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散文

请欣赏夏季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夏季的散文1:西沙的月亮

文/王志明

那是在2014年的夏季,西沙巡航!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喜欢望着那繁星映衬下的月亮。那柔和的月光就像一把碎银撒在海面上,我的心也随碎银一起在碧波中荡漾!

那西沙的月亮,真的风华绝代、不同凡响!她有时像银盘一样镶嵌在墨蓝的夜空,显得皎洁而又时尚!她有时又像梭鱼似的在薄云中穿行,显得活泼而不张扬!

那西沙的月亮,还有着精忠报国的刚强胸怀!在我们保卫祖国辽阔海疆的时候,她发出的光芒格外明亮!她要把西沙的每一寸海面照得真真切切,好让我们把使命扛在肩上!

那西沙的月亮,还有着善解人意的似水柔情!她知道我们也在思念远方的家乡!家乡的亲人还好吧?就请她捎上我们对亲人的问候,我们一定不负重托护卫海疆!

那西沙的月亮,还有着诗情画意的浪漫遐想!虽然这里没有那小桥流水、大漠高冈,但在“海上升明月”的时候,她依然有着“曾照彩云归”的风流,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万丈!

看惯了天穹的变幻,见过了海角的苍茫!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那西沙的月亮啊,永远是我心中不落的太阳!

夏季的散文2:荷田物语

文/西海清泉

炎炎的夏季,火一般地来临了,大地的热情一定胜过任何一个好客的信徒。我正在没有空调的餐厅里徘徊,举目窗外,一大片荷叶迎风招展,荷田美景映入眼帘。望见这片绿意,即便骄阳似火,烈日临空,我的感觉也似乎清爽些许。

偶尔,西南河风,微微吹来,翻起层层绿波。荷叶摇曳着脑袋,露出身躯,墨绿色变成淡绿色了。片片荷叶飞舞着身姿,迎合着。风吹日晒,其间还夹杂着些莲花!

望见这片碧绿,我深深注视着,它们在深浅与明暗交替相间里,蕴含着幽邃与宁静。看到这片绿意,涤荡夏日的莫名的燥热,也随之平和了许多,沁出了一丝丝清凉,我的心也独自停泊在一片片荷叶上,并与之享受阳光的热情普照。

微风吹拂,蜻蜓嬉戏,田鸡独鸣,四下里一片寂静,风吹荷摇,翻舞着夏季的快乐。似少女在绿色的舞台舒展着动人的舞姿。摇曳着,飞舞着,绿波闪漾的美妙瞬间里,我感受到了,夏日不但热情,而且充满着荷叶淡淡的清香。

于是,我每天四时,在关注窗外那片散发着清香的荷田美景!

清晨,薄雾离去,太阳正准备动身之时,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荷叶也从朦胧中睁开双眼了,薄雾笼罩叶面,微微泛起白色的露珠,像是一位刚醒未醒的少女,闭着双眼,舒展身姿。

经过一晌的炽晒,荷塘里的荷叶不但没晒蔫,反而越来越精神,越来越挺拔,越来越翠绿。每当午时,炎炎烈日,南风略微加强。荷叶们迎风招展,不断探出脑袋,张望四处,寻觅哪儿更热闹,哪儿更欢快,举目遥望着,翻滚着。

曾经感受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却认识到荷的越晒越挺,越困难,越坚强,敢于与烈日争高下的品质。它们的快乐更在于:阳光下,蜻蜓盘旋其间。真是“荷叶露出盘盘伞,时有蜻蜓戏上头”。它们的快乐或许和我一样吧:是荷叶的翠绿,或是它的清香,还是它的亭亭径直呢?尽在其中吧!

日薄西山,空中的昆虫相继归家,那田藕间的田鸡呱呱地叫个不停了,吃过晚饭,我跟玲携手乡间小路上,寻找纷繁世尘中淡化多时的那份朴素亲情的浪漫。我立在荷叶丛中,眼前总是浮现“雨后荷叶的晶莹剔透,荷塘月色的寂寥彷徨……”的画面。

而我们在这片荷塘翠绿中,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快乐!

夏季的散文3:夏季

文/游黎艳

夏季是迷人的。

我喜欢在夏季的早晨走出家门,脚踏鹅卵石,漫步在林荫小道上,空气中飘来泥土花草的芬芳,让我顿觉神清气爽,倍感惬意。

我喜欢夏季的云。坐在窗前,看见一片雪一般的云,从对面的屋顶爬了上来,形状酷似龙舟。这时天空似乎成了大海,只见“龙舟”正缓缓地从我头顶方向驶去。一会“龙舟”就成了正仰天怒吼的狮子。那凶神恶煞的样子,看着都令人心惊胆寒。又过了一会,云分裂开来,变成好几片,有的如一缕轻烟,有的如一团棉花,排成一串,追逐着,玩耍着。

我还喜欢夏季的荷花。满塘的荷花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动人,有的荷花才开了两三瓣,颜色白里透红,小孩子的脸似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有的还没盛开。“脸”涨得彤红,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一般抚摸着她的脸,她却抿着个小嘴。乳白色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中间花瓣微微展开,好似一位刚出生的美人儿,静静地盘坐在圆盘里,翠绿欲滴的荷叶上,低着头照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看见自己的靓影,便笑开了,怎么也合不上小嘴……

我更喜欢夏季的雨。夏日,烈日令人们汗流浃背,甚至心烦意乱。风儿来了,乌云遮住了太阳,整个天地暗了下来。几道霹雳划过天空,“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令人惊恐,令人疯狂。下吧!下吧!大雨从天而降,洗刷了精疲力竭的城市,振奋人心,它打破了多日郁积的烦闷、燥热。

夏季,丰富多彩的季节,让我欣喜,让我欢腾,让我心旷神怡。

夏季的散文4:西瓜最中间的那一口

文/尹书昊

炎热的夏季,吃着甜甜的西瓜解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同学们,你们知道西瓜最中间的那一口最甜吗?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散步回来,热得浑身是汗。“太热了,我要吃西瓜!”

我大声嚷嚷。“我已经准备好了。”妈妈边说边从厨房里走出来,捧着切开的半个西瓜,黑黑的瓜子掩映在鲜艳欲滴的瓜瓤中,黑红相间,晶莹透亮。我从妈妈手中抓过勺子,对着西瓜最中间部分舀了一勺,放入口中一嚼,凉丝丝、甜滋滋,又沙又软。“昊昊,你这么喜欢吃西瓜,那你知道西瓜最甜的部分在哪里吗?”爸爸问我。“最甜的部分?西瓜都很甜呀!”我边吃边嘟囔着。“西瓜最甜的部分就是最中间那一口。在我小时候,你爷爷家种过西瓜。西瓜中心部位的营养密度最大、糖分最多,所以最甜。”“是吗?”我的眼前闪现出一幕幕:从我记事起至今,每次吃西瓜,妈妈总是把西瓜最中间的那一口给我吃。那一口是西瓜的精华,也浓缩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我从西瓜中间部位舀起一勺,喂到妈妈的嘴里,妈妈甜甜地笑了。

夏季的散文5:年少时光的影痕

文/风中玉荷

这个夏季,天气忽冷忽热,周末的午后,闲在家,接到好友冬从异乡打来的电话,说她母亲和女儿要回来。她留在外地照顾父亲。闲聊过后,心里突然感觉时光真是无情,已经很多年不曾见面了,可是因为熟悉所以不陌生,因为了解所以不唐突。记忆的闸门就像决堤的江水,一涌而出,才发现那些年少岁月里的友情真是弥足珍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美好。

和冬是从初中时候就相识的,那时,她是从别校转来的女孩,性格开朗大方,乐观热情,心无城府,单纯善良。我们其实并不同班,但记不起相识的缘由,就已经成了好朋友,或许,就是所谓的缘分。我一向是活在平淡中的女孩,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正因了她的热情和我的淡然,成了一种很好的互补,她喜欢说,我习惯听,虽不同班,但却成了好朋友,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闺蜜。她大我两岁,可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倒好像我更年长些,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安之若素,相处坦然。

快到毕业的时候,她却发生了一些故事,几乎从老师到学生都知道,那是个农村的男孩子,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因为冬的身体不好,父母对她呵护备至,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见到了那男孩并默许了男孩每天送冬回家。直到高中,两人考到不同的学校,我和冬又成了校友。因为,学校离家远的缘故,有一段日子,冬都陪我到车站,等我上车后,她才步行回家,在很多个冬日的路灯下,她就一直陪着我等车,和我挥手道别。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几乎都是冬在不停的说,我在耐心地倾听,这已是我们固定的模式。想起那样的时刻,心里就很温暖。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可是,她从未停止过陪伴我。

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常常买一根那种成对的“双棒”冷饮,一人一半,分着吃,吃完一根后,再买一根,一人一半,分着吃。那时,我们不感觉很冷,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我们曾戏言,即使我们很老的时候,我们也不可以忘记曾经我俩之间的这个习惯。以致于,多年后在吃那种冷饮的时候,我还会想到她,想到当时我们开朗地笑。而且,我也从未和别人一同分吃过那种冷饮,即使吃不下扔掉,也没分给别人。

那时,人们都很真诚,孩子和孩子之间也心无芥蒂,来往自由。偶尔节假日的时候,她会坐车,从很远的地方来我家,和我家人相处愉快;我也会去她家做客,与她的家人相处的其乐融融。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我们之间不只是朋友,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姐妹。

那些年少的岁月,我们一同尽情地挥洒,以为青春永远不会流失,以为距离永远不会让我们分开。我们一同爬山,一同嬉戏,一同玩乐。我们也会争吵,可是,只要一见面,几乎就忘记了前一秒钟的不愉快。因为我的固执,因为她的乐观,我们倒一路走来,长长久久。

高中毕业后,她学医,和那个男孩分了手,却遇见了她现在的丈夫,那是个很善良淳厚的人,她离开了家,嫁去了外地。两人共同经营着一个家和同一个事业。她回来,带着她的丈夫看望我的父母,就像多年归家的女儿,她很激动,我父母也很欣慰她有个好的归宿。现在想来,当时,我们把彼此的家人都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亲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熟悉,虽不常常联系,可是我们一直知道彼此的消息,就像冥冥之中的某种安排,连接了那份多年的缘分。

她儿女双全,在这个城市,挂牵的好朋友只有我,她告诉她的母亲一定要见到我,而她知道我也一定要见她的母亲。就像某种心底里的记忆,虽分离很久,虽相隔万水千山,我们还是当初的那两个女孩,不谙世事,却相携走过很多的时光风雨。

再见她母亲的时候,就仿若一如当年,我还是当初的那个在她家来去自如的孩子,她也还是那个和蔼亲切的阿姨。我们一直聊,聊的都是那些最熟悉的话题,就像我们才分开几天,她在平常诉说着家事,我在慢慢聆听着过往。

见到她的女儿,就仿若冬在身边,那孩子灵巧活泼,眉眼之间看出了冬的影子,而时光如水,就这样流失了我们的华年,但在那一刻间,我仿若看到了那些岁月的影痕依然还在。

或许,我们正在老去,或许我们相见很难,可是,我还是会怀念,我们曾在青春年少时光里留下的点点足迹和深深友情。

如今,我们都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有感动,那些互相陪伴着走过的日子是多么弥足珍贵。这一生,我还会期待相聚言欢的时刻的到来,我永远祝福她的一切都平安喜乐。

夏季的散文6:昆明的美景

文/杨可欣

夏季的翠湖像一幅画卷:蓝天、白云、翠柳、亭台楼阁倒影在湖水中。最吸引人的是翠湖里的大池塘,每到夏季总会开出洁白无瑕的荷花。满池的荷花,满池的碧水,满池的碧叶相互映衬着,宛如一个个的白衣素女,在炎炎夏季,让人感觉到清爽美丽。

秋季的大观楼如一片枫叶:枫叶的脉络刻画着它悠久的历史。走进大观楼,里面满是素雅的菊花。菊花傲霜怒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则像盏盏精巧的花灯。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多么迷人,多么耀眼。

冬季的黑龙潭似耀眼的星光。一株株梅花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梅树挨挨挤挤,梅花从树枝间钻出来,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

春季的圆通山仿佛一道朝霞:一朵朵、一簇簇粉红的樱花竞相开放,层林尽染。山上热闹起来了,山花烂漫、蜂蝶成群、人山人海。春风拂过,樱花瓣四处飞舞,与人嬉戏,好一片春意盎然、春和景明。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一片纯洁的童话世界。

昆明,一年四季都是美的、秀的。我爱你——昆明。

夏季的散文7:夏季不浪漫

文/段正山

再也不必为冷酷和肃杀中的梦想而悲壮地遥望,再也不必为料峭和飘忽中的绿意而幼稚地浅唱。

再也不必为等候鲜红的旭日而孤苦地熬过漫漫寒夜,再也不必为听到久违的鸟鸣而苍凉地翘首凄清的长空。

夏季,少了几许冷峻,多了几缕柔情;少了几抹焦灼,多了几片散漫;少了几丝郁闷,多了几分悠然。

信步走过迎面风清雨亮,蓦然间已满目花红柳绿山清水秀。

夏季,无处不浪漫。

然而,夏季的浪漫却无论如何掩不住无语的沉重和厚厚的寂寞。

滚烫的烈日下农夫亮亮的汗珠从黑黑的脊梁滑落,不停的赶路人顶着热浪忍着干渴,而足音有韵步履带风背影依旧执着。

不要带着同情的口气去追问他们是否有煎熬的感受,也许只会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不会理解,夏日里不辞辛苦劳作的人们在小憩时露出的微笑是格外的舒畅,他们在夜里的鼾声,一定很是甜美。

因为夏季原本不是坠入风月把酒弄花之时,上天赐给我们充足的阳光远不是让我们放弃冷静而浮躁地在避暑之地挥霍金子般的时光和无品位的安乐。

还有那缠绵的细雨,把我们阻在家里也并不是让我们沉静地反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枝繁叶茂和苍翠挺拔仅仅证明生命正在生长,果实正在酝酿。

夏季的浪漫恰恰是种假象,遮住了人们浅薄的目光,最后的结局远没有出现,最大的收获远没有到手,最好的境界远没有形成,什么样的可能都在隐隐约约地起起落落。

夏季,需要更清醒地把握;夏季,更需要静静地寻路。

夏季不浪漫,一旦误入浪漫的夏季而不自制,快乐而短暂的欢狂之后,秋天里只能独对凄凉。

夏季里,更应像农夫那样弯下腰,更应像赶路人那样放远目光。 

夏季的散文8:难忘夏枯草

文/杨盛科

刚进入夏季,夏枯草就枯黄了,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三个月时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夏枯草是一种唇形科植物,其手指粗的果球恰似在地下筑窝的成年野蜂状,苗民不知其药名,故取俗名为“动地牯”。此草四月开花,五月枯黄,故药名为夏枯草。上世纪60年代初,广大农村还没有普及除草剂,乡村的田边地头长满了夏枯草,农妇们将它割回家当猪草。夏枯草花浅紫色,花萼钟形,因它生长速度快,死亡也快,故极少有病虫对其侵害。那时日子苦,用这种不起眼的夏枯草球做成的糍粑成了我儿时的最爱。

过苦日子时,全县每个生产队都建有公共食堂,我家所在的公共食堂不分男女老少每人每餐发4两米,每人一个钵子统一在食堂蒸饭吃。4两米的饭其实只有4大口,一天只吃两餐,正在长身体的我实在吃不饱。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想出一个土办法:“动地牯”花球猪能吃,人也能吃,动员我们放学后去田埂边摘取正在开花的夏枯草球做野菜糍粑吃。于是我们兄妹三人每天各摘取一满篮夏枯草球回家。母亲将夏枯草球洗净切碎煮烂,将食堂分配的每人4两米磨成粉加入其中做成野菜糍粑,每人每餐可分到5-6个。这种野菜糍粑吃时既有一股浓郁的野菜清香,又能填饱饥肠。肚子吃饱后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我们每天放学后就自动去田头路边采摘夏枯草球切碎晒干备用。全家5口人整整吃了两个月野菜糍粑。我家借助适应性极强、生命极短的夏枯草球制作野菜糍粑,度过了最难熬的饥饿时光。

常听母亲重复讲述一个关于夏枯草的故事:大苗山有个秀才,自幼攻读诗书,却屡试不第,因而终日郁闷成疾,颈部长满了瘰疠(淋巴结核)。成串的瘰疠都有蚕豆大小,严重处溃破流浓,恶臭扑鼻,人见人嫌,他访遍名医用尽百药不见好转。有一年初夏,秀才出远门求医,因饥饿加疾病昏倒在路旁。一好心的药农发现后将他救醒,问明原因后,药农采来路边的夏枯草对他说:此草四月开花五月枯,用其球状部分煎水服后即愈。秀才按方服之不久痊愈,放弃了考取功名的念头,回家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后来成为名医。这里满山生长的“动地牯”草应该是当年那名秀才从外地引进的。

后来我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通过半年时间的短期培训后才从药书中得知:夏枯草含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素、挥发油、熊果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清泄肝火、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

如今在乡下常看见这种不起眼夏枯草,使我又想起儿时过苦日子吃夏枯草糍粑的时光,想起了母亲为了我们吃饱肚子辛勤的操劳。夏枯草糍粑里包裹有浓浓的母爱,包裹有浓浓的亲情。

夏季的散文9:枣花的棒槌

文/王金平

每年夏季,特别是在一场大雨过后,哗啦啦的河水清澈见底,河里大大小小的石头被涮得清晰可现。这正是村里洗衣裳的好时候。

枣花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河边。来时,她的胳肢窝下,夹着满满一洋瓷盆脏衣裳,脏衣裳的上面,搁着一个枣木棒槌。

枣花来的时候,这里或许已有两三个女人。她们或蹲或坐在一块石头上,面前泡一堆衣裳或被褥上拆下来的布,棒槌石上搁一件。一边说笑,一边举起棒槌,啪——啪——一串连一串,一波追一波,节奏明快,韵味十足。

枣花选一块平展宽大的棒槌石,石面总要朝外倾斜,哪怕用石块支成斜坡,这样抡起来,溅出的水就不至于飞到身上。

枣花举起那个枣木棒槌时,感觉就像数钱时的心情一样,心花怒放。这棒槌褐红色,一面平板一面呈长圆形,与把儿是一体。一般棒槌的把儿在一侧的上方,她的棒槌与众不同,把儿在棒槌一侧的中间部位。这样,两面都能使用。把儿中部凹细,两头略粗,攥着牢靠。这个枣木棒槌已近二十年了,是她嫁到清沙坪村的第五年,男人从山上砍回枣木,给她削成的。枣木木质坚硬,不蛀不朽。长久使用,棒槌面儿已经发白。

枣花的一起一落,别具风韵。

只要用棒槌,枣花从来不用猪胰子、碱面和肥皂。她把棒槌当做最好的洗涤用具。右手握紧把儿,借用腕力反复捶打,左手密切配合,拧成麻花,或者折叠衣物,脏东西一点一点被水带出来。锤一会儿再泼点水。衣裳这头锤过了,换另一头时,棒槌起落的间隔不变,左手很自然地一推一拉,掉转方向,做个优美的空中翻转。捶打的手劲儿要掌握好,劲儿大了,容易坏衣裳,劲儿小了,达不到效果。啥布料使多大的劲儿,全凭自个琢磨。枣花用棒槌洗过的衣裳,能闻到一股清香味儿。

柿子婶,你家臊气被褥都拆洗过了?不定谁冒出一股凉腔来。柿子是枣花男人的名儿,后边加个称呼,就把枣花的名儿省略了。

枣花咧嘴笑笑,生怕对方听不见,大声说,俺家的被褥不臊气,你和山群光捣窝,被褥都被汗溻成了枣园地图。

山村的节气格外分明。等到伏天,被褥就会闲置在一边。枣花她们悠着工夫,要对经过了秋冬春三季,偎了男人、孩子甚至老人这样一大家身子的条条被褥,进行拆洗。

大人还好些,孩子多的人家就不同了,拆下来的被褥,真成了一片片地图,掺杂着尿骚和脚臭味儿。用棒槌捶打这些布,不像洗衣裳那么容易,还真要费一番工夫。有道是,大人三四下,孩子四五下。意思是,大人的被褥需揉搓三百下,用棒槌捶打四百下,就能洗干净;孩子则需要搓揉四百下,棒槌捶打五百下,方能洗干净。

洗好的衣物拧过水后,垛在洋瓷盆里。朝外搭时,需抓住一头甩几甩,或者叠起来,左手垫在下面,右手掌使劲儿拍几拍。院里的柴堆上,便搭满了红红绿绿。

枣花最后才去搁那个枣木棒槌,她总是平平稳稳地把它安放在荆条篮里。

其实,荆条篮里整齐地摆着五个棒槌。最早一个是洋槐木的,是枣花和柿子见第二次面时,柿子给枣花的礼物,这是柿子亲手做的,枣花没想到柿子这么手巧。第二个是杨木的,是他们见第十次面时,柿子送给她的,柿子说,杨木轻,用起来不累,枣花见柿子挺会心疼人,就铁心跟了他。第三个是结婚后,柿子用砍回的楸木枝做的。第四个就是这个枣木棒槌了。柿子还从供销社里买回一个机器做的、挺好看的棒槌。村里人说,枣花能搞一个棒槌展览了。

枣花用惯了枣木棒槌。

枣花到五十岁后,再没使过棒槌。因为全村的人都不用这家什,如果她一个人还在河边举着棒槌锤打,有人就会说她是个棒槌啦。棒槌咋啦?枣花不在乎,可柿子在乎。柿子说,现在是啥年月啦?还使棒槌?枣花很痛心,她把棒槌藏到了立柜底下。

他们咋有脸笑话枣花呢?山村每家每户的家史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棒槌组合那独特的音乐已无法再现,它们走在了通向昨天历史的路上。棒槌,现在真的成了山里人的收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