,尽量平淡无奇的好好的过着,让那种阴沉的空气里,流动的郁闷,在这文字的淡然中释放流逝,给自己一种不是安慰的慰藉,听雨落屋崖品丝丝凉意,心中思念一种,别样的感觉里的美好,那种思念酝酿的繁花有趣,让心中蓄满无法言喻的,无尽的欢歌燕语,享受一种奇香浸润心脾的芬芳,渴望一种春风的惬意,就这样默默中感悟品味某种,让心花怒放的温润,一如漫步繁花幽静的曲径通幽处,静享那种恣意浪漫的于无声处的,芬芳静谧玫瑰慢慢绽放的,闺蜜一般的芬芳四溢的别样的玲珑精致。

想想都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别有一番滋味,这世界还有什么事情,可比一种身心俱爽的,那样一种感觉里的曼妙,那种感觉里的情有独钟,那样一种感觉里的,无限风情中的千娇百媚,层林尽染的那样一种万山红遍,就这样在心中,处处都是风景的青山绿水,毅然而然的怡情怡心的,那种柔软如锦似缎的小溪,月色下闪耀的魅力之光,在微风轻抚下,自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奇景异色,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浸泡,包围在一种叫人陶醉的环肥燕廋中,领略一种淡淡的馥郁暗香浮动,那种秀山俊水的绝妙的柔媚,就这样神清气爽叫人如涉芳菲。

生活中的含辛茹苦,让自己在一种自己飘逸的,梦幻一般的无限美好的思念中,用心品味一种,不可多得的,那样一种感触里的鸟语花香,玲珑剔透晶莹无暇,日子里的寂寞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在沉闷的压拟中释放,一种情绪中的令人不安的孤独难耐,生活就这样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收获不可多得的,缘分天空里的那样一种,温馨可人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令自己充满想象不到的,人生的中的般般美好,一往情深的那种心灵深处的,那样一种感觉无限美好的,如同神仙一样的今生如此多娇,让自己就这样的消耗着自己,令无数英雄折腰。

就这样在文字里独舞一曲,自己的美好感觉,思念也好经历也罢,让心情陶醉在悟得的一种感触里,使平静如水的生活里,也拥有一种美轮美奂的精彩与绝伦,让寂寞的日子会唱歌,让人生里所有的,那样一种寂寞里,都是令人开心的颜色,处处都是欢愉的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百花盛放,也会在夜风的音乐中,跳起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摇曳出姿态娇媚动人的音乐如梦,用心情的歌唱出自己心中的玫瑰,一曲酒醉的探戈快乐陶醉着自己的身心,今生有你就这样演绎一曲妙不可言的忐忑的神曲,成为平凡的人生里可圈可点的传奇。

关于立冬的文章2:清水丝绵

文/秋女

过了立冬,太阳好的日子,老弄堂的空地上,几个大妈,扛两张长条凳儿,再搬几块大木板,七手八脚地拼起个大台子,抖出一大块旧床单往台子上一铺,一个工作台就算搭建完成了。

这台子一搭,不用吆喝,老街坊都知道,立冬过了,一天冷似一天,家里的丝绵被、丝绵袄,都好拿出来翻了。

翻丝绵,是江南过冬的前奏之一。

杭嘉湖地区,素来是丝绸之乡,虽然如今嘉兴湖州的乡下,不再像茅盾笔下的《春蚕》里所描写的,家家户户养蚕忙。但养蚕,还是当地农村颇为重要的一项副业,特别是谁家打算办喜事的,怎么都要提前两年,亲自看几张蚕。这儿的风俗是嫁女儿、娶媳妇,都得备上十几床丝绵被。丝绵被,又叫蚕丝被,是用纯蚕丝做成的,十几床丝绵被,可想要多少蚕茧。而这十几床丝绵被,很多母亲都会选择从养蚕、收茧、缫丝,一直到最后的拉丝绵成被,独自完成。这样做,既保证了原材料的绝对纯正,更是把做母亲的一片心,细细密密地融进那一床床蚕丝被里。

养蚕的辛苦,自不必说,单一夜几次起来喂桑叶,这个苦,就不是一般人吃得了的。再是缫丝,虽然机器缫丝早已普及,但做这些蚕丝被用的蚕丝,很多母亲还是坚持要手工缫丝。

他们把这种手工缫丝出来的蚕丝,叫做清水丝绵,顾名思义,是直接在清水里缫丝。将蚕茧放入一个大锅,加满清水,煮开,捞出,再备一只大桶,里面盛满清水,就可以开工了。茧子放入清水中,剥出里面的蚕蛹,漂去杂质,再用力用手将小小的一只蚕茧抻大,一直抻到能将整只手套进去。先是极薄的一层套在右手上,像只薄纱手套,一只只茧子剥开来,用力抻大,一层层叠套在右手上,成了厚厚的白手套,再将白手套用力抻开,就成了一个个小绵兜。一根竹片,弹成一个半圆形的竹弓,再将小绵兜用力抻开,套在竹弓上,七八个小绵兜套上去后,就成了大绵兜,挂到竹竿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这样循环反复,不知道要多少次,才能把那些茧子缫完。一双手一天到晚泡在冷水里,变得肿胀。茧子看起来小小的薄薄的,实则极具韧性,要把一只茧子抻成薄纱手套,很费力气,层叠在一起后,像羊毛一样有一定的毡合性,更是柔韧无比,每抻一次都非常耗力气,是个体力活。

缫好丝,大绵兜晾得干干的,挑个有大太阳的好日子,喊上几个要好的老姐妹,一起帮忙做丝绵被。这做丝绵被跟做棉被不一样,做棉被,弹棉花,要专业的工具和师傅。而做丝绵被,其实就是个力气活,最好是四个人,一人一个角,用力将大绵兜拉扯成被子大小,薄薄的一层蚕丝,似天上的云彩,轻轻地飘落下来。然后再扯第二层,这样扯啊扯,一层一层地堆上去,厚厚的,软软的,最后用一个薄薄的布套,将那一大堆云朵包裹住,一床蚕丝被,就做好了。

这样的被子,盖在身上,像天上的云朵,又轻又软,一点都觉察不到分量,却很暖和,江南的冬天再阴冷,都不怕了。

关于立冬的文章3:写在立冬

文/张成彬

一不留神,老了蚂蚱,落了梧桐,霜降之后,已是深秋。

听说北京下雪了。打开窗户,天灰得像哭过,800公里外的小城,淅沥的小雨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北京雪里的那份凉意。此时,耳机里是那首赵雷的《南方姑娘》 :“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的秋凉,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 一遍又一遍……

回顾这段时间的生活,一个字:忙。也许是因为我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琐事,以至于大学时我帮着逃了无数次课的兄弟结婚,也没能去参加他的婚礼。打电话给他祝福时,明显感觉到他那份失望,但他却开玩笑说:没事没事儿,等生宝宝的时候你再来,这不都快了,还有一定不能一个人来哦。我笑了笑,说好。

独处久了,似乎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交流。下班之后,无非就是看看电影,或者听听老歌,偶尔会去学校看看。这是一座我熟悉的城市,只是与几年前不同,那时这里有一群熟悉的人在这里生活学习,有人一起打球,有人一起吹牛。但如今的生活状态就像是: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这座城市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我突然不知该如何与它相处,因为熟悉的一切已经不见。

一个人,一杯水,一个晚上,已成常态。有的时候我会觉得稍显孤独。过去一段时间唯一做的一件稍微精彩的事情也许就是去看了杰伦的演唱会。听杰伦的歌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去现场。演唱会现场粉色的荧光棒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坐在我周围的人似乎没有那么的疯癫,倒是我像个诗人一样,跟着节奏,吟唱了一整场。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场与情人决绝的告白。结束曲音乐是那首再熟悉不过的《七里香》,伴着不舍的心情,演唱会就这样结束了,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清楚的痛,清晰的静,清澈的美。清纯的她,转身,出发,奔向我的沧桑。

车鸣,暗灯,耳机。出了奥体中心,我随着人群一路往回走,边走边唱。步行十多公里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一点钟,长这么大,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像是一次放逐。

这也许是最颠簸的一年,和刚换环境之前的那种憧憬不同,我会面对很多现实的际遇,最深刻的莫过于居无定所。算了算,过去的几个月,我换了四处住所。有一处我想我会记得更清楚,因为就在那里,某一个下雨天的早上,我被在床头觅食的老鼠惊醒。这么多年,习惯了自己操办一切,也对自己糙惯了,但那一次我终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痛下决心,寻找新的住所,幸好在寻找住所的时候,有好友帮忙,搬运行李总不愁没人帮忙,这座城市的温馨总与他们有关。我想当我老了,回忆录里一定会提及几个老友,在一个稍显闷热或是小雨飘落的傍晚,看着别人的欢畅,和我一起颠簸。

忙碌、颠簸,又是一个立冬。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累,于是就会出去散散步或是打个篮球。但身边总觉得少那么一个人。这几年,我好像与时间谈了一场恋爱,并且沉溺其中,享受着她给我带来的喜怒哀乐。猛回头,我发现这一切真的像梦一场,就像《颐和园》里的尾幕:大梦醒来,永失我爱。人海深处,就此掩埋。这种感觉不太好,我看到了时间的影子,但爱情已经不在,想着要是与她一起,怕我也还是节节败退。

我曾喜欢过一个姑娘,她应该也喜欢过我。我还记得她,并非她美丽的容颜,只是在那个我人生开始转变的当头,她刚好出现,叫我鼓起勇气做一个英雄的样子。这么多年,我也就当了那么一次英雄,她见证了,什么话也没说,只一个眼神,一支烟没烧完的时间,我喜欢上了她。然而生活的迷幻,像是情人一般魅惑,制造曲折,让人无从选择,终致一场没有结局的分割。我不难过,只是有些不舍得。不为什么,也许就像一样的烟火,注定不一样的颜色。

想起电影《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情节,故事里换做是我,我依然贪心地希望着能遇到那样一位坚强和勇敢的女孩儿,来一起保卫现实中的爱情。我很喜欢的影评中这样写道:“三十年的放逐,三十年的孤寂,永恒的虚幻之爱和功成名就,于我宁可换取刹那的耳鬓厮摩,平平淡淡地在小镇当着电影放映员,和心爱的女子一起生活”。就算是主人翁多多,也是如此想的吧。

亦或是: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伴着11月的冷雨,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左肩有个睡着的你。

那是泾川镇的姑娘,20岁模样。

关于立冬的文章4:冬天来了

文/韩江雪

今日立冬,冬天来了。

冬日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秋的影子还没走远,满树的秋黄,满地的落叶,还有那翩翩秋装都告诉我们冬的影子还没出现。今天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要吃肉或者饺子,它寓意着在冬天到来后可以使身体温暖不受严寒袭击。北方的冬季非常寒冷,一场大雪卧下后冻得特别死,尤其是三九天非常冷,伸手都困难。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雪上走。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冬天,人们保暖只能是以棉衣或者羊皮袄为主,以煤取暖,家家生着火炉烟囱、冒着浓烟。到了晚上火炉灭了,特别冷,早晨起来玻璃窗上冻满了白白的霜花,非常好看。等火炉着了,它也就慢慢融化了。接着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上班,上学,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如今时代变了,楼房、汽车、暖气、羽绒服等御寒的装备应有尽有。我们丢掉了厚棉衣,羊皮袄和那暖暖的火炉。但是,冬天的霜花不见了,冰车不见了,满地满屋满世界厚厚的冰雪不见了。人口的增多,环境的破坏,现代化设施的普及,使得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的冬天不见了寒冷和雪花,而南方却遭到雨雪冰冻的袭击,这就是地球给我们的惩罚!

我们在温暖的屋子里过冬,我想变天时西北风会来的,那瑟瑟的寒冷满街的沙尘落叶,还有被风吹起的飘逸长发和翩翩裙装。可雪花会来吗?河水会冻吗?蓝天下长长的大青山会罩上白白的雪衣吗?这都是未知数,因为很久没见过厚厚的冰雪了!

不管怎么说冬天来了,暖也罢,冷也罢,总是要过去的,这是自然规律。因为在冬的后面还有春夏秋的姐妹们等着走向人间,送来春花秋月、鸟语花香!

关于立冬的文章5:冬来食之韵

文/邓瑞华

立冬的上半晌暖洋洋的,以湛蓝的天幕为画布,稀零零的树叶舞动着最后一抹秋色。下半晌就刮起了冷风,画布切换成了暗灰色。庚子冬就这样来了。

朋友圈从早上就用热腾腾的饺子迎接立冬,持续到晚安。北方喜欢用饺子应对冬季的每个节气。如果立冬不小心错过,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也可以错过,“冬至”这个日子万万不可错过。“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这是一代医圣张仲景为乡民医耳疮而创的药膳——“祛寒娇耳汤”而来。

猫冬了,秋菜躲在各种装备调到静音模式,也许心中住着个美丽的梦,去赶赴一场氤氲旖旎的烟火盛会,以怎样的姿势亮相,就看遇到什么样的厨子啦。一棵萝卜,在东北农家等来的可能是“萝卜大馅儿蒸饺”,在面点师那儿有机会晋升为“萝卜丝饼”,如有幸被“随园菜”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礼遇,则能提炼出它的入口即化、清甜咸鲜来,这便是袁枚《随园食单》里的“猪油煮萝卜”。在中医眼里萝卜还是食疗养生的选项。法国美食家、主持人安闹闹则觉得食材是有灵魂的,烹饪前乐呵呵地与它对话沟通,决定其变身模式:“比如问一只土豆:嘿,你想变成一碗土豆泥还是一盘土豆丝呢?”哈哈,闹闹做个饭都弄出不一般的动静。

庚子之冬果然不同凡响,小雪节气前三日,通辽迎来一场气势磅礴的大雪,瞬时提升了冬天的韵味。这场雪太厉害了,三十年不遇?或六十年不遇?仿佛一直积攒着,终于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尽情宣洩。冰雪助长了围炉涮肉的热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火锅燃起斗势,与“北风那个吹”咕嘟咕嘟地展开博弈。东北铁锅炖此时也大行其道,小笨鸡、土猪排、冬捕鱼、雪中鹅在大锅里热血沸腾地打滚,还有榛蘑、土豆、茄子、豆腐、粉条加盟助阵,当然少不了酸菜。无论你是不是锤炼成了东北胃,无论你有多在乎酸菜腌制过程产生的那个叫亚硝酸的东西,也不得不接受酸菜在东北的地位。没有酸菜,带着“油滋啦”香的“东北酸菜馅饺子”就不成立;没有酸菜,最具仪式感的“东北杀猪菜”就失去了标配;没有酸菜,大雪天备受宠爱的“铁锅炖大鹅”会缺一位最适宜的伴侣。这个时候,山西的“老太原”该琢磨订“月票”,吃“头脑”了,就是用羊肉、山药、莲藕、黄芪、良姜、煨面、黄酒熬成的糊状早餐。闽南一带则拿“姜母鸭”来滋补,姜必须是三年以上的老姜,用小磨压榨的芝麻油调味。《美食台》来了一位上海的纤秀女子,在用猪前肘做“冰糖元蹄”,文火炖至酥烂红润,红枣和莲子蒸熟了码边,红白相间,看着就有食欲。第一次小试牛刀是在家加工成了半成品,像她一样买了个竹篾垫在锅底,挪到婆婆家露出最后的真容。当然最豪横的元蹄在上海周庄,时隔二十几年再游周庄,发现多了一道风景,明皇的威严成就了“万山蹄”的美食招牌。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九月底就迎来了初雪。牡丹江雪乡更是把冰雪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双十一大战的第二天,辛巴团队在雪乡玩起了打雪仗。许多游人从冰雪中找回到童年的符号。我的符号是“冻秋梨”,这个符号也存在二级肢残的老妹那儿,虽然她后来的智力水准像是回到了幼年。记得妹妹成家的第一个春节,晚饭后妹夫小邵叫我去他家,茶几上的搪瓷盘盛着缓好的黑梨蛋子,是妹妹嘱咐妹夫“四姐小时候爱吃”而置备的。每每想起此事就心酸不已:最羸弱的老妹,最特殊的家境,心中竟藏有这份心思和细节。卧床不起的妹妹自然成为父母在世时最大的牵挂,雪上加霜的是妹妹45岁那年冬天,妹夫突发疾病离世。我把妹妹从大兴安岭迎到通辽的第一个冬天,就留意起卖“冻秋梨”的,因为妹妹一看到它,眼神会飘过异样的惊喜。

去雪乡经过哈尔滨,有大姐和外甥女一家,还有难忘的冰雪味道。可能气温低的缘故,冰城的“冰糖葫芦”特别脆,特别甜,那抹亮红在银白中格外乍眼。中央大街一眸惊艳的还有售卖窗前摆拍了造型的“哈尔滨红肠”,天多冷,都有排队买“马迭尔冰棍”的。我家先生对“马迭尔冰棍”没什么兴趣,但要说起“冰砖”,他的兴奋点指定跑到了大兴安岭。司务长出身的父亲备战年货很认真,很齐全,仓房的年货堆里准有一纸箱子当年很风行的海拉尔奶油雪糕。晚饭后家人聚在客厅看电视,广告插播间隙,父亲就起身取“冰砖”去了,然后逐一派发到每个家人手中。在有火墙、暖气、暖炕的屋子里,一方冰冰爽爽的奶香味儿,解燥热又去油腻,难怪我家先生难以忘怀。而我则奇怪通辽入冬就有的没开花的“爆米花”,是用筛过的白沙炒熟的大苞米粒,没一副好牙可对付不了这个硬邦邦的嚼咕。此时的北方农村筹划着蒸粘豆包了。

东北此起彼伏杀年猪的时候,南方腊味已经风干。腊月步步临近,但腊味好像与我们无关,北方主妇会张罗着选鲜猪肉,有时还加上等量的肉皮,去加工点一节箍一节箍地灌装肉肠。到了腊月二十三,我还会想起小时候父亲买的土黄色、扁圆形的祭灶“糖瓜”。新年,甜品必须安排上。近年民间流行手工制作牛轧糖、雪花酥,花样年年更新,庚子年一入冬,“奶枣”“雪球饼干”成了新网红。这些私房甜点与冬天的雪白很应景。

二十四节气排着队依次走来,渐入尾声,小寒、大寒把股股的冷流猛劲儿地推来送去。北方暖棚的草莓才不管是什么极寒冷冬呢,依然骄傲地抖楞着嫩红的身躯,上海豫园的梅花神色从容,绽放出点点清香,许许多多的心愿也在冬日凛冽中发酵。这是冬天独有的韵味。茅盾说“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你品,你细品。

关于立冬的文章6:做一个尊重节气的人

文/王月冰

立冬前一天,收到好友双楠在微信上发来的请柬,古雅的立冬图,俊秀的毛笔字,邀请我们明日去她家参加立冬聚会。忍不住心头一暖,双楠总是这样提醒我们享受四时之景,节气之美。

第二日前往,在路上接到通知,前往四时园集合。

四时园,是五年前双楠的先生周大哥租的一个小小农家院子。那时职场女汉子双楠产后抑郁,一切都是灰蒙蒙。为了让她能深刻感受四季,周大哥在离自家小区大约15公里的地方访得一处农家小院,杂草丛生的三分薄地,两间土坯房。周大哥苦心经营,在此种上四季花果。梨树,樱花树,桃树,橘子树,柿子树,银杏树,板栗树……各数棵;迎春花,玫瑰花,金银花,芙蓉花,大丽花,菊花……各数株;还有蔷薇一篱笆,荷花一池塘。

我们在春分那天收到双楠的电话,语气里全是惊喜与愉悦:快来赏花呀,可不能辜负了春天。我们去了,三五成群在花海里嬉戏,好久不曾感受这样美好热闹的春天。周大哥还种了荠菜、蕨、水碾子等好多野菜,大家一起采,返回他家,带着花香进屋,做野菜饼,煮花粥,炒野菜,配些梨花米酒,说笑,嬉戏,甚至吟诗作画,调素琴,歌唱。然后,捧着一丛丛花回家,带着微醉。第一次感受春如此之美。

立冬,原本想都不会想起的一个普通节气。在双楠和周大哥这,却是隆重的。

四时园里的菊花和大丽花盛开得无比丰腴肥美,还有兰花,馥郁芬芳,板栗绽放笑脸,橘子红澄澄沉沉垂下,柿子在高高的树上挂着小灯笼。男士们爬上高高的柿子树,我们女人则拿着竹竿敲下板栗。果实落在头顶,听到“啪”的声音,不觉得痛,只是惊喜。

两间土坯房被双楠夫妇修整得古朴整洁,砌了柴火灶,装了烟筒,安了烤炉,还用大陶罐插上了大束的野菊花。羊肉炖萝卜,板栗烧肉,蟹黄柿子虾,牛肉炖柿子,清炒紫菜苔,鲜榨的橘子汁,谷酒陈酿,后来又做板栗酥、柿子饼,一行人从中午吃到黄昏,划拳,猜谜语,脑筋急转弯,吟诗,成语接龙,唱京剧。

晚归,虽有毛毛细雨和寒风,但我们心好热。双楠和周大哥说:“冬至那天大家再来,到时梅花开了,来赏梅,喝梅花酒,吃梅花饼。如果有一场大雪,那就会更好。”

我忍不住想起夏至那天,也是在四时园,满池的荷花开了,有的擎满莲蓬。双楠拿出小碟君山毛尖,泡了小杯的茶给我们。立刻有人惊呼:“有荷香!”双楠笑,原来,这些茶叶,他们夫妇先晚将其置于荷花中,因为荷花傍晚花瓣合拢,便包住了茶叶,第二日早晨荷花再度盛开,茶叶便在荷香里熏染了一晚。好美妙的荷香与茶香的融合,那时天热,喝下这杯荷香茶,燥热顿消,长日清明。还有那意境,让生活多了无数分美与雅。

就是这样,一年四季,24节气,双楠夫妇总要选择几个典型的日子邀大家一起欢度,赏花品果,享受应季美食和佳酿。双楠的抑郁症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在一个个用心感受的节气里让日子丰盈,雅致,静美,幸福,还由此迷上了制花茶和画植物图,并且都有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大自然之美,蕴于节气;认真感受节气,便是从大自然那捧过恩赐。不辜负,不虚度,由此收获生命最本真的幸福,真的很美。

关于立冬的文章7:立冬思语

文/林江文

早上开窗,阵阵寒风从窗外袭来,内心不经意打了个冷颤,心里在想已过霜降时分了吧。临近立冬,而我却对秋天的依恋久久不能释怀。也许是天气的突然骤变使我更加留恋秋天,让我在秋韵中沉迷,回首于秋天……

习惯了凉爽舒适的人们,有谁会如我一样,被这不期而至的寒风所感动?因为我觉得,这种寒风只有在冬雪来临之前才得以释然。而此时的突然而至,只能让我更加怀念秋天,从而勾起我对秋的情怀,对秋的感悟和对落叶舞秋风的深深眷恋。

秋天,它是我最感动的记忆。这份感动,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却那么真挚而且永恒。倚窗,远处的景象已被薄雾模糊,只看见黄叶在凄风中飘扬,心,也随之悠远漫长。音响中重复的播放着那首《秋天的落叶》,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落叶那翩翩的蝶舞,内心的一缕情愫,散在窗前,似乎想飘出窗外,与凄风共舞。淡淡的思绪,飘在窗外,虚无飘渺,凄凄的风声,飘洒心中,若有若无。此时的时刻,是人闻风声,还是这凄凄的风声触动人心,很难分清!记得有人说过:一道影子,一缕呼吸,都会是一种感动,一种心镜。

风声渐渐变大,那凄迷的声音,如即将离世的生命,把最后的哀嚎留给了世间。倚窗细听,这凄凄风声似乎又蕴含了一种诗意,但略显忧伤。然而再听,又是孤独的,却带着一丝凄凉,一丝惬意,似乎尘世间的万种风情,似乎时间的地老天荒,都是心灵深处最隐秘的希冀。此时刻,时间停驻,悄无声息。回首遥望,秋天的那一片飘落的叶子,是否随着淌过的河流漂向远方。还是在河岸边搁浅,等待在下一个秋季与秋风再次舞蹈,再次感动。

曾经的雨中漫步,同撑一把小伞的情景,依然还能忆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而此时的心境,就像一抹浓浓的花影,只是深深地,留下几缕浓浓的秋思。此时此刻,你再去隔窗听下,风声拍打在玻璃上,而心中感到的,就像有道海浪袭来,又更像是一种人生的慨括。或许,这就是一种生命的本质:“眼前看到的,是一片海浪,耳畔听到的,是一种潮声。”而心呢,却是一种时刻在变幻着的风景。风景里,有感动,有忧伤,有思念,也有祝福……

而此时此刻,谁又能告诉我,现在是秋天去了?还是冬天来了?

关于立冬的文章8:立冬冬未到

文/刘泽安

在老家,立冬这个季节从未受到过重视,不是人们要忽视它,而是立冬到了以后,人们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味道,完全还是秋天的气候在延续,怎么会就立冬了呢?冬天的概念就是冷啊,冷没有在身上体会,不少人还穿着一件长袖,单袜单鞋都能挡得住风和雨的浸湿。冬字的下面两点本来就是将水化为冰的意思,可这时候的冬不是冬天,当然也就不算冬天,人们怎么会记得起呢?

可不管人们认不认,立冬就表明秋天已经结束。冬天已经来到,天气一天天就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那些只穿一件长袖还没有穿秋裤的人们也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渐渐换上厚衣裤和毛衣了。吹过来的风已经变得愈来愈冷了,连飘逸的小雨也有一股寒意,原先落到地上的落叶也逐步溶入泥土,看不见它们的英姿了,一副冷寂、空旷的大地画面铺展开来。原来还是生机勃勃的大地收敛了许多,绿色、黄色的土地一片片空寂了,颜色也统一起来,绿色、黄色都躲起来,大地就是一个颜色,像大山、小河一样,没有了主题颜色。但这时候的大地显得更加大而高而远,没有什么可以遮挡的,天空之下什么都可以看得到,鸟儿掠过的影子也像一条线画过天空,有时停下在那凝固的五线谱上,弹奏着冬天的乐曲。

立冬了,老家要包饺子祭土地爷了,虽然土地庙矮矮的,可威信还相当高,人们把它看作神圣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传说,土地爷本来是想把庙修得高一点,最好是高高地伸向天空,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皇帝时,皇帝想都没想,直接告诉他,你射一支箭上天空,有多高就建多高。土地爷想那多好,拿出最好的箭来体验,把吃奶的劲使出来,没有想到的是,箭在弦上还没射出去,弓就断了,当然也就没有高度,所以土地庙也就只能矮矮的。大人、小孩一起围坐在灶台,把软软的、白色的面粉与水揉合起来,搓、揉相结合,待水和面粉揉合到一定的程度,既不散乱,也不硬朗,散也散不开,硬也不成团,用油腻的光滑的木棍把它们往四周赶,渐渐的把面粉团碾得愈来愈薄,形成了一张薄薄的大饺子皮,再把它们分成一张一张的饺子皮。馅也要有讲究,肉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细腻,和上另外一些泡菜之类的菜叶子和菜梗,多少要适中,多了会撑破饺子皮,少了又让人觉得主人家太小气,做好了捞起来的时候,饺子不会爆皮,馅不会露出来,这样的饺子就端出去到土地庙,至少装得满满的一碗,虔诚地搁置在土地爷的面前,从冒着热气到冷冰冰时,那满满的一碗饺子还是满满的一碗饺子,可人们的心中有了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土地爷也敬了,来年一定会风调雨顺。

冬天来了,天空和土地成为一对朋友,天空更加辽阔,土地更加肥沃。人们心里明白,四季的更替更加美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