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章

请欣赏语文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语文文章1:朗读训练点滴谈

文/陈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尤其要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那么,阅读课上到底怎样进行朗读的训练呢?我在实践中进行了摸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如果两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熟能生巧,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分析课文,摒弃那些繁琐的内容分析,舍掉那些不必要的提问,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读书。

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读书要求。就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这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等等。读完后要及时检查读书情况,如果没弄明白,教师也不应急于告诉学生明确的答案,可再让学生读课文。

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

要对学生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相当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它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从而陶冶美的情操。对朗读进行感情指导,就是对朗读进行技能和技巧的具体指导。其中,教师的范读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他们会根据教师读时怎样停顿,怎样确定重音、速度,怎样处理节奏、语调等进行仿读。这时,教师只要稍加些技巧方面的知识,学生即能掌握。

语文文章2:只因年少

他是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斯文,干净,喜欢穿白色的衬衫。但他的课并没有像衣服颜色那样单调。相反,他的课很精彩,很生动。别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两节课后交一篇作文。而他常带学生们到操场,围着几圈坐着,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开心的事。第二节课在教室,学生们个个文思泉涌。

他的声音很好听。喜欢给学生们朗读一些杂志上的文章,时而慷慨激扬,时而温柔软语。当他开口时,教室里安静的只听得到他一个的声音。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就连平时上课只睡觉的学生,也希望上他的课时,时间能走慢一点。

她是他的学生,也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她的文章常常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她喜欢他读她的文章,喜欢看他发声时喉结上下滚动的样子,甚至把这种喜欢演化成了一种迷恋。迷恋上他的课,迷恋他的声音,迷恋他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爱上了他,超越了师生间的道德仁义,这种爱,是一个少女的情窦初开。

这要是在大学,没准会成为一段佳话。可这是在高中,更何况是在一心只为高考的毕业班。但她不管。她的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英雄,父亲是本市年轻有为的市长,从小的家教严明反而逼出了她桀骜不驯的叛逆。女人为了爱情很疯狂,而她本身正处于这样一个疯狂而张扬的年纪。

她开始不再叫他老师,而是直呼他的名字。而她交上去的作文本中,也从此多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从来没出现过“爱”和“喜欢”类的字眼,而是这样一些话——“今天你的衬衫有一颗扣子没扣好,露出里面的锁骨。我从来没看过这么高的锁骨,很好看”;“今天你右手手背上有道小口子,在哪弄的?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呵呵”;“今天是我的生理期,中午睡觉时电扇开的好大,吹得我肚子疼”……这些话仿佛是恋人间的窃窃私语,调皮,也充满温馨。

可纸条她是怎么给他的,而他就是怎么还给她。作文本上除了对她文章的点评,再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字。

但她知道,纸条上的话他都看过。不然他为什么会扣好衬衫上的全部扣子;不然他的右手手背怎么会多了一张创口贴;不然他怎么会趁同学们读课文时,悄悄地把电扇调小……

这仿佛给了她很大鼓励。疯狂开始变得痴狂;热情开始变得热烈,她的直接,弄得全班皆知。可学校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她是全校分数最高的学生,他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终于,他受不了舆论,去找年级主任,说想换班。年级主任说,毕业班临时换老师怕对学生有影响。他去找校长,说想辞职。校长说,签了合同的,你不能说走就走。最后没办法,他去找她的父亲,希望当市长的他能把自己调走。

市长听完他的阐述,大惊失色,一直忙得家都没法回的他,女儿出了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市长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地方,问他想去哪。他瞟了一眼,市长给他的条件很诱人,其中有一个地方,一个比他多七年教龄的老师申请了两次,都没去成。

他笑了笑,说,市长,我想去那。

他自己在纸上写了一个地名。市长看过后很意外,问他,是不是要再想想。

他说他早就想好了,这曾是他大学的梦想,一直很想去看看。

他的眼神坚定,市长没再多言,几个电话后,他成了一名支教老师。

她听说他去支教,有一点诧异。她明白,他俩现在不可能,但没想到他会走。她很失落,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爱情规划,考上大学,然后去找他……

高考之后,她全市第三,成绩可以填报全国的任何一所学校。但她选择了他曾经的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因为她想去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是不是还残留着他曾经待过的气息。

第一学期后,她没马上回家,而是去找他。这是她去年暑假的心愿,因为家里人的阻扰,这个心愿迟到了半年。

可到了他支教的地方,当地学校说他早走了。他母亲病重,他回了家。她心灰意冷,在路上的兴奋转眼被失望填满。家?他的家在哪里?打听到他支教的地方,也是她和父亲的约定。她答应考进全市前五,父亲才把那个地方告诉了她。

她带着满腹委屈回到家,却没有那份离乡回故里的喜悦。相反,她好恨,她怪他为什么没在那多等等她,她恨他为什么当初要这么绝情?可再恨再怪,他们见面的机会,也真得只能靠缘分了。

她烧掉了她曾写给他的所有纸条,也烧掉了他留在她作文本上的所有评语。与其痛苦的肠断,还不如痛快的遗忘。

大年三十的晚上,万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中,她一个人望着窗外满天的烟火,哭得好狼狈,好伤心……

转眼四年过去了,她也走上了讲台,她也学他时常给学生们读一些课外的好文章。可再想起他时,内心早已没有了那种澎湃。再多棱角的石头,也会被流水磨平;再激情浓烈的感情,也会被时间沉淀。大学里她也交过男友,谈过恋爱,可真正尝试过才发现,爱情里不仅有玫瑰和甜蜜,而且还有生活的琐事和柴米酱油盐。

如今,她在上课时,也能觉察到学生的目光夹杂着异样的暧昧。但她没躲避,也没点明,因为她知道,这种悸动,只是缘于他们的年轻。就像当初他一样,原谅了一颗在青春中冲动而明媚的心……

语文文章3:初游黄山

文/吴博扬

二年级语文课上,我学习过《黄山奇石》一文,书中描写的黄山美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特别想亲自感受黄山的壮观,亲自见识黄山之美。

今年暑假,我终于和爸爸妈妈还有好朋友一起,游览了期盼已久的黄山。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它不仅奇、险,而且还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之美始于松,没错,在黄山我看见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奇松,探海松、黑虎松、灰熊松、迎客松……探海松把它长长的树枝伸入云海,就像是一位巨人把手伸入云海里;迎客松的枝叶在风中摇动,好像在向我招手,欢迎我的到来。当我走出黄山后,又会看到送客松在向我摆手,好像在说希望你下次再来。迎客松和送客松就像是黄山的主人,让我感到黄山是那么的亲切。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着称。从课文中我知道,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我知道的有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天狗望月……还有很多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怪石。我看到两块巨石拔地而起,这就是合掌峰;还看到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它们的区别呢。

黄山的云海就在我的身边,走在黄山的小道上,我有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云雾。黄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还是一匹白马,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漂在北冰洋上的冰山。黄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有的像美丽的天马,有的像系在山上的大围脖,有的像戴在山顶上的大帽子,还有的像美丽的白天鹅……

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好朋友游走在黄山中,完全陶醉在黄山的美景里。突然,路边跳出一只小松鼠,大大的眼睛正看着我,我轻轻地走近它,看见它毛茸茸的,太可爱了。我拿出瓜子给它吃,小松鼠捧着瓜子认真地吃着,我更高兴了。一路上,我还看到了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真的感觉黄山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藏着不少宝贝呢。

我爱黄山,爱这个物产丰富的地方,爱这个宛如人间仙境的地方,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次游览美丽的黄山!

语文文章4: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文/杨萱

周二的语文考试,本是极其淡定的答题,只是翻到作文的提示《从前慢》,沉寂的空气仿佛也流动起来。

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人游览中原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足以闲适地度过一生。

八百里加急,驿站换马继续前行,或许是唯一打破慢节奏的事,想当年,从江南向帝都运送荔枝,不知要累坏多少良马,才能“一骑红尘妃子笑”。

从前的信件很慢,靠人力舟车劳顿,一走就是几个月,若是有地址的变化,那信便成了断线的风筝,一人在牵挂,一人在等候,只是错过便不复存在了,空留一份思念。

后来啊,有了信鸽,虽能行远路,写信人不得不将心中千万思绪缩为短短一句,泛黄的信纸,一言一句,全是凝练。

从前的交流很慢,只有在上元节才有繁华的市井“人约黄昏后”,转过街角,也许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七夕节乞巧的习俗也不再流行了,我们是否曾拿起针线,尝试穿针引线,为自己做一件小饰品呢?也许会太忙,没有时间,但若真的有能力,还是应该感受自己内心的生活,不单单为了放慢脚步,也同样为了唤醒自己,沉睡的灵感。

后来啊,七夕节成了传统的情人节,爱在土壤中萌芽,一纸婚约,定一女子一生,相夫教子,爱上一个人需要一辈子,习惯一个人也需要一辈子,融入一个人的生活更需要一辈子,只是为了牵了手就不松开,一直一直走下去。

总听人许诺一生,有时一生很短,有太多应该珍惜;有时一生很长,因为有人一起走,多盼望一生慢点。一生太短,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心态很慢,为了烧制一件成功的瓷器,用多年时光磨练,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带有工匠的体温,每一次蘸颜料,总有一些指纹留在陶碗上,分寸把握恰到火候,每一次淬火,都是痛苦的,只有浴火重生,才能成为自己的英雄。哥窑的出世,或是瓷器史上不可多得的尤物,失败与成功只有一线之隔,心态是关键。

后来啊,人们发明了机器,它们不懂什么是累,什么是用心,只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程序,瓷器越来越完美,没有一点不同,批量生产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好像忘了多年以前的景德镇艺人手绘的图案。

都说幸福是独一份的瓷器,也是,总该有些温度,有些过往,有些故事。但昼夜不停的工作着的机器不懂,它们可以制造更合格的物品,但只是物品,不再拥有生命的灵动,仿佛速度比技术更重要。

从前什么都慢,每个人的世界都很小,小的只能装下一个人,每个人的生活圈很窄,窄到谈论的都是古老的故事,或是街头巷尾邻里的生活。每个人的事务很少,少得可以在夜晚院子里喝茶赏月,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长,长到可以把握每一分钟,去爱自己该爱的人。

语文文章5:父亲

文/黄峰

还记得曾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或许无论我多努力,也达不到朱老先生轻描淡写便能感动世人的境界,但对父亲的印象,我却和他有着类似的情感经历。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人不高,还算敦实,但和伟岸扯不上什么关系。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我和父母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见上几面。在我儿时的印象里,父亲的形象同道口烧鸡和一捆捆多余的布料关联起来,因为每次从外归家,他总会带着这两样东西。未见其人,先闻其香,这就是我儿时对父亲归家的印象。

那时的自己总喜欢像一只猴子一样吊在他的胳膊上,然后问他能不能吃得消。虽然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却依旧会撅着小屁股,假想使出“千斤坠”的功夫去挑战他的极限。现在回想,那时的场景,很温馨吧。

父亲脾气很好,平常待人总是笑呵呵的,再加上人又胖,我时常觉得他像《西游记》中的弥勒佛。谁想,即便是成天笑呵呵的“弥勒佛”也有发火的一天。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一放学就偷着跑去看别人玩。直到某一天,父亲在电子游戏厅找到我,将我一把耳朵拎了回去。接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男女混合双打”便拉开了序幕。自那以后,我再没进过游戏厅。想来直到今日,对网络游戏仍提不上一点兴趣,也不知是否为父亲严厉的“大棒”理论导致?摸摸耳朵,似乎当年的红印依旧。

父亲喜欢我看书,凡是关于书的要求,一切都可以商量。也许没读过太多书的他觉得书就是文化就是知识。那时的我借着父亲的东风买了很多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对书的好感,确实从那时树立起来了。

今年六月,父亲升级为爷爷了。那一天,他抱着孙子,欢声笑语间,我看到了他两鬓隐约透出的灰白银发和嘴角灰白色的胡楂。原来不知不觉中,父亲也老了。或许某一天,当我的孩子吊着我的胳膊使出“千斤坠”时,一旁的父亲也会随着时光回到从前。

寥寥几笔尚不能勾勒出父亲的全部,但我知道,在人生路上,“父亲”意味着依靠,意味着在你遇到挫折时,依然鼓励你前行的那个声音。

语文文章6: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文/陈佳怡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阅读着赵丽宏的文字,我发现,真实的你,并不是我脑海中的几篇佳作,几本名着,几笔好字,而是包罗万象的——灵魂艺术!

你从我一出生就伴随着我,从咿呀学语,到基本表达;从朗诵品读,到自己写作;从日常交流,到语言答辩。你总是或近或远地看着我,帮助着我。

因为,你是一种艺术!

你是文学大家笔下的文字。从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到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从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到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仿佛听到了那颗被墨水浸透的心脏,为了这个民族对你至高无上的崇拜而搏动的声音。

因为,你是一种艺术!

你,这个我一生的财富,告诉我,何为素质,何为精神,何为欢乐,何为痛苦,何为朗朗月色,何为瑟瑟秋风,何为纷纷白雪,何为炎炎夏日。哦,是你,是你在我耳边呢喃细语,告诉我,何为灵魂的追求!

因为,你是一种艺术!

你不止一次地鼓励我,让我探索你的世界。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迈进了这个小宇宙。哦!这儿是多么的美好,我在这儿,学会了给予、获取、探索、分享,懂得了做人的品格与修养。

因为,你是一种艺术!

我曾好奇地问过你:“为何你是一路爬不完的楼梯,为何你是一首唱不完的青春之歌,为何你是一片没有尽头的汪洋?”你却平淡而从容地告诉我——

因为,你是一种艺术!

你在我的身边,陪伴了我数年,你的精神,你的文化都使我受益匪浅。我真心地恳求你永远地留在我身边,伴我一生成长。

你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不是我人生中的电光火石,匆匆过客,而是我精神中的山河岁月,良师益友。我愿与你携手,语文,与你一起度过那开心、落寞、充溢着人性美的日子!

语文文章7:幸福是什么

文/蒋铭航

一天语文课上,老师问我们:“幸福是什么?”我一脸茫然,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吃晚饭了,那天妈妈做的是蛋炒饭,她在饭里面加了点鸡丁和火腿。我吃着吃着,感到有点渴了,便跑到厨房去倒水。当我回过头时,只见妈妈正不停地往我碗里夹鸡丁和火腿肠,我不禁心里有种温馨的感觉。

幸福就是这个感觉吗?这算是幸福吗?我低头思索着这个问题。妈妈见了,悄悄地来到我身边:“怎么了?”我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问道:“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摸摸我的头,顿了顿,说:“当你出生的时候,‘哇哇’的哭声打破了宁静,一个新的生命就此诞生了。你给家人带来了欢乐。我抱着你,亲吻着你的额头。此时,你是幸福的,你得到了家人的无比疼爱。在你慢慢长大的日子里,我们尽心尽力地养育你,当你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时,我们是开心的,你是幸福的。当你取得优秀的成绩,我们会为你自豪、骄傲,此时,你同样是幸福的……”

听着妈妈的话,我明白了——幸福就是父母的一句句叮咛,是老师轻轻的一声赞扬,是朋友间一声声的鼓励……幸福像星星,纯洁可爱,忽闪忽烁,数不胜数。只要你相信幸福的存在,它就会存在那里,一直跟随着你。

语文文章8:棉花糖

文/杨馨媛

语文课上,颜老师拿着棉花糖机来了,说是在课堂上做棉花糖。全班都沸腾了,同学们有的鼓掌,有的欢呼,有的使劲拍桌子,兴奋得不得了!我的心情也无比的激动,你肯定感受不到,马上要吃到自己做的棉花糖是什么感觉。

颜老师开始做了,她先把棉花糖机加热,然后放了一勺水蜜桃味的糖。我们大家紧紧盯着棉花糖机,屏住呼吸,等待着棉花糖的出现。突然,颜老师说步骤错了,应该先加糖,再加热。顿时,班上一片寂静,甚至还有失望的叹气声了。颜老师笑着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吐出来的丝会少点。班上立刻又回到了欢乐的气氛。颜老师继续做,她把竹签放在棉花糖机上,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吐丝,竹签不停地转动,糖丝慢慢缠绕,棉花糖越来越大,越来越软……

棉花糖终于做好啦!颜老师让雷渭梓拿着,我们都围到旁边看。哇!棉花糖蓬蓬的、粉粉的,像个粉嘟嘟的胖娃娃!

我们组是第一个做好的,因为要等别的组,所以一直拿着不能吃,拿了差不多20分钟,我发现“胖娃娃”“瘦”了一圈!我闻了闻,糖味儿更浓了,甜滋滋的。这股甜啊,一直从鼻子甜到心里。我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在棉花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棉花糖。我这儿咬一口,那儿咬一口,太香甜了,真好吃!我睁开眼睛,可是,可是……“胖娃娃”变成“瘦娃娃”了!它现在的样子啊,活像一只粉红色的火鸡,脖子细细长长的!颜老师转头看到她的第一个“杰作”——现在是一只火鸡,差点笑晕过去。但她故意板起脸说,这是因为空气太热,白糖化了,和手艺没什么关系。说着,“火鸡”又开始变瘦,我觉得再等下去,火鸡要变成木棍了……

终于可以吃了!我揪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入口即化,味道好极了!我的心情也立刻变得美美的、甜甜的。虽然我们一人只吃了两小块就被分完了,但那可是罕见的水蜜桃味儿啊,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哦!现在啊,你对我肯定是羡慕嫉妒恨了,哈哈,我说的没错吧!

走在放学的路上,我觉得天格外蓝,云格外白,草儿点点头,花儿微微笑,一切事物都变得更美了!这棉花糖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

语文文章9:先生,良师

文/郭世强

先生姓刘,是我的语文老师。

先生的课极有趣。先生讲课,一本正经中不乏幽默,旁征博引里略带调侃。先生的课不拘泥于形式,不依附于书本,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先生的课堂,从来并非他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众人热情参与的“舞台剧”——每一个人都在积极思考,每一节课都在互动创新……

有道是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

先生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先生在资料发下来的时候,把答案也一并给了我们。先生本是想让我们在头绪全无的情况下得到一丝启发,可我们很多人都投机取巧,直接抄了起来——这老师够傻缺,哈哈……我们喜得发疯。不过,先生似乎早有预感。在证实我们的不自觉行为后,本以为先生会大发雷霆,然后毫不客气地收回答案。可先生却并没有这样做。先生在课堂上十分平静地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

在与我们一般大的时候,先生的成绩并不好,最差时是班级倒数第二。可是先生没有放弃,知耻而后勇,弃短扬长,中考时竟是全区七所中学第一。然而上苍并未因此厚爱于他。先生因家贫,在选择读中专时,竟被意外录入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学校,学起那让人啼笑皆非的专业。但先生并没有堕落,毕业进厂后,利用别人打牌、喝酒的时间来读书,来写作,经年累月,不仅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还因发表了大量的文章,顺利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

先生说,往事已矣,好汉不提当年勇。他望了望我们全班同学,又道:“这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我希望没有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更盼大家都能从我的故事里有所收获——养成自觉的习惯,为自己负责。大家想想,如果当初我放弃,此时怎么可能站上这讲台?”或许,在少数同学心中,一节课就这么愉快地听着“废话”过去了。但我又相信,更多的同学应该和我一样,彼此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我们明白了,什么时候努力,或许都不为晚,都有可能创造明天的辉煌……

对了,先生的治学态度,真是严谨得很。别的老师教作文,多是“嘴把式”——光说不练。先生却常常“下水”,亲自示范。先生批阅作文,常常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从谋篇到布局,从语言到书写,精心,耐心,且热心,偶尔,评语竟比我们写的原文还要长!不服不行!

尤记得某天在做课外名着题时,因有一道题过偏,大多数人都乱写一通。没料到,这一回连博学的先生也被难住了——出题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我们读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可题目偏偏出自另一部名着,并且“参考答案”似乎也是错的。先生也被整晕了,一时也拿不出“证据”,就暂时默许了那个答案。可是后来,先生终究还是察觉到一丝不对,便多方查证,四处求教,最终才确定了正确答案。第二天在课堂上,先生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郑重地道了歉,然后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这种治学态度,这般为人师表,如何不令人肃然起敬?老师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先生无疑是我们的榜样。

教师节那天,先生办公桌上的花儿堆得满满当当,尽管,那只是一枝枝售价5角钱的假花(先生也不准允我们乱花钱,我们也只是少吃了一支棒棒糖而已),却又真真切切地见证着表达着我们这些乡村孩子对他的喜爱与拥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里的生活原本简简单单,师生交往间的一些事本也微不足道,但,先生的所作所为,却早已征服了全班每个同学的心。吾之万幸,可以遇到先生这样的老师;若说不幸,只能与先生相处短短三年。但,诤友不可少,良师无须多,得遇先生,此生无憾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