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散文

请欣赏爷爷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爷爷的散文1:挂着吊针的树爷爷

文/李晶晶

人生病了要挂水,但你们见过大树也挂水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大树挂水的故事吧。

我们家对面有一个广场,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到了广场,我开开心心地和小伙伴们在一棵大树旁玩猫抓老鼠的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这棵老树已经枯死了,别的树都精神抖擞地站在那儿,只有它光秃秃的,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于是我仔细地观察这棵树,发现它的树根旁长了好多毒蘑菇。咦?它怎么还挂着吊针呢?真奇怪!我又仔细看了看,吊瓶里面还剩下一些白色的液体,爸爸说:“一定是这棵树生病了,树医给它挂了杀虫剂。”我还发现树爷爷的皮是浅黄色的,轻轻的,软软的,用手一碰就掉下来了,微风吹来,树叶还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是树爷爷在有气无力地说:“快救救我吧!”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把树爷爷治好,真希望树爷爷能快点好起来,看我们愉快地玩耍呀!

爷爷的散文2:打水漂

爷爷、奶奶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房屋的后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人们称它为“清水河”。爸爸常说,那是他和幺爸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爸爸以及同样回老家探亲的幺爸一起来到清水河边散步。深秋的清水河景色宜人,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几只美丽的白鹅在水面悠闲地游来游去,隐隐约约看着好像公主一般,一幅漂亮的山村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随手拿起一块蓝色的石头,对爸爸对:“咱们来比赛,看谁掷得远。”爸爸回答:“好!”我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一扔,石头在空中旋转几圈后“砰”的一声,重重地落入了水中。爸爸却来了个优美的动作:他侧着身子,轻轻地一甩,石头竟然贴着水面翻飞、跳跃,忽儿钻到水里、忽儿又冒了出来,好像武林高手在练“水上漂”,水面上留下了一串又一串的涟漪。爸爸的这一“绝技”,让我钦佩不已。幺爸见状,也随手扔出一块石子,居然也扔出了爸爸那样的“绝活”,真是不可思议。爸爸说这叫“打水漂”,是他们小时候常玩的一种游戏。我心想:怪不得石头要贴着水上漂呢!我提议:“你们来比赛打水漂,我来当裁判。”话音刚落,爸爸又扔出了一块,这次石块在水面颠、颠、颠、颠了七下,最后终于钻进了水里。幺爸也不甘示弱,轻轻一扔,石块贴着水面居然飘了九下,飘得更远了……他们俩谁也不服谁,水面上不断传来啪、啪、啪的声音,岸边荡漾着吆喝声、欢笑声……一旁的我看得心痒痒的,就缠着要他们教我,在他们的悉心辅导下,不一会儿我也学会了,于是我就成了爸爸和幺爸的挑战对手……

河水在荡漾,石块在飘飞,欢笑声在河岸回荡,爸爸和幺爸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我的心情也是那么的欢畅。故乡,虽不富裕,却让我们那么难忘,那么神往……

爷爷的散文3:爷爷和土地

文/周丹丰

我的祖辈是商洛山土生土长老实巴交的农民。常言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爷爷在村里向来以勤劳俭朴、自力更生持家。他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为人质朴憨厚,口碑颇佳。

过去,爷爷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记忆中,爷爷从没有离开过土地,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一样。爷爷一生乐观向善,勤于耕作,始终保持农民本色。

那时候,虽然爷婆的土地早已分给大伯和我们家,但是生性好强的爷爷哪能闲得下来呀?他硬是通过一个人天长日久的坚持,在丹江河滩边上开荒种田,捡拾了那片叫“下湾”的沙地。其实,那里原先是一片荒草河滩,谁也没有在意过它。你站在地畔边,抬眼望高处,头顶上是312国道,你会听到来来往往的汽车鸣笛声和车轮碾压路面的震颤声。爷爷要是劳作累了,就席地而坐,听着广播,抽一袋烟,从豁口处看国道上的汽车呼啸而过,听那丹江河水波涛汹涌一路向东。

爷爷开荒拓土有三亩多地呢,全是他一个人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开垦出来的呀。爷爷将它划分成一畦一畦的田垄,很规整,既便于耕锄,又便于灌溉。爷爷个头不高,但却有使不完的劲儿。管它刮风下雨打雷闪电,还是艳阳酷暑,抑或是数九寒天,在那片土地上,始终有爷爷孤身奋战的身影。在我的心目中,爷爷就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钢铁斗士。土地对他来说,不仅充满魔力,而且还能从中刨出“金子”呢。

小时候,村里有十几个生产队,好几百亩稻田,丹江河环绕着小村庄。村民们经常要抢着浇灌田地,往往是白天人多竞争大,爷爷只有半夜三更借着月光浇地。父亲外出打工,我和母亲常就当助手,在水渠边上巡逻。一来防止有人断水,二来防止水流决口。深夜,下湾地里常一片漆黑,影影绰绰,我们握一把手电筒,扛一把镢头或者铁锨,在田间地头沟渠堎坎儿上辗转跑路。我怕黑,更怕鬼,四处乌漆墨黑的,心就怦怦怦直跳。我就埋怨起爷爷来,这么拼命干嘛?爷爷将种地当作神圣的事去做,犹如作家挑灯夜读,夜以继日地写稿子一样。爷爷说,土地是有生命的。你咋样对它,它就会咋样对你。人勤地就勤,人懒地就懒。

爷爷对待土地有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他种地毫不马虎,从深翻土地到耕作田垄,从播种到育苗、栽植、浇水、施肥、培土、锄草、打药等各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像一位老父耐心呵护儿女茁壮成长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爷爷最高兴的就是收获时节。金秋十月,爷爷种的玉米、花生、红辣椒、红白萝卜、白菜等都相继成熟了。一棵棵玉米果实累累,挺拔直立,好似一个个卫兵站岗放哨。落花生,你生嚼很油,炒着吃很香,油炸着吃很脆。辣椒成熟了,满地都是红辣椒,线线椒又细又长,油炸吃很辣,很够味,蘸上刚出笼的馍馍吃,着实是一大享受。红白萝卜又粗又长,水汪汪的,鲜嫩无比,只看一眼,就会让人口舌生津。大白菜长势最好,远远望去苍翠欲滴。爷爷在地边的土丘上搭建了一个草木结构的庵子,外面篷上芦苇席和稻草遮风挡雨。我想,这庵子就是爷爷临时的家呀。

你要是问我,爷爷种那么多地,收获的庄稼能吃完吗?其实,爷爷种地,除了自给自足外,剩余的都卖掉了。所以,邻里们开玩笑说,你爷爷很有钱,我听了只是笑笑。我在心里想,种地收获庄稼能卖多少钱呀?可是,实际上爷爷的存款有近万元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现在,爷婆早已不在,我却常怀念过去的生活。我常就做起梦来,梦中身体瘦小的爷爷披着蓑,戴着笠,在属于他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喜悦。

如今,爷爷的那片下湾地也收归村组,改种树木,已经成林了。夏日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鸟儿在里面搭窝建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父亲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土地资源,家乡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了。不知何时,我的耳畔响起了一串美妙的歌声,“我的家在商洛山,那里山青天蓝蓝……”。

爷爷的散文4:我家的孝道

文/赵占斌

爷爷和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庄稼人。别看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石,但肚里扎的戏文可不少。在我幼年时,他们就常给我讲《三娘教子》《庵堂认母》《安安送米》《赵五娘吃糠》《朱春登放饭》等有弘扬孝道内容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正上初中,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糊口,父母借钱买麦磨面打烧饼。尽管每天经手数百个烧饼,但从舍不得吃一个,只用黑面、麸皮拌糟糠、野菜充饥,却保证对爷爷的供给。

爷爷和父亲病逝后,我娶妻生子到省城工作,偏偏母亲肝硬化和冠心病到了中晚期。全家老小六口人全靠我39元工资生活。为了给母亲治病,妻自告奋勇给生产队卖瓜、卖醋、编芦席,我也忙里偷闲为报刊、电台撰写新闻、文学稿件,挣点微薄的稿酬,硬是让母亲生命延续了23年,直到85岁安然逝世。其间,我夫妻很少给自己添置衣服,我也很少吃早点。

妻积劳成疾,患了胸积水、胸椎骨结核等疾病,几近瘫痪。当时三个儿女正在上小学,我既当爹又当娘,还要工作和照顾妻子。妻怕拖累我,每逢领导、同事来看望,都哀求给我做工作,让把她送回娘家。我给儿女们开会:“你们将来可以不孝敬我,但现在必须孝敬***!”在我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不仅对母亲嘘寒问暖、百依百顺,课余还瞒着我悄悄捡破烂、当报童贴补家用,使妻终于康复。

数年前,我和妻子退休后,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外孙、孙女亦都上学,为了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们老两口便返回农村老家,安度晚年。但在城里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三个“接班人”,每逢节假日,都拎着高级营养品相约而来,炒菜的炒菜,擀面的擀面,举家团聚,其乐无边;如果二老中哪位偶染小恙,他们无论手头事情再忙,都会及时赶至,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关心照料,又是支付医疗费;每逢刮风下雨,我的手机就会条件反射地响起来,甭问,准是两个正上小学低年级的孙女或者正在军校就读的外孙提醒我们“添加衣服,小心路滑”的来电。

本是减负之心,却给孩子们徒增拖累,我和妻子过意不去,劝他们说:“我们两口身体健朗、衣食无忧,你们都忙正事吧,别探望得这么勤,每个月回来一次就行了。”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老人是佛,孝敬老人胜似烧香拜佛,我们怎么敢偷懒呢?”

爷爷的散文5:爷爷奶奶来我家

文/闫若琪

星期天早上,我刚做完作业,就听见妈妈喊我:“今天,你爷爷奶奶要来。”我半信半疑:“爷爷奶奶平时都呆在老家,让他们过来都不愿意,说住不惯,今天怎么会来?”

不一会儿,门铃响了,接着是妈妈跑去开门的声音,我好奇地张大了眼睛:会是谁来了呢?只听妈妈说:“爸、妈,你们来了。”原来爷爷、奶奶真的来了,我惊喜地向门口跑去。不过,我跑到爷爷跟前的时候停住了脚步,因为爷爷看起来无精打采,一点都没有喜悦的样子。出了什么事情吗?我小声问妈妈:“爷爷怎么了?”妈妈说:“爷爷得了病,到医院去治疗,治疗好后因为没好好休息又累病了,所以到我们这儿来养病。”原来如此!我赶忙上前搀着爷爷,扶着他坐到沙发上,爷爷也冲我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因为爷爷身体非常虚弱,几乎整天躺在床上休息。妈妈白天上班,一下班总是买很多菜,窝在厨房里半天不出来,原来,她正研究着菜谱,想方设法做得既营养,又符合爷爷的口味。爸爸出钱又出力,工作再忙也会抽空回家看看爷爷、奶奶。看着爸爸妈妈这么忙碌,我真有点汗颜。他们工作这么忙,还能将爷爷照顾得一天比一天好。我呢,虽然还小,可是能做的事儿也不少呀。于是,放了学,或者双休日,我就搀着爷爷,到楼下小公园里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大人们看了,虽然谁都没有表扬我,但是我知道孝敬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真希望爷爷能早日康复,高高兴兴、和和美美地过一个新年啊!

爷爷的散文6:我家的小兔子

文/彭佳晔

我六岁生日时,爷爷送了我一只小兔子,我非常喜欢它。

这只兔子很可爱,它有毛茸茸的身子;两只小眼睛酷似一对透明发亮的红宝石;小巧玲珑的嘴巴吃起萝卜来一扭一扭的,十分有趣;长长的耳朵是它的象征;圆圆的身子跑起来像在滚动的绒球;身体两侧的四条小腿短而有力,跑起来飞快;尾巴又圆又短,可爱极了!

我家的小兔子不仅长得可爱,而且非常惹人喜欢,它的身手还很敏捷呢!

我小妹喜欢捉弄小动物。一次,她到我家来玩时就刚好发现了小白兔,于是,小妹的念头就来了。她立刻朝小兔奔去,在吃萝卜的小兔似乎也觉得有危险,就竖起了它那对长耳朵。一听到了人的脚步声,小兔便连蹦带跳地飞奔,两三下就把小妹甩在了后面。小妹不甘心,又加快了步伐,眼看距离越来越近,小妹来了个右扑击,小兔就向左一闪身,小妹只好摔了个“狗啃泥”。一般人起来后就不再去追了,但小妹不知是被气疯了,还是看上了我家的小兔,爬起来后居然还要追小兔。我想小兔刚才应该已经用尽了力气,不禁为小兔捏了一把汗。

这次,小妹用出了吃奶的劲儿,而小兔真的越跑越慢。小妹抓住机会,猛地向前一扑,但小兔似乎在小妹扑出去的同一秒,来了一个急刹车,并往相反方向跑,因为小妹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跳得很高,但没想到小兔居然在同一时间停下来,还掉了个头。我早在一旁高兴得直拍手,而小妹又摔了个“狗啃泥”。这次,她终于崩溃了,红着脸跑回了家。小兔则坐在一旁,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地梳理着耳朵。

怎么样,我家的小兔子是不是既可爱又身手敏捷呀?

爷爷的散文7:爷爷的当兵梦

文/程中学

1944年,日本军侵占了坝上草原。当时,爷爷血气方刚,嫉恶如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合格的兵,希望能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队伍中,但他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爷爷是家里的独子,且几代单传,因此备受曾祖父的疼爱。虽然家境贫寒,但也倾尽所能,咬紧牙关抠出钱来供爷爷读书认字,抚育着家里这棵“独苗”,全家的希望也落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但活泼好动的爷爷无心念书,总爱舞枪弄棒,十四岁就能从山西挑回百斤重的煤炭卖钱。

爷爷十七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伙日本人,他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找了户殷实的人家驻扎。白天在村里挨家挨户收敛粮食财物,稍有反抗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晚上就祸害那些年轻的姑娘。整个夜晚,惨叫声,声声刺人心,像要撕破黑夜,使人心底发毛。老实本分的村民们,敢怒但又不敢言,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

血气方刚的爷爷见不得乡亲们受此凌辱,几次三翻拿着棍棒背着砍刀要和日本鬼子们拼命。曾祖父唯恐失去他这个唯一的儿子,况且日军装备完善,人多势众,爷爷势单力薄,如何是他们的对手?只能是白白送命。爷爷痛苦万状,气得两眼喷火。曾祖父怕他一时冲动丢了性命,只得用个大锁将爷爷锁在家里,以免出事。

日军在村里祸害了数日,于一个清晨离开。那一天,是爷爷终身难忘的日子。村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牲畜、粮食、财物都被洗劫一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村旁的一棵杨树上,挂着七八个人头,晃晃悠悠,鲜血淋淋,残忍恐怖之极。后来证实,那些人头都是些年轻的姑娘们,以死扞卫了自身的清白与尊严。日本人因此恼羞成怒,以此方式泄愤,令人发指。

爷爷从此立志要铲除日寇,保护家园,想要加入八路军。当时民间流传了不少共产党的英勇故事,崇尚共产党。参军入党报效祖国成了他最大的梦想。一次,有一支八路军的队伍路过邻村,爷爷不顾一切地要追上去,但曾祖父和曾祖母实在舍不得他这棵“独苗”,传统封建的思想使他们对爷爷寄托了重大的希望,并以死相逼,爷爷只好作罢。

没能参军的爷爷,在平时劳作的间隙,勤学苦练,组织起村里的壮劳力,凝聚成一股保护家园的力量。再遇强人,不再畏首畏尾,而是迎难而上。爷爷带领村里的壮劳力,曾经作为当地群众协助八路军草原抗日游击队智取鸳鸯泺的公会镇之战。一举歼灭了要杀害村民与民工的日军。战役的胜利,使爷爷没有参军打鬼子的心理稍许得到了安慰,但他身上因此也留下了不少伤疤。

爷爷的一生都爱打抱不平,正直而善良,深受乡亲们的拥戴。直到他生命里的最后时刻,依然念叨着他这辈子的两大憾事,一是当年没能及时驱逐祸害乡亲们的日本人;二是没能名正言顺参军抗日。

爷爷为没能当兵后悔了一辈子。但在我心里,一直把爷爷当作是个了不起的军人。

爷爷的散文8:记忆当中的丁爷爷

文/刘萧靖梁

——纪念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教授

2012年3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教授,也就是我们敬爱的丁爷爷与世长辞,享年73岁。

我作为西译的一名学子,当得知丁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我顿时陷入沉思,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个消息是真的,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真的还想再听丁爷爷为我们唱歌,想和丁爷爷一起过中秋晚会,一起过元旦晚会。在我陷入沉思的那一刻,我脑海之中,所有关于丁爷爷的场景,就像是在放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细细回味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就像是在昨天,丁爷爷还站在台上给我们几万西译学子动情的唱《荷塘月色》,可在今天,“丁爷爷”一个被学生叫了十八年的昵称,突然之间还没来得及和他相伴了十几年的学生道别,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回想着昨天的昨天,像是在翻一本看过的书籍,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尽最大的可能,在挖掘着与丁爷爷之间发生的所有故事,思绪就这样开始慢慢展开。

我还记得两年前,当时的我还有些幼稚,学习成绩在班里面虽说不上名列前茅,但也是班中的佼佼者,可能出于命运的安排,几经波折,我最终选择了西安翻译学院,当时在青海的招生计划书中,有一页是专门介绍西安翻译学院的,虽然说时间已过去两年,但当时我所见的那张丁爷爷英姿飒爽的相片,至今像是西安翻译学院的门面,在我的脑海中时常闪现。第一次看着丁爷爷的相片,我感觉丁爷爷很有文化修养,同时也给人一种为人的设想,整体感觉丁爷爷很有自信心,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第二次见到丁爷爷和蔼可亲的面孔,是在新生军训检阅时,我们以一个新生的姿态,在骄阳下接受领导视察,也不知我从那来的一股激情,在没见到丁爷爷之前,就很高兴,期待着能见到西安翻译学院的创始人,丁祖怡教授。当时,我也不知道丁爷爷已年逾古稀,在我的思维当中,丁爷爷就是一个四五十岁,正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就在我们接受丁爷爷的检阅时,六七千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学子,清一色的穿着绿色迷彩服,整整齐齐的站成几十路纵队,期待期待,期待着能够见到管理着几万学生的大家长——丁爷爷。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丁爷爷,应该是直呼其名,还是直呼丁院长,就在我们的期待与等待当中,我日思夜想了无数次的丁爷爷,终于出现在了几千学生的面前,丁爷爷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由前往后一一检阅,可我在人群中间,怎么也看不见丁爷爷的面孔,只见周围的同学小声谈论着:“丁爷爷来了。”叫丁爷爷的同学挺多的,刚开始我还不敢接受这个称谓,因为我只管叫自己的亲生爷爷为“爷爷”,而在其他情况下我叫的“爷爷”,都是口是心非,嘴里对陌生人叫着“爷爷”,心里却从来不会容纳一个陌生的爷爷,闯入我的心灵世界。当时我也小声的叫了声“丁爷爷”,我想周围的同学肯定没听见,因为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为何我的嘴唇稍微动了一下,我在人群中间,尽量踮着脚,在同学与同学头与头的缝隙之间,我只瞥见了丁爷爷半个苍老的身子,与我之前见到的丁爷爷的照片片判若两人,只是此刻他变得更加慈祥和蔼了,随着丁爷爷向我们走近,我们激动不已,眼睛一刻不停的看着丁爷爷向我们这边缓缓走来,只见他离我们这些穿着迷彩服的学生越来越近。当丁爷爷走到我们这路队伍的时候,丁爷爷向我们招手示意说道:“同志们辛苦了!”我们这些充满活力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丁爷爷“为人民服务!”丁爷爷接连喊了两次,我们也接连回了两次,至于别的同学,我也不清楚他们当时是什么感受,只是我很清楚,当时我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的回丁爷爷“为人民服务!”至少在我看来,那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呐喊声最大最为洪亮的一次,因为常听亲戚朋友说,大学里见一次校长的面,其实很难,有时大学四年读完,也只能见到一两次校长的身影。我为了珍惜那短暂又很珍贵的第一次,真是喊破了嗓子,即使丁爷爷还不知道呐喊声最大的那个学生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我愿意这样做,因为我是西译学子,我骄傲。

时间过得很快,我在西安翻译学院的前两个星期,就像那太乙河的水,很快就流逝了。到中秋节的前两天,学校给我们发中秋月饼,一开始我单纯的认为,只有我们一个班才有月饼,还以为那是班里面用班费犒劳我们自己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学校免费给我们发的,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人惊讶,在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的晚上,学校在风雨操场开“‘情满中秋,相约西译’2010年西安翻译学院中秋晚会”,丁爷爷亲临现场,可惜我们班只能在教室看现场直播,我倒觉得在教室看直播,比到风雨操场看现场版的更好,因为在教室比现场看的清楚,就在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电视时,一个苍老慈祥的面孔出现在了镜头里,我先是吃惊,之后才看清楚那就我们敬爱的是丁爷爷,那一刻,我觉得他很苍老,在礼仪小姐的搀扶下,他给主席台下的同学们分发中秋节的月饼,我看着那个画面,感觉很温馨,只是我不在现场,之后丁爷爷高歌两曲,一首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另一首是《相逢是首歌》,我记得丁爷爷当时说,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唱了十几年,今年的中秋节晚会,他依然将这首歌献给我最爱的学生。就在他话音刚落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内心都在沸腾,就因为他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给他最爱的学生唱了十几年,做到这些真的很难,我当时那一刻就开始佩服站在台上的这个老人,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后,同学们都开始为丁爷爷鼓掌,掌声过后,丁爷爷又接着唱《相逢是首歌》,说是献给我们这些今年刚入学的新生,全国各地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来到西安翻译学院,其实就是一种缘分。听着丁爷爷的歌声,我渐渐被陶醉了,掌声过后,我还期待着丁爷爷再高歌一曲,可是,那只是我奢侈的想法,我还期待着有下一个中秋节晚会,还想听丁爷爷为我们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我逐渐适应了同学们对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怡教授,“丁爷爷”的称呼,也开始在心里面接纳这个大家庭的“爷爷”了。很快我又见到了丁爷爷,那是一个偶然的早晨,我在匆匆去上早读的路上,看见了丁爷爷在检查学生们早读背英语的情况,当时丁爷爷留给我的只是一个背影,但那个像山一样高大威猛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心头,不曾远去,像是一张照片,被我永远珍藏在心底的相册中,我时常想着那个背影,感觉他很伟大,承担着这样一个大家庭的事业,同时,也觉得他很普通,想我自己的亲爷爷一样,和蔼可亲。

再后来,迎来了我在西安翻译学院的最后一个元旦晚会,由于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我见过很多次丁爷爷的身影,对于第一次元旦晚会上的场景,我早已淡忘,但永远也忘不了丁爷爷站在主席台上引吭高歌的画面,对于当时唱的歌,我现在没有任何记忆,我在西安翻译学院的第二个学期,又很快近距离接触了丁爷爷,有一次在终南大讲堂,当时是山西作家韩石山先生主讲《胡适的人文品格》,丁爷爷也出席了那次讲座,在那次讲座中,丁爷爷从我的身边走过,我看到的仍是丁爷爷宽硕的背影和他肥大的裤子,丁爷爷一到会场,就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因为同学们都爱戴他,甚至同学们给丁爷爷的掌声超过了给大作家韩石山的掌声,丁爷爷仍旧是一副自信过人的样子,以幽默的话语来个开场白,逗的同学们都笑了,坐在旁边的评论家李星和大作家韩石山也随声附和,可见丁爷爷在大家心目当中的地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召开运动会,当时我和几个同学,在金鱼广场做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小旗子,正好丁爷爷从主干道经过,我们几个同学就提议去和和蔼可亲的丁爷爷合影,一股脑跑过去,只有几米远,我们将已做好的一个小旗子,递给丁爷爷,正好我们几个人手中也拿着小旗子,就在那一霎那间,两张珍贵的相片就永远停留在了那最美好的一刻,现在我看着那相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丁爷爷显得很削瘦也很憔悴,但精神面貌依然很好,脸上也带着和蔼的微笑,给人一种容易亲近的感觉。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召开西安翻译学院第九届团员代表大会,我荣幸作为一名团员代表去参加这次会议,在开会期间,我又一次见到了丁爷爷的身影,丁爷爷依然面带笑容,讲话还是那么幽默风趣,富有哲理,依旧不失大家风范,在会议结束时,我又见到了丁爷爷的面孔,又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只是我们几百人的身影,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很渺小,但做为一家之长的丁爷爷,在那照片里显得很特别,我们依旧能看见丁爷爷慈祥和蔼的面孔和圆圆的肚子。

后来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丁爷爷出了一本《儒风优雅向天笑》的书,当时丁爷爷要签字免费赠学生500本书,这仪式正好要在我们上午第二节课下半堂课时启动,我为了能得到丁爷爷这本珍贵的纪念性书籍,于是做为社团代表,向辅导员请了半节课的假,我们那时正在上英语课,全班只有我一个人请了假,在现在看来,我当时请假是对的。丁爷爷签字赠书仪式在图书馆前启动,同学们为了能得到这本体现丁爷爷为人处事、艰苦奋斗的珍贵书籍,在丁爷爷还没到来之前,早已将那块堆积着书籍的地方围的水泄不通,在漫长的等待中,丁爷爷终于缓缓到来,在经过一番讲话后,丁爷爷就开始准备签字赠书,可就在丁爷爷打开包装纸的那一瞬间,有些不讲道德秩序的同学,鼓起心中恶狼猛虎的勇气,猛地冲过去就夺走了丁爷爷手中的书籍,就在短暂的几分钟之内,有几十本《儒风优雅向天笑》,被数十个不讲道德的学生,以不雅的举动“抢”走了,而我只是一个被人流夹在中间的几千分之一的一个瘦弱者,怎么也阻止不了这次不雅的事情发生,之后的几分钟内,局面又很快稳定下来,丁爷爷才开始签名赠书,丁爷爷拿过一本书,签一次自己的名字,然后递给前来领书的同学,我一直被数不清的陌生同学挤在人流中间,在当时看来,我排队等了很久很久,感觉度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上午,在骄阳的灼烧下,终于轮到我领书了,我很兴奋,快步走向丁爷爷签名赠书的桌子旁,耐心的看着丁爷爷签上做自己的名字“丁祖诒”,他写字的动作很潇洒,像是一个书法家,短短的几笔就写出了“丁祖诒”三个字,在丁爷爷写字的瞬间,我注意了一下他的面孔,脸上的皱纹可以证明他走过的岁月是多么的艰辛,头发已完全变白,早已失去了青年人的那种光泽,额头上满是汗珠,反倒让人同情起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坐就是三个小时。丁爷爷给我签字赠书的过程很短,但我的感情变化很大,就那么短短几秒钟,是我离丁爷爷最近的一次,也是我和丁爷爷待在一块时间最长的一次,很值得让人回味。

我当时手捧着《儒风优雅向天笑》,确实在心里面,对着天笑了无数次,就因为我得到了这么一本丁爷爷亲笔签名赠的书,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在细细回味翻看着,这本集丁爷爷荣誉智慧为一身的著作,我很欣赏丁爷爷说过许多话,其中最为欣赏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记者问丁爷爷:“丁院长您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丁爷爷回答说:“我从来没怕过什么,何来的恐惧?”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丁爷爷过人的胆量和自信程度,因为如此,才有了如今如日中天的西安翻译学院。

后来,我升了大二,就在上半个学期,还是在那个灯火辉煌的中秋晚会上,丁爷爷为他最爱的学生们引吭高歌,我们还是在班里看现场直播,因为咱学校学生多,不可能谁都能亲临现场,这一次见丁爷爷,他给我的感觉是走路开始变得缓慢,可以说是步履蹒跚,他唱的第一首歌是网络上最为流行的《套马杆》,这首歌的音律很优美,但由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唱出来,感觉这首歌的音律更加的优美,更加的动听,当丁爷爷唱完这首流行歌曲时,我们通过电视直播,能很清楚的听见丁爷爷费力的喘气声,在同学们阵阵掌声之后,丁爷爷幽默的讲了几句话,又紧接着唱了一首《窗外》,主席台下的同学们一直在给丁爷爷鼓掌,我们坐在教室里看直播,也在不停的为丁爷爷鼓掌,时隔一年,我看丁爷爷在主席台上的表现,还不如一年以前时的激情高昂,就在那晚过后的几个星期里,学校广播站不停的放着丁爷爷在中秋晚会时唱过的《窗外》,让这首曾经的流行歌,再次风靡西译。

又过了几周,天气渐渐转凉,还是在一个偶然的早晨,当我们早读下课,正好我们班没课,我从经管院往图书馆走去,当经过人文院时,碰巧看见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台阶之上,放眼望着所有从他眼前经过的学生,我无法了解丁爷爷当时的心情,也无法预知他的身体状况,我只是那么特意的一瞥,只觉得丁爷爷一脸的愁云,没有了往日的精神抖擞,也没有了往日的面带微笑,从那以后,我在校园里几乎没见到过丁爷爷的身影。

有人传言说,丁爷爷逝世了,我当时怎么也不信,天天盼,天天盼,终于盼到了2012年的元旦晚会,丁爷爷如期而至的出现在我们盼了好久的元旦晚会上,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丁爷爷最后一次与我们告别的晚会,当丁爷爷出现时,他削瘦的面孔,真的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他的头发全白了,也不再像一年以前的元旦晚会一样染成黑色了,我们在教室看现场直播时,摄影师可能是出于对丁爷爷的爱戴,专门给丁爷爷一个特写的近镜头,当时我看着丁爷爷那憔悴的不能再憔悴的面孔,真的想哭,他那句“四两血也沸腾”的话,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丁爷爷的身体很单薄,旁边一直有人搀扶着他,身后也有沙发,可他就是倔强的不让人扶他,也不坐沙发,拿着话筒幽默的给几万学子讲话,当时丁爷爷的手一直在颤抖,作为女儿的丁晶院长,一直不忍心看着丁爷爷这么站着,才过去搀扶着丁爷爷,随后,丁爷爷用颤抖的手拿着话筒,给我们唱了一首流行歌《荷塘月色》,当时同学们看着丁爷爷唱歌的画面,真的很感动,都在用手机拍照,记录了丁爷爷最感人的那一刻,看着丁爷爷那身单影只的身影,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当时的情景,丁爷爷实在是太虚弱了,站在台上拿着话筒的手,始终在颤抖,在一首《荷塘月色》之后,丁爷爷唱了一首《女人的泪》,在唱之前,丁爷爷短短沉默了几秒钟,我想那一刻丁爷爷的内心肯定是复杂的,这首歌也很好听,当丁爷爷唱完歌的瞬间,我真的不忍心在看着丁爷爷苍老的面孔和虚弱的身子,那一刻我感觉很心酸,不知以后我们能否听到丁爷爷为我们唱流行歌,很快丁爷爷被几个同学搀扶下了主席台,之后有同学传言说,丁爷爷在下台之后,因为身体虚弱,很快又送进了医院。

从那次元旦晚会之后,我在校园里没见过丁爷爷的身影,直到这学期3月12日植树节,当看到丁爷爷逝世的消息,我的心里面真的很难受,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我爷爷,我爷爷比丁爷爷大两岁,身体还很硬朗,只是突然之间,我感觉内心里面缺失了了点什么,要找人宣泄,于是就将这个噩耗第一时间告诉我爷爷,我爷爷也表示让我去悼念丁爷爷。过了两天我们全班同学自发组织,去风雨操场悼思厅悼念丁爷爷,当时我手拿着菊花,看着丁爷爷两年前那张给人以伟大设想的相片,我忆起了曾经许多关于丁爷爷的画面,眼泪一直在我的眼框中打转,一想起丁爷爷那个挺拔的身影,我强忍着眼泪,到丁爷爷的遗像前,深深的三鞠躬,以缅怀逝世的丁爷爷,也让我扪心无愧,在丁爷爷生前,我曾经和他合过影,也得到过他的书,也曾经因他的举动感动过……在他去世后,我也来悼念过他,做为学生,我与丁爷爷的情缘也到此为止了。

以后,我永远都会想念丁爷爷的,希望他在天堂仍旧是一个学生爱戴,社会公认的好爷爷,希望西安翻译学院在他的庇护下越办越好,能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希望更多的人能永远记得丁爷爷,丁爷爷走好!

爷爷的散文9:爷爷的拐杖

文/随风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共有过三根拐杖。

第一根拐杖,其实不能称之为拐杖,而只是一根削得十分光滑的细长木棍。所以它在儿时的我的眼中,更像是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那是爷爷身体还很健旺,并没有经常用到它,所以在很多时候,它都只是静静的靠在墙角。但我却看不惯它悠闲的样子,白天时经常趁爷爷不注意,偷偷的把它拿出去玩。虽然只是一根木棍,但到了我的手中,便也是金箍棒了。但晚上我是不敢打它注意的,因为爷爷会用到它。傍晚时分,我们爷孙俩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出去找小朋友玩。而爷爷呢,则会拄着他的拐杖到村里其他老人家坐。等到夜深一点,我就会去找爷爷。他常去的地方我都很熟悉,所以并不难找到。找到后陪爷爷再坐一会儿,然后一起回家。家乡的月光下,拐杖牵着爷爷,爷爷牵着我。那一老一小相伴而行的画面,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被刻成了永恒。

爷爷的第二根拐杖比第一根要精致的多:握手处是龙头形状,全身都刷过油漆,触手光滑舒适,令之前的长木棍黯然失色。这跟拐杖是堂姐用压岁钱买的生日礼物,那是堂姐尚在读书,并没有经济收入,但因为爷爷的生日是在大年初一,这才使得她能用不多的压岁钱,来为爷爷尽一份孝心。爷爷收到这份礼物时,嘴上虽在责备堂姐乱花钱,但大家都看得出他心里其实挺高兴的。爷爷对我们一向严厉,几位哥哥姐姐,也包括我都是很怕他的。但因为我是我们这一辈中最小的一个,所以爷爷对我倒是有一种特别的宠爱。而另一个爷爷很少对其发脾气的,便是堂姐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那根拐杖的原因,但爷爷对堂姐,确实比其他几位要偏爱一些。只是这一根拐杖虽然精致,但也许是因为不合手,也许是因为不舍得,爷爷用它的时候并不多。

第三根拐杖,是大伯请人为爷爷定做的。材料用的是不锈钢,在握手处和拐杖底端都包了橡胶,所以用起来也是挺舒服的。这根拐杖爷爷用得最久,那是虽然已经没有和爷爷住在一起了,但每次爷爷来看我或是我去看他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用的都是那根拐杖。所以虽然是用不锈钢做的,但看起来也显得十分老旧了。于是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该给爷爷换一根新拐杖了?可就在我对自己许下的诺言还来不及兑现的时候,爷爷便突然的离我们而去,取到另一个世界,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爷爷出葬那一天,我以为自己是不会哭的。但当我站在水晶棺前,看到那就像平时睡着了一样的熟悉的面孔时,我还是忍不住泪如雨下。生离死别的感受,在那一刻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原来生命,真的那么脆弱,不管你多么的不舍,但到了生命的尽头,谁也无能为力。

爷爷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三根拐杖却还一直静静的靠在老家爷爷房里的墙角。现在我每次回到老家,都还会去看看它们,摸摸它们,然后回忆起每一根拐杖后的那一段段已逝的岁月。

爷爷的散文10:奶奶的绣花鞋

文/李滨芝

在爷爷的床下的木衣柜里有一双绣花鞋,用红色的绸子包裹着,我见爷爷时常拿出来,眼睛细看着,手里摩挲着,爱不释手,然后再重新包裹起来,放到木衣柜里。每每这时爷爷的眼角总有些微微湿润,我很好奇,便问他这鞋子的来历,可是爷爷总是缄口不言,这使我愈加的好奇。

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爷爷娶奶奶时奶奶穿的婚鞋。我央求母亲给我细讲,母亲架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就给我讲述了这双鞋子背后的故事。

那年黄河泛滥,接着又是蝗虫闹灾,地里种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下去,我们那儿很多人选择了出去要饭,我的奶奶也决定带着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跟着村子里的队伍出去逃荒,可是爷爷就是不肯出去,也不肯让奶奶出去要饭,宁肯在家吃树皮也不出去丢人。那个时候奶奶得了一种肺病,整日的咳嗽,可是又没有条件治,只能忍着,再加上忍饥挨饿,吃不上东西,奶奶的病情愈加的严重了。奶奶最终还是拗不过爷爷,只得顺从他。

可是待在家里只能挨饿,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那个时候都只有几岁大,每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哭着喊着要吃东西,挨不过饥困的奶奶和爷爷打了一架就带着父亲和两个姑姑出去要饭了。爷爷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说宁肯饿死也不出去。可是谁也没想到,在奶奶出去后的第二个月,村里有外出逃荒回来的人捎信给爷爷说,奶奶死了——是病死了也是饿死了。爷爷听了之后,顿时摊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不久,村里的人要饭又有回来的,他们把奶奶放在独轮车上拉了回来。据当时见到的人说,奶奶的肚子胀得吓人,全身浮肿,脸色惨白,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跟在后面哭得呼天抢地。原来奶奶要来的饭都给了父亲和两个姑姑吃,而自己饿了就喝水,因为她本身就有疾病在身,加之饮水充饥,奶奶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劫数就这样走了,走的时候才26岁。

奶奶入土那天,穿上了她出嫁那天穿的新衣服,但是爷爷就是不肯给奶奶穿上那双绣花鞋。就这样,奶奶的绣花鞋被爷爷留了下来。爷爷说一看到鞋子就能想起奶奶,她还在,他说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奶奶,他常在夜里做梦梦到奶奶,说自己不该让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出去要饭。

听完了母亲的讲述,我不禁为奶奶感到惋惜与悲伤,一直以来我对于奶奶从来没有过问过,只知道她已经离世了,却不知道奶奶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双绣花鞋不仅是爷爷对于奶奶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我们作为晚辈对于奶奶心底里最虔诚的祭奠。

我的未曾见过面的奶奶,愿你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愿仁慈宽厚的地母永安你的魂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