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

请欣赏茅盾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茅盾散文1:在乌镇,茅盾故居

文/韩健畅

从南浔到乌镇,是心念一转之间决定的。桐乡跟南浔紧邻着,开始是想着到桐乡,去看看丰子恺石门湾的缘缘堂,但是立即又想到缘缘堂早就不在了。这些年中国又在大拆迁大破坏,坐上车了,临买票时,看沿途经过的站点,要经过乌镇,就想那就不去桐乡,直接在乌镇下车,去看看茅盾故居。

下车后信步踱去,先看看乌镇都有些啥出产。乌镇的土产是丰富的,竹筒装着的三白酒,竹雕的提梁,筒的上部也雕成打水的印月,简洁的小小的对毛竹的一点工艺,筒便有了江南人家的水气,不似了北方的粗朴。特别喜欢筒装的青梅酒,令我想起自己早年的一段经历,心里也就特别的怡悦。

几乎每个卖酒的小店都有一只小杯,把他们的酒倾来叫顾客品尝:“不买没关系的,尝尝也好啦。”问话答话中,就打问茅盾的故居,才知道这乌镇有西栅、东栅,还有南栅、北栅,茅盾的故居在东栅。乌镇人把“栅”读如“sa”音,北京人却把这个字发“shan”音,而我们关中人是叫“zha”的。如果没有茅盾,乌镇也就是一个一般的没有任何光彩的江南小镇,即使有乌篷船,有水道,有乌瓦白墙的马头墙,也有其他的名人,却也逃不过还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这样的小镇在江南到处皆是,没什么可吸引人的;因为有了茅盾,才有了乌镇的光彩。茅盾故居的东临是早先的乌镇的立达书院,现在改建成了茅盾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茅盾的一些资料,最多的是墙上贴满了茅盾的生平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纪念馆大堂正中安置着茅盾的铜像。游人如织,不知道哪会有这么多的游人?都是因为敬重茅盾先生而来到茅盾故居的么?一个30余岁的女人哄着她的幼小的女儿说:“哦、哦、哦——你看这个叔叔——”指着茅盾的铜像,说茅盾是她的孩子的“叔叔”,我不由得心下涌起一种鄙夷,差一点出声说:“你看看那个人像不像是你孩子的叔叔?”1896年生的茅盾,是上上个世纪生人,一个世纪一百年,这个上上个世纪出生的人能是你女儿的叔叔?在茅盾的铜像前,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照相,和茅盾的铜像合影,有的男人就胳膊一圈,圈着铜像的脖子,嘻嘻哈哈,在一群男人女人的吆喝声中离开,又一个女人上去,手搭在铜像的头上,腋窝跟铜像的头和身子刚好形成一个斜的三角。我实在不忍卒睹,就发声了,说:“你那动作不合适!”人声嘈杂,也没人听见。我在心里叹息:这些人,这样的人,都跑到这里干啥来了?可惜了乌镇了,可惜了乌镇的茅盾了!可惜了江南的今天的教育了!

茅盾故居是不大的。是江南一般人家的民居,也就是比一般的人家殷实一些。看了他家的老虎灶,他一家三代用餐的饭厅,饭桌上长者和幼者的摆列法,使我感到了这个家庭的秩序,心里好生感叹。但是茅盾故居有三块匾,一块邓颖超写的,一块陈云写的,一块叶圣陶写的。叶先生的匾是写得最为蕴藉醇厚的,但是这块匾却被压在檐下最易被忽略的地方,光线也黯淡。我站在叶先生那块匾下看了许久,还是觉得叶先生写得好,宽博、笔法遒劲又挺立,却又是温恭的,一如他的为人。

茅盾散文2:校园那棵白杨树

文/长观皓月

在茅盾先生的笔下,白杨树是“不平凡的”,那么,耸立在全市这所最富盛名的初级中学校园里的这棵白杨树,就更不平凡了。没有人知道它的树龄有多大,只知道它一米长的树径、比六层楼高的树身,大概是这个小城里最高、最大也最具精神的白杨树了。它独自守候着这块热土,颇像一位历尽沧桑的长者,长年累月地与这里的老师们为伍,默默的记载着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它与苦读寒窗的莘莘学子为伴,热眼目送他们走向辉煌的明天,一年又一年。

每当早春的第一缕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白杨树就在其他树木花草的沉睡中,舒展起身躯,肤色由灰暗逐渐变得阳光起来,枝头上的花蕾由小变大,恣意膨胀,绽放出条状的花朵,继而洋洋洒洒飘落在校园里,尽情地放飞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心情,用积蓄了一季的能量,抽出片片新绿,担当起报春的使者,把希望的春天遍布校园,向师生们传递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信念,似乎在提醒着学子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引来孩子们串串笑语在校园里回荡。

夏季的白杨树最是迷人。你看它头顶炽热的太阳,迎着从楼缝里涌来的一波一波的热浪,挺直了强健的身躯,伸展开壮实的臂膀,向着更高、更宽的方向拓展自己生存的空间,遮挡起浓浓密密的绿荫,为师生们带来丝丝的凉爽。风雨雷电是这个北方小城夏季气候的主旋律,阴霾密布、黑云压城的时候,白杨树挺拔伟岸,直插天际,给人以视觉上的广阔,消除压抑;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时候,白杨树傲然屹立,顽强抗争,让人感觉到力量之所在;下雨了,白杨树敞开胸菲,洗去一身的浮沉,撑起一张硕大的伞,翠绿欲滴,频频点头,在浮躁的季节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酷暑退去,秋季就要来临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白杨树默默无语地历数着早已储存在心中的校园里的好收成,也盘点着自己的心路历程,逐渐脱去一袭绿装,把生命的绿色蕴藏在心的深处,展示自己金子般的情怀。每当寒潮袭来,金黄色的叶子总是轻轻地、轻轻地飘落在人们的身上,无声地提醒着朝夕相伴的师生们,该加衣服了!而它自己也完成了落叶向根的皈依,残落的枝叶归于泥土,为脚下的土地增添一份养分和活力。这时,再抬眼向上望,蓝天白云之下,白杨树更显得雄伟壮美,苍遒有力的枝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直插云霄,竟无丝毫萧瑟之感,给那些对秋空悲切之徒生生上了一课!

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白杨树更是显示出了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迎风冒雪,无所畏惧,挺拔的身姿傲然屹立在校园之中,苦寒中更显坦荡从容,逆境中犹见铮铮铁骨,为了自己更高更大的目标,从不向困难弯腰低头,勇敢地对风刀霜剑宣示自己的誓言,笑迎春天的到来。

这就是校园里的那棵白杨树,一棵更不平凡的白杨树!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不需要人施肥,不需要人浇灌,只需一些自由的空气,就会深深地爱着脚下的土地,爱着养育它的校园,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它毫不计较生存的条件,随遇而安,甘守寂寞,敢于向艰难困苦挑战而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这与这所学校“立德、立志、立身、立业”的校训竟然是这般的吻合!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已经融入了学校文化乃至整个学校的整体,用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师生们,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正是一位威严、慈祥而无言的老师吗?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每当我走近这棵白杨树,我总会想,这所名校所以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成就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否与这棵白杨树有着某种关联呢?

茅盾散文3:风景这边独好

文/长江边

读过茅盾先生的《风景谈》,才得知人乃是最美的风景,于是,我在用求索的眼光来发现这“独好”的风景所在。总算,天不负我,黄昏,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氛围下,我漫步于部队大操场的草坪时,灵感拜望了我,我才意识到我那干枯已久的笔端被注入了几滴墨水。于是,我静下心把那点墨水认真地排列组合起来,好让人们对风景这边独好也有着同感。

大操场的草坪,我总喜欢把它看作伊甸园。少男少女们,成双成对徜徉于此,留恋忘返。同乡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团坐于此,谈天说地,牢骚满腹。惆怅若失的青年,一踏上草坪,顿时会无形地被环境所陶醉。成双成对的,总易于在这里发现一些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三五成群的,也可以在这里找出一些最快活,最敏感的话题。看这趋势,他们都似乎有“邀明月”的闲情逸致。流云似水,小草滋生,这里有真诚的雕塑,这里有灵魂的寄托,这里也有时代的脉搏的跳动。其实,大操场的草坪,我认为它更象一个摇篮,它孕育着春的活力,它孕育着爱的细胞,它孕育着力的强悍。

沉闷的雷声在滚动,那乌合的厚厚的积云也阻挡不了雨滴的渗透。大操场的草坪上,静悄悄的,空荡荡的,只有我仍躺在那儿,抚摸着如露珠一样沾在青黄色草尖上的雨滴。我在想,风景不仅仅只是静谧温馨,我在想,草坪也孕育着永恒吗?

独好的风景总和勇敢者并存。

茅盾散文4:仰望一株白杨

文/郭震海

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喜欢白杨树,喜欢它的平凡,喜欢她的普通。每一次靠近一株白杨树,我总会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抬头久久地将它仰望。高大的白杨树接苍天之灵气,纳地心之营养,挥洒开来的树冠上,每一片叶子都凝聚着生命的畅想。

记得去年回乡小住,在一个清晨,时值隆冬。北方的冬天很冷,北方的冬天多风,一大早,呼啸的西北风就来造访。我裹紧上衣,信步走出村庄,来到村外的一条乡间土路上,走近一株白杨树。

苍茫天地间,呼啸的西北风中,挺拔的白杨树高昂着头,就如同一位高原汉子,铁骨铮铮,以它特有的方式站立在天地间,仿佛是一位刚刚凯旋的将军,洒脱而自信。

这株白杨树尽管生得比我迟,但它长得很是旺,短短几年未见,它的高度我就不得不用目光去丈量。白杨的树冠上零零散散还有几片叶子,早已枯黄,只是迟迟不肯离去,在凌冽的风中,哗哗啦啦作响,那声响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像流泉落崖,似骤雨来临,迎着冬日清晨白晃晃的阳光跳跃着,闪烁着赤金般的光芒。

白杨树出身很寒微,又极其平凡。论材质它确实不够名贵,别说檀木、红木等高贵的木材了,就是和普通的松木、杏木相比它都逊色许多。北方的冬天,农人们习惯砍下它的枝干,放在一旁,等风干了当柴烧。论功绩,白杨树比不得苹果树、梨树、桃树,一生也结不出一个可口的果实,供人们品尝。然而生性倔强的它,基因里似乎生来就携带着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犟劲儿,不用修剪,它同样不枝不蔓;不用浇灌,它扎根贫瘠,同样随遇而安,日夜旺长。春来吐绿,夏来绿荫,即使秋后被寒风剥尽了绿,它也绝不弯腰乞求。白杨树就如北方的汉子,天生无媚骨,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也是昂首向上,挺拔自信。我说白杨树是平凡的,这平凡并不是平庸,白杨树就和养育她成长的泥土一样,真实可触,朴实无华。

每一次面对一株白杨树,我总能想到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普天之下和他们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身为一介平民,他们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是平凡的,就在某一个角落,平凡地生,平凡地长,在芸芸众生中,他们就如其中的一滴水。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可圈可点的功绩,甚至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一辈子只要有几亩可耕种的田,有几间可供避风挡雨的房,再养一头牛,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来到去,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并不是每一只鸟都能飞向蓝天,只要心中装着蓝天,一生都在快乐地翱翔。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离大地最近的人。他们平凡的一生,风里来雨里去,脚踏着厚重的土地,懂得自己的使命,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昂首向天,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与大自然抗争着。他们朴实无华,坚强勇敢;他们勤劳善良,持家教子,遵守信诺,传承和延续着人类最美好、最基本的道义,真实的一生,坦率而执着,无愧于自己和社会,这样的平凡同样是伟大的,这样的平凡值得赞美和敬仰。

站在白杨树下,我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忘记了凛冽的寒风,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仰望着它挥洒开来的树冠,我试图和它对话。它根扎大地,敦厚的身躯多么像父亲宽厚的胸膛,靠近它我感觉很踏实,很安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