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毛笔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毛笔文章1:毛笔的情缘
文/许小伟
宅家无事,整理抽屉时发现了一瓶墨汁,还有儿子小时候用过的一支毛笔。一时兴起,便铺开报纸写起字来。儿子的这支毛笔真好写,横撇竖捺听话极了。写着写着,忽然想起上小学二年级写毛笔字的事来。
那还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班级每周有两堂毛笔课,需要写大字。但只要一上这门课,我就会发愁。家里太穷了,上有老人,下有我们兄妹五人,只有妈妈一个人拿40多元的工资,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这么多孩子要上学,书本费和学费都成问题,哪有钱买毛笔呢?我没有毛笔,每次上写字课时,只能等同桌写好再借同桌的毛笔写。一般都是快要下课了,同桌才能写好。我只能在课间匆匆忙忙把大字写完。
那时我好想有一支自己的毛笔啊!
后来看到有孩子在街上捡橘子皮,晒干后到药店去换钱,我就也学着走上街头去检橘子皮。有时看到有人在吃橘子,我会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就等人家把橘子吃完扔了橘子皮,我好捡。就这样捡了一季,我把橘皮晒干后拿到药店去换钱,店员说橘皮里有的很脏不能用,我只得又扔了不少,最后终于换到了一毛钱。
我攥着这来之不易的一毛钱,赶紧跑到商店的文具柜台前,花9分钱买了一支毛笔。拿着这支笔,我甭提多高兴啦,一路蹦,一路跳,恨不能立马飞到学校。我在心里呐喊:我终于有自己的毛笔了,我再也不用跟同学借毛笔了!
到了学校,我迫不及待地向同桌展示我的毛笔,手一举起我就傻眼了——毛笔只剩下一根小杆,笔头与笔帽不知何时被我甩掉了。
放了学,我反复去找毛笔头,从学校到商店的路上不知找了多少遍,但一直找到天黑也没找到。我的心好痛!
由于有了之前毛笔的遗憾。有了孩子后,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吃我小时候的苦,要尽我的可能去满足他。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到镇江展销馆去逛,当走到二楼的工艺品柜台时,他突然看上一支18元的毛笔不肯挪步。那时儿子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看着他渴望的神情,虽然我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1元,却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支毛笔。我在交给他的时候,郑重其事地讲:“这是妈妈大半个月的工资买的,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辜负了这支好笔!”儿子连连点头,坚定地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争气的!”
儿子是真争气,如今,他是北京一个名校的博士生,大学老师。曾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被抽调到北京奥组委,参加了奥运会场馆的设计,是项目经理兼设计师。由于表现突出,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先进个人,同时获得“奥运之星”的光荣称号。去年儿子还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当过讲解嘉宾。
现在再看这支毛笔,我觉得格外亲切,几十年的光景好像就由它一线而牵。同时我也觉得这笔是我们两代人的情缘,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实现梦想,挥洒人生!
毛笔文章2:心灵的涤荡
文/何冠逸
每当我提起毛笔作画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仿佛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正在跳动的音符,等着我去编排,编排出一曲优美的旋律,让我如临其境、如醉如痴!一如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抑或畅游在空旷幽远的山谷!
我与绘画的结缘是在童蒙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沉浸在“造反有理”的氛围中,没有课本,我的老师在上课时就教我们画画,讲解构图,远景、中景、近景,讲解明暗透视,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多年以后的今天,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是在出差的旅途中,研习书画早已成了我的习惯。老师教导我,学习书画,在临摹先贤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心得,逐渐形成风格。可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心灵的涤荡!
毛笔文章3:父亲的金竹笔
文/刘瑜虹
父亲有一支毛笔,可他总是不让碰。有一天,我实在按耐不住我那颗好奇的心,悄悄地走进父亲的房间,刚刚要拿到笔时,父亲的声音便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响了起来:“虹儿,你要干嘛?”“不就是一支笔吗,为什么你每次都不让碰!大不了弄坏了赔你几支就是了嘛,干嘛这么小气!”我生气地说。父亲把我叫到他跟前,让我坐下,他耐心地为我讲起了这支笔的由来。
从父亲那里我了解到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本子写了又写,擦了又擦,直到不能再写为止。除了本子省着用,连笔也得省着用,一支铅笔,至少要用一个月。更不要说别的东西了,这支笔也是父亲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
那日,父亲与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去街上赶集,并去买他们种的农作物。一上街父亲就看见了一只毛笔,就是那支金竹笔。父亲当时脑子里想的都是那支金竹笔,卖笔的小贩见了,赶紧上来推销那支金竹笔,可爷爷摇了摇头,他不想买这支笔,因为这支笔太贵了。爷爷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父亲拖走,可见父亲相当喜欢那支金竹笔。
一连过了几个星期,父亲依然忘不了那支金竹笔,有时连做梦都梦到那支金竹笔。爷爷知道父亲的那点小心思,可是笔太贵,家里又太穷压根就买不起。父亲当然也知道,笔太贵父亲也不敢和爷爷说。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父亲发现爷爷不停地干活,卖了钱,钱只见一半,父亲很纳闷,直到有一天,父亲和爷爷再一次去了街上,他们又看见了那个卖笔的小贩,只是这一次爷爷没有犹豫,毅然买下了那支笔。回去的路上,父亲哭了,抱住爷爷,亲了一下爷爷那疲劳而又苍白的脸。
这支金竹笔,陪伴着父亲一生。听到这里,我放弃了再拿这支笔的念头,含着泪跑了出去。回到自己的房间,我琢磨着为父亲做个木盒,我要用它给父亲装笔,这样也许会让我心里好过点吧!
我将木盒送给了父亲,父亲什么都没说,将那支有着珍贵记忆的笔放了进去。父亲叫我跟他走,带我来到一小丛金竹那里,折下一枝金竹,将竹叶摘掉,用小刀在金竹的头上开了一个直径半厘米的小洞,将一个毛笔头插了进去。父亲将这支“金竹笔”送给了我,我接过笔,从父亲的手里拿过刻刀,在金竹上刻了五个字:“父亲的金竹笔”,父亲笑了,拿过刻刀加了三个字“虹儿和”,连起来就成了“虹儿和父亲的金竹笔”,我们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我爱父亲,更爱父亲的金竹笔。
毛笔文章4:我的第一次
文/吴增慧
2016年7月3日,从没拿过毛笔的我,走进江陵文艺生活馆,师从胡老师,学起了国画,也因此有了自己的第一幅画作 ——《梅花图》。
晒在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好朋友调侃:“小鸟羽毛被雨水淋湿了,飞不起来了。”“是国画吗?我以为是刺绣呢。”而更多的则是鼓励:“第一次,不错,有模有样,继续努力。”……
之后,我便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画葡萄,每颗大小都一样,整整齐齐挂在藤上;第一次画兰花,线条没有提和按;第一次画海棠,给人的感觉是万里河山一片红;第一次画小鸡,朋友总追问是不是鹌鹑……而每个第一次,于我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压力。
学画画纯属偶然。同学相聚时,话间说起人到中年小孩不在身边,时间充裕日子难打发。正在学国画的兰说,和我一起去学画画吧,你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的。
从来没有想到,自已能够坚持下来,且如痴醉。如今,每个周日下午,是我最期待的。除了出差,我是从不缺课的,而且两个小时的课程,我常常赖在教室六个小时还不走,甚至缠着不让老师走。每天晚上,都要在宣纸上涂抹一番才睡得安稳。老师常说,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虽没功底,但文化底蕴厚,孺子可教。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虽然还是处于“案上翻墨汁,涂抹如老鸦”阶段,谈不上“笔墨”、“点划”等技法的层次, 但进步是明显的。我一直很努力,因为我相信学画画不能完全靠天分,重要的是勤奋与热爱。有时我也为自已点赞,不为别的,只为那份毅力与自信。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无论是情感或是事业。但不管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来支撑。闭门只为书卷香,人心浮躁的年代,喜欢写字、画画,无论是否脱俗高雅,都可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写着追求与奋斗、写着理性与坚强、写着情与爱,深藏或浅露,都让其安然,让其静好,绕指成香。
记得着名书画家朋友张宏延老师曾对我说过,喜欢书画的人,大多安静聪慧隐忍。也许,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当灵魂成为一种信仰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将凝聚在一起,成为人生的力量。当灵魂沉淀为一种思想时,思想将彰显其丰富的内涵与魅力,成为一种境界。养一点静气,保持清醒头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待到他日老去之时,坐在昏黄的灯光里,临风细细,浅浅回读,亦是不枉此生,曾认真活过。
其实, 涵养静气的过程,也是在追求一种平衡,积蓄一种底蕴,更是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
毛笔文章5:神奇的毛笔
文/何佳禧
早就听说与我家同住一个小区的菡芳爷爷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在翠湖边有幸见到从国外出访归来的宋庆龄,在她的鼓励引导下,大胆地给她亲自创办的《儿童时代》投稿。在《儿童时代》杂志社的长期关怀培养下和家庭文化的熏陶下,菡芳爷爷终于成为一位着名的作家和书法家。今天,我有幸受到菡芳爷爷的邀请,走进了他的书房。
爷爷的书房墙壁上四处都悬挂着他的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每幅作品都龙飞凤舞、功底深厚,每个字都犹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笔笔传神,我一幅幅认真观赏,情不自禁地赞叹羡慕不已。突然,桌上一支古色古香、略带一丝陈旧气息的大毛笔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在众多毛笔中,它显得那么严肃、厚重。我问:“爷爷,您的字写得这么好,一定是用这支神奇的笔写的吧?”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神色凝重地对我点点头说:“这支笔是我的爷爷传给我的父亲,父亲再传给我的,它历经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三代人的成长经历。”他还告诉我,他的父亲、爷爷都是精通汉文化的白族文人,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对他特别严厉。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用这支毛笔把砚台里面父亲为他磨好的一大滩墨一笔一画地在旧报纸上认认真真地写干后,才能吃晚饭。往往一个字写不好,要反复写上数遍,直到父亲满意为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菡芳爷爷后来的成功,无疑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取得的。
其实,这支毛笔虽珍贵,但并不神奇。神奇的是,菡芳爷爷能够数十年坚持如一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倾注在这支笔上,他才能用这支笔创作出获得省内外各种奖励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